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90 KB
  • 6页

生态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 6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生态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摘要】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激增,面临的很多问题已经使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在建筑领域,也在向着建筑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将生态学理念应用与建筑设计之中,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关键词】生态学理念;建筑设计;应用;实践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化的水平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大规模城市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城市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忽略了长期的环境效益和城市形象。为避免城市发展造成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在进行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生态学理念,不断优化设计控制。才能保证建筑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二、生态建筑理论的概念第6页共6页\n生态建筑理论是一种新型的理论,在生态学的指导下,利用循环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本着从建筑的整体效果出发,从设计,到施工,到管理建筑内外的种种布置和资源,是有限的能源物资可以再小范围内实现良性循环利用,力求在自然生态,建筑,人类三者之间达到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状态,坚持人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加以设计管理施工,形成一个有利于自然的自我发展,有利于人类的生产生存的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这样既不会对自然生态造成压力,也不会加重社会的能源消耗,因此,环保,生态,健康舒适是生态建筑设计建造的基本要求。1、环保、健康、舒适,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住宅的舒适度健康度有了新的要求,住宿既要保留最基本的遮风挡雨功能,更要保证居住人群的身心安康,比如要有良好的光照,适宜的温度,有益于人体的湿度,有新鲜的空气,安静没有污染的声音环境等。其次,选择材料装饰时候要注意低碳环保,既要减少能源的消耗,又要低辐射,低污染,从而保证居住人身心健康。同时,要使居住建筑和周边的人文历史环境相协调,既满足生活的隐私保护,又方便交流。2、要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和能源要采用新技术和新的设计理论,在建筑局部内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既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又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也不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压力。从而达到人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融合。3、促进整个建筑主体和大自然的相互和谐中国建筑自古便有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活状态,生态建筑的设计,不仅仅要从人与自然的能源物质方面达到和谐,更要从精神上提高境界。具体主要是住宅环境和周边自然的相互融合,和周边的历史文化境界状况相互适应,既提高了居民居住的环境质量,又可以提升居住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身心和谐。三、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第6页共6页\n1、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人、建筑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和自然建立起一种协调的关系。所以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发展,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2、以人为本。进行建筑设计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人的使用方便性和舒适性。3、能源的合理使用与节约。节能技术的使用是通过蓄热等系列的措施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可以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利用太阳能,可以根据当地气候的特点,结合太阳的运行规律,通过使用材料蓄热和绝热的性能,提高结构的保温和隔热的功能,做到冬天保暖,夏天降温,提高室内的舒适度。4、注重建筑的地方性。建立任何一个建筑,都要根据当地特定的地理条件进行评价,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如地方建筑材料的利用强度和持久性,以及当地的各种限制条件等等。5、注意自然环境设计。要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重视,确定“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原则,减少人工层次,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四、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1、生态理念在办公建筑设计上的应用第6页共6页\n办公建筑是所有建筑类型中的能源消耗最大的建筑,因此,对于办公建筑应用生态理念进行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办公建筑在整个的建筑系统中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和周围环境的作用联系非常紧密,这就给生态理念提供了一个发生、平衡、循环的机会,能够保证办公建筑真正实现按需索取,夏季通风,冬天避风的需求能够在设计中得到实现。使得自然的元素充分展示其在建筑中的优越性。与此同时,在建筑设计上还能够做到权衡利弊、合理整合资源,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形成良性的互动,构建真正的生态环境。2、生态理念在园林建筑设计上的应用园林建筑最突出的特征是它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其进行了生态设计具有可行性和很大的优势,能够直接将建筑的生态设计作用于生态系统,产生直接的生态效应,促进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生态理念在园林建筑设计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技术、景观、文化这三个方面。这三方面融合生态理念,使得传统的园林建筑与现代化园林生态设计有机融合,协调统一,促进了自然、历史、文化、技术的延续性。五、生态建筑设计方法1、建筑与人和谐共生。在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决不是“人类中心论”。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健康、无害、舒适的环境。强调高效节约,但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也不能只强调人的健康和舒适,而不顾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第6页共6页\n2、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在进行建筑规划时候,要尽量尊重和保留有价值的生态要素,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共生。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对周围的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等各因素进行详细研究调研,在设计中加以重视,充分考虑到各因素的影响,确定科学合理的建筑体型体态,使用建筑材料要挑选对周围生态环境破坏小的材料,使得设计出的建筑对自然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3、建筑与社会环境和谐。建筑物在与自然环境共生的同时,还必须与社会环境和谐,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之前,必须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景观、审美品位进行详细的调查,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建筑语言,设计恰当的空间形态,使建筑物在其全寿周期内,对当地的地域景观、传统建筑能够起到保护和延续的作用,对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能够起到保持作用,对土地、能源、交通不形成压力作用,能够让居民参与建筑设计与街区更新过程,保持地域的恒久魅力与活力等。4、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消耗。高效无污染首先考虑的便是如何降低建筑物的能量消耗。为此,设计人员应当以当地的气候条件为依据,设计合理的建筑方案。建筑群落的布局、朝向、体型的选择要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并且营造良好的建筑群的微型气候。就建筑群的朝向而言,一般以朝南或偏南为主,但设计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朝向;就布局而言,考虑到建筑物内的风压对空气流通的作用,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应当错落有致,同时考虑到夏季季风的渗透,竖向布局宜结合地形错落有致地进行布置。第6页共6页\n5、采用新能源。为了尽可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使用,除了要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消耗之外,还需要重视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太阳能供电系统技术即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为建筑提供电能,这是非常理想的供能系统。六、结束语生态建筑设计是以实现建筑系统和周围环境的良性循环,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应该大力普及。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定是低能耗、少污染的生态型建筑,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更是不可替代的。参考文献:[1]宋海林,关于生态建筑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建筑学报,2011[2]王鹏,生态建筑的设计概述[J]世界建筑,2010[3]李道增,国际建筑界有“生态建筑”的实践[J].世界建筑,2011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