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92 KB
  • 15页

基于生态学的大学语文教育研究

  • 15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基于生态学的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作者简介\]邵子华(1959),男,山东单县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摘要\]自然界的任何生物群落或个体的生存状况无不受制于生态系统。大学语文教育是认识过程、心理过程、社会化过程的运动系统,除具有生态系统一般的整体性等结构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生态结构的独特性。大学语文教育应当根据其生态结构的内在特征,充分发挥文字、文化、存在和生命四个生态圈的结构功能,采用“五步教学法”。\[关键词\]大学语文;生态学;系统结构;五步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30070050引言第15页共15页\n人们对大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及其实施的路径众说纷纭,扑朔迷离之中难以辨清努力的方向,这自然造成教育智慧的空耗。大学语文是一个结构庞大的生态系统,盲人摸象式的局部确认是对整体的歪曲,必然导致对大学语文教育生命的扼杀。大学语文教育的路径跟大学语文一样复杂,本文以生态学的观点进行分析,希望藉此看清目标并找到一条清晰、切实的教育路径。如果能够在认清大学语文教育的结构组分、能量传递网络的基础上考察大学语文教育,那么,其教育路径也许就会得以清晰的展示。1生态学视域中的教育研究1.1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1\]。研究的对象分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层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组成多个生物群,各种生物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构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是通过营养来实现的。或者说,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是通过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来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并且逐级递减,因而往往呈现金字塔状。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是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没有所谓的单个独立存在物,它们完全是联系的和共生的。生态学的基本精神是综合、联系、平衡。1.2生态学视域中的教育研究。第15页共15页\n在生态学看来,“世界是由关系网络组成的有机整体,现实中的一切单位都是内在地联系着的,所有单位或个体都是由关系构成的。在这个整体中,作为关系者的事物和事物间的关系都是真实地存在着的,任何一物的变化必然引起这些复杂关系网络的变化。这种相互包含的关系是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而不是实体与实体之间机械的外在相互联系”\[2\]。“生态智慧可以应用于教育研究,生态思维模式本身更贴近教育形态。”\[3\]1976年,劳伦斯・克雷明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这标志着生态学己从纯粹的生物学研究踏上了与人文学科融会贯通的新道路。但这时多是宏观的教育生态研究,主要是从整体上探究教育与社会、文化的互动。近年来,有人把生态学原理运用于教学,认为“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教学问题是一个新的视角。目前,有关生态学的研究立场、视角、原理、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教学问题的研究”\[4\]。大学语文教育的路径跟大学语文一样复杂,笔者以生态学的观点来分析它,希望藉此看清目标并找到一条清晰、切实的教育路径。如果能够在认清大学语文教育的结构组分、能量传递网络的基础上考察大学语文教育,那么,它的教育路径也许就会得以清晰的展现。2大学语文生态结构的特征2.1大学语文生态组分的生殖性第15页共15页\n在自然界,一个种群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保证该物种的稳定生存,不少物种因为数量的减少而消亡或趋于消亡。所谓生态危机,正是由此而产生。大学语文教育系统的构成因素是无限的。也许有人认为汉字的数量是有限的,但一个汉字有多种含义,每一种含义又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通过比喻、引申等方式快速生殖;汉字的构词能力极强,每个词在无数具体的语境中繁衍的意项能够包罗万事万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世界上一切已经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凡是人可以意识到的,都可以作为而且也必定会成为语文的构成因素。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最为困难的大约就是它构成因素的复杂性,以至于有种置身于无边的海洋而无力泅渡的沉溺感。如果从生态学的观点来考察大学语文教育系统,它的组分结构和功能结构就会逐渐清晰起来。大学语文不可穷尽的构成因素可以归属于四个大的群落,或者说,大学语文生态系统有四种组分:文字、文化、存在与生命。汉字以简单的笔画描绘出了事物的特征,是作为主体的人对事物细致观察和准确把握的写照,是一种充满诗性的认知活动的结晶,里面储存着丰富的生命热量。在源远流长的汉文化的背景下,每一个汉字都布满了历史的脚印,充盈着真实生命的鲜活的呼吸。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是主体和客体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客体一旦进入主体的视野,它就不再是纯客观的了,特别是在人文领域,客体往往映现出主体的本质力量的光辉;而主体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神的载体,主体之间的交际无不显示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话性。