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3.00 KB
  • 13页

浙江医院迁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 13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xx市第一xx医院迁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法定代表人:单位技术负责:项目负责:审定:审核:编写:校对:勘察单位:xxxx工程勘察院联系电话:勘察证书业务范围:工程测量乙级;勘察证书编号:营业执照:提交日期:xx年4月28日13 目录1工程概况1.1拟建工程概述1.2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2勘察工作2.1勘察依据及执行的规范、标准2.2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勘察方法2.3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2.4勘察进程及完成工作量2.5质量评述3本地区气候条件及区域地质条件3.1气候及水文3.2区域地质构造3.3地震4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4.1地形、地貌4.2地基土构成与特征4.3岩土参数统计及设计参数建议值4.4水文地质条件4.5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特殊性岩土5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5.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5.1.1场地地震效应评价5.1.2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评价5.1.3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5.2特殊性岩土分析评价5.3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5.3.1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5.3.2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及工程施工的影响5.4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5.4.1天然地基方案分析评价5.4.2桩基方案分析评价5.5基坑工程分析评价6结论与建议6.1结论6.2建议附表: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2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成果表3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4土工试验成果总表5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报告6水质分析报告7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8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9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10各勘探孔分层深度、高程、层厚一览表附图: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1⑨-2层中风化凝灰岩岩面等高线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3钻孔地质柱状图13 xx市第一xx医院迁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1、工程概况1.1拟建工程概述xx市第一xx医院迁建工程,位于xx市xx区xx西路东侧,黄长放射线北侧。工程总用地面积8906.0m2,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13970m2,项目总建筑面积约m2。项目分为二期实施,本次勘察为一期,总建筑面积约m2。一期工程由15F内科住院楼、15层外科住院楼、4层医技楼、4层门诊楼等及1层地下室(一期整个场地均设有)组成。拟建筑物性质特征见下表1-1,本工程建筑位置图详见附图1。受建设单位委托,由我院对该拟建筑物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及评价工作。拟建建筑物性质一览表表1-1建筑物名称层数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基础埋深(m)预估荷载(kN/m2)预估最大单桩荷载(kN)整平地面高程(m)地下室底板高程(m)容许沉降量(㎜)/相对倾斜有无地下室内科住院楼15F框剪桩基础乙6.330060005.5-0.8200/0.003一层外科住院楼15F框剪桩基础乙6.330060005.5-0.8200/0.003一层医技楼4F框架桩基础甲6.38016005.5-0.8200/0.004一层门诊楼4F框架桩基础甲6.38016005.5-0.8200/0.004一层地下室1框(剪)架桩基础6.340-0.8一层1.2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等级二级,地基复杂等级为二级,勘察等级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本次勘察属一次性详细勘察阶段,其主要目的是为拟建工程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其主要任务要求如下: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2、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提供基础方案、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3、查明埋藏的河道、河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设计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6、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7、当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力层时,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8、提供可选的桩基类型和桩端持力层,提出桩长、桩径方案的建议;预估单桩竖向承载力;9、提供基坑开挖、支护、排水方案及设计参数。