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3 MB
- 1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二○一一年六月
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11]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责 任 表报告编写罗天才报告审核胡双来项目负责罗天才总工程师陈书荣院长孙小宏工程规模:钻孔数70个/工作量1006.80米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二○一一年六月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11
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目录文字部分1.前言11.1工程概况11.2勘察目的与任务11.3勘察执行规范11.4勘察工作布置和勘察方法11.5勘察过程及完成工作量21.6坐标及高程系统21.7几点说明32.自然地理条件32.1地理位置32.2地形地貌32.3气候32.4水文33.工程地质条件43.1区域地质构造43.2地层岩性43.3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说明64.水文地质简况64.1场地环境类型64.2地表水64.3地下水65.地震效应75.1场地有利、不利地段的划分75.2场地类别75.3抗震设防烈度75.4砂土液化评价85.5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86.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86.1场地稳定性评价86.2岩土层工程性质评价86.3道路工程评价及设计建议86.4驿站工程评价及设计建议96.5边坡工程评价及设计建议96.6环境工程评价107.沿线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108.结论与建议10附表部分附表1、勘探点一览表------------------------------------------------------2张附表2、地层统计表--------------------------------------------------------1张附表3、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2张附表4、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4张附图部分1、图例(TL)------------------------------------------------------------1张2、工程地质平面接合图(PMTU-0)------------------------------------------1张3、工程地质平面图(PMTU-1~PMTU-13)------------------------------------13张4、工程地质纵断面图(PMT-1~PMT-5)-------------------------------------17张5、工程地质剖面图(PMT-6~PMT-14)---------------------------------------9张6、钻孔柱状图(ZT-1~ZT-35)--------------------------------------------35张附件部分1、土工试验报告----------------------------------------------------------3张2、水质分析报告----------------------------------------------------------5张3、岩芯照片--------------------------------------------------------------3张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11
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受东莞市东城区规划管理所(甲方)的委托,我院(乙方)承担了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详细勘察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1.1工程概况拟建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位于东城同沙生态公园旅游区内,设计绿道工程线路基本上与现状环湖路线路相一致,环绕同沙水库,全长约22.814公里。设计道路红线宽度为2.5~6.0m;道路等级为临时消防车道及慢行道;计算行车速度为15km/h;路面结构类型为沥青路面。此外,拟建绿道工程沿线共设三座驿站,建筑物层数均为1层,其中1#驿站及2#驿站建筑占地面积均为245.95m2;3#驿站建筑占地面积为174.42m2。该项目由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设计。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表2.0.4划分,场地分类属Ⅱ类。1.2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按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有关要求进行,目的是为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查明场地工程地质分布情况,为拟建工程的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和设计参数。具体任务及要求如下:1)、查明道路沿线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布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天然地基持力层及地基土容许承载力;2)、评价道路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合理的基础形式及地基处理建议,并提供有关设计参数;3)、查明道路沿线的不良地质条件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并提供绕避或治理对策的地质依据;4)、查明沿线地表迳流、地下水埋藏及分布,并进行分析评价,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查明道路沿线的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对工程的影响情况;6)、提供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参数、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的类别,判别有无地震液化现象;7)、对场地作出正确的工程地质评价及道路基础方案建议。