“交际”在本质上是一种深刻的生成性的文化活动。汉字是文化的载体又孕育着文化精神。第15页共15页\n语文教育意义上的存在泛指各种事物或现象。从类别上可分为自然界的一切景物和人类社会的人物和事件、组织和思潮、文化和文明。不仅有现实生活也有历史典籍――大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正是各种言语文献;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观念的。存在语文系统中绝不仅是纯粹物质的,更是心理的和经验的,文字中的存在是前人经验过的世界,感受了的世界。阅读文字必须再跟自己的经验世界联系起来,合而为一个属我的精神世界。一切存在物都是语文的来源、对象和动力;在心灵力量的作用下,一切存在都转化为高贵的生命精神,最终达到“天地万物以为心”的境界。因此,大学语文各生态组分不仅互相依存、互相映射,而且互相激发和催生,共同构成一个辽阔、蓬勃的心灵牧场,由此孕育和发展人的主体精神。2.2大学语文生态结构的环流性。自然生态结构呈现金字塔的形状。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是能够吸收太阳能并制造营养物质的绿色植物,站在塔尖上的动物通常是肉食性的大型猛兽还有人类。在这种生态结构中,一个生物群落的生存是以蚕食另一个生物群落为基础的,即使相同相近的物种也常因利用同一资源而厮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绿藻”以及“一山不能居二虎”,就形象地揭示出自然界生态结构的层级性及其吃与被吃的生存原则。大学语文中的文字、文化、存在和生命四种组分不是金字塔的结构,而是互相交叉渗透、呈双向奔流的环状分布的四个生态圈,之间的关系完全不是自然生态中吃与被吃的关系,恰恰相反,而是互利共生的孕育关系。第15页共15页\n语言就是人们存在的世界。语言为人类从混沌的宇宙中扩延着存在论意义上的领域。语言的存在方式首要的是对在场和现实的记忆和描述,它带着生命的体温和灵魂的印痕,保持了一个民族对生活当中最核心且本质部分的体验。语言诱导人们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切肤之痛,使人们不再做一个俯视者和旁观者,而是真正融入其中,让世界的风景扑入人们的眼帘,让生活中的激流在人们的血管里奔涌呼啸。人正是通过语言,跟世界建立起了深刻而又广泛的联系。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人类不屈不挠走向文明的悲壮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辉煌的成果,是文化使我们的精神站立起来。人们对文字的阅读和理解总是在主体精神的策动下向文化的底蕴挺进,寻找、感受和吸纳文字所建立的形象背后的文化精神。真正意义上的言说,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跟世界的对话。而且,人的精神是在这种对话中成长的,语文能力也是在这种对话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学语文各组分环流、奔腾,组成络绎缤纷的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景观。人们由此深深地理解民族以及人类的历史和现状并展望未来,为自己及社会设计一个理想的蓝图,并为之努力奋斗。3大学语文组分的能量传递跟自然界所有生态系统一样,大学语文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组分都必须吸取能量才能维持自身运转。同时,它也要生产能量传递给别的组分。各组分通过能量有效的不断传递共同发挥结构系统整体功能。但是,大学语文各组分的能量传递具有如下两个明显的特征。3.1能量传递的可逆性第15页共15页\n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错综复杂,但能量传递的基本形式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从而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能量传递的链锁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把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间的能量传递意味着食物链中一种生物的消失,就是说,这种能量的传递是单向的、不可逆的。而大学语文组分的能量传递是可逆的、双向的,能量传递绝不是以一个“种群”的消失为代价,不是像自然生态一样组分能量传递的一级级减少。相反,在每一级能量传递的过程中,能量还可以再生,就是说,大学语文组分能量的传递具有生成性。比如,文字在一代代人的运用中积淀出丰厚的文化含义,这使得字义变得丰富,字的能量因此成倍扩大。每一个人使用字词的时候,又总是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赋予字词鲜明的个体色彩。人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养育文化精神,而富有崇高文化精神的人又赋予语言以生命的光彩。一个人言语的内容和方式在本质上是他生命的现实,精神的高度决定着言语的高度。语文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活动。文采即生命的光彩,华章映射出精神的光辉。口若悬河、下笔如有神是思维的奔涌不息。学生了解他们生存的这个世界,认识自然和社会,洞察历史和现实,理解个体生命在世界中的真实存在及其意义;用高贵的心灵之光去反观、照射这个世界上一切现存的事物,以自己丰富、强健的想像力实行对现实的超越。第15页共15页\n大学语文组分的重要特性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合一,同时具有三种功能。但是,这并不是说每一个组分自身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封闭的内循环,恰恰相反,它们都是开放的,耗散的。它们不是生物体内物理能或化学能的传递,而是信息的传递认知的智慧和情感的因素以及价值的判断。人的生命是在跟世界建立起来的关系中显示其自身价值的。从哲学上来说,主体与客体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也不是单向的联系,而是一种积极深刻的交流和融合。一种进取的生命总是不断地从世界万物中获得启示,而世界万物也因为人的精神的映照而显示出生机。