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 MB
- 7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生态学野外实验\n实验内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调查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年龄结构的调查森林更新、演替趋势调查植物种间关系调查林木个体之间空间竞争定量化调查种群格局调查了解群落生物量调查的常规方法。\n取样方法种-面积曲线样方调查——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样方面积不小于群落的最小面积。最小面积是最少要这样大的空间,才能包括群落大多数的物种。\n\n\n\n实验内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调查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年龄结构的调查森林更新、演替趋势调查植物种间关系调查林木个体之间空间竞争定量化调查种群格局调查\n物种组成多度、密度、盖度、频度等综合指标:重要值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相对密度=某一物种数/所有物种个体数;相对频度=某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和;频度: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相对盖度=某一物种盖度/所有物种盖度和;盖度:投影盖度、基盖度(胸高断面积)\n\n生物多样性\n年龄结构\n曲仲湘(1952)将植物种群个体分成4个立木级,具体标准为:Ⅰ级:幼苗+幼树,胸径<2.5cm;Ⅱ级:小树,胸径2.5-7.5cm;Ⅲ级:中树,胸径7.5-22.5cm;Ⅳ级:大树,胸径>22.5cm。\n森林更新、演替趋势调查——分层频度\n\n植物种间联结分析种间关联指种间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性质。这种关联可以是正的、负的或不存在。物种之间的共生、竞争或捕食等关系都是导致种间存在关联的因素,此外还有它感作用、物种之间对环境需求的相似或差异等方面的原因。也可能存在种间缺乏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却存在正的或负的关联的情况\n\n林木竞争指数计算在同一生境内,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相互影响,致使某些林木对其他林木造成间接危害的现象,称为林木竞争。Staebler(1951)首次提出了林木竞争概念,他假设每一株树都有一个影响圈,其大小是林木大小的函数,而且影响圈与邻近树木影响圈的重叠程度是度量竞争强度的一个指标。由于林木的胸径是一个最容易测定的测树因子,而且林木的胸径与其叶面积、枝量、叶量和根量等影响林木生长的重要测树因子有高度的正相关,所以利用胸径因子的竞争指数是比较适宜的。\n\n种群格局种群的空间格局是种群的空间特征之一,由于环境因子复杂多样,以及种内、种间的竞争,任何一个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都会呈现出特有的分布形式。它是种的生物特性,反映种内种间关系、对环境的适应性、立地空间分异、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等。在种群生态学研究中,常常需要了解和预测种群的空间分布问题。种群个体在空间的分布有均匀型、随机型和聚集型三种格局类型。\n\n实验内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调查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年龄结构的调查森林更新、演替趋势调查植物种间关系调查林木个体之间空间竞争定量化调查种群格局调查\n生态学实验\n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实验报告1个实验报告\n实验名称(实验内容)油松人工林叶面积指数测定\n实验目的和意义见各类参考文献的引言部分;\n实验原理计算方法和公式等。\n实验仪器调查所使用的工具\n实验药品和实验材料研究林分概况(位置、林龄、密度)\n实验内容详细的野外调查步骤列出原始数据\n实验结果与分析对实验内容所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后所获得的各类结果。\n问题和建议野外调查过程中发现哪些问题、建议?致谢本次野外调查和内业处理工作得到了??等同学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谢意。