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 MB
  • 21页

1-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ppt

  • 21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第三节基本原理一、Lamber-Beer定律二、吸光系数和吸收光谱三、偏离Beer定律的因素四、透光率的测量误差 一、Lamber-Beer定律:吸收光谱法基本定律描述物质对单色光吸收强弱与液层厚度和待测物浓度的关系假设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一个吸光物体 续前取物体中一极薄层 续前讨论:1.Lamber-Beer定律的适用条件(前提)入射光为单色光溶液是稀溶液2.该定律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3.在同一波长下,各组分吸光度具有加和性应用:多组分测定 二、吸光系数和吸收光谱1.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单位浓度、单位厚度的吸光度讨论:1)E=f(组分性质,温度,溶剂,λ)当组分性质、温度和溶剂一定,E=f(λ)2)不同物质在同一波长下E可能不同(选择性吸收)同一物质在不同波长下E一定不同3)E↑,物质对光吸收能力↑,定量测定灵敏度↑→定性、定量依据 续前2.吸光系数两种表示法:1)摩尔吸光系数ε:在一定λ下,C=1mol/L,L=1cm时的吸光度2)百分含量吸光系数/比吸光系数:在一定λ下,C=1g/100ml,L=1cm时的吸光度3)两者关系3.吸收光谱(吸收曲线):λ~A最大吸收最小吸收特征值→定性依据肩峰末端吸收 续前4.吸光度测量的条件选择:1)测量波长的选择:2)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3)参比溶液(空白溶液)的选择:选A=0.2~0.7注:采用空白对比消除因溶剂和容器的吸收、光的散射和界面反射等因素对透光率的干扰 三、偏离Beer定律的因素依据Beer定律,A与C关系应为经过原点的直线偏离Beer定律的主要因素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光学因素(二)化学因素 (一)光学因素1.非单色光的影响:Beer定律应用的重要前提——入射光为单色光照射物质的光经单色器分光后并非真正单色光其波长宽度由入射狭缝的宽度和棱镜或光栅的分辨率决定为了保证透过光对检测器的响应,必须保证一定的狭缝宽度这就使分离出来的光具一定的谱带宽度 续前 续前讨论:入射光的谱带宽度严重影响吸光系数和吸收光谱形状结论:选择较纯单色光(Δλ↓,单色性↑)选λmax作为测定波长(ΔE↓,S↑且成线性) 续前2.杂散光的影响:杂散光是指从单色器分出的光不在入射光谱带宽度范围内,与所选波长相距较远杂散光来源:仪器本身缺陷;光学元件污染造成杂散光可使吸收光谱变形,吸光度变值3.反射光和散色光的影响:反射光和散色光均是入射光谱带宽度内的光直接对T产生影响散射和反射使T↓,A↑,吸收光谱变形注:一般可用空白对比校正消除4.非平行光的影响:使光程↑,A↑,吸收光谱变形 (二)化学因素Beer定律适用的另一个前提:稀溶液浓度过高会使C与A关系偏离定律 四、透光率的测量误差——ΔT影响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两个因素:T和ΔTΔT影响因素:仪器噪音1)暗噪音2)讯号噪音 续前1)暗噪音——与检测器和放大电路不确切性有关与光讯号无关 续前2)讯号噪音——与光讯号有关表明测量误差较小的范围一直可延至较高吸光度区,对测定有利 第四节紫外分光光度计1.光源:2.单色器:包括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色散元件分出光波长不等距光栅——衍射和干涉分出光波长等距钨灯或卤钨灯——可见光源350~1000nm氢灯或氘灯——紫外光源200~360nm 续前3.吸收池:玻璃——能吸收UV光,仅适用于可见光区石英——不能吸收紫外光,适用于紫外和可见光区要求:匹配性(对光的吸收和反射应一致)4.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5.记录装置:讯号处理和显示系统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类型:1.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特点:使用时来回拉动吸收池→移动误差对光源要求高比色池配对 续前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特点:不用拉动吸收池,可以减小移动误差对光源要求不高可以自动扫描吸收光谱 续前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特点:利用吸光度差值定量消除干扰和吸收池不匹配引起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