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 KB
- 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生态学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常志翔注税一班可持续发展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伦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其中可持续发展中重要的一项原则就是:生态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我所要研究的生态学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课题。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应当指出,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的极大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与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有怎样的联系呢。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相对于当时人类生产的需求而言,数量巨大的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来看几乎是无限的。正是经历、习惯了这一漫长的时期,在人们的视野中几乎都不存在关于环境、资源方面的问题。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载体,其作用和地位随着诸多生态、环境、资源问题的出现逐渐凸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现如今,随着全球物质文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引发的生态危机、环境问题和生物多样性散失,如水土流失、森林消减、土地荒漠化、水体和空气污染严重、淡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愈发严重,这使人类陷于了自身导演的生态困境之中,并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生态恢复活动,旨在为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治与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面向未来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生态环境与人类相处的最佳发展策略。可持续发展是80年代随着对全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讲座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经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其内涵体现了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n在现代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与战略意识,包括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观念问题。这种意识、这种观念必须深入人心。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意识,在即将进行的小康社会建设中对生态与环境造成的恶果很难预测。二是技术手段。这就需要多学科的协同作战,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完全可以使自己充当领头羊的作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资源的合理使用与防止环境污染,在这些方面现代生态学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全球性问题的日益激化,生态环境与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多学科的协调和合作。然而,在目前关于人类——环境关系的研究中,尤其是在生态学方面,仍然没有一个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共同的理论框架,在各学科之间也没有共同的定义和解释。新的时代条件需要在人类生态学研究里采用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问题。但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那我们又该如何处理生态学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呢:一、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以太阳能、风能等,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积极发展低碳装备制造业。提升内燃机、环保成套设备等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设计水平,积极发展小排量、混合动力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低碳装备制造业和节能汽车产业发展步伐。二、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推进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节能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强生物质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积极发展生物能源业。加快推进风能发电成套装备产业化。因此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推动技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坚持公交优先方针在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上,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方针。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从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上,应采用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限制和减少小汽车的使用率。同时,应率先大规模使用清洁的低碳燃料及新型环保车辆。保护自行车道和自行车的发展,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赋予人性化设计。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既无污染排放、保护环境,也能锻炼身体。在主要公交站点都应有自行车免费停放站点,其站点设计和功能应该比汽车停放站点更适宜人们的寄存。四、推进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要致力于制度创新,从政策引导层面建立有利于形成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对税收政策、财政政策进行低碳化调整。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法规,考虑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措施,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