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50 KB
- 3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马边无穷矿业有限公司丁家湾磷矿尾矿坝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乐山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二○一一年十一月27
马边无穷矿业有限公司丁家湾磷矿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批准:审核:校核:编写:证书等级:乙级证书编号:221187—KY发证单位:国家建设部提交报告单位:乐山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交报告时间:二O一一年十一月27
目 录第一章前言1第二章区域地质22.1地形地貌22.2地层及岩性22.3地质构造32.4地震及区域稳定性52.5水文地质条件62.6不良物理地质现象7第三章库区地质条件及评价83.1基本地质条件83.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9第四章坝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114.1基本地质条件114.2尾矿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124.3截渗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15第五章其它建筑物地质条件及评价185.1基本地质条件185.2截水沟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195.3排水斜槽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22第六章岩、土物理力学指标24第七章天然建筑材料24第八章结论及建议25附图1.平面图1:1000~400万3张2.工程地质剖面图1:500~1:100012张3.钻孔柱状图1:10010张27
第一章前言马边无穷矿业有限公司无穷丁家磷矿尾矿库位于马边县烟峰乡二坝村,属于马边河右岸支流山水沟源头附近,地理位置东经103°25′02″~103°25′21″,北纬28°43′02″~28°43′40″,包括尾矿坝、截渗坝、排水斜槽、截水沟等主要建筑物,初期坝坝高12m,堆积最大尾矿坝坝高60m,库容160万m3;设计截渗坝高6m,为一小(一)型尾矿坝工程。项目距约马边县城约80km,有简易公路连接马边县城,交通比较方便。2011年9月,受业主委托,乐山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勘察工作,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要求,我院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勘察方案,经我院总工办审查通过和建设单位同意后,自2011年10月19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4人,钻探施工人员12人,使用XY—100型岩芯钻机2台进入现场,开展野外工作,采用TopcnVTS-266全站仪进行钻孔测放和剖面测量。2011年11月14日完成外业施工,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外业工作现场验收,验收合格,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制工作。完成主要地勘工作量见表1。地勘工作量一览表表1项目工作内容比例单位工作量地质测绘平面区域地质(调绘)1:100000km238库区1:1000km20.35坝区1:1000km20.25剖坝区1:500m/条1164.42/627
面截水沟1:1000m/条1943.87/8排水斜槽1:500m/条645.32/3勘探机械岩芯钻孔m/孔196.05/10岩石常规试验组压水试验段、次/孔13/6注水试验段、次/孔6/2砂砾石料调查km2/处1.1/3人工露头m3/个7/5第二章区域地质2.1地形地貌区域上工程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海拔1000~1300m,为中高山区,马边河及支流呈树枝状分布,总体流向南西至北东。工程区内群山巍巍,绵延起伏,坡陡谷深,地势险峻,河谷多呈“V”字型或者不对称“U”字型,河床中乱石林立,多为冲洪积物;两岸冲沟发育,坡脚坡麓常见崩坡积体,植被较差,呈中高山区构造侵蚀堆积河谷地貌形态。2.2地层及岩性工程区及附近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三迭系及第四系地层,现将工程所涉及地层由新到老简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由卵砾石、漂石及砂组成,漂卵砾石主要成份由灰岩、白云岩、玄武岩、砂岩等坚硬物构成,磨圆度较好,球度中等,分选性较差,一般2~20cm,孤石最大可达数米,漂石约占30%,卵砾石55%,砂为中粗砂,约占10~15%,余者为粘粒。结构上部松散~稍密,下部中密,厚度变化大,一般3.0~20.0m。分布于河床及漫滩。27
