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2.50 KB
  • 31页

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

  • 31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A线道路K0+000.000~K0+883.313详细勘察)二〇一九年五月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工程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A线道路K0+000.000~K0+883.313详细勘察)项目编号勘察等级:甲级法人代表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印章号:审核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印章号:审定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印章号:项目负责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印章号:报告编写工程师施工图审查机构二〇一九年五月自审意见 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工程(K0+000.000~K0+883.313详细勘察),由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进行详细勘察。该工程由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根据设计意图,本次详勘布设钻孔38个,实际施工38个。该工程钻探的密度、密度和岩土芯采取率均符合规范详勘要求。在中风化基岩中采岩样作抗压、密度试验。岩石试验成果值按JTGD63-2007正确统计平均值与标准值。终孔后均观测各孔终孔水位,线路通过地段局部地下水较丰富,对路基段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已查明。查明了路基段范围内各层岩土的类别、工程特性及有无不良地质现象。详勘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详勘和委托书的技术要求,详勘报告资料齐全,对路基段的稳定性、适宜性和环境边坡作出了评价,场地适宜筑路。提出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合理,建议基础持力层符合场地地基实际情况。详勘报告资料齐全,结论与建议符合场地实际情况,呈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可提供甲方设计使用。审核:2019年5月30日目录1、前言1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11.2、勘察目的任务51.3、以往相关工作程度及利用情况51.4、工作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51.5、勘察工作完成情况及完成工作量61.6、质量评述62、工程地质条件8 2.1、地形地貌82.2、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82.3、气象及水文82.4、地层岩性82.5、地质构造92.6、水文地质条件102.7、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112.8、不良地质现象152.9、区域稳定性及地震153、工程地质评价173.1、拟建工程适宜性评价173.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173.3、地基均匀性评价173.4、路基分段工程地质评价173.5、成桩的分析评价233.6、水的作用评价243.7、邻近建(构)筑物影响评价243.8、路基岩土体干湿类别划分253.9、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评价253.10、特殊性土评价254、结论与建议264.1结论264.2建议26附表:1附表1(动力触探表);2附表2(土质常规分析统计表);3附表3(岩石抗压、抗拉剪测试统计表);4附表4(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附图:1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500);2工程地质剖面图横断面、纵断面(1:200);3工程地质柱状图(1:100);附件: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一);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4测量资料;5岩土试验报告。 1、前言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1.1.1、任务由来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业主)拟在重庆沙坪坝区曾家镇内修建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工程(K0+000.000~K0+883.313详细勘察)工程。为详细查明拟建道路通过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该道路工程的设计提供详细的岩土参数,受业主的委托,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乙方)承担了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1.1.2、道路工程概况该工程由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设计,为路基工程。设计方提供了线路构筑物总平面布置图、设计纵断面图、各路基地段的典型横断面图等资料。根据设计提供的初步设计方案可知,A线道路呈东西走向,西接现状虎曾路,东接规划金栗路。现将道路设计的标准、平面概况、纵断面设计及横断面设计的工程概况分述如下:1、道路技术标准表1.1-1:表1.1-1道路技术指标表 设计取值规范取值道路等级主干道主干道设计车速50km/h50km/h路幅宽度32m-最小圆曲线半径160m100m(极限值)最大纵坡1.50%6%(一般值)最小纵坡0.50%0.30%最小坡长240.958m130m最小凸竖曲线半径10000m1350m(一般值)最小凹竖曲线半径2000m1050m(一般值)竖曲线最小长度40m40m(极限值)最小停车视距60m60m机动车道宽度3.5m+3.5m+3.5m(单侧)荷载标准BZZ—100KNBZZ—100KN2、平面设计概况: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西起现状虎曾路,路线起点桩号K0+000,在K0+120处跨越莲花滩河,跨河后规划广达生活区C线相交,然后沿广达生活区南侧敷设,最后止于规划金栗路,终点桩号K0+883.313。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规划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道路红线宽度32m,设计速度50km/h,道路全长883.313m。3、纵断面设计概况:本次设计道路西起于现状虎曾路,起点桩号K0+000,起点标高为290.387m,纵坡接1.50%的缓坡;第一变坡点K0+025.000,变坡点高程290.012m;接0.50%的缓坡,第二变坡点K0+285.000,变坡点高程291.312m;接-0.50%的缓坡,第三变坡点K0+646.044,变坡点高程289.507m,接0.50%的缓坡,终点标高为290.712m。4、横断面设计概况:本次设计采用规划32m路幅宽度,保证3m人行道通行空间,两侧根据西永片区景观绿化要求结合建筑后退红线范围布置绿化带,具体路幅分配形式为:B=1.75m(绿化带)+3m(人行道)+0.5m(路缘带)+10.5m车行道(3.5m×3)+0.5m(双黄线)+10.5m车行道(3.5m×3)+0.5m(路缘带)+3m(人行道)+1.75m(绿化带)=32m。路拱横坡车行道采用1.5%,人行道采用2%。路拱形式车行道采用三次抛物线型路拱,人行道采用直线路拱。本项目仅实施道路红线范围内绿化带。 道路横断面图5、环境边坡概况:该项目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道路两侧将形成高度约0~5.40m左右的挖填方土质边坡、岩土质混合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三级。道路边坡路基左右两侧形成的环境边坡多为永久性边坡。1.1.3、桥梁工程概况该工程由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设计,为桥梁工程。设计方提供了线路构筑物总平面布置图、设计纵断面图、各桥梁地段的典型横断面图等资料。根据设计提供的初步设计方案可知,A线道路呈东西走向,西接现状虎曾路,东接规划金栗路。现将桥梁设计的标准、平面概况、纵断面设计及横断面设计的工程概况分述如下:(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根据CJJ11-2011计算,人群荷载值采用3.6kPa。温度荷载:整体升降温和日照温差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规定的温度场计算。(3)桥面宽度:3m(人行道)+32m(车行道)+3m(人行道)=38m(4)桥面横坡:车行道1.5%;人行道2%。(5)桥面最大纵坡:0.5%。(6)地震设防标准:根据《中国地震峰值加速度区划图A1》及《中国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B1》划分,场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本次设计的桥梁位于城市主干路,根据《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第3.1.1条规定,本桥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根据第3.1.4条及第3.3.3条规定,本桥桥梁结构抗震设防分类为C类,满足相关构造和抗震措施的要求即可,并按7度构造设防。(7)设计洪水频率:百年一遇洪水位287.48。(8)通航等级:不通航。(9)环境类别:Ⅰ类,作用等级Ⅰ-B类。(9)设计基准期及安全等级: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桥涵主体结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桥涵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10)设计使用年限:100年。2、平面设计概况:桥跨方案采用20m+30m+20m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梁与道路斜交,斜度20°,桥梁全长79.05m。上部结构箱梁梁高为1.6m,悬臂长为2m。桥梁分两幅设计,两幅桥之间设置2cm宽型钢逢。0号桥台采用轻型桥台,3号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3、横断面设计概况:道路路福宽度为41.75m,道路人行道宽度为5m。桥上人行道设计为3m宽。桥梁总宽度为3m(人行道)+32m(车行道)+3m(人行道)=38m。 桥梁平面布置图桥梁纵断面布置图桥梁横断面布置图1.1.4、勘察等级的确定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给合设计提供的设计工程概况,拟建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属城市主干道,确定本工程市政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乙级(中等复杂)(详见表1..1.3-1)。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表3.0.1-4,本次市政工程勘察等级甲级。表1.1.3-1场地类别划分判定因素场地特征场地类别场地复杂程度复杂中等复杂简单地形、地貌斜坡地形坡度一般5~30°,陡坡地形坡度一般45~80°√中等复杂场地岩层倾角(°)8°√岩土特征岩土种类较多,性质变化较大√岩体完整程度较完整√ 土层厚度(m)土层厚度最大约15.20m√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程度中等√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中等强烈√1.1.5、勘察范围判定表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表一:选址勘察判定表)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工程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项目判定结果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建筑抗震一般地段不需进行选址勘察建设项目1投资20亿元以上或占地面积0.5km2以上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用地面积约0.07km2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大型工矿企业厂区整体迁建。道路新建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大于1000m的越岭隧道和跨越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底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比选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普通市政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注:1、判定结果为“需进行选址勘察”或“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需进行选址勘察”的工程将该表纳入该工程选址勘察文件;3、“不需进行选址勘察”的工程填写《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二:初步勘察判定表》。