1.3勘察执行规范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6)、《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1)、《工程岩土分级标准》(GB50218-94);1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14)、《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制定(试行)》(建设部2003年7月)。1.4勘察工作布置和勘察方法1.4.1勘探点的布置原则及孔深要求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11
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次勘察钻孔由设计单位按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有关要求进行布设,共布置钻孔70个,其中道路钻孔62个,驿站钻孔8个。具体钻孔布置详见《工程地质平面图》。1)、道路共布设钻孔62个,其中技术孔31个,一般孔31个,钻孔编号为ZK1~ZK62。钻孔主要布置在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变化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按约100~500米间距沿道路中线布置,并对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加密钻孔;对于高填路堤、陡坡路堤、深路堑地段应增加横断面钻孔进行勘探。技术性钻孔深度为现状地面标高以下10~15米,一般性钻孔深度为现状地面标高以下8~10米,若遇软弱土层则穿过该层并进入较硬土层不小于2米作为控制原则。2)、驿站共布设钻孔8个,其中技术孔6个,一般孔2个,钻孔编号为ZK63~ZK70。技术性钻孔深度要求进入强风化岩层3米,一般性钻孔深度要求进入强风化岩层1米作为控制原则。1.4.2勘察方法我院采用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多种勘探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本次勘察。1)、钻探及取样:勘察采用XY-1型油压钻机配以优质泥浆结合无缝钢管护壁钻进。对于淤泥、淤泥质土采芯率不低于90%,对砂层采芯率不低于60%,对填土采芯率不低于75%,对于粉质黏土、砂质黏性土及全风化岩采芯率不低于80%,对强风化岩采芯率不低于65%。淤泥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取样,黏性土采用厚壁取土器重锤少击法取样,扰动样采用标贯器或岩芯管取样。2)、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落距76cm,锤重63.5kg,试验间距一般为2.0~3.0m左右,主要在砂土、黏性土及全、强风化岩层中进行。3)、室内试验:对所采取的原状样均进行常规试验,其中压缩试验采用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对所采取的地下水样进行水质简易分析测试。1.5勘察过程及完成工作量我院接受任务后,根据项目的特点,于2011年6月6日至6月25日先后共派出3台XY-1型油压钻机开展野外勘探施工。实际完成工作量见表1.1。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1野外工作室内工作项目名称单位工作量项目名称单位工作量完成钻孔孔70常规物理性质试验组41总进尺米1006.80直接剪切试验组41取原状土样件41固结试验组41取扰动土样件4渗透系数件24取水样组5颗粒分析试验组16标准贯入试验次248黏粒含量件4测放孔位点70水质简易分析组5水位观测孔691.6坐标及高程系统本工程坐标采用珠区平面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各勘探孔的坐标和高程是采用全站仪实地测放得出,测量控制点由委托单位提供,各控制点信息见表1.2,各勘探点坐标和高程详见附表1“勘探点一览表”。控制点坐标及高程表1.2控制点编号坐标X(m)坐标Y(m)高程(m)II0416542867.218377459.61537.38II0417542790.444377182.02535.95I0498542543.671379976.63025.26I0499542421.987379870.56023.48I0504541293.670380560.94221.79I0505541103.198380593.46721.21I0522540506.693377851.31024.21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11
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I0523540529.918377744.05522.721.7几点说明1)、部分钻孔受场地地形条件和施工条件的限制,实际钻孔施工位置在原设计孔位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位移,各钻孔的平面位置详见《工程地质平面图》。2)、本次勘察布置的ZK1、ZK3、ZK12~ZK15、ZK17、ZK19、ZK21~ZK27、ZK35、ZK37~ZK39、ZK51、ZK53~ZK55、ZK57、ZK59、ZK60、ZK62钻孔均位于现状同沙水库或渔塘中。野外钻探施工在水上完成,钻孔深度均从水面起算。3)、报告中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中所标击数均为实测击数。在确定承载力时,是根据经过杆长修正的修正击数确定。4)、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剖面图中的地面连线为各个勘探孔的孔口连线,并非实测地形线。渔塘、路堤及水库在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剖面图中的形状均为示意图。5)、由于设计变更,线路有所调整,原设计布置的ZK31钻孔取消,野外勘探钻孔未施工。2.自然地理条件2.1地理位置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东江下游,狮子洋东岸。在北纬22。39'至23。