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9 MB
  • 32页

植被生态学ppt课件

  • 32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植被生态学》教师:王希华办公地点:地理楼206\n第一章绪论植被生态学的概念植被生态学(VegetationEcology)一词是由D.Mueller-Domboies和H.Ellenberg在1974年提出的(《植被生态学的目的与方法〉)是否为一个新的学科:否原因:作为一门研究植被的学科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只不过在不同的大陆上,各有一套术语和研究方法。欧洲大陆经常称本门学科为植被科学(VegetationScience)英语国家习惯称其为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n植被生态学植被:地表的植物覆盖。在一般情况下,植物总是成群生长的,也就形成了植物群落。植被生态学也就是研究植物群落的科学植被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植被生态学群落形态学群落生态学群落生理学群落动态学群落分类学群落分布学理论植被生态学应用植被生态学数量植被生态学实验植被生态学植被制图学\n\n\n\n第二章植物群落的学说2.1植物群落的概念植物群落的特征植物群落是植物的集合体,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植物集合中的各种植物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外貌\n植物群落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植物群落是一个功能集体,执行着一定的机能植物群落在空间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分布界限植物群落是处在时间发展上的某一阶段\n\n\n植物群落的概念植物群落是某一地段上全部植物的综合,它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和种间数量比例,一定的结构和外贸,一定的生境条件,执行着一定的功能,其中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它们是环境选择的结果,在空间上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在时间上是整个植被发育过程中的某一阶段。\n2.2植物群落形成的条件群落基本上是两种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植物区系中各个分类单位的生态幅度环境的异质性影响群落形成的五项参数某一地区的植物区系(f):这是形成群落的基本材料某个种进入特定生境的能力(a):这主要取决于该种在生长地的分布,它们的传播机制和定居的机会。种本身的特点,即植物的生态特性(e):种的生理需求,以及定居后,影响其竞争能力的其它特征。\n生境(h):指特定地点上起作用的环境因子的综合时间(t):引起植物入侵,或环境因子起变化所经过的时间。植物群落=∫(f,a,e,h,t)\n2.3植物群落的识别一个植物群落应有大体均匀一致的种类组成一个植物群落应有一致的外貌和结构一个植物群落应占有大体一致的地形部位和相应一致的生境条件一个植物群落应具备一定的面积\n\n\n2.4有关植物群落性质的争论“植物群落”的不同假说有机体的观点:把植物群落和有机体相比拟,强调组成群落的各个种是高度结合的、相互依存的,一个群落从其先锋阶段到稳定的顶极阶段和有机体一样有其出生、生长、成熟、繁殖和死亡,群落的这种生活史虽然是复杂的,但却是一个真实的过程,在其特征方面和植物个体的生活史是一样的。代表人物:Clements拟有机体的观点:该观点以A.G.Tansley为代表。该观点认为虽然群落内一些种群间确有强烈的依附性,但某些种群却是独立的,它们可以在其它群落中很好的发育,群落结构不能和有机体的严密结构相比拟,然而为了强调群落在多方面表现的整体性,他们认为把它当作拟有机体比较合适。\n种的系统分类观点:以Braun-Blanquet为代表。他把植物群落比作一个种,并认为植物群落是植被分类的基本单位,正像种是有机体分类基本单位一样。“独立性”(个体性)观点:该观点认为,组成群落的种群具有“独立性”,即各个种都是单独地对外界因素起反应,并作为独立的一员进入群落,它们在不同的群落之间往往互相交织,而以不同的比例出现在不同的群落之中。植被“连续性”与“间断性”的争论\n\n第三章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任何一植物群落总是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的,我们把组成一个群落的全部植物种类成为群落的种类组成(SpeciesComposition)3.1确定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的方法3.1.1群落最小面积的确定最小面积的定义:在该面积里,群落的组成得以充分的表现表现面积:在这样的面积上群落的全部定量特征以及种间相互关系都能表现出来。