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8 MB
  • 67页

超高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设计方案

  • 67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超高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设计方案二、工程概况1、建筑概况工程名称xxx—零部件试验车间工程地理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建筑面积9400m2建筑高度14.65m建筑层数三层层高一层4.45m,二层5.5m,三层4.7m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xxx工程公司67 2、高大模板支撑区域施工平面图67 3、结构概况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4、高支模板概况根据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中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规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本工程1~15轴/C~H区域,支模高度10.95m,属于搭设高度超高类型模板,必须经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高大模板区域结构概况表高大模板范围支模高度截面尺寸(mm)结构板顶标高支撑地基标高原土地基承载力9.95m标高二层结构梁板1~15轴交C~H轴10.95m板厚度1509.95m回填土地基-1.0m120KPa梁:600×1100、300×600、250×600、400×600、450×900、500×1000三、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1、施工要求1)必须逐层先浇筑框架柱,待框架柱混凝土强度达到20MPa及其以上时,方可浇筑梁板混凝土,以便支撑体系水平杆件与框架柱做好可靠连接。2)支撑体系须在基础施工完成且回填土回填、夯实后再进行搭设。3)框架梁底立杆顶部必须设置丝杠直径36㎜的加劲式支托,形成立杆轴向传力。4)67 梁模板支撑体系外围立杆纵横向必须搭设竖向连续剪刀撑,剪刀撑的各根斜杆必须在立杆两侧分别设置,以防因剪刀撑节点重叠导致的与立杆或水平杆无法连接现象。剪刀撑钢管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1m,且每侧至少采用2个旋转扣件做可靠连接(如下图所示),与立杆或水平杆相交处采用旋转扣件扣接牢固,构成“半刚性杆系结构”支架体系。图1、剪刀撑搭设大样图5)支撑体系与柱的连接在梁模板支撑体系水平杆件与已浇筑框架柱相交部位,竖向每个步距均设置一组拉结点。(如图下图所示)图2、支撑体系水平杆件与框架柱连接示意图67 6)在支撑体系顶部、底部和竖向约中部均设置水平剪刀撑7)各扣件螺栓均采用500㎜长臂板手拧紧,使其扭力矩均控制在40~65N.m区间。8)必须采用商品混凝土和汽车布料机从中部均匀向两侧浇筑混凝土,严禁从一端向另一端推进和采用现场输送泵浇筑混凝土,以防应力集中和水平冲击力导致立杆重心偏移而倒塌。2、技术保证条件2.1、可调支托1)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为36mm,直径与螺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梯型螺纹》GB/T5796.2、GB/T5796.3的规定。2)可调托撑的螺杆与支托板焊接应牢固,焊缝高度不得小于6㎜;可调托撑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3)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2.2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钢管,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2008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技术性能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不得使用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及裂纹的钢管。2.3、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1995)的规定,不得有裂纹、气孔、舒松、砂眼等锻造缺陷,扣件的规格应与钢管相匹配,贴和面应平整,活动部位灵活。2.4、模板面板胶合板模板面板表面应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并应具有保温性能好、易脱模和可两面使用等特点,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6-200867 的规定。胶合板模板应采用耐水胶,其胶合强度不应低于木材或竹材顺纹抗剪和横纹抗拉的强度,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进场的胶合模板除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外,还应保证外观及尺寸合格。2.5、方木与垫板1)模板结构方木加工使用的原材料树种应为东北落叶松,不得使用有腐朽、霉变、虫蛀、折裂、枯节的木材。方木次楞材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TC17B级材质强度规定。2)施工现场制作或市购的方木次楞,在使用前其含水率不应大于20%。四、施工计划1、施工进度计划2、材料计划3、设备计划五、施工工艺技术1、支撑体系地基处理1)按每皮虚填厚度≤300㎜进行地基回填土夯实,压实系数按≥0.95控制,在立杆下铺设50㎜厚、250㎜宽、长度≥2.0m的东北落叶松,并弹出立杆位置十字中心线,并安装铁鞋,铁鞋与坐标方格网的立杆位置对齐,然后安装立杆。2)、距模板支撑体系周边外边缘2.0m设置最小深度0.5m,宽度0.5m的排水沟,排水沟纵向坡率0.5%,在排水沟末端设置深1m,长、宽均为0.5m的集水坑。67 3)、回填土地基整平时,以建筑物宽度中部为分水岭,平行于垫板铺设方向设置0.2%的排水坡,以便雨、雪水及时排向排水沟。4)支撑体系立杆下木垫板之间采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地基土,塑料薄膜边缘与木垫板采用木板条钉牢。如下图所示:排水平面示意图A-A排水剖面图5)支撑体系搭设完立杆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100mm厚素填土,防止地基土冻融循环,导致地基下沉。