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表二:初步勘察判定表)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工程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中等复杂,工程重要性等级一级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地形坡角一般小于11°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是库区范围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无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注:1、判定结果为“需进行初步勘察”或“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需进行初步勘察”的工程将本表纳入该工程初步勘察文件。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表三:勘察范围判定表)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工程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线距坡顶水平距离为1.5-2.5倍坡高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勘察范围达到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外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局部填方边坡,勘察范围大于1.5倍坡高。满足勘察范围4填方边坡勘察范围大于边坡影响范围。满足勘察范围 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注:1、勘察单位应按照本表逐条进行判定,并将勘察范围线在《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中标明。2、判定结果栏填“满足勘察范围”或“不满足勘察范围”。根据渝建〔2013〕345、346号文。勘察阶段、范围满足文件要求。综上所述,本场地勘察范围满足规定要求,不需要进行初步勘察,本次为直接详勘。1.2、勘察目的任务1.2.1、勘察目的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为:通过工程地质测绘、水文地质调查测绘、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资料,查明了本段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和岩土工程设计参数。1.2.2、勘察任务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委托书》,本次详勘的主要任务如下:①查明场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征;②查明场区拟建工程地基的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层厚度、岩体的风化与构造破碎程度、软弱夹层情况和地下水的状态等水文地质条件和查明勘察区内有无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分布;③测试岩土的物理力学特性,提供设计所需的地基承载力等岩土设计参数;④对边坡及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的危害程度和地下水、土对地基及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以及腐蚀性作出评价;⑤查明场地地下硐室的类型、分布、规模等特征;⑥提供地震基本烈度,判断地震效应等;⑦选择道路路基持力层。1.3、以往相关工作程度及利用情况该地区以往作过大量可以利用的相关工作,主要有:1)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于1991年完成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测绘(重庆幅)。2)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于1977年完成了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重庆幅)。3)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队于1980年完成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重庆幅)。前人研究成果对场区区域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下水类型的划分及区域地质灾害分布特点等提供了可利用的基础资料。1.4、工作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1.4.1、工作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及设计方提供的有关资料。(3)业主提供的地形图。(3)勘察方案。1.4.2、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2)《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5)《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8)《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12)《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1.5、勘察工作完成情况及完成工作量我公司接受业主委托之后,立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踏勘,同时根据相关规范、规程及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勘察方案,勘察方案经与设计协商后,我公司于2019年4月18日派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场施工,并于2019年5月6日完成了野外工作。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中等复杂,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勘察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本次工程地质详细勘察依据工程勘察技术要求及勘察合同书规定,在广泛搜集、利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本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方案,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等有关规定,以工程地质钻探为主,辅以槽探、工程地质测绘、原位试验、水文地质试验、工程物探及室内试验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详勘工作。勘察沿道路中线以间距约50m布置钻孔,横向上孔间距以能控制道路两边缘,在挖、填方段适当加密,钻孔一般进入设计路面标高以下基岩中等风化带3~5m。本次勘察布设钻孔38个。各钻孔深度根据规范要求,结合现场情况,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而定。共开动2台150型钻机进行钻探工作,于钻探的同时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工程测量、取样及现场测试。野外工作由重庆天域勘察测绘有限公司见证进行。完成工作量见表1。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项目单位工作量备注工程地质测绘km20.07岩芯钻探钻孔个38进尺(m)571.50工程测量剖面Km/条2.70/20水文测试水位观测孔38岩芯取样钻孔件/孔51/17岩石测试天然抗压件/组33/11饱和抗压件/组33/11土样组6变形件/组9/3抗拉剪件/组9/3物探试验声波孔/m2/23剪切波孔/m2/33原位测试N63.5重型动力触探米/孔6.90/31.6、质量评述1)钻探 土层干钻,基岩清水回旋钻进。钻探开孔使用直径为110mm的钻具,钻孔终孔直径91mm。全孔采取岩土芯,岩土芯回次采取率一般:人工填土层大于65-85%;粘性土层大于90-99%;强风化基岩及破碎岩体大于65-78%;中等风化基岩大于80-95%。钻进过程中严格按钻探操作规程进行,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钻探质量符合《建筑工程地质勘探技术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跟班编录,并作了拍照,确保原始资料的真实、准确。各孔均按相关规范要求控制钻探深度,钻探深度满足规范和勘察纲要的要求。2)原位实验圆锥动力触探:本次勘察对于素填土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在3个钻孔中对人工填土层进行重型(N63.5)动力触探现场试验,由专业工人进行操作,并由技术人员现场记录,本次试验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其完成工作量进尺为6.90m。3)取样试验在施工钻孔的基岩中采取了天然及饱和单轴抗压样、抗剪样;在土层中采取土样做土常规测试。土样采取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力压入。土样质量级别为Ⅰ级。各类岩样及土样的采集、包装、送样满足相关技术规程规定,岩土样采集后及时封运交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进行试验。4)水文地质工作所有钻孔在终孔后均将各钻孔水提干,24小时后进行钻孔水位观测,拟建桥梁周边场地内地下水总体较为丰富,本次勘察选取代表性钻孔ZY7做简易抽水试验。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工作符合规范要求。5)物探试验物探测井工作由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进行,测试参数为土层、岩体剪切波SX、纵波SYP以及岩体、岩样波速。通过波速计算土层及岩体工程力学参数(包括动弹性模量Ed、动剪切模量Gd、动泊松比цd、完整性指数Kv),为工程地质勘察评价提供物探依据。仪器设备为DZQ6A工程地震(面波)仪及三分量检波器。RSM24FD工程智能仪及RSM-SY5工程智能仪。严格按《地震动力特征测试规范》(GB/T50269-9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及《工程岩体测试方法标准》(GB/T50266-99)进行。质量有保证在2个钻孔中作剪切波速,测试工作量33m。6)工程地质测绘根据业主提供的1:500路线平面图作为工作底图,测绘面积约0.07km2。路线及两侧各200m范围为工作重点,调查场地地形地貌、微地貌特征;调查各岩土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了解土层的形成条件、颜色、成份、结构特征;了解岩石的出露情况、岩石成份、结构、厚度、风化程度及产状等要素以及裂隙发育的规律和特征;调查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形成条件、规模、性质及发展情况;调查地下水的类型及补排关系。测绘方法、测线布置、测点密度和精度符合规范要求。7)工程测量以业主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钻孔平面布置图作为本次测量的依据,该图坐标系统为重庆独立坐标系,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利用甲方提供的2个控制点作为本次测量起始依据(见表1.6.7)。工程测量内容为钻孔定位、地形图修测及实测工程地质剖面。利用测区周边已有控制点,运用重庆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网络服务系统进行RTK测量求取得大地坐标,然后进行校正参数设置,在放线之前检测已知点,经检校无误后,才作为放线依据放线。钻孔施工完后,利用网络RTK复测得各钻孔高程。剖面测量采用RTK断面测量实测各条剖面。所有钻孔定位及钻孔高程精度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和《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之有关规定。作业时观测水平角一测回、垂直角一测回、测距一测回;采用三角高程法测量各钻孔高程。工程测量严格执行测量技术规程,其精度能满足本次勘察的需要。钻孔深度,在满足采集岩土样的前提下,达到了勘察纲要要求。 工程测量依据的已知点表1.6.7控制点点号X(m)Y(m)H(m)备注A167245.438538661.1588289.65A267441.831738648.4963291.088)外业见证本次道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由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见证进行。在钻探、取样及水文测试等项目进行时,由有资质的见证员陈小丽(证书编号YKJZ-2310186-0002)见证进行,保证了勘察的外业工作质量及原始资料的准确性。9)成果编制软件本次勘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程执行,报告采用工程地质勘察CAD1.0、WORD2003软件编制,该软件制图精度能满足工程勘察制图精度要求。