09',东经113。31'至114。15'之间。面积2465平方公里。其北接广州市黄埔区、增城市和惠州市博罗县,南连深圳市,东邻惠阳市,西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江相望,邻近有“东方明珠”之称的香港。为广东省著名侨乡,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水陆交通便利。2.2地形地貌同沙生态公园主要由黄公山、虎形山组成,其原始地貌主要分为低山丘陵、剥蚀残丘及山间洼地,地形起伏较大,后经人工改造为同沙生态公园旅游区,植被茂密。沿线经过山地、旱地、果林、沟谷、渔塘、耕地等等,局部为民房,地形复杂,地貌变化较大。野外勘探期间实测钻孔孔口标高为17.11~41.74m,最大高差24.63m(水上钻孔标高从水面起算)。2.3气候拟建道路所在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湿多雨,夏热冬暖。日照时间长,温差小。年平均气温22.4℃,1月平均气温13.4℃,7月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8.2℃(1994年7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0.5℃(1957年2月11日)。拟建道路地区湿度大,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本区域多年降水量在1690~2380毫米之间,平均年降水量1774.1毫米,历年最大降水量2394.4,历年最小降水量972.2毫米,日最大降水量481.3毫米。每年雨季在4~9月,降水集中在7~9月,其降水日数占全年的百分比为40.8%,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年平均风速1.9米/秒,强风向为南、北,最大风速20米/秒。春季多东风,夏季多南风,秋季多西风,冬季多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台风是本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台风盛行期在7~9月,平均每年影响2.6次。台风过境最大风速26米/秒,瞬间风速高达35米/秒,并伴有暴雨,破坏力很强。2.4水文东莞市主要河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水。市境96%属东江流域,东江干流自东北角博罗县、惠阳市之间入境后,沿北部边境自东向西行至桥头新开河口,有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11
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发源于宝安区的石马河流入,至企石有企石河流入。至石龙分出南支流后,北干流续流至石滩,与来自增城的支流汇流,经市境石碣、高埗、中堂、麻涌的大盛注入狮子洋;南支流斜向西南,在峡口接纳来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峡口以下有三支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自东向西汇,入流经石碣、莞城、道滘、厚街、沙田于泗盛注入狮子洋。拟建绿道工程环绕同沙水库,水库主要由黄公山、虎形山等山峰环抱,水库水面占地面积约9800亩,地表水系发育。3.工程地质条件3.1区域地质构造据区域地质资料,区域内地层包括震旦系、白垩系、燕山期、加里东期、第三系及第四系,其中以第四系地层最为发育。上覆第四系地层主要以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冲积层(Q4al)、第四系坡积层(Q4dl)及第四系残积层(Qel)为主;下伏基岩主要为白垩系砂岩(K)、震旦系混合岩(Z)、燕山期花岗岩(γ5)及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Mγ3)。图1:区域地质构造略图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图反映,拟建场地位于北东东向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场地附近发育的断裂带有北东向的东莞断裂及横沥——太平断裂。其中东莞断裂位于工程场地的北侧,横沥——太平断裂位于工程场地南侧,两条断裂与本工程场地的垂直距离均在5公里左右。3.2地层岩性据钻孔揭露,场地内地层按成因在钻探深度内自上而下可分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冲积层(Q4al)、第四系坡积层(Q4dl)、第四系残积层(Qel)及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Mγ3)。现分述如下:1)、水①水:为水库水或渔塘水,水质清澈,无污染。沿线分布在ZK1、ZK3、ZK12~ZK15、ZK17、ZK19、ZK21~ZK27、ZK35、ZK37~ZK39、ZK51、ZK53~ZK55、ZK57、ZK59、ZK60、ZK62孔;水深0.30~5.70m,水底标高12.44~28.61m。2)、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②素填土:局部地段过渡为杂填土,呈灰黄、褐黄色,稍湿~湿,松散未固结,现状环湖路路堤填土为稍密状,主要由黏性土、砂土及少量碎石块等组成,为新近人工填筑土;局部地段环湖路路堤由大量碎、块石填筑而成。沿线该层分布在ZK2、ZK9、ZK16、ZK20、ZK25、ZK26、ZK28、ZK29、ZK32、ZK34~ZK36、ZK40~ZK43、ZK45~ZK49、ZK52、ZK56、ZK63~ZK68孔段,层厚0.30~4.30m,层顶标高17.70~41.74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3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4~7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3.7~6.6击,平均值N=5.0击。3)、第四系冲积层(Q4al)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11