2、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el+dl):由块碎石及粘土构成,块碎石主要成份与母岩相同,一般2~15cm,棱角状,约占50~60%,余者为粘土,少见弧石。结构松散~稍密,局部中密,广布于山坡山麓,厚2~10m。3.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T2l):为一套浅海至泻湖相沉积地层。上部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产石膏;下部为砂岩及砂质泥岩与灰绿色白云岩、泥灰岩互层;底部为灰绿色水云母粘土岩。厚147~473m,与下伏嘉陵江组呈整合接触。分布于坝区,可作为人工建筑材料。4、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上部灰至乳白色块状白云岩夹条带状硅质岩及燧石结核,顶部磷矿富集,并具有充填型铅锌矿;下部灰色、灰白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偶夹泥质灰岩及页岩。厚959-1002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其它地层与工程无关,不加赘述。详见区域地质图(图1)2.3地质构造工程区在区域上位于四川东部地台区(Ⅰ)的四川中台拗(Ⅱ)川中台拱(Ⅲ)“三河口——挖黑弧形构造”(Ⅳ)中段东部边缘,主要由一系列大致成弧形排列的褶皱、断层组成,分布地层主要是中生界,古生界仅在背斜轴部出露。背斜与向斜相比,背斜较陡窄,向斜较开阔,均保存较完好。将工程区涉及的主要构造形迹叙述如下:27
2.3.1褶皱陈子岩—沙匡背斜:轴向近南北向,长30km以上,由寒武系至三迭系地层组成,两翼不对称,西翼地层倾角40-60°,东翼地层倾角75°以上,局部倒转,轴部被苦竹坝—沙匡断层破坏,保存不全,仅存南北两翼。工程区位于西翼,距约轴部3km。老河坝背斜:轴向近南北向,延伸40km,由震旦系至三迭系地层组成,轴部被老河坝断层破坏。工程区位于该背斜东翼近轴部,可视为一单斜构造。2.3.2断裂老河坝断层(也称刹水坝~马颈子断层F2):近南北向延伸,长75km以上,断于老河坝背斜轴部,使背斜受到强烈破坏。断层两盘地层挤压强烈,局部地段下盘地层发生倒转。断层面倾向西,倾角60°左右,西盘向东仰冲,为逆断层,断层破碎带宽度大于60m。该断层通过尾矿坝库区,破碎带宽80~100m。苦竹坝~沙匡断层(也称峨边—烟峰断裂F1):为峨眉~金阳断裂带组成部份,断层至马边六股水以南及峨边苦竹坝以北,成近南北向,长60km以上,断在古生界~中生界地层中,断层面倾向西,倾角60-80°,局部变缓,仅40°左右,断层北段主要在古生界中,在峨边大竹坝以东,横切九坝背斜西段;南段折至陈子岩~沙匡背斜轴部。使背斜受强烈破坏。整个断裂东西两盘在垂直方向上发生了扭动,属压扭性断裂。位于工程区东侧3km。27
据1/200万四川省区域地震及构造格图,两断层为第四纪活动性断层。2.4地震及区域稳定性2.4.1地震区域上工程区属马边地震带的北段,马边地震带整体分布近南北向,地震类型为群震性,其特点是一个不长的时间,较小的范围内,中强震成串发生。自公元前26年至1970年,工程区附近曾发生过VI度以上的破坏性地震17次。据地震危险性研究资料,本区域属地震多发区,现今以中强震为主,本区是Ⅶ度地震区。2.4.2区域稳定性评价工程区位于四川东部地台区(Ⅰ)的四川中台拗(Ⅱ)川中台拱(Ⅲ)“三河口——挖黑弧形构造”(Ⅳ)中段东部边缘,第四系活动断层—老河坝断层通过尾矿坝库区,破碎带宽80~100m,距苦竹坝——沙匡断层3km,区内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域稳定性差。据区域地震及构造格架图,老河坝断层带内地震最大震级小于6级,该断层全新世活动性微弱。另据邻近工程—马边烟峰电站,电站引水线路位于第四系活动性断层苦竹坝——沙匡断层破碎带,经过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电站工程仍能正常运行,也说明区内两断层第四纪全新世活动性微弱。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2001)(2010年版),拟建场地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15g,地震特征周期为0.35s。27
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属Ⅱ类。第四纪活动断层—老河坝断层从拟建库区通过,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区域稳定性差。工程区地震及构造详见构造格架图(图2)。2.5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内地下水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等制约而类型各异,区内沟谷纵横,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广布,基岩主要为灰岩类和碎屑岩类,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按赋存条件与出露形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1.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河床、阶地及崩坡积等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的孔隙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分布不均,季节性明显,排泄于河谷中。2.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岩石裂隙及构造破碎带中,含水量主要受裂隙、构造破碎带宽度和长度控制,含水性不均匀,变化较大。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孔隙水补给,排泄于河谷中,无统一地下水面。3.岩溶裂隙水:赋存于碳酸盐岩溶蚀裂隙及孔洞中,含水量主要受岩溶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含水性不均匀,变化较大。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孔隙水补给,排泄于河谷中。工程区所有地下水、地表水,Ca2+=40~50mg/l,Mg2+=35~40mg/l,HCO3~=105~110mg/l,浸蚀性CO2=8~10mg/l,PH=6.0~6.5,其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弱酸性,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27
