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2 MB
- 4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分类号:学校代码:密级学号:遣掌坪花大學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作者姓名:张坤专业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导师姓名:王朋娇教授二〇一三年五月\n学校代码:学号:達窜坪总大學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作者姓名:专业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导师姓名:王朋娇教授二〇一三年五月\n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釆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签名日期:年‘月『曰\n摘要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行业,当然也包括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教育的形式与学习的方式,而且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我国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髙度重视、社会各界的极度关注下,我国的信息化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前期大量资金的投入,基本完善了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紧随其后的人员培训、政策支持等,使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笔者通过实践调査与查阅文献发现,学校的软硬件基础建设完成后,并未完全向人们预期的那样,使教育教学全面的革新。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应用的效果,探寻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应用的有效策略。由于涉及因素较多,至今罕有极具说服力的研究结论。教育生态学是使用生态学理论研究教育规律,以生态学视角审视教育问题,为解决教育问题提供了新视角。本研究首先回顾了生态学的理论,并结合当前中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以生态学视角分析了信息技术在中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选择了软硬件设施比较完备的样本学校海城高中进行了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对研究学校的师生进行了人际关系、信息技术的自身因素、师生技术观念、水平,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等多个可能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学应用的因素进行调查,以生态学视角、教育生态学理论,着重分析了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学应用的因素,并探寻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本研究认为,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树立舆论导向,突破体制的束缚建立灵活的组织架构来改善信息技术在中学应用的环境;以加大资金投入保障软硬件资源建设,重视信息技术的定位功能来加强信息技术的资源建设;构建人际资源网络提高教市信息素养等。这样,才能够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学的有效应用。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态学;有效应用\n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computerandnetwork,informationtechnologyhaspenetratedintoeveryfieldofsociallife,includingeducationfield.Informationtechnologyischangingtheformofeducationandlearningmethods,andhasagreatinfluenceonthetraditionaleducationideaandteachingmode.InformationtechnologyeducationinChinahasmadegreatprogressundertheextremeattentionoftheDepartmentofeducationandsociety.Alargenumberofcapitalinvestmenthasperfectedtheconstructionoffacilitiesofinformationeducationfoundation.Thefollowingpersonneltrainingandpolicysupporthavemadetheinformationtechnologyplayabigroleinschooleducationsystem.However,accordingtothepracticeinvestigationandliteraturetheauthorfoundtheperfectconstructionofhardwareandsoftwareasfoundationofschoolisnotinnovatoryasexpected.Manyscholarsbegantopayatentiontotheeffectoftheapplic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schooleducationsystems.Theirpurposeistoexploretheeffectivestrategiesoftheapplic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schooleducationsystem.Becauseofmanyinvolvedfactors,onlyafewofresearchconclusionsarepersuasive.Ecologyofeducationistousetheruleofeducationofecologytheory,toexaminetheeducationprobleminecologyperspective,andtoprovideanewperspectiveforsolvingtheproblemsofeducation.Thisstudyfirstreviewedtheeducationecologytheory,combinedwiththecurrentmiddleschoolinform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situationtoanalyzetheexistingproblemsoftheapplic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viewofecology.Then,theresearcherselectedthekeyschoolHaichengSeniorHighSchoolwhichiswellequippedwiththerelativelyperfectsoftwareandhardwarefacilitiestodotheinterview,questionnairesurvey,on-the-spotinvestigation.Atthesametime,\ncanimprovetheinformationtechnologyinthemiddleschoolapplicationenvironment;Italsosuggeststhatincreasingcapitalinvestmenttoguaranteetheconstructionofhardwareresourcesandpositioningfunctionoftheimportanceofinformationtechnologycan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resourcesandinformationtechnology;Thelastbutnotleast,itsuggeststhatconstructingtheinterpersonalnetworkofresourcescanimprovetheinformationliteracyofteachers.Inthisway,:\n目录觀工工目第章刚提与选题意义选题龍问题提出选题歡第章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概念棘生态学教育生态学信息技术理论基础协醜化平衡性第章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应用情况调查研究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将学校类比为生态系统将信息技术类比为有生命的入侵种群将币生类比为关键种群信息技术在中学应用情况调查的具体实施问卷的设计与数据收集、统计调查问卷样本基本情况分析\n3.3调查结果分析人际关系对关键种群应用信息技术的影响信息技术自身因素对应用的影响关键种群的技术观念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关键种群的技术水平对信息技术生存的影响社会因素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教学生态环境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第章生态学观点解析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学应用的因素入侵物种相关因素适应性兼容性复杂性优势与革新教育生态系统环境因素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关键物种相关因素客观因素人为因素第章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整体规划教育生态系统,利于信息技术生存发展加强舆论导向与政策引导支持突破体制的束缚,建立灵活地组织结构强化资源建设,确立信息技术的生态位加强资源建设投资,完善软硬件建设重视信息技术的功能定位\n5.3组建人际网络,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构建人际资源网络,获取技术支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兴趣与信息安全意识第章结束语注释参考文献隱一隱二\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第章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选题背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景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成为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生产、思维方式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不仅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教育和学习的方式。信息技术极大地跨越了时空的界限,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和虚拟大学等教育教学形式应运而生;信息技术具有的共享性使得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传统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正受到信息时代的严重冲击,迫使教育产生重大变革。此次变革不仅是教与学的变革,更是教育的理念、模式、方法及内容的变革。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全力实现教育的信息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两个目标:一是逐步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课,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二是年起,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使全国百分之九十的独立建制中小学校实现与网络的连通,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共享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历经十几年的飞速发展,目前已有逾千亿资金投入教育信息化市场,仅年教育信息化市场的投资预算已达近三百亿元,比年增长近十个百分点。