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 MB
- 1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目1、概述11.1工程概况11.2勘察等级及勘察阶段22、勘察目的、依据、勘察手段及工作量的布置22.1勘察目的22.2勘察的依据及遵循的相关规程、规范22.3勘察手段32.4工作量的布置32.5勘探点的测放32.6完成的工作量33、地理,气象,经济,区域地质及场地地形地貌34、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64.1工程地质条件64.2水文地质条件95、地震效应95.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95.2.场地类别95.3场地抗震地段的划分96、岩土工程分析评价106.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106.2场地内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作用评价106.3、地基土评价106.4特殊土评价107、基础选型建议117.1基础选型建议117.2斜坡支护建议117.3单桩承载力估算12录8、提请设计及施工注意的问题12Ⅱ、附表部分1、勘探点一览表1/32、地层统计表2/1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3/14、物理力学指标及颗粒分析统计表4/15、土工试验成果总表5/16、水质分析报告6/47、波速测试报告7/6Ⅲ、附图部分1、勘探点布置平面图1/12、工程地质剖面图2/4013
xx县“xx小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概述1.1工程概况xx县xx县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拟建的“xx小学”位于云南省迪庆州xx县xx村,西面紧邻正在修建的新德维公路,东面紧邻巨达河。拟建项目教师宿舍三栋6层;高段宿舍两栋4层;低段宿舍两栋4层;食堂一栋3层;洗浴中心一栋3层;教学楼一栋5层;以及配套的公厕两栋1层。1.2勘察等级及勘察阶段1.2.1勘察等级(1)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2)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3)场地属中等复杂地基;故本工程岩土勘察等级为乙级。1.2.2勘察阶段本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2、勘察目的、依据、勘察手段及工作量的布置2.1勘察目的1查明建筑场地各岩土层的地层结构和均匀性及特殊岩土的性质,尤其应查明冻土影响深度及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2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初见及稳定水位、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提出地下水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及控制措施的建议,并分析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论证采用各种地基基础型式的可行性,对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4预测地基沉降、差异沉降和倾斜等变形特征,提供变形所需的计算参数。5评价采用天然地基基础的可行性,及基础持力层的选择和基础埋深建议,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6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的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及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对沉桩可行性、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及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7对征地范围内边坡的稳定作出评价及对边坡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建议。8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出意见,并提供所需计算参数。9判定地基土的地震效应,对地基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划分,判别饱和砂土及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判定地基液化等级。2.2勘察的依据及遵循的相关规程、规范1《xx县“xx小学”岩土工程勘察合同》;2《xx县“xx小学”规划设计方案》;13
3相关规范、规程: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8)《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2.3勘察手段根据场地工程地质特点,本次勘察采用了钻探、重型(2)N63.5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水质分析试验等勘察手段。2.4工作量的布置根据业主提供的建筑方案,勘察工作布置是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版)4.1.16和4.1.17条沿拟建建筑物边线、角点、中心并根据场地地形坡度走向布置,共计68个,其中教师宿舍20个孔,孔深20.00~25.00米;低段宿舍9个钻孔,孔深15.00~20.00米;高段宿舍10个钻孔,孔深15.00~20.00米;食堂5个钻孔,孔深15.00~20.00米;。洗浴中心4个钻孔,孔深15.00~20.00米;教学楼18个钻孔,孔深20.00~25.00米。厕所2个钻孔,孔深10.0米。(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5勘探点的测放本次勘探点的测放由甲方负责各勘探点(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的现场施放及高程引测均以建设方提供的控制点为依据。