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23 KB
- 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一、1、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2、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3、景观连接度: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4、景观格局: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织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5、空间异质性(spatialheterogeneity)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这一名词在生态学领域应用广泛,其含义和用法亦有多种。具体地将,空间异质性一般可以理解为是空间缀块性(patchness)和梯度(gradient)的总和。6、尺度:指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的细化水平。7、斑块: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8、廊道: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9、本底: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中的背景地域。10、生境岛屿或栖息地岛屿:自然界中任何孤立存在的环境类型,在保护生物学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名称为“生境岛屿”或“栖息地岛屿”11、岛屿平衡理论:MacArthur和Wilson提出“岛屿平衡理论”(Equilibriumtheoryofisland)认为一个岛屿上的物种数实际上是由迁入(immigration)和灭绝(extinction)两者的平衡决定的,而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物种不断地灭绝或被相同的或不同的种类所替代。12、复合种群:即所有占据空间上非连续生境缀块的种群集合体,只要缀块之间存在个体或繁殖体交流,不管是否存在局部种群周转现象,都称为复合种群13、生态流:生物物种与营养物质和其它物质、能量在景观组分间的流动被称为生态流(eco-flow),它们是景观中生态过程的具体体现。14、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二、1、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1>.景观结构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2>.景观功能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例到物活动等)。3>.景观变化景观的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4>.景观管理通过分析景观特征,提出景观利用管理最优化方案。2、景观中生态流移动的模式:1)连续运动。流的主体在从源到汇移动的过程中,不存在运动速度为0的状况,既为连续运动。2)间歇运动。流的主体从源到汇移动的过程中,其间出现过运动速度为0的状况,即流的主体在某地出现过停歇,既为间歇运动。间歇运动又可以分为两种:①休息站式:即该物种在某地做短暂停留后再继续运动;②暂住站式:指该物种不仅在某地停留休息,而且在该地成功地生长和繁殖,从而为物种的进一步扩散提供了新的种源。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6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综合运动。流的主体在移动过程中,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歇的。连续运动和间歇运动的差别:景观结构的异质性。景观结构的异质性作用:生态流运动由连续运动变为跳跃运动;运动中的停顿点增强,流的物质与流程环境间的关系越密切;流的速度降低。3、对于景观形成的因素一般分为两个方面:4、生态系统中的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5、斑块类型1干扰斑块(disturbancepatch)原因:由于局部干扰而产生的。采伐后的森林,草原烧荒,地表煤矿干扰是引起生态系统格局显著偏离其常态的事件。举例:风、火、冰雹、山崩、虫害等2残存斑块(remantpatch)原因:由包围着一小块未受干扰地区的大范围干扰造成的.举例:寒冷过后阳坡上留下的鸟巢、火灾大火过后残留的一片森林松弛期:某些种群灭绝速率升高的时期。调整期:物种变动速率增高的时期。3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patch)原因: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或镶嵌分布而引起。例如:长白山植物垂直分布、森林中的沼泽特点: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4引进斑块(introducedpatch)原因:人类将生物引进一个地区,就产生了引进斑块。6、通过景观的流有三种:1)能量流例如:热能、生物能2)养分流例如: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水3)物种流:物种流即动、植物穿越景观的运动。如:各种类型的动植物以及遗传基因7、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分区:核心区:在此区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受到绝对的保护,禁止一切人类的干扰活动或有限度地进行以保护核心区质量为目的,或无替代场所的科研活动。缓冲区:围绕核心区,保护与核心区在生物、生态、景观上的一致性,可进行以资源保护为目的的科学活动,以恢复原始景观为目的的生态工程,可以有限度地进行观赏型旅游和资源采集活动;过渡区(实验区):保存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一致性,在此区允许进行一些科研和人类经济活动以协调当地居民、保护区及研究人员的关系。?核心区。核心区的面积、形状、边界应满足种群的栖居、饲食和运动要求;保持天然景观的完整性;确定其内部镶嵌结构,使其具有典型性和广泛的代表性;?缓冲区。隔离带,隔离区外人类活动对核心区天然性的干扰;为绝对保护物种提供后备性、补充性或替代性的栖居地;?过渡区。按照资源适度开发原则建立大经营区,使生态景观与核心区与缓冲区保持一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6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定程度和谐一致,经营活动要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8.景观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自然资本的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它们与制造业资本结合在一起产生人类的福利。9.自然保护区的效应:半岛效应、边缘效应、屏障效应、面积效应。三、1、景观、土地、环境。景观:土地的具体一部分,是土地的外延从属,更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涵义;强调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具有异质性;存在形式为实体。概括其特点可为以下七性:空间异质性、地域性、可辩识性、可重复性、功能一致性、尺度性和多功能性。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主要关注土地的肥力、产权关系、经济价值;均质性地块单元。环境: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存在形式有实体和非实体形式。2、距离效应、面积效应、漏斗效应。四:1.关于景观特性与稳定性关系的基本原则:1),岩石、水泥路面等无生物定居地,具有物理系统的稳定性。2),随生物量的增加准稳定性增加。3),顶级群落的准稳定最大,中间演替阶段次之,先锋阶段最小。4),从抵抗力来说,顶级群落大于先锋群落;从恢复力来说,先锋群落大于顶级群落。2.景观分类原则1),综合性原则:空间形态、空间异质组合、发生过程、生态功能综合考察。2),主导因子原则:与形成过程、研究目的和内容有关的主要因子。3),实用性原则:土地评价:土壤发生、地形地势、水文等特征;资源保护与管理:资源数量、分布及人为影响等特征。4),等级性原则:等级数量与景观尺度及研究目的相关。3.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内涵:1),它涉及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人类生态学、地理学、社会政策法律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高度的综合性;2),它建立在充分理解景观与自然环境的特性、生态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基础之上;3),其目的是协调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生产与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而改善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4.