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50 KB
  • 2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试题

  • 23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总分20分)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2、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3、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形成的相互交织成网的多条食物链。4、现存量:某一特定的观察时刻,单位面积地段内有机体的数量,可以用个体数目、重量或能量来表示。5、库:指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物质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6、r—对策生物:是指生育力高,亲体具有良好保护幼体行为的生物。7、物质循环:泛指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化学元素及水(作为介质)在生物与环境不同组分之间的频繁转移和循环流动。8、初级生产力:是指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生产生物量的速率。9、营养级:是指食物链上的不同链节,每个链节上的生物都构成了其下一个链节生物的食物能来源。10、生态金字塔:把生物群落的众多生物按所属的营养级加以分类,然后将各营养级按其总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的多少绘成长方形横框,自下而上顺序排列,即形成了所谓的生态金字塔。11、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原理〔如物种共生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等〕,结合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设计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及分层次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12、生态位:是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适宜应特性。13、系统:是指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假设干组成局部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4、能效率:指人工投入单位辅助能量所获得的有效产出能或能量报酬。1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16、次级生产: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生物量形成的生产过程称为次级生产17、肥力构造是指(形成产量的)自然肥力、再循环肥力和外源肥力所占的比例。18、立体种养技术:立体种养技术是利用了物种间对资源利用的互补特性,利用了生物间生态位的差异,从而提高了整体对资源的利用率。-.word.zl\n.-19、生物学放大作用:各种有毒污染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会参与物质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的毒物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食物链的浓缩作用又称生物学放大作用20、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21、食物链就是由日光能转化固定的食物能,经过一系列有取食、被取食关系的生物,从植物有机物开场被逐级转移而形成的生物链条22、顶级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到达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到达平衡。23、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就叫做环境污染。24、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群落与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开展变化,称为群落演替25、全球变化: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而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增加、海平面上升,并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生态和环境变化的总称。26、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氯氟碳(CFCs)、水蒸气等可使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长波辐射,因此,这些气体有类似温室作用,称上述气体为“温室气体〞,由此产生的效应称为温室效应。27、原生演替:自裸地上或深层水体下开场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28、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29、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构造、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称为生态系统。30、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湿沉降。3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但凡能提供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任何形式的物质,均可称为自然資源,它是人类賴以生存的根底。32、生产环:在食物链中参加能够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人们直接利用的经济产品的环节,称为生产环。33、次级生产力:消费者生产生物量的速率称为次级生产力。-.word.zl\n.-34、生态对策: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在繁殖和竞争等方面朝着不同方向、适应不同栖息生境的对策。35、初级生产: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以有机物质的形式贮存起来,由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量是以能量贮存为最初和最根本的形式,所以绿色植物的生产过程称为“初级生产〞或称第一性生产。36、生活型;由于环境对生物的限制作用,不同种的生物长期生存在一样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会发生趋同适应,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37、群落构造:组成群落的生物种群在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和存在的状态称为群落构造38、生境: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具有特定生态特性的生物种或生物类群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该特定环境即为该生物种或类群的生境。