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 MB
- 11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赣)水保资证乙字第008号设计证号:141127-sy新余市虎踞大道新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建设单位:新余市高铁组团区建设指挥部编制单位:江西省赣西土木工程勘测设计院二○一一年三月\n批准:审定:审查:校核:编写:参加工作人员:刘金水土保持岗培(乙)级证(水)字第(124)号郝鸿忠水土保持岗培(乙)级证(水)字第(112)号王百鸣水土保持岗培(乙)级证(水)字第(160)号易再学\n目录1综合说明11.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5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51.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61.5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61.6水土保持监测71.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71.8结论与建议81.9新余市虎踞大道新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92编制总则102.1编制的目的和意义102.2编制依据102.3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132.4方案编制指导思想13\n2.5方案编制原则132.6方案编制深度152.7方案设计水平年153项目概况163.1工程概况163.2项目组成及总体布置173.3施工组织及施工工艺253.4工程征占地293.5土石方工程量293.6工程投资303.7进度安排304项目区概况324.1自然环境324.2社会经济状况354.3土地利用现状364.4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374.5区域内生态建设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可借鉴的经验39\n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425.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425.2工程占地的分析与评价445.3土石方平衡分析与评价445.4取、弃土场的分析与评价455.5主体工程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的分析与评价455.6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465.7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485.8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496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506.1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506.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506.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527水土流失预测547.1水土流失预测基础547.2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547.3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56\n7.4预测内容及结果577.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637.6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64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的布设668.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66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67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678.4分区防治措施698.5不同类型防治工程典型设计718.6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738.7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748.8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安排779水土保持监测799.1监测时段799.2监测区域、监测点位799.3监测内容、方法及监测频次799.4监测工作量81\n9.5水土保持监测成果8210工程投资估算8510.1编制说明8510.2工程估算表8710.3防治效果预测9610.4水土保持损益分析9711方案实施保障措施10011.1组织领导与管理10011.2后续设计10011.3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10011.4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10111.5水土保持监测10211.6施工管理10311.7检查与验收10411.8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10412结论和建议10612.1结论106\n12.2建议107附件:1、方案编制委托书2、关于新余市高铁新城虎踞大道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复(余发改投资字[2010]357号)3、专家评审意见附图:1、地理位置示意图2、项目区水系图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4、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图5、总平面布置图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及防治分区范围图7、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8、排水措施典型设计图9、防护措施典型设计图10、临时措施典型设计图11、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图\n1综合说明1.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交通量迅速增长的需要本项目沿线均处于市区与郊区的结合部,尚有大量的未建成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客货运交通量随之大幅度增长,对包括道路交通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十分迫切的需求。目前,沿线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缺乏相互联系的干道路网,且现有的道路已不能适应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急需加强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本项目的建设将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货运交通对城市交通干扰,道路常年超负荷运行,路面破损,路基总体沉陷、塌落严重等问题,并为建设和完善城市客运公交体系创造条件,给沿线各地区提供一条连续、快速、大容量的干道交通系统;给沿线地区及规划中的高铁站等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利条件;促进沿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对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以及各地区与市中心的联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2、是完善路网规划的需要新余市交通地理位置显著,现有公路网布局主体以沪瑞高速公路、赣粤高速公路、武吉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樟排公路、石镇公路、上吉公路及其他省道和主要县道为干道,部分县道和乡道为支干,干支线有机连接。在加快改善公路网建设同时结合城市道路规划,实现形成以新余为中心、幅射周边县市的一小时公路交通圈目标。拟建项目虎踞大道将9\n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绿色生态新余”的战略要求,遵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扩张城市规模,做强城市产业,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发展城市文明,强化城市管理,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根据《新余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要求,本项目已纳入新余市城市规划路网的一部分。该项目的建设不仅显著提高新余市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极大地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使货畅其流,而且对于完善新余市的整体规划、促进新余市整体协调发展、大力改善新余市的招商引资环境、加强新余市至其它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3、是加快沿途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沿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虎踞大道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沿途村民的出路问题,而且对于新建的高铁站来说,多了一条通往市区的道路,外部交通条件大大改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为当地群众参与城市经济建设和旅游经济的开发创造了有利的交通条件。交通的便利带来了外界更多的先进技术、观念、致富信息,并为沿线群众所吸收、掌握和运用,当地的农产品也更方便地销往外地,从而推动沿线群众快速致富奔小康。虎踞大道必然起到沟通高铁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将较远的"空间几何距离"转化为较短的"时间距离",提升这一城市空间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本项目位于新余中心城区以北。由于孔目江及沪昆高速阻隔,交通不便,目前项目沿线多为未建成区。通过精心设计、合理组织,本项目的建设可为沿线区域创造便捷的交通,极大程度上提升本项目所在区位的土地价值,完成新的城市形态布局。综上所述,新余市虎踞大道公路的建设项目非常必要,势在必行,它将产生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1.2项目前期进展情况本项目于2010年10月由江西省物化探地质工程勘察院新余七0一分院完成《新余市虎踞大道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9\n有限公司于2010年11月完成《新余市虎踞大道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新余市高铁组团区建设指挥部委托我院编制《新余市虎踞大道新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我院接受委托后,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项目组,对项目区及周边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调查和核实。根据本工程建设特点和本工程可研设计情况,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等相关规程规范要求,根据专家对方案送审稿的评审意见,我院认真修改完成了《新余市虎踞大道新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1.1.3项目概况虎踞大道路线全长9.45km,南起新纺大门口,与市劳动北路相接,穿过孔目江、何家山水库及沪瑞高速公路,北至上汾砖场。本项目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建设,拟建公路采用60km/h车速标准,宽度62m。项目建设区面积包括主体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取土场区、弃土场区、施工道路区,面积共计83.41hm2,其中永久占地73.20hm2,临时占地10.21hm2。本工程土石方量367万m3,其中挖方187.44万m3,填方179.56万m3,弃方7.88万m3。本工程建设单位为新余市高铁组团区建设指挥部,项目总投资为57526.91万元,其中土建投资48625.78万元。本项目计划2011年2月前完成前期工作,并作施工准备,2011年2月底动工,2012年11月完工,11月底全线通车运营。工期22个月。1.1.4项目区概况1.1.4.1自然环境概况项目区所在地渝水区属亚热带湿润的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较短的特征。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8.5℃,7月份是全年最热时期,月平均气温29.4℃,极端最高气温40.0℃。1月份是全年最冷时期,月平均气温5.4℃,极端最低气温-7.2℃9\n。渝水区降水充沛,水份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降雨量1594.1毫米。每年的降水量集中期大都在4-6月份之间,历年最大降水量为1431.0毫米(1977年),历年最小降水量为428.5毫米(1985年)。年平均蒸发量1344毫米,低于平均降雨量,一年中最大蒸发量出现在7月,最小蒸发量出现在2月,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55.4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38%,最多的1963年达2088.9小时,最小的1975年为1361.0小时,历年日照数平均每天为4个多小时。风力多2级(历年平均风速20米/秒),平均无霜期281天。孔目江为袁河支流,袁河为境内最大河流,袁河是赣江的主要支流。项目区土壤类型以红壤及水稻土为主,植被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1.1.4.2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本工程建设征占地属于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项目区水土流失以微度、轻中度水力侵蚀为主,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t/(km2.a)。1.1.5方案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采用防治标准等级与目标值本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研深度,设计水平年为2013年。本工程执行水土流失建设类二级防治标准,结合项目所在区域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土壤侵蚀强度等因素,对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进行修正后,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为:工程扰动土地整治率达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87%,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拦渣率达到95%,林草植被恢复率达97%,林草覆盖率达22%。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9\n工程的选线、总平面布置、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管理等方面满足《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有关主体工程约束性规定的要求,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项目可行。本工程施工均在工程征地范围内进行,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尽可能的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扰动及水土流失。工程主体设计中考虑了路基防护、路基排水以及工程沿线的绿化等措施。这些措施可确保工程本身的安全稳定,基本能够达到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有效地防治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本工程施工期间的土石方开挖回填,根据施工时序安排会存在一定数量的临时弃土(渣),但在现阶段主体工程设计中没有考虑临时堆土场的相关挡护措施,对施工管理和临时防护措施也考虑不周;主体设计也未考虑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的场地排水、相应的临时防护措施及临时占地的绿化。因此本方案将从这些方面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将工程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控制在最低限度。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和预测,通过对工程征占地范围现场查勘和调查研究,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面积共计87.69hm2,其中项目建设区包括主体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总面积为83.41hm2,直接影响区4.28hm2。1.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经预测,本工程建设共扰动地表面积83.41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68.31hm2;如不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建设可能产生水土流失面积78.01hm2,本项目背景土壤流失量887t;预测期土壤流失总量为28529t,新增土壤流失总量27642t。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综合分析得知本工程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施工期。从产生区域来看,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主体工程区。1.5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主体工程区道路两侧修建浆砌片石排水沟、挖(填)方路段采用综合护坡及种草护坡等措施,道路两侧进行乔灌草结合方式绿9\n化,施工生产生活区、取土场区、弃土场区周边布置临时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沉沙池等措施,施工结束后进行土地整治,采取乔草结合方式绿化等措施;施工便道区施工时道路两侧布设排水沟,施工结束后种植乔木、播撒草籽绿化。各防治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发挥其速效性和控制性,同时加强“线”和“面”上的林草建设,改善和恢复责任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植物措施的后效性和生态效应,努力实现水土流失的根本治理。各防治分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工程量(包括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如下:1)主体工程区(1)工程措施:M7.5浆砌石边沟18000m3,M7.5浆砌石护坡12100m3,排水管(沟)8130m。(2)植物措施:绿化9.45km。三维网植草护坡48700m2,拱形骨架植草护坡27050m2,生态植草袋护坡12000m3。2)施工生产生活区(1)植物措施:表土回填6468m3、种植乔木4900株、播撒草籽29.40kg。(2)临时措施:土质排水沟600m,沉沙池1个。3)取土场区(1)植物措施:种植乔木13375株、播撒草籽80.25kg。(2)临时措施:土质排水沟1000m,沉沙池1个。4)弃土场区(1)植物措施:表土回填8778m3、种植乔木6650株、播撒草籽39.90kg。(2)临时措施:土质排水沟720m,沉沙池1个。5)施工便道区(1)植物措施:表土回填264m3、种植乔木200株、播撒草籽1.20kg。9\n(2)临时措施:土质排水沟1600m。1.6水土保持监测对于水土流失量的监测采用调查观测法,根据水土流失预测分析的结果,本项目不设置定位监测点。监测时段从施工准备(2011年2月)开始,至设计水平年(即2013年)完成外业,进行资料整编和编写水土保持验收所需的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监测期为3年。监测频次为:建设期每年雨季前、后各监测1次;雨季中每遇8mm/10min雨强时,每30mm监测1次;每遇P24h≥50mm时,雨后监测1次;运行期每年监测6~8次,其中汛期4~6次。正在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等每10天监测记录1次。1.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本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为8245.27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列投资7511.19万元,已列投资包括:工程措施2675.45万元,植物措施4835.74万元;本水土保持方案新增投资734.08万元。新增投资包括:植物措施22.74万元,临时措施151.35万元,独立费用253.52万元,基本预备费238.16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为68.31万元。通过本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在设计水平年可使工程建设区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9.41%,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9.14%,拦渣率达到98.98%,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7.88%,林草覆盖率达到27.11%。本工程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0.224)低于调查统计的公路项目的平均值(0.274),且各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标准值均低于公路项目的平均值,说明通过采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能够使工程建设对当地水资源、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等的影响降到最低,总体上满足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土资源的要求。1.8结论与建议1.8.1结论9\n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产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但只要在建设过程中全面落实本方案提出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施工期的施工管理,认真履行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理职责,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将会降到最低程度,使项目区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本项目选线、建设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管理等方面满足《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有关主体工程约束性规定的要求,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项目可行。1.8.2建议当方案批复后应及时由具有工程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水土保持后续设计,同时应结合本方案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设施设计;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主体工程的设计文件以及经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水土保持监测单位适时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同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本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理,保证本方案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得到全面落实。1.9新余市虎踞大道新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9\n表1.9-1新余市虎踞大道新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项目名称新余市虎踞大道新建工程流域管理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涉及省区江西省涉及地市或个数新余市涉及县或个数高铁组团区项目规模设计里程9.45km总投资(万元)57526.91土建投资(万元)48625.78动工时间2011年2月完工时间2012年11月方案设计水平年2013年项目组成建设区域面积(hm2)挖方量(万m3)填方量(万m3)主体工程区73.20137.86178施工生产生活区1.960.870.65取土场5.3548.62弃土场2.660.88施工便道0.240.090.03合计83.41187.44179.56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类型江西省重点监督区地貌类型低山丘陵土壤类型红壤及水稻土气候类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421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87.69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500项目建设区(hm2)83.41扰动地表面积(hm2)78.01直接影响区(hm2)4.28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68.31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28529新增水土流失量(t)27642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主体工程区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7土壤流失控制比1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林草覆盖率(%)22防治措施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主体工程区M7.5浆砌石边沟18000m3,M7.5浆砌石护坡12100m3,排水管(沟)8130m。绿化9.45km,三维网植草护坡48700m2,拱形骨架植草护坡27050m2,生态植草袋护坡12000m3。施工生产生活区表土回填6468m3、种植乔木4900株、播撒草籽29.40kg。土质排水沟600m,沉沙池1个。