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0 KB
- 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珙桐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摘要珙桐是我国特有珍稀保护物种,在植物系统发育和地史变迁研究上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介绍了珙桐的天然分布环境、生物学特性、群落特征等,从生态学、遗传学、生理学角度综述了珙桐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应加强珙桐生理生态学和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珙桐;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AbstractDavidiainvolucrateBaill.isarareandendangeredplantendemictoChina,ithasahighsciencestatusinplantphylogenyandgeologeyhistorychangeinvestigation.Homeandabroadscholarshavedonequantitiesofworkonit.Thedistributingenvironment,biologycharacter,communityconnectionwereintroducedandtheresearchfromecology,geneticsandplantphysiologyweresummarized.Itisconcludedthattheresearchonplantphysiology,ecologyandcellbiologyshouldbestrengthened. KeywordsDavidiainvolucrateBail;physologyandecology;researchadvance 珙桐(Davidiainvolucrat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亦称水梨子或鸽子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在晚白垩纪和第三纪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影响,仅在我国西南地区受冰川活动影响小的地方活下来,为第三纪孑遗植物,有“活化石”之称,在我国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名目中,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物种。在植物系统发育和地史变迁研究上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另外,由于珙桐的花序奇特,花、叶、果实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可在植物园、公园、风景区、自然保护区、街道两侧广泛种植;珙桐的应用推广范围不断扩大,珙桐苗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珙桐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树种,具极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对于珙桐的研究报道较少,而且对于很多问题尚存在争议,珙桐的保护,开发和应用缺少试验性的依据。 1珙桐天然分布环境 根据张家勋等[1]调查结果,珙桐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地,北纬27°1′~31°7′,东经98°6′~111°1′的范围内,海拔700~3000\nm,成不连续的、点状分布,珙桐分布区多为凉湿型气候,具有潮湿、多雨多雾、夏凉和冬季寒冷期长的特点,相对湿度80%以上,年降雨量1400mm以上,日照时数为1200~1400h。调查发现,适宜珙桐生存的环境条件是:海拔600~3000m,年平均温度为8.5~16.9℃,最冷月平均温度为-5.0~4.0℃,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2.0~30.0℃,年平均降水量为744.0~1580.0mm,极端最低温度为-15.6~-3.0℃[2-3]。 珙桐分布区成土母岩以中生代侏罗纪沙页岩和泥质页岩为主,土壤为酸性褐色棕壤、黄壤和黄棕壤,pH值一般为4.5~6.5,质地疏松潮湿,地表枯枝落叶层较厚。珙桐主要生长在沟谷两侧的山坡,坡度较大,降水量较多,土壤流失严重,肥力较差[4]。从分布区域上看,珙桐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西北部、湖北西部、四川盆地边缘地区、贵州的北部及云南的横断山脉,分布地区地形复杂,植物种类丰富。 2珙桐生物学特性 珙桐为单科单型属植物,仅有1种变种,即珙桐和光叶珙桐。珙桐为高大落叶乔木,一般高达10~25m,最高达4m以上,胸径1.0~1.5m[5]。当年生枝紫绿色,一年生枝条上有明显的白色气孔点,无毛,多年生枝深褐色或深灰色,树皮灰黄色,粗糙呈不规则片状脱落,树形端正,树冠馒头形或圆锥形。冬芽大成圆锥形,紫褐色,芽鳞3~4对,覆瓦状排列。单叶互生,在短枝上近似簇生,心脏形或阔卵形,长9~16cm,顶端短尖尾状,基部心脏形,叶缘有三角形粗大的锯齿,具有毛刺状尖突,叶面鲜绿色,背面弥生丝状白绒毛,叶柄长4~8cm,常生灰色绒毛[4-5]。 珙桐为两性花或雌雄花同株,头状花序,通常由多数雄花和一雌花或两性花组成,花基部生有长圆卵形或长圆倒卵形花瓣状的苞片2~3枚,初始为淡绿色,继而变为乳白色,脱落前变为棕色。珙桐雄花无花被,子房下位,4~10室[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