总之,本次详细勘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程执行,场区工程地质条件业已基本查明,各项工作均能满足规范详勘和设计方的技术要求。2、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拟建线路道路总体走向为西-东方向,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区及河流侵蚀堆积阶地地貌,沿线两侧受人类工程活动改造影响较大。线路通过地段地势平坦,地形坡角一般小于10°,局部地段呈陡坎状,全线路中线地面高程282.30m~294.22m之间,高差约11.92m。2.2、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工程位于重庆沙坪坝区曾家镇,道路沿线西接现状虎曾路,东接规划金栗路。现有道路相通,以及规划道路,交通方便。2.3、气象及水文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提供的重庆主城区气象资料如下: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极端最高气温44℃,出现日期:2006年8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1.8℃,出现日期:1955年1月11日。湿度:年蒸发量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MPa;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日最大降雨量266.6mm(出现在2007年7月17日),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拟建线路西北侧为莲花滩河,常年流水,为嘉陵江支流,发源于白市驿镇罗盘村,总体由南向北在北碚城区汇入嘉陵江,流域面积520.5km2,河道总长80.9km,河口多年平均流量6.6m3/s。勘察期间本段水面宽约15~30m,水深2~3m,水位高约283.5m,水流总体流向由南向北,根据洪痕及访问调查,河流常年洪水位在283.50m左右,最大洪水位287.20m(2007年7月17日)。勘察期间水位标高约为283.50m,拟建道路标高约为290.58m,高差约为7.08m。经调查,场区内原始地形上显示局部地段存在有鱼塘,现鱼塘经人工已回填,现主要地表水体为场地低洼地段的少量积水,该类地表水在雨季有水,旱季多干涸。 2.4、地层岩性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示,场地表层分布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粉质粘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粉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泥岩、砂岩,其岩性由新到老分述如下(详见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第四系全新统(Q4)⑴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组成,硬质物含量在10%~30%间,稍湿,松散。砂、泥岩碎块石多呈棱角状,块径大小不一,一般不超过30cm,不均匀分布于粉质粘土中。该填土为周边施工区平场时随意抛填形成。年限约1年左右。该填土大面积分布于场地表层,其厚度0.30m(ZY23)~4.50m(ZY1),多为抛填土,多为平场堆填,局部堆填约1-3年。⑵粉质粘土(Q4el+dl):紫红色,呈可塑状,局部段表层呈硬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刀切面稍有光泽,局部夹杂碎块石,不均匀分布于土体中,为残坡积成因。粘土局部呈灰黑色。该土层零星分布于场地,其厚度差异较大,厚度不均匀,钻探揭露厚度0.30m(ZY19)~8.70m(ZY15)。⑶粉砂(Q4al+pl)深灰色,湿,稍密、松散状,主要由粉砂及黏粒组成,砂粒含量72%,黏粒含量28.0%,分选性好,颗粒均匀。大小接近小米粉,比精制食盐稍细,手搓有轻微粘着感,为冲洪积成因。该土层零星分布于场地,其厚度差异较大,厚度不均匀,钻探揭露厚度2.20m(ZY7)~5.10m(ZY5)。~~~~~~~~~~~不整合~~~~~~~~~~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⑶泥岩(J2s-Ms):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以泥质矿物为主,含少量岩屑,局部含砂质较重。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岩体较破碎;中等风化带呈岩体较完整,风化裂隙不发育,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局部呈碎块状,岩质软。该层岩层为场区内的主要岩层,钻探揭示厚度1.00(ZY25)~16.30m(ZY20)大面积分布于场地内,钻孔未揭穿。⑷砂岩(J2s-Ss):紫灰色、浅灰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和暗色矿物及岩屑,局部地段含泥质较重,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岩体较破碎;中等风化带岩芯岩体较完整,风化裂隙不发育,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局部呈碎块状。该层岩层在场地内多呈夹层状分布,钻探揭示厚度1.80(ZY6)~12.70m(ZY16)。2.4.1基岩面特征局部场区地形呈斜坡状,岩层产状约112°∠8°,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原始地貌较平缓,经后期挖填平场,现岩土分界面(基岩顶界面)倾角与原始地形坡度角基本一致,其岩土分界面倾角一般为3°~10°,局部地段较陡,倾角达到17°~70°。根据平面图及柱状图,场地范围内基岩埋深为0.30~8.70m。基岩面起伏不平,基岩顶面高程范围275.28m(ZY11)~291.55m(ZY31)。2.4.2基岩风化特征场地内基岩强风化带走势与基岩面基本一致,局部起伏较大,整体较基岩面倾角更缓。1、强风化带岩体岩芯呈碎块状~块状,岩质较软,岩石风化网状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钻探揭示厚度0.70(ZY34)~4.40m(ZY25),其厚度差异大,局部起伏较大。2、中等风化带:中风化带基岩较为完整,风化裂隙相对不发育。中等风化带顶界埋深2.00m(ZY19)~10.00m(ZY2)。各钻孔岩土层厚度标高详见附表(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2.5、地质构造根据地表地质调查,线路区处于北碚向斜西翼,本次在周边基岩露头处测得岩层产状及构造裂隙,现将各裂隙分别叙述如下:岩层产状112°∠8°,裂隙J1:产状310°Ð54°,裂隙间距1.0~2.3m,较平滑,微张,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延伸1.3~3.8m。该组裂隙倾角较陡,属硬性结构面。裂隙J2:产状195°Ð72°,裂隙间距1.2~3.3m,平直,多呈闭合状,局部微张,无充填,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延伸0.8m~3.6m,属硬性结构面。岩层层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岩层层面倾角基本稳定。场地内及其邻近未发现断层。2.6、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经调查,勘察区属于剥蚀浅丘区地貌,现状地势平坦,场地主要呈东南高西北低,拟建道路K0+080~K0+160段下部为莲花滩河,其河流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径流,勘察期间水位标高约为283.50m,拟建道路标高约为290.58m,高差约为7.08m;根据现场调查得知,最大洪水位287.50m。根据调查得知,场地内K0+700~K0+750段南侧在平场前为鱼塘用地,场地终点处,原来为一支流,支流前段经人类活动,已进行了回填,勘察期间该支流内基本干涸,局部有少量地表水体。2、地下水场区地下水主要为覆盖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和粉质粘土、粉砂土层中。场地内人工填土大面积分布于场区,其厚度不稳定,因其孔隙发育,透水性好,为相对含水层,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因人工填土层分布地势较高,南侧地势低洼,排泄条件较好,不利于地下水的存储。莲花滩河周边存在粉砂土,其厚度不稳定,因其孔隙发育,透水性好,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河流,大气降水主要沿地表排水系统流出,受河水的补给影响,场地土体内的水量较丰富。(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基岩强风化带中,中风化基岩因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其透水性较好,中风化基岩带中基岩裂隙水较发育。场区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为弱透水层,场区岩体较完整,岩体裂隙较发育,不利于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河流及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后绝大部分沿地表排出场地外,有部分下渗,在场地低洼处、特别是在按设计高程平场后的填土层底部赋集形成孔隙水,类型为上层滞水,雨季时水量较丰富。根据钻孔终孔后水位观测,地下水水位标高在施工期间为281.68-283.55m。施工期间在ZY7号钻孔中作了简易DI抽水试验;该孔孔深13.40m,其中人工填土层厚4.10m,基岩厚9.30m。初始水位1.70m,连续抽水2时20分钟后,水位稳定在4.20m,降深S=2.50m,出水量Q=21.77m3/d,在经3小时恢复水位观测,水位稳定在1.70m。按潜水完整井第推公司K=0.732(lgR-lgr)/((2H-S)S)、R=2SSQRT(HK)计算得综合渗透系数K=0.851m/d。详见抽水试验成果图表2.6-1。 根据抽水试验成果分析场地地下水富水性较小,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场地地下水对基础施工具有一定影响,通过降水及时疏干开挖范围内土层的地下水,使其得以压缩固结,以提高土层的水平抗力,防止开挖面的土体隆起,改善土体开挖运输性能,在基础施工时做到及时降低基槽、基坑中的地下水位,保证基础开挖的顺利进行,防止基坑底部发生涌水,已确保施工时基坑底板及承台的稳定性,完成施工时的降水维护。施工时应做好排水、防水措施。综上所述,场地内沿河流段以及河流周边的地下水较为丰富,补给来源主要为雨季时的地表水以及河流。河流段施工时建议避开洪水季节施工。其余地势较高处,地下水较贫乏。2.7、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2.7.1、土体工程地质特征1)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层(Q4ml)该土层大面积分布于场地,多为素填土。杂色,主要由粘土夹砂岩,泥岩碎块组成,硬质物含量在20%~30%间,粒径约20~30mm,稍湿,稍密,硬质含量20~30%,局部可达50%以上,堆填时间为1-3年,局部为平场时堆填。因填土厚度及分布范围较广,力学性能差,本次勘察选取ZY1、ZY27、ZY33共计3个钻孔作了重型(N63.5)动力触探试验,经杆长校正后各孔试验值统计见表2.7.2-1:锤g击数N63.5=2~17,平均值6.78~9.15,厚度加权平均值8.14,变异系数0.302~0.421(遇大块石时未作试验),说明此填土的结构呈稍密及中密状,力学性质差,变异系数中等~高。(成果统计见表5)触探试验结果统计表表2.7.1-1土层名称年代孔号深度范围试验厚度区间值平均值变异系数厚度加权平均值素填土Q4mlZY10.90~3.602.703~117.050.2567.31ZY270.90~3.302.405~137.740.290ZY330.90~2.701.803~117.110.404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该土层分布于场地内。钻探揭露该土层呈黄褐色~暗紫红色,多呈可塑状,局部人工耕地表层呈软塑状~流塑状,切面稍有光泽反应,摇震无明显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本次勘察在6个钻孔中取样进行土常规试验,试验结果统计如下表2.7.1-2。粉质粘土呈可塑状,为中等压缩性。3)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粉砂该土层分布于场地内。钻探揭露该土层呈深灰色,湿,稍密、松散状,主要由粉砂及黏粒组成,砂粒含量72%,黏粒含量28%,分选性好,颗粒均匀。大小接近小米粉,比精制食盐稍细,手搓有轻微粘着感,为冲洪积成因。该土层在场区内分布,分布不均,厚度较薄,对工程意义不大,故未取土样做物理力学测试。2.7.2、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场区内泥岩岩体呈中厚层状、厚度较大,为场区内的主要岩层,岩相变化较大,其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块状,少数短柱状,岩质软,手可折断岩芯块,强风化带厚度变化较大;砂岩呈中厚层状构造,在场区大面积呈夹层状产出,场地大面积分布,其强风化厚度一般不大,局部地段胶结较差,质较软。 据地方经验,强风化带岩体为破碎岩体,力学性能差,锤击岩芯易散(碎)。中风化带构造裂隙不发育,偶见裂隙,裂面倾角较陡,裂面较平直,偶见锈蚀迹,岩芯多呈块状及短柱状、柱状,局部地段岩芯呈少量长柱状。中风化带岩体均为较完整岩体。力学性能较好,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各钻孔取样试验分别统计如表2.7.2-1~3。