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 KB
  • 3页

水文学考试重点(参考)

  • 3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水文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矿化度:天然水中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2.水体更替周期:指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3.水循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4.降水历时和降水时间:前者指一场降水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降水时间指对应于某一降水而言,其时间长短通常是人为划定的,在此时段内并非意味着连续降水。5.降水量和降水强度:降水量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一天内的降水总量称日降水量;一次降水总量称次降水量,单位以毫米计。降水强度简称雨强,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6.流域汇流:从有效降雨过程开始至形成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为止的径流汇集过程。包括坡面汇流和河网汇流两个过程。7.径流和径流模数:径流指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径流模数M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随着对Q赋予的意义不同,如洪峰流量、多年平均流量等。常用单位为升/秒·平方千米,计算式为:M=1000Q/F8.厄尔尼诺现象:在向北流的秘鲁海流和强烈的沿岸上升流的影响下,在全年大部分时间里,于秘鲁沿岸广大近海水域,通常持续存在着一个狭窄的上升冷水带。但是大约在12月末,有一支弱表层暖流,沿厄瓜多尔和秘鲁北部沿岸向南伸展到大约南纬6°。由于该暖流通常发生在圣诞节期间,故而当地称之为“厄尔尼诺”(即“圣婴”)。在常年,它每年发生一次,并不算严重。但在一些异常年份里,这个系统容易发生灾难性的移位,可以波及全球,造成世界性的天气异常。9.拉尼娜现象: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尔克环流,当沃尔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尔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10.包气带水:贮存在地下自由水面以上包气带中的水,包括吸湿水、薄膜水、毛细水、汽态水、过路的重力渗入水以及上层滞水。11.岩溶水:在可溶性岩石的溶隙中贮存、运动的地下水。简答:1.海水的热量收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①太阳辐射②季节变化③天气状况④潮汐和地理位置⑤洋流性质⑥季风⑦海陆位置2.海水表面温度的水平分布有何特点?答:①北半球高于南半球,在南北纬0°~30°之间以印度洋水温最高,在南北纬50°~60°之间大西洋水温相差悬殊。②水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海区水温最高,大洋东西两侧,水温分布有明显差异;在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特别密集,水温水平梯度很大;夏季大洋表面水温普遍高于冬季,而水温的水平梯度则冬季大于夏季。3.水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影响?-3- 答: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部,对全球气候有重大影响。首先,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其次,水循环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矛盾得到缓解。再次,水循环的强弱及其路径,还会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此外,像雨、雪、霜、霰以及台风暴雨等天气现象,本身就是水循环的产物,没有水循环,也就不存在这些天气现象。4.降水特征的表示方法有哪些?答:为了充分反映降水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规律,常用降水过程线、降水累积曲线、等降水量线以及降水特性综合曲线表示。(大家最好能划出曲线图!)5.何谓潮汐现象?简述潮汐的类型和成因。答:海水周期性的垂直涨退现象称为潮汐。类型:半日潮、全日潮、不正规半日潮、不正规全日潮。成因:海洋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它们产生潮汐的过程相似,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阳引潮力的2.17倍,以月球的引潮力为例,就地球而言,作用于其上的力有两个:一个是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一个是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作平动运动时受到的惯性离心力。这两个力是引起潮汐的原动力。6.天然水化学成分的主要组成?答:①悬浮物质:粒径大于100纳米(10-7米)的物质颗粒,在水中呈悬浮状态;②胶体物质:粒径为100—1纳米的多分子聚合体;③溶解物质:粒径小于1纳米的物质,在水中成分子或离子的溶解状态;④形成各种盐类的主要离子K+、Na+、Ca2+、Mg2+、Cl-、HCO3-、SO42-、CO32-,合称天然水中的八大离子,含量都占溶解质总量的95%~99%以上。7.