2、勘察工作2.1勘察依据及执行的规范、标准2.1.1国家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2.1.2行业标准: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5、《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2.1.3xx省标准:1、《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13 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4、《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2.1.4其它: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建设单位提供的拟建建筑物平面图、高程引测点(1985国家高程基准)2.2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勘察方法2.2.1勘察工作量的布置根据“建设工程勘察合同”要求结合本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等规范的有关规定,勘探点按网格布置104个,其中控制性孔取土孔39个(>1/3总孔数),原位测试孔29个(取土孔+原位测试孔>1/2总孔数),鉴别孔36个。勘探孔间距13.0-24.0m(因场地部分民房尚未拆除及场地内地形因素,勘探孔位有一定位移);勘探孔深度:高层建筑勘探孔进入中风化岩不少于6m,其他勘探孔孔深65米且进入持力层不少于5m。(详见附图2及附表1)。2.2.2勘察工作方法1、资料搜集及场地工程地质调查:本次勘察对区域气候、水文、地质构造、地震等资料采用搜集方法。对场地地质构造采用地质界线追索法进行。2、钻探:采用5台XY-1型钻机全孔取芯,分回次钻进,钻孔开孔口径φ150或φ130,终孔口径φ110或φ91,钻进方法按(JGJ/T87-2012)规范要求进行,岩芯按回次排放整齐。在预定深度进行取样、标准贯入试验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终孔验收并测量稳定水位后采用粘性土回填。3、取样:根据试验的要求,针对不同土性采用单动三重管回转或厚壁敝口取土器采用原状土样,厚壁敝口取土器用重锤少击方法采取原状土样,取样孔钻探及取样方法按(JGJ/T87-2012)规范要求进行。原状土样质量等级为Ⅱ级,对于砂土、碎石土采用扰动土样,岩样采用合金钻头或金钢石钻头回转钻进采取。水试样在钻孔中采取,取样前用钻孔中水清洗试样瓶二次,每组取二瓶,其中一瓶加入大理石粉作侵蚀性CO2分析。4、标准贯入试验:在设计原位测试孔中的粉砂层中进行。采用63.5kg锤,落距76cm,自由落锤,对开管标准贯入器进行,预击15cm,记录每10cm和累计30cm的锤击数,当锤击数已过50击,而贯入深度未过30cm时终止试验,击数按贯入30cm进行换算。5、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在设计原位测试孔中的圆砾、强风化层中进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采用63.5kg穿心自动落锤,落距76cm,标准探头连续进行,试验中保证探杆的最大偏任斜度小2%,锤击速率为15~30击/分,试验连续进行,每贯入1m转动探杆一圈半。每打入10cm计击数一次,当连续三次N63.5>50时或连续触探深度较大时即停止试验。6、水位测量:钻探结束后待水位恢复稳定后统一测量孔内稳定地下水位。7、室内土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按照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实施,原状样试验内容除常规物理力学性试验外还进行了三轴试验、渗透试验等,扰动土样做颗粒分析。8、资料整理、报告编制:野外原始资料经编制人员认真复核、检查后及时进行报告编写,并经审核、审定及认真校对确认无误后,复制交付用户使用。2.3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本次详勘孔施工放样是依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坐标(A点x=66911.122,Y=75078.430,高程4.44m;B点x=66928.792,Y=75244.539,高程5.22m;C点x=55986.329,Y=75170.265)为基准点,由我院采用全站仪完成。各勘探点坐标从业主提供的1:1000CAD电子文档中获取。(见附图1)。本次高程测量的引测点以场地业主指定引测点A点高程4.44m引测(见附图1)。各勘探孔坐标、高程详见附表10。本次测量的坐标系统与业主提供的平面图中的坐标系统一致,高程为黄海高程。2.4勘察进程及完成工作量2.4.1勘察进程1、准备工作:xx年3月12日2、现场勘察:xx年3月13日~~4月14日3、室内试验:xx年4月8日~~4月21日4、资料整理:xx年4月9日~~4月27日5、提交报告:xx年4月28日2.4.2完成勘察工作量勘察共布勘探孔104个,共完成勘察工作量见表2-1。13 本次完成勘察工作量表2-1勘 察 项 目单位数量技 术 要 求勘探孔钻孔个104开孔130mm,钻探、取样按(JGJ/T87-2012)规范要求进行。技术人员现场记录、分层、测试、取样等其中取土(岩)试样孔个39原位测试孔个29鉴别孔个36钻探进尺m7372.4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N)次7按(GB50021-2001,2009年版)规范要求进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N63.5)m32.8取样颗分样个115按(JGJ/T87-2012)规范要求进行,原装土样密封,质量等级Ⅰ~Ⅱ级原状土样275岩样11水样组2每组取二瓶,其中一瓶加入大理石粉,作侵蚀性CO2分析。室内试验颗分样个115按(GB/T50123-1999)标准原状土样275岩样11按(GB/T50266-2013)水样组22.5质量评述勘察严格按规范、标准、勘察纲要及工序管理要求进行,技术员现场跟班编录,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达到了勘察目的,本勘察成果可作为设计及施工的依据。3、本地区气候条件及区域地质条件3.1气候及水文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受海洋调节明显,以温暖湿润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根据xx市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气温为15~18℃。极端最高气温为40℃,发生在1961年7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为-9.6℃,发生在1977年1月6日,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1800mm,蒸发量为910-1100mm,年降水日数132—171天。年内降水有两个明显的雨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历时1个多月的梅雨期,降水量300多mm,占全年降水量的20%,年际间比较稳定,相对变率为30%;8月上旬至9月中旬,历时1个多月,为台风雨期,降水量350mm,占全年降水量的23%,年际间变化较大,相对变率在40%—60%之间。