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1 MB
- 6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第二章建筑生态学与风水学风水学生态学原理建筑生态学与风水学\n第一节风水学风水是文化?是科学?是技术?是迷信?\n\n\n风水是环境理论和方位理论—城市规划风水是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设计理论—建筑学1、“风水”的定义古代定义——原始的风水的实质是“气”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东晋郭璞《葬经》现代定义——风水是中国传统的地理科学理论\n传统风水理论中越来越多的经验观点在现代科学中得到解释与验证,脱去迷信的外衣,风水依然对现代人的城市生活具有某些指导意义。现代科学视角下的传统风水理论风水建筑生态学人体生命科学环境景观学水文地质学风水寻找生气的理论与现代建筑学研究自然界共生共存是一致的风水的天人合一与关注人体生命健康的生命信息有着共同的目标诉求。风水追求完美景观一项与现代景观规划一致风水关注地质特征在现代水文科学中得到发展风水现代科学与风水契合点\n2、风水产生的原因古代中国幅员辽阔易经科学技术的发展:指南针\n2.1《易经》是风水文化的指导用书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天文、地理、人、动植物、整个大自然\n空中坐标仰则观象于天\n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乾巽坤艮坎兑离震︷水火地风天风地山水泽火雷阴阳︷︷︷\n\n\n伏羲八卦寓意的自然现象与中国地形图乾卦—天(南向阳热)坤卦—地(北冲阴冷)离卦—火、日(东日出)坎卦—水、月(西水源)震卦—雷(东北雷)巽卦—风(西南风)艮卦—山(西北山)兑卦—泽(东南海)\n文王六十四卦,是以六个一组的“-”与“--”构成的。“-”象征阳、刚;“--”象征阴、柔。因此,“-”称作“阳爻”,“--”称作“阴爻”。“-”用奇数一、三、五、七、九中最大的数九表示,又称为“九”。“--”用偶数二、四、六、八、十中的六表示,又称作“六”。“卦”由下而上构成,最下方的称为“初”。依次而上。称为“二”“三”“四”“五”,最上面的称为“上”。初九六二九三九四九五上六革卦三才}}}人天人之道说的是仁和义天之道说的是阴阳天之道说的是阴阳}地古代中“三”这个数字经常使用,象征的是“三极之道”或“三才之道”。\n\n《易经》的重要哲学命题:天、地、人合在一起,天时地利人和。八卦的由来建立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八卦的核心是阴阳对立统一。《易经》的核心命题是阴阳对立统一。全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根据八卦的原理去解释。\n2.2风水文化的另一个理论基础:五行文化\n2.3风水释意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n3风水理论在建筑学上的应用《易经.序辞》:上古穴居野处,圣人易之以宫室。古人寻找适于生存居住的山洞。周口山顶洞人遗址\n寻找风水宝地定居而改良建筑\n《易经》风水与建筑观物取象法天象地天人合一《易》之三易---简易、不易、变易单体建筑---简易中国文化元素---不易空间与序列的丰富多彩组合---变易以恒久不变的中国文化、简易的单体建筑、无限衍生的组合而造就气势恢宏的的中国建筑---三易中华文化的含蓄深沉,《易经》之九五之尊,两仪四象八卦光彩夺目,高潮迭起\n\n3、选择风水宝地的方法北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水环绕\n觅龙察砂观水点穴\n老昆明三面湖光抱城廓四面山势锁烟霞老昆明城的选址与营造,在这张云南府属舆地全图(下)中展示得一清二楚:即使是从现代遥感地图(下)上观看,昆明也属于风水格局极佳之地。北有长虫山依靠,南有滇池濒临,城东城西各有群山与碧水夹峙、环绕。山是逶迤绵亘,水是屈曲生情,城则方正威严。由北到南,官府、衙门,次第摆开。有趣的是,现代昆明城就是以五华山为中轴线布局的。地处云贵高原的昆明,也是一座极有特色的山水城市。\n昆明古今示意图:\n\n温州旧地山如北斗城似锁温州古城是一个因地制宜的代表,同时又具备风水中宇宙模式的要素。温州城的选址与布局,是东晋哲学家、训诂学家郭璞的杰作。按照风水的原理,城当建于北山面水之处,但是郭璞在考察了这里的地质土壤状况后,却把城址定在江南。因为江南的土比江北的重。其原因是北岸土壤是流水冲刷沉积下来的江涂泥而成,基础不实,承载力不大。而南岸的土壤是山区冲刷沉积的沙砾土,基础厚实,承载力强。当他渡江登临西郭山考察地形时,看见七山环列(一说九山,即含两座小山),形如北斗,遂又确定将城依北斗而建,山含于城中,使七山成为古城的依托,令城池坚固。城入“紫微”,山做屏帷。传说筑城时,天边有白鹿衔杏花而过,人们视此为瑞兆,故温州古城又有“鹿城”和“斗城”之称。从下面的古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温州古城有序的布局,而从下边的这张现代地图中,也可见温州优越的地理位置。\n\n温州古今示意图:\n状如北斗星座的温州斗城这是一幅对温州斗城的简略描绘,即使不加解释,我们也可以看到温州城的天然地形与北斗七星的排列极为相似。其中华盖、松台,海坛,西郭四山是北斗的“斗魁”(北斗是四颗斗星称魁),积谷,巽吉、仁王三山像“斗构”(斗柄三星称构)。另外的黄土,灵官二山则是辅弼。正是因为看到如此美妙的地形,郭璞才确立了温州城的布局。他建议跨山筑城,这样可长保安逸,因此城名也为“斗城”。在温州城内,还有多处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设计,如开凿二十八口水井,象征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开五潭水配五行。这样的堪舆思想不能不说是一种东方的智慧。\n古阆中千水成垣天造地设在风水中水具有重要意义,充沛的水不仅能带来灌溉之利、舟楫之便,在风水中,水也是生气的标志。水能聚气,尤其是呈环抱之水。因此中国古城大多选址于水边。四川阆中就是其典型代表。阆中位于嘉陵江中游,江水呈U字形三面绕城,形成城北有盘龙山(镇山)可依,南有锦屏山(案山)隔江相照的格局,实乃风水中理想的居住模式的反映。而阆中由于地处川北优越的地理位置,曾经是陕西、甘肃、湖北等地商贾云集及货物的集散地。