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9.84 KB
  • 8页

环境受损河道生态整治规划设计方法

  • 8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环境受损河道生态整治规划设计方法——以汾河灵石段为例汪自书季海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摘要:河流环境污染的家具使其生态环境整治成为H前垂要的环境保护任务Z-o木文以汾河灵石段为例,通过河流廊道的选取和生态木底条件的综合分析,提出河道生态整治的总体布局和控制性分区规划方案,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具体的河道分段整治措施和驳岸设计方案。提出环境受损河道生态整治规划应包括三个阶段,BP:本底分析、总休规划和实施规划。关键词:环境受损河道生态规划整治我国正面临口益严重的河流污染问题,据统计2007年我国5.5万km河流水质级别III类以下的河段占85.9%,很多河道以基木不具备生态服务功能⑴。河流因具备重要的生态保育、调蓄滞洪和景观等功能⑵而备受关注,如何改变城市和T农业发展给河道带来的环境受损状况,治理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已成为各地政府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⑶。目前,国内对于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方法多从环境污染治理和控制的角度岀发"⑸,通过加大对河道两侧污染企业排污控制和污水处理力度,力求达到河流水质改善和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效果⑹。然而,实际上这种单一的环境治理措施效杲并不理想,河道生态环境还与其两侧生态本底条件和土地开发模式等息息和关^因此本文认为环境受损河道的生态整治应综合考虑河道及其两侧状况,提出综合的生态环境整治措施。据此木文提出以典型的受损河道为例,引入河流鳩道⑻的概念,将河流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区域作为生态整治区域,综合考虑河道整治的各方面要素,在生态本底条件分析基础上,以功能导向和分段整治为主要规划理念,提出环境受损河道生态整治规划方法体系,以期为相关工作领域提供经验参考。1规划方法概述1.1研究区概况汾河是黄河中下游重要的支流水系,也是山西省境内最大的河流;但是由于艾两侧粗放的工业发展模式,汾河流域正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汾河干流水质属于劣V类,河道淤积、水量减小、河岸功能退化。汾河灵石段位于汾河中下游,南北向贯穿灵石县,其支流包括静升河、仁义河、段纯河、交口河。能源工 业是灵石县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类型包括煤炭、洗煤、焦化、电力、冶金等,在汾河T流两侧聚集了大小数百家洗煤厂、焦化厂等重污染金业,对汾河生态环境质量有显著影响。图1研究区地理概况图本次规划重点选取汾河干流及其商侧鳩道,兼顾其四条主要支流。廊道是指沿河流分布而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它包括河流本身,以及河道两侧的河漫滩、堤坝和部分高地。灵石县廊道建设范围为汾河流域灵石段河道两侧3公里范围内。1.2规划技术路线受损河道生态整治规划过程应包含三个阶段:本底分析、总体规划和实施规划,如所示。木底分析,是对廊道两侧的自然和经济社会现状进行综合评估,掌握规划区的本底条件和主要生态问题。总体规划是在廊道本底分析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布局方案和规划分区。细部及实施规划则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河道整治方案设计。 地形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评估总体布局方案廊道分段设计土地利用现状城镇工业发展0道路交通体系控制性分区规划滨水驳岸设计历史文化资源本底分析阶段总体规划阶段实施规划阶段图2规划技术路线图2规划案例解析2.1本底条件分析汾河流域灵石段河道两侧区域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部分地区地势起伏较人。现状土地利用形式以耕地和灌草地为主,植被覆盖度较低,河道两侧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此外,全县河道沿线是主耍的城镇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城镇Km和工业用地面积较大,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较大。Z-FlKm°J•••河道一支瀝—»w■林丄"■水壕■城憤用地■耒利用堆石膏矿7ZI18.01-15□1501・25■25以上•工业污艮源■城1A及工业用炖土地利用现状矿产资源地形坡度工业污染源图3河流廊道体系本底条件分析综合木底条件分析,汾河流域灵石段河流水系较多,为河流廊道体系建设创造了天然的资源优势;而且道路多沿河流布局,河流廊道建设可与道路绿化带结合到一起,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其服务功能。但研究区生态本底较差,河流廊道建设和维护的成本较高;而且沿河道两岸工业企业和城镇校多,水污染较为严重,降低了河流廊道的生态效益。 2.2总体规划方案2.2.1总体布局规划汾河流域灵石段河流廊道体系规划方案可归纳为“分段设计、功能导向和节点控制”,即根据现状木底条件的差异,进行分段式的设计,通过功能导向性的规划需求和重要节点的控制,实现总体规划目标。具体为:分段设计:将整个河流廊道体系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区段,针对不同区域进行规划布局。其屮上游廊道主要为两渡镇境内河段两侧,屮游廊道为翠峰镇和夏门镇境内,下游廊道主要分布在坛镇乡和南关镇境内。功能导向:依据河流廊道不同分段的功能要求,分别规划不同的廊道建设方式。例如人工驳岸、口然河道和风景区河流廊道设计等,实际建设中结合道路绿化带、滨河绿化带、城市公园和T业防护带等形式进行多元化的河流廊道建设形式。