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起到一种联结和推进作用。人是在语言中与存在“相遇”的。海德格尔认为,语言的本质是去蔽,是一种澄明的到来,是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的精神家园。“语言艺术并不是对一个现成的给予的实在作单纯复写,它是导向对事物和人类生活得出客观见解的途径之一。”\[5\]3.2能量传递的主体性。自然界的生态秩序是在多种群落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自发地实现的,而语文生态中各单独个体的行为秩序是由系统中枢发布命令决定的。具体地说,文字、文化和存在等组分功能发挥的程度受主体生命的制约。处于生命核心地位的价值理想既是一种主导性的动力,也是语文生态系统运动的目的。第15页共15页\n大学语文生态系统虽然外在地表现为某种技术的成分,但实质上属于观念形态。如果从微观的角度观,会发现它的内在结构如人的神经结构一样细密,功能极为复杂,各个结构要素的功能程都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在人的生命价值指令的直接或间接控制下,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密切配合,使语文素养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实现和发挥语文的文化交际的功能。人的主体精神及其认知规律决定着语文生态运行的秩序和方向。从接受的角度看,语文信息接受的基础是学生个体的体验。一切精神、价值以及概念、观点的接受、衍生,都要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实现。语文各组分能量的传递必须有适合大学生感官需要的鲜明特点和刺激态势,使信息到达后便于接受和理解,从而成为他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语文生态系统之间遵守的是情感逻辑和价值逻辑,言语行为是由系统的生命感情和价值系统指挥的。在文字、文化、存在和生命四个生态圈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的生命。生命深处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理想精神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主体意识,其中最核心的是理想精神,它既是运用语言的动力,又是运用语言的内存尺度。言语流并不是如水波、光波一样的纯物理性的东西,而是感情价值以及理想的流动。当人们面对一群人物一些事件的时候,只有理想的光辉洒在它的身上,才能对它产生一种生动的感知,才能评判它的价值,才能对它发生某种心理的触动,那么思维飞扬起来,语言才可能飞扬起来。理想不仅重新赋予字词以个性化的生命,而且还决定着字词“排列”的秩序和方向。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的力量,言语行为只是把外部世界跟思想结合在一起。第15页共15页\n语文生态的主体性还表现为要不断主动地打破系统结构的平衡。这与自然生态依靠被动的自我调节来实现能量供求平衡有很大的不同。语文教育生态系统追求的不是系统的平衡或稳定,各组分之间不要平衡或稳定而是要不断打破、远离平衡态。语文系统各组分必须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运动,要充分开放边界,不断引进大量的新鲜的语文材料,特别是引进一些异质的语文材料,对系统的原有结构产生冲击,从而实现语文生态结构的进化。特别要指出的是,调节系统各组分关系和数量比的主导力量是人的理想精神,作为主体的人能够自觉地确定生命和言语的关系、生命和世界的关系,从而积极、主动地选择优秀的文化丰富自己的语言,建构自己的生命,实现对存在的敞亮、深刻的表达。4大学语文教育生态的五步教学法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大学语文教育要从文字开始,在文字教学的过程中,用文化知识拓展生命的领域,用文化精神建设生命的主体性。一个丰富、强健的生命观察、体验多样性的存在,才能建立起主体跟世界广泛深刻的联系,从而能够直面人生,自觉地承担起改造社会的责任。这种认识、责任还要用文字流畅、完美地表达出来。语文教育的这个路径可以简明地表示为:文字文化生命存在文字。从文字开始再回到文字,这不是处于一个平面上的封闭的圆圈,而是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开始的文字是已经存在的别人的文字,而后头的文字则是满含着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文字。把文字、文化、生命、存在和文字连接在一起的是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这四种语文活动是以显在的形式进行的,它们之间的紧密相联也构成一个循环不息的圆圈。这样,语文教育的路径可以简化为两个交叉渗透、循环往复的圆,圆的中心是一个渐渐成长起来的“人”。4.1文字――语文教育开始的文字是人们要阅读和理解的文字第15页共15页\n在阅读过程中,人们要把一串串的文字转换成鲜明的人生场景,再把人生场景转换成自己的人生经历。阅读理解文字首先要把文字一起交给五官,让它们感受文字的体温,让它们对文字所代表的事物的各种属性形成清晰的感觉。在这个基础上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唯有经验过的感觉到的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不论是建立起完整的意象,还是体味意象背后的意味,都离不开主体感同身受的深度参与和对话式的交流。阅读作为一种过程性的精神事件要求读者亲身参与其中,亲身参与是指读者精神的“在场”状态。个体的生命体验能够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同时,又借此实现对艺术形象的富有诗意的超越,实行向文本形而上的精神境界的推进。4.2文化――由文字的阅读进入到文化的理解,实现与生命与文化精神的沟通对文字的阅读和理解要向文化的底蕴挺进,寻找、感受和吸纳文字所建立的形象背后的文化精神。人类精神的根深深地植入厚重的文化传统,是文化使人们的精神站立起来。大学语文教育应当抵达我国传统文化的心源,只有到达这种境界,才能很好地理解人生和社会。对文化的理解最终要达到情与理、自我与社会、个体感受与历史文化的统一,从而促进人性的和谐发展,使人们的理想充满生活的实在,把个人与世界、小我与大我、瞬间与永恒都融合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生命体验之中,实现与万化冥合,达到精神的凝聚、贯注和迸发。