取土场区种植乔木13375株、播撒草籽80.25kg。土质排水沟1000m,沉沙池1个。弃土场区表土回填8778m3、种植乔木6650株、播撒草籽39.90kg。土质排水沟720m,沉沙池1个。施工便道区表土回填264m3、种植乔木200株、播撒草籽1.20kg。土质排水沟1600m。投资(万元)2675.454858.48151.35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8245.27独立费用253.52水土保持监理费(万元)70.67监测费(万元)19.16补偿费(万元)68.31方案编制单位江西省赣西土木工程勘测设计院建设单位新余市高铁组团区建设指挥部法定代表人及电话何军/0795-3576168法定代表人及电话罗忠地址江西宜春市秀江北路468号地址新余市高铁组团区邮编336000邮编338008联系人及电话郝鸿忠/0795-3575917联系人及电话刘丰进/13767285209传真0795-3575910传真/电子信箱JXYCGXSJ@VIP.163.com电子信箱Liu6728@163.com9\n2编制总则2.1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新余市虎踞大道路线全长9.45km,南起新纺大门口,与市劳动北路相接,穿过孔目江、何家山水库及沪瑞高速公路,北至上汾砖场。路线所经过地带大部分为低山丘陵,沿线雨量丰富,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将对项目所在地区的水土保持造成一定的影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可以科学地预测项目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提出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建设项目所产生的水土流失现象。所以,本报告书的编制对沿线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编制本方案,将为主体工程的初步设计及上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实施提供依据;落实法律规定的水土流失防治义务,为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保证,尽力将本项目在施工和营运阶段各种工程行为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小到最低限度。2.2编制依据2.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8.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8);78\n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1998.11);9)《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6);10)《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6.12.20)。2.2.2部委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第五号令2005年7月8日修订);2)《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2003年第5号令);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2005年7月根据水利部第24号令修订);5)《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2004年第19号令);6)《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部第2006年28号令)。2.2.3规范性文件1)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的通知》(水保[2001]12号文);2)《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保监[2001]15号);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建管[2003]79号;4)《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2000年11月国务院);5)江西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的收费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赣价费字[1995]37号、赣财综字[995]69号、赣水水保[1995]008号);6)《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78\n1999年2月8日);7)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总[2003]67号;8)《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保[2004],332号);9)《关于进一步加强山区公路建设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意见》(交公发[2005]441号);10)《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利部水保[2009]187号)。2.2.4规范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4)《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5)《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交通部JTJ/T006-98);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交通部,JTGD30-2004);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交通部,JTGF10-2006);8)《公路排水设计技术规范》(交通部,JTJ018-97);9)《防洪标准》(GB50201-94);10)《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水利部SL44-93);1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1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1999);13)《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总(2003)67号)。2.2.5技术文件及资料1)新余市虎踞大道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78\n2)新余市虎踞大道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2.3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本项目地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参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执行建设类二级标准,同时考虑项目区所处区域降雨量大于800mm,水土流失以微、轻度为主,对水土流失防治部分指标进行适当调整。2.4方案编制指导思想在符合国家及有关技术规范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结合主体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保证主体工程安全运行;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已考虑并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水土保持措施予以评价,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临时工程等防治责任区,按水土保持要求提出综合治理措施;在防治措施安排上,以植物措施为主,土地整治先行,合理配置工程措施,点线面相结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坚持全局观点,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及其它环保措施相结合,使水土保持与工程安全及环境保护紧密协调、互为稗益;坚持科学、经济原则,使水土保持方案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可行。2.5方案编制原则为维护公路建设及运营的安全,保护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促进项目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严格遵守各项水土保持法规、条例,并结合主体工程的特点合理进行。据此,在本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具体遵守以下原则:1)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78\n及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工程的地理位置、走向、工程布局和施工特点,以及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并结合沿线的调查、查勘,合理界定公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的责任范围,是做好该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前提条件。2)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和“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治兼顾”的原则。根据对沿线水土流失现状特征的调查,结合沿线水利部门制定的水土保持规划,对公路沿线的水土流失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对公路选线等提出优化建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建设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的预测,结合工程施工中的工艺特点,确定公路工程沿线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单元和重点路段。最后,结合沿线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情况,通过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设施的分析和论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必要的水土保持补充措施,使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与原有措施及工程设计中的水保措施之间实现合理搭配,充分发挥防止加速侵蚀的效能。3)坚持水土保持工程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4)采取分区治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应根据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分区分别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地形低缓的路段,水土流失治理应以植被恢复措施为主,以临时措施和工程措施为辅;边坡稳定性较差的路段,则应以植物恢复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为主,以临时防护措施为辅。5)注重防治措施的时效性原则。在水保方案制定过程中,注意各种防护措施在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使各种防护措施充分发挥其效能。事先做好防护措施及临时防护工作,才能有效的防止这些工程单元的水土流失。6)生态效益优先原则。工程水保工作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为重点。78\n7)选择防治措施应遵循经济性原则。各种水土保持措施或工程中用到的材料应尽量就地取材,以便节省投资。对于本地匮乏的一些工程材料,应就地选择适当的替代材料。水土保持措施方案制定、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在不影响水土保持效能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资金的投入,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8)防治措施技术可行和易操作性原则。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土石方平衡应做到合理、可行,尽量做到挖方的充分协调利用,但又要避免不切实际的土石方远距离调运;在治理措施选择时,不影响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施工难度较小的防护措施,做到治理措施技术的可行性与易操作性。2.6方案编制深度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以及该公路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所处的阶段,确定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该方案编制过程中引用了可研成果中的部分数据。2.7方案设计水平年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及工期安排,工程计划于2011年2月开工,2012年11月建成通车,工期22个月,确定本方案设计水平年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即2013年。78\n3项目概况3.1工程概况3.1.1项目名称及工程性质工程名称:新余市虎踞大道新建工程建设地点:虎踞大道路线全长9.45km,南起新纺大门口,与市劳动北路相接,北至上汾砖场。建设性质:新建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设计车速:60km/h建设单位:新余市高铁组团区建设指挥部项目投资:总投资为57526.91万元,其中土建投资48625.78万元。3.1.2地理位置虎踞大道路线全长9.45km,南起新纺大门口,与市劳动北路相接,穿过孔目江、何家山水库及沪瑞高速公路,北至上汾砖场。详见地理位置图。3.1.3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指标本项目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建设,拟建公路全长9.45km,根据地形条件及交通量预测结果,采用设计行车速度60km/h标准。项目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1-1。78\n表3.1-1项目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采用指标备注1公路等级 一级公路2设计速度Km/h603路基宽度m62其中行车道m2×16非机动车道m2×5.5绿化带m3+6+3人行道m2×3.54路面结构沥青砼路面5设计荷载 BZZ-100型标准车6路基、桥涵设计洪水频率P=1/1007地震设防烈度7度8路线全长Km9.459桥梁座5大桥3座、小桥2座10涵洞道1211平面交叉处612占用土地hm273.203.1.4路线方案虎踞大道路线全长9.45km,南起新纺大门口,与市劳动北路相接,穿过孔目江、何家山水库及沪瑞高速公路,北至上汾砖场。3.2项目组成及总体布置3.2.1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3.2.1.1路基工程(一)、一般路基设计道路路基横断面:双向八车道。道路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3.5m(人行道)+5.5m(非机动78\n车道)+3.0m(绿化分隔带)+16m(行车道)+6.0m(绿化分隔带)+16m(行车道)+3.0m(绿化分隔带)+5.5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62米;路基施工填土前,须清除原地面上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殖土、垃圾等30cm耕植土。一般路段路基边坡防护采用1:1.5放坡处理,沿河路段须考虑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道路全天候使用,使路基不致因地表流水和气候变化而失稳。一般路基填土应采用好土,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为了改善土质、提高土基回弹模量,对填方路基土采用掺灰等处理方式。沿线清表、水鱼塘清淤、施工加宽刷坡等的弃方,应合理利用,减少废方,不可乱弃乱堆,弃方利用原则如下:(1)、尽量利用填筑路基;(2)、根据土质类别可部分留作桥涵台背填筑的用料;(3)、清表土方可作为培路肩、培中央分隔带用土及开发区的场地平整用等。路基填料要求路基不同部位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规定或参照下表执行。填土路基填料强度及粒径要求项目分类路槽底面以下深度(cm)最小强度(CBR)最大粒径(cm)填土路堤上路床0~30≥810下路床30~80≥510上路堤80~150≥415下路堤150以下≥31578\n路基填筑前,应先进行填前碾压和夯实处理,对基底夯实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路基应分层填筑、碾压。本路段区内地形起伏较小,沿线地势低洼开阔平坦,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GJB01-2003),其路基填筑分述如下:1)、一般路段(路基填深H≥80cm)时,路床(0~80cm)压实度≥96%,上路堤(80~150cm)压实度≥94%,下路堤(150cm以下)压实度≥93%,清表及填前压实30cm压实度≥90%,清表后基底压实度≥88%;填石路基石料最大的粒径不大于分层填筑层厚的2/3。2)、路基填土高度(路基填深H≤80cm)时,沿原地面下挖至路基填深H=80cm,路槽深度0~80cm压实度≥96%;路基填筑压实度如下表所示。填土路基填料厚实度要求填挖类别路槽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土路堤路床0~80≥96上路堤80~150≥94下路堤150以下≥93零填及挖方0~80≥963)、桥涵台背回填应15cm一层逐层填筑,台后的路基填料,要求采用内摩擦角35度以上,粒径不大于5cm的透水性材料填筑,本图拟采用碎石土回填。重型压实(固体体积率)要求路槽底面以下0~80厘米范围内密实度≥97%,80~150厘米范围内≥95%,150厘米以下≥93%。4)、人行道、绿化带处的路基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0%。(二)、特殊路基设计由于本路段淤泥、软土不深,主要采用换填、回填中粗砂处理。(三)、路基防护设计根据本路段所在区温热湿润的气候特征以及路基填料特征,为确保路基的稳定性,视具体情况分别对各部分采用不同的防护形式,以达到道路美化绿化的效果,并给人从视觉上流畅、舒适、清新的感觉。分述如下:78\n1、护坡道防护路堤护坡道采用植草防护,并栽植水杉、刺柏、香樟等常绿乔木进行绿化点缀,株距4米。2、路基边坡防护(1)、填方边坡防护本工程路堤采用土作为填料,高度小于等于8m的路堤采用一级边坡,边坡坡率为1:1.5;高度大于8m的路堤采用分级边坡,上级边坡坡率为1:1.5,坡高8m,下级边坡坡率为1:1.75,上下级间设置平台,平台宽度为2m(含平台边沟)。(2)、挖方边坡防护挖方边坡坡率应根据边坡高度、地面横坡、岩土性质、地下水发育程度等综合考虑确定。本工程路堑坡面主要为土方或破碎石方,最大挖方深度约为18m,边坡最大高度约30m,路堑边坡采用分级放坡,每级高度为8m,边坡坡率从下往上为1:1、1:1、1:1.25、1:125,逐级设置平台,平台宽度为2m(含平台边沟)。3.2.1.2路面工程根据交通量、道路等级对路面结构强度的要求,参照相关地区邻近的城市道路路面设计使用状况,结合沿线气候、土质、水文和材料供应等情况。本项目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组成如下:机动车道:4cm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SBS改性沥青)+5cmAC-16C沥青混凝土(SBS改性沥青)+7cmAC-25C沥青混凝土78\n+0.8cm封层35cm水泥稳定碎石20cm砂砾石总厚度:71.8cm。非机动车道:4cmAC-16C沥青混凝土+6cmAC-25C沥青混凝土+0.8cm封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15cm砂砾石45.8cm。人行道:6cm同质砖3cmM10水泥砂浆15cm水泥稳定碎石总厚度:24cm。3.2.1.3桥梁涵洞工程该项目全线长9.45公里,需新建3座大桥,2座小桥,需建设涵洞12道。1、流域概况本项目桥梁跨越袁河支流孔目江流域,路线沿线水系均属于孔目江及其支流水系。2、桥梁设计78\n桥位选择必须路桥综合考虑,既要考虑到路线的顺捷和线形指标,又要充分考虑水文、地质、地形、河道规划和通航要求,特别是对路线走向、线形指标有较大影响的大中桥,在不影响路线总体走向的前提下对不同河段的不同桥位连同路线方案一起进行了反复比选,以期得出最佳的桥位及最优的路线方案。3、桥涵方案桥型方案构思考虑遵循以下原则:1、在贯彻“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下,力求大桥与配套工程一体化,达到实现实用经济的目的。2、设计立足国内,选用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适度,施工方便可行,使用安全耐久的方案。3、桥跨必须满足航运、水利、防洪等多方面要求,要留有足够的通航净空,尽量避免或减少对航运或水利的影响。1)虎踞大桥本桥处在工程的起点处,为跨越孔目江的桥梁,也是老城区通向高铁组1)虎踞大桥本桥处在工程的起点处,为跨越孔目江的桥梁,也是老城区通向高铁组团区的第一个节点,桥位南面为新余国家级湿地公园——孔目江湿地公园,由于桥下需通行匝道,且斜交角度较大,如果采用上承式或中承式拱桥,难以满足净空要求,所以选择下承式拱桥。主桥采用50m+80m+50m的拱梁组合体系,孔目江北岸引桥采用2×30m简支变连续小箱梁,南岸根据地形只在东半幅设1跨简支小箱梁。桥梁下部结构采用无盖梁三柱墩,过渡墩及引桥桥墩均采用带盖梁的三柱式桥墩,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基础采用f1.2m~f1.5m的钻孔灌注桩。2)水库大桥水库大桥处于桥梁越岭段,主要为跨越K2+100~K2+200的水库以及水库大坝以下的低洼地。根据布跨,桥梁东半幅桥梁的跨径组合为10×35m,西半幅由两座桥组成,跨径组合为4×35m、3×30m+3×35m。桥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变连续小箱梁,小箱梁标准跨径30~35m,30m小箱梁梁高1.6m,35m小箱梁梁高1.8m,均采用交通部通用图。78\n桥梁下部结构采用带盖梁的三柱式桥墩,一桩一柱形式,桩间设系梁;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基础采用f1.2m~f1.5m的钻孔灌注桩。3)沪昆高速公路大桥沪昆高速公路大桥为本工程跨越现状沪昆高速公路的桥梁,虎踞大道中心线与沪昆高速公路中心线交点桩号为K2+852.7,斜交约45º,两侧地势比较均匀。全桥跨径组合为2×25m+35m+60m+35m+2×35m,主桥采用35m+60m+35m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引桥采用简支变连续小箱梁。主梁采用大挑臂连续梁,箱梁顶宽18m,底宽10m,每侧挑臂4m。支点梁高3.5m,跨中梁高1.8m。4)其他中小桥主线横向的水系较少,只有K5+677.64、K8+235.67两处有横向的灌溉渠,在两处设置20m的单孔简支板梁。桥梁上部结构采用交通部后张法空心板梁,桥台根据填土高度选用肋板式桥台或埋置式桥台,基础采用f1.2m的钻孔灌注桩。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吊装施工,下部结构采用现场浇注施工。4、涵洞方案本工程全线共设置过水管涵12道,用于排除道路边沟水及沟通沿线灌溉系统。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钢筋混凝土拱涵、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及箱涵。涵洞孔径选择除满足使用功能外,尚考虑到清淤方便,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孔径不小于0.75米,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不小于1.5×1.5米。3.2.1.4交叉工程本工程建设标准为城市主干路Ⅰ级,计算行车速度78\n60km/h。但为保证高铁新区与主城区的快速沟通,应合理控制交叉口间距,实现道路快速化的功能。设计考虑合理归并交叉口,根据路网等级及路口间距设置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口,保证交通转换。虎踞大道现状沿线共与六条横向道路相交,不含高铁新区内部路网,分别为新纺东路、茶山路、沿江路、新欧公路、沪昆高速公路及规划路,除规划路外其余均为现状道路。本次设计考虑交叉口同步实施。3.2.1.5防护工程(1)植树种草为使路基稳定,防止路面水、坡面水冲蚀路基边坡以及美化路容环境对于高度小于3.0米的边坡,一般采用土质边坡植草和适宜地方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良草种植草防护。(2)护坡对于高度大于等于3.0米边坡的路段,一般采用浆砌片石花格护坡,花格内植草。桥头路基的桥梁两侧各10米范围,立交范围路堤高度小于1.8米的路基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护坡。(3)挡土墙在填方大及地面较陡的路段设置路肩式挡土墙、路堤式挡土墙,在深挖方段增设路堑式挡土墙。全线的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按照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设计,由中分带排水,路面排水,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等组成,将路基路面汇水排入天然沟渠。3.2.1.6交通工程与沿线设施为了充分发挥本项目公路的优越性,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保证公路运行安全、快捷、舒适。该公路应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管理、服务、监控、通讯及收费系统。1、标志、标线本项目全线设置完善的标志及标线、指路、指示、警告和禁令标志,标志牌均为反光标志,图案文字采用钻石级反光膜,底板采用高强级反光膜。标线为热熔型反光标线。78\n2、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设计时注重公路景观,使公路、桥梁及沿线设施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并通过防护、绿化等手段力争消除公路建设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使本项目建成后能够成为—条功能齐全、安全顺畅、景观优美的干道。3.2.2总体布置及主要工程量根据工作量和完成工期,计划安排好应投入的劳动力,按投入的劳动力选择适当位置临时征地,顺地形平整场地,搭建工棚。靠近村镇地段的可与当地有关单位协商租用房屋。预制场、拌和场、堆料场布置在K4+040右侧50m处,占地面积1.96hm2。本工程布置1个取土场,取土场布置在K2+900至K3+200两侧,占地面积5.35hm2,可取土方50万m3。本工程弃土7.88万m3,弃土场布置在K4+040右侧100m处,占地面积2.66hm2。弃土场为一山洼地,两侧为矮山,不影响当地环境。本工程施工便道长800m,弃土场至施工路面利用原有的泥结石道路,约长0.5km,取土场需修一条约200m的施工便道进施工路面,施工生产生活区需修一条约100m的施工便道。3.3施工组织及施工工艺3.3.1施工布置、施工工艺、主要工序及时序本项目工程进度安排依据项目的特点,以及项目沿线的自然条件如雨季、洪涝期等因素,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按先难后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首先开工建设工期较长、干扰较大的路基工程;最后完成路面铺筑、环保工程和沿线设施等。3.3.1.1施工机构本项目成立了78\n专门的工程建设指挥部及专职的监理部门,以便对全段的施工计划、财务、外购材料,施工机具设备、施工技术、质量要求,施工验收及工程决算进行统一管理,地方政府参与领导与管理,以发挥其优势与积极性。