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1.50 KB
  • 56页

四川省南溪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 56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四川省南溪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0-2012年)建设方案南溪县财政局南溪县水务局二〇一〇年八月\n目录1概述11.1基本情况11.2小型农田水利现状71.3水资源状况102开展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5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2.2重点县建设的可行性173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204重点县实施计划244.1建设目标与任务244.2工程建设与管理384.3资金筹措414.4预期效益434.5资金整合计划465保障措施485.1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解决515.2资金筹措与整合525.3引导农民筹资投劳535.4“六到工程”强化工程管理535.5严格资金管理,监督措施到位545.6严格项目验收555.7强化工程建后管理,确保工程长效运行556附件551、附表1—7552、小农水项目区分布示意图及整合资金项目区示意图55\n南溪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0—2012年)1概述1.1基本情况1.1.1自然条件(1)自然地理南溪县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县”之称,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处于宜宾、泸州、自贡三市“品”字型腹心地带,行政规划属宜宾市。位于东经 104°43′54”~105°5′41”、北纬 28°42′10”~29°4′12”之间。全县幅员面积704.40平方公里,南北长40.2公里,东西宽35.4公里,东与江安,西与翠屏区、北与富顺接壤,属长江水系,距宜宾市城区约40km,辖15个乡镇,214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长江由西向东横穿县城南部,将县城分为不对称的南、北两部分,县城南溪镇位于长江北岸边,水、陆交通十分方便。(2)地形地貌南溪县地处长江上游河谷两岸,全县地势为南北高中间低,呈对称型向长江倾斜。县境内以丘陵地貌为主,兼有低山、平坝,中部地形以浅丘地貌为主,约占幅员面积60%。全县海拔在254~592米之间,相对高差338米。青山岭背斜呈南西\n~北东走向从宜宾市经我县北部伸入富顺,被剥蚀后,北斜轴呈带状低山,出露岩层为三迭纪飞仙关组、雷口坡组、嘉陵江石灰岩组、须家河组,海拔高度400~550米,向斜地带成丘,多馒头状、浑圆形小山,丘间为冲田环绕,浅丘海拔高程300~400米。出露岩层为侏罗纪沙溪庙组、自流井组、遂宁组、蓬莱镇组,在全县分布最广,占全县的三分之二左右。深丘海拔高程400~592米,出露地层为白垩纪嘉定层夹关组,县境内最高点在仙临镇龙海寺,海拔592米。长江在南溪镇段最枯水位246.19米,地势的划分在全国属第二台阶下凹盆地底部,在四川省地貌区划中属盆南山地与丘陵区。(3)土壤与植被全县土壤的单元类型为:飞仙关暗紫泥土、雷口坡嘉陵江黄色石灰土、须家河冷沙黄泥土、自流井暗紫泥土、沙溪庙灰棕紫泥土、遂宁组红棕紫泥土、蓬莱镇棕紫泥土、夹关组红紫泥土、老泥冲黄泥土和新冲积灰棕色潮土等十个类型。南溪县属丘陵地区,由于地理、地形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林地植被分布极不均匀。植被主要以马尾松为建群种的暖性针叶林,乔木层伴有香樟、桉树等,灌木层多为油茶树、紫荆等,草本植物比较杂,主要有蕨草、蓍草等。人工植被比较复杂,绿化植物有刺桐、小叶榕、黑杨等,经济林木有柑橘、梨、桃、茶、油樟等,薪炭林主要有紫荆等;具有独特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林有油茶、油樟等,草主要有罗盘草;特别是罗盘草在保水保土方面有较大的潜在利用价值和发展空间,现我区常用于较陡坡地的覆盖保土植物,如水库大坝背水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今,特别是近十年,我县认真落实中央林业政策,加速林业发展,加快水土保持治理步伐,特别是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实施了“天保”\n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恢复了部分自然植被,维持了较好的生态平衡,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24.18%。(4)气象南溪县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属盆地南部长江河谷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兼有南亚热带气候属性,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夏季长,冬季短,春秋两季大致相当。全县多年平均气温为18.1℃,最冷的一月为4℃至10℃;最热在8月,为26℃~32℃。(南溪镇极端最高气温为39.8℃,出现在1972年8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8℃,出现在1960年1月1日)。多年平均无霜期351天,降雪日为1天。历年大于0℃的积温为6190.1℃至6937℃。稳定通过12℃的多年平均积温为3557.4℃。(5)水文南溪县河流全属长江水系。长江干流从宜宾市自西向东流入我县,途径石鼓、罗龙、南溪、裴石、马家、江南等6个乡镇。在三溪口注入江安县境,流程40公里,平均比降为0.28%,天然落差为11.2米,江面宽度800~1200米。长江在我县入境处(石鼓乡涪溪口上游)多年平均流量为762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来水量为2404亿立方米。南溪县属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073.7mm,年内降水多集中在6~9月,多年平均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6.7%,冬春季(11~4月)占全县33.3%。各季分配规律是:冬季(12~2月)最少,多年(45年)平均降雨量29.3mm,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5%;春季(3~5月)多年平均降水量226.4mm,占全年总降水量19.3%;夏季(6~8月)最多,多年平均降雨量556.8mm\n,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7.4%;秋季(9~11月)次之,多年平均降水量362.1mm,占全年总降水量30.8%。南溪县降水年际变化大,根据县气象站资料记载:最多的(1974年)降水1456.20mm,最少的(1972年)724.50mm,多年与少年之比为2.1倍。南溪县径流全靠大气降水供给,在地形、地貌、低温、蒸发量基本一致的地方,降雨与径流同步变化。多年平均径流深在地域内的分布趁势是由东向西逐渐增多,在长兴、留宾一线为350毫米,仙临、裴石、南溪、江南、刘家等乡镇为400毫米,大坪、林丰、大观、汪家、黄沙、石鼓、罗龙、马家等乡镇为450毫米。1.1.2社会经济状况2008年全县现有15个乡镇,214个村,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占总人口的83.30%。全县共有耕地28.10万亩,其中田21.03万亩,占耕地的74.84%,土7.0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5.16%。农业劳动力20.7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9.2%。全县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8亩。全县水陆交通较为方便。县境内有长江航道40公里,四季可以通航,黄沙河有航道5公里,洪期可通航至石鼓。公路1251公里,等级外公路958公里,内河里程63公里,在建的宜南快速通道和已规划的宜泸高速公路使南溪与川南城市密集群和成渝经济带融为一体。全县村村通公路,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和生产的发展。\n近年来,南溪县围绕宜宾市江南特色效益基地建设目标,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基本形成了以蔬果、大豆、畜禽、中药材、优质水稻等农业支柱产业,先后被授予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中国豆腐干产业县、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蔬菜基地、省级新农村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徽记食品、富民白鹅、文龙药业、南溪榨菜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豆腐干、畜禽、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已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15个、“主导产业产值超百万村”85个。2009年全县GDP总值40.2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166万元,粮食播种面积44.7万亩,粮食总产量17.71万吨,农业总产值20.56亿元,工业总产值17.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5元。1.1.3自然灾害情况(1)旱灾我县农业生产史上,干旱是一大制约因素,在封建时代,由于蓄水工程极少,提水机具落后,每遇干旱,轻者减产、重者“饿死者”十之二三,“人皆涉散,百里无烟,避难者人相食”。据民国二十一年重修《南溪县志》载:宋高宗(公元1136年)以来,我县发生有记载的干旱共13次,粮食绝收,人们背井离乡,讨口要饭。解放后,据县气象站资料统计,1959年~2008年的49年中,发生旱灾16年共126次,田土龟裂,秧苗枯萎。我县的旱灾主要为春旱、夏旱、伏旱,我县冬季主要受西北冷干气候的影响,冬春两季干燥少雨,春季降雨量仅与陆面蒸发量大致相当,故常有干旱发生。夏季降雨量虽大,但常以大或暴雨出现,降水集中,雨日不多,易形成旱灾。我县历年7~8月平均降雨量414.7毫米,是一年中连续降雨量最大的两个月,同期水面蒸发量231.5毫米,陆面蒸发量173.7毫米,月平均气温在27℃\n以上,是一年中蒸发量最大、月平均气温最高的两月,作物需水量最大,田块又不能关深水,若降水日数间隔不均匀或降水量少,就造成伏旱。我县出现一般伏旱共10年,占总资料年数的43%,基本上是两年一伏旱,其中,一年内连续出现两段伏旱的有三年。干旱是农业连续稳产高产的一大影响因素,也是我县农业上的主要灾害性气候。建国后1949年至2008年59年间南溪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小的旱灾可以说是年年都发生,即使是雨水丰沛、出现洪水灾害的1959年、1966年、1974年、1981年等年份,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也有部分地区、不同时期发生旱灾,可谓“年年有旱”、“十年九旱”。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南溪县年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旱灾。1949年至2008年59年间,按三大地区分别统计,以长兴片最多为52年、大观片次之为47年,沿长江片为44年(表2.1)。按发生旱灾的季节统计,以夏季旱灾最多,其次为春季,三为秋季,冬季最少;两季连续旱灾以春、夏季连旱最多为46次,其次为冬、春季连旱为32次,三为秋、冬季连旱为28次,夏、秋季连旱最少为27次;三季连旱多发生于秋、冬、春季共有41次,次为冬、春、夏季为10次,春、夏、秋季亦有发生共6次,夏、秋、冬季三季连旱和四季连旱未发生。(2)洪涝灾解放前我县历史上共发生洪涝灾害12次,天降暴雨,长江暴涨,长江水位最高达278.75米,南溪土城被毁坏,县城受洪水袭击,人们逃往高处避难。\n解放后至2008年的59年间,全县发生洪涝灾害14年共18次,多以暴雨形成洪灾,造成长江水位上涨,江水进城,广福门、大南门、石洞门、皇都门、凤翔门进水,水深1至2米,低处街道被淹,石洞门木船可进城;县内小溪河也同时涨水,石河堰被冲垮,房屋被淹,农作物受灾。1974年8月16~18日,降特大暴雨380.20毫米。其中17日一昼夜降雨309.2毫米,降雨强度是县内有实测史料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从半夜降到天明,农村稻田被淹没;凤翔门桥面和皇都门桥面被淹。全县农作物受重灾1.45万亩,淹没和倒塌房屋3850间,打死4人,伤7人,损失粮食360万公斤。(3)雹灾南溪县共发生冰雹灾害7次,分别为清乾隆元年(1973年)、光绪二年(1876年)、1971年、1973年、1975年、1978年、1985年。