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81 KB
- 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园林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的科学。2、生态园林: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转化为人工的并高于自然的新型园林生态系统。3、耐受定律:植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条件,而且植物有机体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任何因子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超过了某种植物的耐受限度,该种植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甚至灭绝。4、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植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趋同适应。5、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中,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换毛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6、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7、冻拔:又称冻举,气温下降,引起土壤结冰,是间接的低温危害。8、冻裂:昼夜温差导致热胀冷缩产生弦长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9、阿伦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10、富营养化:大量N、P、K等营养物进入水域,引起不良藻类和其他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生物大量死亡。(水华、赤潮)11、团粒结构:是土壤中腐殖质把矿物土粒互相粘结成直径0.25~10mm的小团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状态处于最好的相互协调状态,团粒结构的土壤最适宜植物的生长。12、菌根:土壤中真菌与树木根系形成互惠共生,即菌丝侵入树木根系的表层细胞壁或细胞腔内形成一种特殊结构的共生体。13、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化学变化或化学变化反应,形成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硫酸烟雾、氮氧化物、光化学烟雾)14、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15、自疏: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种内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影响到植株的成活。植物竞争个体不能逃避,竞争结果典型的也是使较少量的较大\n个体存活下来。这一过程称为自疏。1、他感作用: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的过程。2、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3、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4、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演替: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自然群落中,物种的组成连续地、单方向地、有顺序地变化。6、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7、反馈: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它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叫反馈。8、十分之一定律:每一个生物在向下一个生物传递时都会有能量的消耗,大部分能量在传递过程中被消耗掉了,仅有大约10%能够传递下去。一、简答题1、美国与西欧景观生态学派的特点答:⑴欧洲学派更具人文性和整体论的特点(主要侧重于人类占优势的景观,与规划、管理和政府有着密切的和明确的关系。)⑵、北美学派更注重于以生物为中心的生态学内容和还原论为基础的方法论。(对研究原始状态的景观,景观格局和功能等基本问题上有着浓厚的兴趣。2、生态园林的发展方向。①重视生态效应,强调改善城市生态系统;②以植物为主要材料,发挥生态效应;③掌握植物生态习性,模拟再现自然植物群落;④从自然生态审美出发,提倡自然景观的创造;⑤研究植物的医疗保健功效,提倡保健园林。3、逆温效应的影响。A、当发生逆温时,冷而重的空气在下,暖而轻的空气在上,不易形成对流运动,空气处于稳定状态,空气中的垂直运动受到抑制。B、工厂里烟煤燃烧排放的烟尘、汽车尾气和地面上扬起的尘埃等有害气体\n聚集在空中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易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1、抗寒锻炼的途径。A、抗寒锻炼:首先是预锻炼阶段,进行短日诱导使植物停止生长并启动休眠;然后进入锻炼阶段,进行零下低温的诱导,使原生质的细微结构和酶系统发生变化和重新改组,以抵抗低温结冰、失水的危险;最后进行超低温诱导,使植物获得最大的抗寒性。B、喷施化学物质C、栽培措施: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日照长短、水分盈亏、温度变化等都可以影响抗寒性的强弱。改善园林植物生长条件,加强水肥管理如适时控制水分,注意提高钾肥的比例等可提高园林植物的抗寒性。2、温度对园林植物的伤害类型。温度对园林植物的伤害分为低温伤害和高温伤害⑴低温伤害①直接伤害:包括冷害、冻害、霜害。A、冷害:指零上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它是喜温植物向北方引种和扩张的主要障碍;多发生在温度相对较高如我国的南方地区。)B、冻害:指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北方地区,冻害是低温的主要的伤害形式)C、霜害:由于霜的出现而使植物受害。(园林植物易遭受霜害。)②间接伤害:包括冻举、冻裂、生理干旱。