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按其组成及结构的不同,分为如下4个亚层:③1淤泥:深灰、灰黑色,饱和,流塑,成份以粉黏粒为主,富含有机质,具腐臭味,局部含少量粉细砂;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沿线该层分布在ZK12、ZK13、ZK15~ZK17、ZK24、ZK32、ZK33、ZK36~ZK39、ZK53、ZK54、ZK60孔段,层厚0.30~3.80m,层顶标高14.21~20.28m,层顶埋深0.00~3.5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3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1~2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0.9~1.8击,平均值N=1.2击。③2粉质黏土:灰黄、黄色、灰色,可塑,成份以粉黏粒为主,含少量石英砂粒,土质不均匀;切面稍光滑,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沿线该层分布在ZK9、ZK14、ZK33~ZK35、ZK41、ZK49、ZK54~ZK56、ZK59孔段,层厚0.90~5.70m,层顶标高15.59~23.79m,层顶埋深0.50~3.4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13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6~9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5.6~7.9击,平均值N=6.9击。③3淤泥质土:深灰、灰黑色,饱和,软塑~流塑,成份以粉黏粒为主,富含有机质及腐殖质,具腐臭味,局部夹薄层粉细砂;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沿线该层仅分布在ZK14、ZK33、ZK34孔段,层厚1.70~4.60m,层顶标高12.82~16.24m,层顶埋深4.00~7.0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3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1~3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0.9~2.6击,平均值N=1.7击。③4中砂:灰白、灰色,饱和,松散为主,局部呈稍密状,成份以石英为主,颗粒级配一般,含少量黏粒。沿线该层仅分布在ZK1、ZK9、ZK19、ZK22、ZK23、ZK32、ZK39、ZK51孔段,层厚0.40~2.50m,层顶标高12.44~21.96m,层顶埋深0.40~5.3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4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8~9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7.0~8.4击,平均值N=7.7击。4)、第四系坡积层(Q4dl)④粉质黏土:褐黄、灰黄色,可塑,成份以粉黏粒为主,含少量石英砂粒,土质较均匀;切面较粗糙,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沿线现状山坡地段表层普遍存在厚约20~40cm的表土层;沿线该层分布在ZK4~ZK8、ZK11~ZK14、ZK18、ZK25、ZK26、ZK28~ZK30、ZK44~ZK53、ZK60~ZK62、ZK66~ZK70孔段,现状山坡地段直接出露地表;层厚2.10~12.10m,层顶标高11.04~37.44m,层顶埋深0.00~8.6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52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7~18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6.5~14.7击,平均值N=11.2击。5)、第四系残积层(Qel)⑤砂质黏性土:褐黄、灰黄色,可塑~硬塑,成份以粉黏粒为主,为下伏花岗岩风化残积土,泡水易软化、崩解;切面较粗糙,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沿线该层分布在ZK1~ZK11、ZK15~ZK26、ZK28~ZK30、ZK32~ZK56、ZK59~ZK70孔段,局部地段直接出露地表;层厚1.80~20.60m,层顶标高9.06~37.44m,层顶埋深0.00~11.3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137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10~29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8.4~23.0击,平均值N=15.5击。6)、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Mγ3)按其风化程度的不同,分为如下2个亚层:⑥1全风化花岗岩:灰黄、灰褐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岩质极软,干钻可钻进,岩芯用手捏即散碎,泡水易软化、崩解;沿线该层揭露于ZK10、ZK15~ZK17、ZK21、ZK23、ZK41、ZK43、ZK55、ZK63~ZK70孔段,揭露厚度2.00~7.50m,层顶标高-1.30~20.72m,层顶埋深2.50~21.9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21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32~49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24.1~37.6击,平均值N=28.3击。⑥2强风化花岗岩:黄褐、灰褐色,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11