基于适宜性评价的景观生态规划步骤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6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类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第二类是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而进行的规划第三类是为当前不合理的景观格局而进行的景观结构调整。5.根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自然保护区设计遵循下列原则:1,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2,一个大保护区比具有相同总面积的几个小保护区好;3,对某些特殊生境和生物类群,最好设计几个保护区,且相互间距离愈近愈好;4,自然保护区之间最好用廊道相连,以增加种的迁入率;5,为了避免“半岛效应”,保护区以圆形为佳。6.湿地功能A,大气组分调节功能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湿地生境也会排放出甲烷、氨气等温室气体。沼泽有很大的生物生产效能,植物在有机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CO2和其他气体,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沼泽地上的氧气则很少消耗于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沼泽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外,沼泽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通过沼泽能吸附金属离子和有害成分。B、水分调节功能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长期积水,生长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茎交织,残体堆积。潜育沼泽一般也有几十厘米的草根层。草根层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于本身绝对干重3~15倍的水量。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环中起着良好的作用。据实验研究,一公顷的沼泽在生长季节可蒸发掉7415吨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功能。C、净化功能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沼泽湿地能够分解、净化环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假如没有了湿地,好比一个人被割去了肾脏。沼泽湿地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例如,水葫芦、香蒲和芦苇等被广泛地用来处理污水,用来吸收污水中浓度很高的重金属镉、铜、锌等。D、提供动物栖息地功能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6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沼泽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虽有利于一些植物的生长,却不是哺乳动物种群的理想家园,只是鸟类能在这里获得特殊的享受。因为水草丛生的沼泽环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E、调节局部小气候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使宁河县成为天津市气候较为湿润的地区之一。7.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趋势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管理构成了景观生态建设,属于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景观生态设计更多地从具体的工程或具体的生态技术配置景观生态系统,着眼的范围较小,往往是一个居住小区、一个流域、各类公园和休闲地等的设计;而景观生态规划则从较大尺度上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以及重新配置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格局及功能区域,使整体功能最优。8.人类活动对斑块结构的影响9.景观多样性的意义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才能保证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并与异质的立地条件相适应,才能使景观的总体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只有多种生态系统共存,才能保证景观功能的正常发挥,并使景观的稳定性达到一定水平。10.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生境的丧失和破碎化引入物种植物和动物种的过度利用土壤、水和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工业化的农业和林业11:系统论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原则: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该原则的突山特点。系统论认为,系统的性质和规律存在于全部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各组成成分孤立的特征和活动的简单加和不能反映系统整体的面貌。因此:系统论主张从对象的整体和全局进行考察,反对孤立研究其中任何部分及仅从个别方面思考和解决问题。关联性原则:与整体性原则密切相关,它以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为内容。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统一于结构性原则。结构性原则着眼于系统整体内部所有要素之间的关联方式,即系统的结构,其中包括层次性和有序性。系统论指出,系统的性能不仅同组成要素的性能有关,还与它们的结构有关,结构的不同和改变相应地就会有系统功能的不同和改变。开放性原则是系统论一开始就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则,它重视系统和环境的物质、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6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能量和信息交换,强调系统和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系统论还强调动态性原则,即把系统作为一种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客观实体去研究。12:“景观”的三种理解:1.视觉美学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来源于《圣经》中,用来描述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画。与“风景”同意。例“黄山”、“泰山”、“苏州园林”。2.地理学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类似于生物群落。3.景观生态学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13:景观的特征1生态系统的聚合。2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3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4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五、作用14.试述干扰对景观形成的作用:1、中等增加景观的异质性。过强、过弱促进同质性2、景观格局由立地和干扰决定:粗粒→细粒树倒森林空隙发展的不同阶段3、协同作用、叠加效应如:干旱可增加火的强度,虫害可增加受暴风危害的可能性15: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建设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实行土地集约经营,保护集中的农田斑块。控制建设斑块盲目扩张,建设富有宜人景观的人居环境。重建植被斑块,因地制宜增加绿色廊道和分散的自然斑块,回复景观的生态功能。节约用地,重塑环境优美并与自然想协调的景观。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重点:乡村景观意象设计产业适宜地带的规划乡村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规划田园公园规划设计乡村聚落为核心的景观生态规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