• 27.00 KB
  • 6页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 6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成因分析-水文&水资源摘要:池州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制约该地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地质构造与水文条件、化学污染、群众的水源保护意识等方面分析池州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对策。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成因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成因分析-水文&水资源摘要:池州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制约该地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地质构造与水文条件、化学污染、群众的水源保护意识等方面分析池州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对策。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成因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成因分析-水文&水资源摘要:池州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制约该地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地质构造与水文条件、化学污染、群众的水源保护意识等方面分析池州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对策。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成因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成因分析-水文&水资源摘要:池州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制约该地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地质构造与水文条件、化学污染、群众的水源保护意识等方面分析池州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对策。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成因 对策  饮水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农村地区饮水水质、水量等问题一直影响农村地区人民的健康甚至生命[1]。池州地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池州市人口20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132万人[2],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质污染严重,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突出,制约了池州市的社会发展。下面从地质构造与水文条件等地理因素、化学性污染等人为因素和群众的意识等多方面分析池州市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并找出对策,为水务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池州市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1地质构造与水文条件。  安徽池州市地表水源丰富,人均水资源量为4206.1万立方米/万人,境内矿藏和下水源丰富。由于地质构造与水文条件造成饮水水源中某些有害物质或者特定的元素背景值较高,造成地方病,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  1.1.1介水传染病  介水传染病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其流行原因如下:(1)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2)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重新被病原体污染。地面水和浅井水都极易受病原体污染而导致介水传染病的发生。我市贵池区曾是中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十大县之一,经过50年的积极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农村血吸虫病的预防控制仍然不能松懈[3]。  1.1.2地方性氟病  据资料显示,我市部分乡镇地下水中氟含量超标[4],医学专家介绍,“高氟水”顾名思义指水中氟含量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长期饮用高氟水,易诱发地方性氟中毒疾病。  1.2化学性污染。  1.2.1工业污染  池州市工业企业数约350个,主要为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品制造业等。在下雨期间或暴雨之后,通过雨污合流的部分污水流入地表水中,也有不法企业偷排污染物,工业污水中主要含有重金属、有机化合物,污染水体,影响人们的饮水安全。  1.2.2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指在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以及人畜粪便和垃圾随意排放,使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对江、河、湖泊等水体造成污染。  1.3其他原因。  1.3.1群众水源保护意识薄弱  农村地区由于文化水平制约和长期的生活习惯导致广大人民群众水源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可持续发展概念,农村地区在开发资源时,往往受到眼前利益的驱动,破坏原有的生态格局。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在水源地倾倒垃圾,放养家禽的情况屡见不鲜。  1.3.2水处理工艺落后  “十一五”期间,池州市已完成投资16533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514处,惠及人口39.12万人。池州市村镇供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据统计,村镇供水企业共有70家,供水人口65.58万人。由于没有明确管理主体,村镇供水企业各自为政,各种矛盾不断显现。特别是许多私营小水厂,规模小,布局不合理,主要以营利为目的,水处理工艺落后,有的水厂甚至没有消毒处理设备,给村镇供水安全带来了隐患。  1.3.3水管、水龙头的安全隐患  劣质水管利用废旧水管,甚至用垃圾原料和黑心发霉的原料制作加工,危害人体健康。陈旧水管容易爆裂,造成漏水、水压小等问题。  据调查,目前国 内市场上水龙头最主要的基材是铜或者合金材料,一些无良商家为降低成本,以劣质的铅黄铜为原料,在电镀等表面处理工艺中,使用了大量的铅、铬等重金属元素,并省略出厂前的一道洗铅工序,导致铅超标,长期饮用含铅水将对我们的饮水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长期使用这些劣质水龙头很可能导致结石,甚至铅中毒,对孕妇及儿童的健康影响尤其大。  1.3.4缺乏饮水安全监测、应急预案  在水源地、水厂、供水管路和用户的任一环节都有可能存在影响饮水安全的因素,但池州农村地区的自来水厂一般都为私营小水厂,没有配备完善的水质分析检测实验室,更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必要的监测、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导致饮水水质的监管不到位,监测指标达不到应有的标准,饮水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2.对策  2.1强化广大群众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意识。  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广大群众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意识,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建设美好生态农村。同时,对于一些企业的违法偷排行为也要进行检举和监督。  2.2减少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  2.2.1严格防治面源污染  严禁向水源保护区排放污染物和在保护区内堆放垃圾,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发展工矿企业,指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有效防治来自农村与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  2.2.2减少工业污染  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各乡镇要增设水污染处理设备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要对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严惩,综合使用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手段,防止企业偷排、超标排放等行为。  2.3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要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机制,加大水质监测的力度,从经济上、技术上和管理上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2.3.1明确责任制度  政府要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力度,明确责任制度,做到产权明晰,责任明确。  2.3.2开展培训  针对村镇水厂数量大、分布广、类型不统一、规模差别大等特点加强对水厂负责人、技术人员的培训,在技术上进行指导。  3.结语  池州市的农村饮水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地质条件造就部分化学元素丰富和血吸虫病曾经流行,还有企业群众的环保意识不足,以及现在经济技术条件的制约。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企业、水务部门和广大民众等需要努力。  参考文献:  [1]戴向前,刘昌明,李丽娟.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J].地理学报,2009,62(9):907-916.  [2]李锋,许仁宽.池州市村镇供水管理创新与发展[J].中国水利,2011,15:43-44.  [3]叶祯贤.池州市贵池区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及防治策略[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103-104.  [4]吴云龙,巩六兵,汪攀文.安徽池州市2007年饮水氟含量调查[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8,6(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