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50 KB
- 1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灾区重建工程项目施工设计书1任务概述1.1任务来源2011年11月初xx发生6.0级地震以来,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对伊犁州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测绘基础性、先行性作用,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临危受命,打破常规,排难而进,紧急调集队伍,决定在春节前开展伊犁地震灾后重建1︰1000地形图基础测绘项目冬日会战。为使该项测绘工程顺利完成,保证测绘成果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满足伊犁州灾后重建规划及建设用图的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作本设计。1.2测区范围与地理位置由于测区分散而凌乱,分布在伊犁州的伊宁县、新源县、尼勒克县、查布察尔锡伯自治县、巩留县、特克斯县等6个县,约233个村庄。由于测区范围大而分散,在这不一一列出,具体测区范围见影像范围图的电子数据。1.3行政隶属测区行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4成图比例尺及测区名称成图比例尺为1∶1000。测区名称由各承担单位根据所承担测区范围内地理名称综合提取,每一个承担单位建立一个测区名称,报项目指挥部批准。1.5任务量1.5.1GPS控制点:要求每个居民区(两居民点测区范围线之间距离不大于1千米算一个居民区)不少于3个GPS控制点,以满足加密图根要求为原则,如有特殊情况报我技术组审批。1.5.2图根控制点:根据外业测图需要布设一定数量的图根点。1.5.2地形图:1∶1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约350平方千米。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2.1.1地理特征15
伊犁州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北麓,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东南与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交界。测区地势南、北高,中西部低,地形特征主要为各乡镇、农村居民地。2.1.2居民地情况测区居民点主要为伊犁州的6个直辖县管辖范围内的各乡镇及村庄所在地,居民地较为分散。2.1.3交通情况G312国道从测区北部穿过,G218国道从测区中部东西方向穿过,G217国道从测区东部穿过;另外还有S314、S315、S220、S316等省道纵横分布于测区,交通比较便利。2.1.4水系分布测区水系比较发达,伊犁河流域贯穿整个测区,另外有灌溉农田的人工沟渠。2.1.5植被情况测区内植被较为复杂,主要植被为草地、半荒地、旱地、园地、林地等。2.1.6气候情况测区气候属温带亚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0.2-9.1℃,年均降水量200-300毫米,年均蒸发量1200-2300毫米,年均无霜期103-191天左右。测区最佳作业期为4-10月。2.1.7地形类别和困难类别测区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平均困难类别为2.5类。2.2已有资料情况2.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2000年以来出版的1∶10000地形图,可作为测区技术设计、生产计划、基础控制网布设,地形类别划分等用图。2.2.2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总参测绘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编制出版的1︰100000、1︰50000、1︰10000地形图,可供项目踏勘和专业设计使用。2.2.3新疆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分辨率为2.5ˊ×2.5ˊ,高程异常值中误差为±0.112米。可作为本次测量高程数据来源。2.2.4已有航摄资料。2.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2010年进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时布设的GPS水准点,可以作为基础控制点起算点。3引用文件3.1CH/T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15