2.6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区内不良地质作用主要表现泥石流、岩溶、岩体风化和缷荷。2.6.1泥石流尾矿坝库区水系呈树枝状分布,流向由西至东,在截渗坝下游再转向北,库区河谷宽阔,受区域构造及老河坝断层影响,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在暴雨作用下易产生流动,是泥石流的形成区;尾矿坝、截渗坝坝区河谷狭窄,坡降陡,是泥石流流通区;下游为大约300m为彝族居民生活区,呈扇形分布,为泥石流堆积区。截渗坝下游大约3m有一谷坊坝,坝高6m,系专门为防止泥石流而建。受地形条件控制,尾矿坝选址困难,只好利用泥石流形成区的库容来堆积尾矿,需要采取工程措施,保证尾矿坝的安全,对泥石流形成区稳定有利。2.6.2岩溶本区气候湿润多雨,年平均降雨量1230mm,可溶盐岩类广布,区内岩溶较发育,岩溶地貌亦发育,主要表现为溶洞、落水洞、漏斗、溶沟、溶槽、岩溶塌陷、暗河等,但主要分布在尾矿坝库区外围(选矿厂厂区),尾矿坝工程区内未发现明显的岩溶地质现象。2.6.3岩体风化缷荷27
受区域构造影响,岩体裂隙发育,由于岩性差异,在外营力作用下,风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岸坡、山脊地段,风化和缷荷带厚度大,在河岸及沟谷地段,风化和缷荷带厚度相对较小;软质岩分布区风化与缷荷带厚度大,硬质岩分布区风化与缷荷带厚度较小。未见危及工程安全的其他物理地质现象。第三章库区地质条件及评价3.1基本地质条件库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海拔1000~1300m,河流呈树枝状分布,总体流向南西至北东,植被较差,呈中高山区构造侵蚀堆积河谷地貌形态。库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层;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产石膏;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下部灰色、灰白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偶夹泥质灰岩及页岩。构造上位于四川东部地台区(Ⅰ)的四川中台拗(Ⅱ)川中台拱(Ⅲ)“三河口——挖黑弧形构造”(Ⅳ)中段东部边缘,第四系活动断层—老河坝断层通过尾矿坝库区,破碎带宽80~100m,距苦竹坝~沙匡断层3km,区内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域稳定性差。区内不良地质作用主要表现泥石流、岩溶、岩体风化和缷荷。尾矿坝库区是泥石流的形成区;尾矿坝、截渗坝坝区是泥石流流通区;下游为大约300m为泥石流堆积区。截渗坝下游大约300m有一谷坊坝,坝高6m,系专门为防止泥石流而建。受地形条件控制,尾矿坝选址困难,只好利用形成区的库容来堆积尾矿,需要采取工程措施,保证尾矿坝的安全,对泥石流形成区稳定有利。尾矿坝工程区内未发现明显的岩溶地质现象。27
受区域构造影响,岩体裂隙发育,由于岩性差异,在外营力作用下,风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岸坡、山脊地段,风化和缷荷带厚度大,在河岸及沟谷地段,风化和缷荷带厚度相对较小;软质岩分布区风化与缷荷带厚度大,硬质岩分布区风化与缷荷带厚度较小。未见危及工程安全的其他物理地质现象。区内地下水按赋存条件与出露形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工程区所有地下水、地表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弱酸性,环境土和地下水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3.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3.2.1库区渗漏库区两岸山体及库底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层;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产石膏;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下部灰色、灰白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偶夹泥质灰岩及页岩,岩溶发育较差,加之分水岭山体浑厚,库水向岭谷永久渗漏的可能性小。库区可能产生渗漏的通道是老河坝断层破碎带,该断层在两岸山脊形成垭口,地表被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层和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覆盖,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分析,其破碎带宽80~100m,两侧岩体破碎,破碎带内为断层角砾岩。尾矿坝、截渗坝完成以后,坝区内濅润线抬高,存在向岭谷永久渗漏的条件。建议采用土工膜对老河坝断层破碎带进行防渗处理,包括库底和两岸,高程以抬高后濅润线控制,为安全起见,处理范围应适当扩大。27
3.2.2库岸稳定库区周边岸坡基岩局部裸露,为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产石膏;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下部灰色、灰白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山体整体稳定性好,尾矿坝建成后,对于边坡稳定还有改善作用。总体来看,边坡稳定性好。3.2.3库区浸(淹)没库区淹没区以旱地、林地和农宅为主,库区岩体为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风化土层为粘土及粉土,其渗透性较差,因此库区浸没问题不严重。3.2.4淤积问题尾矿坝的目的就是拦截矿渣,库区集雨面积不大,不存在危及工程运行的淤积问题。3.2.5诱发地震问题库区面积小,库容小,水位抬升有限,采用土工膜对老河坝断层破碎带进行防渗处理后,库水向深部渗透的途径被阻,不存在诱发地震问题。27