39、生态平衡:所谓生态平衡系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到达的协调稳定状态。40、耗散构造:是指在远离平衡区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化的有序构造。41、生态死亡率:死亡率是指死亡的速率。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有一个最低死亡率,即个体死亡由于生理寿命所决定的“老年〞,也是一个生物学常数。实际上的死亡率又称生态死亡率42、龄级比:假设一个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年龄,那么可按一定的年龄分组,统计各年龄组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称龄级比43、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保存有土壤和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开场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2分,总分10分〕1、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能量转换功能、物质转换功能、信息转换功能和价值转换功能〔四大功能〕。2、农业生态系统立体构造的三种主要类型是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和立体种养。3、食物链加环的类型有生产环、增益环、减耗环、多功能环和加工环。4、系统的研究方法通常采用的是“白箱〞和“黑箱〞方法。-.word.zl\n.-5、生物组分按照功能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类群。6、农业生态系统的两类输入能为自然能和人工能。7、农业资源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8、四大自然圈是指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9、营养级之间的效率表有:In/In-1为能量摄入〔林德曼〕效率,An/An-1为同化效率,Npn/Npn-1为生产效率,In/Npn-1为利用〔消费〕效率。10、地球上总贮水量中,陆地生物和人类直接能利用的水大约只有万分之二,占地球总水2.6%的淡水中,能被陆地生物和直接利用的也不到淡水的1%。因此淡水是世界最珍贵的资源之一。11、生态系统在构造上包括两大〔根本〕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12、碳循环有4条循环途径。13、作物生产力按照不同因子的影响可分为光合生产力、光温生产力、气候生产力和土地生产力。1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两个类型。15、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指食物链和食物网。16、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开展到成熟期,其最后状态叫气候顶极群落。17、种群增长有指数增长型和逻辑斯谛增长型两种指数增长模型。18、使种群稳定增长的年龄构造中含有大量幼年个体。19、种群生态学以种群为单位,研究生物种群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20、食物链中,消费者可分为小型消费者和大型消费者。21、我国144亿亩土地资源中,现有耕地面积为20亿亩。22、生态金字塔特指能量金字塔,其次还有生物量金字塔和数目金字塔。23、含有大量幼年个体与较少老年个体的种群为迅速增长的种群。24、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2.7%,世界排名120位。25、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为4—5级。26、个体生态学以个体为研究单位,研究某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7、生产成果与资源投入量之比代表系统资源利用率。28、草原生态系统占陆地面积为42%。29、磷循环属于沉积性循环故应合理利用。30、生态学研究__生物__与__环境__之间的关系。31、竞争与捕食属于种间负相互作用。-.word.zl\n.-32、生态演替的两种类型为原生和次生演替。33、“IBP〞代表“人与生物圈方案。34、衰退型种群是因为种群内含有大量的老年个体。35、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36、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资源危机。37、互利共生与原始合作属于种间正相互作用。38、生态系统中失调的标志表现在构造和功能的两方面的破坏。39、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为农业生态系统。40、生态演替所能到达的最终状态为气候顶级群落。41、“MAB〞代表“国际生物学研究〞方案。42、根据收益递减律,资源的投入量并不是越多越好。43、生态金字塔依计量单位的不同,可分为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目金字塔。44、W>∑Pi(i=1,2,3……n)代表系统的整体特性。45、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46、生物组分按照功能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类群。47、农业生态系统的两类输入能为自然能和人工辅助能。三.单项选择题〔各题所列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共10题.每题1分,总分10分〕1、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有多少级〔A〕A、4~5级B、6~7级C、7~8级D、9级2、以下哪种是初级生产的生产者〔D〕A、猪B、牛C、羊D、水稻3、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为〔A〕A、南方多于北方B、内陆多于沿海C、平原多于山地D、都是4、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D)A、磷矿资源.B、钾.C、钙.D、水资源.5、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D)A、氮.B、氢.C、水.D、磷.6、根据收益递减律,资源投入量应选择(B)A、越多越好.B、适当点.C、越少越好.D、关系不大.-.word.zl\n.