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1.00 KB
  • 39页

最新9生态学(第四章群落演替)幻灯片

  • 39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9生态学(第四章群落演替)\n群落变化类型生物群落的演替演替的概念演替的类型演替系列演替顶极学说演替方向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n一、群落变化类型按变化持续时间划分,群落的变化类型年:季节动态几年:波动波动的性质是群落内部的短期可逆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但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十年到百年:群落演替万年到亿年:群落的演化\n\n\n\n以起始条件划分的演替类型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地)从岩石开始的旱生演替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次生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芜原(不存在植被,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n(三)演替系列水生演替系列: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的群落演替过程。一般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湖或池塘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旱生演替系列:从干旱缺水的基质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如裸露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n水生演替系列自由飘浮植物阶段:整个植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类浮水植物,这类植物的根通常不发达。沉水植物阶段:5-7米水深,首先出现轮藻属植物,由于它的生长,湖底有机质积累较快而多,由于湖底嫌气条件轮藻的残体分解不完全,湖底进一步抬高;水深2-4米左右,有金鱼藻、狸藻等出现,繁殖强,垫高湖底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水深1米左右,睡莲等植物飘浮水面,导致水下的沉水植物得不到光照而被排挤,飘浮植物的茎部的阻碍,更多泥沙沉积下来,同时植物残体量更大,湖底抬高,有利于下一阶段植物入侵\n水生演替系列挺水植物阶段:水变浅,芦苇、香蒲等个体更大,突出水面,枝叶茂密,根常纠缠绞结,拦截泥沙能力更强,残体也更多,水更浅,使湖底迅速升高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水变成季节性积水,根茎发达的湿生的沼泽植物开始生长。如莎草科、禾本科等一些湿生种类。排水能力更强和垫高能力更强疏林阶段:耐水湿的灌木、乔木出现,如柳、赤杨中生森林:随树木的侵入,形成森林。地下水位降低,大量地被物改变了土壤条件\n森林演替系列地衣植物阶段:壳状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表面,加上岩石风化作用,壳状地衣的一些残体,逐渐形成一些极少量的土壤;叶状地衣:可含蓄较多的水分,积聚更多的残体,使土壤增加的更快些;叶状地衣把岩石表面遮盖部分,生长枝状地衣,生长能力强,全部代替叶状地衣苔藓植物阶段:在干旱时进入休眠,待到温和多雨时,大量生长。能积累的土壤更多些,为以后生长的植物创造条件\n森林演替系列草本植物阶段:蕨类、一年生、二年生植物,低小耐旱种,取代苔藓植物,土壤增加,小气候形成,多年生草本出现。使土壤增厚,遮荫,减少蒸发,土壤中真菌、细菌和小动物增多灌木群落阶段:喜光的阳性灌木出现,与高草混生形成“高草灌木群落”,以后灌木大量增加,形成优势灌木群落乔木群落阶段:阳性乔木树种生长,逐渐形成森林,林下形成荫蔽环境使耐荫树种定居,随着耐荫种的增加,阳性树种在林内不能更新而逐渐从群落消失。林下生长耐荫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复合的森林群落形成\n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林乔木(树林)比较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与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n(四)演替顶极学说演替顶极:任何一类演替都经过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应、稳定6个阶段。到达稳定阶段的群落,就是和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群落,这就是演替的终点,这个终点就称为演替顶级。\n单元顶极论多元顶极论顶极--格局假说\n单元顶极论H.C.Cowles和F.E.Clements(1916)提出一个地区的全部演替都将会聚为一个单一、稳定、成熟的植物群落顶极群落:和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群落,这个演替的终点为顶极群落顶极群落的特征只取决于气候:给以充分时间,演替过程和群落造成环境的改变将克服地形位置和母质差异的影响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的所有生境中,最后都将是同一的顶极群落非正常的顶极演替总是向前发展的,是进展演替\n非正常的顶极群落亚顶极:达到气候顶极以前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演替阶段偏途顶极:由一种强烈而频繁的干扰因素所引起的相对稳定的群落先顶极:在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适宜而产生的较优越气候区的顶极超顶极(后顶极):在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差而产生的稳定群落\n多元顶极论A.G.Tansley(1954)提出如果一个植物群落在某一种或几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能自行繁殖结束演替过程,就可以认为是顶极群落气候顶极是顶极群落的一种类型,但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极终点根据主导因子的不同,除了气候顶极之外,还可有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烧顶极、动物顶极;同时还可存在一些复合型的顶极,如地形-土壤和火烧-动物顶极等地带性生境上是气候顶极,别的生境上可能是其他类型顶极\n顶极格局假说Whittaker(1953)提出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连续不断变化的,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土壤顶极等,不是截然成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因而形成连续的顶极类型,构成一个顶极连续变化的格局格局中分布最广泛的位于格局中心的顶极群落,称为优势顶极,它是最能反映该地区气候特征的顶极群落\n(五)演替方向进展演替:群落的演替显示着群落是从先锋群落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到达中生性顶极群落。