节点控制:河流廊道在穿越城镇和工业集中区、自然保护区等特殊区域内,需进行特殊的建设和管理模式,该类型区域为重要的廊道节点,应作为河流廊道建设的重点。本规划确定了3个节点,分别位于翠峰镇、南关镇和汾河与韩信岭自然保护交汇处。城市air发展区TB-林地班庆未条煉通扩JR方向(河■塡冲民理区£訣关權性绿通节点••••••••••••河il分界it1~1_1Km0124图例图4灵石县河流廊道体系总体规划图2.2.2控制性分区规划控制性分区是在总体规划布局规划基础上,基于用地属性差异和未来可能发展方向,提出的可能发展形势,并指导河流廊道两侧土地开发模式,形成有序的空间布局结构。 ■生态保及区图例■城市发展区I—城偵及工犷发展区|_乡村发展区I—游憩功能区■河道缓冲区图5控制性分区规划图根据城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城镇和工业集屮区不宜大面积蔓延,宜采用生态斑块进行合理的阻隔,充分发挥生态用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汾河流域灵石段城镇和工业用地应主要向现有城镇集中,避免无序和肓忖开发,导致用地和污染源的进一步扩人;分别依托现有的林地斑块规划北部、中部和南部的生态保育区;翠峰镇以南的河道弯曲地区为重要的河道缓冲区,作为灵石县河道疏浚治理和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表1研究区控制性分区引导表土地利用规划分区1所在地描述功能引导和发展方向城市发展区翠峰镇中心城所在地及周边范围灵石县中心城所在地,城镇和工业发展。引导城市发展与河道保护、利用。乡村发展区两渡镇南部地区农业发展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生态保育区翠峰镇北部、夏门镇南部韩信岭自然保护区范围重要的生态保育区和城市绿核,河道两侧生态环境较好。以生态保育为主,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城镇及工矿发展区两渡镇、夏门镇、南关镇所在地及周边地区主要的城镇和工业发展区,现状污染较为严重。引导城镇发展、工业污染与河道生态环境整治。游憩功能区汾河中心城段沿线、汾河韩信岭自然保护区沿线具备成为旅游风景区或城市开敞空间的条件,建设生态优美的滨水空间,为居民和有空提供更好的游憩环境。河道缓冲区翠峰镇南部汾河段两侧区域河道弯曲区段,防洪压力较大;宜采取相关河道整治、疏浚措施,保障河道安全。2.3实施规划方案2.3.1河道整治分段针对汾河流域灵石段河道所处不同生态功能区,分别进行河道驳岸设计,满 足防洪排涝、农业灌溉和生态景观等功能需求。汾河流域灵石段河道驳岸分为城镇人工驳岸、工业园区驳岸、乡村自然驳岸和风景区景观驳岸,驳岸建设方案如下所示。工业园区驳岸IIMMH城镇人工驳岸IIIKm0124图6河道整治与建设规划布局图2.3.2滨水驳岸设计根据不同河道驳岸的生态系统现状和功能特征要求,结合城镇建设、河道防洪、景观旅游、休闲娱乐和生态保护等多方面要求,提出不同驳岸的空间组织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合理的生态系统结构,形成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滨水驳岸。基于现状和功能需求的驳岸设计,既能满足河道生态修复和保护的需耍,乂能够与対侧的土地开发模式结合起来,有利于河道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和不断优化。具体的设计的方案入表2和图7所示。 乡村自然驳岸滨水生态系统的自然过渡城镇人工驳岸供居民游憩休息的石凳步行道和滨水的石阶工业园区驳岸风景区景观驳岸自然的滨水空间开阔的游憩空间图7滨水驳岸设计图表2滨水驳岸设计表驳岸类型主要特征功能要求空间组织形式生态系统结构乡村自然驳岸河道两侧无显著人为活动区域,河堤防洪要求低滨河生态系统的自然过渡,水土保持河面+平缓的河堤+自然的土地利用形式水生植被+灌草复合的滨河生态系统城镇人工驳岸两侧为城镇发展区,道路沿河分布,河堤防洪要求较高滨河绿化隔离带,城市居民游憩的开敞空间河面+滨河低矮景观+步行道+游憩设施+滨河绿化带水生植被+低矮景观树种+人工草坪+高大乔木工业园区驳岸两侧为工业集中区,工业污染较严重,防洪要求较高环境污染控制,绿化隔离带人工河道+防护林+污染控制带+防护林(水生植被)+复合式乔灌生态系统+灌草带+乔木风景区景观驳岸作为风景旅游区的一部分,是重要的旅游景点游憩服务功能,供游人休息游玩的开阔空间河面+乱石护坡+低矮滨水植被+游憩区水生植被+滨水植被+草地+高大乔木3结论环境受损河道的生态环境整治单纯从环境污染治理和控制角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应综合考虑河道两侧的自然木底条件和土地开发模式等情况,从河流廊道的整体出发,进行战略布局和具体实施方案的设计。主耍结论如下:(1)提出了环境受损河道生态整治规划设计方法的三个阶段,W:本底分析、总体规划和实施规划.(2)提出了“分段设计、功能导向和节点控制”的总体布局方案,并针对河道不同功能分区进行引导,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实施规划方案。参考文献[1]张印辉,杨建丽,尚广辰.我国河流重点河段污染状况(5.5万km).工业水处理,2008(5):78-78. ⑵栾建国,陈文祥.河流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和服务功能.人民长江,2004(9):41-43.⑶邹导民,王金南,土东,等.国家“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规划.环境保护,2007(10A):18-21.[4]李家才.总量控制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一《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述评.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4):96-100.[5]马毓延,马春峰.关于水污染治理战略对策的思考.辽宁水利,2007(5):10-11.[6]吴舜泽,夏青,刘鸿亮.中国流域水污染分析.环境科学与技术,2000(2):12-17.[7]刘晓佳.美国水污染治理公共政策及思考.唯实,2OO5(Z1):119-123[8]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中国园林,2001(6):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