定性的最小面积,定量的最小面积方法学最小面积,坚持最小面积、更新最小面积\n\n3.2组成群落种的数量特征3.2.1多度和密度:多度是指该种在群落内的个体数目(是指具体某个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植物个体数目(某个种或全部种)3.2.2盖度和多盖度综合级3.2.3高度和深度3.2.4重量和体积3.2.5同化面积和吸收面积3.2.6频度:表示一种植物个体在群落中各个地点的出现频率。\n\n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显著度和相对频度三者之和,表示该种在群落中的优势程度。相对多度(Dr)=D(某个种的株数)/∑D(全部种的总株数)相对显著度(Pr)=P(某个种的断面积)/∑P(全部种的总断面积)相对频度(Fr)=F(某个种的频度)/∑F(全部种的总频度)\n3.3种的饱和度和物种多样性种的饱和度:是指某一植物群落中单位面积内拥有的物种数,也可称之为物种丰富度。由此提出了单种群落、寡种群落和多种群落。物种多样性:这里的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和各物种的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度。物种多样性可区分为三大类: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γ多样性。α多样性:是指群落或生境内物种的多度;β多样性:在环境梯度上,从一个生境到另一个生境所发生的种的多度变化的速率和范围;γ多样性:是在一个地理区域内一系列生境中种的多度变化,是个矢量。\n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原因变化:从高纬度的南北两极祥低纬度的热带,从内陆干旱气候向沿海湿润气候,从高海拔的寒冷气候向低海拔的温暖气候增加的趋势。此外在演替过程中,多样性从早期阶段向后期阶段逐渐增加,但在顶极之前的阶段有可能下降。\n原因:时间假说:认为所有群落随着时间变化趋于多样化,因此老群落比新群落的物种多一些。空间异质性假说:该学说认为自然环境越复杂越不均质,依赖于环境的群落就越复杂多样。竞争假说:认为在热带地区的生物竞争在形成多样性方面较温带地区显得更为重要。气候稳定假说:认为气候稳定的地区允许有更好的进化和适应,会产生更多的物种。生产力假说:认为更大的生产力导致更大的多样性。异型杂交率假说:异型杂交是指与同种其它个体远系繁殖以避免自花授粉,高的异型杂交率会导致高水平的遗传变异和局部适应性以及新种的形成。\n捕食假说:认为在热带地区有更多的捕食者和寄生者,它们压低了被食者种群,使得被食者之间的竞争大为减少,其结果允许有更多的被食者物种共存,进一步允许系统中存在有更多的捕食者。最初资源有效面积假说:一个物种生活在广大面积上将增加种群间隔离的机会并相继形成新种。资源限制假说:认为在热带森林中植物的高度多样性可能是由于土壤中营养物质很低,物种不可能向优势种发展。动物授粉者假说:在热带地区,风的传粉效率是很低的,大多数靠动物,这使得植物种群间的生殖隔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结果增加了新种形成的比例。\n种类组成的区系统计这是对组成群落的分类学单位数目进行的统计,包括种的数目、属的数目和科的数目。通过这种统计可以看出在一种植被类型中,那些属和科占优势,这有助于对群落性质的认识,一般以对属的统计最受重视。种类组成的区系成分分析地理成分分析发生成分分析历史成分分析\n\n第四章植物群落中的种间相互关系4.1种间相互关系的类型竞争: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竞争同一对象的相互作用,是群落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理幅度、生态幅度)偏害共生:是相互作用中一方受压抑,而另一方不受影响。化学互感就属于这种类型。寄生:是指相互关系中的一方获益而另一方受害。偏利共生:是指对一方有促进作用而对另一方没有影响。如附生现象。原始合作:是相互作用中对双方皆有促进作用,但又不是专性的,因为没有这种相互作用各方仍能继续稳定生长。互利共生:是双方相互依存的相互作用,缺失时彼此受损。如菌根。\n4.2种间联结和相关上面我们讲了有关种间关系的类型,但要确定这种关系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大量的观测、实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般先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种间联结和相关的测定,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种间联结和种间相关的统计学意义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