2、支撑体系搭设方法和工艺要求2.1、施工工艺流程独立基础施工→基础回填并夯实→框架柱钢筋绑扎→钢筋验收→框架柱模板安装→依据立杆设计纵横间距铺设木板→安装立杆铁鞋→搭设支撑体系立杆与水平杆→校正框架柱模板,并与支撑体系水平杆件做可靠连接→浇筑框架柱混凝土→搭设纵横向剪刀撑并自检→67 搭设9.95m标高处梁板底部水平杆件→铺设梁板底次楞和模板→绑扎梁板钢筋→梁钢筋验收→浇筑梁板混凝土→混凝土养护。2.2、支撑体系搭设方法1)立杆设置在坐标交汇处的立杆铁鞋中心设置立杆。先搭设外围四周立杆、扫地杆和临时固定水平杆,然后拉线设置其他立杆。立杆全高垂直度按≤30mm控制。2)水平杆搭设立杆验收合格后,在立杆上按设计步距弹出水平杆竖向间距位置线,满设双向水平杆。外围水平杆设于立杆内侧,其余分别对称设于立杆同侧,以便斜杆、剪刀撑的搭设。在己浇框架柱部位,将水平杆与之做可靠连接,以提高支架体系抗侧移能力和整体刚度。3)竖向剪刀撑搭设必须按支撑体系施工平面布置图要求,在支撑系统外围四周、水平孔洞边缘及每个框架柱网纵横中部搭设竖向连续剪刀撑(详见梁板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平面布置图),与地面的夹角和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水平加强层设置在最顶一个步距水平杆件的竖向中部增设一道纵横水平杆件,以防止顶步立杆发生失稳变形而导致的体系破坏。5)可调支托设置主楞采用φ48×3.5mm钢管,并平稳放置于立杆顶部可调支托的U型托板内。6)梁板底部起拱投测梁板底部中心线,并按梁跨度1.5/1000起拱,拉线安装梁底部小横杆,按设计间距铺设梁底部方木次楞和面板。7)方木次楞搭接方木次楞搭接位置必须设置在梁底和梁侧模板主楞处,方木伸过主楞的长度必须≥150㎜。67 8)扣件螺栓拧紧用于支撑体系杆件连接的扣件螺栓均采用专用长臂扳手分两次拧紧,使其扭力矩控制在40~65N.m区间,并采用扭力矩电子测试仪监测。经拧紧后有劈裂的扣件必须及时更换,并作废品标示处理。3、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1)木胶合板的力学性能规格剪切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12㎜厚木胶合板1.4N/mm212.5N/mm24500N/mm2(2)木方(松木)的力学性能规格垂纹抗剪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50㎜×70㎜4.8N/mm217.0N/mm210000.0N/mm2(3)Q235A钢管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抗拉、抗弯强度f抗压强度fc弹性模量E205N/mm2205N/mm22.06×105N/mm2(4)对拉螺栓的力学性能规格直径有效面积最大容许拉力M1616mm144mm224.48kN4、构造设置1)竖向剪刀撑按支撑体系施工平面布置图要求,在支撑系统外围四周、水平孔洞边缘及框架柱之间约中部搭设竖向连续剪刀撑(详见梁板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平面布置图),与地面的夹角和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水平剪刀撑按支撑体系施工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要求,在支撑系统顶部、底部和竖向约中部均设置水平剪刀撑(详见梁板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平面布置图、剖面图),与水平夹角和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67 3)水平加强层设置在最顶一个步距水平杆件的竖向中部增设一道纵横水平杆件,以防止顶步立杆发生失稳变形而导致的体系破坏。5、检查和验收5.1、检查验收程序模板分项工程经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质量和安全检查员自检达到合格后方可提交验收,并由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好“模板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检查结论栏内应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签署“合格”并签字后交监理和建设单位验收。 模板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应由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质量和安全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2、施工准备1)人员准备支撑体系施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班组应熟悉设计与施工说明书,并应做好模板安装作业的分工准备。模板支撑体系必须由专业班组施工,所有参加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2)工具准备序号工具数量1扭力矩电子测试仪1个2500㎜长臂套筒扳手12套3紧绳器6个4安全帽12个5安全带12条6工作服12套7水准仪1台5.3、地基检查验收67 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组织相关人员对回填土地基进行分层验收,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地基进行原位监测,其压实系数满足≥0.95的要求后方可进行支撑体系搭设。5.4、材料检查验收模板支撑系统的结构材料应按以下要求进行验收、抽检和检测,并留存记录与相关资料。(1)、项目部应对进场的承重杆件、连接件等材料的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进行复核,并对其表面观感、重量等物理指标进行抽检。(2)、对承重杆件的外观抽检数量不得低于搭设用量的30%,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要进行100%的检验,并随机抽取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由监理见证取样)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3)、采用钢管扣件搭设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时,还应对扣件螺栓的紧固力矩进行抽查,抽查数量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规定,对梁板底扣件应进行100%检查。5.5、支撑体系检查验收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5.5.1、主控项目1)支撑体系所使用的钢管、方木、立杆支托、扣件和面板等的品种、规格、型号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技术参数等要求。检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游标卡尺和小钢尺测量和观察检查;抽查数量:各种材料分别全部数量的30%,但分别不少于10件。