成立专职的监理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旁站监督、计量与支付,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3.3.1.2施工组织安排建议本项目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分合同段组织施工力量进场施工,通过工程招标可选择资质条件优良的施工队伍,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严格的合同管理也有利于工程的实施。3.3.1.3施工组织实施的原则全段施工组织应结合本项目区域内特有的气象水文。由于项目区气候湿润、暴雨集中,所以路基工程、排水工程、基础工程,宜安排在旱季施工,以避开雨季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对基础工程的影响。对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如桥梁等,应以机械创造较多的作业面同时施工或提前进场施工,以确保全段同步完工,并保证对正常交通的干扰减小到最低程度。公路沿线植被良好,植被覆盖度较高,应尽量减少公路用地范围以外的临时用地,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不得进入与施工无关的区域,以减少对沿线生态的破坏。3.3.2施工工艺填方路基采用逐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方法施工。施工工序为:挖除树根、排除地表水-清除表层淤泥、杂草-平地机、推土机整平-压路机压实-路基填筑。填筑土时适当加大宽度和高度,分层填土、压实,多余部分利用平地机或其他方法铲除修整。填方边坡地段,严格控制填土速度,当沉降量中心处大于3cm,路基边缘处大于1.5cm时,放缓填土速度或停止施工,等稳定后再施工。填筑路堤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原地形不平应由低处分层填起,分层碾压厚度不大于30cm78\n,在挖填接触处设纵向土质台阶,并铺设土工隔栅。路基填料除选用透水性材料外,其强度应符合要求。在填方作业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的边坡分台填筑,如同时填筑则应分层交叠衔接,长度不小于2m。填筑过程中每层完成以路基中心为界形成4%横坡以使排水畅通。路堑开挖施工程序为清表土-截、排水沟放样-开挖截、排水沟-路基填筑、边坡开挖-路基防护。路堑开挖施工,除需要考虑当地的地形条件、采用的机具等因素外,还需考虑土层分布及利用。在路堑开挖前,做好现场伐树除根等清理工作和排水工作。如果移挖作填时,将表层土单独放置一处,或按不同的土层分层挖掘,以满足路基填筑要求。路基开挖前对沿线土质进行检测试验。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应储存于指定地点。开挖前要做好截水沟,并根据土质情况做好防渗工作。在施工期间修建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的临时排水设施,水流不得引起淤积或冲刷。为确保边坡的稳定和防护达到预期效果,挖方边坡地段开挖方式由上而下进行,以便开挖边坡防护。设置上挡墙地段需间隔开挖、间隔施工,以免边坡失稳,造成山体坍塌。土质路堑地段的边坡稳定极为重要。开挖时,不论开挖工程量和开挖深度多少,均按原有自然坡面自上而下挖至边坡,严禁掏洞取土。全路段在路基工程完成后另定合同单元,全部由专业队伍承担。由于路面施工工艺复杂,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尤其应注意施工队伍的选择。基层混合料应以机械集中拌和,摊铺机分层摊铺、压路机压实,混合料也应集中拌和,自卸汽车及时运输至工点摊铺成形,各项工序必须环环相扣,确保路面质量。桥梁施工工序为:平整施工场地→基础施工(钻孔或人工挖孔)→78\n桥梁上部构造施工。造成水土流失的环节是下部的桥墩基础开挖过程。钻孔桩施工前,先放出墩台轮廓线,然后用机械平整场地,人工配合,以保证钻机置于平坦、稳固的地基上,同时作好水池及排水通道,防止施工时泥浆污染附近环境。场地平整完成后,精确放出桩位中心点,并测设出护桩。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的情况下采用挖孔灌注桩。钻孔前挖好泥浆池,钻进过程中经泥浆循环固壁,并在循环过程中将土石带入泥浆池进行土石的沉淀,沉淀后的泥浆循环利用,并定期清理沉砂池。临时工程主要完成便道、便桥、临时房屋和工棚、临时电力、电讯线路以及生产、生活用水池、水管等工作。由于沿线地形复杂,便道布设较困难,工程量大,为保证各道工序合理衔接,全线施工便道工程须依据各项工程设计要求展开。场地平整应保证与后续材料、机械设备进出场合理衔接;应及时开挖临时排水沟,以免在雨季时引起水土流失或影响施工进度。此外,施工单位对各种材料的规格、用量、临时堆放场地等,均需做出合理安排调运计划,注意工程项目先后衔接,保证筑路材料及时满足工程所需。3.3.3施工进场前期工作3.3.3.1施工便道项目地处城郊,道路较发达,可免去大量修筑便道的工程,施工运输条件良好,可供施工时使用,初步估算需设置便道占地0.24hm2。3.3.2.2施工用水用电项目区雨季雨量丰富,沿线生活及工程用水可由自来水管引用。也可从沿线的河沟、溪流就近取用作为工程用水。施工区在城郊,为国家电网覆盖,施工用电方便。3.3.2.3施工工棚及施工场地的平整根据工作量和完成工期,计划安排好应投入的劳动力,按投入的劳动力选择适当位置临时征地,顺地形平整场地,搭建工棚。靠近村镇地段的可与当地有关单位协商租用房屋。预制场、拌和场、堆料场可结合工程就近平整场地,以方便施工。3.3.4材料来源筑路材料包括路基、路面、桥梁及其他构造物用材料。78\n土料:本项目路线区域以山岭重丘为主,填料可就近取土,主要利用挖方路基的土、石方来充当路基填料,本项目安排了1个取土场,不能满足土方需求,需向余土办购入17万m3土方。块石:主要采用欧里采石场的石料,强度、规格符合要求,可用于桥涵构造砼及路面、防护工程,运输方便,可用汽车运输,平均运距10km左右。砂砾料:主要采用樟树临江砂厂产的河砂、砂砾,该砂厂材料质量较好,存量较多,可用汽车运输,平均运距65km左右。钢材:主要采用新余钢铁厂生产的钢材,可用汽车运输,运距5km左右。水泥:采用分宜海螺水泥厂生产的海螺牌水泥,可用汽车运输,平均运距30km左右。沥青:可由南昌、新余购进。3.4工程征占地本项目共占用土地83.41hm2,其中永久占地73.20hm2,临时占地10.21hm2,包括主体工程区73.20hm2、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1.96hm2、取土场占地5.35hm2、弃土场占地2.66hm2、施工便道占地0.24hm2。公路占地情况见表3.6-1。表3.6-1公路占地情况统计表单位:hm2类型占地性质各类占地面积合计建设用地水田山地水域林地未利用地主体工程永久4.734.7932.105.4026.060.1273.20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1.900.061.96取土场临时5.355.35弃土场临时2.662.66施工便道临时0.180.060.24合计4.914.7936.665.4031.470.1883.413.5土石方工程量本工程土石方总量367万m3,其中挖方187.44万m3(挖方主要为公路78\n路基挖方137.86万m3,施工生产生活区0.87万m3,施工便道挖方0.09万m3,取土场挖方48.62万m3),填方179.56万m3(填方主要为公路路基回填178万m3,施工生产生活区覆土0.65万m3,施工便道覆土0.03万m3,弃土场覆土0.88万m3),弃方7.88万m3。土石方量一览表见表3.4-1。表3.4-1工程土石方量一览表单位:万m3分区挖方填方调入方调出方借方弃方土石方来源土石方去向土石方来源土石方去向主体工程区137.8617847.7474取土场7.60弃土场施工生产生活区0.870.650.03施工便道0.19弃土场施工便道0.090.030.03施工生产生活区0.09弃土场取土场48.6248.62主体工程47.74、弃土场0.88弃土场0.880.88取土场合计187.44179.5648.6548.657.883.6工程投资项目总投资为57526.91万元,其中土建投资48625.78万元。3.7进度安排本项目实施分两期完成,2011年2月前完成前期工作,并作施工准备,2011年2月动工,2012年11月完工,工期22个月。11月底全线通车运营。具体工程进度安排详见表3.7-1。3.8工程拆迁本项目选线合理,范围内移民由政府有关部门安置,建议另行编报水土保持方案。78\n表3.7-1工程施工进度安排表时间项目20112012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施工准备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交叉工程沿线设施竣工验收78\n4项目区概况4.1自然环境4.1.1地形地貌新余市地处赣西地区地理中心位置,袁河中下游,市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9′~115°24′,北纬27°33′~28°05′,全境东西最长处为101.9公里,南北最宽处为65公里,市域国土总面积为3163.67平方公里。本区地貌类型主要两大类型:1、丘间谷地地貌,分丘间谷地、山间冲积,基底为三叠系安源群、青龙组、泥盆系嶂岽组紫红色粉砂岩夹泥岩、灰色页岩夹砂岩、砂岩夹页岩、灰色石灰岩。2、侵蚀剥蚀丘陵—构造低丘陵地貌,分布范围为分丘间谷地、山间冲积堆积地段,丘陵高度在2.5~18米,次园状,丘陵顶相对平缓,局部较陡,自然坡度15~300,部分地段见构造夷平面特征,坡面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红色粘土覆盖,覆盖厚度1.0~4.0米,下伏基岩为三叠系安源群、青龙组、泥盆系嶂岽组,侵蚀构造地形主要分布于河下阶地往西约3公里,分布于近横坑及冷水坑丘陵地段,主要岩性为强风化砂岩夹泥、砂岩夹页岩、页岩夹砂岩组成,坡顶覆盖层较浅,一般0.5~1.5米,其下受岩性控制风化程度不一,丘陵自然坡度一般300~500,坡脚一般覆盖层较薄2.0~4.0米。拟建公路位于新余市渝水区观巢镇和欧里镇境内,大致呈南北走向,沿线地形地貌主要为丘陵、沟谷和台地。其中K2+250以南地形起伏较大,地形比较复杂,地貌单元主要为低山、冲沟和剥蚀残丘;K2+250北面以平缓的小丘为主,除个别地方地势较高外,其余大部分高差小于10米。4.1.2地质及地震河流冲积物:主要分布在袁河两岸的河下、珠珊、城南、水西、罗坊、姚圩、新溪等乡镇(办),其次是水北的蒙河两岸和盆地,宽谷的溪河沿岸。土壤发育为潮沙泥田和潮土,其质地按距河道由近至远,沿积由粗到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沉积的厚度也由厚到薄。在平原的第二阶地,往往出现异源母质,即上面为沉积物,下面为第四纪红色粘土。第四纪红色粘土:78\n由第四纪冰水沉积和残积搬运堆积而成,冰水沉积物分布在袁河高段地的岗地上,残积堆积物分布在袁河高段地的岗地上,残积堆积物则零星分布在低丘区。以水西、水北、罗坊、观巢、南英、东边等乡镇面积分布较大。风化物呈红色、暗红色或红棕色。粘质、酸性、土层深厚,物理性状差,易水土流失。矿物营养低,少数地区老第三纪——白垩纪的紫红色砂页岩已裸露。风化物所发育的土壤类型有黄泥田、黄泥土和红壤。石英岩类风化物:主要母岩有石英砂岩、石英岩、硅质岩等。分布在西北部的界水、河下、观巢、欧里、鹄山、人和、水北、下村、城北、马洪和南安等乡镇(办)。风化物质轻偏中,多为黄壤土,风化土层薄,多粗骨性,矿物营养低,但硅质岩发育的土壤质地稍粘,含碳酸钙较丰富。发育的土壤有黄沙泥田、黄沙泥土和红壤。泥质岩类风化物:主要母岩有千枚岩和泥岩,千枚岩风化物分布在市区南部的丘陵山区。珠珊、九龙山的全部和河下、珠珊、水西、东边、南安的南部均有分布。下村、观巢、界水、欧里等乡镇部分分布泥岩风化物。泥质岩类风化物发育的土壤有泥田和红壤,风化物土层较厚,质地细腻、有滑感,常有云母片类矿物碎屑,矿物养分比较高。碳酸盐类风化物:主要成母岩有石灰岩,大理岩、碳、钙质页岩类风化物,分布在欧里、观巢、下村、人和、鹄山等乡镇,其风化物细腻粘重,保水保肥力较强,土层厚薄不一,矿物质营养含量较高,风化物具有石灰反应,呈中性至微碱性,有的是弱酸性。土壤呈灰棕色或棕红色,风化物所发育的土壤有石灰泥田、棕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紫红色砂岩类风物:由第三系——白垩系所形成的紫红色砂页岩、砂砾岩等风化物。主要分布在渝水区中部和东北部的低丘区,一般质地均以细砂或粉砂为主。风化物中矿物营养少,易水土流失。土层厚薄不均,土色呈紫红色,风化物发育的土壤有紫红砂泥田(土)和红壤。紫色泥页岩类风化物:主要成土母岩紫红色泥页岩,零星分布在水北、姚圩和城南。风化物质地稍粘,土层不厚,一般有石灰性反应。风化物发育成紫泥田、石灰性紫色土。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主要成土母岩为花岗岩。主要分布在蒙山,质地粗糙、石英粒多,强酸性,矿物营养低,但含钾丰富,土层薄。风化物所发育的土壤具有垂直分布规律,大约海拔600米以下为红壤,600米~800米为黄红壤,800米以上为黄壤,碳质泥石页岩类风化物。78\n碳质泥页岩类风化物:主要成土母岩为碳质泥页岩。小面积分布在界水孝头。土壤质地细粘,呈乌黑色,含有机质高,发育层次不明显,形成的土壤为泥炭土。本市新构造运动是在先前构造运动基础上继续发展,具有间歇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上升活动,断裂及断块差异性活动不明显,地震活动较少。沿线地区均小于Ⅵ度区,桥涵构造物设计只考虑简易抗震设防。4.1.3气象、水文项目区所在地新余市属亚热带湿润的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较短的特征。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8.5℃,7月份是全年最热时期,月平均气温29.4℃,极端最高气温40.0℃。1月份是全年最冷时期,月平均气温5.4℃,极端最低气温-7.2℃。渝水区降水充沛,水份资源比较丰富,年均降雨量1594.1毫米,每年的降水量集中期大都在4-6月份之间。年平均蒸发量1344毫米,低于平均降雨量,一年中最大蒸发量出现在7月,最小蒸发量出现在2月,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55.4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38%,最多的1963年达2088.9小时,最小的1975年为1361.0小时,历年日照数平均每天为4个多小时。风力多2级(历年平均风速20米/秒),全年各月的平均风速变化不大。平均无霜期281天,最长无霜期318天(1965年),最短无霜期249天(1978年)。孔目江为境内最大河流,属于袁河支流。项目区内水系发达,主要是小河小渠。在K0+750-K0+850处为项目区主要水系孔目江,该水系走向为西北-东南,宽约100米。在K2+100-K2+120处为何家山水库,K6+150-K6+250处为南棚水库,是该段内主要地表水体。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河水补给及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的补给,受季节影响水位有一定的升降,年平均变幅0.5~1.5m。本区地下水水质较好,埋藏深度为1.50-19.50米。4.1.4土壤本工程公路所经线路内土壤类型主要有杂填土、耕表土和粉质粘土。4.1.5植被78\n本项目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竹林、草丛等。项目区内现状植被乔木主要有松木、毛竹、马尾松、苦槠、枫、青冈、甜槠、木荷、拟赤杨、香樟等,经济林木有柑桔、茶、桑、桐棕等。项目区周边植被覆盖率约为45%。4.2社会经济状况项目经过的地区为新余市渝水区的观巢镇、欧里镇。4.2.1新余市新余市地处赣西地区地理中心位置,袁河中下游,市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9′~115°24′,北纬27°33′~28°05′,全境东西最长处为101.9公里,南北最宽处为65公里,市域国土总面积为3163.67平方公里。市境东邻樟树市、新干县、西接宜春市,南连吉安市、安福县、峡江县,北毗上高县、高安市。区域交通便利,浙赣铁路、沪瑞高速公路东西向横贯境内,武吉高速公路南北向穿过市域。距省会南昌160公里,距宜春市64公里,距萍乡市134公里,距樟树市77公里。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14.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2万人。1990年以来,新余市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已经平衡度过了第三次生育高峰。1990~2003年间,新余市域人口年均综合增长9.74‰,自然增长6.74‰,机械增长3.0‰,在省内是人口机械增长最快的城市。城北区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年全市生产总值(GDP)48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18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283.31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167.68亿元,增长16.8%。三次产业结构为6.9:58.5:34.6。人均生产总值达42606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96.21亿元,增长15.5%,占GDP的比重达61.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收入56.58亿元,比上年增加1.51亿元,增长2.7%,其中税收收入46.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3.03亿元,增长26.6%。财政支出58.67亿元,增长31.5%,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60.7%,环境保护支出增长89.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89.9%。4.2.2渝水区78\n渝水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新余市东部,袁河中下游,新余城区所在地。东界樟树、新干,南连峡江、吉安,西接分宜、仙女湖管理区,北邻上高、高安,距省会南昌160公里。地跨北纬27°50',东经114°58'。现辖8镇5乡4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569平方公里,辖区户籍人口72.40万人。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财政总收入11.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9亿元,分别增长14%、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增长3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亿元,增长2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88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47元,增长9.1%。表4-2-1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情况表行政区划总面积(hm2)耕地面积(hm2)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财政收入(亿元)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人均耕地(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渝水区15687035616.172.404811.6031.101.116547注:1、资料来源《新余市统计年鉴》(2009年);4.3土地利用现状本项目沿线土地利用现状为山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水田和未利用地。拟建公路沿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见表4.3-1。表4.3-1拟建公路沿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单位:hm2所在地土地总面积耕地面积人均耕地沿线土地利用情况水田林地水域山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渝水区15687035616.10.0744.7931.475.4036.664.910.18比率%5.7437.736.4743.955.890.224.4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4.4.1水土流失成因项目所在地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发生水土流失的前提条件,主要有降水、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等。而人为因素则对水土流失发生和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主要包括人口增长过快,土地压力加大,基本建设飞速发展,不合理的开荒开山等。78\n4.4.2项目区内水土保持分区类型划分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本项目公路沿线为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土壤侵蚀以微轻度水力侵蚀为主,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t/km2·a。公路沿线水土流失较轻,侵蚀形式以面蚀和沟蚀为主。根据江西省水土流失遥感资料,沿线绝大多数路段为轻度及微度侵蚀区。根据江西省水土流失遥感资料,并经过踏勘和调查,沿线水土流失状况见表4.4-1。表4.4-1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汇总表单位:hm2侵蚀强度微度及以下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合计面积(hm2)46.5736.8483.41侵蚀模数(t/km2·a)200700年均侵蚀量(t)93.14257.88351.02土壤侵蚀背景值t/km2·a421由上表看出,拟建公路沿线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421t/km2·a。,侵蚀级别属微度侵蚀。4.4.3水土流失危害①占用部分农田、林地,使沿线居民的土地拥有量降低;②原有的农田水利灌溉和水土保持设施将有局部变动;③部分路段填挖方量较大,将造成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4.4.4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及经验近年来,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和大胆实践,整个新余市各级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特别是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加大了监督力度,有效的防治了人为因素引发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已基本得到控制。新余市狠抓了水土保持法规及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加大了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的防治力度。全市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在项目审批及执法监督方面,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设施,应该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78\n的法律要求,对水土保持项目采取组织管理和技术等措施,通过行政、法律手段确保工程的实施。4.4.5水土保持治理经验及当地适生优良树草种通过前几年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一些水土保持工作经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它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是搞好此项工作的组织保障;群众的广泛参与,积极投入,是搞好此项工作的根本出路;在项目安排上必须与治理区的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与规划区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是搞好此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在治理工作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以坡耕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解决群众生存问题;加大预防保护力度,遏制人为新的水土流失;减少人为干扰,实现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加强小水电代燃料和沼气建设,解决农村能源紧缺问题;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努力增加群众收入。治理措施上坚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对治理高强度水土流失尤其是重力侵蚀等有良好效果,而植物措施对治理大面积、低强度面蚀有良好效果,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植物措施的实践,松、柏及一些经果林的水土保持效果较好。在水土保持植树种草方面,表现优良的有:樟树、广玉兰、女贞、湿地松、棕榈、山茶、杨树、胡枝子、马尼拉草、狗牙根草、百喜草等。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方面,应用较成功的有浆砌石挡土墙、浆砌石护坡、浆砌石框格护坡、草皮护坡、排水沟、沉沙池等。浆砌石挡土墙、浆砌石护坡主要布置在坡脚易受水流冲刷及不稳定的地段,坡高在4m以下边坡多采用草皮护坡,坡高在4m以上的多采用浆砌石框格护坡;排水沟出口末端一般布置沉沙池。4.5区域内生态建设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可借鉴的经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建设速度也日渐加快,本项目周边地区主要已建公路有沪瑞高速、武吉高速等。通过实地调查,这些公路的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方面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4.5.1工程措施方面78\n4.5.1.1拦挡措施在上述已建公路的水土保持拦挡措施中,普遍采用的是重力式浆砌石挡土(渣)墙。挡土(渣)墙措施主要用于公路路基边坡、施工道路边坡、桥梁等。挡土(渣)墙一般按V级建筑物考虑。对于临河的挡土(渣)墙设计洪水标准一般采用10年一遇,特殊地段采用20年一遇标准。4.5.1.2排水措施排水措施主要采用有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陡槽、消力池等。截水沟主要布设在有集雨面积的公路路堑坡顶、桥梁堆渣面上游侧、土料场开采面上游侧。排水沟主要布设在公路路基两侧、路堑边坡平台、互通和管理服务区场地、桥梁弃渣面和边坡平台、土料场开采迹地和边坡平台等。截、排水沟的两头或合适的位置布设沉沙池。坡面比降较大时,在坡脚布设消能工程设施,如陡槽、消力池等。截、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或矩形断面,设计标准采用10年一遇最大1小时降雨量。4.5.1.3护坡措施根据调查,上述已建公路普遍采取的护坡措施有:削坡开级、浆砌片石护坡、锚固、抛石护坡、砼预制块护坡、喷浆(混凝土)护坡等,而且,综合护坡措施也大量应用到了公路路基边坡的防护及桥梁、土、石料场的边坡防护,比如:砌石护坡+草皮护坡、格状框条护坡(浆砌石骨架+植草)等,不但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的发生,而且也美化了公路景观,保护了生态环境。4.5.1.4土地整治措施土地整治措施主要应用于公路建设的土、石料场、桥梁、施工临建设施区等,包括坑凹回填、清理、松土、覆种植土、平整、渣体边坡修整等,使被破坏的土地资源达到可恢复利用状态,为复耕、种植林草创造条件。4.5.2植物措施方面4.5.2.1植草措施项目区周边已建公路的植草措施主要用于边坡防护,包括植草、铺草皮、人工撒播草籽、喷播草籽、骨架内植草等多种方式。植草、铺草皮、骨架内植草护坡:主要用于路堤、路堑边坡、桥梁78\n边坡的防护,其中,边坡高度H<2m时,采用植草护坡,当2m≤H<5m时,采用草皮做成方格,方格内植草;H≥5m时,采用浆砌石骨架内植草进行护坡,骨架呈“人字型”、“网格状”、“拱型”等多种型式。人工撒种草籽护坡:主要用于土、石料场和桥梁的截、排水沟沟堤顶面及其外侧边坡、施工道路边坡等区域。客土喷播草籽护坡:用于土、石料场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或公路路堑开挖石质边坡。将种子、客土、保水材料、稳定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通过高压设备喷射到边坡表面,绿化速度快,目前很多公路高陡边坡地段均在推广应用这种先进的绿化防护技术。4.5.2.2树、草结合措施包括:①乔、灌、草结合;②乔、草结合;③灌、草结合三种方式。