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4.31 KB
  • 27页

A+生态学实习报告

  • 27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院系姓名学号组号时间:2012年11月18日\n实习一、森林土壤群落调查(蚯蚓调查)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壤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了解土壤的主要生物学及生态学特点。二、实习方法:1、用铁锹挖出40cmx40cmx40cm勺土方;(见下图1)2、分别在0~10cm,10~25cm,25~40cmE个土层中计数蚯蚓;3、在每片林分中重复四次操作。结束后将蚯蚓带回,洗净后称鲜重并记录。图i土壤蚯蚓调查样地示意图三、实习工具:铁锹、米尺、整码天平、计算器、自封袋、标签等。四、实习数据:森林0—10cm10—25cm25—40cm数量鲜重数量鲜重数量鲜重毛竹林21.22g毛竹林毛竹林毛竹林森林0—10cm10—25cm25—40cm数量鲜重数量鲜重数量鲜重次生株林63.80g51.40g20.69g次生株林10.22g次生株林次生株林\n森林0—10cm10—25cm25—40cm数量鲜重数量鲜重数量鲜重火炬松人工林火炬松人工林40.35g火炬松人工林火炬松人工林10.2g52.6g森林0—10cm10—25cm25—40cm数量鲜重数量鲜重数量鲜重杉木林20.90g10.54g杉木林30.90g21.28g10.42g杉木林21.95g110.81g20.89g杉木林森林0—10cm10—25cm25—40cm数量鲜重数量鲜重数量鲜重板栗林11.88g111.12g板栗林61.30g31.80g板栗林52.75g141.24g板栗林72.69g41.32g五、数据处理及分析:森林类型0cm~10cm10cm~25cm25cm~40cm合计数量/(条/公顷)鲜重/(g/公顷)数量/(条/公顷)鲜重/(g/公顷)数量/(条/公顷)鲜重/(g/公顷)数量/(条/公顷)鲜重/(g/公顷)毛竹林0075000762500012500076250次生株林4375002512503125008750012500043125875000381875火炬松人工林3125003437531250016250000625000196875杉木林43750023437525000016437518750081875875000480625板栗林1187500538750750000342500001937500881250\n图一:各类型森林土壤中蚯蚓数量及鲜重25000005000000200000015000001000000长7图二:毛竹林土壤中蚯蚓垂直分布状况200000150000100000500000■■-鲜重/(#公顷)一数量/(条/公顷)图三:次生栋林林土壤中蚯蚓垂直分布状况\n图四:火炬松人工林土壤中蚯蚓垂直分布状况5000004000003000002000001000000dx1L162500/\从31250。鲜重仆/公顷)一数量/(条/公顷)图五:杉木林土壤中蚯蚓垂直分布状况8000006000004000002000000■■-鲜重/(#公顷)一数量/(条/公顷)图六:板栗林土壤中蚯蚓垂直分布状况\n以上结果与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结果有关。蚯蚓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蚯蚓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千百万年来,默默无闻地生活在泥土里,耕耘不止,增添土地的养料,使绿色植物长得郁郁葱葱。蚯蚓是改良土壤的“功臣”。蚯蚓挖掘土壤,使土壤变松,并使空气和水容易抵达植物的根部。蚯蚓挖掘的洞穴与通道有助于土壤迅速排水。美国奥利维博士估计,如果15亩土地中有100万条蚯蚓栖息,完全可以代替三个熟练的园丁全年每天轮流干八个小时的劳动,而且每年还可以获得1.8吨的蚯蚓粪。这些年来,有些国家的农民实行“免耕法”,他们用大量增加土壤中蚯蚓种群数量的方法来代替机械耕作,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改良了土壤。蚯蚓能降解、疏散土壤中的污染物。由于污水灌溉,污染尘埃的沉降,加上滥用农药、化肥,造成了土壤污染,而蚯蚓能在栖息的环境中吸收分解污染物质,如有机农药、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国外的一些工厂建造了高大的蚯蚓粪空气净化塔,有毒气体和恶臭气体经过这种塔,可以解毒去臭。在美国,正在研究利用蚯蚓来净化城市污水,使之变成净水,流回河中。另外,蚯蚓对植物生长的贡献是巨大的。蚯蚓在土壤中纵向栖息,头朝下吃食,每天能吞吃相当于自身重量的有机物质,其中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积在地面。据国家农业部肥料质检中心等单位对蚯蚓粪的检测,蚯蚓粪含氮磷钾分别为1.4%、1%、1%,含腐殖酸46%,含23种氨基酸,丰富的蚯蚓蛋白酶,每克蚯蚓粪有105X8个有益微生物,并具颗粒均匀、透气保水、无味卫生、肥效持久等特点。含水85%的蚯蚓粪在酷暑中晒15天,20厘米深处含水量仍达45%,大大增强土壤的抗旱能力。蚯蚓粪中的蚯蚓酶还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毒、有害菌和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物质。