\n《伤寒学》讲义伤寒论教研室李赛美\n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n概论一、太阳生理:抗御外邪入侵(人身屏障)调节汗液排泄管理水液代谢(膀胱州都之官)太阳之气又言表气(部位)卫气(功能)\n太阳之气与下列脏腑相关:肾-肾阳温煦(肾与膀胱相表里)胃-胃中津气滋养肺-肺气宣发与敷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起于目内目此,上头行项,夹脊,行人身之背。\n二、太阳病理太阳病是表气受邪而致营卫失调的病变。病因:外感风寒病机:外邪袭表,正邪交争,营卫失调病位:表病性:表寒证\n三、太阳病诊断与分型诊断主要依据是脉证,经络症状为辅。主证:头痛(项强)、恶寒主脉:脉浮腑证:小便不利经络症状:项背强直挛急\n分类:太阳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太阳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太阳温病\n四、太阳病治则本证:中风表虚证-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伤寒表实证-辛温发汗,宣肺平喘太阳温病-辛凉解表兼证-主治方加减变证-随证治之疑似证-注意鉴别\n五、太阳病转归病愈-治疗得当,正复邪退传经-正退邪盛,病情发展伤阳寒化传三阴伤阴热化传阳明、少阳变证-治不如法,失治误治\n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一.太阳病提纲(原文1/P21)太阳病病因:风寒袭表脉:浮-正气抗邪于外,气血充盈于表(定位)证头项强痛-经气郁遏不舒(定位)恶寒-风寒外束,表气被遏(定性)\n释疑:1.为何未提发热?省文。发热是正气抗邪的反应,与脉浮机理一致。或未发热。恶寒与发热相比,恶寒更为重要,后人云“有一分恶寒,必有一分表证”恶寒起病即见,发热出现较迟。\n2.二证一脉,最能揭示太阳病本质:风寒袭表,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调,最具诊断意义,故列为太阳病提纲证。3.必须是这组脉证同时出现。任何一个症状单独出现不一定是表证。\n二、太阳病分类太阳中风证脉证提纲。(原文2/P22)太阳病中风证病因:风寒袭表证发热-气血外达,正邪相争汗出-卫外不固,营阴失守恶风-汗出肌疏,不胜风寒脉(浮)缓:肌腠被伤,经气外泄,营阴不足\n释疑:“太阳病”有二种含义:太阳病脉证;病因概念-感受风寒之邪。为省文笔法。本条所列脉证,以汗出最重要。\n病理性汗出,不能与使用发汗药引起的汗出相提并论。病理特点:感受风寒,卫气受伤,营阴失守临床特点:初起即见发热,但体温不高,怕冷不甚而恶风,汗自出。\n太阳伤寒证主要脉证(原文3/P23)太阳伤寒证病因:寒邪袭表证发热体质较强者,恶寒与发热并见体质较弱者,先恶寒后发热必恶寒---不论发热与否,必先见恶寒-----卫阳被遏体痛---寒邪外束,经脉受阻,运行不畅呕逆---毛窍壅滞,卫气不通,胃气上逆脉:阴阳俱紧寒邪束表,肌腠收缩,寸尺两部脉来绷急\n释疑:原文2.3.6条均不提“太阳之为病…..”,而提“太阳病名为……”第1条为提纲证,2.3.6条为太阳病分类。凡见脉紧必无汗,故汗不出当为太阳表实证的辨证要点。临床特点:发热较迟,体温较高,恶寒亦甚,皮肤干热。病理特点:风寒袭表,腠理致密,卫阳被遏,营阴郁滞\n太阳温病的脉证提纲及误治后变证(原文6/P24)病证病因脉证特点治则后果中风伤寒风寒发热恶寒口不渴汗出脉浮缓无汗脉浮紧解肌祛风辛温发汗伤阳温病温热发热不恶寒口渴脉浮数辛凉解表伤阴\n误治后变证:误汗(病位在心肺)身灼热-津伤热盛脉阴阳俱浮-热邪充斥于表,气血外应自汗出-热盛迫津外泄身重-热伤津气多眠睡-热扰心神鼻息必鼾-邪热上壅,肺窍不利语言难出-心神被扰(心主言,舌为苗窍)\n误下(病位在肾)小便不利-热夺阴液,化源枯竭直视-热盛阴伤动风失溲-热扰神明(二便自遗)\n误火(病位在肝)微发黄色----火热之邪加于温热,熏灼肝胆,胆汁外泄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热动肝风,水不涵木。一逆尚引日:一次误治,尚有图治之机,再逆促命期:再次误治,促其寿命夭亡。\n三、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辨外感病阴阳两大证型及愈期的判断(原文7/P26)病发于阳:发热恶寒-阳经受病,愈期-七日病发于阴:无热恶寒-阴经受病,愈期-六日\n发热恶寒-正气能与邪气相争-亢奋状态太阳病-发热恶寒阳明病-但热不寒少阳病-往来寒热无热恶寒-正气无力与邪气相争-抑制状态太阴病-脾虚寒湿少阴病-心肾阳虚厥阴病-虚寒致厥发于阳(阳证)正盛邪实祛邪为主发于阴(阴证)阳虚阴盛扶正为先\n释疑:关于“阳数七,阴数六”出于伏羲氏河图生成数顺序说:“七”为第一,“六”为第二,发于阳的先愈,发于阴的后愈季节说:七和六是指代春夏和秋冬\n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原文4/P27)依据脉证,判断太阳病传与不传历代有不同说法认为颇欲吐是少阳主证、躁烦是阳明主证-病传少阳、阳明欲吐与躁烦看成阳明热证-邪传阳明欲吐不吐与躁动不安为少阴阴寒极盛-邪传少阴欲知是否传变,则需以脉证为依据\n(原文5/P27)承上条,再论太阳病不传变伤寒有一日传变者伤寒亦有二三日不传者不拘于发病日数的多寡,以脉证为依据。