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矿物成分显著变化,裂隙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及土夹碎石块状,岩块用手能掰碎,泡水易软化、崩解;沿线该层揭露于ZK27、ZK57、ZK58、ZK63~ZK70孔段,局部孔段直接出露地表;揭露厚度1.30~12.30m,层顶标高-6.50~20.52m,层顶埋深0.00~27.1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11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54~80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46.6~65.5击,平均值N=54.4击。以上各(岩)土层的埋藏分布详见“工程地质纵断面图、部面图”,岩土描述详见“钻孔柱状图”,“地层统计表”见附表2;“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见附表3;“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见附表4。3.3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说明本报告中所列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指标,主要包括土的天然含水量W、密度ρ、孔隙比е、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压缩系数a1-2、压缩模量Es1-2、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等,以上物理力学指标是根据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后按有关规范计算和查表所获得的参数。其中各相关指标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对离散性较大的数据做了一定的修正筛选,对所有统计数据按3倍标准差进行剔除,且对异常数据不参与统计。统计表中所提供各指标的标准值,按不利组合考虑,当该组合统计个数不足6个时则空缺,只提供统计平均值。统计数据源于试验资料,试验样品源于采样,统计样本数符合统计要求。本次工作中所采取的土样,多为原状土样(砂土为扰动土样),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但因地层岩性的不均一性及岩相的变化,各种测试方法提供各相同数值时具有差异性,所以在使用时,综合各种经验进行选用。4.水文地质简况4.1场地环境类型根据岩土层分布、岩芯观察及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及土样分析结果,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表D.0.7-1批注:场地环境类型属Ⅱ类。4.2地表水拟建绿道工程环绕同沙水库,水库水面占地面积约9800亩,地表水系发育。野外勘探期间,受雨季的影响,水位起伏变化较大,变化幅度为0.10~1.00m。水位主要受地形地貌、大气降水及季节性等因素而变化。本次勘察在同沙水库和渔塘中分别采取地表水样1组进行水质简分析,水样分析结果见附件,其主要水质分析指标见表4.1。地表水水质分析主要指标表4.1指标取样编号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SO42-(mg/L)pH值侵蚀性CO2(mg/L)HCO3-(mmol/L)Mg2++NH4+(mg/L)Cl-+SO42-+NO3-(mg/L)地表水110.576.757.761.3105.2621.21地表水213.456.815.541.5126.6429.40按公路规范判定腐蚀等级无无无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中有关规定判定,场地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无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有关规定判定,场地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4.3地下水据钻孔揭露,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积层孔隙及基岩风化裂隙中,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孔隙含水层主要由中砂层组成,属强透水层,透水性好,渗透系数为10-2~10-3级;淤泥及淤泥质土层赋水性较好、但透水性差,属弱~微透水层;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11
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粉质黏土及砂质黏性土属弱含水层或相对隔水层,透水性均较差;裂隙水含水层主要由全、强风化岩组成,其中强风化岩具一定的富水性,但仍属弱透水层,裂隙水补给、涌水量大小及径流规律主要受地质构造及裂隙控制;此外,填土层中含一定量的上层滞水。沿线场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垂向补给和地下水体的横向渗透补给,通常以蒸发和渗流方式排泄。场地内地下水与同沙水库、渔塘内的地表水有密切的水利联系。野外勘探期间,测得陆上钻孔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0.50~9.20m之间。本次勘察在ZK10、ZK36、ZK48孔中各采取地下水样1组进行水质简分析,水样分析结果见附件,其主要水质分析指标见表4.2。地下水水质分析主要指标表4.2指标取样编号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SO42-(mg/L)pH值侵蚀性CO2(mg/L)HCO3-(mmol/L)Mg2++NH4+(mg/L)Cl-+SO42-+NO3-(mg/L)ZK1011.536.6311.091.1099.1520.39ZK3616.336.866.651.4119.5555.33ZK4822.486.778.211.2909.4047.30按公路规范判定腐蚀等级无无无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中有关规定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有关规定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因勘察期间时间短暂,不能获得地下水的常年水质状况,考虑到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易受自然、人为等因素影响,故建议参考本地水文或环保部门所掌握的对于该地区常年的水质变化情况,以便进行更准确的抗腐蚀设计。5.地震效应5.1场地有利、不利地段的划分拟建绿道工程环绕同沙水库兴建,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局部地段有软土层分布。