乔、灌、草结合主要用于渣场弃渣面、公路管理服务区。乔、草结合主要用于公路路基截、排水沟至界碑范围。灌、草结合主要用于公路中央分隔带、边坡平台及碎落台及桥梁、土、石料场高边坡平台等。4.5.2.3树种选择在水土保持绿化防治植物措施方面,根据项目区的立地条件,主要选择适生能力强、速生优质、栽植和养护容易的优良树草种,乔木树种如柏树、水杉、香樟、榆树、刺槐、响叶杨、小叶榕、广玉兰、大叶女贞、马尾松等;灌木树种如小叶女贞、毛叶丁香、火棘、野蔷薇、紫穗槐、胡枝子、夹竹桃、万年青、法国冬青等;草种如爬地草、狗牙根、三叶草、高羊茅、蜈蚣草、吉祥草、紫花苜蓿等作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首选物种。4.5.3临时防治措施方面已建公路的水土流失临时防护措施主要采取了三大类型:临时拦挡、临时排水沟、临时覆盖。这些措施主要用于公路路基边坡、施工道路边坡、临时堆土场、表土剥离堆置区等。4.5.3.1临时拦挡措施临时拦挡型式主要有编织袋装土临时拦挡坎、浆砌石临时拦挡坎等。78\n编织袋装土临时拦挡坎:这种临时拦挡型式比较普遍,主要用于公路路基和施工道路填方边坡坡脚外侧0~150cm范围、临时堆土区和表土剥离堆置区周围、土料场开采面下游侧。浆砌石临时拦挡坎主要用于施工道路不良路基段或临水路基段。4.5.3.2临时排水措施临时排水措施包括临时排水沟和沉沙池。临时排水沟主要用于施工道路的路基排水、临时堆土区和表土剥离堆置区周围的排水、施工作业面较大的区域场内排水(如互通区、服务区)。根据实地调查情况,排水沟一般间距200m左右,设有临时沉沙池,沉淀径流冲刷的泥沙。4.5.3.3临时覆盖措施临时覆盖措施主要是在土质边坡未防护前、种植的草籽生长初期、临时堆土场以及表土剥离堆置区堆置的土方遇强降雨天气时使用,以防止降雨的冲刷。一般采取质地较厚的塑料薄膜或彩条布进行覆盖。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主要用于公路、施工道路两侧边坡、弃渣边坡、临时堆土场等,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显著。78\n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5.1.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全线方案比选:根据规划意向,本工程虎踞大道应作为规划中的新区轴心大道,北起高铁新余站前广场,南端衔接劳动北路,沟通高铁新区与中心城区。根据这一意向要求,设计结合高铁新区规划设计工作一并进行了虎踞大道的路线走向比选,路线走向方案如下。其中1方案在近中心城区方向考虑利用现有新欧公路线位,在沪昆高速以南向北以新线位南北向跨越沪昆高速,并继续向北延伸至高铁车站广场。这一方案希望充分利用现有新欧公路,但根据实地调查,新欧公路西侧紧贴山体,东临孔目江,且现状道路平纵线形指标较低,基本不具备道路拓宽条件。其余三条线形方案均为新辟路线,其中2方案在跨越沪昆高速后沿现状山岭西侧向北,部分侵入农业示范区葡萄园;3方案在跨越沪昆高速后穿越山岭区,向北接入高铁车站广场;4方案基本以正北方向跨越沪昆高速,沿山岭东侧折向西南,接入高铁广场。3方案穿山岭区域较多,工程造价较大。另一方面,由于路线周边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新城空间组织及路网体系的建立。最后,由于沿线多为山岭,土地成片开发价值较小,不利于高铁新区的开发建设。而4方案路线过于曲折,方向导向型不强,且路线较长,增加工程造价;其次由于线路位于山岭东侧,距创业大道过近,路网间距不合理。综合比较,2方案曲折较小,方向导向型较好;由于基本避让开了山岭,有利于新城空间组织及路网体系的建立;其在北端由正北方向转向与高铁车站广场垂直相交,也有利于广场区域的规划与建设。主体工程主要从经济角度考虑两方案比选。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本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认为主体工程比选方案和推荐方案相差不大。考虑到公路行业的特殊性,我们认可推荐方案(2方案)并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5.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制约因素分析评价5.1.2.1与水保[2007]184有关规定的相符性分析78\n水保[2007]184号文中规定的10条内容,开发建设项目有其中之一者,则审批部门对该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不予以批准。本工程与规定对比情况见表5.1-1。表5.1-1审批条件分析表序号水保[2007]184号文的规定本工程情况相符性分析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的开发建设项目本工程不属于国家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符合批准条件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域内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项目本工程所在区域不属于“禁止开发区”符合批准条件3违反《水土保持法》第十四条,不属于在25度以上坡地实施的农林开发项目本工程不属于“农林开发项目”符合批准条件4违反《水土保持法》第二十条,不属于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内取土、挖砂、取石的开发建设项目本工程所在区域不属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符合批准条件5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十九条中的规定,“不符合流域综合规划的水工程”本项目不属于水工程符合批准条件6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规定精神,国家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开展前期工作,但未能提供相应文件依据的开发建设项目本工程由新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符合批准条件7分期建设的开发建设项目,其前期工程存在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未落实和水土保持设施未按期验收的本工程属新建工程,无前期工程符合批准条件8同一投资主体所属的开发建设项目,在建及生产运行的工程中存在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未落实和水土保持设施未按期验收的本工程投资主体为新余市高铁组团区建设指挥部,其在建及投运的工程均落实了水土保持法的有关规定符合批准条件9处于重要江河、湖泊以及跨省(6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内可能严重影响水质的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对水功能二级区的饮用水源区水质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本工程所在地不属于功能保护区符合批准条件10在华北、西北等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未通过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开发建设项目本工程不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符合批准条件5.1.2.2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工程沿线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地基及各种构造物基础稳定性良好,不存在塌方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道路路线不经过泥石流易发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不占用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用地。本项目路基工程土石方绝大部分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机械以中、小型为主,主体工程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土石方填挖平衡,土石方调配合理。经过土石方调配后需废弃一定数量的土石方。78\n本项目区域水土流失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不在国家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范围内。总体上,工程的选址满足《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有关主体工程约束性规定的要求,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因素,项目可行。5.2工程占地的分析与评价本工程总占地面积为83.41hm2,其中永久占地73.20hm2,占总面积的87.76%,临时占地10.21hm2,占总面积的12.24%。永久占地主要为路堤、路堑、路基及路面占地,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便道、取土场、弃土场等。本工程路面施工对土地的扰动较大,建设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并将水土保持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使水土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护。主体工程区在施工过程中对原地貌进行剧烈扰动,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及加强施工管理,切实减少因施工不当产生的水土流失;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对征地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挖潜,结合施工时序将临时堆土场设在工程征占地范围内,并采取拦挡、覆盖等临时防护措施减少堆土流失。施工结束后,主体工程区场地大部分为硬化路面,边坡及道路两旁进行相应绿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或消除了水土流失。公路施工时有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便道、取土场、弃土场等临时用地,共计10.21hm2。施工期间临时占地施工对原地貌扰动较大,施工后期土地整治恢复原貌。因此,临时占地对原地貌的损坏影响是短期的、可恢复的。综上所述,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对原地貌扰动剧烈,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施工结束后水土流失量较小。建设单位应通过合同管理、宣传培训和检查验收等手段对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进行控制。工程检查验收文件中应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检查验收程序、标准和要求,在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前完成水土保持设施的专项验收,努力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落到实处。5.3土石方平衡分析与评价本工程土石方量367万m3,其中挖方187.44万m3,填方179.56万m3,弃方7.88万m3。该工程78\n剥离表土用于施工结束后的场地绿化覆土,充分考虑土、石的综合利用,尽量就地利用,减少排弃量。充分利用弃土场,减少弃土占地和水土流失。开挖、排弃和堆垫场地周边开成的边坡采用排水沟和植物护坡等措施进行防护。土石方调配均遵循就近调配的原则,调运距离较短。该工程土石方挖、填、平衡符合水土保持限制性规定和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表土剥离及防护,防止造成表土资源的浪费。5.4取、弃土场的分析与评价取、弃土场周围无公共设施和常住居民,均未选择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选址避开了重大基础设施和行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施工期应强化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注意工程安全,尽量减少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影响。弃土场布设在丘间谷地上,未选择在流量较大的沟道,不需进行防洪论证。工程选定的取、弃土场属于丘陵地貌,土地利用现状为荒地,有利于布设拦挡措施,运输条件较便利,由以上分析可知,取、弃土场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但要加强施工管理,注重场地雨污水的排放,尽量减少新增的水土流失。5.5主体工程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的分析与评价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对于施工先后顺序的安排上先对建设工期较长、干扰较大的路基工程进行施工;其次是桥梁工程;最后完成路面铺筑、环保工程和沿线设施等,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工期,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拟建公路工程施工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从工程管理、技术人员、施工便道及施工场地布置、工程用水、电力和材料供应、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时序等方面提出要求,科学地进行了人员、施工仪器和机械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组织,以保证项目高质量按期实施完成。精心组织安排,可有效的减少项目的施工时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土流失危害;施工各环节中,强调环境保护意识,注意水土流失防治,符合水土保持要求。78\n拟建公路工程施工均采用较为先进的施工工艺。全线考虑以专业化、机械化的施工队伍为主。路基工程避免使用大爆破施工,以免造成路基边坡不稳定,防止重复开挖和土石多次倒运,控制施工活动范围,避开植被良好区,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以上措施对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的区域实施了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但是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对于项目区内施工期的临时防护方面考虑还是偏少,本方案将对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补充,并对其工程管理及施工中注意事项提出相关建议,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完善,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5.6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为保证公路本身的安全,主体工程设计中对路基防护、路基排水、景观绿化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公路排水防护系统。这些措施均为主体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5.6.1绿化工程主体工程设计中为使路基稳定,防止路面水、坡面水冲蚀路基边坡以及美化路容环境采用了多形式的护坡,对于高度小于3.0米较易处理的边坡,一般采用石砌护肩和适宜地方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良草种植草防护;对于一些较难处理的边坡,采用以下方法:1、三维植被网植草护坡:适用于植物难以生长的土质和强风化软质岩石边坡;主体工程三维植被网植草护坡48700m2。2、拱形骨架植草防护:适用于土质和全风化岩石边坡;主体工程拱形骨架植草防护27050m2。3、生态植草袋护坡:适用于植物难以生长的土质和临水路堤边坡。主体工程生态植草袋护坡12000m3。分析与评价:绿化工程能使裸露地表得到覆盖,防止暴雨击溅和地表径流冲刷,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5.6.2路基排水拟定的公路路基排水须综合考虑、自成系统,尽可能做到不干扰农田排灌设施,保证原排水系统畅通。主体工程排水管道采用开槽埋管法施工。管材采用DN1000~DN1200钢筋混凝土管。根据最新施工规范及行业标准,采用中粗砂回填至管顶以上50cm,检查井采用混凝土砌块砌筑。主体工程78\n边沟采用M7.5浆砌石砌筑,浆砌石18000m3;浆砌石护坡12100m3;共铺设排水管8130m。分析与评价:主体工程设计了完善的排水体系,可以实现公路范围内的雨水达到有序排放,减轻土壤侵蚀,可以满足工程建成后的水土保持要求,但对于施工期的临时排水设计还不够到位,本方案拟进一步设计完善。5.6.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功能综合评价及结论公路主体工程设计中,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在路线布设、路基设计、排水设计、边坡防护、绿化工程、不良地质地段处治、路面工程、桥梁与涵洞工程等方面,均能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规,并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手段,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主要表现在:1)主体工程设计中考虑了边坡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于土质边坡采用了较缓和的边坡坡度,使得坡面径流速度降低,坡面侵蚀量减少。2)该项目主体工程中对路基边坡进行防护,这样不但可以使工程中破坏的植被面积得到有效的恢复与补偿,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坡面径流对表层土壤的冲蚀作用。一些特殊路基和边坡的防护,也可以有效地防止路基边坡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发生。3)路基路面工程设计了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对于大降雨情况下的路基路面集水的排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集中径流可以分散到路基工程的各级排水系统中排泄,极大地降低了径流对坡面地表的冲击原动力,既防止了洪水冲毁、破坏路基,又对保护土壤减少侵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公路两侧全程绿化,新建“路域生态系统”,各种植被的生长可以对路基裸露地面起到“保护伞”的作用,使地表土壤免于受降雨的溅蚀。而且植物的根系对于路基坡面土层的稳定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选种、种植配置、规格等方面尚需再细化。主体工程对于施工期及施工临时用地的防护措施还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需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1)施工生产生活区主体工程未对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期防护及后期治理进行设计,本方案拟对施工生产生活区设计临时排水及后期土地整治覆土、植被恢复等措施进行防护。2)取土场78\n主体工程未对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期防护及后期治理进行设计,本方案拟对施工生产生活区设计临时排水及后期土地整治覆土、植被恢复等措施进行防护。3)弃土场主体工程未对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期防护及后期治理进行设计,本方案拟对施工生产生活区设计临时排水及后期土地整治覆土、植被恢复等措施进行防护。4)施工道路主体工程未对施工道路区施工期防护及后期治理进行设计,本方案拟对施工道路区采取排水、后期土地整治覆土、植物恢复措施进行防护。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量和投资数量见表5.6-2。表5.6-2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工程量合价(元)1工程措施267545001.1边沟(M7.5浆砌片石)m31800050400001.2排水管(沟)m8130174795001.3M7.5浆砌石护坡m31210042350002植物措施483574002.1整体绿化km9.45434104002.2三维网植草护坡m24870014610002.3拱形骨架植草护坡m22705032460002.4生态植草袋护坡m312000240000合计751119005.7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5.7.1施工准备期本工程首先进行的是施工道路及场地平整的施工,在此施工期间,将铲除施工场地表层植被。由于原地貌土地被扰动,地表植被被铲除或掩埋,破坏了地表土壤的保护层,同时在开挖处或填方处又改变了原地面的坡度与坡长等,形成了暂时的不稳定坡面,从而影响建设期间项目区的水土流失,表层土堆放在施工区内,其暴露在外,施工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水土流失。5.7.2施工期78\n在土建施工时,主要进行路面铺设、路基排水及防护等工程。因此,使原地貌和土地受到剧烈扰动和破坏,产生水土流失时间较长,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5.7.3植被恢复期工程营运期无开挖、弃土等建设活动,主体工程区路面硬化,道路沿线完成相应绿化,水土保持设施逐步发挥防护作用,使得因工程建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逐步消失。因此在工程营运期几乎不产生大的水土流失。5.8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由以上分析可知,工程的选线、总平面布置、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管理等方面满足《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有关主体工程约束性规定的要求,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项目可行。本工程施工均在工程征地范围内进行,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尽可能的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扰动及水土流失。工程主体设计中考虑了路基防护、路基排水以及工程沿线的绿化等措施。这些措施可确保工程本身的安全稳定,基本能够达到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有效地防治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本工程施工期间土石方开挖回填,会存在一定数量的临时弃土(渣),但在现阶段主体工程设计中没有考虑临时堆土场的相关挡护措施,对施工管理和临时防护措施也考虑不周;主体设计也未考虑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场地排水、相应的临时防护措施及临时占地的绿化。因此本方案将从这些方面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将工程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控制在最低限度。78\n6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6.1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该项目位于新余市渝水区境内,占地总面积地83.41hm2,占地类型为建设用地、水田、山地、水域、林地及未利用地。详见表6.1-1。表6.1-1工程占地面积一览表单位:hm2行政区划占地性质各类占地面积合计建设用地水田山地水域林地未利用地渝水区永久4.734.7932.105.4026.060.1273.20临时0.184.565.410.0610.21合计4.914.7936.665.4031.470.1883.416.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6.2.1确定依据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都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治理。通过对工程设计文件的分析研究,确定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主要由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组成。a)项目建设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征地、占地、使用及管辖的地域。b)直接影响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对项目建设区以外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地域。6.2.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通过对工程征占地范围现场查勘和调查研究,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面积共计87.69hm2,其中项目建设区83.41hm2,直接影响区4.28hm2,详见表6.2-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详见附图。78\n表6.2-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表单位:hm2序号项目小计1项目建设区83.411.1主体工程区73.201.2施工生产生活区1.961.3取土场5.351.4弃土场2.661.5施工便道0.242直接影响区4.282.1主体工程区3.782.2施工生产生活区0.122.3取土场0.222.4弃土场0.122.5施工便道0.04合计87.696.2.2.1项目建设区项目建设区包括主体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和取、弃土场,总面积为83.41hm2。a)主体工程区主体工程区主要指路基、路面、路堤,以及相配套的护坡、排水措施、桥梁及交叉口等工程占地,总占地面积73.20hm2。b)施工生产生活区本项目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主要包括堆料场、拌制场、预制场(施工生活住房租用附近民房,不计算在内)等,占地面积1.96hm2。c)取土场本项目布置了1个取土场,总占地面积5.35hm2。d)弃土场本工程弃土7.88万m3,弃土场布置在K4+040右侧100m处,占地面积2.66hm2。e)施工便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修筑少量通往施工现场、施工生产生活区、取土场及弃土场的施工便道,占地面积0.24hm2。6.2.2.2直接影响区本工程直接影响区主要指工程施工活动影响到的征地以外的范围,根据本工程设计图纸,结合现场查勘,确定其影响面积为4.28hm2。a)主体工程区施工影响78\n虽然路基路面工程都在规划建设的范围内进行,但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外区域产生部分影响,将路基排水工程出口及桥梁下游10m范围内,路面外缘2m内的范围作为直接影响区,占地3.78hm2。b)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影响施工生产生活区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但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外区域产生影响,其影响范围向外延2.0m,施工生产生活区影响面积共0.12hm2。c)取土场施工影响在取土过程中严格控制,但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外区域产生影响,其影响范围向外延2.0m,施工生产生活区影响面积共0.22hm2。