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7.00 KB
- 2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生态学1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2.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缺乏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如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5.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6.生态因子: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称为环境因子,或称为生态因子。7.生态位:指某种生物利用食物、空间等一系列资源的综合状况以及由此与其他物种所产生的相互关系。它准确描述了某一物种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条件。8.酸雨:指雨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9.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局部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河生殖,这局部的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10.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word.zl\n.-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0.5分)1、生态科学主要研究生物个体水平以上的生命体系,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2、存活曲线的根本类型有凸型〔A型〕、对角线型〔B型〕、凹型〔C型〕。3、根据环境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可将生态因子划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两类。4、物种形成过程大致分为3个步骤,即地理隔离、独立进化和繁殖隔离机制的建立。5、海洋生物群落可分为假设干带,即:潮间带〔或沿岸带〕、浅海带〔或亚沿岸带〕、半深海带和大洋带。6、表型的自然选择模式大致可分为3类: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7、物种多样性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随海拔降低而增加;随水体深度增加而减少。8、生物群落的动态包括3方面的内容,即群落的内部动态、群落的演替和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9、关于种群内源性因素调节机制主要有行为调节学说、内分泌调节学说和遗传调节学说等三种学说。10、种群的数量变动取决于四个根本参数,即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迁入率。11、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可包括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word.zl\n.-二氧化碳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和叶绿素测定法等。12、物种间主要的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负反响、正反响〕能维持系统的稳态。2、初给予生态学命名的人是〔Elton、√Haeckel〕。3、分布在我国XX和东北的雪兔、分布在华北的草兔和分布在华南的华南兔颅骨长分别为95~97、85~89和67~86mm,这种颅骨的变异可以用〔√Bergman规律、Allen规律〕解释。4、香农-威纳指数测度群落物种多样性时,必须同时考虑以下因素〔√丰富度和均匀度、丰富度和多度〕。5、Aleen规律描述的是〔动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6、种群增长模型Nt+1=Ntλ描述的是〔√无限环境、世代不连续的种群增长;有限、世代不连续的种群增长〕。7、一般说,纬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将〔√增加、减少〕。8、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为〔2~7、√4~5〕级。9.一片优质牧场,因放牧过度使得优质的牧草首先消失,杂草大量繁殖,土壤板结,草被稀疏,草原沙化,这是〔正向演替、√逆向演替〕。10、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通常在〔极地苔原、√热带雨林〕。11、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互相抑制,属于〔√竞争、中性〕。12、〔传播、√定居〕是物种扩散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13、甲、乙群落有100个个体,其中甲中90个属于种A,10个属于B,而乙中种A和种B各占一半,甲、乙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结果为〔甲高、√-.word.zl\n.-乙高〕。14、种群平衡是指〔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15.食物网的复杂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关、无关〕。四.简答题〔共30分,每题5分〕1、简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答题要点:〔1〕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局部。〔2.0分〕〔2〕水对生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2.0分〕〔3〕水对生物的分布的影响。〔1.0分〕2、控制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题要点:〔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1.0分〕〔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1.0分〕〔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1.0分〕〔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1.0分〕〔5〕人类的活动。〔1.0分〕3、什么是领域?动物领域的大小有什么规律?答题要点:〔1〕领域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2.0分〕〔2〕动物领域大小的规律:①领域面积随其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1.0分〕②领域面积受食物品质的影响;〔1.0分〕③领域面积和行为往往随生活史,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1.0分〕4、谈谈水产养殖活动对周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word.zl\n.-答题要点:〔1〕养殖活动向水体中引入物质、能量;〔2〕人为改变优势种;〔3〕对其他生物的影响;〔4〕人工构造体对水体的影响;〔5〕不科学的投饵及药物带来的危害等等。〔每小点1.0分,共5分〕a)目前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答题要点:〔1〕温室效应及其全球气候变化;〔2〕臭氧空洞〔臭氧层破坏、平流层O3耗竭〕;〔3〕酸雨;〔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无林化;〔5〕荒漠化与土地退化等;〔6〕淡水缺乏、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退化;〔7〕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每小点1.0分,至少答5项者得总分值,共5分〕6、简述群落的根本特征。答题要点: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1.0分〕2〕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0.5分〕3〕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0.5分〕4〕具有一定构造;〔1.0分〕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0.5分〕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0.5分〕7〕具有边界特征。