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 MB
  • 51页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中职数学课堂构建研究

  • 51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密级:公开中图分类号:G420硕士学位论文教育生态学视角下中职数学课堂构建研究研究生:廖建光导师:刘东海专业类别:教育硕士专业领域:学科数学2017年12月\nAThesisSubmittedfortheDegreeofMasterInperspectiveofsecondaryeducationecologymathematicsclassroombuildingresearchCandidate:LiaoJianguangSupervisorandRank:AssociateprofessorLiuDonghai\n教育生态学视角下中职数学课堂构建研究学位类型专业型学位作者姓名廖建光作者学号14031404005学科(专业学位类别)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研究方向(专业领域)中职数学导师姓名及职称刘东海副教授实践导师姓名及职称文继军特级教师所在学院教育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17年12月\n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曰期:如(年12月成曰丨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曰期:W年认月令曰丨"、x■导师签名:^方々曰期年月曰^f吻\n摘要教育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随着生态学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同学科与生态学之间的各种观点。对目前的数学生态课堂而言,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从生态主体(教师)角度来看,在新课程理念下,大部分老师仍然不能适用新时代教学改革的需求,只能依靠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其次,从生态主体(学生)角度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僵化的教学思维已经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再次,从生态主体(师生关系)角度来看,往往过于强调教师因子的主体地位,学生因子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忽视生态主体之间的协调统一性,以致造成彼此生态位的失谐;从课堂生态环境来看,与教学活动直接相关的课堂生态环境不能趋于教学优化的最佳满意区,不能为教学创造促进学生生长的生境场所。基于上述情况,在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构建研究。首先,对本省辖行政区域内中职学校的师生,从中职数学课堂限制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态因子角度调查,了解受访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流、信息流及能量流等生态环境数据,利用Spss2.0及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目前中职数学课堂生态系统失调的现状成因,建立起用生态学的观点分析诸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的研究方法。现状表明,现阶段的高职数学课堂微观生态系统正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其次从社会、学校及课堂三个层面对中职数学课堂所处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位两个维度探索了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生态策略。最后,为了检验实施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构建策略的效果,建立教学评价机制,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对实施生态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前后的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教学策略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能为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决策。关键词:教育生态学;中职数学;现状调查;生态失衡与重构;模糊综合评价i\nAbstractEducationecologyisthetheoryandmethodofappliedecologyresearcheducationphenomenonandanemerginginterdisciplinaryeducationproblems,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ecologyinthefieldofeducation,variousnewideasabouteducationecology,presentingflowersmomentum,sotospeak.Althoughdomesticofallkindsofnewcurriculumreformconstantlyactive,throughclassroomobservations,but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first,fromtheAngleofecologicalsubject(teachers),theconceptofnewcurriculum,mostteachersarestillstuckinthepast,notsuitableforthedemandofthenewcurriculumreform,canonlyrelyonthetraditionaleducationideasandteachingmethodsforteaching;Secondly,fromtheperspectiveofecologicalsubjects(students),traditionalteachingmodeandrigidteachingthinkinghaveobliteratedthenaturallawsofyouthgrowthanddevelopment.Again,fromtheAngleofecologymainbody,the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oftentoomuchemphasisonthesubjectstatusoftheteachers'factor,studentfactorindominantposition,neglectingtheecologicalcoordinationbetweentheunity,asaresultcauseseachothernicheofdetuning.Fromtheperspectiveofclassroomenvironment,theclassroomenvironmentthatisdirectlyrelatedtotheteachingactivitiescannotbethebestsatisfiedareaofteachingoptimization,andcannotcreatethehabitatforthestudentstogrow.Undertheperspectiveofeducationecology,thearticlediscussesontheestablishmentoftheadministrativeareaof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teachersandstudents,fromsecondaryvocationalmathematicsclassroomAngleofecologicalfactorsrestrictstudentsmathematicsstudysurvey,classroomecologyknowledgeaboutthesubject(teacherandstudent)knowledgeflow,informationflowandenergyflowoftheecologicalenvironmentdata,usingSpss2.0andExcelsoftwarefordataprocessing,analysisofthepresentconditionofthesecondaryvocationalmathematicsclassroomecosystemdisturbancefactors,establishwithecologypointofviewanalysisthephenomenonofeducationandeducationresearchmethod.Thepresentsituationshowsthatthemicroecosystemofhighervocationalmathematicsclassroomisinasub-healthystate.Finally,theecologicalstrategyofoptimizingclassroomteachingenvironmentisexploredfromthethreeaspectsofsocial,schoolandclassroom.Inordertoexaminetheeffectsofimplementingecologicalsecondarymathematicsclassroombuildingstrategy,setupthemechanismofteachingevaluation,basedonthecollecteddataofbeforeandaftertheecologicalmathematicsclassroomteachingreformofsecondaryvocationalmathematicsclassroomteachingqualityinthe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Theresultsshowthattheimplementationoftheteachingstrategyofvocationalmathematicsecologicaleducationplaysagoodroleinimprovingtheteachingqualityofmathematicsclassroom,andcanprovidenewdecision-makingforeffectiveclassroomteachingreform.Keywords:educationecology;Middleclassmathematics;Currentinvestigation;Ecologicalimbalanceandreconstruction;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iii\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i第一章绪论.........................................................................................................................11.1选题的背影及意义.........................................................................................................11.1.1选题的背景.............................................................................................................11.1.2选题的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21.3研究内容..........................................................................................................................3第二章有关教育生态学理论的阐述............................................................................52.1教育生态学研究的主要范畴..........................................................................................52.2教育生态系统相关概念的界定.....................................................................................52.3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6第三章中职数学课堂生态环境失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73.1调查问卷的编制及数据的处理......................................................................................73.2区域教育生态环境现状.................................................................................................73.2.1对中职受政策生态环境与社会民众的心理环境影响的现状分析.....................73.2.2对中职受财政投入水平与地理生态环境的影响现状分析.................................73.2.3对中职受人才资源等智力生态环境的影响现状分析.........................................83.3学校教育生态环境现状..................................................................................................93.3.1学校物质生态环境失衡.........................................................................................93.3.2学校制度生态环境失衡.........................................................................................93.3.3学校文化生态环境失衡.........