截止年底我国最大规模的信息化普及工程投入资金亿元,基本实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任务】。这些资金及设备的投入,大大加速了教育行业的发展速度,使教育信息化有了坚实的基础平台以及发展空间。问题提出在国家各级各类部门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下,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购买软、硬件等,却没有得到与之相匹配的应用效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许多学者开始反思和质疑信息技术究竟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巨额的投资下为什么在教学中效果并不明显?如何才能有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国内外诸多研究发现了影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一系列因素,\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但是这些因素是孤立的、脱离其存在系统而研究的。笔者认为教育是动态、复杂的现象,像是个生态系统,其中任意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化。因此笔者认为可以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教育领域比作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将信息技术比作引入该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用动态的眼光观察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动态过程,从生态系统中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视角来解读教育领域诸多因素在学校环境中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也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笔者期望借助生态系统普遍联系和生态平衡的观点,借鉴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成果,探索信息技术在中学的应用问题。选题意义本研究以生态学的角度解析信息技术在中学的应用,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的研究,分析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学应用的因素,采用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试图寻找能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的途径,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参考。期望笔者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能够为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体系的完善贡献绵薄之力,为今后的研究发展提供资料上的帮助。\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第章文献综述笔者通过对各类中英文网站对“教育、生态学、信息化”等关键词的检索,获取了大量的中文文献资料和英文原文资料。从这些资料中,笔者获悉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研究者们试图通过生态学的视角去解读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布朗芬布伦纳于年发表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是研究教育生态学平衡观与系统观,是以把教育看做复杂有机、统一的生态系统为核心,把学生看做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进行研究,明确教育环境的范围与复杂性。用生态学的系统观与动态平衡观来解析人类发展变化过程的各环节之间的作用关系。与此观点相同的研究还有克雷明以及丙普和巴克的研究。与信息技术在校园中没有得到有效应用的相关研究有,与在年“对乌托邦的拙劣修补:公立学校的百年变革”、年与的“人造危机:欺骗与误区,针对美国公立学校的批判”、年对“对教室里的计算机过分的吹嘘和未有效利用的研究”;年,,,与‘对“教室中技术革新的条件”皆是同一类的研究。普遍认为人们带着极大的期望将信息技术引入学校教学中来,做出了诸如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软件开发等等的努力。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带来教学质量上、教育成本上、教育手段上革命性改变,但是事实上却是信息技术在教学系统中未得到有效的应用。究其原因,是只重视软、硬件的建设,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与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制约与联系。研究影响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因素的有:年研究的“学生与计算机”、年与研究的“远程信息处理工具与应用的相互关系:教师的理念与数据统计”、年与研究的“信息技术在学校环境传播的生态学分析”、的“以计算机科学视角看待信息技术的影响”、与的“教师关于技术应用的理念与实践”。这些学者的研究皆是认为教师是教学中决策者、主导者,有权决定是否使用和使用何种信息技术,等\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同于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群,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应用理念能够统一,教师就更愿意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研究现行惯例与信息技术革新间相互作用的有:年研究的“革新与社会变化”、年与研究的“源于城市的课程:学校引入、年与研究的“孩子成年的活力:课外活动的选择与设计”。这些学者均认为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应用时个复杂的进化过程。应用环境、使用者与信息技术间相互影响和持续的联系是建立在反射和因果循环上的,而非线性的、简单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当单纯的注重量,更应该重视应用的质。适合教学的信息技术的开放,首先应当明确信息技术与教育环境、师生间相互渗透、制约的关系。以便开发出适合的、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激发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潜在价值。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的生态观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的研究较国外有所延迟。因此研究的学者和观点并不是很多。主要有北师大余胜泉教授的“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科学发展”。该研究将教育领域分为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渗透的生态突变期;信息技术遭遇困难、发生裂变同生存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生态进化期;与环境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形成新的平衡、不适应的信息技术被淘汰的相对成熟期;信息技术“消融”在教育领域的最高境界这四个阶段。总之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就是有技术回归到教育。余胜泉与陈莉在年发表的《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一文中,以生态系统观构建了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生态系统模型。该研究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此外还有王铟与庄榕霞关于“学校技术生态系统中心技术教育应用发展探微”的研究,师书恩与王淑君、陈丽关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分析”的研究,皆是用生态观来分析信息技术在学校发挥的功能的。关于生态观下分析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生存现状的研究有:杜光胜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课程与我国中小学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对比研究”,王炜、黄黎茵的“教育生态学视野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态的审视”等。\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笔者对文献认真研读、整理后发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的生态学分析研究,国外有思考辨析与实践验证的研究,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而我国的研究多是思考辨析层次的研究,鲜有实践验证的研究。基本上是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象,或是由政策角度提出,亦或有教育部门制定,只是理论性的,缺乏实践验证与相关的后续研究。笔者通过实地研究与观察,并参与到海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来,具体对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影响因素、教学效果等进行调查研究,希望由此获取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概念界疋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物与环境的总体或者模式”生态学主要研究集体与无机环境间关系,将生态环境当做为一个整体系统,使系统内部的有机体与环境间发生相互作用、制约。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态学逐渐形成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观,成为了应用开放的、整体的、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生态观也能够成为目标与理想境界,希望学校教育与其外部环境向和谐、最优、高效的状态发展。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最早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克雷明创立的。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与生态学理论相互交融滲透的结果,是研究教育与教育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与机理的科学,教育学、生态学是它重要理论基础,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的。着重围绕生态平衡、环境与适应、人群的分布与构成、人际关系等问题来试图建立合理的学校内外生态环境系统,提高教育效率,以促进年轻一代健康地成长。主要著作有克雷明的《公共教育》。信息技术\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信息技术,是用于管理、处理信息所使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是应用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经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与通信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是两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即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的后端,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现代媒传技术,即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传教学法,是一种智能形态技术本研究所指信息技术是在学校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技术、超媒体、文本技术与网络技术。