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0 KB
- 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即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其结构、机能、生产力及其调控和管理的学科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影响作用的环境因子。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系统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照人类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综合体。食物连;在生态系统中,源于绿色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取食的转化关系,使各个生物有机体紧密联系起来的营养序列称为食物链。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就是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种群共生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的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而建立的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n逆行演替;逆行演替就是指原来的群落在外界因素,如采伐、火烧、开垦、放牧、病虫害及其它自然灾害等的作用下,群落由比较复杂、相对稳定的阶段向着简单和稳定性差的阶段退化。逆行演替是群落次生演替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外界作用力的强弱及持续时间,当作用力强或持续时间长时,原有群落可能一直要退化到次生裸地。生活型;生活型是指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微生物等)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配置和能量、物质在各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三、简答题(每小题5,共50分)1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答:1.农业生态系统除了主要依靠太阳辐射能以外,还需要人类提供辅助能源(如机械、化肥、农药、排灌、收获、运输、贮藏、加工等)。2.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农产品以满足人类的需要。3.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因素较简单,稳定性较差。4.农业生态系统属于开放性系统,人类要从农业生态系统中获取食物、纤维、畜产品、果蔬产品,而且往往有一部分远销他地,从而将这些农畜产品中所含能量和物质脱离该系统。5.\n农业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较高。这是因为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生种主要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牧草、果木、家畜、家禽等,它们是经过人类长期有目的选择,具有优良丰产性状的物种类群,人类总是采取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保持其优良种性及高的生产力。6.农业生态系统常采用人工调控和自然调控相结合的“双向调控”措施,多属外部调控。2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有哪些?答:1.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投入投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有太阳能和辅助能2.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产出(1)目标性产出和非目标性产出.农业生态系、机械、烯油统的目标性产出指人类组织某项农业活动所希望获得的产品输出;(2)食物能产出和非食物能产出。在农业生态系统输出的总能量中。按照人类的要求分为食物能和非食物能两类。3简述种间关系在生产中应用?答:(一)农林作物的配置、组合搭配及人工混交林的建立农作物之间的间作、混作和套种,以及农作物与林果的间作和人工混交林的建立,都是利用种群间的正相互作用的互容的特点,合理搭配林木及作物种群,达到充分利用光,热、不、肥(营养)及生长季节等资源条件,提高光合效率,获得较高的生产力。(二)蜜蜂与虫媒授粉作物的互利关系(三)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生物防治病虫害;生物防除杂草。4简述水生演替系列。\n答:(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t最初水体很深,因光用和空气的缺乏没有体形较大的绿色植物,只有一些漂浮生长的浮游植物。(2)沉水植物阶段:由于浮游生物残体稻秧驭和湖岸陆地上冲刷所带来的矿物质颗粒。天长日久逐渐使湖底抬高,这时首先出现的是轮藻属植物,它是湖底深地上的先锋植物群落。之后其它藻类流水植物相继出现并生长。(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随着湖底变浅,浮叶根生植物出现,如睦莲科的莲等,这类植物的叶密集于水面或水面以上,使水下光照条件变得不利于沉忒植物的生长,使之下沉到深水部位生长。浮叶根生植物体形较大,聚积的有机物使湖底抬高过程加快。(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由于水层的继续变浅,直立永生植物出现,主要有芦苇、香蒲、泽泻等,它们的根茎发达纠缠纹结,使湖底很快被填平,开始露出水面与大气接触,具有了陆生环境的特点。(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抬升出水面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土壤水分近于饱和,于是一些莎草科与禾本科的湿生植物开始生长并形成群落。在干旱地带,由于蒸发强烈,土壤很快变干燥,水位下降,医生草类逐渐被旱生草类所取代。(6)木本植物阶段:在湿润地带,群落的演替继续进行,在湿生草本群落中首先出现混生准本,而后形成森林。在干旱地带也可能形成森林。5简述农业生态工程遵循的生态学原理?答:(一)物质循环及再生原理\n(二)能量流动与转化的食物链原理(三)生态位原理(四)生物种群相互作用原理(六)边缘效应原理(七)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八)群落结构及演替原理6何为人工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经营者的直接调控包括那些方面?农业生态系统人为调控目的在于改善系统功能,提高系统效率。为此,必须对农业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数量、比例及时空组合等进行调控,对环境条件进行改造,对政策、资金、技术等进行配套和协调。所以,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本质就是对系统组成和结构的调控。一、个体水平的调控二、群体水平的调控三、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特点的调控四、系统输出的调控五、生物环境的调控六、区域系统水平的调控。7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包括哪些方面?(1)发展多种类型的次级生产,充分利用初级产品。①发展草食动物。②充分利用水面、发展水面养殖。③充分利用腐生食物链,进一步提高初级产品的转化效率,生产多种次级产品。\n(2)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喂养。加强饲料管理,科学喂养,是提高次级生产力的最基本和最重的途径。主要方法有:①协调饲养量与饲料量的关系,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及产品质量。②选择最佳配合饲料,科学喂养。(3)混合饲养,多级利用。畜禽的混合饲养,多级利用,可使饲料中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转化效率,获得更多的第二性产品。8农业生态系N、P循环的特点。氮素的输入包括(1)生物固氮;(2)气象固氮;(3)工业固氮;氮素的损失(1)淋溶损失;(2)有机物燃烧损失;(3)土壤通气不良在“NO3-→NO3-→N2-”的反硝化作用下损失,进入大气等几个方面,只要答对其中两个方面即可的分。磷循环的特点:磷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以地壳为其主要贮存库。生物圈中的磷主要来自磷酸盐岩石及有机残体而形成的有机磷酸盐。磷必须形成可溶性磷酸盐才能被植物吸收进入循环。磷由于降水而从岩石圈溶解到水圈,形成可溶性磷酸盐。被植物吸收形成含磷的有机物,如再经过一系列消费者的利用,最后仍将含磷的有机物归还土壤,经微生物分解,又转变为可溶性磷酸盐,供植物利用,完成磷的一次循环。9简述同等重要与不可替代规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n作用于生物体的生态因子,都具有各自的特殊作用和功能,每个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都是同等重要和缺一不可的,缺少任一项都会引起植物生长发育失调。例如温热条件为生物提供了生长发育的热量环境,而水则提供了生物生化反应的媒介和组成成分。上述两个生态因子的功能虽不相同,但却是同等重要的。10简述限制因子原理。最小因子定律也称李比希(Liebig)定律,它是1840年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研究发现并提出的。他发现作物产量常受到土壤中含量少,但作物又大量需要的营养元素的限制,他认为,生物的生长发衣需要各种基本物质,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基本物质的可被利用量接近所需临界量时,这种物质将成为一个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英国的布莱克曼(Blanckman1905)将它发展为“最小因子限制律”。该定律说明,基本生态因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某一因素的数量特别不足,就会限制其它因素的作用,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四、论述题(共10)试述群落演替理论在西部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中的指导作用。(1)能够正确的阐述群落演替原理。(2)能够结合西部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