〔0.5分〕8〕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0.5分〕五.论述题〔共15分〕1、试论述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的生物学特性。〔8分〕-.word.zl\n.-答题要点:能对表中特性作出清楚说明。每答对一个特征得1.0分,共8分。2、什么是演替顶级?论述单元演替顶级理论和多元演替顶级理论有什么异同点?〔7分〕答题要点:〔1〕演替顶级:指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场,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2.0分〕〔2〕单元演替顶级理论和多元演替顶级理论的异同点:1〕两者的一样点在于:都成认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到达稳定状态的群落;而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和生境相适的。〔2.0分〕2〕两者的不同点在于:①单元顶极论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都是第二位的,但可以阻止群落向气候顶极开展;多元顶极论那么认为,除气候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可以决定顶极的形成。〔1.5分〕②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开展,最终形成气候顶极;而多元顶级论不认为所有群落最后都会趋于一个顶极。〔1.5分〕生态学2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2.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一样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word.zl\n.-3.他感作用: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4.演替顶级:指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场,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5.生物群落:在一样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6.温室效应:指大气中的CO2等温室气体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引起地球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7.生态位:指某种生物利用食物、空间等一系列资源的综合状况以及由此与其他物种所产生的相互关系。它准确描述了某一物种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条件。8.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9.食物链:指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备取是在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之间的传递关系。10.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到达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构造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0.5分)1、生态系统包括4种主要组成成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可以把它们分为五类,即: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3、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word.zl\n.-1、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演替可以分为: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和快速演替三类。2、景观中任何一点都是属于斑块、廊道、和基质的,它们构成了景观的根本要素。3、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三大类型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4、林德曼效率相当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8、一般来说,自然种群有3个根本特征,即: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9、物种形成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3类:异域性物种形成、邻域性物种形成和同域性物种形成。10、植物群落分类的根本单位是群从,此外,群系和植被型也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11、生态学是研究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中心的宏观生态学。12、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可包括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二氧化碳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和叶绿素测定法等。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食物网的复杂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关、无关〕。2.群落多样性高,一般说其稳定性也〔√高、低〕。3.硫的循环是属于〔√沉积型循环、气体型循环〕。4.寄生动物的食性大局部是〔√专化的、泛化的〕。5.资源利用性竞争是〔直接竞争、√间接竞争〕。6.一个海滩在一次油轮触礁事故中生物被毒害死,此后数年重新恢复生机,这种演替称为〔原生演替、√次生演替〕。-.word.zl\n.-7.一般说,纬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将〔√增加、减少〕。8.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对双方种群都是〔√有利的、有害的〕。9.驯温〔√可以、不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生物的极限温度。10.一片优质牧场,因放牧过度使得优质的牧草首先消失,杂草大量繁殖,土壤板结,草被稀疏,草原沙化,这是〔正向演替、√逆向演替〕。11.生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平均实际生活期限称为〔生理寿命、√生态寿命〕。12.〔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有可能倒置。13.热带雨林地区的捕食者通常是〔营养生态位较宽的泛化种、√营养生态位较窄的特化种〕。14.〔√负反响、正反响〕能维持系统的稳态。15.水生生态系统比陆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速度〔√快、慢〕。四、简答题〔共30分,每题5分〕1.生物种有哪些特点?答题要点:1〕生物种不是按任意给定的特征划分的逻辑德类,而是由内聚因素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2.0分〕2〕物种是一个可随时间进化改变的个体的集合〔2.0分〕;3〕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1.0分〕2.什么叫种群?种群的增长受哪些种群参数的影响?答题要点:1〕种群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分布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1.0分〕2〕种群的增长受到出生率〔1.0分〕、死亡率〔1.0分〕、迁入率〔1.0分〕和迁出率〔1.0分〕等四个根本参数的影响。3.简述群落的根本特征。-.word.zl\n.-答题要点: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1.0分〕2〕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0.5分〕3〕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0.5分〕4〕具有一定构造;〔1.0分〕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0.5分〕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0.5分〕7〕具有边界特征。