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系统。坐标系采用北京54坐标系。2.6完成的工作量我公司在本次勘察任务中共完成进尺1405.6米。3、地理,气象,经济,区域地质及场地地形地貌3.1地理xx县位于云南省最西北部,属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地段,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青藏高原南缘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该县的地理坐标为:东经98°35′6″~99°32′20″,北纬27°33′4″~29°15′2″,北与西藏的芒康县山水相连,西与西藏左贡县、察隅县接壤,和我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自治县毗邻,南与维西县犬牙交错接壤,东临中甸县,并与四川省巴塘县、德荣县隔金沙江相望。县境东西最长横距68km,南北最长纵距188km,总面积7273km2,人口密度8人/km2。(详见附图一)xx县交通图:13
3.2气象xx位于滇西北高原,既属于高海拔地区,又属于澜沧江、金沙江等河谷地区。因此,其气候既有寒温带山地季风气候,又有低温度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显著。气温带有山地北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寒带、现代冰川带。3.3经济xx县森林植被面积.6hm2,占迪庆州森林植被面积的27.6%。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4.0%,其中,有林地覆盖率51.6%,灌木林地覆盖率12.4%。有林地面积中,针叶林面积亩,占有林地面积81.3%;阔叶林面积亩,占有林地面积的4.9%;针阔混交林%,占有林地面积13.8%;经济林面积513亩。xx县从植被分区上属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地带,主要植被类型有长袍冷杉林、丽江云杉林、川滇高山栎林、高山松林、云南松林、青冈栎林、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全县辖7乡1镇,38个村公所,3个村级办事处,471个农业合作社,532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58438人(农业人口5179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7600人,占总人口的98.6%,人口密度8人/km2。境内居住着藏、傈僳、纳西、白、回等13种少数民族,其中藏族人口4745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2.4%,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1999年全县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采伐,从此结束了“木头财政”的历史。据县财政局和县统计局的统计资料,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0867万元,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为:46:6:48,第二产业明显薄弱,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400元,地方经济十分困难。3.4区域地质xx县境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上元古界崇山群、志留系、下古生界xx群、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及第四系等分布。xx县属于青藏高原南缘高海拔山区县,处于贡山腾冲褶皱系,唐古拉山-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及松潘-甘孜褶皱系的交汇地带,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地质构造以南北向为主,境内重山叠嶂、坡陡谷深、江流纵横、雪山纵列,峡谷深切。东有云岭山脉,西有怒山山脉,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刀形。怒山、云岭两大山脉中屹立有著名的xx雪山(太子雪山)、白芒雪山、甲午雪山、闰子雪山等,海拔均在5000m以上,最高海拔为云南第一峰-xx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m,被藏民奉为神山,最低海拔是与维西交界处的澜沧江边燕门乡巴东河入口处,海拔1840.5m,相对高差4899.5m,县城驻地升平镇海拔3400m,全县平均海拔4270.2m,高差大,地形地貌复杂多13
样,形成了高山峡谷相间的地貌形态,属于高山峡谷地貌类型。区内地质复杂,岩体种类繁多,分布零紊,种类和分布情况是:县城以南,奔子栏、燕门乡以北主要母岩有花岗岩、板岩、页岩、石灰岩等,局部分布有片岩、片麻岩等。县境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腹地。境内河流有两大水系,一是属金沙江水系,在县境内流程250km。一是属澜沧江水系,在县境内流程150km。主要支流有当达河、珠巴龙河、阿东河、永支河等70多条,长期流水的溪沟150条。全县大小河流333条,总流程1029km,水能蕴藏量72.52万千瓦(不包含金沙江、澜沧江在内)。xx最广阔、最重要的地貌地势形态是山地,有以澜沧江为界的西部怒山山脉、东部云岭山脉,两大山脉趋南北势纵贯全县,山势北高南低,海拔高度均属极高山和高山,起伏程度均属极大起伏。详见附图二:区域地质图附图二:区域地质图——xx幅3.5场地构造地质xx县“xx小学”选建于松潘——甘孜褶皱系的玉树、义敦褶皱带内,属滇藏地槽区的一部分,其沉积建造与地层古生物组合上,与扬子地台区颇为接近。上古生界以碳酸盐为主,中生界以上三迭统中,下部发育为火山岩系。区内构造以南北向为主,西北或北北西亦较发育。从地质力学分析,区内构造为径向构造体系与歹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13