................................................................................93.4课堂教育生态环境现状...............................................................................................103.4.1生态主体所处的心理环境失衡...........................................................................103.4.2生态主体所处的情境(教学方法与手段)生态环境失衡...............................133.4.3生态主体之间“关系”的生态位、“教学”的生态位、“评价”的生态位失衡.....14第四章中职数学生态课堂策略的构建.....................................................................174.1从区域教育环境角度构建...........................................................................................174.2从学校教育环境角度构建...........................................................................................174.3从课堂教育环境角度构建............................................................................................184.3.1竖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教育个体心理环境的平衡........................18\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4.3.2采用适当的能量流传输手段与方式,促进情境生态环境的平衡...................184.3.3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生态位的平衡......19第五章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215.1教学生态评价的原则...................................................................................................215.1.1整体性原则...........................................................................................................215.1.2平衡协调进化的原则...........................................................................................215.2教学生态评价的方案结构...........................................................................................215.3教学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构...................................................................................225.4教学生态模糊教学综合评价的实施过程...................................................................245.4.1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因素集............................................................................245.4.2确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各因素的权重................................................................245.4.3建立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集............................................................................265.4.4评价专家对数学教师实施数学生态化教学策略一年之后的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315.5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模糊评价结果及分析...........................................................34第六章结论与展望...........................................................................................................35参考文献................................................................................................................................37附录A调查问卷..............................................................................................................39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41致谢.....................................................................................................................................43\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1选题的背影及意义1.1.1选题的背景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英美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发展了跨学科的研究,开拓了教学科学的新领域。目前国际上对教育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还处在探讨和摸索阶段,存在不同的分岐和看法;而在我国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虽然国内各种关于生态学和各种学科的交叉理论与观点不断涌现,但通过了解,发现生态学在数学学科领域内的研究目前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如何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待数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伴随着各类生态危机(自然和社会生态危机)的加剧,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已经出现严重的失衡,而作为这些危机的参与者和拯救者-个体,自然离不开教育。然而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所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课堂微观生态环境必然受到社会、学校、课堂因素三个层面的影响。首先,在社会层面上,与职业教育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虽然日益完善,但与社会民众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依然存大较大的差距。其次,在学校层面上,学校的办学模式严重与社会、经济脱节,脱离生活实际,依然停留在静止、封闭、单一的“产品加工”模式。再次,在课堂微观层面上,对工资、晋升通道、工作岗位及课堂文化关系等方面满意度,严重的影响了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与学习价值观;传统的能量流传输手段和方式,使得物质流、能量流呈单向流动,信息流堵塞,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扭曲的师生关系、模糊的教学生态位、单一的评价生态位严重的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如何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和建立良好的生态位,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1.2选题的意义理论意义:突破传统的视角,试图从新的视角-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审视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所处的生态环境以及影响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的限制因子,并对数学生态化课堂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并提出合适的教学策略,建立教学评价机制,推动教学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实践意义:更好地引导中职数学生态课堂主体(师生)在民主、平等、互动的基础上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流与转换,为中职生态课堂教学指出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1-\n第一章绪论1.2国内外研究现状虽然“生态学”一词出现较早,但是,到20世纪初,生态学才成为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学科,而对于应用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一门新边缘学科,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英美国家,此时正是国外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兴旺时期,各种研究趋向纷呈。如费恩(Fein,LJ)《公立学校生态学》(TheEcologuOfPublicSchools)1(1971年)通过从教育与环境的关系来探讨问题;如坦纳(Tanner,R.T)的《生态学、环境与教育》(1974年)和沙利文(SullivaN,EA)的《未来:人类生态学与教育》(TheFuture:HumanEcologyandEducation)通过从生态危机的角度来探讨人类生存的宠观1环境与教育的关系;到1976年美国教育学家克雷明(Cremin,LA)在《公共教育》1(PublicEducation)一书正式提出:教育生态学(EcologyOfEducation)这一术语。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范围更加拓宽,并且纵向深入到教学课堂中,不仅包括学校所处的位置及教室环境中最基本的环境要素---颜色、光线、温度、声音等自然环境因素,而且还包学校和班级规模、座位编排等社会环境因素,此外学校气氛、课堂气氛及学生的情感等心理环境也被列入其中,此时更有学者从发展的角度来探讨生态教育问题,鲍尔斯(Bowers,C.A)是这一时期成果较为丰富的教育生态学2家之一,他既有对微观课堂生态的研究,也有宏观教育生态的研究。而我国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尽管80年代初有郑雪关于国外教育的生2态评定的介绍,但大部分研究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南京师范大学环境研究所吴鼎福于1990年出版了我国大陆第一本合著的《教育生态学》,他作为环境问题的研究者来关心、研究教育生态问题,但由于处于教育生态学科初创时期,2生态学色彩较浓厚,对现实教育问题的探讨不足;而与之相反,1992年由任凯和白燕共同撰写的我国大陆第二本《教育生态学》则较少生态学原理的演绎,更多增强对现实2教育问题的探讨。进入21世纪以后,关于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层出不穷,如2013年曲3莉娜在“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研究”中,从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的生态失衡现状与原因分析,通过教育生态学原理提出促进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的现实途径;42015年胡晓雄、徐志燕在“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对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中,通过教育生态学原理对物理课堂有效提问进行分析,构建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2016年方治5在“教育生态学与高中数学生态化课堂的构建”中针对隐惹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失调现象提出树立正确的教育生态观,构建高中数学生态化课堂。上述有关生态课堂的研究都各有其特点,不外乎从生态环境的限制因子入手,采取的研究方法有案例分析法、观察法、对比法来定性的提出构建生态课堂的策略。-2-\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1.3研究内容为了解受访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流、信息流及能量流等生态环境数据,本文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对省级行政区域内(湖南)中等职业院校,特别地对湖南省管辖内的十所中等职业学校的42名教师和300名学生,从中职数学课堂中限制学6生数学学习的生态因子角度进行调查,通过Spss2.0和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生态环境失衡和生态位失谐的成因:1.