-7、草食动物牛、羊属于(A)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初级生产者.D、分解者8、生物防治利用某一生物种群压制另一类生物种群,使其不能为害农作物,是利用生物种间的(A)A、负相互作用B、正相互作用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9、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中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如下面的〔D〕A、草B、小麦C、水稻D、牛10、森林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B〕A、厄尔尼诺现象B、温室效应C、拉尼拉现象D、赤潮11、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是生物种间的(C)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捕食D、共栖12、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A)A、浓缩B、降低C、平衡D、毒害13、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生命特征是因为其中包含〔A〕A、生物组分B、环境组分C、太阳辐射D、水14、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A)A、15亿亩B、30亿亩C、144亿亩D、5亿亩15、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A)A、污染危机B、粮食C、石油D、化肥16、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较高是因为增加了(B)A、腐食食物链B、捕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其它17、对磷钾类资源要节约、合理利用,是因为它的循环属于(A)A、沉积型B、气相型C、中间型D、其它18、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19、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它们生存环境的总称是〔C〕A、栖息地B、生境C、生物圈D、土壤圈20、我国大局部农区大量亏缺的元素是〔A〕A、氮B、磷C、钾D、锌21、我国森林覆盖率为〔B〕A、50%;B、12.7%;C、33%;D、9%-.word.zl\n.-22、“人与生物圈方案〞的英文代号为〔A〕A、IBP;B、MAB;C、Ecology;D、E.C.G23.生态金字塔一般指(A)A、能量金字塔B、生物量金字塔C、数目金字塔D、都有24、生态演替所能到达的最终状态称(A)A、顶极演替B、先峰期C、过渡期D、衰退期25、W>∑Pi(i=1.2…N)代表系统的(A)A、整体性B、分散性C、均匀性D、随机性26、属于r-对策生物的是(D)A、恐龙.B、大象.C、鲸.D、昆虫.27、我国15亿亩耕地中,人均占有量为(D)A、1.2亩.B、2.2亩.C、1.7亩.D、0.5亩.28、属于气候生态型的是(B)A、水稻与陆稻.B、早稻与晚稻.C、粘稻与糯稻.D、都是.29、生物种间负相互作用为(C)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竟争D、共栖.30、以下元素在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循环的是(C)A、碳B、氢C、磷D、氮31、生产成果与资源投入量之比为(B)A、生态效率B、系统资源利用率C、能量效率D、都是32、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占陆地面积约〔A〕A、39%B、50%C、60%D、.69%33、生物种间正相互作用是(C)A、竞争B、捕食C、互利共生D、寄生34、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是破坏了其(A)A、构造与功能B、群落与种群C、物质与能量D、其它35、森林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B〕A、厄尔尼诺现象B、温室效应C、拉尼拉现象D、干36、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它们生存环境的总称是〔C〕A、栖息地B、生境C、生物圈D、土壤圈37、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中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如下面的〔D〕-.word.zl\n.-A、草B、小麦C、水稻D、牛38、要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净生产力,应多增加〔A〕A、腐食食物链B、寄生食物链C、捕食食物链D、混合食物链39、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D)A、磷矿资源.B、钾.C、钙.D、水资源.40、种群在资源无限制情况下的增长属于(A)A、J型B、S型.C、J与S之间.D、无规律.41、“国际生物学研究方案〞的英文代号为〔A〕A、MAB.B、IBP.C、Ecology.D、E.C.G42、农业生产中利用天敌消灭害虫是生物种间的〔D〕A、互利共生B、寄生C、共栖D、捕食43、钾损失的主要形式为(B)A、挥发B、淋溶C、土壤固定D、其它44、生物群落的演替从没有生物的地方开场称(A)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正演替.D、逆演替.45、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D)A、氮.B、氢.C、水.D、磷.46、我国森林覆盖率为(B)A、50%.B、12.7%.C、33%.D、9%.47、森林生态系统土层肥沃是因为它有较多的〔B〕A、捕食食物链B、腐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其它48、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是生物种间的(C)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捕食D、共栖49、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A)A、污染危机B、粮食C、石油D、化肥50、生态系统的另一个同义词是(B)A、生物地理群落B、生态群落C、生物种群D、有机体个体51、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根本单位是〔C〕A、有机体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52、种群处于最适环境下的瞬时最大增长率为〔A〕A、内禀增长率B、最适增长率C、最小增长率D、其它-.word.zl\n.-53、衰退型种群是因为其中大量包含(C)A、幼年个体B、中年个体C、老年个体D、都有54、氮损失的主要形式为(A)A、挥发B、淋溶C、土壤固定D、其它55、磷损失的主要形式为(C)A、挥发B、淋溶C、土壤固定D、其它四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所列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多项选择、少选、错选均无分。共5题.每题3分.总15分)1、农业生态系统的构造包括有〔A、B、C〕A、物种构造B、时空构造C、营养构造D、信息构造E、资金构造F、社会经济构造2、现代农业的辅助能投入类型包括〔A、C、D、E〕A.基因性投入B.科技性投入C.资源性投入D.设施性投入E.保护性投入3、以下哪些元素的循环属于气相循环〔B、D、E〕A磷B氮C铁D碳E氧4、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调节途径有〔A、B、C、E〕A常规投入B构造调整C措施优化D信息投入E合理的消费方式5.