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 MB
  • 27页

山东省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学第十二讲种群与群落课件

  • 27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五 生态学\n-2-考情分析备考定向\n-3-\n第十二讲 种群、群落\n-5-21341.(2019全国Ⅰ理综,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解读本题巧妙将种群数量增长与实验结合,既考查了相关知识,又考查了实验分析能力。信息主要呈现形式是坐标曲线,考查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学科核心素养。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的切入点为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细菌甲属于异养生物,可将培养基中现成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项正确。培养基更换频率不同,为细菌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项正确。由图中曲线可知,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近似J型增长,说明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C项正确。比较三组曲线,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曲线的初始阶段与其他两条曲线是一致的,即初始阶段种群会呈现J型增长,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n-6-21342.(2018全国Ⅰ理综,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解读结合三个实例综合考查了种群数量增长的条件和相关规律在养殖及实验中的运用,意在考查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项正确。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越大,则种群增长的速率越小,所以当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密度对种群的制约最大,B项正确,D项错误。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大时,种内斗争加剧,鱼体生长缓慢,每条鱼的质量小;养殖密度小时,种内斗争弱,鱼体生长快,每条鱼的质量大。所以在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可能会出现鱼产量相同的情况,C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n-7-21343.(2017全国Ⅰ理综,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解读本题结合了养殖业的具体实例,以坐标曲线的形式呈现信息,综合培养考生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本专题在全国卷中的主要命题形式之一。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得最快,故捕获家畜应在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进行,并使剩余量保持在K/2左右,这样既可较多地获得家畜,又能使家畜数量恢复得最快。由题图可知,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略大于K/2,此时适合捕获。答案解析关闭D\n-8-21344.(2019全国Ⅲ理综,31)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型,且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增长最快。(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解读本题以微生物培养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微生物的数量增长,尤其是“S”型增长的相关规律,既考查了相关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实验分析能力。答案解析解析关闭(1)由题意可知,该种群存在数量的最大值a(K值),即种群中个体的繁殖受到环境条件等的限制,因此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在a/2(K/2)时,种群增长最快。(2)由于培养基M的量减少,单细胞菌获得的营养物质减少,因此其K值减小。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不受接种量的限制,因此增加接种量时K值仍然不变。答案解析关闭(1)Sa/2(2)减小 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n-9-网络梳理——填一填高考必背——记一记易混易错——判一判A.初生演替B.次生演替C.随机分布D.集群分布E.均匀分布F.标志重捕法G.迁入率和迁出率H.性别比例I.物种组成J.捕食K.垂直L.水平\n-10-网络梳理——填一填高考必背——记一记易混易错——判一判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出现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3.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种群呈“S”型增长,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数量到达K/2时增长速率最大,当数量达到K时增长速率为0。4.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n-11-网络梳理——填一填高考必背——记一记易混易错——判一判5.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镶嵌分布)。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6.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自我调节能力增强。7.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8.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n-12-网络梳理——填一填高考必背——记一记易混易错——判一判1.所有的动物都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有的植物都适合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2.如果动物被标记后因标记而死亡一些,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值要大。(√)3.预测一个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依据是年龄结构。(√)4.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可以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害虫的出生率,同时提高害虫的死亡率。(×)5.在种群数量增长的公式Nt=N0λt中,只要λ大于0,种群数量就是增长的。(×)6.捕捞养鱼塘中的鱼时,捕捞后鱼的数量保持在K/2,捕捞时主要捕捞大鱼。(√)\n-13-网络梳理——填一填高考必背——记一记易混易错——判一判7.管理好粮食、硬化地面、引进天敌等,都是防治鼠害的良好办法,相比用鼠药的方法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8.一个池塘群落中,只有垂直结构而没有水平结构。(×)9.群落中植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动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栖息地等。(√)10.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在演替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物种一般不会消失,但优势物种会发生变化。(√)11.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来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办法。(×)\n-14-考点1考点2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热考题点必练题点1考查种群特征及内在联系1.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图2中的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而判断出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进而可知c为种群密度。