蚯蚓粪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实习二、森林群落调查一、实习目的意义: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了解各测定指标的调查、计算方法和生态学意义。二、实习工具:罗盘仪、三脚架、测高器、30米皮尺、10米皮尺、米尺、胸径尺、小刀、GPS定位仪、100米围纯、记录板、枝剪、粉笔、铅笔、标签、调查表格、植物检索表、工具包等。三、实习方法及内容:3、1IVinvestigation重要值调查1)标准地调查:每小组完成一块20X20m样地调查;分乔木层(10X10样方4个)、灌木层(2X2m样方5个)、草本层(1x1m样方5个)及层外植物调查。样地设置见下图\nA、植物名称:记录植物中名或学名,并采集有关植物标本(实习中只采集野外不能识别的标本。经鉴定后再将植物名称填入,但在鉴定前要填入代号)。由于标本不完整,鉴定有困难时可暂填入**科或**属的一种。如苔草属的一种。B、高度:按植物自然情况进行测定。范围指最低高度到最高高度。如果植物最低为0.3米,最高为1.5米,则记为0.3-1.5米。C、胸径:树木离地1.3m处的直径,可用胸径尺测量。D、冠幅:用皮尺测量东西、南北方向的距离,二者相乘即得冠幅E.多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目,可以按个体量多少分为若干等级。本实习采用植物在该样方内的数量多少表示,单位为株F、盖度:即该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方面积的呢匕。G、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频度二(某物种出现样方数/样方总数)X100%相对频度=(该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总和)X100%H、分布:指丛生、片状、稀疏、单株等。3)重要值计算:分层计算不同物种的重要值。I重要值=[相对密度(多度)(的+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300针对乔木而言:重要值=(相对密度【即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即相对优势度】)/3针对灌草而言:重要值=(相对密度【即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即相对优势度】)/3注:显著度【优势度】:指样方内某种植物的胸高断面积除以样地面积。相对显著度【相对优势度】=(样方中该种个体胸面积和/样方中全部个体胸面积总和)x100%密度(D)=某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样方面积相对密度(RD=(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全部植物的个体数)X100%\n3.2Biodiversityindexes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①群落所含物种的多寡,即物种丰富度;②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即物种均匀度。(1)物种丰富度指数a.Gleason(1922)指数:D=S/lnA式中A为单位面积,S为群落中的物种数目。b.Margalef(1951,1957,1958)指数:D=(S-1)/lnN式中S为群落中的总数目,N为观察到的个体总数。(2)Simpson指数:D=1-2P2式中P种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3)种间相遇机率(PIE)指数:D=N(N-1)/2N(N-1)式中N为种i的个体数,N为所在群落的所有物种的个体数之和。(4)Shannon-wiener指数:H'=-2PlnPi式中P=N/N(5)Pielou均匀度指数:E=H/Hnax式中H为实际观察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x为最大的物种多样性指数,fa=LnS(S为群落中的总物种数)。四、实习数据:1、空青山次生桥林森林群落调查表(乔木层每木调查表)样力No树种名称胸径cm树高m冠幅m(南北x东西)样力No树种名称胸径cm树高m冠幅m(南北x东西)NO.11麻杯25.819.34.5x5.9NO.31麻杯1.852.73.0x2.92麻杯4.783.962.9x3.32麻杯4.666.82.6x2.13麻杯5.1〕3.11.7x1.63麻杯3.526.42.0x1.814枫香26.7521.85.6x3.44麻杯5.837.23.6x3.2\n5麻杯8.287.67.2x6.85麻杯2.093.32.2x0.96麻杯5.41『6.414.3x3.56麻杯28.8923.716.1x5.91NO.21麻杯22.3018.63.3x2.8NO.41麻杯3.584.23.1x2.12栓皮栋35.0824.35.3x3.42枫香31.1026.16.1x5.73麻杯4.465.24.4x2.33麻杯22.7623.51.8x2.64麻杯8.289.85.5x3.84麻杯2.12.61.2x0.815麻杯7.16.34.4x2.95麻杯5.915.32.4x2.16麻杯3.1841.8x2.86栓皮栋17.8819.83.1x2.8森林群落调查表(灌木/下木小样方调查表)样物种盖平多样物种盖平多方名称度均度方名称度均度%高%高No(株No(株米)米)NO.1短穗竹191.23NO.4淡叶竹60.31小枫香60.91金樱子130.52NO.2淡叶竹60.4-41NO.5牛鼻栓81.3—A1短穗竹121.32豆腐柴100.42NO.