3.2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简称“GPS测量规范”)。3.3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3.4GB/T14912-2005《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3.5GB/T15967-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3.6GB/T7931-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简称“航外规范”)。3.7GB/T7930-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3.8GB/T23236-2009《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3.9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简称“图式”)。3.10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简称“RTK技术规范”)。3.11CH/T1001-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3.12GB/T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3.13GB/T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3.14CH/T9008.1-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3.15CH/T1005-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3.16自治区民政厅2010年编制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区划简册》。3.17GB/T18315-2001《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3.18本设计书。4成果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4.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4.2高程基准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4.3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测区1∶1000地形图原则上按整平方千米数分2行2列正方形标准分幅,图面大小为50cm×50cm。地形图编号采用图幅的西南角坐标千米数表示,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用一短线连接,如:61.5-09.5。当15
村庄范围较小,不规则时,可以采用矩形分幅,图角坐标以整百米取位。4.4成图方法和基本等高距成图方法:全野外数字测量法;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法(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基本等高距为平地是0.5m,丘陵地、山地是1.0m。4.5地形图的精度4.5.1地形图的平面精度要求(1)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实地±10.0cm。(2)地物点平面精度要求。重要地物(图上)次要地物(图上)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0.6mm±0.8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应超过图上±0.6mm重要地物:主房角、正规砖墙角、电杆、通讯杆、加固的坡(坎)顶、加固水渠、有铺装材料的道路范围线4.5.2地形图的高程精度要求。(1)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包含所有地类)。(2)高程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大于以下数值。平地丘陵地山地高程注记点±0.25m±0.35m±0.50m等高线插求点±0.30m±0.50m±0.66m(3)高程注记密度为图上每100cm25-20个,高程注记点平均间距为30m,平地可放宽至40m,地貌变化较大的地区应适当加密。高程注记点注记至分米。4.6成果的内容和形式4.6.1基础控制点标石(钢筋)。4.6.2基础控制点成果(平面、高程)。4.6.3图根控制点成果(平面、高程)。4.6.41∶1000数字地形图(AutoCAD2006版DWG格式)。5设计方案5.1项目技术路线15