\n阆中古今示意图:\n\n\n延安府城西高东低崇武尚义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延安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高原南部,它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省接攘;北靠榆林地区;南接渭南,铜川,咸阳三市。是古时扼守中国北大门的战略要地。这是现代地图给我们传达的信息。而在这幅绢质的古地图上,延安似乎更形象化了:它建址在三川交汇环抱之处,西靠山岭,东临延河。一座橄榄形的城池里,东南北均有门,惟有西边是沿雉堞而上的城墙,与山岭组成一道铁壁铜墙。因为地形缘故,延安城坐西朝东,因此城市的中轴线也是从西向东展延,规整有序。而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矗立在凤凰山上的镇西楼,更有高耸入云的感觉。根据风水说法,西为“白虎砂”,又称“武从砂”,主武贵,因此意味着此地武将辈出。而从历史上看,似乎也是如此。\n延安古今示意图:\n\n天下最尊贵的位置按《周礼》中的观点,以星象划分大地的方法,北京位于东北方,是北极星在大地上的投影。紫禁城在地理和天文上都是天下的中心,建在中轴线上的奉天殿(后改名太和殿)更是位居天下之中,成为天下最尊贵的位置。\n\n北京的体量与轮廓:数十年前,北京城还保留着她雄浑壮美,令人震撼的古都格局。她以规整、恢弘为基调,以南北中轴线上的皇家建筑为主体,以大片低矮,灰暗的民居衬其崇高,辉煌。而现在,她却在“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大都市”之间痛苦挣扎。位于王府井路口的“东方广场”原设计方案为建筑高度70多米,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这意味着这座体量倍于人民大会堂,高度2.5倍于天安门城楼的庞然大物将使天安门上的各种标志性建筑变的矮小,导致城市中心偏移。作为妥协的产物,东方广场被拦腰截断,呈现粗壮矮胖的身姿。其实在北京城,尤其是在“皇城”内和周边,无论是对高度的竞争还是对体量的追求,都是对古都的背叛。\n勘察风水十要素之一——整体系统原则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n勘察风水十要素之二——因地制宜原则《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们采取穴居和窑洞为主,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采取干阑式竹楼居住。中国现存许多建筑都是因地制宜的楷模。\n勘察风水十要素之三——依山傍水原则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的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和捕捞、采摘活动相适应。依山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山,三面环山,凹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另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及房屋覆盖着山坡,从山脚一直到山腰\n勘察风水十要素之四——观形察势原则清代的《阳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山河为主,其来脉气最大。”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考察。风水学把连绵的山脉叫做龙脉。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延伸出三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龙由岷山入关中,至泰山而入海;三龙由云贵,经湖南至福建止。任何一块宅地表现出来的吉凶都是由大环境所决定的。\n勘察风水十要素之五——地质检验原则风水思想对地质很讲究,甚至是挑剔,认为地质决定人的体质,地质对人体的影响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土壤含有的微量元素,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气中直接影响人的体质。②、潮湿或发臭的地质,会导致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皮肤病等,潮湿的地方容易滋生细菌,是产生各种疾病的根源,不易建宅。③、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是一个被磁场包围的星球,强烈的磁场可以治病也可以伤人。④、有害波的影响,如果住宅地面3m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双层交叉的河流,或者坑洞,或者有复杂的地质结构,都可能放射出长震波流,导致人体不适。\n勘察风水十要素之六——水质分析原则宋代皇妙应所著风水经典《博山篇》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气味甘、其气香,主上贵。气色白,其味清,其色温,主为贵。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主下贵,若苦酸涩,若发馊,不足论。”风水学理论主张考察水的来龙去脉,辨析水质,掌握水的流量,优化水的环境。\n勘察风水十要素之七——坐北朝南原则中国处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已北,一年四季光都从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坐北朝南,不仅为了采光,还为了避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概言之,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方出人杰。\n勘察风水十要素之八——适中居住原则风水学理论主张山脉、水流、朝向都要与穴地协调,房屋的大小也要协调,房大人少不吉,房小人多不吉,房小门大不吉,房大门小不吉。适中的原则还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齐,附加设施紧紧围绕轴心,中轴线与地球的经线平行,向南北延伸。明清宫殿、帝陵、清代园林都是按照这个原则建造的\n勘察风水十要素之九——顺乘生气原则风水理论认为,风是万物的本源。怎样辨别生气呢?