第四章坝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1基本地质条件坝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海拔1000~1300m,河流呈树枝状分布,总体流向南西至北东,植被较差,呈中高山区构造侵蚀堆积河谷地貌形态。坝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层;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产石膏。构造上位于四川东部地台区(Ⅰ)的四川中台拗(Ⅱ)川中台拱(Ⅲ)“三河口——挖黑弧形构造”(Ⅳ)中段东部边缘,第四系活动断层—老河坝断层通过尾矿坝库区,破碎带宽80~100m,距苦竹坝~沙匡断层3km,区内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域稳定性差。区内不良地质作用主要表现泥石流、岩溶、岩体风化和缷荷。尾矿坝库区是泥石流的形成区;尾矿坝、截渗坝坝区是泥石流流通区;下游为大约300m为泥石流堆积区。截渗坝下游大约3m有一谷坊坝,坝高6m,系专门为防止泥石流而建。尾矿坝工程区内未发现明显的岩溶地质现象。受区域构造影响,岩体裂隙发育,由于岩性差异,在外营力作用下,风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岸坡、山脊地段,风化和缷荷带厚度大,在河岸及沟谷地段,风化和缷荷带厚度相对较小;软质岩分布区风化与缷荷带厚度大,硬质岩分布区风化与缷荷带厚度较小。未见危及稳定的其他物理地质现象。区内地下水按赋存条件与出露形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工程区所有地下水、地表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弱酸性,对混凝土无腐蚀性。27
4.2尾矿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2.1坝体工程地质条件以及评价尾矿坝采用透水堆石坝,最终坝高60m,下游坝坡按高程分为1110、1220、1126、1132、1138、1144、1150、1156、1159九级,坡比主要为1:3.5,局部1:1.8,由尾矿渣组成,主要成分为白云岩、灰岩块(碎)石,抗风化能力较强,根据岩石常规试验和类似工程经验,天然密度2.60g/cm3,饱和密度2.67g/cm3,天然抗压强度50.73MPa,饱和40.02MPa。天然抗剪断φ=30°,饱和φ=27°,强度较高,坝体稳定性较好。4.2.2坝基工程地质条件以及评价据钻孔揭露:坝基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层,厚15~16m,其中上部1.3~1.5m结构松散,往下结构稍密,稍密层厚3.7~4.2m,往下中密;下伏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产状249°∠42°,倾向上游,偏右岸,强风化层厚0.7m。从地质条件来看,坝基可以放在稍密~中密漂卵砾石夹砂层上,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坝基稳定性较好。4.2.3两坝肩工程地质条件以及评价1左坝肩据钻孔揭露:左坝肩下部地形坡度38~42°,坡脚27
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厚5~8m,上部地形坡度68~70°,基岩裸露,为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产状249°∠42°,倾向上游,偏右岸,为顺向坡,但是视倾角13°,边坡稳定,强风化层厚0.8m。从地质条件来看,坝肩基础可以放在弱风化~新鲜基岩上,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左坝肩稳定性较好。2右坝肩据钻孔揭露:右坝肩地形坡度45~50°,基岩裸露,为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产状249°∠42°,倾向上游,偏右岸,为逆向坡,边坡稳定,强风化层厚0.5m。从地质条件来看,坝基可以放在弱风化~新鲜基岩上,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稳定性好。当尾矿坝堆积到高程1132m后,右坝肩地形坡度15~25°,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层(局部为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厚5~12m,其中上部1.3~1.5m结构松散,往下结构稍密,稍密层厚3.7~4.2m,往下中密;下伏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产状249°∠42°,倾向上游,偏右岸,强风化层厚大约0.5~0.8m。从地质条件来看,坝肩基础可以放在稍密~中密漂卵砾石夹砂层上,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稳定性较好。总体看来,坝体、坝基,两坝肩稳定性较好。27