主要理论依据生态学理论用于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平衡性和协同进化。生态学观点将一个整体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系统”根据系统论的创立者理论生物学家贝塔郎菲的观点就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些定义都表明了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系统,其中包括生态系统长期存在所必需的所有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每个种群都有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忠实的扮演着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也就是说生态系统中每个种群都有其独特的栖息地和生态位。有些种群可以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它们被称为“关键物种”。种群之间相互影响使得生态系统协同进化和保持平衡。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产生彼此适应的共同进化。可以将协同进化解释为进化机制,不同物种相互作用共同演化。一个不断变化的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才是健康的,系统中物种间互相联系、协同发展,外来物种接入使生态系统内部发生演变、共同进化。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学习、适应,并创造环境,依据经验或通过创造来使用信息技术,导致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放生更深层次的改变。信息技术与学校也在发生着共同进化。\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人类社会相当于一个生态系统,学者们利用生态学观点在研究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中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果;他们认为人造事物和人的思想都像生物一样在不断进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物的变异和自然选择一样是进化的过程,伴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修正。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样也可以看作是进化的过程,“在社会生态系统中人们认知、适应、创造环境,甚至凭借经验或创造性的使用工具以便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和技术便协同进化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导致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协同进化,通过生物体、种群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发生。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有三种联系方式:个体与同种个体之间、个体与不同种个体之间、个体与物理环境之间。在种群内部,联系主要受空间内部种群密度影响。竞争会在种群内发生,例如在中学同时引进和,它们会争夺生存空间。竞争的结果通常会有两种:一种生存下来,另一种消失;势均力敌,两种都生存下来。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消极的可能,也有积极的可能。当消极的作用发生的时候,有可能会导致两个种群都面临消亡,也有可能一种生存下来,另一种消亡;当积极的作用发生的时候,有可能是互利共生的情况,也有可能是一种获益,另一种没有显著的影响。如果把中学比作一个内部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将某种信息技术引入这个系统中,该信息技术就会引起系统中诸如管理方式、规章制度、教师及学生等等多种事物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反作用于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发生的变化。如此循环往复,使学校生态系统中发生多维的,甚至环形的变化,引起整个生态系统中多个部分共同发展,协同进化。平衡性生态学中所说的平衡性强调各级系统之间的层次级别关系,在动态与开放之中通过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维持内在平衡的自我调节机制。当生态系统中引入一个新种群时,新种群会和系统中的其他种群以及整个环境发生联系,引起自身和其他种群甚至环境发生变化,从而打破了原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系统发挥自我平衡机制的作用以求达到新的平衡。在这种意义上,某一生态系统中引入一个新的种群时,可以把这个种群看作是外来的入侵种群。以此类推,也可以把进入中\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学的信息技术看作是外来的入侵种群,“信息技术能否成功的适应学校环境,在教育环境中成为永久的种群取决于它的特质和它与教育环境的兼容性”。就像当初黑板和粉笔进入学校,很快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以至于现在我们注意不到它们的存在,而是很自然的把它们当作教学中的一部分了,从而“消失”了。因此当信息技术被引入学校与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学校资产情况相互作用,信息技术经过发挥自身优势与其他各因素磨合适应,最终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物种。\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第章信息技术在中学应用情况调查研究信息技术在中学应用情况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利用生态学的理论来解析教育现象,已经有很多的学者在研究了。认为教育的变革中“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是两个最为典型的变化。揭示了效果与原因的相互联系。而生态学的理论同样认为变革是因为循环因果与反射性共同作用而发生的,这与教学变革不谋而合。因此教学中的变革问题,借鉴生态学理论来分析不乏为一种新思路。信息技术进入学校系统引起教育的变革也可以与利用生态学的理论来研究。将学校类比为生态系统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博士赵勇认为“学校是由具有错综复杂联系的多个部分组成,因此,可将学校当成生态系统。此学校生态系统包括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师生及家长等有生命的种群,还有规章制度、学校建筑、教学内容、教育政策等无生命种群。各种群间发生着复杂而又紧密的联系。”以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学校系统中各种群的作用与特质就可以理解为多种群的生态位与栖息地,各种群间相互作用,不断协调平衡。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是学校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环境,师生是学校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群。将信息技术类比为有生命的入侵种群信息技术的进化过程与生物相类似,基因遗传与变异导致生物的进化。需求与发明创造促使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适应环境需求的信息技术得到了生存与发展。不能适应环境需求的信息技术或者说是生存状况不佳的信息技术遭到了淘汰。“生存下来的信息技术是在原有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为了满足更高的需求,所有的信息技术都会经过实践应用的检验,优胜劣汰!”信息技术在学校生态系统中生存需要资金、技术等支持。信息技术在学校系统中特定的生态位是辅助教学,由此研究者将信息技术比作有生命物种,当信息技术进入学校生态系统时,便扮演了入侵物种的角色,破坏学校生态系统的原有的平衡,与原系统中各种群发生相互作用。由于生态系统具有协同进化和平衡性,因此,信息技术进入学校教育系统中,会有以下几种可能:信息技术与学校其他种群相互作用、协同进化、达到\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共荣;信息技术发展顺利,能够生存下去;信息技术发展停滞,退出学校系统。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作为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有生命入侵种群成为该系统永久物种的条件是自身与生存环境的兼容。将师生类比为关键种群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这是研究者们的普遍观点。教师是应用技术的主体、执行者。它决定着是否使用、如何使用、使用哪种信息技术。同时教师还参与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价。教师这一关键种群内部也发生着相互影响。用进化心理学、生态学的“互惠利他主义”解释为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互惠利他主义,是某一机体为另一机体提供不期待立即补偿或报答的好处的利他行为,但却并不是无条件的。利他主义行为的受益人获益要明显大于捐助人的成本。而后,原始受益人必须报答原始捐助人,否则,原始捐助人最终会撤销捐助。)信息技术在样本学校已经在教学与课外形成了互动,学生在课上与课下利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效果评价取决于学生的反应。因此,本研究将教师与学生类比为关键种群。随着计算机进入校园,不同信息技术被引入学校系统,不同的使用者为了不同的目的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例如,在样本学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与学生、家长的互动交流;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娱乐等等。原有的学校生态系统的教学活动、师生、及其他一些组成部分正处于动态的平衡中。信息技术进入学校系统后,必定会影响该系统的日常活动,影响原有种群间关系,原平衡被打破,信息技术与原种群相互作用。信息技术作为学校系统中的外来物种,为了与其他种群相适应,会被重新发明,重新发明通常对外来物种是有益其生存的。因为重新发明能够增强外来物种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重发明后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利于解决原有问题,并可以应对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等学者都支持了这一观点”当教育革新在学校中被重新发明了,它在学校中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会很大”。在学校系统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多个种群间的相互作用、进化过程,因各种群都有自己的特质,相同的技术也会对它们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它们共同的目的促使\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它们协同进化。在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某一种信息技术有流行起来的可能,也有被部分种群接受或排斥的可能。信息技术在中学应用情况调查的具体实施信息技术的概念含义非常广泛,绝不仅限于计算机和网络。但是人们常把计算机及网络使用情况作为考量信息化教育的标准。为了便于调查,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所以本研究着重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本研究重点考察在软硬件充沛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在中学的有效应用,所以在样本校选取时,选择了鞍山地区软硬件设施比较完备的海城市高级中学。