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追求的目标是〔A、B、C〕A、生态效益B、社会效益C、经济效益D、产量E、产值6、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A、B〕A、CO2增多B、森林减少C、O2增多D、森林增多E、其它7农业资源具有的特性包括〔A、B、C、D〕A、整体性B、区域性C、有限性D、变动性E、多用性8、能量的主要形态有〔A、C、D、E〕A、日光能.B、食物能.C、化学能.D、动能.E、热能9、固氮的主要形式有〔B、D、E〕A、化学固氮.B、高能固氮.C、物理固氮.D、工业固氮.E、生物固氮-.word.zl\n.-10、土壤库包括哪些亚库〔A、B、C、D、E〕A、土壤矿物质.B、土壤有机质.C、土壤生物.D、土壤溶液.E、土壤空气11、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A、B、C、D、E〕A、生物构成特点B、环境特点C、稳定机制D、开放程度E、生产力特点12、生态系统构造包括〔A、C、E〕A物种构造B生物构造C时空构造D环境构造E营养构造13、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评价指标包括〔A、B、C、D、E〕A持续性B协调性C承载力D均衡性E稳定性14、r-对策生物的特征包括〔A、B、D〕A、个体小B、寿命短C、存活率低D、繁殖率高E、数量少15、农业生态系统的根本组份包括〔C、D〕A、自然群落B、种群C、农业生物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16、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包括〔A、B、C、D、E〕。A、光B、温C、水D、空气E、土壤17、食物链类型在自然界中通常包括〔A、B、C〕A、腐食食物链.B、捕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混合食物链.E、其它18、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D、C〕A、太阳能.B、潮汐能.C、水资源.D、磷矿.E、钾.19、K-对策生物的特征包括〔A、B、D〕A、个体大.B、寿命长C、存活率高D、适应稳定的环境.E、扩散能力较低.20、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是〔〕A、资源少.B、分布不均.C、过熟林多.D、蓄积量低.E、成熟林多21.生物群落的演替包括〔A、B〕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正演替.D、逆演替.E、其它22、近年来出现的生态危机包括〔A、C、D、E〕A、粮食B、环境C、资源D、能源E、人口.23、以下资源中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A、B〕A、水资源B、空气C、钾D、辐射E、磷24.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追求的目标是〔A、B、C〕-.word.zl\n.-A、生态效益B、社会效益C、经济效益D、产量E、产值25、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开展到成熟期要经历的阶段为〔〕A、先锋期B、过渡期C、顶极期D、中年期E、老年期26、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A、B〕A、CO2增多.B、森林减少.C、O2增多.D、森林增多.E、其它.27、农用养份循环中,氮素的损失途径包括〔A、B、C、E〕A、挥发B、水蚀C、降雨淋失D、沉积E、风蚀28、农业资源具有的特性包括〔A、B、C、D〕A、整体性B、区域性C、有限性D、变动性E、多用性29、我国大局部农区氮素普遍有余,而亏缺的是〔〕A、钙B、磷C、钾D、硫E、硼30、地球目前出现的几大生态危机包括〔A、B、D、E〕A、人口B、粮食C、环境D、资源E、能源31、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D、E〕A、太阳能.B、潮汐能.C、水资源.D、磷矿.E、钾32、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包括〔A、C、D〕A、生态系统.B、农作物个体.C、种群.D、群落.E、资源33、种群的年龄构造包括〔A、B、C〕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变迁型.E、跃变型34、能量的主要形态有〔A、B、C、E〕A、日光能.B、食物能.C、化学能.D、电能.E、热能35、固氮的主要形式有〔B、D、E〕A、化学固氮.B、高能固氮.C、物理固氮.D、工业固氮.E、生物固氮36、土壤库包括哪些亚库〔A、B、C、D、E〕A、土壤矿物质.B、土壤有机质.C、土壤生物.D、土壤溶液.E、土壤空气37、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A、B、C、D、E〕。A、生物组成特点B、环境特点C、稳定机制D、开放程度E、生产力特点38、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包括〔A、B、D、E〕。A、辐射B、大气〔气体〕C、生物D、水体E、土体-.word.zl\n.-39、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生产力包括〔A、B〕。A、自然生产力B、经济生产力C、经济产量D、生物产量E、能量产量五.简答题〔共30分,每题6分〕1、简述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我国的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需要开展起来的,必然具有适应我国国情的特点。〔1〕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为目标。农业生产和经济开展的不同时期,上述三大效益的侧重面和关心程度不尽一样。我国是开展中国家,迫切要求开展农业生产。但这种短期行为,会浪费或破坏资源,污染生产和生活环境,导致不易挽回的恶果。因此我国的生态农业必须要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效益统一有机地结合起来。〔2〕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的精华相结合。中国传统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这些经历,在现代生态学指导下,和同步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必然在各地产生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生态农业构造模式和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因此,精耕细作还要与不断增加有效投入相结合,这种投入包括物质,能量的投入,也包括了科学技术和信息的投入,并通过合理的构造组装和精耕细作提高投入的产出效率和效益。〔3〕鲜明的地域性和多样性。我国幅员辽阔,无论南北还是东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地域差异极大。我国生态农业不可能是一个统一模式,必须因地因时制宜,建立与当地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以及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多样,具有地域特点的生态农业模式,而新的模式又会成为社会经济开展的推动力。〔4〕、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在我国,生态农业一经提出,就得到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和提倡。国务院明确指出,要认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防止农业环境污染和破坏。