多年平均6—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54.8%。全市地势从西向东倾斜,最高峰为括苍山米筛浪(海拔1382.4米,也是浙东最高峰),温黄平原为全市主要的平原(同时也是xx几大平原之一)。拟建场地内有2个水塘,场地东北侧有河道。3.2区域地质构造本区大地构造单元:一级构造单元属华南褶皱系(Ⅰ2),二级构造单元属浙东南褶皱带(Ⅱ3),三级构造单元属温州-临海拗陷(Ⅲ8),四级构造单元属xx-象山断拗(Ⅵ11)。本区位于走向为东西向的⑨衢州-天台大断裂及北东向的温州-镇海大断裂及泰顺—xx大断裂之间。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调查,拟建场地内未发现有断裂构造。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1.7条,本区可忽略发生断裂错动时对地面建筑的影响。3.3地震按史料记载和地震台站的统计和监测资料,区内100Km范围内最大震级为4.25级,最高烈度小于6度。据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规定,测区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地区。测区地震具有频度低,震级小,强度低之特点。13 4、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4.1地形、地貌拟建工程位于xx市xx区xx西路东侧,黄长放射线北侧,详勘期间场地内以菜地为主,有民房未拆除,地表有二水塘外无沟浜分布,地势较为平坦,场地自然标高2.72m~3.67m之间,相对高差0.95m。本区地貌分区属浙东南沿海丘陵平原,场地地貌属堆积地貌冲积海积平原。4.2地基土构成与特征根据地基土组成及性状,在勘察深度内,场地地基土从上至下划分为以下9个工程地质层组,细分为17个工程地质层(见附图2):①素填土():黄灰色、灰色,松散为主,均匀性差,稍湿~饱和。主要由碎石、块石、砾砂混粘性土组成。圆锥动力触探试验(N63.5)实击数为1~5击/10cm。该层分布不稳定,仅见于z8、z9、z11、z12、z14-z18、z21、z22、z25、z27、z31、z33-z35、z42、z44-z46、z60等孔。层厚0.30~1.30m,层面高程2.77~3.67m。①-2层:耕土(pdQ4)灰、黄灰色。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含有植物根系,结构疏松。该层分布不稳定,z8、z9、z11、z12、z14-z18、z21、z22、z25、z27、z31、z33-z35、z42、z44-z46、z60等孔缺失。层厚0.10~0.50m,层面高程2.72~3.47m。②层:粘土()灰黄、黄灰色,软塑为主。切面光滑有油脂光泽,摇震反应无,韧性及干强度高。上部土质较硬,往下渐变软变灰。土质较均匀,属高压缩性土。全场分布。层厚0.20~1.60m,层面高程1.83~3.27m。③层:淤泥()灰色,流塑。土切面光滑有油脂光泽,摇振反应无,韧性及干强度高。局部夹薄层粉细砂。土质较均匀,属高压缩性土。全场分布。层厚18.60~30.10m,层面高程1.05~2.77m。④-1层:粉质粘土()灰黄、黄灰色,软可塑。土切面光滑稍有光泽,摇震反应无,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土质较均匀,属中压缩性土。该层分布不稳定,仅见于z11、z21、z31、z32、z38-z44、z48-z52、z55-z57、z62-z67、z69、z70、z76-z79、z82、z83、z94、z95等孔。层厚0.50~4.70m,层面高程-25.34~-16.85m。④-2层:粉砂()黄灰、灰色,特点:土样颗分为粉砂,中密为主;土样常规试验为粉土,密实。颗分结果平均含量:粒径10~2mm为1.1%、粒径2~0.5mm为1.9%、粒径0.50~0.25mm为7.2%、粒径0.25~0.075mm为46.6%、粒径0.075~0.005mm为41.0%、粒径<0.005mm为2.1%。标准贯入试验(N)实击数为12~30击/30cm。土质较均匀,属中低压缩性土。该层分布不稳定,z1-z3、z11-z13、z21-z23、z31-z34、z41-z47、z55-z61、z69-z74、z82-z87、z94-z99等孔缺失。层厚0.30~9.60m,层面高程-28.95~-19.95m。④-3层:粉质粘土()灰色,软塑为主。土切面光滑有光泽,摇震反应无,韧性及干强度较高。底部砂性重。土质较均匀,属高压缩性土。全场分布。层厚0.80~14.10m,层面高程-29.65~-20.26m。⑤层:圆砾()灰色,稍密~中密,以中密为主,饱和。砾石成分为火山岩,砾石粒径一般0.2~2cm,大的>10cm(局部岩芯呈柱状),呈亚圆形,砾石间主要以砂粒及粉、粘粒充填。颗分结果平均含量:卵石(>20mm)为30.8%、砾石(粒径20~2mm)为27.3%、砂粒(粒径2~0.075mm)19.6%、粉粘粒(粒径<0.075mm)为22.3%。圆锥动力触探试验(N63.5)实击数为5~50击/10cm。属低压缩性土。但均匀性较差,有粘性土夹层。全场分布。层厚10.10~19.40m,层面高程-37.75~-28.78m。⑤-1层:粉质粘土()为⑤层圆砾的夹层,灰色,软塑为主。土切面光滑有光泽,摇震反应无,韧性及干强度较高。土质较均匀,属高压缩性土。该层分布不稳定,仅见于z27、z28、z35-z37、z48、z62-z64、z69、z75-z79、z82-z85、z88-z91、z94-z96、z100-z102等孔。层厚0.30~3.20m,层面高程-38.56~-32.95m。⑤-2层:粘土()为⑤层圆砾的夹层,灰色,软可塑。土切面光滑有光泽,摇震反应无,韧性及13 干强度高。局部为粉质粘土。土质较均匀,属中压缩性土。该层分布不稳定,z4、z5、z7、z33-z35、z42、z44-z46、z55-z60、z69-z73、z80-z84、z91-z94、z100-z104等孔缺失。层厚0.30~3.70m,层面高程-44.05~-36.17m。⑥-1层:粘土()灰色,软可塑。土切面光滑有油脂光泽,摇震反应无,韧性及干强度高。局部为粉质粘土。土质较均匀,属中偏高压缩性土。全场分布。层厚1.60~8.20m,层面高程-50.90~-46.12m。⑥-2层:圆砾()灰色,稍密~中密,饱和。砾石成分为火山岩,砾石粒径一般0.2~2cm,大的有7cm,呈亚圆形,砾石间主要以砂粒及粉、粘粒充填,局部夹薄层砂或粘性土。颗分结果平均含量:卵石(>20mm)为33.9%、砾石(粒径20~2mm)为27.9%、砂粒(粒径2~0.075mm)18.9%、粉粘粒(粒径<0.075mm)为19.3%。圆锥动力触探试验(N63.5)实击数为10~22击/10cm。土质较均匀,属低压缩性土。该层分布不稳定,仅见于z5-z7、z15、z17、z18、z20、z27-z29、z36、z37、z48、z49、z56、z57、z62、z69-z71、z78-z80、z82、z93、z96等孔。层厚0.30~2.10m,层面高程-55.54~-49.72m。⑥-3层:粉质粘土()灰色,软塑~可塑。土切面光滑稍有光泽,摇震反应无,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局部粉土含量高。土质较均匀,属中高压缩性土。全场分布。层厚1.50~8.20m,层面高程-56.74~-50.92m。