各岩石测试成果统计结果如下:表2.7.2-1泥岩性质统计表岩性编号抗压强度(Mpa)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天然饱和(Mpa)c(Mpa)φ°泥岩ZY17.87.49.25.04.75.9     ZY3      0.390.440.451.3935.75ZY6      0.510.410.461.6036.13ZY96.76.87.44.24.34.7     ZY12      0.520.570.521.5236.50ZY217.48.58.94.75.45.7     ZY245.35.86.63.33.64.1     ZY305.97.56.83.74.74.3     ZY338.49.28.95.45.95.7     ZY365.14.96.33.23.03.9     ZY387.67.88.24.84.95.2     统计数2424933最大值9.205.900.571.6036.50最小值4.903.000.391.3935.75平均值7.274.600.471.5036.13标准差1.280.86   变异系数0.180.19   修正系数0.940.93   标准值6.814.290.431.3532.51注: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统计计算。当岩石C、φ不足6组时,标准值可根据地经验系数取值;注:带“*”为(小值平均值)经验值表2.7.2-2砂岩性质统计表岩性编号抗压强度(Mpa)天然饱和砂岩ZY1529.228.132.021.921.124.0ZY1831.634.633.424.326.625.7ZY2731.930.236.624.223.027.8统计数99最大值36.6027.80最小值28.1021.10平均值31.9624.29标准差2.652.16变异系数0.080.09修正系数0.950.94标准值30.3022.94表2.7.2-3泥岩变形性质统计表岩性编号变形测试指标变形模量(MPa)弹性模量(MPa)泊松比(μ)泥岩ZY31595153515641647158216060.350.350.35ZY61642171517031702178217650.340.330.34ZY121877180518461961188219260.320.330.33统计数999最大值1876.51961.30.35最小值1534.61582.40.32平均值1697.821761.600.34标准差124.42139.210.01变异系数0.070.080.03修正系数0.950.951.02标准值1619.961674.490.342.7.3、岩土体土、石工程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场区各岩土体土、石工程分级如下:1、素填土的土、石等级为Ⅱ类,属普通土。2、粉质粘土的土、石等级为Ⅰ类,属松土。3、粉砂的土、石登记为Ⅰ类,属松土。3、强风化带基岩的土、石等级为Ⅲ类,属硬土。4、中风化泥岩的土、石等级为Ⅳ类,属软石。据岩石测试结果,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4.29MPa,坚硬程度为极软岩。5、中风化砂岩的土、石等级为Ⅴ类,属次坚石。据岩石测试结果,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2.94MPa,坚硬程度为较软岩。2.7.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本次勘察根据钻孔揭露基岩及试验统计结果结合重庆地区经验, 场地强风化岩体为破碎岩体;强等风化砂岩的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场地中等风化泥岩、砂岩的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并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可知:场地中等风化泥岩属极软岩,中等风化砂岩属较软岩。中等风化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V级,中等风化砂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IV级。表2.7.4-1钻孔声波测试成果表孔号地层名称测试范围Vp体Kv完整性(m)(m/s)ZY5强风化泥岩5.0~6.517420.25破碎中风化泥岩6.5~7.527410.61较完整中风化砂岩7.5~11.031330.67较完整中风化泥岩11.0~13.028330.65较完整中风化砂岩13.0~16.030670.64较完整ZY12强风化泥岩5.0~6.518120.27破碎中风化泥岩6.5~9.027730.63较完整中风化砂岩9.0~11.030810.65较完整中风化泥岩11.0~17.027970.64较完整岩块波速平均值为:砂岩3094m/s泥岩1999m/s2.7.5、持力层选择及设计建议据上述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分析结果,拟建物由道路及桥梁组成,道路路基设计荷载不大,桥梁基础由桥台及桥墩组成,对该工程段持力层作如下选择:1、可塑状粉质粘土及中密状人工填土可作为道路路基持力层,但路基基底宜作垫层、碾压、夯实等工程处理措施;松散状人工填土不宜直接作为路基的基础持力层,应采取翻挖夯实、强夯等工程处理措施后方可作为路基的基础持力层。2、路基局部地段的稻田、池塘及河沟地段存在淤泥以及流塑状的粉质粘土,采用先清淤后填筑的方式处理。即先排干道路区水田及池塘里地表水,清除掉地表上覆松软土层和地形低洼处水田和池塘里表层流塑~软塑状土层,并晾干路基;铺筑级配砂砾料垫层,接着逐层回填路基、逐层碾压。3、由于表层土体和强风化层力学性质差,不宜作为桥台和桥墩地基,建议以下覆中等风化岩石作地基。4、基岩裸露地段直接利用强风化基岩层或中风化基岩层作路基持力层。2.7.6、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1、岩土体参数取值原则1、素填土:物性指标、抗剪强度标准值,根据地区经验综合取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现场测试确定。2、粉质粘土:物性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参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2确定。3、粉砂:物性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4、中等风化砂岩、泥岩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fuk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2条中的规定,泥岩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砂岩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较完整,取1.1)。泥岩、砂岩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DBJ50-047-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第4.2.6条中的公式计算确定:fak=γf·fuk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岩质地基取0.33。5、中等风化岩体 重度、内摩擦角标准值,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取值。6、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岩体粘聚力标准值根据地区经验综合取值。7、岩土体的基底摩擦系数μ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E.0.4,并结合经验确定。8、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参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2确定。9、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有关规定选择。10、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和嵌入中等风化带基岩的深度,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确定,其中frk取值如下:砂岩取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2.94MPa,泥岩取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6.81MPa。2、岩土体参数建议值根据室内测试成果、地区经验,并按2.7.6节的岩土参数取值原则,对建设场地各岩土体的参数建议如下表2.7.6-1:表2.7.6-1岩土体参数取值建议表项目素填土粉质粘土粉砂强风化泥岩中等风化泥岩强风化砂岩中等风化砂岩(Q4ml)(Q4el+dl)(Q4al+pl)重度(KN/m3)天然20.0*19.319.5*/24.8*/24.5*饱和20.5*19.719.8*/25.2*/25.0*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25*0.35*0.45*0.40*0.50*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天然(MPa)////6.81/30.30饱和(MPa)////4.29/22.9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现场试验确定194/300*2472500*8327土体水平方向地基系数土(MN/m4)81815////岩体变形强度弹性模量   /1674.49*//(MPa)变形模量   /1619.96*//(MPa)泊松比   /0.34*//岩土体抗剪强度天然C(MPa)5*22.573*/0.38*/1.44*天然φ(°)28*12.8420*/27.80*/30.67*饱和C(MPa)3*16.053*////饱和φ(°)23*9.0620*////抗拉强度MPa   /0.16*/0.66*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基岩(MN/m3)////60/420 锚杆孔中M30砂浆与岩石间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400/1200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5025100/200/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1601303008005001200负摩阻力系数/0.20*//////边坡临时坡率允许值(不受外倾结构面控制时)(H≤8m)1:1.501:1.501:1.251:1.251:1.101:1.251:0.75备注*为经验取值。3、其他参数取值推荐:根据现场调查结构面发育情况,结合地区经验,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5.1并考虑施工等不利因素综合确定结构面抗剪参数取值如下:岩层层面粘聚力C=0.05MPa,内摩擦角j=18°;裂隙结构面粘聚力C=0.05MPa,内摩擦角j=18°。土岩界面(粉质粘土)天然抗剪强度值:c取20kPa,φ取15°;饱和:c取13kPa,φ取9°;土岩界面(回填土材料为粉质粘土夹泥岩碎块石,且压实系数不低于0.90)天然抗剪强度值:c取5kPa,φ取28°;饱和:c取3kPa,φ取20°。新老填土的界面天然抗剪强度值:c取5kPa,φ取25°;饱和:c取3kPa,φ取18°。2.8、不良地质现象经地质调查和钻孔揭露,建设场地内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防空洞、巨大孤石等不利埋藏物。现状稳定。2.9、区域稳定性及地震根据已有的各类勘察资料分析可知:勘察区位于北碚向斜西翼,无大型断层等构造通过勘察区,勘察区内地层为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岩层,整体较为稳定。据现场调查,勘察区内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勘察区域内的现有边坡现状整体稳定。综上所述,勘察场地现状稳定。根据GB18306-2015〈区划图〉,场区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基本烈度Ⅵ度)。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0.2条划分标准可知,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类(丙类)。本次勘察在场地内2个钻孔中作了剪切波速测试,测试结果详见附件5,各土层剪切波速测试成果统计于下表2.9-1,且根据据重庆地区经验值可知:场地素填土剪切波波速132m/s,属软弱土;粉砂土剪切波波速138m/s,属软弱土;粉质粘土剪切波波速160m/s,属中软土;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取568m/s,为软质岩石;中风化泥岩剪切波速879.75m/s,为稳定岩石;中风化砂岩剪切波速1097m/s,为稳定岩石。目前尚未回填的素填土剪切波速Vs暂取100m/s ,等回填土达到设计要求后,建议对其进行剪切波测试,以校核地震效应评价。表2.9-1剪切波测试结果表孔号测试范围岩性Vs岩石类别(m)平均速度(m/s)ZY50.0-5.0粉砂土138软弱土5.0-6.0强风化泥岩565软质岩石6.0-7.0中风化泥岩879岩石7.0-11.0中风化砂岩1063岩石11.0-13.0中风化泥岩866岩石13.0-16.0中风化砂岩1121岩石ZY120.0-5.0素填土163软弱土5.0-6.0强风化泥岩571软质岩石6.0-9.0中风化泥岩892岩石9.0-11.0中风化砂岩1106岩石11.0-17.0中风化泥岩882岩石因线路各段挖填方较大,本次勘察根据其挖填厚度分段将各路基段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各路基段的场地类别划分结果见表2.9-1。