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为手段,依照现行国家标准、测绘行业标准以及有关规定,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测绘资料,为该项目区域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及工程建设提供空间位置基准;通过全野外数字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对地物、地貌信息进行数据采集,编辑制作1∶1000数字线划图的制图数据。收集资料、测区踏勘5.2项目工艺流程技术设计、人员培训控制测量航空摄影图根控制测量像控制点测量外业像片调绘全野外数据采集内业加密立体测图、DLG数据编辑DLG数据内业编辑图幅接边、检查验收成果整理、提交资料5.3仪器、软硬件配置要求仪器:GPS接收机及GPSRTK设备、全站仪、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系统。硬件:计算机、打印机、存储设备。软件:能满足1︰1000数字线划图数据格式要求的制图软件。5.4基础控制测量5.4.1基础控制点布设要求测区基础控制的基本要求:以高等级GPS控制点为起算点,也可以利用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数据来解算起算点,基础控制网起算点不少于3个点,不受相邻基线长比1∶3限制。15
基础控制点也可以直接利用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数据进行长基线解算。5.4.2利用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数据的测量要求作为起算点时观测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直接测量基础控制点观测时间不少于70分钟。基准站接收机采用双频接收机,采样率为5—15秒,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为∶水平分量≤20mm,垂直分量≤40mm。观测采用基于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的点观测模式,。测量卫星状态应符合下表规定观测窗口状态截止高度角15°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值良好≥6≤4可用≥5PDOP≤6数据处理采用高精度GNSS数据处理专用软件完成,推荐使用GAMIT/GLOBK10.35和BERNESEV5.0以上版本。5.4.3基础控制点的选埋要求(1)基础控制点的点位应选在交通便利,并有利于扩展和联测的地点,尽量选在有铺装材料的地面上,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大于15°。为了便于使用GPSRTK作业方式进行图根点测量和碎部测图,基础控制点应尽量布设在测图范围线附近或测图范围线以外。(2)基础控制点应制作点之记。5.4.5基础控制点的平面测量5.4.5.1采用GPS静态测量法5.4.5.1.1GPS控制点的观测要求(1)GPS控制网联测使用三台以上双频GPS接收机进行同步环和复测基线的观测,观测要求按“GPS测量规范”相关规定执行。(2)使用的GPS接收机必须经过具备检定资质的测绘仪器检定部门检定,并出具合格检定证书后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当使用不同类型的GPS接收机共同作业时,应按“GPS测量规范”9.2.1.3条款规定执行。当没有已知基线时,应在同一未知基线上用不同类型GPS接收机分别进行基线比对测量,其基线较差应满足相应等级复测基线长度较差的要求。(3)GPS测量工作开始前,应对GPS接收机、天线等配套设备进行必要的检视,特别要注意天线基座对点器的检查校正。(4)GPS测量采用GPS静态观测,卫星截止高度角15°,数据采样间隔5~15秒,观测时段数≥1.0,观测时段长度≥70分钟,与距离大于20千米的起算点联测时观测时段长度≥15
120分钟。5.4.5.1.2GPS测量手薄的填写(1)GPS测量手薄中应记录测站点号、点名、观测员姓名、日期段号、观测日期、接收机名称及其编号、天线类型及其编号、采样间隔、开始和结束记录时间、天线高测定等内容。天线高应在每时段测前、测后各测定一次,两次测定较差不得大于3mm,否则应查明原因并重测该时段。(2)天线高测定方法及略图的填写。如果同一本手薄中各测站GPS天线高测定方法相同,可在观测手簿首页绘制天线高测定示意图,在记事栏内注明该手薄中天线高测定方法,其他各站可不再绘制天线高测定示意图,否则每站应绘制天线高测定示意图。(3)手薄中各项记录应认真细致,字迹清晰、工整,不得转抄和追记,如有记错、量错的数字(天线高测定仅限于米、分米的读数)或文字,可整齐划掉,将正确数据或文字写在上面并注明原因。天线高测定值不得连环划改。(4)为使GPS测量手簿记录统一,测量手簿不记录图幅编号、近似经纬度、近似高程、存储介质编号、数据文件名、观测卫星的实时状态数据等。5.4.5.1.3GPS测量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1)基线向量解算基线解算以同步观测时段为单位进行。当基线长度≤15km时,须采用双差固定解,当基线长度﹥15km时,在双差固定解与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基线解算结束后应进行复测基线、同步环、异步环各自独立的检验工作,当结果符合“GPS测量规范”相关要求后,方可进行网平差计算。基线向量解算使用随机软件或专业软件进行。(2)GPS网平差计算GPS网三维无约束平差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统一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进行。为确保成果的可靠性,对三维无约束平差和三维约束平差的处理结果,应进行认真分析、比较,剔除有粗差的数据。平差结果应满足各项精度指标要求,且应有精度评定报告。(3)计算资料中须提供基线处理报告,同步环、异步环闭合差统计,复测基线较差统计,精度分析报告,三维无约束平差、三维约束平差等数据。5.4.6基础控制点的高程测量基础控制点高程测量,是直接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2011年),根据基础控制点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在似大地水准面模型上插求高程异常值,然后15