〔0.5分〕8〕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0.5分〕4.单元演替顶级理论和多元演替顶级理论有什么异同点?答题要点:1〕两者的一样点在于:都成认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到达稳定状态的群落;而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和生境相适的。〔2.0分〕2〕两者的不同点在于:①单元顶极论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都是第二位的,但可以阻止群落向气候顶极开展;多元顶极论那么认为,除气候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可以决定顶极的形成。〔1.5分〕②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开展,最终形成气候顶极;而多元顶级论不认为所有群落最后都会趋于一个顶极。〔1.5分〕5.简述种群的逻辑斯蒂增长和指数增长的区别。答题要点:1〕条件不同:指数增长是发生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中的种群增长,〔1.5分〕而逻辑斯蒂增长是发生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的种群增长。〔1.5分〕2〕表现的增长曲线不同:指数增长曲线表现为“J〞形;〔1.0分〕逻辑斯蒂增长曲线表现为逼近“S〞型。〔1.0分〕6.简述碳循环包括的主要过程。答题要点:1〕生物的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0分〕2〕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交换。〔1.5分〕3〕碳酸盐的沉淀作用。〔1.5分〕-.word.zl\n.-七.论述题〔共15分〕1.P2试论述r对策和K对策生物的特征。〔8分〕2.多样性随哪些条件而变化?为什么热带地区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高于温带和极地?〔7分〕答题要点:1〕时间因素〔2.0分〕;2〕空间异质性因素〔1.0分〕;3〕气候稳定性因素〔1.0分〕;4〕竞争因素〔1.0分〕;5〕捕食因素〔1.0分〕;6〕生产力因素〔1.0分〕。生态学3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rm:具有稳定年龄构造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2、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殖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3、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缺乏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4、生态系统:-.word.zl\n.-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如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5、领域: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6、多态现象:种群中许多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一个种群中一种以上的表现型,这种现象叫多态现象。7、生态位:指某种生物利用食物、空间等一系列资源的综合状况以及由此与其他物种所产生的相互关系。它准确描述了某一物种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条件。〔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8、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一样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9、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局部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河生殖,这局部的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10、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0.5分)1、生态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可分为三大类:野外的(田间的)、实验的和理论的。2、存活曲线的根本类型有凸型〔A型〕、对角线型〔B型〕和凹型〔C型〕。3、种群的内分布型有:均匀、成群和随机。4、物种形成过程大致分为3个步骤,即地理隔离、独立进化和-.word.zl\n.-繁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年龄锥体的根本类型:金字塔型、壶型和钟型。2、物种多样性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随海拔降低而增加;随水体深度增加而减少。3、林德曼效率等于以下三局部的乘积,即消化效率、同化效率和生产效率。4、群落构造包括:水平构造、垂直构造和时间构造。5、种群的数量变动取决于四个根本参数,即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6、竞争的两种作用方式为:干预性竞争和资源利用性竞争。11、物种间主要的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12、自然种群的根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13、景观的根本要素是:斑块、廊道和基质。三、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正确的在其上方打√号〕1、生境破碎化可能导致种群大小降低,〔√遗传漂变加强,多样性降低,对种群不利;遗传漂变减弱,多样性增加,对种群有利〕。2、要进展害虫的生物防治,最好选择〔√特化的泛化的〕捕食者。3、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X其实际生态位,这是〔性状替换√竞争释放〕4、一片森林被砍伐,假设干年后逐渐长出草本植物、灌木,最后形成乔木为主的群落,这是〔原生演替√次生演替〕。5、通常在群落交织区中生物多样性〔√较高较低〕。6、火灾导致的种群密度变化是属于〔密度制约的√非密度制约的〕7、周限增长率是种群〔√离散增长模型种群连续增长模型〕的重要参数。-.word.zl\n.-8、〔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有可能出现倒置。9、香农-威纳指数测度群落物种多样性时,必须同时考虑〔√丰富度和均匀度、丰富度和多度〕。10、同生群分析可以得出〔静态生命表√动态生命表〕四、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1、如果人们采用素食的生活方式,现有的生态系统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2、景观构造的起源和演变都是因为地质过程、气候变化等自然原因而造成的。3、正反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4、种群在有限环境下的增长曲线是逻辑斯蒂增长。5、种群的自疏现象与阿利规律有关。6、对所有因子的生态幅都很广的生物,一般都分布很广。7、Allen规律描述的是动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8、捕食作用对猎物种群有害,对捕食者种群有利。9、在进展群落种类组成分析时,采样面积应该尽可能大。10、最大持续产量MSY一般出现在种群密度到达最大的时候。√××√√√××××五.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1、简述碳循环包括的主要过程,并简述人类在哪些环节上影响了碳循环。答题要点:〔1〕生物的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分〕;〔2〕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交换〔1分〕;〔3〕碳酸盐的沉淀作用-.word.zl\n.-〔1分〕。如能画出示意图也可。