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1划分,场地位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5.2场地类别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结合当地经验估算场地内各土层的剪切波速与等效剪切波速,计算公式如下:se=d0/t(4.1.5-1)t=(di/si)(4.1.5-2)计算结果见表5.1,根据计算结果划分,场地土类型以中软土为主,局部属中硬土;场地覆盖层大于3m,小于50m,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等效剪切波速计算成果表表5.1层号土层名称剪切波速Vs(m/s)孔号等效剪切波速Vse(m/s)do(s)土的类型场地类别②素填土120ZK8268.7410.60中硬土Ⅱ③1淤泥100ZK16166.6411.30中软土Ⅱ③2粉质黏土180ZK32156.6711.50中软土Ⅱ③3淤泥质土100ZK40187.9211.70中软土Ⅱ③4中砂200ZK49221.0515.20中软土Ⅱ④粉质黏土250ZK66246.4420.00中硬土Ⅱ⑤砂质黏性土280⑥1全风化花岗岩4005.3抗震设防烈度近场区內历史上没有破坏性地震记录,自1970年广东省建立地震台网观测之后30多年以来,所记录到大于2级的地震有12次,最大均不超过3级;由此可见,场址周围的地震活动性总体较弱。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11
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同时参照东莞市建设局文件《关于我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取值的通知》(东建字【2004】32号),本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5s,建筑物应作相应的抗震设防。5.4砂土液化评价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按规范可不需考虑砂土液化的影响问题。5.5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据本次勘察,拟建工程沿线未发现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陷等不良地质作用。沿线场地内揭露到的特殊性岩土为填土、软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场地下伏土层中素填土②为新近人工填筑土,多呈欠压实状态,其承载力低,结构不均匀;淤泥③1及淤泥质土③3为本场地的软土层,其具高压缩性,低强度等特点;砂质黏性土⑤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具中等偏低压缩性,承载力中等~一般,具泡水易软化、承载力下降的特点;全风化花岗岩⑥1、强风化花岗岩⑥2在天然状态下承载力中等~稍高,但具遇水软化、崩解,承载力骤降等特点。基础施工时应防止地表水及雨水浸泡破坏地基土的原状结构。6.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6.1场地稳定性评价据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广东省自然灾害地图集》中《广东沿海活动断裂与地震震中分布图》(1∶300万),场区内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在钻探揭露范围内亦未发现可影响该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内特殊性岩土为填土、软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勘察中未发现墓穴、暗浜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特殊性岩土经处理后,场地属基本稳定区,适宜本工程的建设。6.2岩土层工程性质评价根据各岩土层的岩性特征,结合野外鉴别、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对各地基土(岩)层评价如下:②素填土:松散~稍密状,现况环湖路下素填土密实度较高,具一定的承载力;其余地段结构疏松,土质不均匀,承载力低,未经处理,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③1淤泥:流塑,具高压缩性,承载力低,为软土层;③2粉质黏土:可塑,具中等偏高压缩性,承载力较低;③3淤泥质土:软塑~流塑,具高压缩性,承载力低,为软土层;③4中砂:松散为主,承载力一般;④粉质黏土:可塑,具中等压缩性,承载力一般;⑤砂质黏性土:可塑~硬塑,具中等压缩性,承载力一般;⑥1全风化花岗岩:承载力稍高,但具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点;⑥2强风化花岗岩:岩土力学性质较稳定,承载力较高,具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点。综上所述,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及其它相关规范的有关规定,同时参考本地区经验,提出场地内各岩土层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详见表8.1。6.3道路工程评价及设计建议6.3.1路基设计建议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拟建绿道工程沿线大部分地段表层分布薄层人工填筑土层,且多呈欠压密状态,天然地基不能满足道路的承载或沉降要求。根据本项目的道路等级,建议对未分布淤泥及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11
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淤泥质土层的路段视基底设计标高和表层人工填土层的厚度,采用分层碾压或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案;对于分布有淤泥及淤泥质土层的路段,建议采用水泥搅拌桩、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或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处理后的地基土作为拟建道路的路基持力层。对于粉质黏土④、砂质黏性土⑤、全风化花岗岩⑥1及强风化花岗岩⑥2出露地表的地段可不需处理,直接以其作为路基持力层。沿线挖除换填地段,开挖土层主要为素填土②、粉质黏土④、砂质黏性土⑤、全风化花岗岩⑥1及强风化花岗岩⑥2。沿线场地较为开阔的地段,建议采用放坡开挖或分级放坡开挖,各岩土层的坡度允许值见表8.1。对填土层较厚的路段,建议采用水泥搅拌桩或钢板桩进行支护。对于高填路堤、陡坡路堤、深路堑地段,必要时可设置挡土墙进行支护。开挖后应及时进行碾压回填,并在坑内、坡体设置相应的排水沟、集水点及导流槽以减少水体对路基的影响。拟建道路路基应分层铺筑碾压回填,均匀压实,填料的CBR、压实度应经检验后确认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当路基处于软硬交接的地基基础上时,宜采用相应的技术防护措施,以减少沉降差异的影响。