计算出每个基础控制点的正常高(高程)。5.5图根点、像控点测量5.5.1图根点测量测区内图根点加密数量不作要求,视图幅内地形复杂程度来定,在地貌、地物复杂地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来加密图根点。图根点可不埋石,采用木桩或其它临时标志。图根点的作业方法由作业单位自定,以满足4.5条款图根点精度要求即可。5.5.1.1图根点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GPSPPK技术、GPSRTK技术、快速静态GPS网、双基站静态法、导线测量法等。(1)采用GPSPPK技术、GPSRTK测量技术进行图根点测定时,由承担单位根据测区实际情况选择采用PPK模式或RTK模式。(2)GPS快速静态定位遵循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一级网的布网原则,按静态相对定位方式进行布测。5.5.1.2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插求法、GPSRTK测量法、静态GPS网高程拟合法,图根水准测量法等。建议本项目只采用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插求法、GPSRTK测量法,采用GPSPTK测量法时可与平面同时进行施测。5.5.2像控点测量5.5.2.1像控点的布设由于本项目航摄时采用了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技术,像控点尽可能地布设为平高点。平高点在测图航线上按5条基线进行布设,自由图边的像控点必须布设在自由图边外。当无法布测为平高点时,在满足内业加密平面精度的前提下,可布设为高程点,但应确保平高点的跨度在测图航线上小于10条基线。平高点对于不规则航摄区域,在凹凸处均布设平高点。对于航高差较大或旋偏角较大的航片,应进行认真分析后,进行全野外布设平高点。5.5.2.2像片控制点在像片上的位置要求(1)选用的像片控制点目标影像应清晰,易于判读,当目标与其它像片条件发生矛盾时应着重考虑目标条件。(2)像片控制点应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但无需考虑距离方位线、主垂线的距离。(4)相邻航线的像片控制点应尽量公用。当标准点位落在耕地或河滩中,可在靠近标准点位附近左右两侧各选一个点,便于相邻航线公用。5.5.2.3像片控制点的选刺、整饰与编号15
(1)野外像控点点位略图、说明、刺孔三者必须一致。略图应按影象绘制清楚,说明要言简意赅,刺孔要准,不能有双孔。当影像清晰时,可不进行刺点,但略图、整饰应清楚。(2)像控点的点位目标应选在高程变化较小的地方。(4)选刺的像控点与基准面为不同平面时,须量注比高,量注至0.01米;当点位周围不等高时,须标注比高量注的位置并绘断面图加以说明。(5)选刺的像控点均须实地打木桩或铁钉,高度与地面一致。5.6像片调绘和航测内业生产5.6.1像片调绘5.6.1.1像片调绘的基本要求(1)外业调绘方法:可采用先像片控制→内业加密→内业测绘亚图→外业调绘的方法,也可采用全野外调绘法、计算机辅助调绘法进行。像片调绘及整饰按“航外规范”有关规定执行。(2)调绘内容要求相关位置准确,符号运用恰当,关系合理,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各项注记准确齐全,地物地貌综合取舍恰当,图面表示清晰合理,以准确反映测区地理地貌特征为原则。(3)航摄后拆除的建筑物,应用红色“×”划去,范围较大时应加说明。5.6.1.2测量控制点的调绘测区内只调绘具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控制点和水准点。无坐标的水准点应在控制片上进行判刺整饰(水准点高程在像片上注记至0.01m);不能准确判刺的应测出平面坐标随成果上交,由内业展绘。5.6.1.3水系的调绘河流、湖泊、水库的水涯线,调绘时按摄影时的水位描绘。池塘的水涯线应以摄影时的水位为准,当水位线与岸边线图上水平投影间距大于1毫米并有斜坡时,应以斜坡线表示。5.6.1.4居民地及设施的调绘描绘房屋应以墙基角为准。当屋檐宽度大于图上0.2mm时,应在像片的相应处用红色或其他颜色注明实测宽度(量注至厘米,并注记为厘米),供内业进行屋檐宽度改正。房屋不宜综合,应按不同层次、高度、建筑材料和形状等区分,逐个调绘并注建筑材料和层数。农村居民地的平房其外部用水泥抹面或贴瓷砖的,其建筑材料按“砖”注记,如房顶为水泥浇灌或预制板制作时,其建筑材料按“混”注记。多种建筑材料混用的房屋,其建筑材料按沿街、巷的墙体建筑材料注记。15
