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50 KB
  • 10页

导流施工专项方案(修)

  • 10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武昌罗家港明渠整治土建工程Ⅱ标段(L1+525-L2+820)施工导流专项方案武汉市青山区市政工程总公司罗家港明渠整治土建工程Ⅱ标段2011年11月 施工导流及围堰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一)工程内容本工程武昌罗家港明渠整治土建工程Ⅱ标段,工程起点L1+525,止点L2+820,全长1295米。工程包括临时工程(降水措施、导流、土方工程)、排水明渠工程(预制块护砌、箱涵、管道、挡土墙、排桩支护)、绿化工程、桥涵工程、暂定工程。工程拟定于2010年1月30日开工,2010年11月30日竣工,合同工期10个月。(2)工程设计罗家港是罗家港排水系统中重要的排水渠道,全长约3.85km,规划设计流量85m3/s。长江汛期,罗家路地区雨水由沙湖港、罗家港汇集,经现状一期泵站和拟建二期泵站抽排出江,旱季通过罗家路自排闸排入长江。罗家港整治基本沿规划渠道中线走势,在友谊大道桥梁段保留现状断面外,其余断面均采用梯形断面,混凝土预制块护砌结构。明渠标准结构断面型式:设计流量Q=85m3/s,设计水深H=2.5m(常水位2.0m),纵坡0.00015,底宽25m,坡高约为7m。一级边坡1:2,渠深h=3m,一级坡顶外4m宽马道,马道以上自然放坡与周边地形接顺,二级边坡采用草坪绿化。友谊大道桥下(桩号L1+591.5~L1+654)采用悬臂式挡土墙结构。悬臂式挡土墙为C25钢筋混凝土,垫层为100厚C10砼和100厚碎石垫层。 桩号L1+535~L1+591.5段西侧渠道边坡采用排桩挡土墙结构型式,排桩为ф800钻孔灌注桩,桩长8m~11m,桩距1.2m。根据规划预留和现状排水管道,罗家港两侧有大量排水管道和箱涵接入港中,箱涵为钢筋混凝土闭合框架结构型式。工程降水措施:根据地质报告,(1)桩号L0+275~L1+900段西侧渠道边坡坡面夹有(5)层粘土夹粉土粉砂,该层赋存孔隙水,在边坡开挖时,采用轻型井点进行疏干降水,轻型井点长6m,间距1.0m。(2)桩号L0+275~L2+900段渠道底部以(6)层粉细砂为主,该层赋存承压水,施工期间在渠道西侧边坡坡顶处设置管井进行减压疏干降水。管径250mm,管井长度20m降水井间距20m。基坑支护设计:扭曲面、挡土墙和箱涵临时性基坑,基坑开挖深度约7m,坑壁土层以(3)粉质粘土、(5)层粘土夹粉土粉砂和(6)层粉细砂为主,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支护结构最大变形不超过70mm,采用悬臂钢板桩支护。钢板桩为拉深Ⅲ型(小止口)钢板桩,桩长12m,桩距0.4m。本工程降水和基坑支护设计均参照《罗家港种植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勘)》,具体设计应根据详勘资料进行调整。(三)施工注意事项本工程施工应尽量选在枯水期和非雨季进行,以减少施工成本及降低施工难度。施工时,应做好明渠的导流及排水工作,确保基础在无水环境下施工。基坑开挖后应尽快进行验槽,不可长期暴露基坑。施工单位应提供严格、周密的基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监测方案,并经相关部门和设计单位审核后方可施工。应用信息控制法进行基坑施工,对支护结构、边坡土体采取可靠地防护措施,备足临时加固人员、器材。 本工程地质条件参照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勘测分院编制的《罗家港整治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勘)》(2007年2月),该地质报告钻孔间距和钻孔深度均未达到施工图设计要求,建议在施工之前应补充该段渠道工程的详勘资料,以进一步完善施工图设计。二、施工导流方案拟定罗家港是罗家路排水系统排水出江的主要通道,罗家港明渠整治土建工程沿明渠走势分东西侧半幅施工,施工顺序为:首先实施围堰和导流明渠,再进行渠道挖方段施工,最后进行渠道填方段施工,施工顺序同上。围堰和导流明渠的实施既要保证罗家港排水渠道畅通,同时也是渠道基坑开挖的重要支护结构,起着关键性作用。故围堰和导流明渠的实施是该明渠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有效和可行的围堰和导流方案能保证明渠施工的顺利进行,对明渠整治施工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影响因素及拟定2011年6月防汛期间连降暴雨,东湖、沙湖等地区湖面水位居高不下,按市委、市政府指示,水务局组建了防汛抢险指挥部,对罗家港进行了疏浚排渍。