2)立杆、水平杆件和主次楞间距应小于或等于设计技术参数。检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小钢尺测量外围尺寸,然后观察检查;抽查数量:全部数量的50%,但分别不少于20处。67 3)剪刀撑的布设位置、与地面的夹角和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角度尺和小钢尺测量和观察检查;抽查数量:全部数量的60%,但不少于10处。4)直接承担竖向荷载传递的梁底部立杆与水平杆件连接的扣件数量和拧紧力矩45N.m~65N.m。检查方法:使用电子扭力矩测试仪检测;抽查数量:全部数量检测。5.5.2、一般项目1)水平杆件步距应按设计技术参数尺寸搭设。检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小钢尺测量外围水平杆件步距,然后拉线观察;抽查数量:全部数量的60%,但不少于10处。2)扫地杆和立杆支托下水平杆件分别距地面和梁底部主楞的距离应按≤200㎜设置。检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小钢尺测量外围距离,然后拉线观察;抽查数量:全部数量的60%,但不少于10处。3)用于非承重构造杆件的扣件连接扭力矩应为40~65N.m。检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电子扭力矩测试仪检测;抽查数量:按全部数量的50%抽检,但不少于100个,且应全部合格。5.5.3、允许偏差项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立杆垂直度全高30㎜经纬仪测量立杆纵横间距±30㎜钢尺测量水平杆步距±20㎜拉线测量剪刀撑与地面夹角±5°测角仪主楞间距+30㎜钢尺测量次楞间距+20㎜钢尺测量5各间距可调支托悬臂长度+30㎜钢尺测量5.6、模板检查验收67 模板安装应符合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相关规定。5.6.1、主控项目在梁底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5.6.2、一般项目1)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2)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检验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3)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67 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检验方法:钢尺检查。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mm)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插 筋中心线位置5外露长度+10,0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2外露长度+10,0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0外露长度+10,0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4)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墙、梁+4,-5钢尺检查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6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大于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检查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67 5)、模板垂直度控制(1)对模板垂直度严格控制,在模板安装就位前,必须对每一块模板线进行复测,无误后,方可模板安装。(2)工长及质检员逐一检查模板垂直度,确保垂直度不超过3mm,平整度不超过2mm;(3)模板就位前,检查顶模板位置、间距是否满足要求。6)顶板模板标高控制每层顶板抄测标高控制点,在竖向构件的钢筋上测量抄出+50mm控制线,根据板厚在现浇板钢筋上焊接短钢筋作为板上平标高控制桩。7)模板拼缝、接头不密实时,用塑料密封条堵塞;六、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管理人员组织机构2、支撑体系搭设施工技术措施1)、投点放线用经纬仪测设框架梁中心线,并以此线为基准线,拉线确定支撑体系立杆位置坐标网。2)、剪刀撑设置按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模板支撑体系时,应按设计图示的剪刀撑位置、夹角和形式布设。3)、立杆搭设67 (1)、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如下图所示)。立杆接长示意图(2)、立杆与水平钢管主楞采用扣件连接,梁底立杆顶部设可调支托,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杆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3)、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杆与下段钢管立杆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4)、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木垫板与钢底座,垫板厚度不小于5cm。(5)、立杆应保证其垂直,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6)、立杆垂直度,每搭设2米垂直度为±7mm,每搭设十米垂直度为±30mm,架体最终垂直度±30㎜。4)、水平杆搭设(1)、在立杆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2)、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杆,顶部水平杆与模板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20cm。67 (3)、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杆。在最顶部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加设一道水平拉杆。(4)、当立杆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2个立杆间距,高低差不得大于lm,立杆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5)、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不能与另一方向的水平杆扣接。