基于何原因导致区域教育政策与社会民众的心理环境失衡、区域财政教育投入与学校地理生态环境不平衡、资源环境配置与智力资源环境不平衡?2.基于何原因导致学校物质生态环境、制度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的不平衡?3.基于何原因导致生态主体心理环境失衡、情境生态环境失衡、师生之间“关系”生态位、“教学”生态位、“评价”生态位的失衡?基于上述原因,从生态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角度,对区域政策、财政投入、人才竞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从生态主体所处的学校环境角度,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校园文化方面进行构建;最后特别地从课堂的微观生态系统,对生态主体所处的心理环境、7情境环境及生态位方面提出课堂生态重构策略。为了检验实施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重构策略的效果,特邀请10名行业专家、10名同行同事及所任班级学生听笔者公开课,通过对实施生态化教学改革一年前和一年后的模糊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照,比较的结果将为教学提供新的决策。为了使基于AHP和模糊综合教学质量8评价结果更加趋于生态主体的真实水平,通过调查各类专家及分析各类生态课堂限制因子,分析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1.如何用AHP法确定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因素集?2.如何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判断矩阵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3.如何确定评价集中各类专家的隶属度?4.如何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实现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判?从生态系统的限制因子出发,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的模式,为实现教学的再次优化提供依据。-3-\n第一章绪论-4-\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有关教育生态学理论的阐述2.1教育生态学研究的主要范畴教育生态学是一门由教育学、生态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它依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整体、联系和平衡等原理和机制,考察系统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生态机制,探索优化教育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方法。2.2教育生态系统相关概念的界定教育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1935年英国植物学家谭斯利(Tansley)提出来的,而教育生态系统是教育生态最高、最复杂的层次。从宏观上讲,人们通常把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州)作为一个大的教育生态系统;从微观上讲,一所学校特别是大学,就是一个小的教育生态系统。无论是大或小的教育生态系统都有其组成成份和结构,其外部环境不外乎包括非生物的、生物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因子,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生态系统受多维、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就教育本身来讲,它具有开发者、转变者、被开发者、被转变者和服务者、管理者三大功能团。教育生态系统通常以教育及结构层次作为主体,以三大功能团为扭带,使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形成多维的复合网络,并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及知识流,促进教育的生态演替,使教育的层次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转化。教育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主体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使它们在相互之间达到动态适应、均衡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教育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对的稳定状态;当生态系统所受的外界干扰超过系统本身的控制力或承载力时,生态系统平衡将会遭到破坏或发生改变,即失衡。平衡和失衡是物质、能量输入输出过程中的两个前仆后继、紧紧相边的两个阶段,是动态的、暂时的、相对的。平衡和失衡是生态系统中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教育生态因子指对生态主体有影响的各种限制生态因子,它与构成教育生态系统所包含的生态环境一起相互交织,常直接作用于个体,主要影响教育的内部结构成分、制度、内容,甚至教育的方式等。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各个教育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产生作用,但各因子的地位并非等价,其中有1-2个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改变通常使教育的内部特征发生明显的改变。教育生态系统中包含着众多的生态因子,诸如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等,这些生态因子相素渗透交织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在优化互动中作用于教育活动,维持着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5-\n第二章有关教育生态学理论的阐述2.3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限制因子定律生态因子处于低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小量和高于生物生长1所需的最大量时,都对生物生长有限制影响。在教育的生态环境中,几乎所有的生态因子都可能成为限制因子,而能量流和信息流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如果输入能量流不足,低于最小量时,就会限制教育的规模、数量和质量,因此如何动态的了解把握限制因子,排除某种限制因子,就能使受教育者朝着健康的方面发展。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教育生态的个体、群体和生态系统对一种生态因子可能只有很窄的忍耐范围,它们对所处的各种生态环境和生态因子,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1限和下限。在这个范围之间,教育生态的主体才能很好的发展;如果达不到或超过“度”就会产生不利或相反的影响。花盆效应传统的教育生态个体或群体往往生活在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环境里,这种封闭式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发展,但由于理论脱离实际,教育脱离生产,使得个体和群体对生态因子的适应阀值下降,生态价下降,一旦离开“温2室教育”,容易使其难以适应现实社会,甚至滋生歪曲的价值观、是非观和荣辱观。教育生态位原理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每个生态个体或群体都有不同于其它种的1时间,空间位置,也包括在生态群落中的功能地位。在教育生态的子系统内部,各个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竞争;就是处于同一生态位的教育生态个体之间,由于所处的层次和情况相同,竞争更加激烈。运用教育生态位分化原理,促进处于不同生态位的群体之间或处于同一生态位的教育生态个体之间的竞争,竞争的后果是协同进化。教育节律在教育生态学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是人,而人是有各种生理节律2的,如果教育节律不与人的生理相符合,就会造成生物钟的混乱。如提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复习就是一种教学节律,人们按照教育节律的正常运转,进行教学活动,才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的教育生态子系统交互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1或系统属性的差异或协合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如中职教育生态系统中文化课和专业课由于学科特点的差异处于系统内部学科的边缘状态,就需要我们中职学校管理层或教师运用调控措施,克服边缘效应的消极影响。-6-\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中职数学课堂生态环境失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3.1调查问卷的编制及数据的处理本问卷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参考《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研究9方法》中有关编制问卷的方法,自行编制了中职学生的学习数学现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教师卷和学生卷。共20题,设计为单选题、填空题,全部采用无记名答卷、集体施测的方法,回收教师答卷42份、学生答卷300份,无缺失数据,回收率为100%,并结合使用SPSS20与Excel2010社科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4题是了解受访教师所在学校的地理环境及学历情况;第5~8题是了解受访教师在所在学校的工作、升职机会、工资的满意度及课程文化的现状;9~13题是了解受访学生对专业课与文化课关系及不同的数学学习价值观的学生对教育的节律的影响现状;第14~18题是了解不同学习风格的受访学生对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现状;第19~20题是为了了解受访学生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适应现状。3.2区域教育生态环境现状由于本次研究调查的对象涉及到省内的十所中职学校的师生,省级行政力量对其办学方面的政策都具有一定的共同体,考虑到第一手资料的获取性和今后构建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实践的可行性,因此本研究中将“区域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区域进一步限定为“省级行政区域。3.2.1对中职受政策生态环境与社会民众的心理环境影响的现状分析区域对中职教育的政策生态环境直接决定着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受国家教育大政方针所带来的不平衡的教育生态分布格局的影响,职业教育一直处于教育生态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各种生态危机频频出现,特别是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电子化新常态下,职校在信息、能量和人才的输出上不能适应区域生态发展的需求。由教育生态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区域生态在自身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各种生态因子(人才智力因子)都有自己适应的上限和下限范围,在最适度范1围内区域生态的主体才能很好的发展。虽然目前区域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出现倾斜,但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处于观望状态,使得中职教育政策生态环境与社会民众的心理环境严重失调。3.2.2对中职受财政投入水平与地理生态环境的影响现状分析从近几年湖南教育统计年鉴可以看出,区域政府近几年投入到中职教育生态系统的-7-\n第三章中职数学课堂生态环境失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物质、能量、信息流,从不同的角度输送到生态系统内部,区域职业教育的生态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受地理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呈现中心地区强于边远地区,城市强于农村的趋势。有时,教育生态的能量流、物质流虽然很大,但因流向不尽合理,一旦变成阻碍学校生态发展的限制因子,也会影响教育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平衡。3.2.3对中职受人才资源等智力生态环境的影响现状分析中职学校是一个教育生态群落或生态系统,教师的质量是这个生态群落或生态系统的主导因子,对受访对象(教师在所在地区与学历、所在的地区类别与学历)利用Spss2.0及Excel2010进行交叉调查,并对交叉表进行卡方检验,检验地区或地区种类对数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如表3.1,3.2.表3.1不同地区与中职学校数学教师学历交叉调查表长沙株洲湘潭其它地区中专0.0%14.3%0.0%23.8%大专14.3%28.6%42.9%61.9%本科71.4%57.1%57.1%14.3%研究生14.3%0.0%0.0%0.0%(n)77721218.044df9p0.0350.05表3.2不同地区类别与中职数学教师学历交叉调查表城市农村中专0%33.3%大专45.8%44.4%本科50.0%22.2%研究生4.2%0%(n)2418210.838df3p0.0130.05-8-\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中职学校的能量、能量及人才(高学历教师)的输入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市(本科以上:长沙占85.7%、株洲占57.14%、湘潭占57.1%,而其它地区仅占14.3%);在输入地区类别上过于集中在城市(本科以上:城市占54.2%、农村仅占22.2%)进行卡方检验(p=0.035、0.013<0.05)后得知,无论是不同地区或是地区种类,都对中职数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有显著性差异。