勘察场地类别为Ⅰ0类地段其设计特征周期为0.20s,Ⅰ1类地段其设计特征周期为0.25s,勘察场地类别为Ⅱ类地段其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拟建道路多属抗震有利、一般地段,工程所在地属6度区设防。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存在素填土,基岩为沙溪庙组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场地设防烈度为6度区,建成后场地无滑坡条件、无崩塌土体;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和液化处理。场地内新近回填区填土密实度和均匀性较差,可能存在地基土震陷问题,土质边坡未支挡时在地震作用不稳定,易滑塌或滑动,建议及时支挡。表2.9-2拟建道路各路基段地震效应评价路段里程桩号抗震地段覆盖土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值整平后最大厚度未回填土粉质粘土粉砂土填土A线路K0+000.000~K0+076.780一般地段9.464.205.260.000.00126.34Ⅱ0.35s0#桥台一般地段5.000.005.000.000.00160.00Ⅱ0.35s1#桥墩一般地段4.800.000.004.800.00138.00Ⅱ0.35s2#桥墩一般地段6.100.006.100.000.00160.00Ⅱ0.35s3#桥台一般地段5.100.005.100.000.00160.00Ⅱ0.35sK0+155.820~K0+306.570一般地段10.681.988.700.000.00143.98Ⅱ0.35s K0+306.570~K0+676.566一般地段2.800.002.800.000.00160.00Ⅰ10.25sK0+676.566~K0+802.320一般地段6.400.103.300.003.00144.30Ⅱ0.35sK0+802.320~K0+878.920一般地段8.023.924.100.000.00123.72Ⅱ0.35sK0+878.920~K0+883.313一般地段2.860.000.000.002.86132.00Ⅰ10.25s3、工程地质评价3.1、拟建工程适宜性评价拟建线路总体走向为西-东,场地原属丘陵剥蚀地貌,线路基本沿广达生活区周边分布,道路沿线前段受人类工程活动改造影响较大,线路通过地段局部地势平坦,地形坡角一般小于5°,线路中部所在的丘陵地形坡角一般10~25°,局部呈陡坎状。线路终点处连接拟建A线东段延道路,地形较为平整。场地内地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粉砂土层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岩层组成;通过地质调查,基岩构造裂隙较发育。地质构造简单,未发现断层及破碎带,无滑坡、危岩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岩体层位分布稳定,邻河段地下水较为丰富,其余地段路基范围内地下水总体较为贫乏,环境水及地下水、岩土对筑路材料具微腐蚀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设计特征周期为0.25s~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场地稳定,适宜该道路工程建设。3.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拟建道路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1、现有填土多呈松散状,拟建道路K0+700~K0+750段南侧经地质调查得知,该区域为鱼塘用地,鱼塘底部粉质粘土长期经受水体浸泡,经地质调查得知底部土体呈黑色,呈软塑状;场地内其他区域的粉质粘土呈可塑状。上述土体不宜直接作为路基,应进行翻挖换填或抛石挤淤后碾压夯实处理(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2、线路为大面积挖方及填方路基,两则路基边坡为本工程的主要地质问题。3、拟建桥梁邻河段内侧的两岸边坡,与下部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粉砂土层,该土层力学性质较差,对基础成形影响较大,为本工程的主要地质问题。4、线路经过地段粉质粘土分布范围较广,低洼地段的粉质粘土表层多呈软塑状,处理过湿土地基为本段线路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3.3、地基均匀性评价工程场地地基岩性主要有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粉砂、强风化及中等风化砂岩、泥岩。人工填土大面积分布于拟建道路范围,多呈松散状,局部呈稍密状,其物质组成及厚度变化大,均匀性差;粉质粘土分布于场地,多呈可塑状,其厚度差异大,在地势低洼处,土体较厚,在坡面和丘陵顶,土体较薄。力学性质差异大,均匀性差;粉砂零星分布于场地邻河段,多呈颗粒状,其厚度差异大,力学性质差异大,均匀性差。强风化带岩体厚薄差异较大,力学性质变化较大,均匀性较差;中等风化基岩岩相变化较大,但岩体整体稳定,均匀性好。3.4、路基分段工程地质评价3.4.1、A线道路K0+000.000~K0+024.000路基段工程地质评价该路基段整体为一挖方路基(代表性剖面1),该段路基主要与已建新凤大道相接,设计高程与现状道路高程基本一致, 路基重要性等级为一级。该线路通过的地段原属浅丘剥蚀地貌,地形坡角一般5°。该区域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人工填土多为素填土及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其中人工填土层大面积分布于场区内,呈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岩碎块石及泥岩碎块石组成,局部地段分布少量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硬质物含量20~30%不等,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最大厚度4.50m(ZY1)。该路基段属挖方路基段,经整平后路基下部多为人工填土,需清除素填土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建议该路段采用基岩或压实填土作路基,压实填土控制的质量指标,压实度应满足规范相关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相关参数见表2.7.5及其说明。按设计标高整平后,K0+000.000~K0+024.000路基左、右两侧形成该挖方边坡,(代表性剖面1),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形成的边坡均为土质边坡,边坡高约0.10~0.60m,边坡破坏后后果不严重,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主要以人工填土为主。据分析,现状地形坡度较平缓,倾角一般小于5~10°,故土体沿现状地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但土体力学性质差,若直立开挖,其边坡边缘易向外产生圆弧形滑动破坏。因边坡后侧地势空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建议采用坡率法放坡处理,建议土体按1:1.50放坡后格构绿化,重力式矮挡墙护坡,顶、底设置截、排水沟。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3.4.2、A线道路K0+024.000~K0+076.780路基段工程地质评价该路基段整体为一填方路基,该段路基将与拟建桥梁相接,路基重要性等级为一级。该线路通过的地段原属浅丘剥蚀地貌,地形坡角一般5°。该区域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及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其中人工填土层分布于场区内,呈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岩碎块石及泥岩碎块石组成,局部地段分布少量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硬质物含量20~30%不等,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最大厚度约4.50m;粉质粘土分布于场区内,多呈黄褐~暗紫红色,多呈可塑状,土体切面稍有光泽,摇震无明显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结合重庆地方经验确定土体[fa0]=200kPa,最大厚度约5.00m;该路基段属填方路基段,经整平后路基下部多为人工填土,需清除素填土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建议该路段采用压实填土作路基,压实填土控制的质量指标,压实度应满足规范相关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3.4.3、A线道路K0+076.780~K0+155.820(桥梁0#桥台、1#桥墩、2#桥墩、3#桥台)工程地质评价勘察场地整体地貌属浅丘剥蚀地貌,微地貌属河谷地貌,桥梁将横跨莲花滩河两岸。桥横跨地段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坡角5~13°,岸坡上部地势平坦,地形坡角一般小于5°。根据现场调查得知,桥址区两岸局部地段覆盖粉砂土层与粉质粘土层,岸坡为土质岸坡。根据区域资料可知,桥梁通过范围内无断层等地质构造,地层呈单斜产出,地层稳定。经现场调查,桥梁范围内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岸坡再造轻微,现状稳定性好。拟建桥梁的桥墩(台)的持力层选择、基础型式、承载力取值、嵌岩深度建议,详见下表。3.4.3各墩台基础形式建议表墩(台)编号整平后土层深度(m)建立持力层选择持力层埋深(m)建立基础形式基底高程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单轴抗压强度frk0#桥台4.30-7.10中风化基岩6.10-10.00嵌岩钻孔桩基础276.9强风化泥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300kpa,中风化泥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600kpa,中风化泥岩frk=6.81Mpa1#桥墩4.10-5.10中风化基岩5.20-6.60嵌岩钻孔桩基础276.67 强风化泥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300kpa,中风化泥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600kpa,中风化泥岩天然取frk=6.81Mpa;强风化砂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350kpa,中风化砂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000kpa,中风化砂岩饱和取frk22.94Mpa;2#桥墩4.30-6.10中风化基岩5.50-7.30嵌岩钻孔桩基础276.16强风化泥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300kpa,中风化泥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600kpa,中风化泥岩天然取frk=6.81Mpa;强风化砂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350kpa,中风化砂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000kpa,中风化砂岩饱和取frk22.94Mpa;3#桥台4.80-7.50中风化基岩5.70-9.20嵌岩钻孔桩基础282.74强风化泥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300kpa,中风化泥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600kpa,中风化泥岩天然取frk=6.81Mpa;强风化砂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350kpa,中风化砂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000kpa,中风化砂岩饱和取frk22.94Mpa;3.4.3-1A线道路0#桥台工程地质评价0#桥台起点桩号为K0+080.500,桥台宽38m。桥梁跨径布置为:20m+30m+20m=70m,桥梁与路线斜交,斜度20°。上部结构采用现浇等截面连续箱梁,梁高1.6m。下部结构采用钢筋砼桩柱式桥墩,桥墩墩径1.5m,0号桥台采用轻型桥台。0#桥台位于莲花滩河西侧,桥台分布范围地势较为平坦,岸坡上部地形坡角一般小于5°,桥台所在地大面积覆盖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分布于场区内,多呈黄褐~暗紫红色,多呈可塑状,土体切面稍有光泽,摇震无明显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结合重庆地方经验综合确定该土体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00kPa,最大厚度约5.00m;场区下伏基岩主要为稳定分布层位的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泥岩,其岩体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厚度小,力学性能较差;中风化带裂隙不发育,岩质硬,为较完整岩体。桥台东侧为莲花滩河,地下水较丰富。建议该桥台以桩基础以中风化泥岩做基础持力层。中风化泥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600kpa,中风化泥岩frk=6.81Mpa。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墩台基础形式建议表。