⑦层:圆砾()灰色,稍密~密实,以中密为主,饱和。砾石成分为火山岩,砾石粒径一般0.2~2cm,大的>10cm(岩芯呈柱状),呈亚圆形,砾石间主要以砂粒及粉、粘粒充填。颗分结果平均含量:卵石(>20mm)为35.0%、砾石(粒径20~2mm)为27.1%、砂粒(粒径2~0.075mm)19.2%、粉粘粒(粒径<0.075mm)为18.6%。圆锥动力触探试验(N63.5)实击数为10~50击/10cm。土质较均匀,属低压缩性土。全场分布。地下室及多层控制厚度不少于5m,高层建筑穿过该层,层面高程-60.78~-55.08m。⑧层:粘土()灰黄色、棕红色,软可塑为主。土切面光滑有油脂光泽,摇震反应无,韧性及干强度高。局部为粉质粘土。底部砾石含量高。土质不均匀,属中偏高压缩性土。在勘察深度内,仅z10、z17-z20、z27-z30、z50-z53、z63-z67、z78-z80号孔出露。层厚2.60~20.40m,层面高程-68.74~-64.19m。⑨层:凝灰岩黄灰、灰色,凝灰结构,火山灰胶结。根据其风化程度,在勘察深度内分以下2个亚层:⑨-1层:强风化凝灰岩因强风化,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上见氧化铁锰质。岩芯上部表层呈砂土状及碎屑状,往下呈碎块状、块状。上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N63.5)实击数为24~50击/10cm,均匀性差。在勘察深度内,z10、z17-z20、z27-z30、z50-z53、z63-z67、z78-z80号孔出露。层厚0.60~5.10m,层顶高程-86.55~-67.82m。⑨-2层:中风化凝灰岩风化裂隙较发育,裂隙面上见少量氧化铁锰质浸染。岩芯断面新鲜,岩芯较破碎,多呈短柱状,少量柱状及块状,岩芯长一般为3-15cm。属较软岩,岩芯采取率70~80%,基本质量等级Ⅳ级,勘察孔深度内未见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在勘察深度内,z10、z17-z20、z27-z30、z50-z53、z63-z67、z78-z80号孔出露。控制厚度6.00~7.00m,层面高程-87.66~-69.32m。4.3岩土参数统计及设计参数建议值根据有关规范、土工试验、原位测试成果及现场鉴别等综合确定。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详见附表1~附表6。附表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物理力学指标中c、φ值为标准值(统计个数小于6个时为最小平均值),其他指标为平均值;建议值中承载力是根据有关规范、土工试验、原位测试成果及现场鉴别结合地区经验提供,压缩模量Es1-2是根据各个土试样的Es1-2经统计的平均值,沉降计算时可根据实际应力状态在附表4固结试验e~p分层曲线上查询计算。附表2,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成果表:以各工程地质层作为统计单元,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统计时剔除了大于或小于3倍标准差的异常指标。提供统计频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修正系数及标准,修正系数采用公式;13 附表3:为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统计时剔除了异常值。附表4~9:为室内试验成果表及现场原位测试成果表。4.4水文地质条件4.4.1地表水拟建场地及附近除局部有小水塘分布外无其他地表水分布,工程施工后小水塘将填平。4.4.2地下水1、地下水类型场地内地下水在勘察深度内根据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埋深条件和分布情况为浅部孔隙潜水和深部孔隙承压水及基岩裂隙潜水类型:浅部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中,素填土渗透性号,属较强透水层;粘土、淤泥渗透性差,为相对隔水层。深部孔隙承压水深部孔隙承压水场地内为赋存于粉砂、圆砾中的孔隙水,圆砾孔隙大,渗透性好,属强透水层,是本场地地下水的主要含水层。主要由远处地表水迳流侧向补给。基岩裂隙潜水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中,与基岩裂隙的发育程度有关,一般渗透性较差,为弱透水土层。2、地下水补给排泄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本场地及附近地形较平坦,地下水径流缓慢,基本处于静止状态,地下水排泄以蒸发为主。3、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根据场地及周边地势情况及周边水井(塘)的水位调查情况,场地内地下水位动态变幅主要受季节性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影响,历史最高地下水位到地表,年平均高水位埋深为0.00m左右,低水位埋深在2.00m左右,年变化幅值在2.00m左右。勘察期间所测得的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在0.00m~0.80m之间,其相应标高在2.26m~3.30m之间,平均静止水位标高为2.67m。4、各岩土层的渗透性根据渗透试验、类似工程经验及场地环境,拟建场地上部粘土渗透系数在1.1×10-7cm/s左右,淤泥渗透系数在1.3×10-7cm/s左右,粉砂渗透系数在1.2×10-3cm/s左右,圆砾渗透系数在1.7×10-1cm/s左右。4.5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特殊性岩土4.5.1不良地质作用经勘察及调查,拟建场地及附近地形平坦,无岩溶、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活动断裂、采空区等不良工程地质作用。4.5.2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内在勘探孔位置及深度内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沟浜、洞穴、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5.3特殊性岩土本场地特殊性岩土有:①层素填土、③层淤泥、⑨-2层强风化凝灰岩。5、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5.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5.1.1场地地震效应评价据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规定,测区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地区。据(GB50011-2010)1.0.2、1.0.3及(GB50021-2001,2009年版)5.7等规定,本场地建筑物可不考虑地震效应影响。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1.7条,本区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本区属稳定区域。