冰雹大的如鸡蛋,冰雹经过的地方,房屋打坏,农作物被打成光秆,小麦、油菜、玉米、烟叶受到损失,房屋倒塌无数。1.2小型农田水利现状1.2.1已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类型、分布及完好程度解放初期全县仅有山坪塘161口,石河堰18条,蓄、引、提水量170万m3,灌面7600亩,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非常低,农业生产完全是处于靠天种禾的局面,粮食丰收受制于天,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弱。建国以来全县人民经过60年艰苦奋斗,我县水利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至2009年底,全县建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180处,其中水库40座,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12座,小(二)型水库27座,山坪塘2795口,石河堰151条,提灌站194处,总蓄引提水能力达到8491万立方米,设计灌面22.75万亩,有效灌面17.4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3.34万亩,节水灌面9.44万亩,已配套各类渠道829.55(含土渠、毛渠)公里,占设计输水渠道1509.04公里\n的54.9%,其中已防渗渠道268.41公里,占已配套渠道的32.7%。渠系水利用系数0.48,灌溉水利用系数0.4。这些工程在全县的城乡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因南溪县地处川东南伏旱区,蓄水工程分布不均,存在许多旱片死角,部分地方还处于“靠天吃饭”局面,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已建山坪塘和石河堰等年久失修,完好率仅为60%左右,蓄水能力逐年下降;库、塘、堰、提灌站等工程渠系配套率低,工程蓄水难以利用,保灌能力差,工程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全县尚有63个缺水村,水利设施建设薄弱,水问题成为制约缺水村经济发展的瓶颈。1.2.2节水灌溉发展状况近年来实施了马耳岩水库万亩灌区渠系配套项目建设,配套防渗渠道22.776km,其中小湾子支渠1.741km,新顺支渠2.123km,凤凰颈支渠3.642km,机房湾支渠4.72km,中心支渠5.5km,石牛支渠5.05km。自2007年起连续三年分别在裴石乡麻柳村、江南自由村、南溪镇九龙村、观斗村实施了省级财政水资源费项目,共建设节水灌面6501亩,配套防渗渠道14.825km,铺设滴灌管道5.82km,低压管道5.835km,通过节灌工程措施实施后,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48,灌溉水系数提高到0.4。项目竣工后,移交给当地人民政府管理,由用水者协会负责日常管护工作,编制用水计划,水量分配、水费收缴等工作,明确了协会与用水者的责、权、利,确保本项目长期发挥效益。1.2.3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及运行情况我县现有中型水库马耳岩水库1座,总库容1765万方,设计灌面3.37万亩,灌溉大观、黄沙、汪家3个乡镇29个村2.58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0.52,渠系水利用系数0.56\n,已衬砌干渠37.7公里,完好率66%;设计末级渠系104公里,已完成73公里,尚差31公里未配套。2002年中央投入930万元国债资金用于该工程的除险加固建设,工程于2003年10月完工,解决了水库工程存在隐患,水库得以安全运行和发挥效益。1.2.4水源工程运行状况(1)小型水库全县现有39座小型水库,其中小(一)型12座,小(二)型27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全县农业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2001—2003年全省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除险加固小型水库34座;近年整治重点小型病险水库2座、省级小型病险水库17座以及4座小型震损水库修复加固工程建设。通过多次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库工程完好率提高到80%以上,保证了水库工程安全正常运行。但因干支渠配套不完善,且已成渠道渗漏和损毁十分严重,已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塘堰全县现有塘堰2946处,其中山坪塘2795口,石河堰151条,分布较广,但年久失修,渗漏、垮塌十分严重,完好率仅60%,蓄水能力逐年下降,且旱灾一来,塘、堰就断水,抗旱能力差。(3)提灌站全县现有提灌站194处,现有提灌站不能满足灌溉需要,62处江河提灌站中有50%需维修改造,还有20处完全不能运行。(4)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近年实施了3\n个旱山村集雨灌溉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尚有旱山村63个,还需上级支持,花大力气加快对旱山村治理进度。1.2.5现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2002年南溪县水利局挂牌成立供水总站,对全县乡镇供水站和小型水库实行统一管理;2006年成立南溪县水务局,对涉水事务实行“一龙管水”;2007年底全面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任务,40座水库管理单位界定为公益事业单位,46名水库管理人员全面落实到位,核定“两费”96.2万元纳入财政预算。成立了县水库管理协会总会,筹建了43个用水者协会,形成了“水库—协会—农户”的水利基础设施良性管理模式,具体负责公共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计收水费、供水水源保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安全等项事务。1.2.6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成效近年,全县共计完成中型末级渠道建设15km,小型灌区渠道建设115km,小型水源工程建设2.07万处,小型雨水集蓄工程建设359处,共投入各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补助资金9021.43万元,以及其它渠道(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国土、扶贫等)投入6000余万元。新增供水能力53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4.32万亩,新增节水灌面5.12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14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50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786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87.5元。1.3水土资源状况1.3.1全县水土资源状况(1)全县水资源构成及特点根据《南溪县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资料成果显示,\n县境内各乡镇无气象资料,均用县气象局资料,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073.7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450毫米,全县水资源总量29580万m3,其中地表水28280万m3,地下水1300万m3。水资源可利用量18185万m3,占水资源总量的61.48%。2009年底,全县已成水利工程总蓄引提能力8491万m3,按保证率P=75%计算,年可供水量为8768.1万m3,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48.2%,开发利用程度为20.7%。(2)土地资源状况全县幅员面积704.4km2,辖9镇6乡,214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全县共有田土面积28.1万亩,其中田21.03万亩,土7.07万亩;有效灌面17.45万亩。还有10.65万亩不能灌溉,全靠降雨栽植。工程项目实施完成后,可新增有效灌面5.38万亩,恢复改善灌面14.17万亩,新增节水灌面8.82万亩。(3)全县水量平衡分析2010-2012年,通过(含整合)配套整治渠道619.09公里,新建蓄水池711口,整治山坪塘1283口,整治石河堰66处,配套改造电灌站107处,维修整治山坪塘、石河堰1122处,维修提灌站74处和蓄水池474口,实现新增水方255.92万m3,恢复水方647.35万m3,新增节水能力529.2万m3,年可供水量达到9024.02万m3。全县设计水平年保证率P=75%,总需水量按照《四川省用水定额(试行)》、《四川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修订)》、《南溪县抗旱规划》、《南溪县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等相关规划成果确定:农业灌溉田300m3/亩、土80m3/亩、工业万元产值平均耗水量为\n110m3,非农业人口生活用水量110L/日.人,农业集中人口用水量80L/日.人、散户饮水40L/日.人,折合大头牲畜用水量20L/日.头。总需水量7738.9万m3(包括新增灌面需水量在内),余水量1285.12万m3。1.3.2项目区水土资源状况1.3.2.12010年项目区水土资源状况(1)土地资源状况项目区位于江南、马家、留宾、长兴等4个乡镇,农业人口7.73万人,幅员面积158.48km2,工业总产值3.5亿元,耕地面积6.2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72万亩。(2)水资源构成及特点长江流经该项目区的江南镇,根据《南溪县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资料成果,县境内各乡镇无气象资料,均用县气象局资料,该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073.7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450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7131.6万立方米。项目区现有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6座,山坪塘678口,石河堰51处,提灌站52处,按保证率P=75%测算,年可供水量为2569万m3。(3)水量平衡分析2010年通过(含整合)配套整治渠道236.39公里,整治山坪塘457口、石河堰16处,配套改造泵站35处,新建蓄水池334口。新增有效灌面2.33万亩,恢复改善灌面3.57万亩,新增节水灌面3.05万亩,新增蓄水104.8万方,恢复蓄水311.6万方,新增节水能力183万方,年可供水量为2673.8万m3。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保证率P=75%,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量定额按照《四川省用水定额(试行)》、《四川\n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修订)》、《南溪县抗旱规划》、《南溪县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等相关规划成果确定:农业灌溉田300m3/亩、土80m3/亩、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为110m3,非农业人口生活用水量120L/日.人,农业人口用水量80L/日.人,散户饮水40L/日.人,折合大头牲畜用水量20L/日.头。年总需水量2187.5万m3,余水量386.5万m3。项目区可供水量能够满足需水量要求。1.3.2.22011年项目区水资源状况(1)土地资源状况项目区位于南溪、罗龙、仙临、刘家等4个乡镇,农业人口14.60万人,幅员面积271.33km2,工业总产值10.95亿元,耕地面积12.3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54万亩。(2)水资源构成及特点长江流经该项目区的南溪、罗龙两镇,根据《南溪县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资料成果,县境内各乡镇无气象资料,均用县气象局资料,该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073.7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450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2209.8万立方米。