A、冻举:气温下降和升高引起土壤结冰及解冻,导致树木上举,根系裸露或树木倒伏。B、冻裂;昼夜温差导致热胀冷缩产生弦长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C、生理干旱:土壤结冰或土温过低,植物根系吸水少或不吸水,而植物蒸腾失水引起植物干枯死亡。⑵高温伤害①间接伤害:A、高温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是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用,植物因长期饥饿而受害或死亡;B、高温还能促进蒸腾作用的加强,破坏水分平衡,使植物干枯甚至致死C、抑制氮化物的合成,氨积累过多,毒害细胞②直接伤害\nA、温度超过40℃时,蛋白质受高热而发生凝聚或变性;B、当温度达到50℃时,生物膜的结构破坏等。1、何为红树林,它有哪些特征?生长在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周期性潮水的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景观。(它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海洋生态系统,以喜盐树木为主,如红树,水椰,海绵,木榄)2、耐旱、耐淹树种的特点。A、对阔叶树而言,一般情况是耐淹力强的树种,其耐旱力也表现的很强。如柳类、梨类、雪柳等;B、深根性树种大多数耐旱,如松类、栎类、樟树等,但檫木例外。浅根性树种大多不耐旱,如杉木、柳杉等;C、树种的耐力与其产生的生境有关;D、在针叶树类中,其自然分布广及属于大科、大属的树木比较耐旱,如松科、柏科的树种。3、土壤沙化的防御途径。A、营造防沙林带B、实施生态工程C、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D、合理开发水资源E、控制农垦F、完善法制,严格控制破坏草地4、常见防风林的结构。(详见p113)A、紧密结构:树木密度较大,大部分空气从林带上部越过,在背风面林缘附近形成静风区,之后风速很快恢复至旷野风速,防风距离较短。B、稀疏结构林冠和下部均透风,一部分空气从树木下部空隙穿过,一部分从上部通过,在背风面林缘风速降低小,随后风速缓慢减弱,减风效果远。:C、透风结构5、二氧化硫对园林植物的伤害。A、危害同化器官叶片,降低和破坏光合生产率从而降低生产量使植株枯萎死亡。B、二氧化硫通过叶片呼吸进入组织内部后积累到致死浓度时使细胞酸化中毒,叶绿体破坏,细胞变形,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崩溃,从而在叶片的外观形态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受害症状。\nA、大部分阔叶树,受二氧化硫危害后在叶片的脉间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坏死班,因树种不同而呈现出褐色、棕色或浅黄色。受害部分与健康组织之间界限明显。B、针叶树受害后的典型症状是叶色褪绿变浅,针叶顶部出现黄色坏死班或褐色环状斑并逐渐向叶基部扩展至整个针叶,最后针叶枯萎脱落。受害最重的是当年发育完全的成熟叶,老叶和未成熟的叶受害较轻。C、一般二氧化硫浓度超过0.3摩尔每升时植物就表现出伤害症状,但不同植物受伤害的浓度不同,出现症状的时间也不同。1、其它污染物对园林植物的伤害。A、臭氧:一般浓度超过0.05摩尔每升时就会对植物造成伤害,植株叶片出现褐色、红棕色或白色斑点,斑点较细,一般散布整个叶片。B、大气飘尘和降尘:堵塞气孔,减弱植物的光合、呼吸和蒸腾速率。同时,大气颗粒物含有较多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C、氮氧化物;抑制光合作用D、光化学烟雾:烯烃化合物、碳氧化合物在太阳光的作用下生成与空气中的N2生成NO2,NO2,NO,臭氧和过氧乙酰硝酸醋(PAN)。伤害:由气孔进入细胞,导致质壁分离,破坏叶绿素,使叶片背面变成银白色,古铜色,正面出现一道横贯全叶的坏死带。2、存活曲线的类型。存活曲线:以年龄为横坐标,存活个体数或存活率为纵坐标得到的曲线。基本类型;A、凸形存活曲线:表示种群接近于生理寿命之前,只有个体死亡,即几乎所有个体都能达到生理寿命。B、对角线型存活曲线:表示各年龄期的死亡率是相等的,大多数生物属于这种。C、凹型存活曲线:幼体期死亡率很大,存活曲线骤然下降,但在度过此期以后,死亡率就低而稳定。3、保存完整的自然群落意义。A、保护重要品种,为重新恢复荒芜地区的种群提供种质资源。B、通过调查可以弄清群落的发生、发展和演替的规律,避免出现群落破坏现象C、为现有生态系统提供理论指导,为人工群落建设提供重要参考。4、种的多样性。\n种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复杂性。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1、引种的基本原则。A、植物安全性原则B、生态学原理C、美学原理D、生物多样性原理2、生态园林设计植物设置注意事项。A、植物群落选择从选用原有的较稳定群落B、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间关系C、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3、廊道的作用廊道作用:将景观分离、将景观连接A、传输通道功能:公路、铁路、运河、输电线等B、保护和屏障功能:长城、围墙、林带等C、资源或产品功能:走廊地带野生动物丰富,植物种类较多D、美学观赏功能:古代曲径通幽、颐和园的长廊、西湖的苏堤4、原生演替的过程岩石→地衣→苔藓→草类→先锋树种→顶级森林群落5、他感作用的应用A、杂草的生物控制和防治B、有益增产增收C、有利于改良土壤,促进生长D、减少相生相克效应造成的损失E、降低景观养护费用F、营造健康的休闲环境6、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过程A、.N2→NO3-:固氮(植物),自然(闪电),人工(工业);b、.NH2-→NO3-一、论述题1、城市热岛效应。\nA、定义: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b、形成主要原因:⑴城市下垫面特性⑵人工热源⑶城市里的绿地、林木和水体分布⑷城市中的大气污染c、缓解措施⑴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环境。⑵建立绿化与环境相结合的居住区的绿化管理机制,保证绿化用地。⑶统筹规划公路、街道等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的地区的绿化。⑷建设林荫大道,构成城区的带状绿化通道,逐步形成以绿色为隔离带的城区组团布局,减弱热岛效应。1、温度的调控在园林中的应用A、温度调控与引种:园林植物引种过程中,必须注意引种地的温度变化范围是否在植物温度三基点范围内,如果不是,可能要考虑驯化后再引种。