图2为图1的变式,图2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少,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图1中b为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A项正确;图1中c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项正确;图2中丁为年龄组成,而图1中a为性别比例,C项错误;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其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C\n-15-考点1策略方法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技巧掌握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实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1)城市人口剧增——是由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3)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中,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直接降低出生率;(4)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人口增长率下降。考点2\n-16-考点1题点2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2.(2019山东烟台期末)图甲中,曲线Ⅰ表示某种田鼠迁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该田鼠从迁入该草原到图甲中的a时期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考点2\n-17-考点1A.图甲中DE段鼠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该段鼠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图甲中a时期引入的某种生物与田鼠最可能是竞争关系C.田鼠种群的最大净补充量在图乙中的G点,该点与图甲中的C点相对应D.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图乙中的因素外,还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图可知,图甲中DE段鼠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该段鼠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A项错误;由图可知,a时刻引入某种动物后,田鼠的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引入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又下降。引入动物种群数量下降后,田鼠的种群数量又增加,可见引入动物的关系最可能是捕食关系,B项错误;田鼠种群的最大净补充量在图乙中的G点,即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该点与图甲中的C点(即K/2)相对应,C项正确;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考点2\n-18-考点1策略方法有关“数学模型”类试题的解题方法(1)公式类:首先明确不同字母的含义,如N(包括Nt和N0,两者应一致)、λ等,然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归纳出相关公式。(2)曲线或柱形图类:首先要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然后再研究不同曲线或柱形图的变化趋势,最后总结归纳出因果关系。(3)表格类:首先根据表格信息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然后再研究两种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最后得出相应结论。考点2\n-19-考点1必清错混辨析1.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5个易错易混点(1)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稳定和下降等,“J”型曲线和“S”型曲线研究的只是种群数量的增长阶段。(2)在“J”型曲线中,Nt=N0λt,其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不是增长率。(3)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质量提高时,K值会上升。(4)种群增长率是指种群中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增长速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在种群增长曲线上可用某时间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大。考点2\n-20-考点1(5)“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增长速率逐渐增加;“S”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逐渐降低,而种群增长速率是先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后逐渐减小。2.有关种群调查数据统计的2个易错易混点(1)标记重捕法误差归纳①标志物易脱落或被捕获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导致最终统计结果偏大。②标记物影响了动物活动,导致易被捕捉,使统计结果偏小。(2)样方法误差归纳:①未“随机”取样;②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③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考点2\n-21-考点1群落的结构与演替题点1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结构1.(2019山东济南期末)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和竞争不利于群落内生物种类的稳定B.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种群一般也越多C.没有人为干扰,弃耕农田总能演替成为森林D.土壤中的小动物分布无垂直结构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群落中捕食和竞争关系均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A项错误;由于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一般也越多,B项正确;弃耕农田能否演替成为森林还需要看环境条件,C项错误;土壤中的小动物分布有垂直结构,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考点2\n-22-策略方法种间关系相关曲线的分析在分析种间关系坐标曲线时要关注曲线的走势、消长和结果。曲线同步变化(同生共死)的为互利共生关系;曲线不同步变化,表现为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的为捕食关系;如果曲线最终的结果是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0则为竞争关系。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关系,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重叠范围越大,竞争越激烈。考点1考点2\n-23-题点2考查群落的演替2.(2019山东青岛期初调研)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植物种群不能进行开发利用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考点1考点2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植物种群应该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而不是不能利用,A项错误;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所以三者之间为竞争关系,到第3阶段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B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由图中可以看出,最终甲、乙两群落并没有灭绝,C项错误;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n-24-策略方法着眼于“4”角度快速界定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考点1考点2\n-25-必清错混辨析1.有关种间关系的3个易错易混点(1)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2)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3)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考点1考点2\n-26-2.有关群落演替的4个易错易混点(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2)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4)并不是所有群落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如果陆地环境条件适宜,群落都能演替到最高阶段——森林阶段。在干旱地区,一般只能演替到草原或低矮灌木阶段。考点1考点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