对场地主要有影响的构造有:绒丁向斜,断层有xx断裂(F4),鲁春—松茸卡断层(F5),田房断层(F6)。详见“附图三”1、中三叠系2、晚三叠系3、元古界4、早二叠系5、正断层6、逆断层7、地层界线8、断裂编号(附图三)绒丁向斜(26)轴向近南北,均为上古生代地层中的对称褶曲,中等密度,地层倾角40°~50°,并且向斜核部发育着和缓和的次级褶曲。由于处于地层断块中,所以构造十分发育,主要为断裂和小褶皱。断裂xx断裂(F4):南北向沿巨达河延伸出图外,东盘为上三迭系,西盘为上二迭系,并为尼西断裂错动,沿断层西侧有明显的动力变质作用及挤压破碎带存在。并有印支期超基性岩入侵。断层倾向西倾角在20°~60°属压性断逆断层。在主干断裂线上常见北东和西北向子断裂。鲁春—松茸卡牛场断裂(F5):北东向,上盘为三迭系页岩夹灰岩、板岩。下盘为三迭系板岩、泥岩夹片岩。断层倾向,西倾角40°~47°,区内长9KM,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呈角砾状逆断层。田房断层(F6):西北向斜贯xx断裂,切割地层为二迭系灰岩、泥岩及花岗闪长岩为平移断层。倾向北,倾角30°~45°根据《抗震设计规范规范》(GB50011-2001)(2008版)4.1.7条规定,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4、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4.1工程地质条件4.1.1场地地形地貌场地原为耕地,现经多次填土后现较为平坦、开阔,沿河谷方向呈北东高,南西低的长条斜坡状,13
本次勘探孔口标高在2925.181~2988.404米之间。拟建场地地处横断山脉地段,位于白茫雪山和甲午雪山间形成的V形河谷间(壮年期),属于高山峡谷地貌类型,场地处于巨达河一级阶地范围。详见附图三:附图三:场地照片图4.1.2地基土根据野外勘探钻孔最大揭露深度25.2米范围内地层看,表层为不等厚的填土层;中部为第四系冲洪积相沉积的粘性土夹碎石层,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中上统的片岩等变质岩类。现根据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及其工程特性划分为3个主层及相应亚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层—填土:褐灰、褐黄色,松散,湿。为新近填土,主要由片岩碎石组成,粒径在2~5cm,最大8cm,主要为棱角形、亚圆形,其间粘性土充填约占15%,平均层厚2.52m,但最大层厚6.4m,最小层厚1m,从层厚来看极不均匀。②层—粉质粘土夹碎石:褐黄、褐灰,松散稍密,湿。主要成份片岩,粒径极不均匀,最小0.5cm,最大12cm。偶夹漂石、块石。层厚1.6~24.2米。重型动探修正推荐击数18.2击。③层—片岩:全~强风化,灰黄、灰色,坚硬。厚层状,片状结构,岩芯呈碎片状,采取率60%。各岩土层的空间展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图1~23)。4.1.3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根据外业钻探、原位测试结合室内土工试验综合分析,按国家现行规程、规范提出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参数,列表如下:13
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天然密度γ(g/cm3)压缩模量固结快剪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修正击数N63.5(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桩基参数ES0.1-0.2(MPa)φk(度)Ck(kPa)qsik(kPa)qpk(kPa)①填土1.65*3.5*80*55②粉质粘土夹碎石2.08.5*18*7.2*17.2195753200③片岩2.2*9.2*3001800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参数建议值注:带*值为经验值,桩基参数适用于人工挖孔桩,qsik,qpk分别为桩的极限摩阻力及极限端阻力。13
4.2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腹地。境内河流有两大水系,一是属金沙江水系,在县境内流程250km。一是属澜沧江水系,在县境内流程150km。主要支流有巨达河、珠巴龙河、阿东河、永支河等70多条,长期流水的溪沟150条。全县大小河流333条,总流程1029km,拟建场地位于巨达河南侧属澜沧江水系。4.2.1地表水位于场地东侧的巨达河,河流流向为南北向,与场地东侧平行,距场地50~60米,与本场区地下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4.2.2地下水勘察期间各钻孔中均见地下水,稳定地下水位埋深在4~6.1米之间。地下水类型以上层滞水为主。主要含水层为粉质粘土夹碎石层,水量受大气降水、河流水影响补给和控制,场地地下水较丰富。根据场地地下水水质分析报告结果表明:场地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2—Ca·Mg型水,按Ⅱ类环境综合判定,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请设计按相关规范作防腐设计。5、地震效应 5.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按照国家抗震设防烈度区划分,xx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5.2.场地类别根据场地单孔剪切波速测试,16号、46号、59号钻孔内单孔剪切波速测试结果20m深度范围内的等效剪切波速值分别为275m/s、250m/s、258m/s,均大于250m/s,而小于500.0m/s。根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4.1.3条、4.1.6条规定,判定场地地基土的类型为中硬土;又根据本次勘察的钻探成果,场区覆盖层厚度大于5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第4.1.6条规定,场地类别为Ⅱ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1.4条判定拟建场地属于对建筑抗震危险地段。若巨达河对泥石流的排水治理能起到有效作用,则该场地可判定为抗震不利地段。5.3场地抗震地段的划分拟建场地地处横断山脉地段,位于白茫雪山和甲午雪山间形成的V形河谷间,属于高山峡谷地貌类型,场地处于巨达河一级阶地。地基土为冲洪积、坡残积地层,平面分布上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极不均匀,地基土的类型为中硬土,地处新修公路边缘,原始地形起伏较大,场地整平后,场内将分布有半填半挖地基,各建筑分台设施将产生多处人工平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1.1条之规定,该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危险地段。若巨达河对泥石流的排水治理能起到有效作用,则该场地可判定为抗震不利地段。13