由于防汛抢险明渠扩宽,依据原设计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位于现有明渠边坡处的围堰,利用现有土体经开挖后形成围堰”无法实施,施工中,拟对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进行调整。由于二七长江大桥、二环线水东段及明渠跨渠桥的建设,大量淤泥、建筑渣土淤塞于明渠内,导致渠道沿线过水断面狭窄,渠道水位较高。原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采用编织袋筑土形成二次围堰,设计最高水位(水深2.5m)控制在18.7米,经观测本段明渠水位始终保持在19.7米,比设计最高水位高1.0米,水深3.5m。由于桥梁工程建设的影响,采用编织袋筑土围堰的 施工条件与原设计拟定的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拟对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进行调整。由于防汛抢险,明渠西侧边坡被扩宽,根据现状地形地貌条件,结合岩土勘察报告地质情况,参照基坑支护设计,采用悬臂钢板桩支护。钢板桩为拉深Ⅲ型(小止口)钢板桩,桩长12m,桩距0.4m。同时,由于桥梁工程的建设,明渠水位比设计最高水位高出1米,根据渠道水深情况(水深h=3.5m),参照设计导流及围堰方案,二次围堰编织袋筑土围堰堰体需加高增大。详细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如下图所示。(二)原设计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1、以现状明渠为过水导流断面,先在其西侧利用原状地形地貌形成第一次围堰后,按设计要求开挖拓宽明渠,完成西侧明渠施工。2、在已完西侧段面形成第二次围堰,并将水流导入西侧后,拆除第一次围堰体,按设计要求实施东侧明渠。待明渠施工完成经验收合格,通水后拆除第二次围堰体。按上述施工方案进行罗家港明渠整治改造,位于现有明渠边坡处的围堰,尽可能利用现有土体经开挖放坡后形成围堰,二次围堰在已完成的断面上采用编织袋筑土形成堰体。具体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形式如下: (三)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分析由于防汛抢险,明渠西侧边坡被扩宽,满足了排渍要求,而影响明渠整治施工设计导流及围堰方案利用现有土体经开挖后形成围堰无法实施。同时受桥梁建设因素的影响,明渠水位较高也增加导流及围堰的施工难度。根据现状地形地貌条件,结合岩土勘察报告地质情况,参照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导流及围堰采用拉深Ⅲ型钢板桩支护结构,在保证渠道排水渠道畅通的同时对渠道基坑进行稳固支护,确保渠道整治施工的顺利进行。综合各种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分析如下:1、采用编织袋筑土围堰方案施工量较大,实施性不强。由于明渠地质条件较差,渠底沉积大量淤泥,且水位较高,围堰施工难度较大,且堰底稳定性较差。2、采用槽型钢板桩支护施工简单,但基坑开挖较深,边坡稳定性较差,存在不安全隐患。3、结合岩土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多以(3)粉质粘土、(5)层粘土夹粉土粉砂和(6)层粉细砂为主,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参照基坑支护设计,该地质宜采用悬臂钢板桩支护。通过以上原因分析,采用拉深Ⅲ型钢板桩支护形成围堰,是科学可行的。同时根据渠道水深情况,二次围堰编织袋筑土堰体需加高增大。 三、施工导流及围堰的实施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明渠整治土建工程施工中,导流及围堰方案采用拉深Ⅲ型钢板桩支护形成围堰,设计要求实施西侧明渠护砌施工,在已完西侧段面利用编织袋筑土形成二次围堰,将水流导入西侧后,拆除第一次围堰体,按设计要求实施东侧明渠护砌。待明渠施工完成经验收合格,通水后拆除第二次围堰体。根据该施工顺序,导流及围堰施工的关键点:1、合理设置拉深Ⅲ型钢板桩的位置。在施工中,以明渠规划中线在原设计要求的位置布设拉深Ⅲ型钢板桩形成第一次围堰体,在施工中结合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既保证现有渠道过水断面,又满足二次围堰的工作面。2、合理控制拉深Ⅲ型钢板桩的周转时间。在施工中以200~300米距离为施工段,分段施工快速作业,减少拉深Ⅲ型钢板桩的使用时间,降低施工成本。3、合理组织编织袋筑土二次围堰堰体形式及拆除。编织袋筑土围堰采用机械作业吨袋筑土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同时方便拆除。