d)弃土场施工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但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外区域产生影响,其影响范围向外延3.0m,施工生产生活区影响面积共0.12hm2。e)施工便道施工影响在修整施工道路过程中,难免会对区域外产生影响,其直接影响区按照施工道路占地范围外延2.0m考虑,影响面积为0.04hm2。6.2.3防治责任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规定“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因此,本工程建设单位新余市高铁组团区建设指挥部是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者。6.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6.3.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原则及分区方法a)区内具有明显相似性,区间具有显著差异性原则。在地形地貌、施工布局、扰动地表的时段、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的强度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同一分区内应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不同分区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b)主导因素原则。各分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相近或相似。c)用途取向原则。各分区内防治措施体系应基本相同,具有较为一致的改造利用途径和措施。78\nd)地域完整性原则。划分防治分区时,应遵循集中连片、便于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布置和施工的原则。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采用实地调查勘测、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6.3.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面积根据虎踞大道建设工程施工规划布置以及水土流失特点,将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主体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取土场区、弃土场区、施工便道区5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总面积为83.41hm2。主体工程区再划分为路段工程区、桥梁工程区和交叉口工程区三个二级分区。各防治分区面积详见表6.3-1及防治分区框图6.3-1。表6.3-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面积表序号防治分区单位防治面积1主体工程防治区hm273.201.1路段工程区hm266.681.2桥梁工程区hm25.081.3交叉口工程区hm21.442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hm21.963取土场防治区hm25.354弃土场防治区hm22.665施工便道防治区hm20.24合计hm283.41虎踞大道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主体工程防治区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取土场防治区弃土场防治区施工便道防治区路段工程区桥梁工程区桥梁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框图6.3-178\n7水土流失预测7.1水土流失预测基础根据工程布局和施工特点,弄清开挖扰动地表面积、破坏植被的程度和面积,弃土、石、渣的数量,根据其堆放位置和形式,依照项目区所在地的原始侵蚀模数,结合分析得出的施工期的侵蚀模数,推算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正常的设计功能,无水土保持工程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量及可能造成的危害,为科学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依据。7.2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加速区域内水土流失。造成该工程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有两个,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象、土壤、植被等;人为因素主要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为地破坏建设区的原有地貌及植被、改变原有地形,产生大面积裸地、临时弃土石方,加速了该区的水土流失。7.2.1自然因素a)地形地貌项目建设区地势相对高差较大,坡度较陡,暴雨会形成径流冲刷地表,造成水土流失。气象项目区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1675.1mm,雨量充沛。降雨年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份,在强降雨并集中的条件下,雨滴及降雨形成的径流对地表形成强烈的溅蚀和冲刷,导致水土流失。c)土壤项目建设区的土壤为红壤,场地扰动后,土壤物理结构发生改变,土壤结构变得疏松,在当地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严重的面蚀等水土流失现象。d)植被78\n几乎在任何条件下植被都有阻缓水蚀和风蚀的作用。良好的植被,能够覆盖地面,截持降雨,减缓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淤泥,固结土壤和改良土壤,能减少或防治水土流失。项目建设区没有破坏植被,对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影响不大。7.2.2工程建设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根据公路工程的性质、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在施工期由于施工活动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加剧;在营运期,因施工破坏而导致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在各项水土保持实施后逐渐消失,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功能日益得到恢复和发挥,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将逐渐减少,直至达到新的稳定状态。下面首先对各时期水土流失产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7.2.2.1施工期水土流失分析本公路建设过程中,新的施工便道开挖、取土场开挖、弃土堆放、用料临时堆放场等一些临时占地行为也将对占地范围内的植被和地表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成为水土流失加剧的条件和水土流失的源地之一。因此,在水土保持防治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临时占地处的水土流失状况,必须加以防护。7.2.2.2植被恢复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公路营运期,路面全部硬化,不会产生土壤侵蚀。对于采取工程防护措施的重塑地貌单元,如各类边坡等,由于砌石或预制块护坡直接将土壤侵蚀源与侵蚀动力分隔开来,所以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而对于采用生物措施进行防护的一些工程单元,在自然恢复期生物措施尚未完全发挥水土保持功能之前,受降雨和径流冲刷,仍会有轻度的水土流失发生。本项目区水分和光热条件较好,植被恢复迅速,随着植物的生长,覆盖度增加,水土流失将会逐渐得到控制,并降低到允许水土流失强度或以下,水土流失基本可以控制。7.2.3土壤流失形式该公路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土壤侵蚀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少数路段兼有重力侵蚀等形式。具体的侵蚀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2.3.1面蚀78\n工程建设过程中将产生一系列的重塑坡面单元,这些坡面在防护工程施工前处于全裸状态,抗侵蚀能力较差。汛期来临之际,坡面受雨滴的击溅和径流的冲击作用,易发生表层土壤的面状侵蚀。面蚀的强度和总量与降雨强度、坡度、地表土壤特性密切相关。7.2.3.2沟蚀对于挖填方边坡和弃渣坡面来说,施工使其坡面地表土壤极其松散,抗冲性很差,当坡顶有集中径流下泄到坡面上时,易对坡面地表形成沟状侵蚀,其中桥梁因堆积松散而使沟蚀状况最为严重,有些挖方边坡表面也会出现细沟或浅细沟状侵蚀。7.3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根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水土流失预测分为建设期和植被恢复期两个阶段进行。针对本条公路工程涉及的项目工程特点,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在基本建设期。植被恢复期内基本上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或水土流失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水土流失预测时段选择为建设期和植被恢复期两个阶段。根据工程的上述特点,本方案将公路的施工期作为水土流失预测的重点时段进行分析和讨论。施工期根据各预测单元的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并结合产生水土流失的季节,以最不利的时段进行预测,施工时段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全年计算,未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本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工期较长,各施工单元施工时间不同,本方案按照各施工单元施工期长短及施工期占雨季长短的不同,分别确定其预测时段,分述如下:(1)主体工程防治区:施工期间由于土方压实程度不够,在护坡工程没有形成之前,路基面和路堤坡面在降雨、径流的作用下易诱发新的水土流失;路堑开挖过程中破坏了地表原有的保护层,改变了原坡面坡长、坡度。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和最大不利原则,路面施工预测期取1年,路基填、挖方边坡施工预测期取2年。(2)施工便道防治区:根据类比工程调查,施工道路预测期按2年计。(3)取土场防治区:施工期预测取2年。78\n(4)弃渣场防治区:本工程位于山丘区,弃渣形成的松散堆积体在降雨、径流及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极易发生较大的水土流失;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土石方施工强度估算弃渣平均堆放时间约2年,因此弃渣场预测期取2年。(5)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根据类比工程调查,临时工程布设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地表植被改变了原坡面的坡度、坡长,形成的人工地貌在降雨、径流作用下易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临时工程在施工准备期布设,如果不加保护整个施工期均会产生流失,因此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预测期取2年。植被恢复期根据公路涉及区气候和土壤条件取1年。各预测期时段划分详见表7.2-1。表7.3-1公路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预测单元预测时段(年)备注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主体工程防治区21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0.221取土场防治区0.221弃渣场防治区0.221施工道路防治区0.2217.4预测内容及结果水土流失预测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水土流失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重点预测分析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地段和水土流失的危害性,为分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及前述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分析,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包括工程施工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及植被面积预测,临时弃土、弃石量预测,工程施工损毁水土保持设施数量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等。具体预测内容和方法见表7.3-1。表7.4-1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方法序号预测项目预测内容技术方法78\n1原地貌扰动、土地及植被破坏情况1、工程永久及临时占地开挖扰动地表、占压土地和损坏林草地类型、面积;2、工程专项设施建设破坏原植被类型、面积。查阅资料、设计图纸,农业林业土地区划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2弃土、弃石、弃渣量1、工程弃土、弃渣及施工垃圾堆放量;2、占用土地类型、面积、对原地形的再塑等。查阅设计资料,现场调查,弃土弃石分别统计分析。3损毁水土保持设施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植物及工程设施(主要有林草地水土保持生物设施及排水沟、排洪沟、灌渠、水渠等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的损坏情况。现场调查和地形图分析、统计。4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量预测工程永久性建筑物基础及边坡开挖、公路建设范围内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量。分不同的用地形式(占压、扰动、开挖)、不同的再塑地貌,采取类比方法计算。5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对工程、土地资源、河道泥沙的增加、周边生态环境和地下水等方面的影响及其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的可能性。现状调查、类比分析。7.4.1工程施工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及植被面积预测7.4.1.1工程永久占地扰动面积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原地貌及破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是水土流失预测内容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对以上各指标进行准确的统计和预测,是后期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和实施阶段规划防治措施、投资等的主要依据。根据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公路用地表和公路用地图计算得出拟建设公路工程主线路面工程占地73.20hm2。7.4.1.2工程临时性占地扰动面积施工场地、施工用房及设施、预制场、取土场、弃土场及施工便道等其它临时工程占地约为10.21hm2。7.4.1.3工程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及植被面积根据上面的统计可得,本工程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总面积约为83.41hm2,详见表7.3-2。表7.4-2扰动土地和植被面积单位:hm2类型占地性质各类占地面积合计建设用地水田山地水域林地未利用地渝水区永久4.734.7932.105.4026.060.1273.20临时0.184.565.410.0610.21合计4.914.7936.665.4031.470.1883.417.4.1.4工程施工损毁水土保持设施数量预测78\n根据《江西省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此处将工程征、占地范围内的未利用地面积算作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范围。综上可得,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68.31hm2。7.4.2弃土、弃石、弃渣量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弃土、弃渣主要来源于路面开拓。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以及可能的施工标段划分情况,本报告通过对路段分别进行土石方平衡,来确定工程最终的弃土和弃渣总量。本项目推荐方案土石方数量为:土石方总量367万m3,其中挖方187.44万m3,填方179.56万m3,弃方7.88万m3。7.4.3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对于本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量,本方案中将采用类比预测法对之进行估算。预测单元包括路基边坡,路面,以及临时工程占地区。7.4.3.1预测方法对项目建设区及直接影响区内新增的水土流失量采用下列公式计算:(7.3-1)新增土壤流失量可按下式计算:(7.3-2)(7.3-3)式中W——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t;W——扰动地表新增土壤流失量,t;——预测单元(1,2,3,······n);——倾测时段,1,2,3。指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第个预测单元的面积,km2;——扰动后不同预测单元不同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不同单元各时段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2·a)。——扰动前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t/(km2·a)。——预测时段(扰动时段),a。78\n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421t/km2·a。7.4.3.2类比工程的选择经过对工程施工区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施工前水土流失状况、所处水土保持分区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以欧里至新余公路为类比工程,基本情况比较详见表7.3-3,通过类比上述工程的环境监测成果,以及现场调查获得地表扰动后各预测区土壤侵蚀模数。欧里至新余公路项目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条件与拟建公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可以作为类比工程来进行拟建公路项目土壤侵蚀情况的预测。表7.4-3类比工程对照表工程项目类比工程预测工程欧里至新余公路新余市虎踞大道气象条件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降雨量1594.8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97.8毫米,风力一般为2级左右。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降雨量1594.1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344毫米,风力一般为2级左右。土壤土壤类型多样,以红壤及水稻土为主。土壤类型多样,以杂填土及耕植土为主。植被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竹林、草丛等。项目区内现状植被乔木主要有松木、毛竹、马尾松、苦槠、枫、青冈、甜槠、木荷、拟赤杨、香樟等,经济林木有柑桔、茶等。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竹林、草丛等。项目区内现状植被乔木主要有松木、毛竹、马尾松、苦槠、枫、青冈、甜槠、木荷、拟赤杨、香樟等。地形地貌项目所经地带,以剥蚀丘陵为主,山体、植被较发育,河流以及山间溪涧较多。沿线地形总趋势南北高,中部低平,东部敞开。项目所经地带,以剥蚀丘陵为主,山体、植被较发育。沿线丘间谷地地貌,分丘间谷地,山间冲积。地理位置路线起于新余市欧里镇,途经欧里镇政府、竹园山村、布里村、大湖港村、观巢镇、茂山村、在(K9+894.5)处上跨沪昆高速,再经湖陂村、白云水库、新余看守所,终于新坊门口接劳动北路。路线南起新余市新纺大门口,与市劳动北路相接,经观巢镇、欧里镇,北至上汾砖场。水土流失状况以水力侵蚀为主,以轻度侵蚀强度为主,部分为中度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以轻度侵蚀强度为主。7.4.3.3地表扰动后各预测区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经调查、分析、估算,类比工程施工期及营运初期的水土流失情况如下:1)主体工程区: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16000t/km2·a,属剧烈侵蚀,营运初期路面已硬化,不产生水土流失。绿化部分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2500t/km2·a,属中度侵蚀。2)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12000t/km2·a,属剧烈侵蚀;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2500t/km2·a,属中度侵蚀。3)取土场区: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16000t/km2·a,属剧烈侵蚀;78\n取土场取土完工后,进行绿化,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2500t/km2·a,属中度侵蚀。4)弃土场区: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16000t/km2·a,属剧烈侵蚀;弃土场完工后,进行绿化,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2500t/km2·a,属中度侵蚀。5)施工便道区: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12000t/km2·a,属剧烈侵蚀;工程完工后,进行绿化,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2500~2600t/km2·a,属中度侵蚀。施工准备期土壤侵蚀模数取8000t/km2·a。通过对类比工程的调查、分析,得出类比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区域的土壤侵蚀强度,利用本工程各施工区水土流失背景值和类比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土壤侵蚀强度来确定其土壤侵蚀模数的取值范围,然后在对本工程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的降水、地形、地貌、植被、土壤资料、水土流失现状及施工特点等进行分析。综合分析以上各因素,拟定本方案的取类比项目的中间值(详见表7.4-4)。表7.4-4拟建公路各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取值表(单位:t/km2·a)项目区施工准备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施工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自然恢复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主体工程区160002500施工生产生活区8000120002500取土场区8000160002500弃土场区8000160002500施工便道区80001200025007.4.3.4扰动地表面积(1)主体工程区扰动地表面积路面占地面积即为施工期侵蚀面积,自然恢复期因这部分占地已经硬化,故不产生土壤流失。路面扰动地表面积为73.20hm2。(2)施工生产生活区扰动地表面积为1.96hm2。(3)取土场区扰动地表面积为5.35hm2。(4)弃土场区扰动地表面积为2.66hm2。(5)施工便道区扰动地表面积为0.24hm2。78\n综上所述,本项目施工期各预测区都将产生水土流失,在自然恢复期仍存在水土流失的区域主要有:未硬化的路基边坡,临时工程区未硬化部分。经分析、计算,本项目在施工期扰动而产生的扰动地表面积为83.41hm2,在自然恢复期扰动地表面积为27.18hm2。扰动地表面积统计见表7.3-5。表7.4-5扰动地表面积统计表项目区扰动地表面积(hm2)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主体工程区73.2073.2017.13施工生产生活区1.961.961.96取土场区5.355.355.35弃土场区2.662.662.66施工便道区0.240.240.08合计10.2183.4127.187.4.3.5预测期土壤流失量预测成果将分析计算所得的各参数代入公式,最终计算出本项目背景土壤流失量887t;预测期土壤流失总量为28529t,新增土壤流失总量27642t(详见表7.3-6)。表7.4-6拟建工程预测期土壤流失成果表预测单元预测时段土壤侵蚀背景值t/km2·a扰动后侵蚀模数t/km2·a侵蚀面积hm2侵蚀时间t背景流失量t预测流失量t新增流失量t78\n主体工程区施工准备期421800073.200.261.631171.201109.57施工期4211600073.202616.3423424.0022807.66自然恢复期421250017.13172.12428.25356.13小计750.1025023.4524273.35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准备期42180001.960.21.6531.3629.71施工期421120001.96216.50470.40453.90自然恢复期42125001.9618.2549.0040.75小计26.41550.76524.35取土场区施工准备期42180005.350.24.5085.6081.10施工期421160005.35245.051712.001666.95自然恢复期42125005.35122.52133.75111.23小计72.081931.351859.27弃土场区施工准备期42180002.660.22.2442.5640.32施工期421160002.66222.40851.20828.80自然恢复期42125002.66111.2066.5055.30小计35.84960.26924.42施工便道区施工准备期42180000.240.20.203.843.64施工期421120000.2422.0257.6055.58自然恢复期42125000.0810.342.001.66小计2.5663.4460.88合计886.9728529.2627642.297.