项目区现有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12座,山坪塘1066口,石河堰48处,提灌站66处。按保证率P=75%测算,年可供水量为3540.5万m3。(3)水量平衡分析2011年通过(含整合)配套整治渠道177.7公里,整治山坪塘457口、石河堰16处,配套改造泵站27处,新建蓄水池105口。新增蓄水能力69.7万方,恢复蓄水198.05万方,新增节水能力174万方。工程实施后年可供水量为3610.2万m3。\n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保证率P=75%,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量定额按照《四川省用水定额(试行)》、《四川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修订)》、《南溪县抗旱规划》、《南溪县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等相关规划成果确定:农业灌溉田300m3/亩、土80m3/亩、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为110m3,非农业人口生活用水量110L/日.人,农业人口用水量80L/日.人,散户饮水40L/日.人,折合大头牲畜用水量20L/日.头。项目区保证率P=75%年可供水量为3727.25万m3,总需水量3264.1万m3(包括新增灌面),余水量346.1万m3。项目区可供水量能够满足需水量要求。1.3.2.22012年项目区水资源状况(1)土地资源状况项目区位于汪家、大观、黄沙、石鼓等4个乡镇,农业人口8.18万人,幅员面积180.98km2,工业总产值3.2亿元,耕地面积6.3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54万亩(2)水资源构成及特点黄沙河流经该项目区的黄沙、石鼓两乡镇节水,根据《南溪县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资料成果,县境内各乡镇无气象资料,均用县气象局资料,该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073.7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450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8144.1万立方米。项目区现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4座,山平塘721口,石河堰32处,提灌站61处,按保证率P=75%测算,年可供水量为2658.6万m3。(3)水量平衡分析2012年通过(含整合)配套整治渠道205公里,整治山坪塘369口,石河堰22处,配套改造泵站45处,新建蓄水池272口,新增蓄水81.42万方,恢复蓄水137.7\n万米,新增节水能力172.2万方,年可供水量为2740.22万m3。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保证率P=75%,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量定额按照《四川省用水定额(试行)》、《四川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修订)》、《南溪县抗旱规划》、《南溪县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等相关规划成果确定:农业灌溉田300m3/亩、土80m3/亩、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为110m3,非农业人口生活用水量110L/日.人,农业人口用水量80L/日.人,散户饮水40L/日.人,折合大头牲畜用水量20L/日.头,总需水量2287.3万m3(包括新增灌面),余水量552.52万m3,项目区可供水量能够满足需水量要求。项目区通过小农水工程实施后,水资源能够确保已有的有效灌面和新增灌面的需水量。2开展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1建设现代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城乡统筹目标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县已经形成了无公害蔬菜、优质畜禽、豆腐干等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在无公害蔬菜方面,先后获得了全国第二批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第四批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蔬菜基地、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蔬菜基地等称号;在豆腐干产业上,2008年,由四川国砫豆制食品有限公司制作的世界最大豆腐干通过世界吉尼斯纪录认证,同时,南溪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豆腐干产业县”\n称号,国家质监总局以第97号公告批准对南溪豆腐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南溪豆腐干原产地证明商标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评审等。2008年,我县被省委确定为全省首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个试点县之一,先后被授予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全县GDP、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四项指标增速跃居全省丘陵区县前10位。抓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必将为建设现代农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2.1.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是基础,是保障。小型农田水利是农业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对促进农业生产、让广大农民群众受惠于工程建设成果、化解农村地区涉水纠纷、规范用水秩序、美化村容村貌,促进农民群众民主意识和管理水平提高,都将有极大的推进作用。2.1.3确保全县粮食生产安全战略的迫切需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小型农田水利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工程。我县是典型农业县,近年来,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06年的16834万公斤增加到19688公斤,年均增加率仅为5%。进一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和节水高效灌溉面积,完善灌排工程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全面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紧迫而重要。2.1.4加强水利设施抗旱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效益衰减问题日益突出,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占设计灌溉面积的67.1%,塘坝蓄水能力仅为标准的60%左右,小型机电泵站设备只有50%可以出力,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n。加之旱涝灾害频繁和耕地资源匮乏与质量不高并存等种种不利自然条件,对我县农业生产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特别是今年8月以来,全县大部分地区遭受不同程度旱情,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98.6万元。进一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建设一批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抗旱应急水源,改造现有灌排设施、末级渠系,加快解决灌溉用水“卡脖子”工程和“最后一公里”到达田间问题,完善抗灾减灾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旱灾害造成的损失。2.1.5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上新台阶。中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对水利灌排条件等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许多地方原有设施的标准和功能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主动调整思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改造原有工程,建设节水高效工程。2.2重点县建设的可行性2.2.1领导重视,组织领导有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南溪县委、县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工作,近年来,更是多次把水利工作摆到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县人民政府以南府发〔2008〕20号文出台了《南溪县人民政府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县上成立了南溪县农田水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项目乡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和责任人;县农建办每年向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相关部门下达关于抓好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通知,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相应成立由党政“一把手”\n负总责的农建机构,由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常抓不懈。目前全县已形成县委、政府统揽,部门协调配合,乡镇靠前指挥,村民自主实施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机制。2.2.2可靠的水源条件。南溪县地处浅丘区,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2.958亿m3,多年平均降雨量1073.7mm,目前水利已开发量8768.1万立方米,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9.64%。境内溪河纵横交错,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可采取引水或提水解决灌溉用水。境内已建成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可扩建或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同时配套防渗渠系来提高水利用率。根据项目区水资源分布情况,本次规划项目工程的水源充裕可靠。2.2.3良好的群众基础。随着我县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其中对农田水利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愿望。一是希望通过加强灌排设施的完善配套和先进实用的节水增效新技术的广示范,提高农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以获得好的收成。二是希望能加快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喝上健康卫生的自来水,拥有健康长寿的生命。三是希望加强水库堤防的除险加固和堰塘溪沟的清淤保洁,为他们提供安居乐业的水环境。四是希望政府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五是希望在建设和管理中能更多的享有知情权、发言权、表决权,从而建立起和谐高效、自主管理长期受益机制,保障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农民群众的这些主观愿望为水利事业顺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2.2.4建立了涉农资金整合投入制度。