从比例中看出,受区域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围绕在省会及周边城市的教育生态环境比较成熟,而在边缘地区或农村地区教育生态环境较差,而能量流的不足直接影响着区域的教育生态发展.3.3学校教育生态环境现状3.3.1学校物质生态环境失衡教育经费和科研经费的投入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受区域政策生态环境和财政投入因素的影响,物质、能量流的投入不均(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农村学校)直接影响着中职教育的生态发展。经费(作为能量)投入学校后,先按经费类别横向分解,然后再逐层下拨,能量流传输过程中,会逐层递减自然降衰(仪器的自然损耗等),经过一1段时间后,能量从不同的角度自然耗散;加上有时本来不足的能量流在某些环节上被浪费或截流,使得教育的一些环节(如实践环节),不得不降低要求,造成学校物质生态环境的不平衡,自然影响着中职教育的生态发展。3.3.2学校制度生态环境失衡传统的中职教育生态系统(特别是边远学校和农村学校),由于信息流的单向、封闭,在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上,表现在中职学校的“单线”静止的生态办学模式,它严重的与社会、经济相脱节,理论脱离实际,教育脱离生产,把职业教育视为“非正规教育”、“为教育而教育”的错误思想,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区域生态发展的需求,造成学校制度生态环境的不平衡。3.3.3学校文化生态环境失衡文化是作为教育生态的主要规范环境,文化环境中的多种生态因素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在中职教育生态系统中,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结构的建置,必须注意到文化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即课程文化生态环境的平衡。由于受学生个体属性(文化和观念)和教师个体属性(知识水平结构)的影响,关于数学教学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对受访教师在教学上与专业课教师是否经常合作、受访学生认为数学课对专业课的学习的影响度10进行了调查如表3.3,3.4:-9-\n第三章中职数学课堂生态环境失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表3.3受访教师在教学上与专业课老师交流频率分布表合作情况人数百分比没有3276.2%偶尔合作819.0%经常合作24.8%合计42100.00%表3.4受访学生在数学课对专业课的影响程度频率分布表数学课对专业课的影响人数百分比毫无帮助19063.3%有点帮助8428.0%比较有帮助165.3%很有帮助103.4%合计300100%调查结果显示:结果表明,有76.2%的老师在教学上从不与专业课老师交流,仅有4.8%的老师经常在教学上与专业课老师交流;而在数学课与专业课学习之间的关系上,仅有5.3%、3.4%的学生分别认为“比较有帮助”和“很有帮助”,更有63.3%的学生认为数学课对专业的学生“毫无帮助”。很多时候由于生态主体(教师)的心理环境及课程文化环境的不平衡,容易使教师降低职业的认同度,在能量流、信息流的传输过程中常常处于消极状态,出现“重技轻文”的现象,长此生态因子同一方向重复作用,会导致后果的持久性,不利于学校教育的生态发展,造成学校文化环境的不平衡3.4课堂教育生态环境现状3.4.1生态主体所处的心理环境失衡(1)心理素质是教育生态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内在环境条件,它是外部各种环境条件的反映。而对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对中职学校的工作、升职机会、工资水平三个维度的满意度进行评分调查的描述统计分析表如下表3.5: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升职机会及工资两个指标的满意度都不是很高,其中对工资的满意度最差(平均分仅为51.38);从上表的离散程度(标准差、极差、最小值、最大值)统计量可以看出,受访教师对升职机会的满意度差别最大,其标准差为15.397分、最低24、最高99、差距达到75分,这可能受学校所处的地理因素有关。很多时候-10-\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由于生态主体(教师)的心理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容易使教师降低职业的认同度,在能量流、信息流的传输过程中常常处于消极状态,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表3.5受访对象在工作,升职机会及工资三个指标因子满意度的描述统计分析表排名方面圴值标准差极差最小值最大值人数1升职机会56.6015.397752499422工作73.954.762196281423工资51.3812.84254278142(2)为了了解受试对象(学生)的不同心理行为,对限制学生学习因子中的主导因子(数学学习价值观11)分“毫无意义、说不清楚、锻炼能力、升学”四个指标进行了调查:将近一半左右(47.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甚至有27.7%的学生认为“毫无意义”,调查结果如表3.6所示。表3.6对数学学习的不同认识的学生一维频率分布表排名对数学的认识人数百分比1说不清楚14247.3%2毫无意义8327.7%3锻练能力4615.3%4升学299.7%合计300100.0%(3)一般来说,学生个体往往善于从自己的学习价值观出发去审时度势,筛选目标,以目标指导和调节自己的行为,由于受试对象的外部生态环境(学习动机)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目标和个体的行为生态。在与生态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价值观与听课情况、课后所花时间与作业完成情况分别进行双变量交叉分析调查,并作卡方检验,检验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调查结果如下表3.7,3.8,3.9调查显示:①在听课情况上,认为学习数学“毫无意义”和“说不清”的同学是将近一半(分别占57.8%、38.7%)的同学听不进,有将近三分之一(分别占32.5%,35.9%)的同学偶尔听点;而认为学习数学能“锻练能力”和有利于“升学”的同学(分别只占19.6%,6.9%)听不进去。②在课后所花的时间上,认为学习数学能“锻练能力”和有利于“升学”的同学在-11-\n第三章中职数学课堂生态环境失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表3.7对数学不同认识的学生与如何听课的交叉调查表毫无意义说不清锻炼能力为升学准备听不进去57.8%38.7%19.6%6.9%偶尔听点32.5%35.9%43.5%10.3%听但不做笔记6.0%17.6%28.3%37.9%听且做笔记3.6%7.7%8.7%44.8%(n)831424629280.127df9p0.0000.05表3.8对数学不同认识的学生和课后所花时间的交叉调查表毫无意义说不清锻炼能力为升学准备没花时间56.6%45.1%26.1%13.8%少于1小时38.9%41.5%50.0%41.4%1小时以上4.8%10.6%17.4%34.5%2小时以上0.0%2.8%6.5%10.3%(n)831424629238.860df9p0.0000.05表3.9对数学不同认识的学生和如何完成课后作业交叉调查表毫无意义说不清锻炼能力为升学准备不做作业38.6%18.3%13.0%6.9%抄作业56.6%69.0%28.3%6.9%请教同学4.8%12.7%41.3%51.7%独立完成0.0%0.0%17.4%34.5%(n)8314246292143.286df9p0.0000.05课后花的时间长的比例明显超过了另外两部分受访者。③在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上,认为学习数学“毫无意义”的学生中有将近(分别占38.6%、56.6%)的学生不做作业或抄作业,认为学习数学”说不清楚“的学生中有近(分别占18.3%、69.0%)的学生不做作业或抄作业,远远高于另外两部分受访者.④进行卡方检验(p0.000、0.000、0.0000.05)后得知,持不同数学学习观的-12-\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学生在听课方面、课后所花时间、作业完成三个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在个体与生态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对不同学习价值观的学生个体不同的教育的生态节律,因不按照教育节律的正常运转进行教育活动所出现种种有不良的生态行为,将会严重的阻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3.4.2生态主体所处的情境(教学方法与手段)生态环境失衡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教育的个体生态其承受力和耐受度是很明显的,对受访对象(学生)就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一维频率分布表分析(表3.10和表3.11)表3.10是否便用多媒体教学频率分布表排名是否应使用多媒体人数百分比1每节课用15050.0%2经常用10434.7%3偶尔用289.3%4不要用186.0%表3.11最喜欢的教学方式频率分布表排名喜欢的教学方式人数百分比1引导探究法10535.0%2活动教学法11538.3%3老师讲授为主4816.0%4学生自学为主3210.7%结果表明,在300名受访者中,认为在数学课堂上应该“经常用”多媒体教学的支持率最高(34.7%),认为“每节课用”多媒体教学的学生占50.0%,只有不到6.0%的学生不支持用多媒体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手段的影响,很多中职数学老师(特别是年纪大的教师)接受新鲜事物(如网络,多媒体)比较慢,仍然依靠“黑板+粉笔”的方式将知识和能量传输给受教育者;而一些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老师却过份的依赖多媒体教学,把课堂教学当成了“电影院”,这些过份依赖黑板或多媒体都不利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学习.可见适度的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引导探究法”和“活动教学法”分别以35.0%、38.3%的支持率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另有16.0%的学生喜欢传统的“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13-\n第三章中职数学课堂生态环境失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法上,传统的讲授法使生态个体常常处于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虽然能起到一定的“花盆效应”,但这种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群体或教育系统,严重脱离社会实际,能12量流、物质流呈单向流动,信息流堵塞,使教育生态系统缺乏活力和生机。对此如何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又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深思。3.4.3生态主体之间“关系”的生态位、“教学”的生态位、“评价”的生态位失衡(1)师生之间的“关系”生态位失衡13在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中,彼此处于不同的生态位的师生,通过生态环境进行能量流与信息流相互交换,共同完成课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育人功能。但传统的师生关系因为生态因子的功能失谐,导致生态位的失衡,具体表现在①在社会地位上处于主从关系。生态学理论认为,生物体对一种生态因子可能只有很窄的忍耐范围,当环境中的某种生态因子在不适宜的情况下,这种生物对其它的生态1因子的耐度就会变小。教育的个体生态其承受力和耐受度是很明显的,作为生态课堂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由于学生因子是发展中的因子,是需要教育和培养的,而学生因子在师生关系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渐丧失。②在教学关系上功利化思想严重。教师作为生态课堂的主体,完全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整体品行,人为地创造出认为适合学生生长的环境条件,这也就是生态学上所说的“花盆效应”,虽然在一定的时期内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但造成他们对生态因子的适应阈值在下降,生态幅变窄,生态价下降。③在情感关系上冷漠化。孤立地看待教师因子和学生因子,以惩代管、以管代教必然导致学生心理环境的失衡,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和建构新型生态师生关系是相违背的。(2)生态主体之间的“教学”生态位失衡由于受教育的个体在不同学习风格上有不同的生态位,不同的生态位影响着生态群体可用资源的利用,为此对受访对象个体的学习风格进行调查,再统计他们在不同风格下的成绩因子,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下表3.12所示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从各个水平的均值统计看出,A水平的平均成绩最高(71.78),1差不多是A水平的平均成绩(51.25)的1.5倍,而A水平的平均成绩为60.63,A水423平的平均成绩是57.76,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四个水平总体方差无显著差异,这里p值(显著性)为0.668,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可认为各总体方差相等。