4.2.4渗透性评价1坝体尾矿坝要求坝体渗透,由尾矿渣组成,主要成分为白云岩、灰岩块(碎)石,透水性强,坝体渗透性满足设计要求。2坝基坝基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层,厚15~16m,注水试验表明渗透系数为64~157m/d,为强透水层,下伏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节理比较发育,压水试验表明其上部大约21m透水率为23~69Lu,属于中等透水层,因此坝基渗透性满足设计要求。3左坝肩左坝肩下部地形坡度38~42°,坡脚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厚5~8m,上部地形坡度68~70°,基岩裸露,为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节理比较发育,压水试验表明其上部大约21m透水率为23~69Lu,属于中等透水层,左坝肩渗透性满足设计要求。4右坝肩右坝肩地形坡度45~50°,基岩裸露,为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节理比较发育,压水试验表明其上部大约21m透水率为23~69Lu,属于中等透水层,右坝肩渗透性满足设计要求。当尾矿坝堆积到高程1132m后,右坝肩地表为27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层(局部为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厚5~12m,注水试验表明渗透系数为64~157m/d,为强透水层,下伏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节理比较发育,压水试验表明其上部大约21m透水率为23~69Lu,属于中等透水层,右坝肩渗透性满足设计要求。总体看来,坝基,两坝肩为强透水层或者中等透水层,渗透性满足设计要求。4.3截渗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截渗坝位于尾矿坝下游,目的是拦截尾矿渣中的液态物质,不能让其渗透到下游污染环境,并定期抽回利用。截渗坝高6m,长约56m,采用混凝土重力坝。4.3.1坝基工程地质条件以及评价据钻孔揭露:坝基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层,厚4~12m,其中上部1.2~1.5m结构松散,往下结构稍密,稍密层厚3.1~4.3m,往下中密;下伏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产状249°∠42°,倾向上游,偏右岸,强风化层厚0.95m。从地质条件来看,坝基可以放在中密漂卵砾石夹砂层上,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坝基稳定性较好。4.3.2两坝肩工程地质条件以及评价1左坝肩27
据钻孔揭露:左坝肩下部地形坡度38~42°,坡脚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厚3~6m,上部基岩裸露,为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产状249°∠42°,倾向上游,偏右岸,为顺向坡,但是视倾角13°,边坡稳定,强风化层厚0.7m。从地质条件来看,坝肩基础可以放在弱风化~新鲜基岩上,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左坝肩稳定性较好。2右坝肩据钻孔揭露:右坝肩地形坡度45~50°,基岩裸露,为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产状249°∠42°,倾向上游,偏右岸,为逆向坡,边坡稳定,强风化层厚0.8m。从地质条件来看,坝基可以放在弱风化~新鲜基岩上,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稳定性好。坝区砂卵石层为强透水层,渗透性强,施工中存在防渗和排水工程问题,建议修建防渗围堰,并且加强基坑排水措施。4.3.3渗透性评价1坝基坝基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层,厚4~12m,注水试验表明渗透系数为52~163m/d,为强透水层,下伏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节理比较发育,压水试验表明其上部大约11.12m透水率为18.6~31.8Lu,属于中等透水层。27
由于坝基岩土为强透水层或者中等透水层;需采取防渗措施。建议采用帷幕灌浆,灌浆下限以进入相对不透水层(压水试验透水率<10Lu)3~5m。2左坝肩左坝肩下部地形坡度38~42°,坡脚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厚3~6m,上部基岩裸露,为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节理比较发育,压水试验表明其上部大约10.45m透水率为17.3~35.21Lu,属于中等透水层。由于左坝肩基岩为中等透水层,透水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必须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处理。建议采用帷幕灌浆,灌浆下限以进入相对不透水层(压水试验透水率<10Lu)3~5m。3右坝肩右坝肩地形坡度45~50°,基岩裸露,为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节理比较发育,压水试验表明其上部大约11.7m透水率为15.8~29.4Lu,属于中等透水层。由于右坝肩基岩为中等透水层,透水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必须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处理。建议采用帷幕灌浆,灌浆下限以进入相对不透水层(压水试验透水率<10Lu)3~5m。总体看来,截渗坝坝基,两坝肩为强透水层或者中等透水层,渗透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必须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处理。建议采用帷幕灌浆,灌浆下限以进入相对不透水层(压水试验透水率<10Lu)3~5m。27