短穗竹132.12备注03牛鼻栓62.315森林群落调查表(草本小样方调查表)样物种盖平多分样物种盖平多分方名称度均度布方名称度均度布高状高状No%米株况No%米株况NO.络石250.02丛NO.麦冬120.01丛16生48生:麦冬60.11丛酢浆草130.01片2生4状络石80.01稀6I疏NO.酢浆草120.01单NO.麦冬80.11片\n26株51状络石100.081丛生酢浆草200.072片状NO.3络石510.073片状备注2、火炬松人工林森林群落调查表(乔木层每木调查表)样力No树种名称胸径cm树高m冠幅m(南北x东西)样力No树种名称胸径cm树高m冠幅m(南北x东西)NO.11A3.1821.9x1.8NO.31枸骨4.895.42.4x2.22火炬松20.0618.44.4x3.52火炬松20.1319.83.4x3.23火炬松18.4716.54.8x3.33盐肤木5.517.22.6x2.44火炬松19.7514.14.3x3.94B7.257.63.1x2.25盐肤木3.503.83.1x2.45枸骨6.775.82.6x2.06火炬松29.30246.3x4.86A3.582.521.4x1.2NO.21火炬松18.7916.65.5x4.3NO.41枸骨2.153.42.6x2.42火炬松26.1117.36.4x5.52A4.213.11.8x1.23火炬松17.2014.44.4x3.93A4.432.91.3x1.14火炬松19.7515.35.9x4.24柿树5.848.33.1x2.65枸骨7.326.63.1x4.65柿树5.798.13.4x2.96枸骨6.054.13.1x2.66火炬松21.6718.54.5x4.3森林群落调查表(灌木/下木小样方调查表)\n样力No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米多度株样力No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米多度株NO.1盐肤木:61.351NO.4班契340.31:3班契250.252短柄袍161.31小构树121.411枸骨272.61黄檀50.091枸骨312.11NO.2小构树251.362NO.5班契280.362短柄袍381.22小构树131.451黄檀111.12NO.3盐肤木71.21备注小构树I211.252短柄袍241.322森林群落调查表(草本小样方调查表)样方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多度分状况样方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多度分布状No%米株No%米株况NO.狗尾巴草30.651稀疏NO.火棘121.351稀疏1野蔷薇51.21单株4苍耳子220.373片状麦冬250.142片状麦冬280.112片状火棘131.31稀2疏NO.狗尾巴草70.761丛生NO.狗尾巴草30.671稀疏2:苍耳子180.42稀5苍耳子190.53片6疏2状野蔷薇61.241单株麦冬320.122丛生野蔷薇51.351单株NO.野蔷薇51.311单株备3狗尾巴草20.801稀疏注\n火棘161.451稀疏麦冬260.093丛生五、数据处理:A、重要值1、空青山次生桥林a、乔木种类多度相对多度频度相对频度显著度相对显著度重要值麻杯2020/2411/20.2307/4000.47620.6032栓皮杯22/241/21/40.1217/4000.25120.1948枫香22/241/21/40.1321/4000.27270.2020总和241210.4845/40011b、灌木种类多度相对多度频度相对频度显著度相对显著度重要值短穗竹77/143/53/100.440.4440.4147淡叶竹22/142/52/100.120.1210.1546小枫香111/14-1/51/100.060.061F0.07751牛鼻栓22/142/52/100.140.1410.1613豆腐柴11/141/51/100.100.1010.0908金樱子11/141/51/100.130.13110.10081总和14110/510.9911C、草本种类多度相对多度频度相对频度显著度相对显著度重要值络石77/144/54/100.940.56970.4899麦冬313/1413/53/100.260.1576F0.22401酢浆草44/143/53/100.450.27270.2861\n总和14110/511.65112、火炬松人工林a、乔木种类多度相对多度频度相对频度显著度相对显著度重要值火炬松1010/2414/140.3601/4000.92240.5416柿树22/241/41/140.0053/4000.01360.0561枸骨55/243/43/140.0129/4000.03300.1519盐肤木22/242/42/140.0033/4000.00850.0782A44/243/43/140.0047/4000.01200.1310B11/241/41/140.0041/4000.01050.0412总和24114/410.3904/40011b、灌木种类多度相对多度频度相对频度显著度相对显著度重要值盐肤木22/252/52/160.130.04140.0821莪藜77/253/53/160.870.27710.2482小构树66/254/54/160.620.19750.2292黄檀33/252/52/160.160.05100.0987枸骨22/252/52/160.580.18470