如此,一种力量磅礴,气象豪迈,韵律充盈的生命就可以独立于天地之间了。语文教育只有赖于这种生命之光的透视和烛照,才能够灵动、强健,充满活力。4.3生命――用言语的力量激励生命,在言语创造中更新生命第15页共15页\n语文学习就是通过语言来认识世界和自我,在言语创造中更新生命。语文通常采用言语的艺术手段使日常生活陌生化,以此来激活人的感觉。一个人只有感觉敏锐并且积极参与和体验生活,他才能形成自己具有人类良知的思想,他才能成为直面人生苦难体验着深渊并敢于进入深渊冒险的人。“他在现代人情感萎缩中唤醒人对存在状况的思考,投一束光亮照彻幽昧的暗夜,重新寻找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人们语文教育的最高价值正在于此\[6\]。4.4存在――让人们的生命走进存在,进而在荒诞的存在中开辟一条有意义的路存在主义认为存在是荒诞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有必要用自己的个性和自由去换来属于自己的意义。以文载道,以文问道,通过不停的拷问、疑问和质问,警醒人们思考自己的存在,提醒人们追问存在的意义、如何存在以及怎样才能存在的更好。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所面临的生存难题,或者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者阶级的厮杀搏斗,或者天灾人祸,或者贫困堕落,这些都需要富有热血和正义的人担当起来。给这些沉重的问题一个清楚的答案也是语文义不容辞的责任。装模做样的视而不见会导致语文的萎缩直至丧失了灵魂。在任何时代,语文都不应该是一个冷血的看客或者吊儿郎当的闲人。在人们泅渡的时候,语文应当用文字赶紧建造救命的方舟。4.5文字――用文字歌唱自己的生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第15页共15页\n大学语文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是在经历了文字、文化与生命与存在几个阶段之后再回到文字。大学语文教育过程中的语言表达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基于人间道义的言说和自我确证,另一类是基于学科问题和职业角色的认知表达。前一类写作就是在文字中往前摸索,直至走到人类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交汇点,并最终抵达宇宙存在的幽微之处。把他自己的生命、语言的生命和人们生存的这个世界融为一体。人生存的困境,历史惨象的隐秘,一代人的精神结构,像峻峰深谷在言说中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后一类写作万万不可轻视。一个人最终是要走向社会从事一份职业的,他要依赖于此生存和发展,以此建立和世界的联系并确立自己的价值,他从业的技能是在大学开始形成的。每一种职业,每一种领域,都有一套自己的语言系统和言语规范,各种专业能力中都包含语言表达能力。大学语文教育的意义之一就在于在语言中认识、理解自己的专业,在言语表达的过程中养成专业技能,或者专业问题的语言表达本身就是一种专业技能。5结束语在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中,各组分是依存与循环的关系,一种组分是吸取其他组分的营养而维持和发展生命力的。文字、文化、存在与生命在一个人的身上是综合的、交融的,语文整体的功能必得它们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所以,人们在语文教育中要统筹兼顾,不能只顾语言的训练而忽略了生命中感情和价值的向度和力度,忽略了生命的感受和体验。反之,脱离了语言训练的精神的凌空蹈虚和灵魂的浮云梦蝶也是不可行的。文字是船文化是水,存在的世界是孕育力极其强大的母体,其他都是由这母体孕育而生,语文能力不可脱离了这个母体而破空裂石的生殖。第15页共15页\n参考文献[1]麦肯齐,鲍尔,弗迪.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2]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研究述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141.[3]刘贵华,朱小蔓.试论生态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J].教育研究,2007,(7):2.[4]李志厚.从生态学角度研究教学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26.[5]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82.[6]王岳川.艺术本体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4:227.UniversityChineseLanguageeducationresearchbasedonecologySHAOZihua(ChineseDepartment,HezeUniversity,Heze,Shandong274015,China)AbstractThenatureofanybiologicalcommunityortheindividualsurvivalsituationisrestrainedbyecologicalsystem.UniversityChineselanguageeducationisthemovementofknowledgesystemprocess,mentalprocess,theprocessofsocialization.Inadditiontotheentiretyofthestructurecharacteristicsofecologicalsystemwithgeneral,ithas第15页共15页\nitsownuniqueecologicalstructure.CollegeChineseeducationshouldbebasedontheinherentcharacteristicsofitsecologicalstructure,givesfullplaytothefunctionofthefourecologicalcircle:thetextstructure,culture,existence,life,andwiesusing“fivestepteachingmethod”.KeywordsChinese;ecology;systemstructure;fivestepteachingmethod第15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