5.1.2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评价13 拟建场地高低起伏较小,附近地形平坦,无岩溶、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场地内在勘探孔位置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沟浜、洞穴、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本场地无动力地质作用的破坏影响,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属稳定场地。5.1.3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本区属稳定区域,拟建场地无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及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地形平坦,场地及地基稳定,地下水对工程建设无影响。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5.2特殊性岩土分析评价①-1层素填土:厚度0.30-1.30m,为近期所填,结构松散,均匀性差,不应作基础持力层利用。③层淤泥:为典型的软土层,工程地质特性差。⑨-2层强风化凝灰岩:饱和(相当于受水浸泡)状态下受扰动后,易软化变形,承载力骤减,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予以重视,加强基槽检验及降排水工作。5.3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5.3.1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根据场地内取水试样分析结果(详见附表4),根据地区经验及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2列表判定如下:按环境类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腐蚀判定标准场地水样实测值腐蚀性判定腐蚀介质腐蚀等级环境类型环境类型水样实测值腐蚀等级判定IIIIIIIIII硫酸盐含量SO42-(mg/L)微弱中强<300300~15001500~3000>3000<500500~30003000~6000>600072.5-112.6微镁盐含量Mg2+(mg/L)微弱中强<20002000~30003000~4000>4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18.4-24.5微总矿化度(mg/L)微弱中强<2000020000~5000050000~60000>60000<5000050000~6000060000~70000>70000456.6-592.6微注:1表中数值适用于有干湿交替作用的情况,II类环境无干湿交替作用时,表中硫酸盐含量数值应乘以1.3的系数;2表中数值适用于水的腐蚀性评价,对土的腐蚀性评价,应乘以1.5的系数;单位以mg/kg表示;3表中苛性碱(OH-)含量(mg/L)应为NaOH和KOH中的OH-含量(mg/L);4场地环境类型分类,应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附录G执行。按地层渗透性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腐蚀判定标准场地水样实测值腐蚀性判定腐蚀等级pH值侵蚀性CO2(mg/L)HCO3-(mmol/L)pH值侵蚀性CO2HCO3-腐蚀等级判定ABABABABABAB微弱中强>6.56.5~5.05.0~4.0<4.0>5.05.0~4.04.0~3.5<3.5<1515~3030~60>60<3030~6060~100->1.01.0~0.5<0.5-----7.74-7.911.1微注:1表中A是指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层(碎石土、砂土)中的地下水;B是指弱透水层(粉土、粘性土)中的地下水;2HCO3-含量是指水的矿化度低于0.1g/L的软水时,该类水质HCO3-的腐蚀性;3土的腐蚀性评价只考虑pH值指标;评价其腐蚀性时,A是指强透水土层;B是指弱透水土层。水和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腐蚀判定标准场地水、土样实测值及腐蚀性判定腐蚀等级水中的Cl-含量(mg/L)土中的Cl-含量(mg/kg)水中Cl-土中的Cl-腐蚀等级判定长期浸水干湿交替ABB长期浸水干湿交替土微弱中强<1000010000~20000--<100100~500500~5000>5000<400400~750750~7500>7500<250250~500500~5000>5000154.4-176.5微弱注:A是指地下水位以上的碎石土、砂土,坚硬、硬塑的粘性土;B是湿、很湿的粉土,可塑、软塑、流塑的粘性土。 根据上表结果结合场地附近无污染源,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综合评价判定如下:按地层渗透性,介质B,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交替环境中具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中具微腐蚀性。本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基土长期受地下水的浸泡和淋漓作用,根据工程经验,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与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相同。设计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对不同的腐蚀等级,进行相应的防腐蚀处理措施。5.3.2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及工程施工的影响13 对工程建设及工程施工有影响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及工程施工的影响主要有:1、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本场地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主要是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地下水对基础、地下结构物的上浮作用。根据场地地基土性质及土层厚度、水位变幅、基坑(槽)降水深度及周边建(构)筑物分布情况,本工程施工降水产生的固结沉降与沉降差较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不是大太,只要降水时对降水孔(井)设置好反滤层,可防止含水层在动水力作用下产生土粒流失的渗透破坏而引起的地面沉陷。