.1299短柄袍55/253/53/160.780.24840.2120总和25116/513.1411C、草本种类多度相对多度频度相对频度显著度相对显著度重要值狗尾巴草44/284/54/180.150.06070.1419野蔷薇44/284/54/180.210.08500.1500火棘33/283/53/180.410.16600.1466麦冬99/284/54/181.110.44940.3310苍耳子818/28-3/53/180.590.2389F0.23041总和28118/512.4711B、物种多样性指数1、空青山次生桥林\na、林分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分析林分层主要树木Pi格莱森指数D=S/lnA马格莱夫指数D=(S-1)/lnN十日林指数D=1-Z2Pi2香农指数H'=-E(Pi•lnPi)Pielou均匀度指数E=H/Hmax种间相遇几率PIED=N(N-1)/ENi(Ni-1)乔木麻杯20/240.50070.62930.29170.56610.51531.4375栓皮杯2/24枫香2/24灌木短穗竹7/142.00281.89460.69391.46810.81943.9565淡叶竹2/14小枫香1/14牛鼻栓2/14豆腐柴1/14金樱子1/14草本络石7/141.86400.75780.62241.03460.94173.0333麦冬3/14酢浆草4/14b、整个林分物种多样性分析物种多样性指数S=12N=52A=400乔木灌木草本品种Pi品种Pi品种Pi麻杯20/52短穗竹7/52络石7/52栓皮杯2/52淡叶竹2/52麦冬3/52枫香2/52小枫香1/52酢浆草4/52牛鼻栓2/52豆腐柴1/52金樱子「1/52格莱森指数D=S/lnA=2.003马格莱夫指数D=(S-1)/lnN=2.7839辛普森指数D=1-EPi2=0.7996香农指数H=-E(Pi•lnPi)=1.9985皮尔洛指数E=H/Hmax=0.8043种间相遇几率PIED=N(N-1)/ENi(Ni-1)=5.41222、火炬松人工林\na、林分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分析林分层主要树木Pi格莱森指数D=S/lnA马格莱夫指数D=(S-1)/lnN十日林指数D=1-Z2Pi2香农指数H'=旺(Pi•lnPi)Pielou均匀度指数E=H/Hmax种间相遇几率PIEiD=N(N-1)/ENi(Ni-1)乔木火炬松10/241.00141.57330.73961.53680.85774.3810柿树2/24枸骨5/24盐”;2/24A:4/24B1/24灌木盐”:2/252.00281.55330.79681.67940.93735.8824班要7/25小构树6/25黄檀13/25枸骨「2/25短柄袍5/25草本狗尾巴草4/283.10671.20040.76281.51800.94324.7848野蔷薇4/28火棘3/28麦冬「9/28苍耳子8/28b、整个林分物种多样性分析物种多样性指数S=15N=77A=400乔木灌木草本品种Pi品种Pi品种Pi火炬松10/77盐肤木2/77狗尾巴草4/77柿树2/77班契17/77野蔷薇4/77枸骨5/77小构树6/77火棘3/77盐肤木2/77黄檀3/77麦冬9/77A4/77枸骨12/77苍耳子8/77B1/77短柄袍5/77格莱森指数D=S/lnA=2.5036马格莱夫指数D=(S-1)/lnN=3.223辛普森指数D=1-EPi2=0.9219香农指数H=-E(Pi•lnPi)=2.6727皮尔洛指数E=H/Hmax=0.9869\n种间相遇几率PIED=N(N-1)/DNi(Ni-1)=15.1606六、分析:图一:空青山次生栋林乔木层重要值分析重要值□重要值图二:空青山次生栋林灌木层重要值分析□重要值图三:空青山次生栋林草本层重要值分析\n重要值口重要值图四:火炬松人工林乔木层重要值分析口重要值图五:火炬松人工林灌木层重要值分析重要值口重要值图六:火炬松人工林草本层重要值分析\n重要值在此次群落成分调查中,通过对结果的纵向分析可知:对于空青山次生栋林:1.在乔木层中,优势树种是麻栋(图一);2.灌木层中,优势种是短穗竹(图二);3.在草本层中,优势种为络石(图三)。对于人工火炬松林:1.乔木层的优势树种为火炬松(图四);2.灌木层的优势种为菠藜和小构树,短柄袍次之(图五);3.草本层的优势种为麦冬(图六)。通过对两种林分对比分析可知,无论在乔木层(图一、图四),灌木层(图二、图五)还是草本层(图三、图六)中,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总是多于人工林,由此推测天然林的生物多样性大于人工林,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要大于人工林,而人工林的恢复力稳定性大于天然林。这大部分是由于在人工林是采用人工播种、栽植或杆插等方法和技术措施营造培育而成的森林,人工作用干预大,目标性和方向性较天然林强。所以,从生态效益角度来讲,天然林比人工林好。天然林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当地气候条件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最大的生态稳定性。我们应该尽最大限度的保护天然林的存在,在培育人工林使要能够模拟自然林的林分组成,这样才不至于造成一些严重的生态问题。\n实习三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LTER)考察一、实习目的意义:系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二、实习内容:1.