5.6.1.5交通及其设施的调绘调绘道路要求位置准确、等级分明,线段曲直和交叉位置的形式反映应真实,与其他地形要素的关系应明确,注记应齐全。高出地面0.5m的道路应分别绘出路堤符号及铺装边线,行车道路肩上的防护栏不表示。公路上的里程牌按里程碑表示。5.6.1.6管线的调绘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应表示。电杆、电线塔应按实际位置绘出,电力线以电杆中心为定位点。同一方向杆架上架有多种线路时,在分叉处需交待清楚,表示主要的线路。5.6.1.7地貌的调绘不能用等高线反映的天然或人工地貌要素,应按图式规定的地貌符号绘于像片上。5.6.1.8植被与土质的调绘植被应注意种类的定义,并注意面状区域的闭合。大面积成片分布的植被,调绘时可在像片内用红色文字作简注说明;整张调绘片如为同一类别的植被或土质,可在调绘片下方加注统一说明注记。5.6.1.9地名的调查和注记调绘时应对居民地、街巷、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大型文化体育建筑、名胜古迹、河流等名称,调查核实,正确注记。5.6.1.10地物的补测和补调新增地物或原有地貌被破坏,高程发生较大变化(大于基本等高距)时,采用GPSRTK作业方式或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进行补测,并提供经过编辑的CAD格式图和碎部点的三维坐标。5.6.2航测内业生产利用航摄数字像片数据,首先采用加密软件进行空中三角测量,然后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进行立体测图,制作数字线划图(DLG)。5.7野外地形数据采集5.7.1基本技术要求(1)碎部点平面坐标和高程测量采用全站仪自动化采集系统进行,也可采用GPSRTK作业方式进行。(2)绘制草图时,原则上采用图式符号进行绘制,对于复杂的图式符号,可以简化和自定义符号进行作业。15
(1)草图必须标注测站点编号及碎部点编号,且标注的测站点编号及碎部点的编号应与数据采集记录中的编号严格一致,并一一对应。所测各地物、地貌要素间的相关位置必须清楚正确,以利于内业计算机编辑成图。(2)仪器对中误差实地不得大于5mm。(3)测图时仪器水平角和垂直角设置至仪器的最小分划,归零检查和垂直角指标差不得大于1′。(4)自然地貌按其地形变化特征点进行采集,仪器高,棱镜高量至毫米。(5)每日出测前,应对数据采集软件进行试运行检查,确保无误方可使用。对输入的控制点成果,须打印或显示进行检查。(6)每天应对已采集的内容及时对照草图进行检查,当发现有矛盾时,应及时纠正。如果发现错误,必须返工重测。(7)对外业采集的数据应及时存盘并作备份。5.7.2地物、地貌要素的表示(1)正规建筑物、构筑物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凸凹小于图上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2)各种房屋等建筑物均以墙基脚为准,房屋应注记建筑材料,两层以上的楼房应注记层数。(3)街道按其路面宽度、通行情况等综合指标区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人行道按支路边线表示。居民地内部的小街巷,如果没有铺装材料可不绘路边线,铺装材料路边线与房屋或垣栅轮廓线的间距小于图上0.3mm时,可不绘路边线。(4)公路、街道、人行道均不注记路面铺装材料。院落内、房屋前大面积水泥地面应用地类界表示边界,并注记“水泥”。(5)街道旁、广场内的大型电子屏幕用“图式”4.3.109“宣传橱窗、广告牌”符号表示,并在旁边加“视屏”简注。街道旁小型橱窗、广告牌可不表示。(6)房屋、广场、道路、河岸边等地的台阶应表示。图上不足三级的台阶不表示。(7)公路及街道旁的各种检修井应实测,并适当测注高程。单位院落内隐蔽的各种检修井可不表示。检修井孔类别按井盖上标识用途确定,无标识的或无法辨认标识的,按不明用途的井孔表示。15
(1)街道、道路旁安装电子监视设备的电杆,用南方CASS9.0软件中“市政部件”菜单中“其他设施”中的视频监视器符号表示。(2)地貌复杂地区,应增加高程注记点的采集密度。(3)“图式”中规定用面状表示的需进行面色普染的要素,如双线沟渠、池塘、储水池、喷水池等,线划图不进行面色普染。5.7.3地物的综合取舍一般情况下房屋不得综合,应逐个表示,根据房屋的不同层数、结构,主要房屋与次要房屋应分开表示。私人院落内房屋前后的小房子只表示外观明显的及较坚固的,宽度大于2m的院落门及单位大门墩应表示,临时性房屋及摊点可不表示。小型雨罩可不表示。楼顶上的一般天线、烟囱可不表示。5.7.4地形要素配合表示要求当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难以同时表示时,可将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表示或缩小1/3符号表示。独立地物与道路等其他地物重合时,可中断其他地物符号,间隔0.2mm将独立地物完整绘出。5.7.5其它规定本设计书未涉及的地形图测绘内容均按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5.8内业数据处理和编辑5.8.1内业数据处理和编辑使用经过相关部门鉴定的商用软件。5.8.2图上各种符号、注记字体大小、字库类型、线划粗细执行“图式”有关规定。各种注记按CASS9.0版软件默认图层放置,注记颜色随图层;居民地名称放在注记图层,颜色用黑色。5.8.3地形图主要图层层名规定如下表:层号层名缩写注释01地形图图廓TK地形图图廓02地貌DMTZ自然地貌03交通DLSS各种道路及附属设施04居民地JMD房屋、垣栅、注记05管线GXYZ各种地上、地下管线06控制点KZD各等级控制点15