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水土流失危害往往具有潜在性,若形成水土流失危害后才实施治理,不但造成了土地资源破坏和土地生产力下降、淤积河流水库等问题,而且治理难度大,费用高,因此必须根据有关经验,综合分析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对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7.5.1对工程项目本身可能造成的危害路面、路基等施工过程,严重影响了这些单元土层及边坡的稳定性,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如不及时做好防护和排、疏、导工程,将直接对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和公路的运营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7.5.2对项目区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78\n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区内的原地貌将会被严重扰动,因此,公路建设将导致地表土层和植被也遭到破坏,这大大地降低了地表土壤的抗蚀能力,加重水土流失;而且工程建设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临时弃土和弃渣,如不加强管理和防护,任意堆弃将可能导致弃渣直接挤占河道或大量弃渣被降雨、径流冲入河道等现象,从而造成弃渣在河道中淤积,影响行洪安全,同时可能造成水源水质污染,淤积农田,在旱季产生扬尘,影响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危害沿线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由于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流入项目区内的灌溉沟渠,淤塞渠道,影响农田灌溉,造成农田减产。7.5.3对下游地区可能形成的危害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不能很好的落实施工管理和弃渣拦挡等措施,将可能导致大量的临时弃土、弃渣下泄,进入下游地区的河道、沟渠,引起沟床抬高,严重的会造成渠道堵塞,影响行洪,对下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形成严重威胁。由于工程沿线经过孔目江河道及两座小型水库,项目对河水可能造成污染,对河道可能造成淤堵。7.5.4对项目区农田灌溉渠网的危害本项目区经过区域,以水田为主,经调查,工程沿线没有大的水利设施,项目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对当地水利设施没有太大影响。7.6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通过前面的分析和预测,可以发现:1)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不采取水土流失控制措施,将可能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甚至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可能造成的新增土壤流失量约为27642t。其中主体工程路基施工是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工程单元;其次是取、弃土场等单元。因此,根据预测结果,本方案将主体工程和取、弃土场定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单元。2)根据上述预测情况施工临时工程占地为新增水土流失产生的重点单元之一。虽然这部分的设计在本阶段还未完善,但其造成的水土流失则不容忽视。本方案对其提出要求,由主体工程设计单位在下阶段设计中实施,确保水土保持工作落到实处。3)从前面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工程施工期间水土流失迅速加剧;施工结束后,路基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都已完成,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开始发挥功效。到了营运初期,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都已完备,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逐渐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由于人为地进行绿化和养护,部分区域水土流失量甚至低于原有水平,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因此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时段为施工期的路面78\n施工阶段。根据预测结果,将主体工程和取、弃土场定为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单元。78\n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的布设8.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本工程建设涉及的占地区域位于新余市渝水区,属于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本工程为建设类项目,参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相关规定,执行建设类二级防治标准,同时,结合项目所在区域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土壤侵蚀强度等因素,对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进行修正后,具体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如下:a)通过实施本水土保持方案,使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确保防治责任范围内扰动土地整治率达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87%,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B)本工程开挖、土石方调运过程中临时弃土石较多,通过采取拦挡及植被恢复等措施,做好临时工程使拦渣率达到95%。C)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林草植被,绿化美化区域环境,使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林草植被恢复率达97%,林草覆盖率达到22%。D)做好水土流失的预防工作,尽量减小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并要防止对工程征地范围以外水土资源的破坏。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综合防治目标及设计水平年防治目标详见表8.1-1。表8.1-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计算表防治指标二级标准按降雨量修正按土壤侵蚀强度修正按地形修正采用标准施工期设计水平年施工期设计水平年扰动土地整治率(%)/95/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5+2/87土壤流失控制比0.70.80.3/+0.211拦渣率(%)95959595林草植被恢复率(%)/95+2/97林草覆盖率(%)/20+2/2278\n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为有效治理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及原有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应在遵循“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前提下,结合本工程特点,具体遵循以下原则:a)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政策、标准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进行设计。B)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C)本着“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护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临时性水土保持措施与永久性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有效控制项目建设期及运行期各种新增水土流失的发生。D)植物措施根据立地条件,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E)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与周边景观相协调。F)合理布设临时堆土场,坚持集中堆放的原则。G)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设置临时性防护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F)注重吸收当地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拟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发挥其速效性和控制性,在重点地段布设工程措施的同时,必须加强“线”和“面”上的林草建设,改善和恢复责任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植物措施的后效性和生态效应,努力实现水土流失的根本治理,使本工程周边区域生态环境朝良性方向发展。78\n根据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工程地形单元上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的目标,在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前面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公路工程建设的特点和已有的防治措施,以路基边坡、临时堆料场地为重点治理单元,合理、全面、系统的规划,提出各种工程地形单元新增的一些水土保持措施,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以工程措施为先导、以土地整治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这样既能有效控制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又能保证公路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的安全。拟建公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总体布局详见图8.3-1。本方案中分区防治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体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已由主体工程设计完成了排水工程、护坡工程及空地绿化,本方案经过对其进行分析评价,认为还需要补充施工期的临时措施。施工生产生活区、取土场区、弃土场区及施工便道区:新增水保措施及临时防护措施,并对下阶段设计提出建议。防治措施体系注:*表示主体工程已有的防治措施图8.3-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图78\n8.4分区防治措施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和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本水土保持方案在主体工程已有水土保持措施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遵循重点治理与面上防治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各类水土保持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使工程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尽可能地保护项目区的生态环境。8.4.1主体工程区主体工程设计中为保证路基稳定,防止雨水直接冲刷路基,防止边坡塌陷,布设了相应的截(排)水措施及边坡防护措施,另外施工后期根据实际情况对公路两侧路基及空地进行了绿化。因此,本方案对主体工程不增设水土保持措施。8.4.2施工生产生活区8.4.2.2植物措施施工结束后,拟采用乔木草籽结合恢复植被。乔木树种选择马尾松,草种选择狗芽根。马尾松按照株距4m,行距4m进行栽植,共栽植马尾松4900株。林间撒播草籽1.96hm2,按15kg/hm2密度撒播,需草籽29.40kg,表土回填6468m3,按0.33m3/m2回填。施工生产生活区绿化面积共计1.96hm2。8.4.2.3临时措施施工期预制场、拌和场、堆料场地等,使用前在周围开挖排水沟,防止降雨及其径流对施工生产生活区冲刷。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土质结构,底宽0.3m、深0.3m、内坡比1:1,经估算需要修筑排水沟长600m。在排水沟的末端布设沉沙池。表8.4-2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措施项目表项目表土回填(m3)排水沟(m)沉沙池(个)种植乔木(株)撒播草籽(kg)数量64686001490029.408.4.3取土场区8.4.3.2植物措施施工结束后,拟采用乔木草籽结合恢复植被。乔木树种选择马尾松,草种选择狗芽根。马尾松按照株距4m,行距4m进行栽植,共栽植马尾松78\n13375株。林间撒播草籽5.35hm2,按15kg/hm2密度撒播,需草籽80.25kg,场地土质满足草种生长的需要,不需另外覆土。取土场区绿化面积共计5.35hm2。8.4.3.3临时措施施工期前在周围开挖排水沟,防止降雨及其径流对取土场区冲刷。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土质结构,底宽0.3m、深0.3m、内坡比1:1,经估算需要修筑排水沟长1000m。在排水沟的末端布设沉沙池。表8.4-3取土场区防治措施项目表项目排水沟(m)沉沙池(个)种植乔木(株)撒播草籽(kg)数量100011337580.258.4.4弃土场区8.4.4.2植物措施施工结束后,拟采用乔木草籽结合恢复植被。乔木树种选择马尾松,草种选择狗芽根。马尾松按照株距4m,行距4m进行栽植,共栽植马尾松6650株。林间撒播草籽2.66hm2,按15kg/hm2密度撒播,需草籽39.90kg,,需表土回填8778m3,按0.33m3/m2回填。施工生产生活区绿化面积共计2.66hm2。8.4.4.3临时措施施工期前在周围开挖排水沟,防止降雨及其径流对弃土场区冲刷。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土质结构,底宽0.3m、深0.3m、内坡比1:1,经估算需要修筑排水沟长720m。在排水沟的末端布设沉沙池。表8.4-4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措施项目表项目表土回填(m3)排水沟(m)沉沙池(个)种植乔木(株)撒播草籽(kg)数量87787201665039.908.4.5施工便道区8.4.5.1植物措施施工结束后,拟采用乔木草籽结合恢复植被。乔木树种选择马尾松,草种选择狗芽根。马尾松按照株距4m,行距4m进行栽植,共栽植马尾松200株。林间撒播草籽0.08hm2,按15kg/hm2密度撒播,需草籽1.20kg,,需表土回填264m3,按0.33m3/m2回填。施工生产生活区绿化面积共计0.08hm2。8.4.5.2临时措施78\n本工程的施工道路主要为建设线路至施工生产生活区地、取土场、弃土场的道路。根据地形情况,在修筑的施工道路两侧设临时排水沟,经统计施工道路长度为800m,设临时排水沟1600m。表8.4-5施工道路区防治措施项目表项目表土回填(m3)临时排水沟(m)种植乔木(株)撒播草籽(kg)数量26416002001.208.5不同类型防治工程典型设计8.5.1设计原则a)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B)按照“适地适树(草)”的原则,分析项目区立地条件,根据树(草)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选择合适树(草)种。C)针对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结合主体已有的与水土保持有关的防护工程,对主体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新增及原有水土流失进行综合防治。D)坚持水土保持方案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和可操作性强的原则。8.5.2工程措施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已经具有了非常完善的护坡、排水等水土流失工程防护措施,本方案新增的工程措施主要为土地整治工程及永久排水沟。对于永久排水沟设计参照主体工程永久排水沟进行,本方案不另做设计。本方案土地整治工程主要是对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临时道路区这些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需要恢复植被的区域的整治。整治内容包括:对临时占地区域表土的剥离、施工结束后表土回填及场地平整。对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在施工前先剥离30cm厚表土,堆放在地势比较平坦低洼处,待工程完工后清除场区硬化地面、对压实的地表进行松翻,拆除硬化地面,清除碎石、砖块、施工残留物等影响植物生长的杂物(如施工生产生活区的砼搬拌和站、预制场、表土堆放地的临时挡土墙、临时排水沟)进行拆除,并对各区域根据地形情况进行场地平整、尽量减缓坡度。对需要施工结束后绿化的区域进行平整后覆土,覆土厚为30cm全部采用施工前收集的表土。8.5.2植物措施78\n8.5.2.1立地条件分析1)气象因子本项目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冬季冷而夏季热,春季湿而秋季干,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霜期短,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作物和林木生长。根据项目区自然和气象水文条件,只要树、草种选择适当即可保证成活并生长良好。2)土壤因子工程沿线土壤类型主要为杂填土、红壤性耕植土,其对植物生长的不利特征为矿质养分少、酸性大、易产生铝锰毒害、保肥性能差和质地粘重或砂粒过多等。3)功能因子项目区可根据各区功能不同选择不同的乔、灌木及草品种,主要选择具保土蓄水能力强及美化作用的树,以满足工程的绿化设计要求。B)树种的选择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主要针对临时工程区的植被恢复和绿化。绿化苗木来源:绿化物种优先选用市场苗圃生产。本项目需苗数目较大,施工单位需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根据施工进程和施工季节要求来联络足够的苗木供应单位,以确保苗源,保证施工进度。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参考当地植树造林的经验,选择具有发根力强,缓苗期短,萌芽早,适应性强,喜湿,耐贫瘠,成活率高等特性的物种,本方案根据当地树种调查情况,工程所在地树种主要有杉树、马尾松、湿地松、木荷、侧柏、柏木、苦楝、刺槐、樟树、毛竹、杨树、胡枝子、等适生树种,高羊茅、假俭草、百喜草、爬山虎、狗芽根、早熟禾、白三叶等草种,同时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应采取多种植物乔灌混交的形式进行栽植。栽植乔木选用3年生一级苗,栽植灌木选用2年生一级苗,并适当采取截干苗木,以便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和调节水分平衡,提高成活率。根据以上植物调查结果和项目区实际情况,本方案选择的主要树、草种为:马尾松、爬山虎、白三叶。本方案选择树草种生物学特性见表8.5-1。78\n表8.5-1主要绿化植物种及其生态学特征名称科属生物学特征马尾松松科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喜光、喜温。适生于年均温13-22℃,年降水量800一1800mm,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根系发达,主根明显,有根菌。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涝,不耐盐碱,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胡枝子豆科中生性落叶灌木,耐阴、耐寒、耐干旱、耐瘠薄。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白三叶豆科喜光,喜湿润,适宜温度15~25º,不耐热寒,宜在微酸性至微碱性而富有钙质的粘壤土上生长。苗期生长慢,但成株后建群能力强,覆盖度高。爬山虎葡萄科常绿灌木;生长旺盛,抗病性强;喜温暖气候,耐寒力强,耐瘠薄;是较好立体绿化植物。C)植物措施配置单位面积植物措施配置详见表8.5-2。表8.5-2每hm2植物措施配置表树(草)种株距(m)行距(m)苗木规格种植方法需苗(种)量马尾松442~3年生大苗植苗625株/hm2胡枝子0.51株高60cm植苗20000株/hm2白三叶净度>95%发芽率>85%撒播撒播密度15kg/hm28.5.3临时措施8.5.3.1临时排水沟临时排水沟采用土质边沟,断面为梯形,深30cm,底宽30cm,坡比1:1。主要布设在施工生产生活区、取土场区、弃土场区周边及施工便道区两侧。8.5.3.2临时沉沙池临时排水沟末端设置临时沉沙池,深度为1m,长度×宽度为2.0m×1.5m。8.6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主体工程涉及的水土保持工程已在5.4.2章节里列出,在此只列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详见表8.6-1。78\n8.6-1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序号项目单位主体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取土场区弃土场区施工便道区合计1工程措施1.1排水沟m土方开挖m32植物措施2.1种植乔木株4900133756650200栽植马尾松株49001337566502002.2撒播草籽hm21.965.352.660.08撒播白三叶hm21.965.352.660.08需草籽kg29.4080.2539.901.202.3表土回填m3646887782643临时措施3.1临时排水沟m60010007201600人工挖排水沟m354.00180.00129.60288.003.2临时沉沙池个111浆砌石m32.462.462.46土方开挖m333.3133.3133.31土方回填m323.4823.4823.48M10沙浆抹面m212.4612.4612.46C15砼底板m30.550.550.558.7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8.7.1施工组织设计原则a)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尽可能与主体工程施工相结合;b)施工场地、施工设施、混凝土系统等施工临时设施利用主体工程设置的施工临时设施;c)水土保持工程相对主体工程量较小,且大多采用常规施工方法,其施工用水、用电及建筑材料等由主体工程一并供应。8.7.2施工组织a)交通情况及工地运输根据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原则,水土保持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因此其交通运输可利用主体工程的施工道路。B)施工场地布置和材料来源1)场地布置78\n水土保持工程施工集中在主体工程项目建设区范围内,且工程量相对较小,所需的施工场地面积较小,为避免施工设施重复建设,施工场地利用主体工程施工场地。2)材料站布置除植物措施外,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材料与主体工程基本相同,因此可与主体工程沿线设立的材料站,不再新建。3)砂、石、水来源工程所用砂、石考虑就近在已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合法采砂、采石场购买。其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相应由砂、石料场自行负责。基础施工用水量较少,就近取用。8.7.3施工方法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分三个阶段:一是施工准备;二是基础施工;三是布置水保设施。8.7.3.1施工准备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是施工备料及施工道路的施工。本工程与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同时进行,无需新建施工道路。8.7.3.2基础施工水土保持工程基础施工主要包括临时挡土墙、截(排)水沟及沉沙池等,施工时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开挖的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破坏原状土,以利于环保及水保的要求。8.7.3.3布置水保设施1)工程措施施工(1)施工单位应做到先防护后开挖,使开挖出的土石方限定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并采用装土草袋拦挡;(2)工程施工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尽量分片开挖、及时回填,减少施工对土地扰动,减少开挖土的临时堆放。(3)优先考虑施工区周边排水沟的开挖,作好施工区内的排水工作,使施工区的地面径流和废水有组织顺畅排出。78\n在工程施工期间,由于对地表扰动较大,致使地表土壤结构松散,在降雨的冲刷下,表层土容易随水土流失。同时,施工废水具有一定含沙量。因此,为防止区域泥沙流失,应设置沉沙池。(4)施工过程,混凝土拌和采用铁板垫底,避免混凝土浆残留原地,以利于植被尽快恢复生长。2)植物措施施工(1)苗木运输苗木采用汽车运输,裸根苗为防车板磨损苗木,车厢内先垫上草袋等物。苗木装车根系向前,树梢向后,顺序安放。同时为防止运输期间苗木失水,苗根干燥,同时避免碰伤,将苗木用绳子捆住,苗木根部用水草袋包裹。(2)苗木栽植施工季节的选择应满足植物正常生长需要,合理安排工期,按照不同植物生长需要,有计划的实施栽植作业。由于项目区属高原季风和山地气候区,11月~次年3月较寒冷,结合工程区气候条件,植物措施可在春、秋两季实施,此时的气温和水分条件能满足苗木生长的需要。植物材料和种子应品种准确、纯正、无病虫害。植物材料应根系发达,生长健壮,规格及形态应符合设计要求。乔灌木栽植时一般自带土球,用土量较少,撒播植草尽量采用路基剥离表土。绿地地形整理应严格按照竖向设计要求进行,地形应自然流畅。栽植程序为:填土→栽植→再填土→浇水沉降→树苗土球落正→再回填土、浇水。植树穴必须进行客土(种植土)改良,客土改良的土壤能提高植物保水力,促进树木根系生长和苗木生长,提高苗木成活率。严格把好“选苗、整地、种植”三关,栽植中要求做到:整地规范、水肥充足、根深苗正。(3)植物养护及管理造林后绿化施工单位应对幼林加强养护管理,其主要措施有松土、除草、修枝、培修堤埂以及必要的病虫害防治等。尤其针对岩质边坡,由于地质、土壤条件差,水分不足,更要及时养护。灌溉:本着量多次少的原则进行,其湿润深度最好能达到50cm左右,并根据降雨量、土壤墒情和苗木需要进行调节。②78\n松土:新林郁闭前,每年要松土1次~2次,将杂草翻入土中充当肥料。可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雨季前进行。松土深度一般为5cm~20cm,以不伤害幼树根系为原则,并掌握里浅外深,树小浅松,树大深松,夏秋浅松,冬季深松。③施肥:根据树种特性及其生长阶段需要,适时施用各种有机肥、无机肥或微生物肥料,以改善树苗营养状况和增加土壤肥力。为减少施肥对水源造成污染,本方案建议尽可能使用绿肥,如在松土、除草时将杂草翻入土中充当肥料。④防治病虫害:关注气候变化,加强预报工作,在灾害性天气到来前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幼树。8.8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安排根据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的原则,参照工程施工进度,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进度与相应的工程进度衔接,同时保证重点,又点面结合。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详见表8.8-1。78\n表8.9-1工程进度安排表分区项目2011年2012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施工准备期主体工程区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交叉工程沿线设施水保工程施工生产生活区排水工程土地整治工程植物防护工程取土场区排水工程植物防护工程弃土场区排水工程土地整治工程植物防护工程施工便道区排水工程土地整治工程植物恢复工程竣工验收注:主体工程水保工程78\n9水土保持监测9.1监测时段水土保持监测时段分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建设期监测为工程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本工程工期为22个月。自然恢复期监测为工程竣工后1年,即12个月。