四个总体均值相等检验的p值近似为0(0.000),对于任何给定的显著性水平,都应该拒绝H假0-14-\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表3.12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期末数学成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方差齐均值相等检验p学习风格人数均值F值性检验p值A(以视觉型为主)12071.781A(以听觉型为主)9860.6320.66857.8760.000A(以动作型为主)6257.763A(其它类型)2051.254设,因此在统计学上可以认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即学习风格对学习成绩是有影响的。很多中职学校由于教学资源和条件有限,或者很多教师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感觉偏好来教学生,这种传统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更适合于以视觉型为主的学习风格的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当资源可利用性减少时,生态位的宽度就会增加,容易造成生态位的泛化,引起生态位发生重叠,不利于以听觉型和以动作型为主的学习风格的学生的学习。(3)生态主体之间“评价”生态位失衡教育生态评价是教育生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反馈调控环节,在评价主体上,传统的生态评价主体依然是教师单边操作,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生态评价的内容过于单一,过于强调外部知识的被动接收和灌输,而忽略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方式和过程,教学评价的功利化思想严重,完全由终结性评价代替学生的整体评价;教学评价的手段也过于单一,很多教师局限于闭卷考试的手段,完全由教师出卷学生做卷的模式,实现教学评价。从系统论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这种教学评价主体、内容和手段的不平衡,造成课堂生态系统的某一个环节的变化,打破了原来的平衡,影响了各生态因子之间产生的整体效应,不利于通过反馈调节的功能来实现新的教学决策,其影响是深远的,必然严重影响人材的全面素质,妨碍教育良性循环机制的建立。-15-\n第三章中职数学课堂生态环境失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6-\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中职数学生态课堂策略的构建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从宏观上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微观课堂生态层面三方面对省辖区域内的中职学校的能量流、信息流等生态数据进行分析,剖析了中职数学课堂生态环境失衡和生态位失谐的成因,促使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中职数学课堂实施生态策略重构。4.1从区域教育环境角度构建中职数学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受到区域教育生态环境的影响。区域教育生态环境的更新和改善是职业教育生态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在区域教育政策环境上,各级行政部门要加强职能转变的力度,制定促进中职教育内在发展的动态机制和教育保障机制,政策要落到实处,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要缩小与社会民众之间的心理期望;在区域政府财政投入水平上,要加强区域生态系统内部学校间的多元互动,要加强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能量和物质的投入力度,防止教育生态系统的静止的“边缘效应”的消极影响,扭转教育生态功能不平衡的状况;在区域资源环境的配置上,要通过区域政策环境合理引导智力资源在区域内动态发展,让区域内学校优质资源相互交流,弥补教育“短板”的缺陷,建立智力资源的教育保障机制,促进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平衡。4.2从学校教育环境角度构建学校是一个处于复杂、多维、动态生态环境中的有机体,学校生态建设需要不断地完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以确保中职教育变革过程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有效交流.首先,在物质环境上,区域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从宏观上表现为从教育外部向内部迁移到学校,从微观上表现从学校潜移到各职能部门,在转移和潜移的过程中,能量从不同的角度完全耗散,因此需要输入更多的能量流,以保证教育生态系1统内部机制的正常运转;在制度环境上,要打破这种静止“单向”的办学生态模式,把人的生长、发育及生命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终身职业教育观,要求我们教育管理部门基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平台,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建立区域职业教育集团”等方式把学校的智力资源直接输入到产业系统,以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文化环境(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关系)上,应符合学生的可持续发10展和终身职业教育观的特点,要多鼓励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沟通交流,让教师和学生深入到一些实践实训中,使他们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和教师只有不断地通过学习,知识更新,使边缘处于动态之中,才能赶超时代的步伐,才能克服边-17-\n第四章中职数学生态课堂策略的构建缘效应的消极影响,促进课程文化环境的生态平衡。4.3从课堂教育环境角度构建4.3.1竖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教育个体心理环境的平衡作为一个教育生态系统或生态群体,必须要有驱使内部运行机制起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在微观层面上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在不同发展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循序渐近的有机联系,而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文化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首先,学校主管部门要建立起内部竟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优质资源的公平发展和教师心理环境的平衡,防止教育“生态危机”的出现,其次,作为数学教师,要加强个体对数学学习的正向认识,竖立他们可持续发展的个体生态意识,促使更多的能量由外部向内部输入;通过加强传道和授业,加强开发智力和能力,将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更多更好地将能量流、信息流传输给受教育者,并且不断地做好能量的转移、信息的转化工作;再次,学生在接受能量、信息(知识)后,要善于做好转化、编辑、积累、贮存和再造工作,要在学习过程中符合教育教学节律(听课、课后复习、做作业)。4.3.2采用适当的能量流传输手段与方式,促进情境生态环境的平衡教育生态的个体在自身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都有自已适度范围,12在这个范围内,教育生态的主体能够很好的发展。13为此要求我们教师因子在使用能量流传输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要遵循最适度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个体的偏好程度)等设计不同的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传输手段,激发生态个体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因子的最大互动发展。在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传输方式上,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单侧传输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教学的潮流,以“引导探究法”和“活动教学法”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它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控制课堂生态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流动,教师变成助学者;它从外部环境中引入物质流和信息流,以能力流的转化为驱动,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对能量、信息的转化、编辑、积累、贮存和再造,是一种自由开放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让学生因子之间产生良性竞争,便于更好地将能量流、信息流14传输给受教育者,从进化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竞争的长效性的后果是协同进化,协同1进化不是表明没有矛盾,而是在新的起点上进行新的竞争。整个生态化课堂的运转过程通常由能量及信息流的输入阶段、加工转化阶段及贮存再造阶段三个环节构成。-18-\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案例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集一.能量及信息流的输入阶段(项目引导阶段)1.情境引入参加社会调查或实践,从外部生态环境中输入物质流和信息流,如让学生到超市调查部分商品(如食盐、大米、食用油等)包装袋上的重量说明,了解食盐的实际重量是否符合包装规定的?(1)学生分组,选出相关的项目负责人(2)任务设计:对即将学习的不等式内容进行任务设计,并确定每个子任务的任务目标。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从进化生态学的观点看,在生态化课堂中要保证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联系与协同作用并引导学生因子进行良性竞争,保证生态课堂发挥最大最佳的功能和效应。二.能量及信息流的加工转化阶段(任务驱动理论教学阶段)这里以任务三为例来进行示例.1.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此过程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在生态化课堂教学中中,信息流从传授、开发者流向继承、开拓者,产生那些事先末知的和有序的知识流,通过累积,知识流和能力流呈现递增的趋势。三.能量及信息流的贮存再造阶段(项目引导实践教学阶段)1.问题的提出及解决的方案(包括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理解、问题的解决)2.教师项目: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只给出简单的思路,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可适当的参与3.学生项目:通过观察比较,解决问题把客观生态环境的要求及时地反馈到教育教学中,通过生态因子之产的良性竞争,从进化生态学的观点看,竞争的长效性会导致师生因子协同进化。4.3.3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生态位的平衡.(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生态型的师生关系生态型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作为生态主体,通过教与学及其相互交往所形成13的生态网络体系。它强调,无论是教师因子或是学生因子,双方通过交往、教与学的方式相互输送能量.生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它具有以人为本、和谐与自由等特征,当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师生相互交往、交流的过程就是能量流动的过-19-\n第四章中职数学生态课堂策略的构建程,它能为整个生态课堂输入了能量;生态学理论认为,每个生态因子都是开放的,应该倡导在课堂上学生因子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脱离了束缚、不顾后果,而是在教师因子的主导下通过自己与外界进行能量与信息交流的自由;鼓励在课堂上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质疑,释放学生的天性,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吸收外部的能量来丰富自己,创造13新型生态的师生关系。(2)根据教育生态位原理,创造适合个体发展的内部生态环境从教育生态位原理来看,每个物种都有不同于其它种的时间、空间位置,也包括在1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为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和改变教学方式,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方式上,彼此之间应有恰当的分配比例,对于以听觉型为主的学生风格学生,在教学时声音应抑扬动挫、或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片断方式、让其倾听别人的观点等方式;对于以动作型为主的学习风格学生,宜在教学时采用活动教学法,带着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提供给学生动手的机会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充分地利用资源,按照营养生态位分化的原理,对个体实行“分层圈养”,但并不限于相辅相成。