一是按照《南溪县鼓励向上争取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的考核办法》,切实加大争资立项工作力度。2009年,全县向上级争取水利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增幅达50\n%以上。二是加大县级财政的扶持力度。根据《南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县水利建设的实施意见》,县乡两级财政加大渠道、山坪塘、石河堰整治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县财政预算内基建投资和支农资金的增量向水利建设倾斜。2009年县级投入水利建设上亿元,增量明显高于上年,增幅达50%以上。三是对各个部门的支农项目和资金进行统一管理,整合涉水项目,大幅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农田水利发展。四是争取社会资金的筹集,融资投入水利发展。五是对微型水利工程通过“以奖代补”,农民群众“一事一议”进行筹资。2.2.5逐步发展的农村经济和持续增长的财力为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近10年来,全县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的497元增加到现在的4605元。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以中心村镇为主的农村集镇建设。省市县各级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资金投入到水利建设上。近年来国家在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防洪排涝、水土保持、水产养殖以及土地整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投入,对加快解决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2.2.6成熟的技术队伍为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南溪县水利系统技术力量雄厚,拥有水工、水文、地质、电气、测绘、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59名,其中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23名,助理工程师25名,执有省建设厅颁发的水利行业勘察设计丙级资质,能为本次规划的实施提供较为成熟的技术支持。2.2.7建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我县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n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工程特点,合理确定工程管理主体和法人主体。对40座水库在2007年底全面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任务,40座水库管理单位界定为公益事业单位,46名水库管理人员全面落实到位,核定“两费”96.2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对规模较小的工程一般由村民通过承包、租赁、协会等形式,把使用权、经营权交给农民用水协会或受益户管理,对小微型工程采取“自建、自有、自用”方式,将产权直接划归受益户所有。2.2.8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县成立了用水户协会43个,形成了“水库—水管协会—农户”的水利基础设施良性管理模式,具体负责公共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计收水费、供水水源保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安全等项事务。2009年全年征收农业水费130万元。3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根据南溪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农田水利的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战略目标,我县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及编写小组,于2009年完成了《南溪县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2009年12月经过了水务局技术人员讨论审核修改,2009年12月经县人大批准,提出了我县2009-2020年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布局、发展重点以及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和任务。基准年为2008年,近期规划为2012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0.2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69%以上,节水灌面16.1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57%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数0.7以上,小型灌区工程完好率达到80%以上。\n中期规划2015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2.1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78%以上,节水灌面18.12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64%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2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数0.72以上,小型灌区工程完好率达到85%以上。远期规划2020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7.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97%以上,节水灌面23.2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82%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数0.75以上,小型灌区工程完好率达到90%以上。根据南溪县实情,结合国家拉动内需的历史机遇,遵照“巩固改造,适当发展,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针,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重点抓好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及巩固和挖掘现有工程效益,努力加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全面推行农业节约用水,大力推广渠道防渗技术,实行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大力发展小型、微型水利。实行“五个结合”,即中、小、微结合;蓄、提结合;塘、库、堰、田、池结合,灌溉用水与解决人、畜饮水结合,新建与挖潜改造结合,进一步增强供水抗灾能力,形成乡镇有水库、村村有塘、堰,社社有渠系、户户有水池的供水体系,实现农业的旱涝保收。根据南溪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农田水利的要求,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实施后,至2020年,全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完善,基本达到初级水利化县的标准,人均工程利用量基本达到200m3/年,用水保证率2015年达到75%;2020年达到95\n%,基本解决全县旱山村问题;基本保证全县农业生产,粮食生产的用水需求;基本解决县城和主要乡镇(场镇)的防洪安全;基本完成全县主要小流域的环境与水土流失治理;建成全省水产名优特新经济县;完成全县水务管理体制规范化、标准化改革。规划涵盖全县15个乡镇214个村,覆盖全县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其中小型农田水利方面建设内容为:1、山坪塘工程:规划完成新建山坪塘1000口,整治山坪塘2236口,增加蓄水能力664万m3。2、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划新建蓄水池2575口,新增蓄水能力44.34万m3。3、电力提灌站工程:规划新建、改造电力提灌站218处,增加提水能力81.38万m3,新增有效灌面0.72万亩。4、渠系配套防渗工程:配套水库渠道655.27km,配套防渗山坪塘渠道367.5km,新增有效灌面10.36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87万亩,灌溉保证率基本达到90%,灌溉水利用系数基本达到0.6。估算工程总投资23.56亿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23.46亿元,其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费用为12.263亿元,其它工程项目建设费用为11.297亿元。2009—2012年需投资6.07亿元,2013—2015年需投资2.80亿元,2016—2020年需投资3.38亿元。着力建设节水灌溉示范片、灌排示范片、末级渠系改造示范片、雨水集蓄示范片、饮水安全示范片。可新增有效灌面10.36万亩,新增节水灌面15.455万亩,恢复改善灌面8.87万亩,粮食增产2.308万吨,每年可增加产值3693.28万元,水利分摊效益1846.64万元。\n规划范围为县域内的小型农田灌排工程,5万亩以下的中小型灌区及灌溉片,小型塘、堰、机电提灌站及相应的排灌配套建筑物、防洪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小河流治理和土地整理工程。通过各乡镇水资源(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测算后,全县农田灌溉按三个类型处理。1、沿江特色农业经济带。以大型提灌站建立节水灌溉及配套渠系示范片,包括石鼓、罗龙、南溪、裴石、江南、马家等6个乡镇2万亩沿江(江南)特色农业经济带。2、灌排示范片。以水库及山坪塘、石河堰为水源,通过提灌、自流灌溉方式配套防渗渠系1022.77km,打造相应灌排示范片11万亩;3、雨水集蓄利用示范片。无水源囤蓄工程的地方或达不到的常年旱片死角地方,如马家、大观、石鼓等乡镇的旱片村,通过修建蓄水池方式打造雨水集蓄利用示范片近3万亩农田灌溉,上述工程措施共投入资金近10.44亿元。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水利基础。本次农田水利综合规划项目全面,包括了防洪、灌溉、水土保持、供水、水产等五大项。规划时段为12年,即2009~2020年。规划实施后将在以下四个方面产生较大的工程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农田水利工程具有显著的综合利用效益,是南溪县农业经济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的重点工程。1、本规划可新增有效灌面10.36万亩,新增节水灌面15.455万亩,恢复改善灌面8.87万亩,粮食增产2.308万吨,每年可增加产值3693.28万元,水利分摊效益1846.64万元。水利灌溉工程的整治和新建可满足灌区人口增长所需粮食,也为灌区人民致富和社会稳定创造了优越的水利条件。\n2、本规划包含有防洪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工程,具有滞洪削峰减灾作用,可为改善灌区生产、生活环境,发展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3、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将有效地减免消除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全县自然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市。