9.2监测区域、监测点位监测区域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即: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总面积为87.69hm2,建设区面积83.41hm2,直接影响区面积4.28hm2。根据水土流失预测分析的结果,本工程采用调查监测,故不在本区内设立定位监测点。9.3监测内容、方法及监测频次9.3.1监测内容a)主体工程建设进度b)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①本工程占用地面积、扰动范围、扰动强度;②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复核各施工阶段产生的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③项目区内的林草面积及林草覆盖度。c)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①时段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②各区各时段水土流失量变化情况,并汇总成果;③各区各时段水土流失程度变化情况;d)水土流失防治效果①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②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生长情况及覆盖率;③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④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进行。e)水土流失灾害隐患95\n浆砌石挡土墙对山体滑坡的防治效果。f)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①工程建设过程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其影响;②弃渣流失及其危害;③工程建设区植被及生态环境变化;④项目工程建设寻环境的影响等;g)水土保持工程设计h)水土保持管理对于与侵蚀相关的气象因子,如:降雨量、降雨强度、风向、风速、大风日天气等不单独监测,可参照当地气象监测资料。9.3.2监测方法监测方法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执行,本方案拟采用调查监测和巡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a)调查监测通过实地踏勘等方法主要调查地形、土地利用变化、扰动土地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植被破坏面积、水土流失面积;与水土流失有关的降雨(特别是短历时暴雨)情况;土石方开挖与回填量、临时堆土量;各项防治措施的面积、数量、质量,工程措施的稳定性、完好性和运行情况;调查并核实施工过程中破坏的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对新建水土保持设施的质量和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并分析各项工程的保土效益和拦渣效益;调查河道淤积、水土流失危害、生态环境变化等,并在建设期全线巡查一次。b)巡视监测巡视监测是指定期采取全线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地形图、照相机、标杆、尺子等工具,按标段测定不同工程和标段的地表扰动类型和不同类型的面积。填表记录每个扰动类型区的基本特征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9.3.1监测频次监测频次根据相关技术规范执行,建设期每年雨季前、后各监测1次;雨季中每遇8mm/10min雨强时,每30mm监测1次;每遇P24h≥95\n50mm时,雨后监测1次;运行期每年监测6~8次,其中汛期4~6次。正在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等每10天监测记录1次。本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蚀为主,水土流失量监测主要在雨季监测。施工期:监测时段为2011年2月-2012年11月。在施工期的5月(雨季前)、10月(雨季后)各监测一次,6-9月(雨季)每月一次,在大雨或暴雨后(如暴雨强度超过50mm/h以上时)加强监测一次;正在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等每10天监测记录1次。自然恢复期:在自然恢复期1年内,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调查,每季监测记录1次。监测项目、监测内容及方法、监测频次详见9.3-1。表9.3-1监测计划表监测时段监测项目监测内容监测频率监测方法施工准备期施工预备场地收集项目区降雨资料、观测项目沿线地形地貌、项目区水土流失背景值、项目沿线植被类型及覆盖度等结合当地降雨资料,每年雨季前、后各监测1次;雨季中每遇8mm/10min雨强时,每30mm监测1次;每遇P24h≥50mm时,雨后监测1次普查法标准地调查法建设期路堑边坡挖方量、挖方高度、降雨情况、降雨特征值、临时防护情况、水土流失量结合当地降雨资料,每年雨季前、后各监测1次;雨季中每遇到8mm/10min雨强时,每30mm监测1次;每遇P24h≥50mm时,雨后监测1次。正在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等每10天监测记录1次。普查法标准地调查法路堤边坡填方量、填方高度、降雨情况、降雨特征值、水土流失量临时施工道路地面扰动情况、临时防护措施情况、水土流失量施工生产生活区区域面蚀和沟蚀情况、水土流失量取土场区域面蚀和沟蚀情况、水土流失量弃土场区域面蚀和沟蚀情况、水土流失量自然恢复期路堑边坡对防护工程措施的质量、完好性、稳定性进行普查,对截水沟、沉砂池等进行抽检,对不同区域植被成活率、生长情况进行样方调查,并对土壤侵蚀情况进行测量,最后根据监测结果,对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每年6~8次,其中汛期4~6次普查法标准地调查法路堤边坡临时施工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取土场弃土场9.4监测工作量95\n监测人员3人,设施、设备和消耗性材料主要有50m皮尺、2m抽式标杆、数码照相机、GPS定位仪、计算机、土壤水分测定仪、烘箱、天平、雨量计等。详见表9.4-1。表9.4-1水土保持监测材料、设施及人工列表1监测人员人3人工个6242消耗性材料 50m皮尺条2钢卷尺把4 2m抽式标杆支2 集水桶个5 泥沙测量仪器(量筒、比重计)个5 取样玻璃仪器(三角瓶、量杯)个60 采样工具(铁铲、铁锤、水桶)批53损耗性设备 GPS定位仪台1 数码照相机台1 计算机台1 土壤水分测定仪台1 烘箱台1 雨量计台1 天平台1 测高仪个1 植被测量仪器(测绳、剪刀、坡度仪)批1 测杆个69.5水土保持监测成果9.5.1资料整理在每次水土保持监测时,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包括观测或调查时间、人员、地点、基本数据及存在的问题等),并有观测或调查人员、记录人员及校核、审查签字,做到手续完备,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a)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出以下成果:1)考证资料,包括监测点和调查监测的基本情况,以及监测设备、监测仪器和监测方法的说明。95\n2)各种经校核、复核的原始监测资料成果,以及相关的分析图表、文字说明和影像资料。3)各项调查、观测和汇总数据。4)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情况、时间、地点、监测项目和方法、监测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水土保持防治工作建议等。b)监测数据分析分析监测数据,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并报送业主、当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和工程建设单位。c)提交成果监测单位应向业主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成果。监测结束后提供监测报告书和图纸,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验收提供依据。重大水土流失事件提交监测报告、汛期提交季度监测报告、年度提交年度监测报告、设计水平年提交总监测报告。9.5.2资料报送a)按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执行,监测单位要严格执行本方案制定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b)为使监测结果准确可靠,能够真正为项目工程建设和控制区域水土流失服务,要求每次监测前对监测仪器进行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c)对监测结果要及时统计分析,认真对比,做出简要评价,及时报送业主和当地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以便对工程建设和运行进行监督,并在工程竣工后提交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监测时若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通报业主,另外每次监测结束后,监测单位应对监测成果进行整理分析,确保监测的成果能够满足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的要求并编写监测报告,最终总的监测报告应报送业主、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设计单位。9.5.3监测工作保障措施a)组织领导措施本项目在整个建设期(含施工准备期)内必须全程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可由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承担,地方水行政管理部门对监测工作进行协调和监督。95\nb)技术保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应由持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格证书单位承担,从事水土保持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并取得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岗位证书,持证上岗。c)监督管理措施监测单位的监测技术和质量应接受上级监测中心站的质量控制和考核,同时要通过水利部门的计量认证及考核。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和成果实行报送制度。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及技术人员应把本工程的监测数据及其整编成果按规定每年定期向当地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报告。年度监测报告应提交建设过程中六项防治目标的达到情况,终期监测报告应能满足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要求。d)资金保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费应由业主支付。该费用应专款专用,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95\n10工程投资估算10.1编制说明10.1.1工程概况虎踞大道位于新余市渝水区。本水土保持方案永久工程主要包括公路沿线的护坡工程、排水沟、沉沙池、绿化美化工程以及其它一些防护工程。10.1.2工程投资主要指标按2010年四季度价格水平进行投资估算,本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为8245.27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列投资7511.19万元,已列投资包括:工程措施2675.45万元,植物措施4835.74万元;本水土保持方案新增投资734.08万元。新增措施包括:植物措施22.74万元,临时措施151.35万元,独立费用253.52万元,基本预备费238.16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为68.31万元。10.1.3编制原则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估算编制,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为依据,按照水利行业水土保持工程估算定额编制,不足部分参照水利行业其他定额,适当结合地方标准。10.1.4编制依据(1)定额采用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水土保持工程估算定额》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概(估)算编制办法》。(2)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①水利部水总[2003]67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概(估)算编制办法》;②江西省财政厅、物价局、水利厅《江西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的收费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赣价费字[1995]37号、赣财综字[995]69号、赣水水保[1995]008号);③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保监字[2005]22号《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计列指导意见》;④本工程投资估算材料预算价格直接采用近期发布的新余95\n市建筑安装工程材料预算价格,植物种苗价格为当地苗圃或市场价格加运杂费和采购保管费计算。10.1.5编制方法a)本方案估算新增工程投资主要有临时工程和独立费用。b)本方案编制投资估算包括主体工程设计中已具备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投资和本方案水土保持新增投资,两部分投资分别计列。c)水土保持补偿费单列。10.1.6基础价格1、人工单价按照《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计算,工程措施人工预算单价2.66元/工时,植物措施及土地整治工程人工预算单价2.23元/工时。2、水、电、风基础单价经调查分析计算,施工用电价格为1.30元/kw·h,风价为0.20元/m3,水价为1.65元/m3。3、主要材料预算价格主要材料预算价格为二O一O年四季度价格水平,其材料预算价格详见表10.2-8。10.1.7工程定额采用依据采用水利部(2003)67号《水土保持工程估算定额》,不足部分参照其它有关水利水电工程定额;10.1.5.4工程单价综合费率指标按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规定计算,综合系数计算如表10.1-1表10.1-1工程单价综合费率指标表序号项目计费基础土石方工程砼工程基础处理工程土地整治工程其他工程植物措施一直接工程费1直接费2其他直接费直接费2.0%2.0%2.0%1%2%1%3现场经费直接费4%6%6%3%5%4%二间接费直接工程费4%4%6%3%4%3%三企业利润(直接工程费+间接费)×7%5%四税金(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3.22%五扩大系数(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10%综合系数直接费1.2201.2431.2671.1851.2311.17495\n10.1.5.5工程有关费用计算标准(1)其他施工临时工程按一至二部分投资的2%计取;(2)建设管理费按一至三部分之和的2%计取;(3)工程建设监理费按建安工作量的2.5%计算;(4)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按合同计列;(5)水土保持监测费按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保监字[2005]22号文计列;(6)基本预备费:按一至四部分合计的6%计取。10.2工程估算表10.2.1总估算表表10.2.1;10.2.2工程措施估算表表10.2.2;10.2.3植物措施估算表 表10.2.3;10.2.4施工临时工程估算表 表10.2.4;10.2.5独立费用估算表 表10.2.5;10.2.6分年度投资估算表 表10.2.6;10.2.7单价汇总表 表10.2.7;10.2.8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表10.2.8;10.2.9施工机械台时费汇总表表10.2.9;95\n表10.2.1总概算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安工程费植物措施费独立费用合计栽(种)槙费苗木、草、种子费主体工程已列投资本方案新增投资总计第一部分:工程措施2675.452675.452675.45一主体工程区2675.452675.452675.45第二部分:植物措施1684.523173.694835.7422.744858.48一主体工程区1678.933156.814835.744835.74二施工生产生活区1.145.356.496.49三取土场区3.124.077.197.19四弃土场区1.557.258.808.80五施工道路区0.050.210.260.26第三部分:施工临时工程151.35151.35151.35Ⅰ临时防护工程0.670.670.67一施工生产生活区0.140.140.14二取土场区0.190.190.19三弃土场区0.160.160.16四施工道路区0.180.180.18Ⅱ其他临时工程150.68150.68150.68第四部分:独立费用253.52253.52253.52一建设管理费153.69153.69153.69二工程建设监理费70.6770.6770.67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5.005.005.00四水土保持监测费19.1619.1619.16五水土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5.005.005.00一至四部分合计2826.801684.793173.69253.527511.19427.617938.80基本预备费238.16238.16工程总投资7511.19665.778176.96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68.3168.31总投资7511.19734.088245.27工程措施估算表表10.2.2单位:元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合计第一部分:工程措施26754500一主体工程区26754500㈠排水沟及防护措施267545001边沟(M7.5浆砌片石)m318000280.0050400002排水管(沟)m81302150.00174795003M7.5浆砌石护坡m312100350.00423500095\n植物措施估算表表10.2.3单位:元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合计第二部分:植物措施48584822.05一主体工程区48357400.00㈠整体绿化km9.4543410400.00㈡三维网植草护坡m2487001461000.00㈢拱形骨架植草护坡m2270503246000.00㈣生态植草袋护坡m312000240000.00二施工生产生活区64874.22㈠表土回填m364685.9638549.28㈡种植乔木株490023324.001种植株49002.2611074.002马尾松株49002.512250.00㈢撒播草籽hm21.963000.941撒播hm21.96181.09354.942草籽kg29.4090.002646.00三取土场区71856.33㈠种植乔木株1337563665.001种植株133752.2630227.502马尾松株133752.533437.50㈡撒播草籽hm25.358191.331撒播hm25.35181.09968.832草籽kg80.2590.007222.50四弃土场区88043.58㈠表土回填m387785.9652316.88㈡种植乔木株665031654.001种植株66502.2615029.002马尾松株66502.516625.00㈢撒播草籽hm22.664072.701撒播hm22.66181.09481.702草籽kg39.9090.003591.00五施工道路区2647.93㈠表土回填m32645.961573.44㈡种植乔木株200952.001种植株2002.26452.002马尾松株2002.5500.00㈢撒播草籽hm20.08122.491撒播hm20.08181.0914.492草籽kg1.2090108.0095\n施工临时工程估算表表10.2.4单位:元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合计第三部分:施工临时工程1513616.39Ⅰ临时防护工程6682.74一主体工程区二施工生产生活区1426.22㈠临时排水沟m600680.401人工挖排水沟m3108.006.30680.40㈡临时沉沙池座1745.821浆砌石m32.46174.99430.482土方开挖m333.3110.6588.503土方回填m323.485.9634.874M10沙浆抹面m212.4613.20164.475C15砼底板m30.5550.0027.50三取土场区1879.82㈠临时排水沟m10001134.001人工挖排水沟m3180.00246.301134.00㈡临时沉沙池座1745.821浆砌石m32.46174.99430.482土方开挖m333.3110.6588.503土方回填m323.485.9634.874M10沙浆抹面m212.4613.20164.475C15砼底板m30.5550.0027.50四弃土场区1562.30㈠临时排水沟m720816.481人工挖排水沟m3129.60246.30816.48㈡临时沉沙池座1745.821浆砌石m32.46174.99430.482土方开挖m333.3110.6588.503土方回填m323.485.9634.874M10沙浆抹面m212.4613.20164.475C15砼底板m30.5550.0027.50五施工道路区1814.40㈠临时排水沟m16001814.40人工挖排水沟m32886.301814.40Ⅱ其他临时工程万元7533.932%150.6895\n独立费用估算表表10.2.5单位:元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合计 第四部分:独立费用元 2535202.00一建设管理费元2% 1536922.00二工程建设监理费元2.5% 706700.00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 50000.00 50000.00四水土保持监测费元 191580.00㈠人工费120000.00㈡监测设施及设备71580.001消耗性材料21880.0050m皮尺条265130.00钢卷尺把42080.002m抽式标杆支285170.00集水桶个52001000.00泥沙测量仪器(量筒、比重计)个53001500.00取样玻璃仪器(三角瓶、量杯)个6030018000.00采样工具(铁铲、铁锤、水桶)批52001000.002损耗性设备49700.00GPS定位仪台130003000.00数码照相机台130003000.00计算机台160006000.00土壤水分测定仪台11900019000.00烘箱台130003000.00雨量计台140004000.00天平台115001500.00测高仪个150005000.00植被测量仪器(测绳、剪刀、坡度仪)批116001600.00测杆个66003600.00五水土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50000.0095\n表10.2.6分年度投资表单位:万元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总投资201120122013第一部分:工程措施2675.451350.001325.45一主体工程区2675.451350.001325.45第二部分:植物措施4858.4824002458.48一主体工程区4835.7420002458.48二施工生产生活区6.496.49三取土场区7.197.19四弃土场区8.808.80五交通便道区0.260.26第三部分:施工临时工程151.3580.6770.68Ⅰ临时防护工程0.670.67一施工生产生活区0.140.14二取土场区0.190.19三弃土场区0.160.16四施工道路区0.180.18Ⅱ其他临时工程150.688070.68第四部分:独立费用253.52121.13125.237.16一建设管理费153.6973.6980.00二工程建设监理费70.6736.4434.23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5.005.00四水土保持监测费19.166.006.007.16五水土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5.005.00一至四部分合计7938.803951.803979.847.16基本预备费238.16238.16工程总投资8176.964189.963979.847.16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68.3168.31总投资8245.274258.273979.847.1695\n单价汇总表表10.2.7单位:元编号工程名称单位单价其中直接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费用合计1土方回填(人工)m35.711.960.351.95 4.272土方开挖(机械运0.5km)m311.100.120.397.77 8.293人工挖排水沟、截水沟m36.304.570.14 4.714人工夯实土方m310.037.270.22 7.495土地整治hm210933.84156.101221.127026.96 8404.186M7.5浆砌块石护坡m3257.5719.26170.073.03 192.367M10水泥砂浆抹面m216.702.579.680.22 12.478喷播草籽m24.820.141.152.45 3.749撒播种草hm2181.09133.806.69 140.4910栽植灌木株0.730.540.03 0.5711栽植乔木株2.261.690.06 1.7512表土剥离hm211297.397894.20789.42 8683.6213编织袋装土挡墙m382.6925.9135.25 61.1614塑料布覆盖m23.430.362.18 2.5415临时沉沙池座263.80184.2010.92 195.1216草皮铺种(滿铺)m210.431.877.01 8.8895\n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表10.2.8单位:元编号工程项目单位预算价其中原价运杂费采购保管费1钢筋(综合)t5318.37 2水泥425#t470.80 3杉条木m31065.00 4松圆木m3700.00 5板枋材m31470.00 6河沙m3135.18 7碎石m392.81 8块石m372.11 9汽油kg7.80 10柴油kg7.10 11施工用电kwh1.30 12施工用风m30.20 13施工用水m31.65 14塑料布m23.00 15草籽kg90 16马尾松株2.5 17胡枝子株0.5 18爬山虎株1.8 95\n施工机械台时费汇总表表10.2.8单位:元编号名称及规格台时费其中一类费用二类费用1挖掘机液压动1m3175.0863.27111.812推土机59kw89.3024.3164.993自卸汽车5t83.6116.167.514推土机74kw123.2842.6780.615拖拉机履带式74kw97.2121.5775.646刨毛机77.5119.6257.897羊足辗8~12t2.922.92 8蛙式打夯机2.8kw8.891.187.719胶轮车0.900.9 100.4m3搅拌机23.789.714.08112.2kw插入式振捣器4.612.42.21122.2kw平板式振捣器3.881.672.211325KVA交流电焊机19.570.7218.8514插入式振捣器1.1kw2.581.541.0415插入式振捣器1.5kw3.742.311.4316风水枪47.310.6646.6517载重汽车5t77.6918.6359.0618塔式起重机10t115.0961.3653.7319洒水汽车≤5000L91.2725.9765.3020单级离心清水泵≤12.5m3/h6.252.234.0221液压喷播植草机≤4000L55.945.3550.5995\n10.3防治效果预测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预测,主要是指对照方案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预测可能达到的防治效果。具体的量化指标为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和拦渣率等六大指标。10.3.1保土效果分析通过计算分析,本工程建设可能产生水土流失量为28529t,采取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措施后,减少水土流失量27642t,水土流失控制率为96.89%,自然恢复期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土壤侵蚀模数达到500t/km².a。