这所学校软、硬件设施先进、完备,教学水平质量都属鞍山地区先进行列,是省级、市级示范性学校,并且是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精品课程录制教室等各项应将设备较为齐全和先进,符合我们作为研究样本的要求。问卷的设计与数据收集、统计为了详细了解研究样本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笔者针对该学校的教学管理者、教室及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围绕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调阅大量相关文献,在导师指导下分别编制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并先行对海城高中各学科组抽取各名教师共计人和高一年级各班各人共计名学生进行问卷的小样本检验。根据结果统计分析和教师、学生的建议对问卷内容进行了调整修改。此次修改后笔者认为该问卷可以较为真实准确的反应出信息技术在各学校应用情况。问卷具体内容详见附录一、附录二。对于笔者选择的样本学校海城高中,做了多次实地研究和面对面访谈及各种实验。每次调研和访谈的结果都记录在案,并作反思等。《海城高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问卷》其中包含两部分,首先是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调查,教师问卷主要是所教授学科、教龄、性别、学历、任教年级等,学生问卷则是被调查学生的年级、性别等。另一部分是从个人信息素养、人际关系、关键种群的技术水平和观念、生态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各个方面考察信息技术在中学生存现状。关于问卷调查具体实施方法,笔者主要采用在线问卷调查软件进行问卷的在线发放与回收。在年月至年月期间,共发放教师调查问卷份,回收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份;针对学生问卷,则是在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帮助下,在信息技术课上集中在线调查发放。在年月日至年月日期间,共计在海城高中三个年级发放份,回收份,其中有效问卷份。调查问卷样本基本情况分析教师样本情况对份有效的教师调查问卷中基本情况部分统计如表所示。表海城高中教师样本基本情况男丨女小于大于年年年教蔡大专及本科硕士历高一高二高三羣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艺术由此表可看出,笔者设计的调査项目中的性别、教龄、学历、任教年级、任教学科这五个指标均适宜进行研究。所抽取对象男女比例相差不大,不会对因性别因素导致调查结果的不准确。笔者将教龄分三段进行调查,分别为五年以下、五到十年、十年以上区段,因该地区五年以下教龄教师为初级教师、五到十年教龄具备评聘中级教师资格、十年以上具备评聘高级教师资格。在选取调查对象是\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从以上三个区段选取人数基本相同,避免了因教龄、教学经验等差异导致调查结果偏差。本调查中教师学历水平偏高,笔者认为教学水平与学历高低不一定成正比,但较多情况下教师的高学历奠定了优良的教学质量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本次调查包括高中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具备全面反应信息技术在学校各个学科中应用情况。由以上各项指标包含要素,笔者认为此样本选取得当,符合本次调查研究的要求,能够真实反应情况。学生样本情况对份有效的学生调查问卷中基本情况部分统计如表所示。表海城高中学生样本基本情况男女性别高一闻二高三年级由此可看出,调查对象包含了海城市高级中学各个年级的学生,各个年级及男生女生比例适当,可以正确反映出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调查结果分析笔者在调查问卷设计时,将全部选项设置为:、非常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非常不符合。人际关系对关键种群应用信息技术的影响教师调查问卷中与人际关系有关的第一到第五题和学生调查问卷中的第一题。教师问卷中第题是学校的其他教师希望我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调查结果如表所示。\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表学校的其他教师希望我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十分符合基本符合十分不符合¥¥所占比例结果显示教师认为其他教师希望我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有认为不希望自己使用信息技术的有因此这种被别人期待使用信息技术的行为会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第题是教学中,相互帮助是互利共赢的,结果显示十分符合的有基本符合的有,不符合的有,十分不符合的有,统计发现有的教师认可在教学工作中互助是有利的。这正是“互惠利他主义”的正确体现,教师间互相协助工作,有助于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有助于相互促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第题是在工作中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结果为十分符合的有,基本符合的有,不符合的有,十分不符合的有,表明需要合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有,认为不需要合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有因此教师间是倾向于协作利用信息技术的,协作是相互促进应用信息技术的动力源泉,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改善人际关系。第题是与他人接触,我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新技术,结果如表所示。表与他人接触,我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新技术十分符合基本符合十分不符合¥¥所占比例我们可以看出认为与他人接触可以获得新技术的有,认为对我接触新技术没有帮助的有,表明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会对自身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多接触善于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对其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会有所提高。第题信息技术会拉幵我和学生的距离,结果表明十分符合的,符合的有基本不符合的有,十分不符合的有,表明教师认为信息技术\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会和学生产生距离的有,认为为不会的有。笔者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将老师与学生隔离开的不是信息技术而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教师所担心的是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操作会妨碍自己与学生的交流。事实上,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便捷、互动性强,非但不会使教师与学生产生距离感,而且可以增进课堂和课下与学生的联系,进一步增进学生与老师的感情。学生问卷的第一题是信息技术让学生之间彼此孤立,结果显示,十分符合的有,基本符合的有不符合的有十分不符合的有。统计表明,只有的学生觉得信息技术会使自己与其他同学疏远。事实上据笔者对样本校高中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只限于在校期间,而在家里和放假期间就不能进行交流。有了信息技术手段以后,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信息技术不但没有使她们彼此孤立,反而增进了学生们的联系。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不难看出作为学校生态系统中关键种群的教师与学生是具有社会性的种群,会受到社会中其他人的影响。所以教师如果能够接触善于使用信息技术的人,会对自身信息技术水平有所提高,而信息技术有可能拓展教师这个关键种群与更多善于使用信息技术的人的接触机会,形成人际网络,对信息技术在学校生态系统的生存发展构成良性循环。信息技术自身因素对应用的影响教师问卷中第一题教师中多媒体设备基本稳定,结果表明十分符合的有基本符合的有不符合的有十分不符合的有。统计后不难发现,的教师认为教室中多媒体设备新能比较稳定,的教师认为不是特别稳定。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设备的正常运转是必须要保证的,这需要设备维护人员的定期维护、检测,也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维护、管理技能,能够解决一些在课堂中突发的小故障,避免一些误操作的发生,不因为使用了信息技术反而耽误了教学,影响教学进度。不同特点的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系统中生存状况也有所不同。笔者对样本学校海城高中有效调查问卷中位教师,进行了该校先后引进的种技术目前应用情况的调查。位教师中包括:语文人、英语人、数学人、化学\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人、物理人、生物人、历史人、政治人、地理人、艺术人。调查结果如表所示。表各学科教师使用种信息技术情况丨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艺术几何画板网页制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像、、、、网页制作等技术,他们的使用率很高,基本上各个学科中都有多应用,这主要因为他们的自身的通用性决定的。他们一般在社会中应用都应用比较广泛,教师对他们比较熟悉,因此应用在教学中也就更加得心应手。而且他们也适合教学中灵活展示等功能,相对传统教学中对知识的抽象理解,能够给出一个生动活拨的展示,使\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知识更易吸收理解。而有些技术的针对性就比较强,受学科限制性大,比如几何画板,是呈现几何图形动态变化的软件,在学校中基本上只有数学老师才会使用。有些技术的自身功能、操作难度能致使其在学校生态系统中只是昙花一现,最终被淘汰掉了。如,它的功能强大互动性强,曾经在学校教学中红极一时,但是它的操作却相对较复杂,教师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完成,这就对的生存造成了影响。而操作简便的就顺利的取代了它。这也就说明了信息技术的复杂程度对其生存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关键种群的技术观念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问卷探讨作为教育生态系统中关键种群的教师的技术理念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是教师问卷中的、、题和学生问卷的第、、题。教师问卷第题我积极的学习信息技术,结果如表所示表我积极的学习信息技术十分符合基本符合十分不符合所占比例在表中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教师有不愿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教师有,表明主观意愿上接受信息技术加入教学生态系统、愿意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多于不愿意改革的,这给信息技术在高中的应用建立了思想基础。第题未使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好,结果为十分符合的基本符合的有,不符合的。统计可知,觉得有信息技术参与的课堂可以帮助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师占绝大多数。第题调查的是时常提供机会,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概念,调查结果为十分符合的有,基本符合的有,十分不符合的有,结果表明具备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环境思想的教师只占了很少一部分。而信息技术手段却是能够帮助教师轻松实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化教育的。