4、国民经济评价: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5.88%,大于12%;经济净现值为49984.6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4,经济评价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因此,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对保证南溪县的防洪、灌溉、饮水安全、水产的稳定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4重点县实施计划4.1建设目标与任务4.1.1三年建设目标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财农[2009]92号)要求,以《南溪县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为依据,我县将在2010至2012年在全县15个乡镇(含整合)配套整治渠道619.09公里,新建蓄水池711口,整治山坪塘1283口,整治石河堰66处,配套改造电灌站107处,估算总投资26198万元。通过三年建设,基本完成我县主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工程完成后将达到和实现以下目标:\n1、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9.14%。我县现有耕地面积28.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7.4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2.1%,建设任务完成后,新增有效灌面5.38万亩,有效灌面达到22.8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为81.24%,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19.14%。2、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提高15.8%。我县现有节水灌溉面积9.44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4.1%,配套改造渠道619.09公里,新增节水灌面8.8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8.26万亩,渠系利用系数不低于0.65,节水灌面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9.98%,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25.88%。3、整治山坪塘1283口,整治石河堰66处,小型泵站107处,建设任务完成后,可新增蓄水能力248.81万方,恢复蓄水647.35万方,新增提水能力66.0万方。4、新建蓄水池711口,新增蓄水7.11万方。5、目前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为19688万公斤,建设任务完成后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21790万公斤,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10.68%。6、着力深化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灌区用水户协会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我县小型水利工程建设。4.1.2工程建设范围及布局工程实施计划3年完成,布局上坚持“突出建设重点,力求区域平衡,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增强示范效应”的原则,拟规划建设3个片区:现代化灌排渠系示范片、节水灌溉示范片、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示范片,共涉及12个乡镇85个村。\n4.1.32010年实施计划4.1.3.1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江南、马家、留宾、长兴等4个乡镇,农业人口7.73万人,幅员面积158.48km2,耕地面积6.28万亩。现有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6座,山坪塘678口,石河堰51处,提灌站52处,工程蓄引提能力达2321.5万方。项目区以提灌渠、自流渠配套防渗为主,兼顾整治山坪塘、石河堰及新建蓄水池工程,实施现代化灌排渠系示范片。4.1.3.2主要建设内容、工程数量和规模1、总体建设任务配套整治渠道236.39公里,整治山坪塘457口、石河堰16处,配套改造泵站35处,新建蓄水池334口。新增有效灌面2.33万亩,恢复改善灌面3.57万亩,新增节水灌面3.05万亩,新增蓄水104.8万方,恢复蓄水311.6万方,新增节水能力183万方。2、专项建设任务配套整治渠道95公里,整治山坪塘385口、石河堰16处,配套改造泵站25处,新建蓄水池150口。新增有效灌面2.12万亩,恢复改善灌面3.17万亩,新增节水灌面2.55万亩,新增蓄水59.8万方,恢复蓄水181.6万方,新增节水能力153万方。省级配套资金700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留宾乡集体、长冲、团结村龙透水库末级渠系配套防渗,共配套防渗渠道7.2km。3、整合建设任务配套整治渠道141.39公里,整治山坪塘72口,配套改造泵站10处,新建蓄水池184口。新增有效灌面0.21\n万亩,恢复改善灌面0.4万亩,新增节水灌面0.5万亩,新增水方45万方,恢复水方130万立方米,新增节水能力30万方。4.1.42011年实施计划4.1.4.1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南溪、罗龙、仙临、刘家等4个乡镇,农业人口14.60万人,幅员面积271.33km2,工业总产值10.95亿元,耕地面积12.3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54万亩,。现有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12座,山坪塘1066口,石河堰48处,提灌站66处,工程蓄引提能力达2978.1万方。项目区以渠道配套防渗为主,兼顾整治山坪塘、石河堰、电力提灌站及新建蓄水池工程,实施节水工程示范片。4.1.4.2主要建设内容、工程数量和规模1、总体建设任务配套整治渠道177.7公里,整治山坪塘457口、石河堰28处,配套改造泵站27处,新建蓄水池105口。新增有效灌面1.47万亩,恢复改善灌面6.26万亩,新增节水灌面2.9万亩,新增蓄水能力69.7万方,恢复蓄水198.05万方,新增节水能力174万方。2、专项建设任务配套改造渠道50公里,整治山坪塘360口、石河堰28处,配套改造电灌站19处,新建蓄水池65口。新增有效灌面0.92万亩,恢复改善灌面5.46万亩,新增节水灌面2.1万亩,新增蓄水61.2万方,恢复蓄水182.8万方,新增节水能力126万方。3、整合建设任务配套整治渠道127.7公里\n,整治山坪塘97口,配套改造泵站8处,新建蓄水池40口。新增有效灌面0.55万亩,恢复改善灌面0.8万亩,新增节水灌面0.8万亩,新增蓄水8.5万方,恢复蓄水15.25万米,新增节水能力48万方。4.1.52012年实施计划4.1.5.1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汪家、大观、黄沙、石鼓等4个乡镇,农业人口8.18万人,幅员面积180.98km2,工业总产值3.2亿元,耕地面积6.3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54万亩。现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4座,山平塘721口,石河堰32处,提灌站61处,工程蓄引提能力达3191.4万方。项目区以马耳岩灌区末级渠系配套建设为主,兼顾整治山坪塘、石河堰、电力提灌站及新建蓄水池工程,实施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示范片。4.1.5.2主要建设内容、工程数量和规模1、总体建设任务配套整治渠道205公里,整治山坪塘369口,石河堰22处,配套改造泵站45处,新建蓄水池272口。新增有效灌面1.58万亩,恢复改善灌面4.34万亩,新增节水灌面2.87万亩,新增蓄水81.42万方,恢复蓄水137.7万米,新增节水能力172.2万方。2、专项建设任务配套整治渠道55公里,整治山坪塘311口、石河堰22处,配套改造电灌站30处,新建蓄水池180口。新增有效灌面0.93万亩,恢复改善灌面3.74万亩,新增节水灌面2.07万亩,新增蓄水62.0万方,恢复蓄水127.2万方,新增节水能力124.2万方。3、整合建设任务\n配套整治渠道150公里,整治山坪塘58口,配套改造泵站15处,新建蓄水池92口。新增有效灌面0.65万亩,恢复改善灌面0.6万亩,新增节水灌面0.8万亩,新增蓄水19.42万方,恢复蓄水10.5万米,新增节水能力48万方。4.1.6专项工程典型设计4.1.6.1灌区工程典型设计1、现浇C20砼梯形渠道典型设计本规划以小湾子支渠为典型设计,设计渠道长度1.74km。(1)糙率选择:根据本工程渠道地质条件、防渗要求及相关技术资料,采用梯形现浇混凝土断面,渠道糙率n=0.017.(2)渠道边坡:渠顶以上边坡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确定,砂岩1:0.2-0.1,泥岩1:0.5-0.75,(包括砂岩泥岩夹层段);覆盖层1:1。(3)超高及其它:鉴于渠道防渗要求,采用全衬砌断面,按规范(SDJ217-84)规定超高在0.15-0.65米之间,本工程控制在0.15-0.20米之间,由于渠道无交通要求,故选用内外堤顶宽无要求。(4)渠道断面水力计算:根据相关技术资料,采用现浇混凝土,渠道糙率n=0.017,比降1/1000时,渠深0.9m时渠道设计流量0.50m3/s。(5)不冲不淤流速:渠道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不冲允许流速为6m/s,因此抗冲不存在问题,关键是渠道淤积,按大堰滞洪后防水,含沙量较少,其各级最小流量的流速,经初步计算均大于小型渠道的最小平均流速0.3m/s.按水力学公式Q=WC,C=R1/6\n,计算出过水断面和规范规定超高拟定断面。比降i=1/1000,满足渠道走线及灌区用水要求。对拟定断面进行水力计算,计算公式按Q=WC和C=R。过水断面面积W:W=(b+mh)h水面宽B:B=b+2mh湿周χ:χ=b+2h水力半径R:R=式中:Q――设计流量(m3/s)X――湿周(m)C――谢才系数(m1/2/s)W――过水断面面积(m2)R――水力半径(m)i――渠道比降n――渠道糙率h――过水深b——渠底宽h——水深m=cotα,称为边坡系数计算过水断面和规范规定超高拟定断面,满足Q=0.5m3/s的要求。断面水力计算成果见下表。断面尺寸详见设计图。断面水力计算成果表Q(m3/s)inmb(m)h(m)B(m)H(m)备注0.501/10000.0170.440.60.71.40.9梯形明渠\n经估算,本工程总投资49.34万元,单位造价28.36万元。4.1.6.2矩形、浆砌条石断面渠道典型设计本规划以黄沙支渠为典型设计,设计渠道长度3.2km。1、糙率选择:根据本工程渠道地质条件与防渗要求,参考南溪县的相关工程经验及有关书籍资料,M7.5水泥砂浆砌400号以上条石衬砌渠道糙率n=0.0215。2、渠道边坡:渠道衬砌边坡为m=0,即采用矩形断面;渠顶以上边坡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确定,砂岩1:0.2~0.1,泥岩1:0.5~0.75,(包括砂岩泥岩夹层段);覆盖层1:1。高边坡按5米高度分级,留马道宽0.3~0.5米;外堤填方边坡采用1:1。3、超高及其他:鉴于渠道防渗要求,采用全衬砌断面,按规范(SLJ217-84)规定超高在0.12~0.65米之间,本工程控制在0.12~0.20米之间。由于渠堤无交通要求,故选用内堤顶宽无要求,外堤顶宽0.3米,为减少坡面上洪水入渠,结合排洪渠建筑物在内堤顶加设排水沟。4、渠道断面水力计算:采用曼宁公式计算,条石渠在设计流量时水力计算结果见渠道断面水力计算成果表。加大流量、设计最小量不作计算。渠道断面水力计算成果表渠型流量Q(m3/s)纵坡i糙率n渠底宽b(m)水深h(m)过水断面W(m2)湿周x(m)水力半径r(m)谢才系数c宽深比渠深H(m)矩形0.11/10000.02150.500.450.2251.40.1634.31.10.6\n5、不冲不淤流速:渠道采用全衬砌,其中侧墙采用单层条石衬砌,允许流速为2.5~4.5m/s,最大抗冲能力为6~8m/s,抗冲能力大,因此抗冲不存在问题。关键是渠道淤积,按大堰滞洪后放水,含沙量较小,其各级最小流量的流速,经初步计算均大于小型渠道的最小平均流速0.3m3/s。根据灌面和灌溉定额计算,黄沙支渠流量均设计为Q=0.1m3/s。糙率为n砼=0.0215。按水力学公式Q=WC,C=R1/6,计算出过水断面和规范规定超高拟定断面。比降i=1/1000,满足渠道走线及灌区用水要求。经估算,本工程总投资53.87万元,单位投资16.83万元。4.1.6.3D50U型渠道典型设计本规划以田坝支渠为典型设计,设计渠道长度5.98km。1、糙率选择:根据本工程渠道地质条件、防渗要求及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采用砼U型件安装,渠道糙率n=0.017。2、渠道边坡:渠顶以上边坡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确定,砂岩1:0.2-0.1,泥岩1:0.5-0.75,(包括砂岩泥岩夹层段);覆盖层1:1。高边坡按5米高度分级,留马道宽0.3-0.5米;外堤填方边坡采用1:1。