当然,教师应提前了解各个学生的感觉偏好,因材施教,才能创造个体发展的内部生态环境。(3)建立多元的教育生态的检测和评价系统,促进“评价”生态位平衡15教育生态评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之一,它旨在通过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来16指导和调控“教”与“学”的行为和策略,为实现教学第二次优化提供新的决策。首先,评价主体丰富化。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在生态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应该更加丰富,教师、学生、家庭等一切与教学有关的生态主体都应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他们各司其职,采取多角度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定量定性的综合评价,在任务驱动教学中采用师生互评,在分组学习中采取生生互评,在实践阶段采取自我评价,实现了评价主体的丰富化,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其次,评价内容全面化。教育生态学倡导多样性和开放性,教育评价内容上要摒弃过去那种只关注终结性成绩评价,将评价内容转移到更多的关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纳入到教学评价中,对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思考能力等进行有效评价,用公正、包容、超前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可通过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形式对各类生态因子的影响进行过程性检测。再次,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在传统的评价手段中,生态主体教师因子为了克服评价手段单一的模式(教师出卷学生做卷),应该拓展评价手段,如可通过写论文、学生自己出卷(闭卷或开卷)、分组完成实践作业等方式实现师生评价、自我评价及生生相互评价。-20-\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5.1教学生态评价的原则教学生态评价是以教育的个体、群体和教育生态系统为对象,依据教育目标,利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手段,系统地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并对其教育的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为决策或优化教育提供依据的过程2。它要遵循以下原则17:5.1.1整体性原则从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是一个开放系统,除了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的交换外,还有信息流贯穿着生态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学这一整体由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七大部分构成,这七部分就像一条生态链一样,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学校要想使各个领域的工作顺利进行,就要保持整体的平衡,以实现工作的有效性,顺利推动中职数13学课堂的生态化教学。5.1.2平衡协调进化的原则中职生态化数学课堂作为教育生态的一个子系统,它的生态平衡是依靠物质、能量和信息流达到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在动态平衡中寻求发展的过程。生态主体在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传输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意见冲突,产生矛盾,他们经过教育改造,暂时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经过不断沟通协调,再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新的平衡,因此,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社会发展和教学规律,用发展和进化的眼光去看待系统发展的态势,促使系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5.2教学生态评价的方案结构根据教育生态学原理,教学质量评价实质上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学术的、人格的发展为目的的生态过程。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往往就是教务督导单向参与,他们忽略教育评价中的实际情况,人为地创造一些不适合于生态主体发展的环境条件,使得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局限在这种半封闭或封闭的现有的评价体系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产生出“花盆效应”,但从长远看不利于生态主体(被评价者)的可持续发展。实际教学生态评价中,我们应该尊重教师教学和生活的”原生结构“,构建基于学校的、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根据教育生态位原理,当一个物种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减少时,生态位的宽度就会增加,容易造成生态位的泛化,在资源多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生态位的特化1。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有利于生态主体的长远发展。-21-\n第五章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在广泛开展国内外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依据我校实际情况及各项教学条例制度,确定我校中职数学教学评价主体主要包括督导评价、同行评价与学生评价三个部分,并从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入手,对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改革前后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实施模糊综合评价。评价方案如下图5.1评价结构方案图图5.1.教学生态评价的方案结构图5.3教学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构对于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来说,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生态评价的限制因子(评价指标)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动态地了解和分析个体生态下的主要限制因子,弥补或排除某种限制因子的限制作用,使被评价者(个体)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由生态学中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可知,生物体对一种生态因子可能只有很窄的忍耐范围,教育的个体生态更是如此,当教育生态的个体在自身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因子在自己适应范围的上、下限之1间,教育生态的主体就能够很好的发展。基于教育生态学原理,我们必须对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所涉及的主要限制因子(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通过专家讨论法和二元8标度法确定各限制因子的权重值。因此,我把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四个指标项目,每个指标又包含若干个子指标。考虑到中职数学课堂质量模糊评价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图。-22-\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如下图评价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图5.2教学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构-23-\n第五章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5.4教学生态模糊教学综合评价的实施过程5.4.1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因素集在图5-2示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中,主准则层定义的评价因素集为U={u,u,u,u},分准则层定义的评价因素集为u{u,u....u},1234kk1k2knk其中k=1,2,3,4.n表示主准则层中第K类主因素所包含的具体单因素的项目。k5.4.2确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各因素的权重由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各因素的重要性是互不相同的,所以应根据各评价因素对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程度关系来确定各因素的加权系数,本文主要基于AHP法来确定准则8层和分准则层中的各因素的权重系数,采用二元对比排序的方法构造判断矩阵。(1)构造判断矩阵,并作一致性检验首先请该领域内专家按照各种教学质量评价因素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将各因素中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利用下表相对重要程度的取值表的标度和两两比较矩阵把定性分析的结果量化,如教学态度用u表示,教学水平用u表示,比较结果u表示教学态度1212相对于教学水平的重要程度,比较结果u表示教学水平相对于教学态度的重要程度。21表5.1相对重要性取值表标度含义1表示ui与uj比较,具有同等重要3表示u与u比较,u比u稍微重要ijij5表示ui与uj比较,ui比uj重要7表示u与u比较,u比u重要得多ijij9表示ui与uj比较,ui比uj绝对重要2.4.6.82,4,6,8分别表示相领判断1-3,3-5,5-7,7-9的中值倒数1u表示因素u与u比较的判断,则u比较u的判断uijijjijiuij按照上述方法可以为主准则层构造一个四阶的判断矩阵A,如公式5-1所示,同理可为分准则层构造四个阶数分别为n的判断矩阵Ak1,2,3,4如公式5-2~5-5所示kk-24-\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1114322311111111111537134562313151325143A=,A315,A,31221111136215431351111352173513452111321234111121322131111132433A314,A`34341121113423111123112将判断矩阵A的各个列向量归一化,再对这4个行向量求取算术平均值,并作为最后的权重得441168ak1153716;ak213;k1k1531544128111176ak3315;ak41k133k173510511151317由此可得0.057141668152831761050.263;0.122;0.558234T从而得归一化后的权向量W0.057,0.263,0.122,0.558.8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11115370.0570.23071A5130.263=1.130.1220.4921131350.5582.3567351-25-\n第五章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4Ai0.23071.1maxi1ni40.05740.2630.4922.3564.12240.12240.558maxn4.1224CI0.0407,CI越小说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就越强;n141否则一致性就越弱,判断出现偏离。为了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一致性,避免一个正确的判断矩阵的逻辑排序出现ABCA等现象,将CI与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比较,当比较的值CR0.1时,就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当CR0.1时,就认为判断矩阵不符合一致性要求,需要对该判断矩阵进行重新修正。18下表为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表5.2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矩阵阶数n123456789RI000.520.891.121.261.361.411.46CI0.0407n4,查上表得,RI0.89,CR0.046,CR0.1,判断RI0.89T矩阵达到了一致性要求。因此W0.057,0.263,0.122,0.558各分量可以作为一级评估指标对应的权重,即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对应的权重依次为0.057、0.263、0.122、0.558.(2)同样的方法,我们求17个二级指标的权重,简化计算相关的结果如下TTW0.261,0.633,0.106,W0.160,0.044,0.249,0.380,0.065,0.102,12TTW0.272,0.608,0.12,W0.126,0.076,0.321,0.252,0.225,并对二级指标判34断矩阵的逻辑性进行一致性检验,列表如下表5.3.