5)、其它构造措施(1)、模板及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2)、当支架立杆成一定角度倾斜,或其支架立杆的顶表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3)、模板支撑系统应为独立的系统,禁止与脚手架、卸料平台、物料提升机及外用电梯等相连接。3、冬期施工技术措施3.1、钢筋工程(1)在负温下使用的钢筋,施工时要加强外观检查,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防止撞击和刻痕;(2)负温下冷拉的Ⅰ级钢筋最大冷拉率按≤10%控制,以防脆断;(3)冷拉后的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缝和局部缩颈;(4)雪天或施焊现场超过3级风焊接时,必须在操作棚内进行,焊接后冷却的接头严禁碰到冰雪;(5)当负温电弧焊时,防止产生过热、烧伤、咬肉和裂缝,并防止在接头处产生偏心受力状态。搭接焊时采取两端点固定,定位焊接缝隙并在两端留出≥20mm距离,焊缝厚度≥0.3d,焊缝宽度≥0.7d;(d为钢筋直径)3.2、混凝土工程1)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技术,使用热水搅拌和掺加早强防冻剂的商品混凝土,并将搅拌车滚筒和汽车布料机输送管道包裹岩棉被,确保混凝土出机温度≥10℃,浇筑完成后的温度≥5℃。67 2)现浇板表面采用一层塑料薄膜和两层矿棉毡做保温,模板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木胶合板模板,以利于混凝土浇筑后的保温养护。3)混凝土内部温度降到外加剂规定温度之前,必须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防混凝土受冻。4、模板安装和拆除安全技术措施1)、模板支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并持证上岗。2)、模板支撑体系搭拆时,操作人员必须配备并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安全帽和安全带要定期检查,不合格者弃用。3)、模板体系构配件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当年检验报告,安装前对所用部件进行全面认真检查,不符合要求者严禁应用在工程中。4)、模板拆除应符合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0)相关规定。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并以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试验强度为依据。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如下表。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板≤2≥50>2,≤8≥75>8≥100梁≤8≥75>8≥100悬臂构件--≥100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5)、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67 6)、模板的拆除措施应经技术主管部门或负责人批准。当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或已达到设计规定强度,需提前拆模或承受部分超设计荷载时,必须经过计算和技术主管确认其强度能足够承受此荷载后,方可拆除。7)、拆模前应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有效和可靠,扳手等工具必须装入工具袋或系挂在身上,并应检查拆模场所范围内的安全措施。8)、模板的拆除工作应设专人指挥。作业区应设围栏,其内不得有其他工种作业,并应设专人负责监护。拆下的模板、零配件严禁抛掷。9)、拆摸的顺序和方法应按模板的设计规定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拆下的模板不得抛扔,应按指定地点堆放。10)、多人同时操作时,应明确分工,统一信号或行动,应具有足够的操作面,人员应站在安全处。11)、高处拆除摸板时,应符合有关高处作业的规定。严禁使用大锤和撬棍,操作层上临时拆下的模板堆放不能超过3层。12)、在提前拆除互相搭连并涉及其他后拆模板的支撑时,应补设临时支撑。拆模时,应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撬落或拉倒。13)、拆模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拆松动、悬空、浮吊的模板或支架进行临时支撑牢固或相互连接稳固。对活动部件必须一次拆除。14)、已拆除了模板的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若在未达到设计强度以前,需在结构上加置施工荷载时,应另行核算,强度不足时,应加设临时支撑。15)、遇6级或6级以上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处作业。雨、雪、霜后应先清扫施工现场,方可进行工作。16)、拆除有洞口模板时,应采取防止择作人员坠落的措施。洞口模板拆除后,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的有关规定及时进行防护。17)、当立柱的水平拉杆超出2层时,应首先拆除2层以上的拉杆。当拆除最后一道水平拉杆时,应和拆除立柱同时进行。18)、当拆除4~8m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时,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一片拉倒的拆除方法。67 19)、对于多层楼板模板的立柱,当上层及上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层楼板立柱的拆除,应根据下层楼板结构混凝土强度的实际情况,经过计算确定。20)、拆除平台、楼板下的立柱时,作业人员应站在安全处。21)、梁模板应先拆梁侧模,再拆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并应分段分片进行,严禁成片撬落或成片拉拆。22)、拆除时,作业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进行操作,严禁站在已拆或松动的模板上进行拆除作业。拆除模板时,严禁用铁棍或铁锤乱砸,已拆下的模板应妥善传递或用绳钩放至地面。严禁作业人员站在悬臂结构边缘敲拆下面的底模。23)、待分片、分段的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允许将摸板、支架,零配件等按指定地点运出堆放,并进行拔钉、清理、整修、刷防锈油或脱模剂,入库备用。5、应急预案5.1、应急预案工作流程本工程为超高支撑体系,施工危险源多,必须认真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如下图。