所以,我们应该首先从思想上让教师接受信息技术。\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学生问卷第题,使用了信息技术的教学很有趣,结果如表所示。表使用了信息技术的教学很有趣十分符合基本符合十分不符合“所占比例由此可知对使用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感兴趣的同学有这说明信息技术在中学的应用在学生有有着良好的思想基础。第题,信息技术知识有助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结果为,十分符合的基本符合的有不符合的,十分不符合的说明超过半数的学生觉得信息技术知识对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有所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就会使用已获得的信息技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样本学校海城高中,学生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将问题发布在校园内网在线答疑板块,学校安排各学科教师在线答疑,也可供学生之间讨论。同时,在学校内网中还设有精品课程、教案、课件、习题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这些资源的使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通过信息技术这个媒介很好的帮助了教师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是实现自主学习。第题,我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而不是学习,结果表明十分符合的有,基本符合的有,不符合的十分不符合的。超过半数的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娱乐,很少用于学习。笔者的调查针对的是高中学生,因其年龄特点,自制力差容易受到外来新鲜事物的吸引,信息技术的特点是能够展现内容丰富,它的游戏、聊天功能都能吸引高中生的注意。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多积极的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避免信息技术的娱乐功能抢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更要避免对信息技术娱乐功能的沉迷,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信息技术要想在学校生存下来,就必须从关键种群一师生的思想上进行变革,让教师与学生从主观意愿上接受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系统。关键种群的技术水平对信息技术生存的影响\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教学生态系统的关键种群是教师和学生,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对其应用有着直接的影响。问卷中相关问题是教师问卷的第题、学生问卷的第题。教师问卷第题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好掌握时间,结果为十分符合的有基本符合的有,不符合的有十分不符合的有,认为掌控课堂时间有困难的教师有,认为可以自由的掌握时间的困难有。笔者特别对认为掌控时间有困难的这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听课,最终了解到,这些教师之所以觉得掌握时间有困难,主要是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不够纯熟,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能解决的问题,导致打乱教学计划。长此以往,导致这些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失去信心。如果教师能够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或可以迅速的解决问题,就不会发生因使用信息技术而难以掌握课堂教学时间的情况。学生问卷第题,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我可以跟上课程进度,结果如表所示。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我可以跟上课程进度十分符合基本符合十分不符合“所占比例该表中可以看出有大概四分之三的高中生可以跟的上使用了信息技术的教学进度。高中生普遍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而且使用了信息技术的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知识,易于理解,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成就了高效课堂。社会因素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问卷中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社会因素影响的是教师问卷的、题。第题,应用信息技术次数越多,越会得到认可。结果如表所示。表应用信息技术次数越多,越会得到认可十分符合基本符合十分不符合所占比例§\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认为有较高信息技术水平可以得到同事认可的有,觉得与使用或者不使用信息技术无关的有,因此超过半数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水平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得到别人的认可。同时,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也倡导、认同这种理念,他们将教师的信息技术等级证书作为教师评定等级的必须条件,而且评定教师等级越高需要信息技术的水平也越高。这从政策角度确保了信息技术的地位,能够直接促进教师探究应用信息技术的动力。第题,其他教师都在研究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结果为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认为其他教师都在钻研信息技术教学的有,表明很多教师在思想理念上希望革新教学,在教学能力上赶超其他教师,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巨大的困境下,能够表现突出,处于优势地位。这当然也就给信息技术这个新加入教学系统的事物以机会,教师期望通过它来给教学效果带来质的飞跃。教学生态环境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海城高中信息技术调查问卷的第、题是教育生态环境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的调查。第题是学校的技术支持很好,结果如表所示。表学校的技术支持很好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所占比例可以看出,教师认为在学校可以获得足够的技术支持的只有,表明样本校海城高中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不充分,不能满足教师研讨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海城高中软硬件设施十分先进、完备。学校有八十多个多媒体教室,四个多媒体计算机室、一个精品课程教室、建有校园内、外网等,却没有一个专职管理人员,全部由信息技术教师兼职负责管理。每个信息技术在担任授课任务的同时,兼任负责多个设备、技术的维护。例如笔者本人,担任一年级八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负责校园内、外网站的维护、负责精品课程教室的管理。因为负责管理的事情多,有时难免顾此失彼,出现设备故障不能及时维修等问题。\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教师虽然愿意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但是教师对软件的操作能力和突发的硬件故障,又阻碍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如果学校能够做到足够的技术支持,排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信息技术在高中的发展定当如鱼得水,顺利发展的。第题,学校频繁引进新技术,结果为,十分符合的有,基本符合的有不符合的有非常不符合的有。有超过六成的教师认为学校引进了很多新的信息技术。我们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但也不是引进的越多就越好,有时候还会起到副作用。频繁的引进新技术、频繁的培训学习新技术,造成资源的浪费、消耗了关键种群一教师和学生的经历,这是不利于信息技术的生存的。每种信息技术在学生生态系统中都有它一定的生态位,同一时期引进功能相同的信息技术,必将造成竞争,抢占生态位。而关键物种对信息技术是有选择的,最终只会在同种功能中选择一种易于学习、方便使用、稳定性强的技术。第题,信息技术应用受到校领导重视,结果为十分符合的有基本符合的有,不符合的有十分不符合的有。有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样本学校海城高中,学校领导关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定期举办信息技术整合课竞赛,督促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并且与业务考核挂钩。管理者对信息技术的认可,积极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系统中的发展。\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第章生态学观点解析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通过对样本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影响信息技术这个外来物种在原有教育生态系统中生存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入侵物种相关因素信息技术在本调查研究中应属于学校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入侵物种,信息技术其自身的特性决定了他能否在学校这个生态系统中生存、发展下去。因此,笔者从信息技术的生态适应性、兼容性以及信息技术优势和革新策略等各个角度进行研究。适应性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每个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各有所不同,有些物种具有灵活地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发挥出不同功能。根据不同物种生态适应性的不同,我们可将物种分为专有性和普适性物种。也就是说“种群的适应性越强,其个体存在的数目就越多,占据的空间也越大”信息技术这一物种因其内容丰富,内部各技术的生态适应性也有很大不同。适应性越强,应用领域越宽阔、灵活。例如像这样的普适性的信息技术,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而像几何画板这样的专有性信息技术则比较适合在特定的教育生态系统中生存发展。但也绝非普适性信息技术就优于专有性信息技术,它们各有利弊。普适性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但是针对性不强。专有性信息技术针对性强但容易被广泛应用的普适性信息技术所取代。兼容性任何一个入侵物种,必须借助原有的生态系统中各因素,与其相结合才能生存下来。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这一外来物种,要想成功的入侵到中学这一教育生态系统中,无论是技术角度还是意识观点都必须与教育生态系统相兼容。否则必定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灭亡。例如,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海城高中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的网络是限制等聊天软件和游戏网站、网络游戏软件运行的,因为这些娱乐性信息技术是与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家长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学校和家长认为这些技术是会影响孩子学习的。