3.4.3-2A线道路1#桥墩工程地质评价1#桥台桩号为K0+100.500,桥梁宽38m。桥梁跨径布置为:20m+30m+20m=70m,桥梁与路线斜交,斜度20°。上部结构采用现浇等截面连续箱梁,梁高1.6m。下部结构采用钢筋砼桩柱式桥墩,基础采用桩径为1.80m的端承桩。1#桥墩位于莲花滩河西侧,桥墩分布范围地势较为平坦,岸坡上部地形坡角一般小于5°,岸坡临水库临河地段地形坡角可达25°。桥墩所在地大面积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粉砂土层。粉砂土层分布于场地内。呈深灰色,湿,稍密、松散状,主要由粉砂及黏粒组成,砂粒含量72%,黏粒含量28%,分选性好,颗粒均匀。大小接近小米粉,比精制食盐稍细,手搓有轻微粘着感,为冲洪积成因。结合重庆地方经验综合确定该土体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30kPa,最大厚度约4.80m;场区下伏基岩主要为稳定分布层位的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砂、泥岩,其岩体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厚度小,力学性能较差;中风化带裂隙不发育,岩质硬,为较完整岩体。桥台东侧为莲花滩河,地下水较丰富。建议该桥台以桩基础以中风化砂、泥岩做基础持力层。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墩台基础形式建议表。3.4.3-3A线道路2#桥墩工程地质评价2#桥台桩号为K0+130.500,桥梁宽38m。桥梁跨径布置为:20m+30m+20m=70m,桥梁与路线斜交,斜度20°。上部结构采用现浇等截面连续箱梁,梁高1.6m。下部结构采用钢筋砼桩柱式桥墩,基础采用桩径为1.80m的端承桩。2#桥墩位于莲花滩河东侧,桥墩分布范围地势较为平坦,岸坡上部地形坡角一般小于5°,岸坡临水库临河地段地形坡角可达35° 。桥墩所在地大面积覆盖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分布于场区内,多呈黄褐~暗紫红色,多呈可塑状,土体切面稍有光泽,摇震无明显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结合重庆地方经验综合确定该土体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00kPa,最大厚度约6.10m;场区下伏基岩主要为稳定分布层位的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砂、泥岩,其岩体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厚度小,力学性能较差;中风化带裂隙不发育,岩质硬,为较完整岩体。桥台东侧为莲花滩河,地下水较丰富。建议该桥台以桩基础以中风化砂、泥岩做基础持力层。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墩台基础形式建议表。3.4.3-4A线道路3#桥台工程地质评价3#桥台起点桩号为K0+150.500,桥台宽38m,桥梁跨径布置为:20m+30m+20m=70m,桥梁与路线斜交,斜度20°。上部结构采用现浇等截面连续箱梁,梁高1.6m。下部结构采用钢筋砼桩柱式桥墩,桥墩墩径1.5m,3号桥台采用U型重力式桥台。3#桥台位于莲花滩河东侧,桥台分布范围地势较为平坦,岸坡上部地形坡角一般小于5°,岸坡临水库临河地段地形坡角可达25°。桥台所在地大面积覆盖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分布于场区内,多呈黄褐~暗紫红色,多呈可塑状,土体切面稍有光泽,摇震无明显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结合重庆地方经验综合确定该土体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00kPa,最大厚度约5.10m;场区下伏基岩主要为稳定分布层位的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泥岩,其岩体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厚度小,力学性能较差;中风化带裂隙不发育,岩质硬,为较完整岩体。桥台东侧为莲花滩河,地下水较丰富。拟建桥台开挖形成的基坑边坡一般小于4.00m,基坑边坡坡体均为残坡积层粉质粘土。该区域内岩土界面倾角平缓,一般<5°,土体不会产生滑塌,但因土体自稳能力差,若直立开挖其边缘易产生垮塌。建议该临时边坡采用放坡措施处理。粉质粘土临时坡率值取1:1.25。考虑桥台分布区域在水库的设计洪水位以下,且区内地下水较丰富,建议桥台前缘采用锥坡放坡处理,坡面采用浆砌片石护坡处理,基坑开挖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基坑积水诱发基坑边坡的土体失稳。建议该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或桩基+承台方案,如采用重力式桥台,则采用明挖扩大基础,以中风化砂岩、泥岩作持力层。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墩台基础形式建议表。3.4.4、A线道路K0+155.820~K0+306.570路基段工程地质评价该路基段整体为一填方路基(代表性剖面6~8),路基重要性等级为一级。该线路通过的地段原属浅丘剥蚀地貌,地形坡角一般5~15°,局部呈陡坎状。该区域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及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其中人工填土层分布于场区内,呈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岩碎块石及泥岩碎块石组成,局部地段分布少量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硬质物含量20~30%不等,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最大厚度约1.50m;粉质粘土分布于场区内,多呈黄褐~暗紫红色,多呈可塑状,土体切面稍有光泽,摇震无明显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结合重庆地方经验确定土体[fa0]=200kPa,最大厚度8.70m(ZY15);场区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建议该路段采用基岩或压实填土、粉质粘土作路基,压实填土控制的质量指标,压实度应满足规范相关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1、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K0+155.820~K0+306.570路基左侧形成填方边坡,(代表性剖面6~8),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左侧坡向为160~180°,形成的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高约1.23~5.42m,边坡破坏后后果严重,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主要以未来回填土、粉质粘土组成。据分析,该段路线整体地形坡度较平缓,大部分岩土分界线与地形一致,倾角一般小于5~10°,故土体沿现状地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路堤稳定,在清除地表层松软土层后即可填筑。因边坡坡高度不大,易于治理,拟建道路左侧地势较空旷,可采用坡率法分阶进行放坡处理,填方边坡坡率值取1:1.50。坡体采用格构植草护坡,坡底设排水沟。相关参数见表2.7.6 及其说明。2、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K0+155.820~K0+306.570路基右侧形成填方边坡,(代表性剖面6~8),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右侧坡向为340~360°,形成的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高约1.30~4.30m,边坡破坏后后果严重,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主要以未来回填土、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组成。据分析,该段路线整体地形坡度较平缓,大部分岩土分界线与地形一致,倾角一般小于5~10°,故土体沿现状地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路堤稳定,在清除地表层松软土层后即可填筑。因边坡坡高度不大,易于治理,拟建道路右侧地势较空旷,可采用坡率法分阶进行放坡处理,填方边坡坡率值取1:1.50。坡体采用格构植草护坡,坡底设排水沟。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3.4.5、A线道路K0+306.570~K0+676.566路基段工程地质评价该路基段整体为一挖方路基(代表性剖面9~15),该段路基重要性等级为一级。该线路通过的地段原属浅丘剥蚀地貌,地形坡角一般5°。该区域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及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其中人工填土层大面积分布于场区内,呈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岩碎块石及泥岩碎块石组成,局部地段分布少量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硬质物含量20~30%不等,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最大厚度4.20m(ZY27);粉质粘土分布于场区内,多呈黄褐~暗紫红色,多呈可塑状,土体切面稍有光泽,摇震无明显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结合重庆地方经验确定土体[fa0]=200kPa,最大厚度3.80m(ZY28)。场区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其岩体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厚度小,力学性能较差;中风化带裂隙不发育,岩质硬,为较完整岩体。泥岩含水性、持水性和渗透性差,为相对隔水层;但因其地势较高,且分布范围有限,场地排泄条件较好,故线路通过地段地下水较为贫乏。该路基段属挖方路基段,经整平后路基下部多为人工填土,需清除素填土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建议该路段采用基岩或压实填土、粉质粘土作路基,压实填土控制的质量指标,压实度应满足规范相关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1、按设计标高整平后,K0+306.570~K0+676.566路基左侧形成该挖方边坡,(代表性剖面9~15),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边坡坡向为130-160°,形成的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高约0.20~1.80m,边坡破坏后后果不严重,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主要以人工填土、粉质粘土为主。据分析,岩土分界面较平缓,倾角一般小于5~10°,故土体沿基岩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但土体力学性质差,若直立开挖,其边坡边缘易向外产生圆弧形滑动破坏。因边坡后侧地势空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建议采用坡率法放坡处理,建议土体按1:1.50放坡后格构绿化,重力式矮挡墙护坡,顶、底设置截、排水沟。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2、按设计标高整平后,K0+306.570~K0+676.566路基右侧形成该挖方边坡,(代表性剖面9~15),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边坡坡向为310-340°,形成的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高约0.20~3.20m,边坡破坏后后果严重,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主要以人工填土、粉质粘土为主。据分析,岩土分界面较平缓,倾角一般小于5~10°,故土体沿基岩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但土体力学性质差,若直立开挖,其边坡边缘易向外产生圆弧形滑动破坏;因边坡后侧地势空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建议采用坡率法放坡处理,建议土体按1:1.50放坡后格构绿化,重力式矮挡墙护坡,顶、底设置截、排水沟。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3.4.6、A线道路K0+676.566~K0+802.320路基段工程地质评价该路基段整体为一半挖半填路基(代表性剖面16~18),该段路基重要性等级为一级。该线路通过的地段原属浅丘剥蚀地貌,地形坡角一般5~25° 。该区域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及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其中人工填土层大面积分布于场区内,呈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岩碎块石及泥岩碎块石组成,局部地段分布少量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硬质物含量20~30%不等,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最大厚度3.00m(ZY33);粉质粘土分布于场区内,多呈黄褐~暗紫红色,多呈可塑状,土体切面稍有光泽,摇震无明显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结合重庆地方经验确定土体[fa0]=200kPa,最大厚度5.90m(ZY34)。