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目的意义、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台的分布及参与的大型课题研究项目。2.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3.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4.森林生态系统水分特性研究5.森林生态系统小气候观测与研究三、实习地点: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空青山)四、实习报告编写森林生态定位站简介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工作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监测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冲击与调控过程,建立森林生态环境动态评价和预警体系,为森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导我们更有依据、更科学地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下蜀林场的生态定位站概况(一)背景介绍下蜀林场的生态定位站于1986年正式建站,是我国第一个城\n市森林生态站。本站位于长江下游江苏省宁镇山脉东段丘陵区(如下图)。代表区域为江淮平原丘陵落叶常绿阔叶林及马尾松林区,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典型植被类型。常见植物有栓皮栋,麻栋,枫香,枸骨,冬青等,具大致形成五个森林群落,依次为毛竹林,栓皮栋、麻栋林,松林,杉木林和板栗林。(二)硬件设施江苏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站拥有定位观测铁塔(高30m)1个,碳通量观测系统1套,小气候观测站4个,标准径流场6个,测定森林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固定样地11块,测定森林水分循环和养分循环的固定样地4块,以及60m2的野外观测用房和100m2的档案室和资料室。其中,径流场主要用于测定林中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速度与方向,而小气候观测站则是测定林分中的湿度与温度状况。(三)科研成果近五年来,积累了200多万个野外观测数据,撰写研究论文40多篇,其中在SCI发表3篇,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等核心刊物发表33篇,出版专著3本。获得梁希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我国LTER占台建设情况和研究发展趋势。1、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是国际上为研究揭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规律而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通过在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的典型地段建立生态系统\n定位观测站,在长期固定样地上,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物生产力、养分循环、水分循环和能量平衡等进行长期观测,进而阐明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演替的内在机制,在自然状态下或某些人为活动干扰下的动态变化格局与过程,生态系统自身的动态平衡以及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已被众多的研究实践所证明。山地是一个生态复杂系统,它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展山地生态学研究对阐明山地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山地的生态现象与过程,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山地资源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我国LTER占台建设情况和研究发展趋势:一、资源建设情况1.完成了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的组建2.加强了平台基础条件建设,建成了样品库、标本室3.完成国家生态网络综合研究中心建设4.持续开展联网观测与研究5.建成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和业务化平台6.国家生态网络科学数据资源体系得到完善7.制定了生态站数据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完成了生态站数据库模板的建设。8.搭建远程数据传输和模型一数据融合平台二、开放服务与共享\n数据集成与共享方面,大部分生态站开展了建站以来历史数据的汇总与整编工作,完成了各具特色的数据集。