工程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有效地控制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收到了很好的保土效益。10.3.2六项指标达到情况水土保持六项防治指标值能否达到防治目标标准植值是衡量方案中水土保持措施能否满足要求重要标准,也是验收的重要依据。六项防治指标包括: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挡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防治目标综合分析见表10.3-2。表10.3-2设计水平年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综合分析表评估指标目标值评估依据单位数量设计达到值评估结果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保措施面积+建筑面积hm²82.9299.41可以实现建设区扰动土地面积hm²83.41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7水土保持措施面积hm²56.2199.14可以实现建设区水土流失面积hm²56.70土壤流失控制比1项目区容许土壤流失量t/km²·a5001可以实现方案实施后土壤侵蚀强度t/km²·a500拦渣率(%)95采取措施后实际拦挡的弃渣量万m37.8098.98可以实现弃渣总量万m37.88林草植被恢复系数(%)97林草植被面积hm²22.6197.88可以实现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hm²23.10林草覆盖率(%)22林草植被总面积hm²22.6127.11可以实现项目建设区总面积hm²83.41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采用本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情况下,水土保持的六项防治指标的实际值都超过了防治目标值,107\n水土流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六项防治指标满足要求。本方案设计措施有效的防治了项目区域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或避免了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10.4水土保持损益分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损益分析是指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损失与收益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衡量其水土保持的得与失,在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利与弊,特别是水土保持功能、作用的损益分析。10.4.1水土流失影响指数(SWII)计算水土流失影响指数的计算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损益分析的核心。通过计算本工程水土流失影响指数(SWII),将水土保持损益分析中的关键影响指标(或变量)进行加权后求和,定量评价、评判本工程水土保持得失。采用的公式如下:式中:αi——第i个因子的权重,i=1,2……5;——第i个因子数据归一(标准化)后的值,i=1,2……5。本工程水土流失影响指数计算过程详见表10.4-1~10.4-3。表10.4-1水土流失影响指数关键因子表序号计算因素单位数值1线路长度km9.452建设工期月223挖填方总量万m33674弃渣量万m37.885建设区面积hm283.416直接影响区面积hm24.287预测水土流失总量t285298水土保持治理面积hm256.21107\n表10.4-2各因子值标准化计算表序号项目单位本项目原始值xi标准化值x’i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平均值ave1项目占地面积hm2/km8.830.429.168.028.672影响范围hm2/km9.280.0510.348.259.293土石方挖填量万m3/km38.840.4445.751.2128.604弃渣量万m3/km0.830.210.860.190.635影响时间月22.000.0824.0012.0019.006水土流失总量t/km30190.263272115524827未恢复比例%0.180.120.210.010.13表10.4-3SWII值的加权计算表序号项目单位标准化值权重指数1、占地面积与影响范围(x1) 项目占地面积hm2/km0.420.1480.062 影响范围hm2/km0.050.0670.0032、对地表的扰动强度(x2) 挖填方总量万m3/km0.440.10.044 弃渣量万m3/km0.210.1280.0273、影响时间(x3) 影响时间月0.080.1580.0134、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x4) 预测水土流失总量t/km0.260.1940.0505、不可恢复比例(x5) 未恢复比例%0.120.2050.025SWII值的加权0.224经计算,本工程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0.224)低于调查统计的公路项目的平均值(0.274),说明本工程的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相对于同类项目偏小,总体上满足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土资源的要求。10.4.2对土地、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107\n10.4.2.1对土地资源影响分析本项目占用水田面积为4.79hm2,占总占地面积的6.54%,对当地的土地资源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局部人多地少地区。项目的建设对土地的占用将会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导致耕地加速向非耕地转化,加剧沿线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旧有矛盾。因此主体工程在下一阶段设计中应进一步考虑比选方案,争取减少对现有土地资源的占用。10.4.2.2对水资源影响分析公路路线不占用沿线居民的饮用水水源。同时采取绿化等隔离防护措施,保护沿线小河水质免受污染。路面设置排水边沟,边沟水经沉沙后排入公路沿线的水体。拟建公路沿线水资源较丰富,施工用水不会影响当地生产、生活农业用水。施工用水经沉淀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不会对沿线水资源造成影响。10.4.2.3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区属于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林草植被覆盖率高,工程建设占用林地、水田等,在施工期间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结束时对公路边坡进行绿化,同时对施工期扰动的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等采取植物措施恢复植被。项目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10.4.3综合结论及建议综上所述,本工程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0.224)低于调查统计的公路项目的平均值(0.274),且各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标准值均低于公路项目的平均值,说明通过采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能够使工程建设对当地水资源、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等的影响降到最低,总体上满足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土资源的要求。107\n11方案实施保障措施11.1组织领导与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水土保持方案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建设单位应成立或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管理机构,并设专人(专职或兼职)负责水土保持工作,协调好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的关系,负责组织实施已获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开展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检查,全力保证该项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按年度、按计划进行,并主动与水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自觉接受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水土流失防治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技术工作,设立的水土保持机构应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施工期间应设立水土保持设计代表和施工监理组,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水土保持管理部门要在上级管理机构的组织领导下,加强协作、相互协调、发挥各自优势,确保工程质量。由于本方案中的部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已归入主体工程中,因此水土保持机构要建立健全方案实施、检查、验收的具体办法和制度,切实保证水土保持工作按本方案的要求落到实处。11.2后续设计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后,建设单位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落实方案确定的防治措施和投资,并单独成章。对重大措施变更需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主体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时应邀请方案审批部门参加。11.3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107\n方案批复后,将各标段水土保持工程纳入各标段招标文件一起招标或汇成一个专门的标段单独招标。聘请具有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完成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并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工程发包标书中应有水土保持要求,在招标文件中,详细列出水土保持工程内容,明确施工单位的施工责任,明确其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范围,并以合同形式明确中标单位应承担的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义务;对工程外购砂石料也应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11.4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规章,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特点,制定相应办法。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应选择具有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资质的监理单位,对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通过的虎踞大道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理,监理单位在施工阶段通过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保证水土保持设施如期建设和功能的正常发挥,使本水土保持方案通过监理得到落实。11.4.1监理机构项目监理机构的设置、组织形式和人员组成,应根据监理工作的内容、服务期限及工程类别、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工程环境等因素确定。监理人员须经过培训、考试,取得相应水土保持监理岗位证书,方可从事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监理人员组成应满足水土保持工程各专业工作的需要。11.4.2监理方法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监理人员对主体工程水土保持项目、关键工序应进行旁站监理;对植树、种草、小型护坡、排水等工程可进行巡视检查。11.4.3监理程序a)编制工程监理规划。b)依据本工程建设进度,按单项措施编制工程监理实施细则。c)按照监理实施细则实施监理,按规定向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提交监理月报和专题报告。d)建设监理业务完成后,向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提交工程监理工作报告,移交档案资料。11.4.4监理实施107\na)开工前,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监理人员熟悉有关规章,以及本工程相关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b)对水土保持工程不合格的部位或工序,监理工程师不予签认,并提出处理意见,承建单位整改后,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c)监理工程师对水土保持工程上任何形式、质量、数量和内容上的变动,应根据合同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并报业主审批后发布工程变更令,在与业主和承包人协调商量后,确定变更工程的单价和费率。明确变更的程序、权限,及时与业主审批正当的工程变更,保障合同的顺利执行和进度、投资的有效控制。d)监理工程师应对方案施工进度进行控制,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时间目标的实现。e)注重积累并整理水土保持资料,特别是临时防护措施的影像资料和质量评定的原始资料。f)监理工程师应对工程的质量等级提出意见,并参加工程的竣工验收。如发现施工中存在重大隐患,可能造成质量事故或已经造成质量事故时,应要求承建单位停工整改,并对质量事故的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跟踪检查和验收。11.5水土保持监测107\n根据水土保持法规政策规定,建设单位须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防治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按方案规定的监测内容、方法和时段对工程建设实施水土保持监测,各种专业人员要配套,同时监测人员必须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或上岗证书。监测单位应编制《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并按细则进行监测,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完成。监测成果应按时向建设单位报告,通过与项目区原状生态环境进行对比分析,对方案实施后的恢复能力及防治效果做出综合评判,监测单位在监测结束后应编制监测报告,作为方案竣工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还可为当地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监测单位技术和质量应接受江西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的质量控制和考核,同时要通过水利部的质量认证及考核。水土保持监测从施工准备开始至设计水平年末结束,监测结果应可满足验证水土流失六项防治目标的要求。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费应由工程业主支付,并应专款专用,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11.6施工管理11.6.1主体工程区水土保持管理措施1)将水土保持纳入工程招投标,在工程招标中明确水土保持工程及承包商在工程建设中必须承担的水土保持的责任和义务。各施工单位应认真履行对水土保持的各项承诺,并将水土保持的管理纳入管理职责中,监理单位要认真实施对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建设单位定期进行监督管理。2)实行水土流失监测报告制度,对施工区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进行报告,通过合同管理、现场监督、检查、水土流失报告制度,从管理入手,将施工水土流失控制在最低程度。3)控制土石方工程的施工周期,采用边开挖、边回填、边碾压的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疏松土壤的裸露时间。沿线土方调运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运到指定地点,避免水土流失。4)施工时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合理安排工序,建议大规模的土石方开挖、填筑工程施工应避开雨季,并在雨季来临前做好必要的防排水工程,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在具体实施中,承包商应争取合理工期,抵制盲目不科学的“抢期”工程。11.6.2施工生产生活区、取土场区、弃土场区水土保持管理措施1)场地布置应尽量结合地形,减小场地平整工程量,同时便于恢复。2)严格施工管理,禁止施工材料乱堆、乱放,及时清除排水沟的淤积物,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3)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临时建筑,清理场地,将废弃物及时回填处理,进行植被绿化恢复。107\n4)由于施工期间地表被施工设施及施工材料压占,地表板结,施工结束后不具备直接绿化的条件,通过土地整地和表层土翻松,改善立地条件后方可满足植被恢复要求。11.6.3施工便道区水土保持管理措施1)在施工管理方面,施工单位在建设期间应随时跟气象部门联系,事先了解降雨的时间和特点,以便在雨季前作好必要的防护措施。2)施工便道施工首先要将占地范围内的表土剥离,并将剥离的表土运往临时堆放场进行集中堆放,再在剥离掉表土的施工便道上铺洒碎石用压路机直接碾压。同时,为防治施工便道在使用期间的水土流失,在施工便道建设完毕后,应尽快应对便道边坡及时进行绿化。11.7检查与验收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定期对项目的水土保持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社会公众也可对项目水土保持状况进行监督,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根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要求,在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前,完成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工作,验收内容、程序应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执行,对于未达到水土保持要求的项目要及时整改。验收后,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区的水土保持设施进行后续管护与维修。本工程属大型建设项目,应委托相关单位进行水土保持设施的技术评估工作。11.8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根据“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事业单位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治理。本单位无力治理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治理,治理费用由造成水土流失的企事业单位负担。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费用,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费用,从生产费用中列支”。水土保持方案经批准后所需的防治费用,根据主体工程经费预算情况,应尽快落实或申请追加,确保所需资金按及时足额到位,保证方案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单位需做好资金的使用管理工作,为了保证水土保持资金切实用于工程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上,应设立专门账户107\n,专项管理,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工作,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和挤占。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就水土保持投资估算调整情况、分年度投资安排、资金到位情况和经费支出情况写出总结。107\n12结论和建议12.1结论工程沿线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地基及各种构造物基础稳定性良好,不存在塌方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道路路线不经过泥石流易发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不占用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用地。本项目路基工程土石方绝大部分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机械以中、小型为主,主体工程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土石方填挖平衡,土石方调配合理。经过土石方调配后需废弃一定数量的土石方。本项目区域水土流失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不在国家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范围内。总体上,工程的选址满足《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有关主体工程约束性规定的要求,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因素,项目可行。本工程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0.224)低于调查统计的公路项目的平均值(0.274),且各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标准值均远低于公路项目的平均值,说明通过采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能够使工程建设对当地水资源、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等的影响降到最低,总体上满足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土资源的要求。因此本项目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是可行的。本项目各项指标见下表:项目建设区面积(hm2)83.41扰动地表面积(hm2)83.41直接影响区面积(hm2)4.28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hm2)68.31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87.69建设区水土流失面积(hm2)83.41水保措施面积(hm2)56.21方案实施后土壤侵蚀强度(t/km2·a)500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hm2)23.10林草植被面积(hm2)22.61扰动土地整治率(%)99.41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9.14土壤流失控制比1拦渣率(%)98.98林草植被恢复率(%)97.88林草植被覆盖率(%)27.11107\n12.2建议为了做好虎踞大道建设工程的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和改善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下一步应做好以下工作:a)当方案批复后应及时由具有工程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后续设计,将方案制订的防治措施内容和投资纳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单独成章,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主体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时应邀请方案审批部门参加。b)主体工程在设计时,应合理安排施工时序,不断改进施工工艺,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尽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范围,减轻对原地貌的扰动程度。主体工程设计要结合以人为本、与环境协调的设计理念(生态建设设计理念),在强调工程安全稳定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区域环境的和谐。主体设计出现重大变更时,应调整水土保持设计或重新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c)水土保持措施应纳入主体工程招投标文件,标书中要明确水土保持要求,并列入招标合同。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主体工程的设计文件以及经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在施工手册中专章给出水土保持实施细则,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细化,管理到位,监理到场,责任到人。加强施工管理,坚决杜绝乱挖乱弃、随挖随弃的现象发生。施工单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联系,反馈信息,尽早确定有效防治方案,确保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的治理目标。d)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水土保持监理,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水土保持监理,加强监督管理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效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定期向建设单位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水土保持工作情况。e)水土保持监测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水土保持监测单位进行,由监测单位负责编制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其监测技术和质量应接受江西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的质量控制和考核,同时要通过水利部的质量认证及考核。水土保持监测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末结束,监测结果应能满足水土流失六项防治目标的要求。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