〔5〕我国生态农业的研究。一开场就和经济学科结合使我国生态农业较好地处理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展的关系。2、简述土壤库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能量和营养元素的保蓄。土壤库是农业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主要贮存场所,在极其复杂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中,它以巨大的库容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满足农作物世世代代所需的营养元素。-.word.zl\n.-〔2〕营养元素的供应与调解。营养元素的供应是土壤库的重要功能,而调解营养元素供应的速率是其自身运动规律一种表现。人类往往通过土壤耕作措施影响土壤生物活动,以及营养在各个亚库之间的转移,到达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3〕氮素固定作用。共生固氮菌(如大豆根瘤菌)和非共生固氮菌,它们可以把大气中的惰性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氮素。共生固氮固定的氮量占生物总固氮量的五分之四。〔4〕净化环境。土壤在一定容量内是一个理想的场所。因此,在维持环境质量方面,土壤生物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有些难降解和降解很缓慢的农药会引起严重环境污染,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3、简述农林牧〔渔〕多业结合的重要意义(1)多业结合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根据因地制宜原那么,宜林那么树、宜草那么牧,宜农那么耕、宜水那么养,这就决定了只有农、林,牧、渔业全面开展,才能充分挖掘水土资源潜力,使地尽其利。(2)多业结合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转化增值农、林、牧、渔及其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根本功能单元,各业之间存在着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内在联系。如果各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交互作用能够充分发挥,那么系统的整体功能必将大于各单元功能的简单相加。(3)多业结合与社会需求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不仅需要各种植物蛋白质营养,还需要多种多样的动物蛋白质营养,不仅需要良好的物质享受,还需要优美的环境和干净的栖息场所。这就要求农业作为一种产业进展物质生产的同时,还要植树种草、种花种果、美化环境,在进展物质生产时,必须兼顾多种需要,提供多种类型的产品。4、简述合理农业生态系统的标准〔1〕.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与环境资源组合之间互相适应,能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并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群体之间能互相配合,科学衔接,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并实现生物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成为一个高效的、无“废物〞的系统。〔3〕.系统中各组分之间量比关系协调,输入输出平衡,具有较强自我调控能力。〔4〕.有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开展。〔5〕.能适应商品经济开展的要求,具有高的物质生产力和高的经济效益。-.word.zl\n.-5、如何提高能量转化效率〔1〕调整生物构造。根据当地资源条件、生产技术、市场需求的变化,建立适宜的农林牧群落构造,合理选择和搭配高产高效的品种,保证最大的有效能产出。许多低产低效的农业生态系统之所以长期停滞不前,就是由于其生物群落构造不能适应当地资源特点,不能形成最大生产能力所致。〔2〕优化投入组合。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高产优质需要多种生活因素和投入资源的配合,其中某些处于最低量的因素和资源的数量变化对产出水平和转化效率影响最大。人工投入辅助能如果能显著改善这些限制因子的供应状况或保证程度,将能获得最正确的投入产出效果。〔3〕改善资源的根底状况。土地质量、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状况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能力和辅助能的效率有很大影响。〔4〕采用节能农业技术。减少耗能作业,用可再生资源代替某些工业能投入,节约不可再生资源,这是当代技术进步的一个方向。6、简述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征①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整个养分循环的开放程度较之自然系统大为提高。②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农业生态系统在耕种条件下,有机养分库加速分解与消耗,库存量较自然生态系统大为减小,而分解加快,形成了较大的有效养分库,植物吸收量加大,整个土壤库养分周转加快。③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弱,流失率较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构造较自然系统大大简化,植被及地面有机物覆盖不充分,这些都使得大量有效养分不能在系统内被及时吸收利用,而易于随水流失。④农业生态系统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自然生态系统养分有效化过程的强度随季节的温湿度变化而消长,自然植被对养分的需求与吸收也适应这种季节变化,形成了供求同步调节的自然机制。7、简述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①植被破坏削弱了降水到达地面后的入渗过程,导致了水土流失及江河下游的季节性洪涝。②围湖造田以及排干沼泽、冬水田,低湿地等,使地表水体的蓄水、调洪、供水功能缩小,引起地区性的干旱化进程。③-.word.zl\n.-兴建大型的截留、蓄水、引水、灌溉工程,可改变整个流域的水平衡和水环境,导致相应的生态演替。同时,由此引起局部地下水位升降,可使流域不同部位盐渍化、沼泽化和干旱化同时出现。④过度开采地表和地下贮水库,使河湖干涸〔he〕,地下水位出现漏斗,海水入侵等异常现象。8、简述食物链加环时应遵循的原那么①填补空白生态位,增加产品产出。②使废弃物资源化,提高废弃物的利用价值。③减少养分的丧失浪费和能量的无效损耗。④广开农民就业门路,增加经济收入。⑤实现环境净化。9、简述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1〕物质不灭、循环往复〔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3〕物质循环通常是在生物和环境间进展,生物在循环中占有特殊地位,没有生物物质九难以循环〔4〕生态系统内部存在稳态机制,对物质循环有一定的调节能力10、简述限制因子定律在农业中的作用〔1〕.制定农业开展战略。