第五章其它建筑物地质条件及评价5.1基本地质条件包括排水斜槽、两岸截水沟。工程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海拔1000~1300m,河流呈树枝状分布,总体流向南西至北东,植被较差,呈中高山区构造侵蚀堆积河谷地貌形态。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层;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产石膏;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下部灰色、灰白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偶夹泥质灰岩及页岩。构造上位于四川东部地台区(Ⅰ)的四川中台拗(Ⅱ)川中台拱(Ⅲ)“三河口——挖黑弧形构造”(Ⅳ)中段东部边缘,第四系活动断层—老河坝断层通过尾矿坝库区,破碎带宽80~100m,距苦竹坝~沙匡断层3km,区内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域稳定性差。区内不良地质作用主要表现泥石流、岩溶、岩体风化和缷荷。尾矿坝库区是泥石流的形成区;尾矿坝、截渗坝坝区是泥石流流通区;下游为大约300m为泥石流堆积区。截渗坝下游大约3m有一谷坊坝,坝高6m,系专门为防止泥石流而建。受地形条件控制,尾矿坝选址困难,只好利用形成区的库容来堆积尾矿,需要采取工程措施,保证尾矿坝的安全,对泥石流形成区稳定有利。尾矿坝工程区内未发现明显的岩溶地质现象。受区域构造影响,岩体裂隙发育,由于岩性差异,在外营力作用下,风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岸坡、山脊地段,风化和缷荷带厚度大,在河岸及沟谷地段,风化和缷荷带厚度相对较小;软质岩分布区风化与缷荷带厚度大,硬质岩分布区风化与缷荷带厚度较小。未见危及工程安全的其他物理地质现象。27
区内地下水按赋存条件与出露形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工程区所有地下水、地表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弱酸性,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5.2截水沟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5.2.1左岸截水渠左岸截水沟长781.81m,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分为五段:第一段:0+000~0+015.8,长15.8m,地形坡度3~8°,地表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层厚一般8~18m,其中上部1.2~1.5m结构松散,往下结构稍密~中密;下伏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下部灰色、灰白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产状270°∠32°,倾向上游,偏右岸,强风化层厚0.8~1.5m。从地质条件来看,渠基可放在稍密~中密漂卵砾石夹砂层上,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第二段:0+015.8~0+281.29,长265.49m,地形坡度13~28°,地表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零星覆盖,基岩大都裸露,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下部灰色、灰白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产状270°∠32°,倾向上游,为逆向坡,边坡稳定,强风化层厚0.8~1.5m。从地质条件来看,渠基可放在基岩上,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本段地形坡度较陡,加之与公路交叉,截水沟内侧需采取支护措施。第三段:0+281.29~0+393.25,长111.96m,地形坡度23~2927
°,地表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厚2.8~4.5m,其中上部2.1m结构松散,下部结构稍密,下伏老河坝断层破碎带,为断层角砾岩,边坡稳定性较差。从地质条件来看,渠基可放在稍密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本段地形坡度较陡,边坡稳定性较差,截水沟内侧需采取支护措施,设计应采取工程防渗措施,两端应设沉陷缝。第四段:0+393.5~0+722.25,长328.75m,地形坡度23~42°,地表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零星覆盖,基岩大都裸露,为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产状249°∠42°,倾向上游,为顺向坡,但岩层视倾角小,边坡稳定,强风化层厚0.8~1.5m。从地质条件来看,截水沟基础可放在基岩上,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第五段:0+722.25~0+781.81,长59.56m,地形坡度20~48°,地表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厚2.8~4.5m,其中上部2.0m结构松散,下部结构稍密,基岩局部裸露,为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产状249°∠42°,倾向上游,为顺向坡,但岩层视倾角小,边坡稳定,强风化层厚0.8~1.5m。从地质条件来看,截水沟基础可放在稍密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陡槽部分应有防冲刷措施。本段地形坡度27