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和教学计划、教学实践兼容。\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为教学实践提供便利而非改变教学实践”在访谈海城高中化学高级教师杨丽老师时,他说“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情况时,知识比较抽象。没有应用信息技术时,通过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的累积,也能很好的掌控教学效果。但如果把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的班级与传统教学的班级对比,学生理解接受的更快,记忆更加牢固。传统教学班级的学生多是死记硬背电荷移动规律,多媒体教学班级学生则是将形象演示记忆在脑海里,随时浮现调用,生动理解。”这更加印证了笔者在调查中“我认为传统教学方式优于是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的调查结果的正确性,结果显示有的教师认为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复杂性信息技术应用的复杂性是指理解和使用的困难程度。信息技术应用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群—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和效果。例如相对于比较简单的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生态系统中,而则逐渐退出了教育生态系统中。究其原因,高中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不具备足够的时间来学习、研究复杂的现代教育技术。即便掌握了使用技术的能力,但是却疲于研究如何将其有效的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因此,信息技术入侵教育生态系统时要适合其中关键种群的技术水平,难易程度适中,具有被重发明的技术,更利于其接受。优势与革新对于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一直存在着争议。通常研究者都认为,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也就是说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合理的使用,发挥其优势,促进教学。然而适时地革新技术,也成为教育教学与时俱进的手段。经笔者调查访谈得知,一般情况下教育生态系统中信息技术大规模的革新,基本上取决于学校管理者、上级教育部门的决定。而非教育生态系统中关键种群教师和学生所能左右。但是信息技术既要符合教学管理者的理念,也要满足关键种群的需要,才能顺利入侵到教育生态系统中来。海城高中最早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是由于教学改革的需要,后将信息技术大幅度革新是由于省级示范校及国家级课题等的硬性要求。\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教育生态系统环境因素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外来入侵物种能否顺利生存,跟其入侵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同样,信息技术入侵教育生态系统,同样受到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等环境因素制约。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要想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生存下来,必须依托于他生存的土壤—信息技术软、硬件的建设。“当师生能够很方便的接触到计算机,才便于发展她们的信息技术水平。相对于在计算机教室才能使用到计算机,师生更愿意在教室和家庭方便的使用计算机。教师可以方便的在教室应用信息技术时,才会更多的让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样本学校海城高中的教室全部都是多媒体教室。方便全体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为学生创设多感官体验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和教学活动相结合起来是在先进的硬件设备中运行的软件,所以易于掌握的、普遍运用的软件受到师生的欢迎,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样本校调查问卷统计的教师应用种信息技术,不难看出各软件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适应性不同,生存空间有很大的差别。有的软件在教学中也就是昙花一现,消失在教育生态系统中。那些普适性强、易于掌握的先进的适合教学的软件,在教育生态系统中蓬勃发展。人力资源建设“获得资源不仅是配备计算机和接入互联网,更是使用互联网和应用各类软件,充分利用所获得的资源,才是信息技术资源的应用”学校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建设是支撑信息技术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生存下来的关键,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者。本研究探讨了影响人力资源建设的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信息技术的推进作用和培训机会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师生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师生就会在教学活动中放弃应用信息技术,因此在一个学校的教育生态系统中配备一名全职的技术保障人员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海城高中大部分教师觉得遇到技术问题解决不够及时,这就需要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协调技术人员的招聘和工作安排来解决。为学校营造良好\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的信息技术氛围,少不了管理者的决策,他能推动、促进学校这个教育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的系统环境。调查的样本学校海城高中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制定了《海城高中信息化教育实施细则》,明确了实施课程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制定了教学计划,确定措施等,促使学校的教师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信息技术的更新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要解决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可以跟得上信息技术更新的脚步,岗前和在职的培训就成为了重要途径。调查发现“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多是在职业培训中花费时间较多的教师”。样本学校海城高中的主导思想是鼓励教师推动教育信息化,定期的课程信息整合课竞赛、培训,参加国家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并将培训合格证作为评定优秀的必须条件。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共同提高才能更好的促进信息化教育。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一是课堂教学,另外一个是课外活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基础划分不同层次,每节课安排必修和拓展延伸内容。影响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另一大障碍是自由时间。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认为没有时间去探索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任务中来,只是简单的在网络中下载演示课件,展示给学生。的教师会经常为学生提供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给他们构建知识和理解概念创造条件。也就是说样本校海城高中在给教师和学生自由的时间来探索信息技术这点,还是有所欠缺。但其确实信息技术能否在学校生态系统中生存至关重要的一点。关键物种相关因素本研究将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群教师与学生对应用信息技术的影响进行了阐述,针对教师与学生有关的可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生存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客观因素师生的社会经济地位、所处年级和学习科目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更倾向于在\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更大的范围应用计算机和”具有较高经济基础的师生更易于接触先进的信息技术,丰富其使用经验,能够更好的运用到教与学习中来。笔者在文献调研阶段发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同年级的教师与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低年级教师除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外,主要使用信息技术同家长沟通联系,而高年级教师除此之外还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班级日常管理;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课业问题也呈逐级递增的态势。学生随着年级、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熟练程度也有所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促进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生态系统的应用也会因不同学科而有所不同。教师会根据学科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参与教学。通常数学教师会使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几何图形;生物、化学老师会较多的使用视频演示实验过程;地理老师会带领同学们进行视频欣赏等。所以说不同学科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人为因素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生存的人为因素主要有关键种群的人际关系、技术理念和教学观念等。个人行为很容易受到周遭氛围的影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就很容易受到领导要求、同事良好示范的引导。周围关系良好的同事,会将使用信息技术带来高效教学效果的经验介绍给他人,促使他人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彼此互通有无,总结经验教训,优化信息技术应用的技巧和策略。而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会促使教师愿意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环境,而学生也愿意帮助老师努力创造优良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因此,关键种群的人际关系对信息技术在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将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教学,就是期望这项新技术通过教师的在课堂上的使用,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教育上的重大变革。可又恰恰是实施这项新技术的教师的理念,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海城高中最初施行信息化教育时,很多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引入,打乱了原有的教学计划。