明代蒋平阶在《水龙经》中指出,识别生气的关键是望水,“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止。气行则水随,而水止则气止,字母同情,水气相逐。”风水理论提倡在有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做乘生气,只有得到生气的滋润,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n勘察风水十要素之十——改造风水原则人们认为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周易》曾有言,人们只有改造环境,才能创造优化的生存条件。北京城中处处是改造风水的名胜,故宫的护城河是人工挖成的屏障,核突堆砌成景山,威震玄武。北海是金代时蓄水成湖,积土为岛,以白塔为中心,寺庙依山势排列。\n第二节生态学原理一、生态学研究对象\n(Haeckel)Eco-自然的经济学\n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构成的一个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生态学功能单位。生态系统具有自然整体性,在任何情况下,生物群落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它总是和环境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组成有序的整体。如一个湖泊、一片草地。\n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选择(自然选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位与竞争群集效应与领域行为社会等级与种间关系\n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收入遗传库维持生态平衡教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满足自然爱好地方特征\n自然生态系统(naturalecosystem)人工生态系统(artificialecosystem)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来划分:\n1、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点\n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能量在流动中巨大损失,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不会超过5-6个动态系统\n2、人工生态系统任何人工生态系统都存在于某一自然生态系统之中,并成为其消费者或调节者。以人为中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仍是通过物质代谢、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而进行。通常是消费者占优势的生态系统分解功能不充分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维持能力较自然生态系统薄弱。\n【建筑的本质】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建筑的本质」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做出的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或改造。--建筑物是人的一种自产生态位,每一栋建筑都是平衡了基地、气候、社会文化、经济技术等因素而建造起来的,因此,既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又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只是这种影响和适应程度不同而已。\n【建筑的发展】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建筑的集群现象」是由人这一社会性动物的聚居性所决定的。「建筑的集群效应」同样具有改善小环境、便于有效利用资源、共同预防危害的作用。--例如,连排住宅或大体量建筑有利于能量的有效利用、节能节地、节约资源。--但是,建筑的密度并非越高越好,否则会产生建筑的“拥挤效应”。\n「建筑的进化」建筑的形式、功能以及布置方式等,也在适应气候、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中不断变化发展,并在不断的试错中得到进化。现存的传统建筑是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其中有不少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做法是值得我们挖掘和借鉴的;同时,它们也正经受着和将经受着各种环境因素的选择。「建筑的演变」类同于生物的发展,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齐全,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的方向发展变化的。\n第三节建筑生态学与风水学“建筑风水”的生态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自然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二,在实践中如何认识和利用环境,并为建筑风水服务,得到最佳的居住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这样去理解建筑风水和建筑生态学,就不会将建筑风水看成是伪科学或是迷信,而是一种科学,前者注重自然和人类的生态和心理的需求,而发展成为建筑风水学;后者则着重于将生态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成果应用到建筑学领域,而发展成为有完善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应用生态学。但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也就是为人类提供优质健康的生活、工作、生产等活动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