6、岩土工程分析评价6.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区主要位于老泥石流堆积区,场地原为耕地,现经填土后较为平坦、开阔,沿河谷方向呈北高,南低的长条斜坡状,场地靠新维西——xx公路存在一边坡最大高差3米左右(征地范围外),除浅部分布有填土层外地基土松散、均匀性差,不良地质作用有泥石流及场地外冲沟沟谷的崩塌,但巨达河的修建已基本消除了泥石流的危害,其它未发现其它不良地质作用,故场地是稳定的,适宜建筑。6.2场地内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作用评价断裂:场区随处于xx大断裂、鲁春—不研拉渣牛场断裂附近,但两断裂隐伏于场地深处,不具活动性,有地震记载以来,场区附近几十公里内未发生过大于4级的地震,当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根据《抗震设计规范规范》(GB50011-2001)(2008版)4.1.7条规定,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泥石流:场区内的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泥石流,其时代为更新统老泥石流堆积区,工程性质为山谷型低频率稀性泥石流。人工活动已开始修筑泥石流排道河、种植农作物,部分消除了巨达河泥石流的危害,但由于拟建项目为新建学校,对学校的安全应根据相关条文提高设防烈度,需充分考虑不可预见的泥石流的危害。崩塌:由于修筑德维公路,场地南侧山体斜坡地带、地形陡峻,削坡后部分形成陡壁,在雨水及人为活动的作用下,陡壁上的松散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形成一系列的浅层滑坡体,崩塌体,对拟建场地存在一定危害性。但已超出征地范围部分其稳定性需由筑路单位和政府部门协调处理,消除隐患。6.3、地基土评价场地地基土结构情况是:上部为人工活动层(即①层)及厚度不均的填土层;中部及下部分布厚度较大的冲洪积、坡洪积地层(粘性土夹碎石层);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中上统的片岩。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地层的厚度变化及层面起伏均较大,故地基土的均匀性较差,属不均匀地基。现就25.2米的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分段作如下评价:①层—填土:该层为新近人工填土及耕作土,其结构松散,组成物质较杂,软硬不均,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不宜用作基础持力层;②层—粉质粘土夹碎石:粒径不均,粘性土填充55%,含孤石、漂石,均匀性极差,该层厚度变化较大,整块场地均有分布,承载力较高,可作为多层房屋的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③层—片岩:该层仅部分钻孔揭露,其厚度较大,均未揭穿,最大揭露深度24.2米。承载力较高是建筑物良好的基础持力层。但从钻探揭露,场地靠西面山体部分埋藏较浅,越靠近东面河道部分埋藏越深,出露较浅部分是理想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但在做基础持力层时应充分考虑地基土的均匀性。6.4特殊土评价场地内分布特殊土为泥石流形成的混合土。13
混合土:场地为泥石流形成的混合土分布区,颗粒级配极不连续,大小悬殊,均匀性极差,属不均匀地基,存在粒间充填不密实的现象,未发现软土充填。7、基础选型建议7.1基础选型建议教师宿舍楼:层高6层根据地质剖面情况,建议采用天然地基,以②层粉质粘土夹碎石,为基础持力层。部分地段以③层做持力层,但在设计时应考虑地基土的均匀性。当采用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板基或“桩+筏”复合地基或人工挖孔桩,以②、③层为桩端持力层,桩长6~8米。低段宿舍楼:层高4层根据地质剖面情况,建议采用天然地基,以②层粉质粘土夹碎石,为基础持力层。部分地段以③层做持力层,但在设计时应考虑地基土的均匀性。当采用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板基或“桩+筏”复合地基或人工挖孔桩,以②、③层为桩端持力层,有效桩长4~6米。在施工时应充分做好地基土不均匀的地基处理措施。充分考虑厚层填土及地下水对桩基施工的影响。高段宿舍楼:层高4层根据地质剖面情况,建议采用天然地基,以②层粉质粘土夹碎石,为基础持力层。部分地段以③层做持力层,但在设计时应考虑地基土的均匀性。当采用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板基或“桩+筏”复合地基或人工挖孔桩,以②、③层为桩端持力层,有效桩长4~6米,在施工时应充分做好地基土不均匀的地基处理措施。充分考虑厚层填土及地下水对桩基施工的影响。食堂:层高3层根据地质剖面情况,建议采用天然地基,以②层粉质粘土夹碎石,为基础持力层。部分地段以③层做持力层,但在设计时应考虑地基土的均匀性。该处部分填土较厚,最深达5.2米。在基础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填土的松散垮塌性。避免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洗浴中心:层高3层根据地质剖面情况,建议采用天然地基,以②层粉质粘土夹碎石,为基础持力层。部分地段以③层做持力层,但在设计时应考虑地基土的均匀性。该处部分填土较厚,最深达5.2米。在基础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填土的松散垮塌性。避免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教学楼:层高5层根据地质剖面情况,建议采用天然地基,以②层粉质粘土夹碎石,为基础持力层。部分地段以③层做持力层,但在设计时应考虑地基土的均匀性。当采用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板基或“桩+筏”复合地基或人工挖孔桩,以②、③层为桩端持力层,有效桩长6~8米。在施工时应充分做好地基土不均匀的地基处理措施。充分考虑厚层填土及地下水对桩基施工的影响7.2斜坡支护建议根据钻探部分揭露,建筑物分台设置后将存在较多人工边坡,13