较陡,边坡稳定性较差,设计应采取工程防渗措施,采用暗渠。5.2.2右岸截水渠左岸截水渠长819.22m,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分为五段:第一段:0+000~0+164.3,长164.30m,地形坡度3~8°,地表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层厚一般8~18m,其中上部1.2~1.5m结构松散,往下结构稍密~中密;下伏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下部灰色、灰白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产状270°∠35°,倾向上游,偏右岸,强风化层厚0.8~1.5m。从地质条件来看,渠基可放在稍密~中密漂卵砾石夹砂层上,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第二段:0+164.3~0+388.6,长224.3m,地形坡度8~24°,地表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厚一般2~3m,基岩零星出露,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下部灰色、灰白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产状250°∠60°,倾向上游,为逆向坡,边坡稳定,强风化层厚0.8~1.5m。从地质条件来看,渠基可放在基岩上,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第三段:0+388.6~0+484.16,长95.56m,地形坡度15~29°,地表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厚1.8~4.2m,其中上部2.1m结构松散,下部结构稍密,下伏老河坝断层破碎带,为断层角砾岩,边坡稳定性较差。从地质条件来看,渠基可放在稍密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27
本段地形坡度较陡,边坡稳定性较差,截水沟内侧需采取支护措施,设计应采取工程防渗措施;两端应设沉陷缝。第四段:0+484.16~0+769.67,长285.51m,地形坡度42~65°,地表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零星覆盖,基岩大都裸露,为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产状250°∠39°,倾向上游,为逆向坡,边坡稳定,强风化层厚0.8~1.5m。从地质条件来看,大部分渠基可放在基岩上,局部放在稍密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上,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第五段:0+769.67~0+819.22,长49.55m,地形坡度20~48°,地表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厚2.8~4.5m,其中上部2.0m结构松散,下部结构稍密,基岩局部裸露,为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产状250°∠39°,倾向上游,为逆向坡,但岩层视倾角小,边坡稳定,强风化层厚0.8~1.5m。从地质条件来看,渠基可放在稍密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陡槽部分应有防冲刷措施。5.3排水斜槽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排水斜槽长525.32m,根据地质条件可以分三段:第一段:0+000~0+225.55,长225.55m,地形坡度5~11°,地表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层厚一般8.2~12.1m,其中上部1.2~1.5m结构松散,往下结构稍密~中密;下伏27
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下部灰色、灰白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产状270°∠35°,倾向上游,强风化层厚0.8~1.5m。从地质条件来看,渠基可放在稍密~中密漂卵砾石夹砂层上,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第二段:0+225.55~0+331.65,长106m,地形坡度5~12°,地表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层厚一般7.2~11.6m,其中上部1.2~1.5m结构松散,往下结构稍密~中密;下伏老河坝断层破碎带,为断层角砾岩。从地质条件来看,渠基可放在稍密~中密漂卵砾石夹砂层上,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两端应设沉陷缝。第三段:0+331.65~0+525.32,长193.67m,地形坡度6~11°,地表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层厚一般8.2~12.1m,其中上部1.2~1.5m结构松散,往下结构稍密~中密;下伏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产状250°∠39°,倾向上游,强风化层厚0.8~1.5m。从地质条件来看,渠基可放在稍密~中密漂卵砾石夹砂层上,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需要。砂卵石层为强透水层,渗透性强,施工中存在防渗和排水工程问题,建议修建防渗围堰,并且加强基坑排水措施。第六章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根据野外钻探、现场原位测试,参照邻近场地勘察资料成果,场地各岩土工程特性及岩土参数值如表2,供设计采用。