B、温度调控与种子的萌发及休眠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因为种子内部营养物质的分解与转化,都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冷温水处理比较容易发芽的种子,可加快出苗速率。变温处理出苗比较缓慢的种子,可加快出苗速率。C、提高贮藏效果用于待售花卉等的保鲜;使种子在贮藏期不萌发但保持萌发力,又可提高种子播种后的发芽率。如百合、银杏等种子,可与湿沙混合堆放,温度保持在1-10℃进行低温贮藏。D、温度调控与园林植物的开花升高温度能促进部分园林植物的开花,大部分植物可以用加温延长花期。降低温度,延长休眠期,可推迟园林植物开花的时间。E、温度调控与防寒花卉的生长习性不同,对温度要求也不同,根据对温度的要求可将其分为冷室花卉,低温温室花卉,中温温室花卉,高温温室花卉。对于不同的花卉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温度配置,使其安全过冬。2、城市土壤的特点,整改措施及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A、城市土壤的基本特性表土被剥去、心土外露,土壤物质堆积。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紧实度明显增加,通气透水性减弱,自然降水大部分流失。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经常混入土壤,致使土壤中含有较多重金属物质,\n尘埃、垃圾和废水的污染导致富营养化。b、整改方式⑴堆垫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就地填埋了大量的建筑、生严、生活固体废弃物,形成城市土壤的堆垫土层。整改的措施:①将大粒渣块挑出,使固体废弃物占土嚷总容积的比例不超过1/3,并掺入部分细粒进行改良。②更换土壤,针对土壤情况选择适宜树种。⑵贫瘠化原因:市区植物的枯枝落叶被作为垃圾而运走,土壤营养元素循环受阻中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降低,降低植物对氮的吸收。整改的措施:①合理灌溉、施肥,加强人工施肥管理,施入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②选种具有固氮能力的园林植物,以改善土壤的贫氮状况。③城市行道树周围铺装混凝土沥青等封闭地面,严重影口向大气与土壤之间的气体交换,造成土壤缺氧。c、.措施:①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②改善城市土壤通气状况:掺入碎树枝、腐叶上等多孔性有机物,或混入适量的粗沙砾、碎砖瓦等。③树木根系分布范围内的地面设置围栏、种植刺篱或铺设透气砖等,以防践踏。4、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植物对空气的净化功能主要表现为降尘、吸收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减弱噪声、减少细菌、增加空气负离子、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等。A、降尘:植物叶表面不平,多茸毛、树干凹凸不平、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吸附大量飘尘;B.吸收有毒气体:植物通过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从而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C、减少细菌:植物降尘作用可减少细菌载体,一些植物能分泌出杀菌素,杀死细菌、真菌;D.减弱噪声:通过设置防噪声林帯可有效防止噪声对环境的影响;E.增加空气负离子:太阳光照射到植物枝叶上会发生光电效应,促进空气发生电离,加上园林绿地有减少尘埃作用,使林区和绿地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大大提高,使空气得到净化;F.吸收CO2,释放O2:植物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释放O2;G.吸收放射性物质:植物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并起到过滤和吸收作用。\n5、生态平衡定义: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主要是通过反馈来实现的。生态系统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它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通过负反馈来实现的。当一个生态系统被破坏时,通过调节机制保持自己的存在,这种对抗破坏的调节机制形式为负反馈。正反馈的作用与负反馈相反,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调节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本身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生态失调,甚至导致发生生态危机。6、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实例(主要记黑色的部分)A、适地适树原则:(1)园林配置时应以乡土植物为主。(2)多选用耐瘠薄、耐干旱植物:城市土壤普遍板结、贫瘠,保水能力差,耐瘠薄、耐干旱植物根系发达,成活率高、生长较快,适于作为城市绿化植物。(3)不同地段选择不同园林植物:B、群落多样性原则:(1)配置乔—灌—草复层结构群落:利用乔、灌、草不同层次中植物的季相来丰富群落景观,如悬铃木—女贞—大叶黄杨群落、樟树—蔷薇—迎春群落。选择色彩丰富,易于更换、管理栽培简单的草本花卉,按季节更换形成季节景观。如三色堇、一串红、菊花、非洲菊等。(2)利用城市中不同地段自然条件的差异,配置各具特色的人工群落类型:C、群落稳定性原则:(1)避免群落内出现激烈的竞争:阴性植物和阳性植物组合、深根植物和浅根植物组合、落叶和常绿植物,高大和矮小植物组合,通过松土,施肥等改良土壤条件,增加养分供应,并合理稀植,均能减少植物对生存空间和营养的争夺,增强群落的稳定性;(2)选择当地的顶极群落或近顶极群落类型:地处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带性顶极群落是以樟科、壳斗科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群落,植物配置时选择相应植物,组成顶极或近顶极群落,使其保持较长稳定期。D、生态经济原则:充分认识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植株大小,选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