作为国家科技共享平台,国家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充分发挥国家野外科研平台的优势,站点仪器设备和设施全面对外开放、共享,已经成为各大学研究生科研基地、本科生科研教学实习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及国内外合作研究的共享平台。三、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提出了国家生态站系列规章制度、观测技术标准和规范,为生态站的运行提供保障。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其他部门的网络章程和管理制度为基础,组织中科院、林科院、农科院和气象局的有关专家和部门代表充分讨论,制定了一系列国家生态网络管理制度,用于指导网络的运行与管理。四、项目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海伦站提出了黑土漫川漫岗地区的“混林混草与粮畜一体化”发展模式、平缓地区的“建立大豆一玉米一畜牧生态经济产业带”发展模式,推广到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应用禹城、栾城、商丘、封丘等站研究成果,使黄淮海平原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得到治理。祁阳站近三年已推广引进种植优良牧草42万亩,推广天然草山草坡改良技术21万亩,促进草食动物发展28万余头(牛单位),新增纯收入2.35亿元。呼伦贝尔站人工草地技术示范。采集当地野生牧草、引进优良栽培牧草,进行驯化和引种试验。拉萨站建立了多种高产牧草种植模式。油菜,冬青棵一箭舌豌豆轮作模式。\n五、人才队伍建设生态站已经形成了由学术带头人、研究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撑人员和研究生等构成的稳定的队伍。各生态站均想方设法引进人才,稳定队伍。三、定位站主要长期观测研究内容及其详细研究方法一、研究内容:(1)生物监测数据1、植物名录2、乔木层植物种组成3、灌木层植物种组成4、草本层植物种组成5、树种更新状况6、优势植物矿质元素含量7、凋落物现存量8、层间植物9、生物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方法(2)土壤监测数据1、土壤养分2、土壤矿质全量3、土壤微量元素4、速效养分5、土壤速效微量元素6、土壤理化分析方法(3)水分监测数据1、土壤含水量2、森林蒸散量3、土壤水分常数4、水面蒸发量5、雨水水质状况6、地表径流量7、树干径流量、穿透降水量8、枯枝落叶含水量9、水质分析方法气象监测数据1、气温度2、空气湿度3、降水4、地表温度二、研究方法:1、森林生态系统蒸散量观测2、森林生态系统水量空间分配格局观测3、森林对集水区与嵌套流域观测4、森林水质观测5、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理化性质观测6、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贪储量观测7、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观测8、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酶活性及微生物观测9、森林生态系统根际微生态区观测10、森林冻土观测11、森林常规气象观测12、森林小气候观测13、森林生态系统微气象法碳通量观测14\n、森林生态系统温室气体观测15、森林生态系统大气干湿沉降观测16、森林生态系统负离子、痕量气体及溶胶规则17、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固定样地观测18、森林生态系统物候观测19、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层碳储量观测20、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与粗木质残体观测21、森林生态系统年轮分析方法22、森林动物资源观测四、我校下属LTER?站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的地位。历史贡献。现状困境、长远科研需求预测,及台站建设发展的针对性建言下蜀林场创建于1925年,当时是江苏省立第一高级农业学校实习林场,面积66.ha。1952年院系调整后改为南京林学院下蜀林场。1984年改称南京林业大学实习林场。自从1959年以来,学校对林场建设十分重视,林学系及森林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的本科学生,每年都到林场实习;硕士生和博士生到林场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论文;许多学科的教师到林场进行试验研究,使林场真正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基地。林场是重要的大学生实习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全年共接纳大学生实习18000余人次,正在研究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有九项:1.