3、超高及其它:鉴于渠道防渗要求,采用全衬砌断面,按规范(SDJ217-84)规定超高在0.12-0.65米之间,本工程控制在0.12-0.20米之间,由于渠道无交通要求,故选用内堤顶宽无要求,外堤顶宽0.3米;为减少坡面山洪水入渠,结合泄洪建筑物在堤顶加设泄洪沟。4、渠道断面水力计算:根据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采用砼U形件安装,渠道糙率n=0.017,比降1/1000时D50U形渠道设计流量0.1m3/s。\n5、不冲不淤留速:渠道采用砼U形件全衬砌,最大抗冲能力大于8m/s,因此抗冲不存在问题,关键是渠道淤积,按大堰滞洪后防水,含沙量较少,其各级最小流量的流速,经初步计算均大于小型渠道的最小平均流速0.3m/s.根据灌面和灌溉定额计算,田坝支渠流量均设计为Q=0.1m3/s。糙率为n砼=0.017。按水力学公式Q=WC,C=R1/6,计算出过水断面和规范规定超高拟定断面。比降i=1/1000,满足渠道走线及灌区用水要求。对流量为0.1m3/s的U型渠进行水力计算,计算公式按Q=WC和C=R。U型渠断面W=KAH2和X=KxH,KA=(+2m-2m′)Kr2+2(m′-m)Kr+m,Kx=2(m+-m′)Kr+2m′。式中:Q――设计流量(m3/s)X――湿周(m)C――谢才系数(m1/2/s)W――过水断面面积(m2)R――水力半径(m)i――渠道比降n――渠道糙率h――过水深θ――圆心角(°)m――为U型上部直线段的边坡系数m′――Kr――,r-圆弧半径(m)计算过水断面和规范规定超高拟定断面,满足Q=0.1m3/s的要求。\n断面水力计算成果见下表。断面尺寸详见设计图。U型渠断面水力计算成果表Q(m3/s)inmb(m)h(m)B(m)H(m)备注0.101/10000.0170.270.470.380.620.5D50U型明渠经估算,本工程总投资73.09万元,单位投资12.22万元。4.1.6.2刘家塘整治工程典型设计1、基本情况刘家塘位于长兴镇长春村,距县城21km。现有坝高3.5m,总蓄水30000m3,有效水量22000m3。该工程为已成山坪塘,主体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涵卧管组成,工程于1970年动工修建,1971年完工,大坝为均质土坝,溢洪道位于大坝左侧。自投入运行以来,一直未进行过整治,目前大坝内坡浪蚀严重,外坡极不规则,溢洪道侧墙垮塌,影响工程安全和效益的正常发挥。2、整治任务(1)大坝:内、外坡整形、预制砼块护坡;M7.5浆砌条石护顶。(2)溢洪道:浆砌溢洪道(3)卧管:浆砌卧管3、整治设计(1)坝坡整形内外坡均以设计坝轴线或坝顶边线与坝坡下缘边线或马道线的交点及坝顶高度为控制点,按开挖位置及设计坡比自上而下,逐层挖削。削坡后的坝面必须是面平线直,在每一坡段的坡比须完全一致。\n对坝面低洼或沟槽缺损部位,需进行回填夯填。回填前先铲除旧坝体表面的草皮、树根、沙层,并进行挖松刨毛处理,再铺土填筑。夯填铺土厚度每层应控制在20cm以下,对面积及较大的填土应用石夯逐层填筑。填筑土体表面应与削坡后的坡面和坡比完全一致。(2)护坡护坡材料、尺寸及形状以设计图纸为准。①护坡下缘基础(基脚石)安砌。线形应与坝顶内边线平行一致。安砌在硬基上,下边缘应用土填平、夯紧,保证稳固不变形。②铺砌:垫层:将反滤料(碎石或沙砾)按设计厚度均匀铺垫在削坡成形的坝面上,并用泥掌拍紧打平,使其镶嵌于坝面不产生滑落。砼六棱块铺砌应自下而上,其缝隙应用砂浆灌满填平,并勾缝。内坡水平带子石,必须先控制高程,并使其水平,做到线形平直,转弯(水平方向)圆滑、美观。③坝顶坝顶宽度必须一致,整体水平;坝顶边带石必须安砌在硬基上,不偏、不斜;边带石每隔10m留一排水孔(口),其孔径以设计尺寸为准。④护坡草皮应为青筋草(铁线草)或鱼腥草。栽植间距应小于20cm(纵横)。(3)溢洪道\n①现有侧墙顶部加高填平;先对溢洪道表面进行全面检查,对变形、脱缝,进行补缺勾缝,修面整形;以设计侧墙高度确定加高尺寸;在加高安砌前,先将原有顶部凿毛、清洗,再加高安砌;加高后的侧墙顶部,砼表面平整光滑、线形平直、美观大方。②尾部延长段清基彻底,如有回填部分必须夯填压紧。保证一年内不沉陷、不变形;安砌须是清方条石上墙,座、灌浆饱满,勾缝平直。4、工程投资估算经估算,本工程总投资5.6万元。4.1.6.3培农村集雨节灌蓄水池工程典型设计1、基本情况蓄水池位于裴石乡培农村,距县城15km。本次选择农户伍福贵的蓄水池作典型设计。1户有4人,缺水耕地2亩,种植蔬菜0.8亩,粮食0.75亩,竹笋0.45亩,由于无补充灌溉水源,蔬菜产量低。农户居住在海拔330m的山丘上,多年平均降雨1073.55mm,干旱年降雨量也在800mm以上,降雨量多集中在6-9月。2、蓄水池设计蓄水池容积V确定:选取灌溉定额为50方/亩,需蓄水池容积为V=50×2=100m3。集流工程设计:根据集雨节灌条件和耕地分布情况,蓄水池选择在坡耕地里面,利用自然坡面集流,山溪沟汇流,人工修建引水沟引水至蓄水池。经测量自然坡面面积为1972m2。\n单位集水面积集水量计算:根据频率分析计算,保证率P=75%的年降雨量RP=805mm,据《四川省集雨节灌工程建设与管理指南》上附表1查得年集流效率Ey=20%,则单位集雨节灌量为W=EyRpA/1000=20%×805×1/1000=0.161m3/m2。集流面积F计算:F=V÷W÷0.8=200÷0.161÷0.8=1552.8m2,实际汇流面积(1972m2)大于工程需集流面(1552.8m2),故能保证蓄水池满蓄。引水沟设计:引水沟垂直于汇流沟(山溪沟)布置,长度18m,底坡采用1%,断面为宽×深=20×30cm,M7.5水泥砂浆砌砖护壁,厚度12cm,底板厚15cm。蓄水池:结构形式采用圆形,根据灌溉用水量,选取直径D=7.2m,深H=2.7m(水深2.5m),有效容积V=100m3。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砖护壁,壁厚24cm,M10水泥砂浆抹面,C20砼护底,厚度15cm。蓄水池墙体应高出地面20cm,护栏高度不低于70cm,蓄水池进口安1个木门,以保证安全及池周泥土、污物进入池内。沉沙池:结构形式采用方形,长1米,宽0.8米,深1米,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砖护壁,壁厚12cm,M10水泥砂浆抹面,C20砼护底,厚度15cm。梯步:采用预应力空心板YKB4-0.5-5作为梯板,踏步为M7.5水泥砂浆砌砖,高20cm,宽25cm,M10水泥砂浆抹面。护栏:因蓄水池距住户较近,设置栏杆,高度0.7m,确保安全,护栏采用M7.5水泥砂浆砌花砖。泄水沟:为防止池水漫顶,在蓄水池靠近山溪沟侧采用φ200排水管作为泄水管,长度因地而异。节制闸:为引、排水需要,应在汇流沟(山溪沟)与引水沟交叉处汇流沟下游附近和引水沟首端设置节制闸。闸板采用C20\n砼预制厚度6cm。3、工程量投资估算经估算,本工程总投资1.2万元。4.1.7建设标准对专项项目工程严格按技术规范建设,所有工程必须达到相关要求,因此本建设方案的编制采用了以下规范及有关文件:(1)《节水灌溉技术规范》(GB/T50363-2006);(2)《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4)《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5)《四川省用水定额(试行)》(川水[2002]66号);(6)《雨水集蓄利用设计规范》(SL267—2001);(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8)《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9)《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10)《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11)《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3)《工程量计算规范》(SL328-2005);(14)《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4.2工程建设与管理4.2.1创新建设机制依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财农[2009]336号),\n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依靠民力、集中民智,立项推行“竞争立项、民办公助”,建设管理严格实行“三公示三质监”。推行“竞争立项、民办公助”的小农水建设新机制。该机制由“参与资格、竞争过程、立项激励”三部份组成。参与资格包括工程建设内容、自愿出资出劳数量、建设方式和管理方式等必须由村支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村民大会决议,一事一议。项目区必须有85%以上群众同意支持建设,经乡镇政府审查同意自下而上进行申报。竞争过程,由县水务局和县财政局对各村的申请和投资、投劳建后管护上报情况进行资格性筛选,审查项目设计是否符合规划,符合当地实际,是否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建设内容是否真实、合理等,再根据筹资比例对入围项目村进行初评打分排位,县政府进行最后评审,确定项目村。对筹资投劳积极、工程效益明显、管护机制完善的村社优先扶持,立项激励;对工作不积极,工程产权不明晰,协会组建不到位的不予项目支持。坚持“三公示”。为了公开透明地管理好项目资金,保障群众行使好监督权,重点加强“三个环节”的资金监督。一是对建设工程的资金预算让群众知晓,村组干部对群众的筹资只收钱不管钱,由村民议事小组和用水协会共同管理。二是对筹资的收取情况和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由村民代表和受益群众代表审查,并通过群众大会审定。三是对项目补助对象、补助标准、补助时间及补助方式等,均在村务公开栏张贴公示,无异议后,再按规定程序报帐,确保资金公开、透明、安全。坚持“三质监”。\n建立三个层次的质量监督机制。一是对专业队伍施工的项目落实专业监理。二是对自主实施的项目,以村为单位,分别设立“施工、质监、资金”三个管理小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确保工程质量。三是对自主实施和专业队伍施工的工程,全面落实群众质量监督制度。项目村社群众民主推荐威望高、品行正、责任心强的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参与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使工程置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中。县水务局做好技术支撑,不断引进和培养水利系统技术人才,全县拥有水利工程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9名,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4.2.2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亲任组长,县政府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一把手和项目区乡镇长主要领导为责任人,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4.2.3落实建后管护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对支农项目形成的资产,要明晰产权,落实管护主体与责任。首先是“先改后建”,对项目区已有的水利工程和拟建的池窖工程,将明确管理权属、落实管理责任作为工程整治的前置条件。通过单户、联户、用水协会、村社集体、专合组织等五类管理主体,实现“各有其主”,解决工程归谁所有的问题,为下步主动参与建设管理奠定基础。第二落实“以建促改”。对规划新建、受益主体尚不明确的工程,落实制度,确保工程建成与协会建立同步。(1)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农村水利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n,其产权归个人所有,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由国家补助资金所形成的资产明确划归农民个人所有。(2)受益农户较多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实行多种形式的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体制。在县水务部门宣传、引导和扶持下,用水户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用水合作组织。对于联户或自然村兴建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成立用水合作小组,协商解决出工、出资及水费计收等事务;对于跨村或跨乡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按照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由国家补助资金所形成的资产明确划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3)将用水户协会真正建立好,充分发挥作用。以渠系(支、斗渠)水文边界为基础组建用水户协会,协会本着以用水户为本,全心全意提供有效的农业供水服务,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和节水高效的宗旨,组织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辖区内灌溉工程的建设、维护、运行、管理和供水调度;二是做好供水到户工作,向用水户供水并公开水费、水价、用水方量;三是为用水户提供与水利及灌溉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工作。