对基础、地下结构物,应考虑最不利组合情况下,地下水对结构物的上浮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抗浮措施。因此,只要采取好降水及抗浮措施,本场地地下水对工程建设无影响。2、地下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地下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主要是基坑(槽)开挖降水时含水层在动水力作用下可能产生的坑壁坍塌现象,只要降水时设置好反滤层或止水帷幕和采取相应的开挖支护措施,可防止坑壁坍塌现象产生。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拟建地场地内有2个水塘及场地东北侧有一小河分布,水塘及河床两侧及河床(塘底)为粘性土,该层土渗透性差,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差,地表水对基坑降水影响不大。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差,地表水对基坑降水影响不大。5.4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5.4.1天然地基方案分析评价1、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分析评价场地内浅部土层有:①-1层素填土、①-2层耕土,结构松散,均匀性差,场地有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开挖后将挖除。②层粘土,软塑~可塑,物理性质指标的变异系数0.003~0.178,土质较均匀,属高压缩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为80Kpa,工程地质特性一般,有下卧软层。③层淤泥,流塑,物理性质指标的变异系数0.002~0.113,土质较均匀,属高压缩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为50Kpa,工程地质特性差。④-1层粉质粘土:软可塑,物理性质指标的变异系数0.003~0.221,土质较均匀,属中压缩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为190Kpa,工程地质特性较好,但分布不稳定。④-2层粉砂:原位测试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275,土质较均匀,属中低压缩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为200Kpa,工程地质特性较好,但分布不稳定。④-3层粉质粘土:软塑为主,物理性质指标的变异系数0.005~0.219,土质较均匀,属高压缩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为130Kpa,工程地质特性一般。⑤层圆砾:原位测试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275,土质较均匀,存在⑤-1层粉质粘土和⑤-2层粘土软弱夹层,承载力特征值fak为300Kpa,工程地质特性较好,可作一般低层拟建物的桩基础持力层,但有软弱夹层。⑤-1层粉质粘土:软塑为主,物理性质指标的变异系数0.004~0.238,土质较均匀,属高压缩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为130Kpa,工程地质特性一般,为⑤层圆砾中的软弱夹层。⑤-2层粘土:软塑~可塑,物理性质指标的变异系数0.006~0.226,土质较均匀,属中压缩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为140Kpa,工程地质特性一般,为⑤层圆砾中的软弱夹层。⑥-1层粘土:软可塑,物理性质指标的变异系数0.004~0.164,土质较均匀,属中偏高压缩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为130Kpa,工程地质特性一般。⑥-2层圆砾:原位测试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203,土质较均匀,属低压缩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为360Kpa,工程地质特性较好,但厚度薄,分布不稳定。⑥-3层粉质粘土:软塑~可塑,物理性质指标的变异系数0.006~0.217,土质较均匀,属中高压缩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为150Kpa,工程地质特性一般。⑦层圆砾:原位测试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263,土质较均匀,属低压缩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为450Kpa,工程地质特性较好,分布稳定,可作拟建物的桩基础持力层。⑧层粘土:可塑,物理性质指标的变异系数0.005~0.307,土质不均匀,属中偏高压缩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为160Kpa,工程地质特性一般。⑨-1层强风化凝灰岩:承载力特征值fak为350Kpa,工程地质特性较好,但埋深较大及厚度薄。⑨-2层中风化凝灰岩:为较软岩,基本质量等级Ⅳ,勘察孔深度内未见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埋深大,是良好的桩基础持力层。根据拟建物特点及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建筑物单柱荷载较大,下部设有1层地下室,因此本工程不宜采用天然地基方案。5.4.2桩基方案分析评价1、桩基可行性及桩端持力层分析评价13 根据拟建物特点及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建筑物单柱荷载较大,有1层地下室,不宜采用天然地基方案,本工程宜采用桩基础方案。本场地可做桩基础的岩土层有:⑤层圆砾:层面起伏较小(局部>10%),原位测试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275,土质较均匀,但存在⑤-1层粉质粘土和⑤-2层粘土软弱夹层,承载力特征值fak为300Kpa,工程地质特性较好,可作一般低层拟建物的桩基础持力层,但有软弱夹层。⑦层圆砾:层面起伏较小(局部>10%),原位测试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263,土质较均匀,承载力特征值fak为450Kpa,工程地质特性较好,分布稳定,是良好的桩基础持力层。⑨-2层中风化凝灰岩:中厚层状结构,岩面起伏较大(>10%),勘察孔深度内未见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好,属较软岩,岩石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Ⅳ级,是良好的桩基础持力层。2、桩型及持力层选择根据拟建物特点及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拟建物可采用端承摩擦桩基础,桩型可采用钻孔灌注桩,以⑤层圆砾或⑦层圆砾作桩基础持力层,以⑤层圆砾作桩基础持力层时要注意软弱夹层的分布。