水循环的基本类型。答:通常按水循环的不同途径与规模,将全球的水循环区分为大循环与小循环。大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由于广及全球,故名大循环,又称外循环。小循环又称内部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前者又称为海洋小循环,后者称陆地小循环。海洋小循环主要包括海面的蒸发与降水两大环节;陆地小循环可进一步区分为大陆外流区小循环和内流区小循环。8.土壤蒸发的干化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并简述每个阶段的特点。答:1)定常蒸发率阶段在充分供水条件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土壤表层供蒸发之用,蒸发快速进行,蒸发率相对稳定,其蒸发量等于或近似于相同气象条件下的水面蒸发,在此阶段,土壤蒸发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2)蒸发率下降阶段由于蒸发不断耗水,土壤中的水逐渐减少,当降到第一临界点W田(田间持水量)以下,毛管水上升能力达不到地表,土壤水主要是薄膜水,蒸发率将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小,于是土壤蒸发进入蒸发率明显下降阶段。其蒸发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含水量,气象因素则退居次要地位。3)蒸发率微弱阶段当土壤含水量逐步降低到第二个临界点W凋(凋萎系数)土壤蒸发便进入蒸发率微弱阶段。在此阶段内土壤水由底层向土面的薄膜运动亦基本停止,土壤液体水供应中断,只能依靠下层水汽化向外扩散,此时土壤蒸发在较深的土层中进行,蒸发愈来愈弱。论述:一.论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和目前存在的主要水资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有效解决措施。答:分布特征:1.地区分布因受海陆位置、水汽来源、地形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多年变化水资源通常以丰枯变化规律反映多年变化过程,以极值比表示年际变差幅度。3.季节变化-3- 全国降水量以夏季为最多,冬季很少,春季和秋季介于冬、夏之间。问题及解决措施:1.人均、亩均水量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2.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进行水量的地区调配。3.水量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做好抗旱防洪涝。4.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综合治理,使生态达到良性循环。5.过量开采,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过量开采。6.水资源人为污染日趋严重——保护水源、防止水质恶化,综合治理废污水。二.论述径流的影响因素。答: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径流的最重要的因素,包括降水、蒸发、气温、风、湿度等。a.降水总量、强度、过程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对径流的形成和变化都有直接的影响。b.气温、湿度、风是通过影响蒸发、水汽输送和降水而间接影响径流的。2.流域下垫面包括地理位置,如纬度、距海远近等;地貌特征,如丘陵、盆地、平原等;地形特征,如坡度、坡向;地质条件,如构造、岩性;植被特征,如类型、分布等。流域下垫面因素对径流的影响①同样的降水条件下,不同的下垫面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径流效应。②尽管降水量、强度、历时等降雨特征相同,但在不同下垫面因素组合的山坡小流域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径流过程。③同一个流域下垫面条件下,不同时期径流效应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之,流域具有对降雨再分配的功能。3.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既广泛、又深远,并且影响日趋严重。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径流的过程、径流的数量、质量的变化。三.论述各种径流成分的产流机制和产流条件。答:1.超渗地面径流的产流机制:指供水与下渗矛盾发生在包气带上界面的产流机制。产流条件:①产流界面是地面;②有供水源;③降雨强度要大于下渗能力。2.壤中径流的产流机制:发生于非均质或层次性土壤中的透水层与相对不透水层界面上。产流条件:①要有供水,即上层有下渗水;②要有比上层下渗能力小的界面;③供水强度要大于下渗强度;④产生临时饱和带,还要具有产生侧向流动的动力条件,即坡度及水流归槽条件。3.地下径流的产流机制:包气带较薄、地下水位较高时的地下水产流机制。产流条件:①基本与壤中径流相同,只是其界面为包气带的下界面;②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壤中径流与地下径流实际上难以截然分开;③降雨强度小于上层土壤下渗能力,甚至小于稳定下渗率时,只要包气带下缘形成临时饱和带。4.饱和地面径流产流机制:是在表层土壤具有较强透水性情况下的地面产流机制。产流条件:①供水;②界面供水强度大于下渗强度;③形成饱和积水带,饱和带必须达到上层土层的全部饱和。降雨扣除损失后的净雨量,从流域坡面汇入河网,再由河网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过程,称为流域汇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