教师不适应这种没有板书的教学,觉得留给学生思考和做笔记的时间不够。因此,我们在改变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的同时,更应该加强教师技术水平和思想理念上的提高。在对海\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城高中调查问卷中发现,教龄短的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在信息化教育的环境里积累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自然的在其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教学中难以呈现的知识。而在传统教学手段中成长起来的教龄长的教师,他的教学经验都是传统教学的手法,造成他不愿意或者不主动又或者不习惯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这正如所说:“有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这类新技术与教学目标不相符,他们认为知识的传递应该是通过教师的教和书本上的学习;而认为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够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师,往往是那些受到构建主义影响,乐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以上是笔者以教育生态学观点分析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几点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笔者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努力探寻在中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策略。\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第章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通过对海城市高级中学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笔者认为,依据生态学的理论去理解信息技术在中学的应用,可以将其看做外来物种入侵中学的教学系统。那么,我们就以外来物种成功入侵生态系统的角度去探寻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方法和策略。整体规划教育生态系统,利于信息技术生存发展加强舆论导向与政策引导支持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种群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当然也包括信息技术,不可能即刻解决技术应用的问题。需要有能够引导、规划、人力物力的持续支持,需要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因此,需要教育部门制定能够规范信息化教育实践行动的政策支持。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信息技术应用的真正意义却不仅仅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而是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通过几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就能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发生巨大的变化,是不现实的。但是信息技术可以经过缓慢的进化演变,逐步形成良好学习方式的健康的教育生态系统。政策的制定,首先要考虑的学习者学习的内容、要掌握的能力和怎样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去完成这些目标。始终要保持正确的信息技术在关键种群中应用的真正目的。研究信息技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源于大家普遍认为其有助于教学。但是这需要政策资金的支持。教育政策决定着教育信息化评价过程中,要求信息技术应用量的同时,更加重视质的实现。再者,教育政策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让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师切身利益相结合。目前我校及鞍山地区要求教师职位评聘时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这些皆是通过教育政策手段来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政策的实行,需要通过管理者、教师等来完成,他们思维方式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转变,从全面的角度推行学校系统的健康良性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突破体制的束缚,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在高端科技与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中学系统中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者、各项规章制度等都因为信息技术的加入而发生改变。首先是教师与教学管理者工作方式的变化,进而使教学理念逐步发生变化。教学系统与信息技术的内部调整、相互适应、提高,从而使教学效果、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学校教学系统的进化一定会波及原有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提出对教学管理方式的优化,要求突破体制的束缚,形成便于沟通交流的网状组织结构。全面规划学校教学系统,推进其以螺旋上升式发展。但是,教学理念、管理方式的调整必定会与现行体系发生矛盾冲突,所以应釆取缓慢推进的方式,不能急功近利,使教师与学生逐步接受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的理念。强化资源建设,确立信息技术的生态位加强资源建设投资,完善软硬件建设加大软硬件设备的投资,是制定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持续保障和支持。政府部门应将信息化教育经费的使用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确保持续稳定的信息化教育投资。积极推动学校开发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建立校园网,将文本、音频、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到平台中去,实现资源共享。应积极开展教师课件、视频课程评选活动,鼓励教师开发教育软件,因为教育前沿的教师最了解教学的需要,能够使教学软件更合理与适用。重视信息技术的功能定位给每种信息技术一个明确的功能定位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因为不同的信息技术是更适合应用于不同的环境的。能够在一种信息技术进入教育生态系统之前,就能够明确它能否对教学有帮助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实践研究发现,不与其他种类的信息技术竞争生态位的、能够灵活适应生态环境的、技术难度低、稳定性强、不需要消耗大量资源的信息技术更容易在学校生态系统中生存下来。而且信息技术不是适合所有任务,例如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演示文稿适合用来演示教学中的知识、实验过程等。而一些聊天软件如腾讯等作为课后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比较适合,而不适合在教学中使用。因此合理的定位每个技术的生态位,能够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系统中顺利生存。\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与此同时,每种信息技术之间的竞争,也就是说种间的竞争,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有很大影响的。任何一种新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育生态系统,都会打破原有的平衡,需要经过漫长的相互适应和改变,重新获得平衡。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种间竞争的发生,学校在引进新的信息技术时,要先了解是否已经存在功能相同的技术,造成教师为了学习新的技术而影响教学,因为不能灵活应用新技术,造成投入与收益的巨大差异。组建人际网络,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构建人际资源网络,获取技术支持生态系统中,种群之间与内部、环境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其达到平衡发展。教师这一学校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群在工作生活中,以互惠利他原则,彼此进行互助,增进友谊、互相提高,形成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可以使信息技术在学校中更好的传播、利用、推广。学校如果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创造更多的机会,那么教师专研和利用信息技术技术教学的频率也会增大。教师间的人际关系资源网络应当受到重视,通过教师培训、整合课竞赛等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可以获得跟多更广泛的技术支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是年教育部下发的旨在推进中小学信息化进程,加强教师队伍信息化建设,注重创新、应用,着重培养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某种信息技术手段,是为了以最小的成本使学生和自己获得最大的收益,使教学效果达到升华。究竟使用何种信息技术手段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佳,这取决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而信息资源充沛与否又制约着教师的认知。而现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扩大教师接触信息资源的机会,提供更多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更好的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研究、创新教学方法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要如何让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其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让教学任务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知道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果、高效快捷的管理\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班级与家长够通,让教师明白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应经常为教师提供研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机会,以互助交流的形式完成集体备课,更利于信息技术在学校生态系统中生存。针对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应根据教师这一特殊人群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特点来安排培训内容,不但要教会教师如何操作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操作为基础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让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完美整合。在对教师的培训方法上可以激发教师探索欲,采用形式多样的讨论、实践探究、相互合作等多种手段,充分利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机会建设人际资源网络,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共享。