6.3.2地基土、石工程分级根据拟建道路设计标高及设计要求,难免对原有地形进行开挖,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B划分,地基土、石分级见表6.1。土、石工程分级一览表表6.1层号②③1③2③3③4岩土名称素填土淤泥粉质黏土淤泥质土中砂土石等级Ⅰ级Ⅰ级Ⅱ级Ⅰ级Ⅱ级土石分类松土松土普通土松土普通土层号④⑤⑥1⑥2岩土名称粉质黏土砂质黏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土石等级Ⅱ级Ⅱ级Ⅲ级Ⅲ级土石分类普通土普通土硬土硬土6.3.3环境水的影响及路基排水建议拟建绿道工程沿线地表水系较为发育,水量丰富,设计路基均位于水库防洪控制高程以上,地表水对路基等构筑物影响小;沿线地下水位较浅,但设计道路一般由填方形成路基,地下水对路基构筑物影响不大,但对道路管沟等有一定影响。建议在路堤坡体设置泄水孔排水,坡面采用植被或浆砌石护坡。6.4驿站工程评价及设计建议拟建绿道工程沿线共设三座驿站,建筑物层数均为1层,下伏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建筑物分布及其荷载要求,从工程经济条件、施工的可行性,沿线拟建三座驿站建议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以粉质黏土④及砂质黏性土⑤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基础类型可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6.5边坡工程评价及设计建议拟建绿道工程环绕同沙水库兴建,周边山高坡陡。据现场踏勘情况可知,沿线经过的边坡及陡砍较多,坡高5~30m不等,地形条件较复杂,标高起伏变化较大,且现状山坡均为裸露边坡,边坡土层主要为坡积粉质黏土、残积砂质黏性土及全、强风化花岗岩,局部地段为人工填土层。从工程安全考虑,建议对沿线边坡进行相应的支护措施,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沿线场地较为开阔的地段,建议采用自然放坡或分级放坡,坡面采用植被或浆砌石护坡。对于不具备自然放坡条件的地段,土体直接开挖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支护措施。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土墙进行支护,必要时可结合锚杆(索)的支护方法进行支护。拟建挡土墙以粉质黏土④、砂质黏性土⑤、全风化花岗岩⑥1及强风化花岗岩⑥2作为基础持力层。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11
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局部持力层埋藏较深的地段,建议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方案,以处理后的复合地基作为挡土墙基础持力层。若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则建议采用桩基础,基础类型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或钻(冲)孔灌注桩,可根据上部荷载要求及地质条件选择砂质黏性土⑤、全风化花岗岩⑥1或强风化花岗岩⑥2作为桩基础持力层。6.6环境工程评价1)、拟建绿道工程位于同沙生态园旅游区,现状道路行人和车流量较大,工程施工会对旅游区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前务必制定安全可行的施工方案。2)、沿线现状环湖路地段分布较多的地下管线,埋藏深度0~5.0m不等,施工时应查明地下管线的分布,确保管线安全。3)、工程施工时应采取稳妥、安全、合理的隔离防护措施,防止施工噪音、物料、泥浆及其它废料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亦要防止非施工人员进入场地造成安全事故。7.沿线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1)、石料:由于环保需要,东莞市内采石场均已关闭,所需石料均需从外地采购;地方路网发达,运输方便,石料运输以公路汽车运输为主。2)、砂:砂料可从东江取用,先由船只运送到附近码头后,再由汽车转运,采购运输方便。3)、钢筋、水泥等:钢筋、水泥等主要材料,均采用外购方式,市场供应充足,运输条件良好。4)、水、电:沿线的水电充足,可以保证施工期间水电供应。筑路材料主要采用公路运输方式,沿线路网较发达,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期间材料运输要求。8.结论与建议1)、场区内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在钻探揭露范围内未发现可影响该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勘察中亦未发现墓穴、暗浜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属基本稳定区,适宜本工程的建设。2)、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划分,沿线工程场地位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场地土类型以中软土为主,局部属中硬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本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5s,建筑物应作相应的抗震设防。3)、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中有关规定判定,场地地表水及地下水均对混凝土结构无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4)、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有关规定判定,场地地表水及地下水均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5)、建议拟建绿道工程对未分布淤泥及淤泥质土层的路段视基底设计标高和表层人工填土层的厚度,采用分层碾压或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案;对于分布有淤泥及淤泥质土层的路段,采用水泥搅拌桩、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或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处理后的地基土作为拟建道路的路基持力层。6)、沿线拟建三座驿站建议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以粉质黏土④及砂质黏性土⑤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基础类型可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7)、建议对沿线边坡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的不同,建议采用自然放坡或分级放坡、重力式挡土墙等进行支护,必要时结合锚杆(索)的支护方法进行支护,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11