07高程GCD各类高程注记点、碎部点08植被ZBTZ各类植被及地类界09水系SXSS各类湖泊、河流、水渠10注记ZJ各种名称、性质及说明11独立地物DLDWW各种独立地物符号12等高线DGX等高线13市政部件COMPONENT视频监视器、健身设施等5.8.4地形图颜色:居民地和管线用RGB索引颜色7,等高线及等高线高程注记用RGB索引颜色32,其它符号按南方CASS9.0规定的颜色执行。5.8.5各基础控制点应用分式形式整饰,分子为点名或点号,分母为高程,高程注记至厘米,图根点图上要表示。5.8.7地理名称,以新疆区划地名资料和当地政府提供的地名与调查地名为准。5.8.8图名的选取应以图上面积较大、级别最高的单位名称作为图名,当图幅内无名称时可不注记图名,只注记图号,相应的图廓左上角和右下角不注记图名,只留图号,测区内不得有相同的图名。当一个单位跨越几幅图时,只将其中一幅面积较大单位的名称作为图名,其他图幅只注记图号。外图廓左上角图幅接合表内一律填写图号,不注图名。6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6.1经费预算见《项目合同书》。6.2计划完成任务量:选埋基础控制点约700点;观测计算约700点;图根控制点若干点;全野外数字地形图测量约350平方千米。6.3投入的人员、设备(1)直接生产人员、管理人员、检查员、临时工等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安排。(2)仪器设备:GPS,RTK,全站仪,计算机,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绘图仪等。(3)车辆:根据外业测量需要随时增加。6.4生产计划2012年1月9日-2012年1月20日完成基础控制点的埋设、观测和计算工作。2012年2月1日-2012年3月15日进行野外测图和编辑工作。2012年2月7日-2012年3月17日同步进行质检工作。测绘成果分期分批向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2012年2月20日前提交20%的测绘成果,2012年3月5日前提交30%的测绘成果,2012年3月20日前提交50%的测绘成果。6.5质量控制:作业期间,3月15日之前要完成两级检查工作,随后陆续提交15
自治区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验收。这次项目要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35%以上。7质量控制方面7.1各作业单位须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管理测绘成果质量,项目中出现的较大技术问题应及时上报并立即采取措施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处理应向项目指挥部报告。人员之间明确分工,分清职责和权限。7.2对各关键工序应严格监控,各关键岗位及关键人员不得中途易人,各工序须作好相应的质量记录,做到有据可查,切实保证工程合格。7.3质量控制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两级检查由项目承担单位和指挥部分别组织进行,验收由自治区测绘局委托质量检验机构组织验收。7.4项目生产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生产过程中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过程的中间成果经检查无误后才能进行下工序作业。各级检查不得省略或代替。7.5在生产准备前期及生产过程中,对参与生产的作业人员、各级检查人员、技术管理人员,都应进行必要的培训,掌握技术与质量要求,熟悉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环节。7.6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施工前的仪器、软件检查,配备相应的硬、软件设备。7.7加强技术管理人员和质量检查人员过程指导和检查,减少出现问题和问题隐患的发生;同时抓好第一道工序、第一个环节、第一个点、第一幅图及第一张像片的质量评审工作,为成果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8上交资料8.1GPS测量观测手簿。8.2像片控制片、像片调绘片(采用航测法的)、内业空三加密资料。8.3基础控制点平面平差计算资料。8.4基础控制点成果表及点之记,图根点成果表。8.5基础控制点平面联测展开图。8.6测区1∶1000地形图分幅图及图幅接合表。8.7技术文件汇编(设计书、技术总结、检查报告、仪器鉴定资料)。8.8数据光盘,包括1∶1000地形图分幅图数据(DWG格式)及上述成果资料(手工记录手簿除外)。15
9其它本设计书涉及内容以本设计书规定为准作业,未涉及内容以本设计书引用文件为准。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其他问题,应及时与项目指挥部联系解决,并写出补充规定得到批准后,供指导生产作业使用。10成果资料形式及装订要求10.1地形图数据目录:一级目录(**县),二级目录(**乡),三级目录(**村)10.2《技术文件汇编》一本,包括《设计书》、《技术总结》、《测绘产品检查报告》及仪器鉴定资料。10.3《控制成果资料》一本,包括《GPS网平差计算资料》、《基础控制点成果表》、《图根点成果表》、基础控制点点之记、图幅接合表、控制点展开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