“在美国信息化教育的投资一般是硬件占、软件和资源占、人才培养占在我国硬件投资占、软件投资和资源占、人才培养也仅为”,一个以人为本的信息化教育系统才是健康的、发展良好的,不应该一味的重视软、硬件的投资,应该与人才培养并重,是人将技术应用于生活实际,为我们的生活添光争彩。样本校海城高中硬件设备比较先进,实行信息化教育比同类学校要早,管理者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教师的教学观念先进,乐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方法。信息技术要想真正的入侵到学校教育生态系统,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不断的努力,加强对教师这一关键种群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兴趣与信息安全意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家长与教师应该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有正确的认识,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与思考。中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和学习经历,喜欢游戏或者是聊天,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引导他们发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最终提高学习成绩。中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学校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开发自主学习板块,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丰富体验、开阔视野,实现素质教育。当然,中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安全问题不容我们忽视,要重视安全管理和教育引导工作。利用软件过滤、检测来限制学生接触不良网络信息,并与家长密切\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联系,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知信息技术相关文化,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自律性,确保给学生一个纯净的网络环境。\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第章结束语目前,教育部对中学信息化教育投入大量资金,期待教学效果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阻碍信息技术在中学的应用有很多因素,如学校管理者观念、教师的技术理念、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自身特定等等。将信息技术引入学校,是为了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经历磨合、适应后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使学生受益。这正如生态学中,一个外来入侵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中,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与其他各种群间相互磨合,使原有种群发生改变,最终达到新的平衡。因此,笔者以生态学的角度来解析信息技术在中学的应用。“那些影响力大的技术使已经‘消失’了的技术,如黑板、书本,他们存在于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却不显得特别了”。当信息技术也能够“消失”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时,就自然而然的融入教学生态系统中了。中学时期,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开阔视野、习得经验的良好时机,信息技术的加入,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生态系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特征,如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高效的教学管理,唯有如此信息化教育教学才能不辜负众望,实现预期目标。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生存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也会影响到学校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笔者认为中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持续对信息技术应用投资,将会规避当前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树立舆论导向,突破体制的束缚建立灵活的组织架构来改善信息技术在中学应用的环境,构建人际资源网络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等,优化信息化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不能一蹴而就,应该是螺旋上升、缓慢的融入教学系统。本文提出的优化策略只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一部分,还需要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修正的。因笔者水平有限,教学经验不足,导致本文存在很大局限性,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批评指正,吸引更多学者对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的研究。笔者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讨,积极寻求更多更好的改进信息技术在中学应用的有效的策略。\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参考文献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趋势研究报告李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成效分析电化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生物室。生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余胜泉生态观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中国教育网络,互利惠他主义王炜,黄黎茵。教育生态学视野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态的审视中国电化教育,李志厚从生态学角度研究教学问题电化教育研究,(杜光胜。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课程与我国中小学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对比研究电化教育研究,(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中国远程教育,\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赵勇,弗兰克著,陈维超编译影响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从生态学的视角中国电化教育庄荣霞,王铟学校技术生态系统中新技术教育应用发展探微现代教育技术,赵勇,王安琳教育与技术的关系探微中国电化教育余胜泉。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科学发展基础教育参考,(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附录一海城高中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调查问卷性别:教龄:年学历:所教年级:学科:其他教师希望我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在工作中会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在工作中与其他教师相互协助():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与他人交流有利于我接受更多新事物():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信息技术会使我和学生产生距离():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性能基本稳定():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我积极的学习信息技术():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使用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时常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构建、理解知识():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不利于掌握时间(: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应用信息技术次数越多,越会得到认可():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其他同事都在探讨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在学校可以得到足够的信息技术支持()\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学校频繁引进新的信息技术():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信息技术应用受到校领导重视: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附录二海城高中学生调查问卷性别:年级:信息技术让同学间彼此疏远():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使用信息技术的课堂很有趣: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信息技术知识有助于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使用信息技术娱乐的时间多余学习():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使用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我能跟上进度():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十分不符合\n生态学视角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有效应用策略研究致谢在我学习和撰写论文期间得到了许多帮助和关怀,在此我要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在这里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导师王朋娇老师。王老师在我学习期间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给予我极大地关怀,在我撰写论文期间不断的给我建议,又在百忙之中对我的论文进行批改,给我许多中肯的建议,指导我正确的研究方向。王老师对事业的追求、对学生的宽容、爱戴是我要用一生来学习的。在此,我谨向王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我还要向极大帮助的朱晓男老师、邢坤苓老师表示感谢,她们在我撰写论文期间,将她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无私的传授给我,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能够顺利的完成论的撰写,需要感谢的人很多,在此献上我最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