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8)、拟建挡土墙建议以粉质黏土④、砂质黏性土⑤、全风化花岗岩⑥1及强风化花岗岩⑥2作为基础持力层。局部持力层埋藏较深的地段,建议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方案,以处理后的复合地基作为挡土墙基础持力层。若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则建议采用桩基础,基础类型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或钻(冲)孔灌注桩,可根据上部荷载要求及地质条件选择砂质黏性土⑤、全风化花岗岩⑥1或强风化花岗岩⑥2作为桩基础持力层。9)、沿线工程场地范围内揭露到的特殊性岩土为填土、软土、风化岩和残积土。本区风化岩和残积土均具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点,施工时应避免桩孔受地下水长时间的浸泡,以免造成塌孔或软化基础持力层而降低强度。10)、当路基置于两种力学性质差异较大的土层上,或在新、老路基交界部位,宜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减弱差异沉降的影响。11)、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及其它相关规范的有关规定,提出本工程场地各岩土层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见表8.1。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11
东莞市绿道网东城段2011城市绿道同沙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表表8.1岩土层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重度γkN/m3压缩模量Es1-2(MPa)变形模量E0(MPa-1)直接快剪基底摩擦系数μ土层与锚固体间粘结强度qs(kPa)水泥土搅拌桩桩周土的摩阻力特征值qs(kPa)渗透系数k20(cm/s)坡度允许值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钻(冲)孔灌注桩桩侧摩阻力特征值qsa(kPa)桩的端阻力特征值qpa(kPa)桩侧摩阻力特征值qsa(kPa)桩的端阻力特征值qpa(kPa)黏聚力C(kPa)内摩擦角φ(度)成因年代层号名称状态Q4ml②素填土松散~稍密--17.5----------------1∶2.0010--8--Q4al③1淤泥流塑4015.51.62.05.02.0--1043.46×10-6--8--6--③2粉质黏土可塑14018.04.220.023.010.50.2520123.22×10-51∶1.5025--20--③3淤泥质土软塑~流塑6016.62.34.09.03.2--1561.94×10-6--10--8--③4中砂松散15019.0--20.0024.00.4030154.84×10-2--25--20--Q4dl④粉质黏土可塑18018.45.025.030.412.20.2525151.82×10-51∶1.2535--30--Qel⑤砂质黏性土可塑~硬塑20018.55.530.020.023.30.2535181.59×10-41∶1.2540150035450Mγ3⑥1全风化花岗岩全风化32019.010.08030.526.00.3060----1∶1.0070350060800⑥2强风化花岗岩强风化70020.020.0120----0.4090----1∶0.7511050001001200注:1、表中参数按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确定;2、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未经基础宽度、埋深的修正。12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宝山铅锌矿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终稿)
- 长沙市雨花区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
- 巴东沿渡河移民迁建集镇供水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阳山县黎埠镇阳坪选矿厂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罗田县垃圾处理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模板
- 唐山市xx工业区供水工程蓄水池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 乌石冲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内江市北沿线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文字部分
- 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模板
- 工业区供水工程蓄水池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地质毕业论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内江市北沿线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文字部分(精品)
-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尾矿坝工程地质勘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