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2 MB
  • 26页

环境监测 基础篇 作者课件分光光度法.ppt

  • 26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分光光度法环化系付翠彦2005.10 光度法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定量依据(掌握)仪器及结构(掌握)测定条件选择定量方法及仪器使用(掌握) 分光光度计 一、基本原理1、光的基础知识:(1)基本性质:波动性:如光的折射、衍射、干涉现象微粒性:如光的吸收、反射(2)光的分类:根据波长不同,光可分为以下几个区:——10nm————400nm————780nm————30um——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3)单色光和复合光:单色光:只有单一波长光组成的光;复合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波长光组成的光。 一、基本原理(续)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2)对不同有色物质,其λmax不同,吸收曲线形状也不同。实验:使不同波长的光透过某一固定浓度C和同一液层厚度b的均匀有色溶液,测量此溶液对每一波长光λ的吸收程度A。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称为吸收曲线。两点结论:(1)对同一有色物质,不论其浓度大小,其最大吸收处对应的波长λmax不变,A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应用:在分光光度法中,选择λmax为入射光波长。描述了有色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λA吸收曲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二、定量依据表达式:A=lg(I0/I透)=abc式中:I0——入射光强度I透——透射光强度A——吸光度c——有色溶液的浓度,mol/L;b——吸收池液层厚度,cm。a——比例常数,称为吸光系数。物理意义: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反映物质对光吸收能力的大小1、郎白-比耳定律: 2、透光率T%T范围:0~100%(15%~65%)A范围:∞~0(最佳范围:0.1~0.7)则:T与A之间的关系:T=(I透/I0)×100% 3、吸光度的测量要用参比液(掌握)消除方法:采用光学性质相同、厚度相同的比色皿盛上纯试剂作参比,调节仪器,使透过参比皿的吸光度A=0原因:为消除比色皿的反射和试剂吸收对光强度的影响,使光强度的减弱仅与溶液中待测物质的浓度有关。 4、偏离朗白-比耳定律的原因⑴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朗白-比耳定律适用于理想溶液。消除措施:将溶液稀释到一定程度。消除措施:入射光选择被测溶液吸收曲线较平直部分(高峰处)对应的波长。⑵溶液浓度偏大 (三)分光光度计仪器基本组成:光源、单色器、吸收池、读数检测系统722S型75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721型、722型、7220、722S、723、7230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51、752型等 (三)分光光度计①具有足够的光强度;②光强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稳压装置)棱镜材质:a、玻璃的:用于可见光区;b、石英的:适用于紫外光区。1、光源:作用:提供波长连续的复合光光对光源的要求:2、单色器:作用:把复合光转变为单色光。以棱镜、光栅作为单色器 3、吸收池(又叫比色皿)可见光度计:玻璃材质紫外光度计:石英材质比色皿架中的比色皿比色皿 3、吸收池(续)(1)手拿毛面;(2)装2/3满,事前润洗2~3遍;(3)用镜头纸擦干外周水滴,使光面干净;(4)位置放正;(5)测完后及时倒掉,冲洗干净(洗涤方法见P22);(6)保持比色皿的配套性(如不清楚时,应事前检验其配套性,见实训篇P21)使用时注意事项(见实训篇P22): 光信号→电信号,通过数据转换,显示吸光度值。4、检测系统:作用:常用的是光电管。 四、显色反应及条件的选择显色反应:待测物质+显色剂→有色物质(1)灵敏度高;(2)选择性好;(3)显色剂的A→0;(3)生成物有足够的稳定时间。(1)显色剂用量:(2)反应液酸度、温度:(3)反应时间:(以上各项加入量都是通过实验确定的)1、显色反应的选择:2、显色条件的选择: 3、测量条件的选择:(1)入射光波长的选择:(2)参比液选择:总原则:使测得的吸光度真正反映待测物浓度值常用的参比液:a、纯溶液;b、空白溶液(3)吸光度范围选择:0.1~0.7 五、定量方法:标准曲线法(以六价铬为例说明)1、配制标准系列:先配制标准储备液(含六价铬100ug/mL),使用当天稀释为标准使用液(5ug/mL)。然后向一组5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标准使用液,体积如下:00.20.51.002.004.006.008.0010.00对应的六价铬含量:01.02.551020304050(ug)定容至50mL刻度;加酸,摇匀;加显色剂。2、测定对应的吸光度值:A0A1A2A3A4A5A6A7A83、利用含量与对应的吸光度值在坐标系中绘制标准曲线(如何绘制?)横坐标纵坐标 五、定量方法(续上篇)4、测量待测样品的A值;5、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或计算)待测物含量m;6、计算水样浓度:m——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或计算)待测物含量,ug;V水样——水样体积,mL。如何绘制标准曲线呢? 六、回归与相关分析(见实训篇P26)1、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xi(自变量)x1x2x3…xi…xnyi(实测值)y1y1y1…yi…yn如果x、y之间是线性关系,则有关系式:y=a+bx;当x=xi时,yi/=a+bxi若使估计值与实测值之间误差最小,需使为最小值。把yi/=a+bxi代入上式,求导,经过数学运算,得到a、b的计算式。 六、回归与相关分析(续)1、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续)得到回归方程:y=a+bx根据方程画出的直线是误差最小的一条直线,叫校准曲线。 2、相关系数rx、y之间是否有线性关系?由相关系数r来检验。(1)正相关: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