农业生产是一个自然与经济相交织的过程,因此,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都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都可能成为生产过程中的限制因子,对这些限制因子的抑制就成为某地区农业开展的重要战略选择。〔2〕.制定作物生产区划。农业资源具有区域分异的特点,不同区域内各种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存在状态,因此,可以将不同耐性的作物种植在不同的区域内,从而形成不同的种植方式和种植制度。〔3〕.建立最正确的作物生产群体。利用不同作物对不同环境因子的耐性范围,可以建立起理想的作物生产群体,使各作物能够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例如,在我国热带地区建立的橡胶茶园生产系统,就是利用橡胶树为茶树提供荫蔽,以消除强光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从而提高茶叶品质。〔4〕.采用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限制因子原理能为施肥,育种和水利工程建立等农业生产措施提供论依据。如配方施肥、培育抗(耐)逆性品种、旱地农业技术等都是利用了限制因子原理11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word.zl\n.-〔1〕系统的生物构成特点。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品种是经人工驯化培育的农用生物,以及与之有关联的生物。〔2〕系统的环境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更多地受到了人类的调控、改造,人类一方面通过工程措施改造环境,如建水库,另一方面通过生物措施和化学措施改变环境,如建防护林、施化肥等。〔3〕系统的稳定性机制。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调节稳定机制被削弱,代之以更多的人类调节控制。〔4〕系统的开放程度。农业生态系统的构造比自然生态系统简单,便于人类管理,简化了的能量和物质流通途径使得系统趋向更加开放;有意识的输入和输出增加,如化肥农药输入,农产品输出等,无意的输入和输出也会增加,如农药施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开垦坡地造成的水土流失等。〔5〕系统的生产力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常比同一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为高。〔6〕系统服从的规律。农业生态系统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不仅服从自然规律,而且还服从社会经济规律。〔7〕系统的运行“目标〞。生态系统演变的最终状态假设称为系统运行“目标〞的话,自然生态系统运行的“目标〞是自然资源的最大限度生物利用,并使生物现存量到达最大。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目标〞是使农业生产在有限自然与社会条件制约下,最大限度满足人类的生存、致富和持续开展的需要。12、简述作物生产力估算的重要意义〔1〕作物生产力估算提供作物的理论产量,定量地表达在一定气候、土壤及农业技术水平下作物可能到达的生产能力,预示农业开展前景。〔2〕作物生产力估算不仅可以作为制定国家或地区农业开展规划,确定投资方向及有关农业政策的依据,而且是估算土地人口承载能力的根底。〔3〕作物生产力的动态研究那么提醒作物生育规律、产量形成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机制,对定量分析资源利用程度、生产潜力、产量限制因素等,是一种有效的手段。13、简述土壤库的特征〔1〕是一个固相、液相和气相共存的三相体系,为生物活动提供了适宜的条件。〔2〕土壤库的化学成分和构造比较稳定。〔3〕土壤库的温、湿度变化程度比大气库低得多。-.word.zl\n.-〔4〕土壤库内的空气维持着饱和或接近饱和的湿度。〔5〕土壤库为生物提供了防止上下两个极端温湿度变化,以使其根系免受风吹、蒸发,光照和枯燥的平安场所。〔6〕土壤库中居住着大量生物种群,捕食动物和被捕食动物,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以及微生物等变动着的种群。〔7〕土壤库与地面动植物存在着密切的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联系。土壤有机物质是生物活动的能源。〔8〕土壤库的功能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及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构造得到改善。14、简述土壤库的生态管理措施〔1〕依据最大生物量原理,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通量或能适量。〔2〕建立生物固氮体系。豆科作物可以减缓有机质下降,并可增加土壤的氮素。〔3〕增加生态系统的再循环指数。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在不施化肥、少施农肥的条件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壤有机质下降的趋势。〔4〕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建立,保护土壤肥力,并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从宏观上调控土壤肥力。15、次级生产在农业生产中有何作用?动物和微生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除提供畜力外,还可以生产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产品——奶,肉,蛋、皮毛和食用菌等。农业动物和微生物能够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转变为可以利用的产品,能够富集分散的营养物质,并进展转化和浓缩。这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是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局部,即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一)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在农作物生产的有机物中,70%一90%作为产品从农田中收获取走。其中用作粮食、油料和工业原料的局部仅占全部有机物质的30%左右。大量的秸秆、糠麸等含有丰富营养元素和化学潜能。如果将秸秆直接作燃料,那么有机物中的化学潜能很快变为热能散失、结合态氮素也挥发损失而脱离农业生态系统进入大气圈,这是能量转化率最低的一种途径。秸秆通过畜禽和食用菌利用转化,废弃物再通过沼气系统,不仅满足对燃料消费的需要,而且可使低价的粗有机质变为高价优质的蛋白食物供人类利用,同时还可提供优质粪肥,菌渣等以培肥农田。(二)生产动物蛋白质食品,改善膳食组成-.word.zl\n.-我国人民综合畜产品的占有水平与世界某些国家相比,或与应有的食物营养标准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动物性食品富含蛋白质,如猪肉含16%一20%,大米仅含7%,特别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在动物性食品中含量较多,对改变膳食构造,提高消费水平有很大意义。