“长江三角洲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2.“江苏下蜀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3.“优质抗逆生态与珍贵用材树种新品种选育”;4.“鹅掌楸种间基因渐渗及对鹅掌揪遗传系统的影响”;5.“生态林抗逆植物材料筛选与快繁技术研究”;6.“国家级银杏种质基因库的建立和良种选育”;7.“楸树珍贵用材林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8.“竹资源优良品种选择与育种技术研究”;9.“观果海棠引进与繁殖推广”。“十二五”期间,下蜀教学科研基地\n发展建设的目标是:以保护基地区域内生态系统为基础,以建设开放型、多功能、教学实验实习基地为重点,以生态长期定位观测与珍稀资源植物保育研究为特色,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实现保护、教学、科研、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把基地建设成为高水平、高质量、多层次、具有南林显明特色的教学示范区。[这里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林木葱郁,东西走向宁镇山脉似天然屏障,让北风和西风难以长驱直入,为林木生长提供有利的天然环境。林场森林面积314.4ha,其中林业用地298.9ha,省级公益林261ha,森林覆盖率超过90%全场共有活立木蓄积量19099m3场内的天然林以栋类(麻栋、栓皮桥、白栋、短柄抱树、锐齿棚栋、茅栗等)次生林为主。并杂有化香、枫香、黄连木、剌楸、朴树、棒树、榔榆、黄檀、响叶杨、山槐、三角枫、五角枫、野漆树、盐肤木、皂荚、野柿等落叶树种,以及冬青、枸骨、石楠、乌饭树等常绿树木。林下灌木主要有:茶条、八角枫、枸骨、胡颓子、牛奶子、满山红、六月雪、白鹃梅、芫花、山胡椒、短穗竹、水竹等;藤本植物有:紫藤、野葛、千金藤、青藤、木防已、木通、络石、金银花等;林下常见草本植物有:阔叶麦冬、天门冬、海金沙、百部、玉竹、黄精、太子参、明党参、紫参、桔梗、紫花地丁、地榆、夏枯草及白茅等禾本科植物;还有阴生的蕨类和苔鲜等低等植物。场内天然和人工引种栽培的木本植物有72科、279种;其中有珍贵的树种和竹种:马褂木、楸树、金钱松、葵花松、榛木、南京搬、黄杆京竹、金镶玉竹、人面竹、黄杆乌铺鸡竹、花毛竹、红壳竹。草本植物72科258种。回首走过的沧桑岁月,我们激情满怀;展望美好的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十二五”期间,下蜀教学科研基地发展建设的目标是:以保护\n基地区域内生态系统为基础,以建设开放型、多功能、教学实验实习基地为重点,以生态长期定位观测与珍稀资源植物保育研究为特色,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实现保护、教学、科研、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把基地建设成为高水平、高质量、多层次、具有南林显明特色的教学示范区。实习心得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森林生态学实习,由于下蜀好天气的照顾,我们很快完成了任务。这次实习中,我们基本掌握了森林生态方面野外实习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去下蜀林场实习了,但是到了那里,还是会感觉空气清新,人也变得清爽起来。晚饭后就变得很冷了,山里的风吹得树木嗖嗖地响,清脆的声音总是会让我感觉心情舒畅。第二天就上山开始了实习之旅,第一天的任务,是土壤群落调查,主要进行了蚯蚓采集和数据采集,并进行了蚯蚓鲜重的测量。简单的说就是挖蚯蚓了。各组都分工明确,男生挖土,女生搜集蚯蚓及记录,说实话我半人觉得蚯蚓长得真的有些恶心,所以就只有承担记录的任务了。最开始有点挫败,挖到的都是各种石头,挖不下去,但是男生还是很给力的。渐渐的便寻到了方法和技巧,我们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并大肆地炫耀着装在袋子里的蚯蚓,这就是我们的战果啊。“凯旋而归”的我们就等在食堂吃饭。在这里没有暖气,没有新老食堂的美味饭菜,甚至连独立洗手间都没有,所以我们每天唯一的动力可能就是去食堂抢\n饭吃了,十个人吃那么点还是显得有点凄惨。。。但是这样的生活别有一番乐趣,大家晚饭后可以一起打打球聊聊天什么的,感觉也挺好。这里很安静,没有城市的喧哗,估计陶渊明会喜欢这里,至少我也喜欢这样的环境。下蜀的山上格外的冷,大家在树林里寻找着阳光的痕迹,不愿意放弃一个能够沐浴阳光的机会。一开始大家都对实验器具不太熟悉,用起来也有些生疏迟钝,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的动作也越来越快,实验研究数据越来越精确,验证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真正在行动中学到的可比书本上看到的有用多了。渐渐地,大家完成任务一波一波下山了。第二天,我们参观了位于空青山的下蜀林场的生态定位站。途中看到了一些庙,看到了几个和尚,在山中这样的环境中修养身心再适合不过了。通过这次的实习,我认识到我们应该学好专业知识,学好基础知识,致力于生态的学习和研究之中,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到实践中更好的应用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