场区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其岩体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厚度小,力学性能较差;中风化带裂隙不发育,岩质硬,为较完整岩体。泥岩含水性、持水性和渗透性差,为相对隔水层;但因其地势较高,且分布范围有限,场地排泄条件较好,故线路通过地段地下水较为贫乏。该路基段属半挖半填路基段,经整平后路基下部多为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人工填土需清除素填土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建议该路段采用基岩或压实填土、粉质粘土作路基,压实填土控制的质量指标,压实度应满足规范相关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1、按设计标高整平后,K0+676.566~K0+802.320路基左侧形成该挖方边坡,(代表性剖面16~18),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边坡坡向为160-180°,形成的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高约0.50m,边坡破坏后后果不严重,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主要以人工填土、粉质粘土为主。据分析,岩土分界面较平缓,倾角一般小于5~10°,故土体沿基岩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但土体力学性质差,若直立开挖,其边坡边缘易向外产生圆弧形滑动破坏。因边坡后侧地势空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建议采用坡率法放坡处理,建议土体按1:1.50放坡后格构绿化,重力式矮挡墙护坡,顶、底设置截、排水沟。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2、按设计标高整平后,K0+676.566~K0+802.320路基右侧形成该填方边坡,(代表性剖面16~18),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边坡坡向为340-360°,形成的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高约2.00~3.00m,边坡破坏后后果严重,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主要以未来人工填土、人工填土、粉质粘土为主。据分析,该段路线整体地形坡度较平缓,大部分岩土分界线与地形一致,倾角一般小于5~10°,故土体沿现状地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路堤稳定,在清除地表层松软土层后即可填筑。因边坡坡高度不大,易于治理,拟建道路左侧地势较空旷,可采用坡率法分阶进行放坡处理,填方边坡坡率值取1:1.50。坡体采用格构植草护坡,坡底设排水沟。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3.4.7、A线道路K0+802.320~K0+878.920路基段工程地质评价该路基段整体为一填方路基(代表性剖面19),路基重要性等级为一级。该线路通过的地段原属浅丘剥蚀地貌,地形坡角一般5~25°,局部呈陡坎状。该区域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及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其中人工填土层分布于场区内,呈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岩碎块石及泥岩碎块石组成,局部地段分布少量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硬质物含量20~30%不等,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最大厚度约2.90m;粉质粘土分布于场区内,多呈黄褐~暗紫红色,多呈可塑状,土体切面稍有光泽,摇震无明显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结合重庆地方经验确定土体[fa0]=200kPa,最大厚度4.10m(ZY37);根据现场调查得知,该区域原来为一支流,支流底部粉质粘土长期经受水体浸泡,经地质调查得知局部地段底部土体呈黑色,呈软塑状;建议对该土层进行翻挖换填或抛石挤淤后碾压夯实处理(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场区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建议该路段采用基岩或压实填土、粉质粘土作路基,压实填土控制的质量指标,压实度应满足规范相关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1、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K0+155.820~K0+306.570路基左侧形成填方边坡,(代表性剖面6~8),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左侧坡向为160~180° ,形成的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高约1.23~5.42m,边坡破坏后后果严重,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主要以未来回填土、粉质粘土组成。据分析,该段路线整体地形坡度较平缓,大部分岩土分界线与地形一致,倾角一般小于5~10°,故土体沿现状地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路堤稳定,在清除地表层松软土层后即可填筑。因边坡坡高度不大,易于治理,拟建道路左侧地势较空旷,可采用坡率法分阶进行放坡处理,填方边坡坡率值取1:1.50。坡体采用格构植草护坡,坡底设排水沟。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2、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K0+155.820~K0+306.570路基右侧形成填方边坡,(代表性剖面6~8),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右侧坡向为340~360°,形成的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高约1.30~4.30m,边坡破坏后后果严重,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主要以未来回填土、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组成。据分析,该段路线整体地形坡度较平缓,大部分岩土分界线与地形一致,倾角一般小于5~10°,故土体沿现状地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路堤稳定,在清除地表层松软土层后即可填筑。因边坡坡高度不大,易于治理,拟建道路右侧地势较空旷,可采用坡率法分阶进行放坡处理,填方边坡坡率值取1:1.50。坡体采用格构植草护坡,坡底设排水沟。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3.4.8、A线道路K0+878.920~K0+883.313路基段工程地质评价该路基段整体为一挖方路基,该段路基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根据设计意图得知,该段主要为本次道路设计终点,路基主要与拟建A线道路东延段相接,该线路通过的地段原属浅丘剥蚀地貌,地形坡角一般15°。该区域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其中人工填土层大面积分布于场区内,呈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岩碎块石及泥岩碎块石组成,局部地段分布少量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硬质物含量20~30%不等,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最大厚度4.10m。场区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其岩体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厚度小,力学性能较差;中风化带裂隙不发育,岩质硬,为较完整岩体。泥岩含水性、持水性和渗透性差,为相对隔水层;但因其地势较高,且分布范围有限,场地排泄条件较好,故线路通过地段地下水较为贫乏。该路基段属挖方路基段,经整平后路基下部多为人工填土,需清除素填土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建议该路段采用基岩或压实填土、粉质粘土作路基,压实填土控制的质量指标,压实度应满足规范相关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按设计标高整平后,K0+878.920~K0+883.313路基左、右两侧形成该挖方边坡,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形成的边坡均为土质边坡,边坡高约3.20m,边坡破坏后后果不严重,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主要以人工填土为主。据分析,现状地形坡度较平缓,倾角一般小于5~10°,故土体沿现状地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但土体力学性质差,若直立开挖,其边坡边缘易向外产生圆弧形滑动破坏。因边坡后侧地势空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建议采用坡率法放坡处理,建议土体按1:1.50放坡后格构绿化,重力式矮挡墙护坡,顶、底设置截、排水沟。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3.5、成桩的分析评价根据渝建发〔2011〕133号关于发布《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第七号)》的通知,对于深度大于3m的人工挖孔灌注桩禁止用于建设工程。由于场地下部地下水较丰富,且砂土自身力学性质差,透水性好,人工挖孔成孔难度大,建议桩基采用机械成孔。当场地建筑基础以及支挡结构可能采用桩时,采用机械成孔能成孔。且本项目距离主公路不远,交通相对便利,水电较为齐全。结合本场地实际交通、水电及岩土性质等条件,建议该项目 选用机械成孔工艺。机械挖孔成孔快,工期较短,但存在持力层难以判断、沉渣不易清除的缺点。采用机械成孔,因孔壁稳定性差,易造成桩身夹泥、断桩等质量事故,应采取全护筒护壁作业方法施工或采用强夯、灌浆等措施对场地土进行固结后再施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机械震动及循环液排放对填土边坡及邻近建(构)筑物的不利影响,保护相邻建构筑物的安全。采用旋挖机械成桩形式时还应按重庆市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范执行。加强对地基持力层的判断,加强对桩底沉渣的检测和清除,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3.6、水的作用评价3.6.1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本场地地下水较丰富,经调查,勘察区及周边无大型工矿企业,无对水土有重度污染的污染源,本次勘察取水样取一组进行水的腐蚀性(详见下表)。表1地下水对混凝土腐蚀性评价结果项目实测值评价标准腐蚀等级备注结论按环境类型孔隙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SO42-(mg/L)51.88<300微环境类型为Ⅱ类微Mg2+(mg/L)13.86<2000微NH4+(mg/L)///OH-(mg/L)///总矿化度(mg/L)431.63<20000微按地层渗透性孔隙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pH值7.65>6.5微A类条件微侵蚀性CO2(mg/L)0<15/HCO3-(mmol/L)3.416>1.0微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C1-(mg/L)50.94<100微干湿交替微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以及分析评价判定该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条按环境类型水、当地经验以及分析评价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内土层据调查无污染源,各土层为未污染土,按当地经验判定,土层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及钢结构具微腐蚀性。3.6.2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评价拟建场地总体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低,在钻探深度范围内邻河段钻孔内均有地下水,相距场地中部K0+120处有莲花滩河自南向北蜿蜒流过,勘察期间水位标高约为283.50m,其百年一遇最高洪水位标高约为287.48。