(三)促进物质循环,增强生态系统功能,提高产品经济价值农副产品经过动物消化后,其粪便排泄物易于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有利于促进物质循环,增强生态系统的功能。此外,初级生产的产物经过次级生产者的转化后经济价值可以提高,经济收入的增加有利于系统中各生产过程的改善和加强,有利于加速经济扩大和再生产。16、简述我国农业可持续开展的关键技术〔1〕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土地、水、气候等〕〔2〕农业品种的繁育及其高效种养技术:优质、高产、抗逆〔3〕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4〕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技术〔5〕农业信息化技术六论述题(15分)1、农业生态系统立体构造有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之。一、立体种植类〔1〕、农林间作型。有以农作物为主的,也有以林木为主的,成功的实例很多。如枣粮间作,桐粮间作。比单作粮食增产8%—9%,并有小枣和枝柴的收益。泡桐引入农田,增强了农作物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干热风的抗御能力。〔2〕、胶茶(胶椒、胶药)间作型。热带经济林中,常采用多层次的立体间种方式,如胶茶、胶椒、胶药等。〔3〕、农作物高矮间作型。普及全国各地的玉米与豆类间作,间作的联合产量比玉米单作增产13.1%—16.6%,比大豆单作增产20.6%—38.3%。间种作物除大豆外,还有绿豆、赤豆、黑豆、花生等。-.word.zl\n.-绿肥作物间作,或绿肥作物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间作的实例也很多。如油莱,萝卜和紫云英混作,特别是萝卜与紫云英混作,具有较好的种间互补作用。〔4〕、沟垄(畦)构造与立体种植。开沟作畦或开沟作垄是一种传统的耕作法,具有多种功能和广泛的适用性。在丘陵地区起垄可以截流贮水,在平原或低湿地区起垄可以降低地下水位,防涝排渍,在土层浅薄地上起垄可增厚土层。二、立体养殖类鱼塘中草,鳊、鲢、鳙、鲤、鲫多品种混合养殖,分层利用水体空间和多级利用鱼饵,可使鱼产量增加20%—40%。水面养鸭、水中养鱼,鸭在水中游动可增加水中溶解氧,鸭粪可作鱼饵。也有在池岸建猪舍,实行猪,鸭、鱼联养的,比单一的养鱼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三、立体种养类有种有养,种养结合。如稻田养鱼,果园养菇,林地养羊、养鹅等。〔1〕、稻鱼构造或稻萍鱼构造。“稻田养鱼,鱼稻共生〞,鱼在稻田中吞食杂草和昆虫并搅动田水,具有除草、灭虫、增氧、增肥的作用。〔2〕、垄稻沟鱼构造。稻田起垄,夏秋季垄上种稻,沟中养鱼、水上养萍、冬春季垄上种麦、油菜或绿肥。〔3〕、果菇、蔗菇构造。利用果树冠层下弱光照、高湿度、低风速,春季温度较高、夏季温度较低的生境条件,栽培食用菌(或药材),组建果菇构造。不仅具有生态上的合理性,并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4〕、林、鱼、鸭构造。池杉是耐水淹的乔木树种。水面放养鸭子,水中养鱼。用人工饲料喂鸭,以鸭粪作鱼饵,鱼粪肥树,树木结籽蓄材。2、论述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的关系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次级生产依赖于初级生产而得以生存和开展,并对初级生产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合理的次级生产也会削弱,甚至于消灭初级生产,这对于草地生态系统尤为重要。(1)次级生产对初级生产的依存关系各种动物依赖于初级生产而获得食料,以得到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物质和能量,进展产品生产。因此,初级生产产品和副产品的种类、质量和数量决定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畜、禽、鱼或其它动物的种类,数量和转化效率。例如,我国南方稻区传统的主要畜禽种类是猪、鸡、鸭,稻谷及其副产品为上述畜禽的主要饲料,各种绿肥那么是猪的良好青绿饲料,而在一些蚕桑生。较兴旺的地区,羊也是一种主要的家畜,因为桑叶是羊的良好饲料,在草原牧区,草场为牛,马、羊等食草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料,为这些家畜的生产和开展提供了物质根底。合理的初级生产布局,还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家畜提供良好的生长和栖身环境,这对草原牧区的畜牧生产更具重要的意义。-.word.zl\n.-(2)次级生产对初级生产的促进作用合理的次级生产可以促进初级生产。在草原牧区,大量的生命必须元素是通过牛羊的粪便而实现再循环的。家畜粪便除保证各种生命必需元素的再循环外,还是改良草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作用有:①使植物区系发生变化,即增大禾本科植物的比例;此外,它还能促进优良牧草比杂草生长得更好。②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而蚯蚓那么是土壤的改良者。合理放牧,畜群的践踏使大量茎叶埋入土表根层,使有机和无机营养物在这一土层内大量积累,为土栖生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形成生命活动中心,在草原的土栖动物中,以蚯蚓为最多,其生物量可能到达,甚至超过家畜的生物量。蚯蚓的活动使有机质转变成细腐殖质,并能使土壤中各种无机元素发生移动,不仅促进土壤肥力的增长,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同化效率,进而促草原初级生产力的提高。在农区,随着社会对各种动物产品需求的增长和饲料科学的开展,饲养种类的拓展必将对饲料生产提出更高更广泛的要求,从而促进种植业构造的改革和调整,栽培管理技术的改良和农业生态系初级生产力的提高。(3)不合理放牧对草原初级生产的影响不合理放牧指草原载畜量超过或大大低于其承载量,对初级生产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过度放牧不但会使可食草种的数量减少而影响初级生产力和牧草品质,还会导致土壤板结、杂草和毒草增多,严重时发生沙化和盐碱化,使草原初级生产力大大下降。放牧过于缺乏也是有害的,这一方面造成牧草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那么使植物残体的积累速度超过了微生物的分解速度而延缓了营养元素的再循环。植物残体的积累还可能产生火灾。〔4〕、控制生态和经济平衡为了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生产力,还必须具有整体观念,控制生态平衡和经济平衡,实现生产力的整体优化。生态平衡控制就是根据生态学规律,建立合理的生产构造,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为此,生产构造不宜过于单一,某些生产工程从单项看可能并没有多大经济效益,但为整个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所需,因而也应当适当开展。食物链不宜太简单,否那么就不能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和增强系统的稳定性。资源的利用要与保护,更新结合起来。-.word.zl\n.-经济平衡有四方面的内容。第一,生产周期内投入产出的平衡。第二,生产与社会需求的平衡。第三,经济均衡开展。第四,控制生产规模。通过增加经济投入来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规模也是增加生物产品量的重要途径。