根据渠道水深情况,需加高增大吨围堰体,同时设置横向堰体进行加固。围绕本明渠整治工程施工要求,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工程的施工难点组织好关键部位的施工,加快工程施工进度确保工程顺利通水为总体原则,依据先西后东、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在结合原设计导流及围堰方案,经充分讨论和反复论证后,拟定新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具体施工方法如下:(一)拉深Ⅲ型钢板桩堰体的形成和拆除1、以明渠规划中线在原设计要求的位置布设拉深Ⅲ型钢板桩形成第一次围堰体在原设计要求的部位形成第一次围堰体。 清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情况避开障碍物,根据施工位置放出支护桩中线。保证两次围堰过水断面的基本宽度。2、由于防汛抢险,现状渠道西侧扩宽后,原明渠土体被挖除,先采用机械填筑打桩机施工平台,分层碾压密实。3、拉森型钢板桩采用长臂履带式液压挖土机带采用60T液压振动锤打桩机打入,采用拉森Ⅲ型(小止口)钢板桩,桩长12m,桩距0.4m。分段施工快速作业,以200~300米距离为施工段,减少拉深Ⅲ型钢板桩的使用时间,降低施工成本。4、西侧明渠施工完成后,堆码编织袋形成二次围堰,将水流引入西侧,采用60T液压振动锤打桩机拨出拉森Ⅲ型钢板。(二)编织袋围堰堰体的形成和拆除1、首先在西侧岸边调集土方灌土袋(1~1.5立方米左右为一袋)的准备工作,采用机械从施工区调运,由后八轮卡车运至施工面,组织人工装袋,装填量为编织袋容量1/2-2/3,袋口用细麻或铁丝缝合。2、采用50吨以上吊车、挖掘机配合的方法将帆布土袋用吊入指定部位,在水中堆码土袋,要求上下左右互相错缝,并尽可能堆码整齐,形成横向堰体,再形成纵向堰体,在达到堰体宽度和高度后,逐步从下游向上游合拢。围堰堰顶施工期水位19.70高于设计水位18.70(水深h=2.5m)1.0m以上,并在附近备有粘土及编织袋,临时加高堰体。堰高4.0米,顶宽1.5米,堰内边坡1:1,堰外边坡1:1.5。围堰堰体应保证足够的稳定性,堰顶有足够的施工作业面。3、由于纵向堰体过长,需在每100或150米处设置横向堰体,提高二次围堰结构的稳定性。 4、采用50吨以上的吊车及挖掘机配合拆除第一次堰体,将帆布土袋吊至岸边,人工清净水下杂物。帆布土袋吊至其他部位继续使用,完成导流过水至西侧段面,实施马道以上施工工作。(三)平面施工布置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详见平面施工布置图。此方案充分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并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合理调整,既保证了堰体的整体安全性,有效确保了第一次渠道的断面形成,为后续的二次堰体施工形成,提供了足够的二次导流过水断面,并能确保罗家港明渠工程顺利完成。由于全部采用机械施工,具有工期短、效率高的特点,克服了人工施工造成的劳动强度大、施工周期长的缺点。既能满足工期要求,且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干净、彻底地拆除围堰实体。但机械使用费用较高,钢板桩投入较大。四、总体施工计划为确保总体目标工期实现,根据本标段整体施工计划安排,我部合理调配劳动力、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充分满足交叉施工、同时作业的需要。现针对该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作出详细施工安排。施工总体计划详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五、施工导流及围堰工程量依据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所发生工程量如下: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d2000钢筋砼Ⅱ级管;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m1202施工便道m1013[25b槽钢支护,桩长5m,间距0.5mT1354砖砌封堵M39.295编织袋围堰土方M3447986拉森Ⅲ型(小企口)钢板桩支护,桩长12m,间距0.4mT21547现状土填土M3200008挖淤泥并运至堆置处M320000武汉市青山区市政工程总公司罗家港明渠整治土建工程Ⅱ标段项目部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