拟建道路距离河流处约为10-40m,河流上部设计一桥梁通过,设计桥面标高约为290.58m,与河流面高差约为7.08m;河沟构成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场地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迳流排泄区,场地内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垂直补给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位在场地内部与莲花滩河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并随河水位的升降而涨落,而场地东部地段则受人工湖泊水位影响,根据钻孔水位观测及抽水试验成果表明,场地地下水富水性较大,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在挖孔桩施工过程中,用潜水泵进行抽排干挖孔桩涌水量可行,场地桩基础施工建议采取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前应进行试成孔,同时作好有效的排水,护壁工作;必要时采用钢护筒进行护壁,避免桩基上部垮塌,水量较大时也可采用水下混泥土浇筑施工。如不采用水下浇筑建议配备排水设施,及时排除桩孔内的渗水,同时应做好地表排水措施,减少地下水的下渗。3.7、邻近建(构)筑物影响评价工程场地为一新建工程,经资料收集并现场调查,拟建场地起点处为已建新风大道,道路周边多分布两侧部位埋有燃气、电信光纤、污水等管网通过,道路的施工对该类地下管线有一定影响,拟建物在修建过程中应加强对地下管线的保护,落实道路两侧下部的管线探测,做到先探测后施工,防止施工对现有管线造成破坏。施工中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保护沿线的地下管网及高压线。拟建道路左侧为广达生活区, 现场调查得知,其房屋结构大多为框架结构,基础多为独立基础或桩基础。道路施工时应全面收集周边已有建构筑物资料,并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除以上所述建构筑物以外,施工中若遇到可能与工程有相互影响的建构筑物时应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治理措施,施工应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避免夜间施工。采用支护措施处理时,应采用逆作法施工,从上到下依次分段、分级开挖,及时支护,单次开挖高度不应大于3m,开挖长度不应大于10m;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其他边坡可以坡率法治理,无放坡条件段建议采取桩板挡墙或其他经济可行的方法,以预防边坡失稳对已有建筑物造成影响。路基两侧形成的永久边坡需采取支挡措施,具体支护方案见3.4节各边坡评价。综上所述,拟建工程的建设对邻近其它建(构)筑物造成的影响小。3.8、路基岩土体干湿类别划分拟建道路区域属于西南潮暖区(Ⅴ区)。对于路基细粒土的干湿类别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按土体的稠度wc划分,,故粉质粘土的wc=(30.97-23.93)/(30.97-18.39)=0.56<wc3=0.77(潮湿和过湿分界),表明路基段粉质粘土属于过湿路基土,过湿状态的路基必须经处理后方可筑路面。3.9、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评价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号文“勘察单位应当针对工程实际,在勘察文件中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的要求,本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主要有:1、拟建场地道路两侧边坡开挖可能导致土体沿土体内部滑塌,威胁坡下施工场地人员安全,建议采用放坡进行支挡,并按照按渝建发[2014]16号文的要求对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管理。2、场地地下已埋设大量电信、电力、给水、排水、燃气等管线设施,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管线工程损坏,严重影响周边工厂及居民正常生活。建议在施工之前先做好作迁移改线等保护工作。拟建道路钻探揭露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可塑状粉质粘土及粉砂土层,工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风险为不均匀沉降及边坡失稳。不均沉降问题主要存在拟建道路以及桥梁基础,按照设计方案拟建道路地基基础主要为压实人工填土、基岩等,因此建议对该层不均匀地基段必须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可以换填压实填土或其他经济可行的方法,以预防不均匀沉降。边坡失稳问题主要为拟建道路边坡开挖,边坡主要为土质边坡,坡体主要为人工填土、未来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粉砂土层等。边坡开挖易失稳,应采用逆作法施工,从上到下依次分段、分级开挖,及时支护,单次开挖高度不应大于3m,开挖长度不应大于10m;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边坡可以坡率法治理,无放坡条件段建议采取桩板挡墙或其他经济可行的方法,以预防边坡失稳。3.10、特殊性土评价根据钻探揭露和相邻场地的勘察资料,拟建场地不存在生活垃圾进一步分解腐殖质引起变形问题,故拟建场地内填土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拟建道路范围内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稍密状人工填土及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以及粉砂土层。根据调查访问,场地现状填土为近期机械抛填形成,填方时间约1-3年,填土来源为周边工程建设平场土石方,成分主要为碎块石,粉质粘土,成分及比例变化较大,均匀性差,碎块石粒径变化大,一般5~35cm,局部有少量建筑垃圾,不含腐蚀性的材料,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填土垂直和水平向差异性较大,尤其是粒径和密实度变化较大。场地素填土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硬物质与软物质分布不均,局部区域填土具有遇水湿陷性,此外,由于填土密实度差异较大,由此导致场地不均匀沉降; (2)由于填土为多次回填,在纵向上密实度差异较大;(3)松散填土对地震效应的放大作用;(4)未完成固结的填土会对桩基产生负摩阻力。针对以上不利影响,建议工程建设前采用强夯法对场地现状填土进行地基处理,根据以往实践经验,经强夯处理的场地可有效的减小填土不均匀沉降和塌陷问题,强夯后填土强夯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对未来填土,根据附近工程经验,由于平场回填土的来源就近取材,以碎块石为主,填土孔隙较大,厚度大、均匀性差,若无序抛填,容易小区地面变形、开裂;填土内部松散、填料不均匀,容易造成塌陷现象,为了避免道路在使用期间出现地面不均匀沉降,在回填时应分层碾压,并控制填料块石粒径,其压实度应满足相关使用条件的要求。由于该填土未完成自重压实,当采用填土作为持力层时应进行压实或换填处理。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地基使用。根据调查访问,场地大面积粉质粘土为基础农田用地,局部地段粘土置于人工填土下。场地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含水量较大,压缩系数大;塑性差、力学强度小。(2)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浅部裂隙发育,降低土体的整体性。(3)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有胀缩性,影响地基稳定性;根据现场调查得知,拟建道路场地局部地段在回填前,为鱼塘用地,长期经水体浸泡,底部土体呈软塑状,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属高压缩性粘性土,其含水量大,力学性质差,土体受地下水渗透及地表水冲刷影响较大,对路基影响较大,土体不宜直接作为路基,应进行翻挖换填或抛石挤淤后碾压夯实处理(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场地粉砂土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粉砂土呈流塑状及颗粒状,随着地表水体及地下水的冲刷,切土体含水量、压缩系数增大;而塑性、力学强度减小。根据现场调查得知,拟建道路以及桥梁地段有莲花滩河河流通过,流塑状粉砂土层属压缩性粘性土,其含水量大,力学性质差,土体受地下水渗透及地表水冲刷影响较大,对桥台基础影响较大,土体不能作为持力层,应进行翻挖换填或抛石挤淤后碾压夯实处理(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4、结论与建议4.1结论1)通过详细勘察,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已详细查明了拟建工程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成果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达到了合同和委托书关于详勘的要求;2)经本次勘探及调查,勘察区未见滑坡、泥石流和塌岸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防空洞、孤石和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深物分布,拟建场地现状稳定;道路按设计高程平场后拟建道路两侧存在填方边坡和挖方边坡,当对各边坡支挡处理稳定后,拟建场地整体稳定,适宜拟建道路的建设。3)岩土体参数建议值详见表2.7。4)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拟建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各拟建道路分段地震效应评价见本报告表2.9.1。5)建设场地土层及地表水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6)路线经过地段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局部受人类工程活动的改造现状起伏较大,勘察区内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地质构造简单,未发现断层及破碎带,无滑坡、危岩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岩体层位分布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总体较为贫乏。拟建道路多属抗震不利地段或有利地段,局部属一般地段,场地整体稳定,道路建设对周边影响小,适宜该道路工程建设。4.2建议 1)设计施工应建立完善的截、引和排水系统,防止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平衡系统,对斜坡土体稳定性不利。2)填方路基填筑要求: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压实填土控制的质量指标,填料必须满足规范相关要求和设计要求,并经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参数建议值见2.7.6。3)各桥梁、路基段两侧边坡处理建议详见各段路基工程地质评价与建议。4)建议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减少对相邻建构筑物、环境的影响;5)边坡严格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及勘察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边坡施工建议采用分段跳槽、自上而下、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施工,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施工法,并设置相应的变形观测点进行变形监测。建议顺向坡沿层面放坡处理,岩质边坡应结合施工检验外倾结构面。施工时宜采用逆作法分阶及时支护。6)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噪声、扬尘、废气等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施工单位应树立严格的环保意识,工程设计、施工应充分考虑环保措施,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最大限度的减小施工对自然环境及周围居民的影响。7)为了确保治理工程施工期间场地及周边的稳定,建议施工前,应进行场平及边坡支挡设计。设计时,设计单位应复核各段边坡的稳定性。8)压实土填料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及有机物含量大于5%的土,当填料内含有碎石土时,其粒径不宜大于200mm。铺填料前应清除或处理场地内填土层底面以下的耕土和软弱土层,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橡皮”土。9)填方边坡回填前应将坡底修成台阶状再分层碾压回填。10)若采用旋挖桩施工,宜遵守“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程DBJ50-156-2012”的相关规定。11)在边坡支挡施工过程中,应作好隐蔽工程记录。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勘察、设计、监理、质监等相关部门到现场会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