拟建物可采用摩擦端承桩基础,桩型可采用钻孔灌注桩,以⑨-2层中风化凝灰岩作桩基础持力层。3、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据据xx省《工程建设岩土工程规范》(DB33/T1065-2009)估算采用公式::式中符号意义详见(DB33/T1065-2009)(15.4.2)qsia及qpa值见附表1,估算结果见下表5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表表5-1土层资料取自孔持力层编号及名称桩型桩径Φ(m)桩长(m)单桩侧阻力特征值(kN)单桩端阻力特征值(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kN)设计高程(m)地下室底板高程(m)Z27⑨-2层中风化凝灰岩钻孔灌注桩1.087.96876196386395.5-0.8Z661.084.17072196390355.5-0.8备注(1)、桩长按地下室底面高程-0.8m起算;桩端进入⑨-2层中风化≥0.50m,估算按1倍桩径算;(2)、估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是指地基土对桩的支承能力,没有考虑桩身材料的抗压承载力;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通过桩径(或扩底)进行调整;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表表5-2土层资料取自孔持力层编号及名称桩型桩径Φ(m)桩长(m)单桩侧阻力特征值(kN)单桩端阻力特征值(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kN)设计高程(m)地下室底板高程(m)Z27⑦层圆砾钻孔灌注桩0.659.6224362228645.5-0.8⑦层圆砾0.856.42990110540955.5-0.8Z66⑦层圆砾0.656.6211962227415.5-0.8⑦层圆砾0.856.62825110539315.5-0.8Z33⑤层圆砾0.629.74214528745.5-0.8⑦层圆砾0.857.22994110541005.5-0.8Z47⑤层圆砾0.629.84124528655.5-0.8⑦层圆砾0.658.3226462228865.5-0.8Z84⑤层圆砾0.632.6568856535.5-0.8⑦层圆砾0.658.0211562227375.5-0.8备注(1)估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是指地基土对桩的支承能力,没考虑桩身材料的抗压承载能力。(2)桩长按地下室底板高程-0.8m起算;桩端进入持力层按1m算。(3)桩基施工应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4)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桩径结合地质剖面进行调节。(5)当桩端下持力层厚度较薄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下卧层性质差的qpa值或按规范进行折减,当桩端下持力层厚度不足4D(D为桩径),桩端段阻力qpa按下卧层性质差土层桩端端阻力qpa计取。3、成(沉)桩可行性分析及设计施工注意事项(1)、采用钻孔灌注桩:①、采用钻孔灌注桩成桩,⑤层圆砾、⑦层圆砾厚度大,局部见滚石(钻孔岩芯>10cm),施工有一定难度。桩基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执行,以确保成桩质量。②、桩孔成孔前应在孔口加设护筒,护筒高度不小于1m,成孔中应采取优质泥浆护壁,孔内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13 以上,以确保孔壁内任何部分均保持0.01Mpa以上的静水压力,保护孔壁不坍塌。由于⑤层圆砾、⑥-2层圆砾、⑦层圆砾、⑧层粘土底部,钻孔桩成孔时容易产生泥浆渗漏,因此,应采取维持孔壁稳定措施;③、钻进过程中,如发生斜孔、塌孔和护筒周围冒浆现象,应立即停钻,待采取相应措施后再钻进;④、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进行清孔,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⑤、钢筋笼吊装完毕,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浇灌前应对孔底沉渣进行复测,若其厚度超过规定值,应在导管内继续清孔,验收签证后用导管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灌;⑥、水下浇灌混凝土应连续进行,不得停顿,导管底埋入混凝土面一般应保持2-3m,并不得小于1m,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⑦、每根桩的灌注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最后浇注量要保证桩顶凿除泛浆高度后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强度值。⑧、桩基施工所产生的噪音、振动和污染等不良现象对环境有一定影响,钻孔灌注桩泥浆的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大,需加强对泥浆的管理,避免污染周边环境。5.5基坑工程分析评价(1)、基坑及环境条件拟建地下室东西长约265.00m,南北宽约174.00m,整体地下室一层,基坑开挖深度约3.52-4.47m。北侧:有未拆除的建筑物;东侧:基坑东边线距xx市第一xx医院迁建工程二期工程的地下室约22.00m;南侧:基坑南边线距黄长放射线约30.00m;西侧:基坑西边线距规划的xx西路约18.00m。地下管线:场地部分民房尚未拆除,基坑范围内有地下管线,设计及施工时须复核。(2)、基坑安全等级根椐基坑开挖深度、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划分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3)、基坑开挖及支护在开挖深度内土层为①-1层素填土、①-2层耕土、②层粘土、③淤泥。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及邻近场地施工经验,建议采用1:1.5~1:1.0的坡率进行放坡开挖,结合土钉支护、素混凝土喷面等。对基坑四周的软土可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法支护或排桩结合土钉、内支撑等进行加固支护。基坑开挖时要严格按规定程序挖土和堆运,控制其周围的堆土高度,以防产生基坑壁失稳。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明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方能继续挖土。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坑底应及时满封闭并进行基础工程施工。