综上所述,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生物产量到经济产量,从个别生产力到系统生产力,各项控制和调节措施严密联系,互相制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综合分析,全面调控,才能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最优化。4、试述中国生态农业的模式。   我国生态农业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开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它以协调入与自然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为目标,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根本原那么,以继承和发扬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并吸收现代农业科技为技术特点,强调农、林、牧、副、渔大系统的构造优化,把农业可持续开展的战略目标与农产微观经营、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从而建立一个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全面协作的综合管理体系。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它的主要形式是在一个150m2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m3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m2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特点是:①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使猪的生长期下降。饲养量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原料。②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③猪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形式是“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它是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饲养本钱,激发农民养猪积极性;施用沼肥的果树,生长量高0,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水果的品质提高;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word.zl\n.-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实行人厕、沼气、猪圈三结合,圈下建沼气池,池上搞养殖,除养猪外,圈内上层还放笼养鸡,形成鸡粪喂猪,猪粪池产沼气的立体养殖和多种经营系统。它以土地为根底,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结合的配套开展和生产良性循环体系。它的好处是“一净、二少、三增〞,即净化环境,减少投资、减少病虫害,增产、增收、增效。四、西南区模式:这种模式是在高处修建窖式蓄水池,实行高水高蓄,在旱坡地上聚土筑垄,在垄底先放有机肥,垄上种植怕渍作物,如红薯、花生、棉花,垄沟深耕培肥,种植需水作物,如蔬菜、玉米等。沟内建横的土挡,增加对降水的拦蓄作用。夏季收获垄上作物后留基免耕,秋季实行少耕。垄和沟定期互换。地的周围种树,利用落叶作有机肥。这种模式使土壤侵蚀量下降,径流减少,土壤贮水增加,水分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提高。五、城郊区模式:目前,我国城市的菜、肉、鱼、蛋、奶、花等鲜活产品的供应仍主要来自城郊区。城郊区也最先获得工业生产所提供的化肥、农药、薄膜、机械,以及科研部门提供的技术和优良种苗。城郊区还要接纳城市的扩散工业和排放的废渣、废水和废气。大兴县留民营村自1983年起,该村做了大幅度调整:建立小型奶牛场,扩大肉牛场和鸡场,建立饲料加工厂和豆制品厂,建立250亩蔬菜大棚和400m2蘑菇房,强化蔬菜、饲料和加工生产。这种措施实行3年后,农业总产值上升,人均收入提高,土壤有机质上升5、如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一般具有量大、经济价值低和不能直接利用等特点。所以,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利用动物和微生物的转化作用,延长和调控农业副产品和废弃物的食物链,转化利用废弃物的物质和能量并使农产品价值增加,不仅可使整个系统生产力得到提高,而且也加速了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促进了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系统稳定性增强。〔1〕改善次级生产者构成,充分利用初级生产物A、开展食草动物。作物秸秆、树叶、菜叶、干草等富含纤维素的有机质作为牛,羊,兔等食草动物的饲料可收到较高的转化效率。因为牛、羊、马、兔的消化器官兴旺,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word.zl\n.-B、充分利用水面等非耕地,开发非耕地生产能力。人们不能食用的麦草、稻草,蔗叶、莱叶、田间杂草和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以及人畜粪便可用作塘鱼的饵料。通过合理开发水面等非耕地自然资源生产潜力,增加包括浮游生物,水生生物、牧草、农田作物等在内的初级生产是开发水面养殖和开拓牲畜饲料,增加次级生产,以提高系统能流、物流根底水平。辅之以化学能源投入,通过扩大系统内部各层次间及内部外部间的交流,以提高系统的总体生产力,产出效率与效益。C、充分利用腐屑食物链。运用生态学原理进展食物链设计,可充分利用进入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将其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D、有效利用分解能。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田间杂草和各种有机废物,经过各类微生物逐级降解后复原为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机质。在这一分解过程中,有机质所含能量绝,大局部以热能散逸。此外,畜禽在转化饲料过程中有大量粪便排出,其中富含各种营养元素。畜禽混合喂养再辅之以蚯蚓养殖、沼气发酵等,可使饲料能和饲料蛋白质得到有效利用,使能量利用率提高。〔2〕协调饲料量与饲养量的关系,提高转化效率。次级生产者维持能的消耗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当饲料供应量超过了维持消耗量时才能有生产量的净增加。假设片面追求牲畜头数而饲料量缺乏,那么会浪费饲料,降低饲料转化效率。在牧区,当草场超载时不仅牲畜增重受影响,且会导致草场退化。〔3〕选择最正确配合饲料,科学喂养。我国农区家畜以生猪为主,用单一的稻谷、小麦、麸皮作饲料喂猪那么其转化效率低。如果在种植业上有方案地种植一些饲料作物如玉米、大豆等,可使猪饲料成分改善,转化率提高。因此,开展饲料工业,生产配合饲料是促进畜禽养殖业开展的根本措施之一。用配合饲料喂养畜禽具有长肉快、产量高、品质好、周期短、本钱低、收益高的特点。-.word.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