由表可以看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都是可以接受的,Wi1,2,3,4可以作为17i个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5.4.3建立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集(1)确定评价等级集合为了构建良好的评价结果集,根据评价对象和对象的特点,把教学质量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确定评价集为Vv,v,v,v,其中v,v,v,v分别代12341234表评价指标中的优、良、中、差,标准分值取为90v100,80v90,12-26-\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60v80,v6034表5.3二级指标一致性检验计算及结果CIRICR是否达到一致性要求maxu3.0390.01950.520.0375是1u6.1230.02461.260.0195是2u3.0750.03750.520.0721是3u5.0560.0141.120.0125是4(2)评价专家对数学教师实施数学生态化教学策略之前的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为了进一步明确在中职学校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态化教学的重要性,本文选择了笔者在校所教班级在改善中职数学生态课堂环境及策略之前和改善一年后的教学质量进行19模糊综合评价,这是在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及经过一致性检验之后开展的。参加评价的专家有三类,分别是督导领导、同行教师、听课学生,用层次分析法得到专家的信任值依次是0.254,0.246,0.500。参加教学质量评价的每位专家可以根据评价的等级及自己的判断,来确定分准则层中每个评价因素所属的等级。在分准则层的教学质量评价因素集中,选择其中某一因素相同等级的同类专家人数相加,结果除以参加评价的该类专家总人数,可以得出分准则层中各因素隶属于各等级20的隶属度。这样可组成分准则层中各因素与各等级之间的评价矩阵,即模糊评价矩阵。对中职数学教学生态环境和策略之前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对上述各类专家第一手调查的原始资料进行相关指标评价并给出分数,调查的结果如表5.4.(3)构建二级指标模糊评价矩阵从督导领导评价结果来看,对应于一级评价指标u与评价等级V间的模糊评价矩阵i为Ri1,2,3,4,i0.20.20.30.30.20.20.40.20.20.50.20.10.10.20.40.3其中R100.20.60.2,R2,0.20.30.40.10.20.40.30.10.20.40.20.20.20.40.20.2-27-\n第五章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0.10.30.30.30.20.10.50.20.20.40.30.1R0.10.40.30.2,R0.20.20.50.1340.20.20.40.20.20.10.50.20.10.20.40.3表5.4实施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教学策略之前的教学质量评价等级调查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等级(督导)评价等级(同行同事)评价等级(班级学生)(权重)(权重)信任度(0.254)信任度(0.246)信任度(0.500)优良中差优良中差优良中差u0.2610.20.50.20.10.10.30.600.20.20.40.211教学态度u0.63300.20.60.20.10.50.400.20.10.50.212(0.057)u0.1060.20.40.30.10.40.30.300.20.30.40.113u0.1600.20.20.30.30.10.40.500.20.20.40.221u0.0440.20.20.40.20.20.20.50.10.20.10.50.222教学水平u230.2490.10.20.40.30.20.10.50.20.20.20.30.3(0.263)u0.3800.20.30.40.10.20.50.300.20.30.40.124u0.065020.40.20.20.20.20.50.10.20.30.20.325u0.1020.20.40.20.20.30.20.40.10.20.30.30.226u0.2720.20.10.50.20.10.40.40.10.20.10.40.331教学方法u0.6080.10.40.30.20.20.30.500.10.10.50.332(0.122)u0.1200.20.20.40.20.30.20.30.20.20.20.30.333u0.1260.10.30.30.30.30.20.40.10.10.30.50.141u0.0760.20.40.30.10.20.20.50.10.20.20.40.242教学效果u0.3210.20.20.50.10.10.30.40.20.10.10.40.443(0.558)u0.2520.20.10.50.20.20.20.30.30.20.20.20.444u0.2250.10.20.40.30.20.20.30.30.10.10.20.645(4)计算二级指标模糊评价集0.20.50.20.1教学态度BWR0.261,0.633,0.10600.20.60.21110.20.40.30.1=0.0734,0.2995,0.4638,0.1633教学水平BWR0.160,0.044,0.249,0.380,0.065,0.102222-28-\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0.20.20.30.30.20.20.40.20.10.20.40.3=0.1751,0.2714,0.3506,0.20290.20.30.40.10.20.40.20.20.20.40.20.20.20.10.50.2教学方法BWR0.272,0.608,0.1200.10.40.30.23330.20.20.40.20.1392,0.2944,0.3664,0.2教学效果BWR0.126,0.076,0.321,0.252,0.2254440.10.30.30.30.20.40.30.10.20.20.50.10.1649,0.2026,0.4371,0.19540.20.10.50.20.10.20.40.3(5)构建一级指标模糊评价矩阵由上述二级指标模糊评价集可以得到一级模糊评价矩阵0.07340.29950.46380.16330.17510.27140.35060.2029督导评价T10.13920.29440.36640.20.16490.20260.43710.1954同理,重复5.4.3.2-5.4.3.5步骤可以得到一级模糊评价矩阵0.13180.42660.441600.19420.32110.41380.0709同事评价T20.18480.31520.44880.05120.18050.23210.35990.2275-29-\n第五章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0.20.14730.46330.18940.20.25030.35630.1934学生评价T30.13920.1120.44880.30.13280.1580.31720.392(6)建立一级模糊综合评价集一级模糊综合评价集督导评价MWT110.07340.29950.46380.16330.17510.27140.35060.20290.057,0.263,0.122,0.5580.13920.29440.36640.20.16490.20260.43710.19540.159,0.237,0.407,0.196一级模糊综合评价集同事评价MWT220.13180.42660.441600.19420.32110.41380.07090.057,0.263,0.122,0.5580.18480.31520.44880.05120.18050.23210.35990.22750.182,0.277,0.400,0.152一级模糊综合评价集学生评价MWT330.20.14730.46330.18940.20.25030.35630.19340.057,0.263,0.122,0.5580.13920.1120.44880.30.13280.1580.31720.3920.155,0.176,0.352,0.317(7)按各类专家信任度系数作模糊综合评价各类专家信任度系数为0.254,0.246,0.500,则教学改革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0.1590.2370.4070.196质量模糊综合评价集M0.254,0.246,0.5000.1820.2770.4000.1520.1550.1760.3520.3170.163,0.216,0.378,0.246-30-\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5.4.4评价专家对数学教师实施数学生态化教学策略一年之后的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通过对中职教育生态系统中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研,从区域教育生态环1境、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及数学课堂教育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在中职数学生态课堂中传统的生态课堂由于忽视生态主体之间的协调统一性,过份强调教师因子的主体地位,学生因子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以致造成彼此生态位的失谐,严重的阻碍着学生因子的发展。通过对生态主体因子所处的生态环境数据分析,剖析生态不平衡的原因,并构建了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的教学策略,通过一年的中职数学学习生态化课堂的改善,取得了积极的效果。通过各类专家对施教数学老师进行听课评课问卷,得到如下表表5.5实施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教学策略之后的教学质量评价等级调查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等级(督导)评价等级(同行同事)评价等级(班级学生)(权重)(权重)信任度(0.254)信任度(0.246)信任度(0.500)优良中差优良中差优良中差u0.2610.50.30.10.10.30.50.200.40.30.20.111教学态度u0.6330.30.20.30.20.30.50.200.40.20.30.112(0.057)u0.1060.60.4000.50.30.200.30.50.2013u0.1600.50.30.200.40.30.300.40.40.2021u0.0440.50.20.300.40.40.200.30.40.20.122教学水平u230.2490.40.30.300.30.30.30.10.40.30.30(0.263)u0.3800.40.40.200.30.40.20.10.30.30.30.124u0.0650.30.30.30.10.40.30.300.30.30.30.125u0.1020.40.40.200.40.40.200.30.40.20.126u0.2720.40.30.300.30.40.300.40.30.20.131教学方法u0.6080.30.30.30.10.30.30.30.10.30.40.3032(0.122)u0.1200.40.40.200.30.40.20.10.40.30.20.133u0.1260.40.30.20.10.30.50.200.30.40.20.141u0.0760.40.30.300.40.30.300.30.40.20.142教学效果u0.3210.40.40.200.40.30.20.10.30.30.30.143(0.558)u0.2520.30.30.30.10.30.40.300.40.30.3044u0.2250.40.40.200.40.30.300.30.40.20.145(1)构建二级指标模糊评价矩阵-31-\n第五章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从督导领导评价结果来看,对应于一级评价指标u与评价等级V间的模糊评价矩阵i为Ri1,2,3,4,i0.50.30.200.50.20.300.50.30.10.10.40.30.30其中R10.30.20.30.2,R2,0.40.40.200.60.4000.30.30.30.10.40.40.200.40.30.20.10.40.30.300.40.30.30R0.30.30.30.1,R0.40.40.20340.40.40.200.30.30.30.10.40.40.20(2)计算二级指标模糊评价集0.50.30.10.1教学态度BWR0.261,0.633,0.1060.30.20.30.21110.60.400=0.384,0.2473,0.216,0.1527教学水平BWR0.160,0.044,0.249,0.380,0.065,0.1022220.50.30.200.50.20.300.40.30.30=0.4139,0.3438,0.2358,0.00650.40.40.200.30.30.30.10.40.40.200.40.30.30教学方法BWR0.272,0.608,0.1200.30.30.30.13330.40.40.200.3392,0.312,0.288,0.0608教学效果BWR0.126,0.076,0.321,0.252,0.225444-32-\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0.40.30.20.10.40.30.300.40.40.200.3748,0.3546,0.2328,0.03780.30.30.30.10.40.40.20(3)计算一级指标模糊评价矩阵由上述二级指标模糊评价集可以得到一级模糊评价矩阵0.3840.24730.2160.15270.41390.34380.23580.0065督导评价T10.33920.3120.2880.06080.37480.35460.23280.0378同理,重复5.4.4.1-5.4.4.3步骤可以得到一级模糊评价矩阵0.32120.47880.200.33710.35260.24740.0629同事评价T20.30.33920.2880.07280.36220.35040.25530.03210.38940.25790.26330.08940.34090.33060.26940.0591学生评价T30.33920.36080.26080.03920.32520.34270.25730.0748(4)建立一级模糊综合评价集一级模糊综合评价集督导评价MWT110.3840.24730.2160.15270.41390.34380.23580.00650.057,0.263,0.122,0.5580.33920.3120.2880.06080.37480.35460.23280.03780.381,0.340,0.239,0.039一级模糊综合评价集同事评价MWT22-33-\n第五章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0.32120.47880.200.33710.35260.24740.06290.057,0.263,0.122,0.5580.30.33920.2880.07280.36220.35040.25530.03210.346,0.357,0.254,0.043一级模糊综合评价集学生评价MWT330.38940.25790.26330.08940.34090.33060.26940.05910.057,0.263,0.122,0.5580.33920.36080.26080.03920.32520.34270.25730.07480.335,0.337,0.261,0.067(5)按各类专家信任度系数作模糊综合评价各类专家信任度系数为0.254,0.246,0.500,则教学改革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集0.3810.3400.2390.039M0.254,0.246,0.5000.3460.3570.2540.0430.3350.3370.2610.0670.349,0.343,0.254,0.0545.5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模糊评价结果及分析从实施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教学策略之前的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M0.163,0.216,0.378,0.246,以及实施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教学策略一年以后的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结果M0.349,0.343,0.254,0.054。