27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表2地层名称项目块碎石土层漂卵砾石层灰岩、白云岩稍密稍密中密强风化弱风化~新鲜比重2.762.762.762.752.76密度(g/cm3)2.052.102.202.502.60湿抗压强度(MPa)5~2060~80泊松比μ0.280.260.250.280.24变形模量Eo(GPa)10~129~107~8内摩擦系数f0.35~0.420.40~0.450.45~0.50.520.58承载力特征值(MPa)0.2~0.250.25~0.300.3~0.40.5~24~6渗透系数(m/d)1~5>8050~100允许水力坡降0.200.150.15开挖边坡临时1:0.51:1.21:1.11:0.31:0.2永久1:11:1.11:11:0.51:0.3第七章天然建筑材料1河砂山水沟以及支流河床坡降陡,无可采河砂,建议采用人工砂,用震旦系灯影组(或者雷口坡组)新鲜灰岩、白云岩破碎而成;储量及质量满足工程需要。2块碎石工程区及附山水沟以及支流河床及漫滩中,广布漂卵石,可筛选新鲜的灰岩、白云岩漂卵石,用作混凝土骨料;储量及质量满足工程需要。3、粘土27
工程区内残坡积层中,局部粘土富集,经筛选后可用作临时工程。4.库区漂卵砾石层厚度较大,级配较好,透水性强,透水堆水堆石坝筑坝材料可在库内开采,储量及质量满足工程要求。5.筑坝所需条块石料,可在坝区两岸开采雷口坡组白云质灰岩、灰岩,储量及质量满足工程要求。第八章结论及建议1工程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呈中高山区构造侵蚀堆积河谷地貌形态,构造上位于四川东部地台区(Ⅰ)的四川中台拗(Ⅱ)川中台拱(Ⅲ)“三河口——挖黑弧形构造”(Ⅳ)中段东部边缘,第四系活动断层—老河坝断层通过尾矿坝库区,破碎带宽80~100m,距苦竹坝~沙匡断层3km。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2001)(2010年版),拟建场地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15g,地震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属Ⅱ类。第四纪活动断层—老河坝断层从拟建库区通过,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钻探揭露,工程区无饱和砂土或粉土分布,不存在地震液化问题。2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层;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产石膏;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下部灰色、灰白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偶夹泥质灰岩及页岩。3工程区以及附近不良地质作用主要表现泥石流、岩溶、岩体风化和缷荷。尾矿坝库区是泥石流的形成区;尾矿坝、截渗坝27
坝区是泥石流流通区;下游为大约300m为泥石流堆积区。工程区内未发现明显的岩溶地质现象。未见危及工程安全的其他物理地质现象。本次勘察,亦未发现有埋藏的河、湖、墓穴、防空洞、大型溶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其它埋藏物。3工程区区内地下水按赋存条件与出露形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工程区所有地下水、地表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弱酸性,环境土和地下水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4库区边坡稳定性好,浸没问题不严重,不存在危及工程运行的淤积问题,采用土工膜对老河坝断层破碎带进行防渗处理后,库水向深部渗透的途径被阻,不存在诱发地震问题。5库区可能产生渗漏的通道是老河坝断层破碎带,宽80~100m,两侧岩体破碎,破碎带内为断层角砾岩;尾矿坝、截渗坝完成以后,坝区内濅润线抬高,存在向岭谷永久渗漏的条件。建议采用土工膜对老河坝断层破碎带进行防渗处理,包括库底和两岸,高程以抬高后濅润线控制,为安全起见,处理范围应适当扩大。6尾矿初斯坝坝基可以放在稍密~中密漂卵砾石夹砂层上,两坝肩基础可以放在弱风化~新鲜基岩上,坝体、坝基,两坝肩稳定性较好;坝基,两坝肩为强透水层或者中等透水层,渗透性满足设计要求。7截渗坝坝基可以放在中密漂卵砾石夹砂层上,两坝肩基础可以放在弱风化~新鲜基岩上,坝体、坝基,两坝肩稳定性较好;坝基,两坝肩为强透水层或者中等27
透水层,渗透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必须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处理。建议采用帷幕灌浆,灌浆下限以进入相对不透水层(压水试验透水率<10Lu)3~5m。坝区砂卵石层为强透水层,渗透性强,施工中存在防渗和排水工程问题,建议修建防渗围堰,并且加强基坑排水措施。8两岸截水沟基础大部分放在基岩上,少部分放在稍密漂卵砾石夹砂层(或者坡残积块碎夹粘土层)上,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局部边坡稳定性差,内侧需采取支护措施,截水渠通过断层破碎带应采取工程措施防渗,破碎带两段应设沉陷缝;尾部陡槽部分应有防冲刷措施。9排水斜槽基础可放在稍密~中密漂卵砾石夹砂层上,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中段通过断层破碎带,两段应设沉陷缝。砂卵石层为强透水层,渗透性强,施工中存在防渗和排水工程问题,建议修建防渗围堰,并且加强基坑排水措施。建议:加强地基验槽工作,当发现与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有差别或遇到异常情况时,根据实际地质情况优化设计方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