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各协会根据全年和阶段性供水计划,制定灌溉管理制度,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灌溉效益和供水可靠性。4.3资金筹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和“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积极筹措和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受益农民投工投劳,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本次南溪\n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资金筹措渠道主要包括:(1)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申请重点县补助资金;(2)市级财政补助资金;(3)项目县财政自筹资金;(4)农民自筹及投劳折资。依据四川省政府《关于以民办公助方式推进财政支农项目建设的意见》(川办发[2010]53号),充分发挥受益区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政府引导、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按照村内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的规定,以受益户“自愿、自主、自建、自管、自用”为前提,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以“民办公助”方式开展建设的小微水工程,可通过以奖代补、先改后建、先建后补的形式组织实施,其中,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以“一折通”的方式,将补助资金直接兑现给受益农户。(5)项目整合资金。项目“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将涉农项目资金进行全面整合,捆绑投入,集中连片建设。根据南溪县县情及项目区实际情况,本次重点县项目规划期为三年(2010~2012),项目估算总投资2619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400万元,省级财政1500万元,市级财政90万元,县财政4500万元,群众自筹3708万元,整合资金14000万元。2010~2012年的总体项目区建设资金分年度筹措方案见下表。项目区建设资金分年度筹措方案  专项资金(万元)整合资金(万元)建设年度合计(万元)小计中央省级市级县级群众自筹群众投劳折资合计2619812198240015009045001112.42595.6140002010年93254325800700301500388.5906.550002011年98583858800400301500338.4789.66000\n2012年70154015800400301500385.5899.530002010年工程估算总投资932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资金8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700万元,市级财政30万元,县财政配套150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1295万元,其它农田水利项目资金整合50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能力分析:近年来南溪县经济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166万元,前五年投入到水利的财政资金达4800万元,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县财政对水利基础等设施的投入能力将不断加强,对项目配套投入有充分保障。受益群众投劳集资能力分析:项目区农业人口35人,劳动力29.5万人,受益人口26.8万人。项目区受益人口愿意按照“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的政策开展自筹及投劳折资,其中:三年内受益群众共需自筹资金1112.4万元,按26.8万人计算,人均年投资约41.5元;项目建设共需投劳折资2595.6万元(52万个),三年期内人均劳动力年投劳约2个标准工日,既能满足建设要求,也不会给受益群众增加负担。4.4预期效益4.4.1经济效益1、项目工程实施完成后,将提高水的利用率,灌溉水利用率由0.4提高到0.6,与漫灌相比,新增节水灌面8.82万亩田土可节水529.2万方,按每方0.08元计算,则节水效益为42.34万元。2、可新增水方255.92万m3,恢复水方647.35万方,新增提水能力66万m3,新增有效灌面5.38万亩,恢复改善灌面14.17万亩,全县有效灌面累计达到22.8\n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1.2%,从而为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彻底改变南溪县粮食生产不稳的状况。按2009年粮食的中等收成计,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7.71万吨,复种指数256%,平均每亩396kg。工程完工后,新增有效灌面按亩增产180kg,恢复改善灌面按亩增产80kg,项目区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102万公斤,按1.5元/kg计,可增加产值3153万元;新增经济作物产值4170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273.25元。4.4.2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不仅改变了项目区传统的输水灌溉方式,科学利用了水资源,有效缓解了灌区用水供需矛盾,改善了灌区生产、生活条件,而且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实施、应用和推广节水灌溉项目,将有效减少水土流失,节约耕地,保护当地自然资源,解决传统田间串灌争水争肥的矛盾,并结合输水施肥,不但大大节约了成本,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劳力和时间,为南溪县农业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迈进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社会效益非常显著。1、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n通过工程建设,缓解了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避免了老百姓争水、抢水、吵架、打架等事件发生。特别是大旱之年缺水往往造成人心浮动和恐慌,干群无心工作和生产,影响了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是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突破口。农业灌溉问题得到解决,上述矛盾不复存在,农户间、乡村间和睦相处,民心稳定,社会安定,农民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发展生产或投入第三产业。有了水源保证,对发展乡镇企业和招商引资将产生积极作用,能加快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2、解放了村镇生产力,为农业和村镇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灌溉困难的解决,大大减少了农民为灌溉而耗费的劳动力,为外出务工提供了多余的劳动力,同时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条件。农民将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各种生产活动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上去,创造更多的劳动价值,增加家庭收入。同时还可将多余的水用来发展庭院(池园)经济和畜禽养殖等副业,既发展了村镇经济,繁荣了村镇市场,又加快了农民奔小康的步伐。3、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本次规划的项目,中央和地方将投资8490万元,主要用于工程建设。大量的建设需求必将带动相关企业的生产和市场的发展,并为村镇大量剩余劳动力找到了一条出路。同时,灌溉问题解决后,村镇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必然大大增加,这些需求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4.4.3生态环境效益1、将极大地改善我县局部地区的生态和社会环境该项目工程的建成,解决了我县局部地区缺水的问题,对改善我县局部地区植被条件将产生积极的作用。2、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平衡\n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增大对地表径流的调剂利用,减轻雨水对地表的浸蚀,有效地削减洪灾、旱灾,减少水土流失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林地覆盖面积的增加,增强土地涵养水源的能力,促进了生态平衡。3、极大改善生活和生产环境由于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灌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灌区内的人民生活和生产环境都将得到了极大改善。因为水面的增加,可适当改善周围小气候,使人与自然、人与水之间得到和谐发展。总之,工程建成后,可净化美化环境,改善生态平衡,增加经济收入,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宜尽早实施。4.5资金整合计划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整体打造、综合示范、集中成片、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围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战略任务,以切实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整体效益为目的,以规划引导、统筹安排、强化职责、项目拉动等为手段,突出农民增收核心目标,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速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化进程,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2010-2012年三年计划整合涉农资金23279万元,其中水利目资金14000万元。配套整治渠道419.1公里,整治山坪塘227口,配套改造泵站33处,新建蓄水池316口。新增有效灌面1.35万亩,恢复改善灌面1.95万亩,新增节水灌面2.1万亩,新增水方72.92万方,恢复水方155.75万立方米,新增节水能力94万方。