这种沿着顺序阶段向着顶极群落的演替过程称之为进展演替逆行演替:发生在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干扰因素之后,原来稳定性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群落消失,代以结构简单、稳定性小的群落,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能力相对减弱,甚至倒退到裸地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比较\n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比较进展演替逆行演替群落结构的复杂化群落结构的简单化地面的最大利用地面的不充分利用生产力的最大利用生产力的不充分利用群落生产力的增加群落生产力的降低新兴特有现象的存在,以及对植物环境特殊适应为方向的物种形成残遗特有现象的存在,以及对外界环境的为方向的物种形成群落的中生化群落的旱生化和湿生化群落环境的强烈改造外界环境的轻微改造\n(六)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不同的演替观演替模型演替理论\n不同的演替观经典的演替观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阶段的群落前一阶段群落中物种的活动促进下一阶段物种的建立个体演替观初始物种组成决定群落演替的后来优势种当代的演替观生活史特征、物种对策、干扰\n演替模型演替模型促进模型:先来物种改变了环境条件,不利于它自身生存,而促进了后来其它物种的繁荣;物种替代有顺序性和方向性,可预测的抑制模型:先来物种抑制后来物种,使后来者难以入侵和繁荣;物种替代没有固定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哪一物种先到忍耐模型:物种替代决定于物种竞争能力(忍受贫乏资源的能力)模型的异同点先锋物种最先出现、易于被挤掉演替机制:物种替代促进/抑制,竞争能力\n演替理论适应对策理论Grime提出的植物的适应对策及RCS生境的划分资源比率理论认为演替是资源的变化引起竞争关系的变化而实现的等级演替理论按三个等级分析演替原因,对演替的原因按等级、层次进行分解分析\n谢谢!\n诊断试验评价指标 (diagnostictest)27\n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基本指标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综合评价指标总符合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差异性检验配对卡方检验、Kappa系数28\n诊断试验评价的基本指标灵敏度(Sensitivity,Se)是试验发现有病的人的能力,即实际诊断为有病的病例中,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例数的比例。计算公式:Se=a/(a+c)又称真阳性率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判断为患者的能力29\n诊断试验的评价基本指标特异度(Specificity,Sp)是甄别出没有病的人的能力,即实际无病的例数中,诊断试验结果为阴性的比例计算公式:Sp=d/(b+d)又称真阴性率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判断为非患者的能力30\n诊断试验评价的预测值阳性预测值(positivepredictivevalue,+PV)如果诊断试验结果是阳性病人真正有病的可能性。计算公式:+PV=a/(a+b)反映诊断指标阳性时患者患某病的概率。31\n诊断试验的综合评价指标阴性预测值(negativepredictivevalue,-PV)如果试验结果是阴性,病人真正无病的概率计算公式:-PV=d/(c+d)反映诊断结果阴性时受试者不会患某病的概率32\n诊断试验的综合评价指标总符合率()计算公式:=(a+d)/(a+b+c+d)表示观察值与标准值或真实值符合的程度33\n诊断试验的综合评价指标阳性似然比(positivelikelihoodratio,PLR)指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说明病人中出现某种检验结果阳性的概率是非病人的多少倍,即一项试验按某已定标准判断某病人结果为阳性计算公式:PLR=Se/(1-Sp)表明阳性时患病与未患病机会的比值,比值愈大患病概率愈大34\n诊断试验的综合评价指标阴性似然比(negativelikelihoodratio,NLR)指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说明病人中出现某种检测结果阴性的概率是非病人的多少倍计算公式:NLR=(1-Se)/Sp表明阴性时不患病与患病机会的比值比值愈小患病概率愈大35\n诊断试验的综合评价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简称ROC曲线),ROC曲线是以每一个检测结果作为可能的诊断界值,以计算得到相应的真阳性率(即灵敏度)为纵座标,以假阳性率(即1-特异度)为横坐标绘制曲线,其曲线下面积的大小表明了诊断试验准确度的大小。36\n诊断试验的综合评价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UC)作为诊断试验真实性评价的固有准确度指标已被普遍认可,完全无价值的诊断试验曲线下面积为0.5,理想的诊断试验曲线下面积为1,而一般认为对于一个诊断试验,ROC曲线下面积在0.5~0.7之间时诊断价值较低,在0.7~0.9之间时诊断价值中等,在0.9以上时诊断价值较高。37\n差异性检验——配对卡方配对卡方公式当b+c≥40时,当b+c<40时,临界值=3.84,若<,P>0.05,说明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若>,P<0.05,说明两组有统计学差异\n差异性检验——Kappa系数Kappa系数在0~+1间判断一致性才有意义。Kappa系数越大,表示一致性越好。一般认为Kappa系数>0.8,为高度一致,认为两系统等效;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