写出至少两点人类的影响〔2分〕(如: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及使用加快了C由储存库进入流通库的速率;人类的种植或破坏植被行为将影响C经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并进而可能影响其矿化过程;污染导致富营养化使藻类爆发,可能使C进入海洋的量增加,并增加矿化量;大气污染导致海洋酸化可能加快碳酸盐类的溶解等)2、控制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题要点:〔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1.0分〕〔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1.0分〕〔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1.0分〕〔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1.0分〕〔5〕人类的活动。〔1.0分〕-.word.zl\n.-3、什么是生态位的分化?它有何生态意义?答题要点:在进化过程中,由于竞争,两个生态上很接近的种向着占有不同的空间、吃不同食物、不同的活动时间或其生态习性上别离,以降低竞争的紧X度,从而使两种之间可能形成平衡而共存。这就是水体位的分化。〔2分〕生态意义有:群落中的种群有其一定的生态位,在它们对群落的空间、时间、资源的利用方面,以及相互作用的可能类型,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1.5分);由多个种群组成的群落就要比单一种群更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同时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1.5分)2、简述群落的根本特征。答题要点: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1.0分〕2〕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0.5分〕3〕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0.5分〕4〕具有一定构造;〔1.0分〕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0.5分〕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0.5分〕7〕具有边界特征。〔0.5分〕8〕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0.5分〕六.论述题〔共20分,每题10分〕1、谈谈水产养殖活动对周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应该如何进展“绿色〞水产养殖〔即生态养殖〕。答题要点:一、〔1〕养殖活动向水体中引入物质、能量;〔2〕人为改变优势种;〔3〕对其他生物的影响;〔4〕人工构造体对水体的影响;〔5〕不科学的投饵及药物带来的危害等等。〔每小点1.0分,共5分〕-.word.zl\n.-二、〔1〕合理配置养殖品种,充分利用生态位;〔2〕合理投饵,不超过养殖生物需要量,使消费效率提高,以免营养物质剩余导致水体细菌等分解者大量产生使群落构造快速变化;〔3〕养殖土著种为佳,防止生态入侵问题;〔4〕利用种间关系进展疾病的生物防治,减少药物使用;〔5〕形成食物链,充分利用养殖水体中的物质和能量。〔每小点1.0分,共5分〕2、目前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从中选择一个环境问题运用生态学原理详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之道。答题要点:问题一:〔1〕温室效应及其全球气候变化;〔2〕臭氧空洞〔臭氧层破坏、平流层O3耗竭〕;〔3〕酸雨;〔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无林化;〔5〕荒漠化与土地退化等;〔6〕淡水缺乏、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退化;〔7〕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每小点1.0分,至少答5项者得总分值,共5分〕问题二:原因得1.5分、危害得1分,解决之道得2.5分,例:温室效应问题产生原因:人类大量开掘并使用化石燃料,使过多的C由储存库进入流通库,改变了物质的地化循环速率及途径;危害:气候变暖及其他间接危害,如海平面上升,气候带变迁,珍稀物种濒危等。解决:恢复地球生态系统原来的物质地化循环速率及途径,减少C排放,增加植被以加快C的吸收等。生态学4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word.zl\n.-1、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个过程称生态入侵。2、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3、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缺乏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如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5、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6、演替顶级:指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场,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7、生态位:指某种生物利用食物、空间等一系列资源的综合状况以及由此与其他物种所产生的相互关系。它准确描述了某一物种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条件。8、能量锥体: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如果把通过各营养级得能流量,由低到高画成图,就成为一个金字塔型,称为能量锥体或能量金字塔。9、初级生产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10、他感作用: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0.5分)1、中国植被主要分类单位分3级,即植被型、群系和群丛。2、存活曲线的根本类型有凸型〔或A型〕、对角线型〔或B型〕和-.word.zl\n.-凹型〔或C型〕。1、物种形成过程大致分为3个步骤,即地理隔离、独立进化和繁殖隔离机制的建立。2、景观生态学研究对象包括3个方面,即:景观构造、景观功能和景观动态。3、表型的自然选择模式大致可分3类: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4、生物群落的动态包括3方面的内容,即群落的内部动态、群落的演替和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5、关于种群内源性因素调节机制主要有行为调节学说、内分泌调节小说和遗传调节学说等3种学说。8、种群的数量变动取决于4个根本参数,即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9、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3大类型,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10、主要的物种间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1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可以把它们分为5类,即: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在种群统计学中,种群在最适环境下由于生理寿命而死亡造成的死亡率为〔√最低死亡率、生态死亡率〕。2、黄化现象表达的是〔光照强度、√光周期〕对植物的作用。3、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Bergman规律、√Allen规律〕解释。4、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物种数量、√-.word.zl\n.-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5、一个营养级是处于食物链上某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种、生物量〕的总和。6、豆类与根瘤菌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偏利共生〕。7、生态位越接近,种间竞争〔√越大、越小〕。8、无机元素从有机物质中释放出来,成为矿化,是〔√放能、贮能〕过程。9、多样性指数是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多度和丰富度〕的综合指标。10、一般来说,海洋中河口湾的净初级生产力明显〔√高于、低于〕大陆架。11、黑白瓶法测定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为〔LB-IB、√LB-DB〕。12、〔√迁移、定居〕是植物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13、在物种N2与N1的种间竞争模型中,当K2>K1/α,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