(4)、基坑降排水基坑土层主要为软粘性土层,该土层渗透性差、水量小,基坑渗水主要来自地表水体及填土中的自由水。基坑外一般不需采用井点降水,但在施工时基坑周围应设排水沟,避免地表水及下水道水等流入基坑,基坑内随挖土的进行,应沿基坑内壁间隔适当距离设置集水井及与之连通的排水沟系统,随时将基坑内的水引入集水井后用泵排出坑外。(5)、基坑开挖监控基坑开挖前应作出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做到信息化施工。监测方法及监测项目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8.2条及表8.2-1的规定进行。(6)、基坑设计参数基坑支护、排水设计参数建议值见下表5-4:基坑支护、排水设计参数建议值表表5-4层号岩性名称渗透系数直剪固快三轴快剪UU天然重度ρ(kN/m3)水平Kv(cm/s)垂直Kh(cm/s)内聚力C(kPa)内摩擦角Φ(°)内聚力Cu(kPa)内摩擦角Φu(°)②粘土1.1×10-71.1×10-723.7212.6914.882.5817.72③淤泥1.4×10-71.3×10-710.097.626.210.6816.236、结论与建议6.1结论13 1、勘察严格按规范、标准、勘察纲要及工序管理要求进行,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达到了勘察目的,可作为设计及施工的依据。2、根据岩土层成因、类型,在勘探深内岩土层划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组,细分17个工程地质层(详见4.2地基土构成与特征)。其中⑦层圆砾、⑨-2层中风化凝灰岩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及设计参数见附表1。3、拟建场地及附近地形平坦,无岩溶、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场地内在勘探孔位置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沟浜、洞穴、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本场地无动力地质作用的破坏影响,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及地基稳定,适宜进行建议。4、本场地特殊性岩土有:①-1素填土、③层淤泥及⑨-2层强风化凝灰岩;特殊性岩土分析评价见5.2章节。5、根据地区经验及场地水质分析结果,按地层渗透性,介质A,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交替环境中具微腐蚀、在长期浸水环境中具微腐蚀。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等见4.4.2;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及工程施工的影响见5.3.2章节。6、本区属稳定区域,拟建场地无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及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地形平坦,场地及地基稳定,地下水对工程建设无影响。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6.2建议1、根据拟建物特点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结合设计地面高程及有二层地下室,建议拟建物及地下室可采用钻孔灌注桩,高层建筑以⑦层圆砾或⑨-2中风化凝灰岩作桩基础持力层;有地下室及多层部分建筑以⑦层圆砾做桩基础持力层时,建议采用桩端压力注浆,可提高桩基础承载力。成桩可行性分析及桩基施工注意事项见5.4.2第3款。2、根据场地内取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地下水水质类型为氯化物·重碳酸—钠·钙型淡水。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和xx省工程建设规范《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交替环境中具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中具微腐蚀性。。本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基土长期受地下水的浸泡和淋漓作用,根据工程经验,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与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相同。建筑防腐设计执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3、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规定,测区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抗震设防裂度小于6度地区。但根据中国地震局《中震发【2009】49号》文件规定,本建筑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地震动峰值伽速度提高至0.05g设计。4、根椐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划分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及周边环境条件,基坑侧壁支护建议采用建议采用1:1.5~1:1.0的坡率进行放坡开挖,结合土钉支护、素混凝土喷面等。基坑开挖应作好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做到信息化施工。基坑支护设计及监测应委托有相关资质的有经验的单位进行,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后方可实施。5、报告估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是初步估算的结果、桩基工程施工宜先打试验桩,进行承载力检验,以准确确定单桩承载力,必要时根据试验结果作适当调整。桩基施工结束后,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桩身质量、桩端持力层及承载力检验。6、基坑应进行抗浮设计。根据xx市历年来的洪水水位资料,xx区50年一遇水位为黄海高程4.22m,建议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取黄海高程4.22m。抗浮可采用配重及抗拔桩抗浮。抗浮桩的抗拔承载力应通过现场抗拔试验确定。7、施工时,必须严格执行规范和设计要求,建议业主选择有经验、信誉好的施工及监理单位,确保施工质量。8、场地部分民房尚未拆除及场地内地形因素,局部勘探孔间距较大,建议进行施工勘察。9、基槽(坑)开挖后(或试桩成孔时)请业主及时通知我院验槽。施工过程中,若遇变化异常时,请及时与我院联系或进行施工勘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