\n重点县建设2010-2012年整合项目统计表整合项目主管部门项目所处阶段项目总投资  其中水利效益项目所在地其中水利投资配套整治渠道(km)整治山坪塘(座)新建蓄水池(口)改造电灌站(处)新增及恢复改善灌面(万亩)新增节水灌面(万亩)新增和恢复水方(万方)乡镇及行政村1、土地整理项目 国土局实施89359313.9102020.050.0912江南镇红星村、红联村、红丰村,红卫村2、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农综办立项9505961931010.060.115江南镇红星村、红联村、红丰村、红卫村3、田间生产便道、蔬果产业田间排渠工程 农机局实施90046024 20.10.0810马家乡楠木、平泉、社林,江南镇太阳、红联、红丰村4、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建设项目农业局实施92059053130    黄沙镇宜南、三台、大桥、方山、石桥村,大坪乡锦绣、民主、农胜村5、水库后扶建设项目 水务局实施510510152 10.10.0525汪家镇奇峰、石坝6、新农资综合补贴项目 水务局实施49049028102020.10.118裴石乡高库、石林、新建、麻柳村7、休稻养鱼 水务局实施800800 2    40江南镇红星村,红联村,红丰村,红林、二郎、登高、石牛村8、江南新农村实施项目 水务局实施24373613.538420.09 40\n江南镇红星村,红联村,红丰村,红林、二郎、登高、石牛村,马家乡和平、平泉、楠木、社林村9、全县15个乡镇水毁渠道修复项目 水务局实施60060055   0.10.0815全县15个乡镇2010年小计  85005000141.472184100.60.5175 1、土地整理项目 国土局规划435022333030 30.30.26大观镇八角、朝阳、菜花村2、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农综办规划8986601715 20.20.14江南镇红伟、二郎、登高村3、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建设项目农业局规划6404901151010.20.12.5罗龙镇洪桥、添丘、石岭村,仙临镇合众、分水、龙川村4、水库后扶建设项目 水务局规划42742725122020.10.15长兴镇新民、新生村5、新农资综合补贴项目 水务局规划49049024.210  0.350.23刘家镇大同、合宜、青平、大同村6、休稻养鱼 水务局规划900900  10   2罗龙镇柏木村7、全县15个乡镇水毁渠道修复项目 水务局规划80080020.525  0.250.11.25全县15个乡镇2011年小计  85056000127.7974081.40.823.75 1、土地整理项目规划220042617264750.30.313.47\n 国土局仙临镇金鱼、光荣、光明、红坡村2、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农综办规划1000300155 30.30.252.5南溪镇莲花、茶花、白花、桂花村4、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建设项目农业局规划5742747123020.10.16.3裴石乡油坊、裴丰、长兴、健旺村,马家乡英雄、新立、青年、华林、大明、济民村5、水库后扶建设项目 水务局规划3003003  20.1 0大观镇田坝、胜家、胜利村,江南镇石牛、底坝、天堂、自由村6、新农资综合补贴项目 水务局规划5005002912153  6.15刘家镇大庙、开元、龙滩、松林村7、休稻养鱼 水务局规划1100600 3    1.5仙临镇利群、同心村10、全县15个乡镇水毁渠道修复项目 水务局规划60060079   0.45  全县15个乡镇2012年小计  627430001505892151.250.6529.92 合计  2327914000419.1252316333.251.95228.67 \n5保障措施按照“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的原则,依据2009年12月县人大常委会决议通过的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通过村级竞争立项,我县将在2010至2012年在全县着力打造现代化灌排渠系示范片、节水灌溉示范片、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示范片,完成县域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5.1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解决县委、县政府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亲任组长,县政府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一把手和项目区乡镇长主要领导为责任人,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水务、发改、财政、农业、农机、国土资源、审计、监察、卫生、环保等单位负责人和项目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成员。\n项目乡、村均成立项目实施工作组,层层明确责任,层层落实任务,层层细化方案。领导小组下设组织管理、技术指导、财务监督、工程验收、后勤保障等办事机构,抽调相关人员实行专人专责办公。按照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原则,县水务局作为农田水利工程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南溪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设计、指导、管理和监督;县财政局与水务部门共同做好农田水利规划的编制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县财政局、监察局负责农田水利工程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县审计局负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关费用和竣工决算的审计、监督工作;县农业局、农机局、扶贫开发办、以工代赈办、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各自负责本行业应履行的工作职责;乡镇政府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具体宣传发动、组织协调等工作。村支“两委”干部要发挥好带头、表率作用,发动和组织村民开展“一事一议”,积极出资出劳,推行民办公助。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优势,加强督促指导,为民办公助方式顺利推行创造有利条件。农工办、发展改革、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扶贫等项目主管部门要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建设管理、工程管护等工作;财政等部门要做好资金拨付、管理等工作。我县坚持把小农水建设作为全县的重点工程来抓。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定期督查,分管领导具体安排、现场督战,县四家班子领导分片挂联、定点负责,主管部门县水务局、县财政局牵头负责,涉农部门协调配合,乡镇干部全员上阵,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会战,不完成任务不下“火线”,完不成任务就地追责,确保合力推进水利建设,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5.2资金筹措与整合按照政府引导、民办公助的原则,通过机制创新,实现突出重点、集中联片、整合资金、整体推进的目标。一是把重点县建设配套资金每年纳入县财政预算,三年4500万元;二是加强资金整合力度。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充分发挥涉农资金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区域集中、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把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农林水专项资金整合到项目实施区,形成合力,三年共整合资金1.4亿元,充分发挥农水“项目引导、示范带动、典型推动、整体联动”\n的作用,重点打造了现代化灌排渠系示范片、节水工程示范片、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示范片,使建设成效倍增。5.3引导农民筹资投劳一是积极推行“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的管理模式,激发群众筹资和投工投劳,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群众资金和确定投工数量。实行民办公助帮扶政策,采取项目补助、资金奖励办法,将省、市、县项目资金直接补贴村社、群众实施农田水利建设。二是采取金融担保、贷款贴息方式鼓励社会投资建水利。目前,我们已与省农行、宜宾市农业担保公司、和正担保公司等多家省市融资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凡群众或业主贷款投资水利工程建设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银行提供贷款,县财政全额贴息补助,按银行贷款利率无偿贴息三年。5.4“六到工程”强化工程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实行“六到工程”。一是项目批复到工程,二是质量监管到工程,三是竣工验收到工程,四是决算审计到工程,五是资金补助到工程,六是建档到工程。一是项目批复到工程。每个工程项目由项目村为申报主体,自愿向主管部门申报建设工程类型,通过群众代表、村委会、乡镇政府审定后,县水务局作出规划设计和投资概算,县财政局进行投资评审,由项目村组织实施。二是质量监管到工程。全县从水务、财政、农业、畜牧、农机、国土等部门和相关乡镇抽派技术人员驻扎在建设工地,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项目村推选3—\n5名群众代表参与工程监管,保住工程建设质量。三是竣工验收到工程。工程完工后,项目村组织村民代表自查验收,乡镇组织复查,县水务局和财政局实地核查并出具工程验收意见。四是决算审计到工程。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县水务局和财政局及时进行工程决算,审计局对财务决算报告进行审计。五是资金补助到工程。坚持“民办公助、先建后补”原则,对竣工的小农水工程,由建设业主申请,经县级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兑现补助资金的80%,经省级部门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剩余部分资金。六是建档到工程。实行“一个工程一套档案”,所有项目从规划申报、立项批复、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全部建档,真实反映工程建设情况。5.5严格资金管理,监督措施到位严格按照川办发【2010】53号文件,制定南溪县小农水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将群众愿意干、能够干的工程交给群众自主实施,有村社组织、用水协会、农民群众自主选择施工队伍或施工人员建设。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一是实行村民自治监管,成立3—5人的村民监督小组,具体对资金筹集使用和工程质量监督。二是在资金监管上,严格县级资金报账制,专项列帐、专款专用,坚持“先建后补”,工程经县级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兑现部分补助资金,经省级部门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剩余资金。项目补助均在村务公开栏张贴公示,确保资金公开、透明、安全。中央和省级资金对工程的补助标准是:项目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和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每亩补助不超过700元;山平塘、石河堰工程整治补助比例不超过工程总投资(不含群众投劳折资)的50%;农户新建的蓄水池、水窖工程按水量每立方米补助不超过40元,且单户补助不超过4000元。项目工程投资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和群主自筹以及投工投劳解决。\n三是监察、审计、财政等监督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检查督促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等情况,对截留、挪用、滞留、抵扣、贪污及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资金的,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5.6严格项目验收项目完工后,县政府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验收过程必须有村委会干部、村民代表和受益群众代表全程参与。验收结束要出具验收报告,并有村民监督小组或理财小组代表签字同意。验收报告是财政部门拨付补助资金的一项重要依据。县、乡要建立项目档案或数据库,将村民一事一议的会议记录、村民签字、筹资筹劳方案、物资领用发放、项目资金申请及兑付等原始资料汇总归档,规范管理。5.7强化工程建后管理,确保工程长效运行按照“谁投资、谁收益,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对小农水项目形成的资产,要明晰产权,落实管护主体与责任。首先是“先改后建”,对项目区已建的水利工程和拟建的池窖工程,将明确管理权属、落实管理责任作为工程整治的前置条件。通过单户、联户、用水协会、村社集体、专合组织等五类管理主体,实现“各有其主”,解决工程归谁所有的问题,为下步主动参与建设管理奠定基础。第二落实“以建促改”。对规划新建、受益主体尚不明确的工程,落实制度,确保工程建成与协会建立同步。第三将用水户协会真正建立好,充分发挥作用。6附件1、附表1—72、小农水项目区分布示意图及整合资金项目区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