地层除上部填土外,下部均为稍密的粘性土夹碎石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议采用重力式毛石挡墙支护。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场地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拟建场地在建筑物基础分台设置后将形成较多的人工边坡,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经验,当边坡高度≤5米时,建议该段边坡建议采取重力式毛石挡墙支护。当边坡高度>5米时,若毛石挡墙不满足要求则选用钢筋混凝土挡墙进行支护。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由于场地坡面以上存在一条常年流水的河沟,在进行该部分挡墙支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泄水措施。挡土墙支护设计参数表地层岩土对挡土墙基底摩擦系数μ岩土对挡土墙背摩擦系数②层粉质粘土夹碎石0.420.55ψ挡土情况说明:挡墙墙背很粗糙,排水良好。7.3单桩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估算表:桩端持力层有效桩长(米)单桩承载力极限值(kN)泥浆护壁钻孔桩(桩径400mm)干作业钻孔桩桩(桩径800mm)②层6~82101200③层6~8170900注:本计算未考虑桩身强度,单桩承载力除按本表估算外,最终以试桩结果为准。8、提请设计及施工注意的问题8.1因场地地基土以粘性土夹碎石层为主,且局部夹有漂石、块石,需考虑到开挖可能遇到的困难程度,并着重考虑建筑地基的均匀性。故本项目在不满足天然地基要求时建议优先选择短桩方案或“桩+筏”复合地基,如采用桩基时,建议按桩基规范增加试桩数量。8.2无论是采用天然地基还是桩基础,基础都可能置于不同的地基土层上,因持力层力学性能的差异,当采用不同的基础持力层时,建议适当加强基础及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以控制拟建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8.3由于场地各地基土层的颜色基本上为褐黄、褐色,各岩土层之间没有明显的分层界线,其界线施工单位可能较难分清,请施工单位在基坑开挖前,认真结合各栋地质剖面图,按标高进行开挖,同时需从成因、土质等多方面进行辨别,因此,无论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或天然地基时,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逐桩、逐块检验的原则,以保证进入设计所要求的基础持力层。8.4应充分考虑与挡墙位置较近基础的埋置深度的问题。8.5由于拟建建筑物部分处于挖方区和填方区,不能置于同一持力层上,对这部分建筑宜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6.2.6条进行处理。13
8.6拟建场地挖填方较大,建筑物分台设置时,将出现人工边坡,对这些部位须设置相应的挡墙支护,建议对须设置挡墙的位置。尤其是场区同时存在大量的挖方区与填方区,将造成填方区与挖方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大的差异,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须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应先对边坡进行相应的治理、支护后方可进行建筑物的施工;8.7场地整平时,从挖方区取土至填方区回填,故建议基坑开挖时,参照地质报告,采用标高控制,避免将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填土密度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设计要求分层夯实回填如有异常情况,请及时通知设计及我院技术人员到现场验槽处理;8.8在基础和上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同时建议基础施工完毕后按沉降观测要求继续进行沉降观测;8.9场地内回填土厚度较大地段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防止将来地面的不均匀沉降。1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乌石冲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地质勘察报告与设计课件
- 阳山县黎埠镇阳坪选矿厂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新疆喀什市北郊水源地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毕业设计
-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结构设计
- [广东]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doc
- 尾矿坝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
- 乡镇小学宿舍楼地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云南汽车客运楼地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云南福利院地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四川市政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四川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设计阶段)
- 四川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设计)
- 四川铁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铁勘察)
- 山区高速公路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浙江医院迁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 浙江工作船码头工程地质勘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