\n太阳病有自愈之机及预防传经之法(原文8/P28)“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与第7条“发于阳者,七日愈”说法一脉相承太阳病为阳病,当在阳数之期愈。在愈前的第6日,当太阳之期已过,邪气已衰,故为病愈。\n文中仅举出头痛一证,临床当与发热恶寒项强脉浮等证合参太阳病病情若有向里发展之势,可先安未受邪之地。针足阳明经穴,疏通经气,振奋胃阳,扶正却邪,防止传经之变。\n预测太阳病邪解后病愈日期(原文10/P29)太阳病余邪未清,或正气未复,不必再药只需休息调养,待正渐复,邪渐去,便可全愈十二日,为约略之词,不可拘泥\n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中风表虚证(一)桂枝汤证原文12/P30分析:论述了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与基本病机及《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n太阳中风(包括1、2条脉证)脉阳浮-轻取浮阴弱-重按弱病机阳浮:热自发-卫强,抗邪于外而发热阴弱:汗自出-营弱,不能内守而汗出。主证嗇嗇恶寒-汗出窍开,遇寒则恶淅淅恶风-自汗营弱,遇风则恶翕翕发热-正气抗邪,体温不高辅证鼻鸣-肺气不利而鼻塞干呕-胃气不降治疗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n服法:①药后啜粥②温覆微汗③获效停服④未效守方⑤药后禁口\n进一步讨论桂枝汤证的主证(原文13/P14)太阳病-泛指一切表证头痛、发热、恶风-表证共有证象汗出-为桂枝汤独具之证。\n补述太阳中风的病因病机及证治(原文95/34)太阳病证-发热汗出病机营弱卫强病因-风邪偏盛治疗-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卫气浮盛于外营阴不能内守汗出\n太阳中风证,邪气较重,当针药并用的治法(原文24/P34)反烦不解者-邪气较重,初服桂枝汤,正气得药力之助,正邪搏击治-针药并用。\n太阳病脉象浮弱者,宜用桂枝汤(原文42/P34)太阳病证:外证未解-头痛发热恶风寒等证犹在脉浮弱浮缓-阳浮而阴弱浮弱-体弱不任峻汗治:当以汗解-解肌祛风方:宜桂枝汤\n太阳病宜汗忌下的治疗原则(原文44/P34)表里同病先表后里表里同治,不可单用攻下法\n太阳病汗下后,病仍在表,未成变证,仍当解表(原文45条/P34)太阳病误治先发汗不解-汗不如法而复下之-误用攻下目前情况:脉浮,病不愈原因: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诊断:今脉浮,故在外-表证仍在治疗-当须解外-宜桂枝汤(轻汗)\n太阳病误下后,其气上冲的治法(原文15/P34)太阳病误治-下转归其气上冲-正未伤,抗邪于外,表证仍在-桂枝汤若不上冲-正已伤,外邪内陷,变生他病-不可与桂枝汤\n太阳伤寒发汗后,余邪未尽仍宜汗解的治法(原文57/34)病人原发病-太阳伤寒证治疗经过-发汗已解服麻黄汤伤寒脉证已愈目前表现-半日许复烦余邪未尽,移时复发汗出肌疏,复感风寒脉浮数-发热使然治疗-可更发汗-再次发汗,但改变其手段方-宜桂枝汤-轻汗\n病常自汗出的病理和治疗(原文53/P37)病人证-常自汗出因-营气自和,卫气不谐-即营卫失调治-使营卫协调-宜桂枝汤\n时发热自汗出的病理和证治(原文54/P37)病人证脏无他病----在内之脏腑无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病系在外因:卫气不和----营卫不协调治:先其时发汗----在发热自汗出之前---服药方:宜桂枝汤\n主症病理病证特点病机区别53条54条自汗营卫不和,关键在卫气常自汗出,无他症时发热自汗出卫气虚弱不能固外(开而不阖)卫虚,发散阳热功能降低阳郁肌表(阖而不开)\n卫阳不足自汗症,服药有二种情况:无发热,但常自汗出者:表阳虚不能外固-----温复卫阳,其汗自止(不拘时)时发热,自汗出者卫阳虚郁,郁久生热,营阴受迫-----应在未发热之前服桂枝汤------温通卫阳,其汗自止。\n桂枝汤的服法:用于卫阳不足的自汗,在于扶正,无须喝热粥以助汗用于太阳中风证,宜喝热粥助胃气,发汗祛邪\n桂枝汤调营卫-调气血-调阴阳(适应证共13条)1.太阳中风证2.表证或汗或下,而外证未解,需再汗者3.太阳病,六七日不大便,小便清者4.杂病中,脏无他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5.霍乱病里和而表未解,身痛不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