对比可以看出,我校实施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教学策略之后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比以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评价为优与良的比例达到了将近70%左右(0.349+0.343=0.692),超过之前的37.9%(0.163+0.216=0.379);评价为差的比例仅占5.4%,远远低于之前的24.6%,这说明实施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教学策略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证明了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到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定量和定性评价是非常有效的。-34-\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第六章结论与展望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运用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相关理论,从高职数学课堂生态环境及生态位等两个维度进行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的高职数学课堂微观生态系统正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尽管生态主体都受到长期新课改等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落差,具体体现在:1.受中职数学课堂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的社会思想观念、课程文化观念、心理生态环境及情境生态环境使得生态主体在能量流、信息流传输过程中缺乏教学和学习的动机,阻碍了教育的发展;2.“扭曲”的师生关系观把中职数学课堂变成了“公式化”课堂,把学生人为的培植在“花盆”中,拨苗助长,造成了花盆效应;“传统“的教学生态位,违背了青少年学生生长和成长的自然规律,限制了学生成长;“单一”的评价生态位忽略了各生态因子之间的整体效应,不利于通过反馈调节实现新的教学决策。因此,基于上述成因从课堂生态主体所处的生态环境及生态主体所处的生态位等两个维度来探讨构建了中职生态化课堂的教学策略,并在笔者所在学校任教班级付诸实施,通过一年多的中职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为了检验改革实际效果,根据目前所调查的中职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流、信息流及能量流传输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数据,用以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为理论基础的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法,对实施生态化教学改革一年前和一年后的中职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模糊综合评判,评价结果为教学提供二次优化。结果表明我校实施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教学策略之后的课堂教学质量比以前发生了显著的提高。由于在本研究过程中,受作者专业背景的限制,有关教育生态学、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理解不够深入,视野不够独特,对中职数学生态课堂的教学改革还有待更深的探讨,另外,在对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教学质量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时,在确定u在评价集iV上的模糊子集时,仅让每位专家对指标u评定一个等级是不合理的,没有体现模糊数i学在综合评判中的优势,针对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应对综合评判方法加以改进,让教学质量模糊评判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以期待给我们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作出新的决策。我相信,随着生态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改进,中职数学的教学改革一定会迎来欣欣向荣的春天!-35-\n第六章结论与展望-36-\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吴林富.教育生态管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3]曲莉娜.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研究[D].鲁东大学,2013.[4]胡晓雄,徐志燕.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对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J].物理教学探讨,2015,33(2):22-24.[5]方治.教育生态学与高中数学生态化课堂的构建[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6(3):5-7.[6]叶向.统计数据分析基础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黄龙如.高职数学改革的“服务型”课程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3):29-30.[8]蒋泽军.模糊数学教程[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9]黄成兴.临沧市佤族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10]李惠芝,薛宜杰.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关系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40-41.[11]周琰,谭顶良.学生数学观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04):27-30.[12]吴鼎福.教育生态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3]廖建光,刘东海.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6).[14]胡春燕.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环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4.[15]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16]马千.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17]苏月.体育课堂生态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聊城大学,2015.[18]陈友华.基于层次分析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权重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2).[19]罗艳.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20]商娟叶.基于AHP的模糊综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系统设计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37-\n参考文献-38-\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附录A调查问卷关于中职教师数学教学现状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由于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同时大部分教师又只注重知识的讲授,从而导致了中职学生对数学普遍反感。为进一步了解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状况,从深层次改变中职学生对数学的不感兴趣,本文特意从学生对数学学习价值观及学习习惯、方法与能力等方面;从教师心理因素,学历因素及对数学课与专业课关系的认识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帮助分析学生造成对数学反感现状的原因和特点,从而提出针对现状、特点和专业结合的数学教学对策。⑴.您是老师还是学生()[单选题]如果您选答案1,请继续完成2-8题;如果您选答案2,请完成9-20题.1.老师2.学生⑵.您目前的最高学历是()[单选题]1.中专2.大专3.本科4.研究生⑶.您所在的学校处于()[单选题]1.长沙2.株洲3.湘潭4.其它地区⑷.您学校的地理位置上处于()[单选题]1.城市2.农村⑸.您对所在学校的工作满意度如何?(0~100分之间,分值越高表明越满意)[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您对所在学校的工资满意度如何?(0~100分之间,分值越高表明越满意)[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⑺.您对所在学校升职机会满意度如何?(0~100分之间,分值越高,表明越满意)[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⑻.您在教学上是否经常与专业课老师合作?[单选题]1.没有2.偶尔合作3.经常⑼.你认为数学的学习对你的专业课学习有没有帮助()[单选题]1.毫无帮助2.有点帮助3.比较有帮助4.很有帮助-39-\n附录A⑽.你认为学习数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单选题]1.毫无意义2.说不清3.锻炼能力4.为升学准备⑾.你通常怎样听数学课()[单选题]1.听不进去2.偶尔听点3.听课但不记笔记4.听课且记笔记⑿.通常,你每天课余花多少时间学习数学()[单选题]1.没花时间2.少于1小时3.1小时以上4.2小时以上⒀.您是怎么完成数学作业的?()[单选题]1.不做作业2.抄作业3.求教同学4.独立完成⒁.您的学习风格属于哪一类()[单选题]1.以视觉型为主2.以听觉型为主3.以动作型为主4.其它类型⒂.以“听觉型”为主的学习风格的您,最近一次的期末数学成绩为[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⒃.以“视觉型”为主的学习风格的您,最近一次的期末数学成绩为[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⒄.以“动作型”为主的学习风格的您,最近一次的期末数学成绩为[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⒅.以“其它类型”为主的学习风格的您,最近一次的期末数学成绩为[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⒆.上数学课是否应该使用多媒体()[单选题]1.每节课用2.经常用3.偶尔用4.不要用⒇.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单选题]1.引导探究法2.活动教学法3.老师讲授为主4.学生自学为主-40-\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1]廖建光,刘东海.中职数学生态化课堂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6):157-159.-41-\n附录B-42-\n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本论文的完成是在我的导师刘东海老师细心指导下进行的。三年来,刘老师渊博的学识、活跃的学术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宽以待人的生活作风使作者受益菲浅。从选题的方向、论文的开题、资料的收集整理,直到最后设计的反复修改,都是刘老师不辞辛劳的讲解才使我的设计顺利进行。在此以诚挚的敬意向刘东海副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专家、教授!作者:廖建光2017年12月-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