67 5.2、突发事件风险分析与防范本工程危险因素是模板支撑属超高体系,且此类支撑体系倒塌事故较多,本方案施工中极可能发生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火灾、触电、机械伤害等重大事故。必须做好危险因素发生时的应急方案。本预案针对上述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火灾、触电、机械伤害等紧急情况进行应急准备和响应。5.3、机构设置为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能够快速反应、求援,项目部成立应急求援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王新国任组长,负责事故现场指挥,统筹安排等。5.3.1零部件车间工程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姓名(电话)副组长:姓名(电话)姓名(电话)组员:姓名(电话)姓名(电话)姓名(电话)姓名(电话)姓名(电话)当施工发生事故,由急救援小组组长或副组长负责现场指挥救援。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67 5.3.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1)负责制定事故预防工作相关部门人员的应急救援工作职责。2)负责突发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各类应急救实施的准备工作,统一对人员,材料物资等资源的调配。3)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应变演习,有计划区分任务,明确责任。4)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及时采取救援工作,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必要时,报告当地部门,取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5.4应急救援工作程序1)当事故发生时小组成员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上报公司,必要时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以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2)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中去,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并配合、协助事故的处理调查工作。3)事故发生时,组长不在现场时,由副组长作为临时现场救援负责人负责现场的救援指挥安排。4)项目部指定专人负责事故的收集、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并严格遵守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5.5救援方法5.5.1高空坠落应急救援方法1)现场只有1人时应大声呼救;2人以上时,应有1人或多人去打“120”急救电话及马上报告应急救救援领导小组抢救。2)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现象,并尽可能了解伤员落地的身体着地部位,和着地部位的具体情况。3)如果是头部着地,同时伴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很可能是颅脑损伤,应该迅速送医院抢救。如发现伤者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万不能用手帕棉花或纱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细菌感染,会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67 4)如果伤员腰、背、肩部先着地,有可能造成脊柱骨折,下肢瘫痪,这时不能随意翻动,搬动是要三个人同时同一方向将伤员平直抬于木板上,不能扭转脊柱,运送时要平稳,否则会加重伤情。5.5.2、模板、坍塌应急救援方法1)当发生高支模坍塌事故时,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在有伤亡的情况下控制好事故现场;2)报120急救中心,到现场抢救伤员。(应尽量说清楚伤员人数、情况、地点、联系电话等,并派人到路口等待);3)急报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公司和有关应急救援单位,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4)清理事故现场,检查现场施工人员是否齐全,避免遗漏伤亡人员,把事故损失控制到最小;5)预备应急救援工具:切割机、起重机、药箱、担架等。5.5.3、物体打击应急救援方法当物体打击伤害发生时,应尽快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点进行包扎、止血、固定伤肢,应急以后及时送医院治疗。1)止血:根据出血种类,采用加压包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堵塞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等。2)对伤口包扎:以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扶托伤肢,减少伤痛。3)对于头部受伤的伤员,首先应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如果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应迅速送医院抢救,如果发现伤员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万不能用手巾棉花或纱布堵塞,因为这样可能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细菌感染,会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4)如果是轻伤,在工地简单处理后,再到医院检查;如果是重伤,应迅速送医院抢救。5.5.4、火灾事故应急救援67 施工现场发生火灾后,迅速组织扑救和人员疏散,并拨打抢救组组长电话,及时报警拨打119;现场抢救组立即展开扑救防止火在蔓延,并立即通知公司保卫处;消防组接到报警后立即到现场组织扑救;报警时一定要讲清发生火灾的部署、着火的材料、大概面积并留下报警人的电话;拨打119报警后,报警人到场外马路上等候消防车的到来并做好向导工作;同时通知保卫处立即到达现场组织抢救;组织人员按照疏散图指示及时疏散留在现场的工作人员;安排人员管理现场,减少材料和工具的损失;发生火灾后立即切断电源,以防止扑救过程中造成触电;在火灾现场如有易爆物品,首先转移该物品,以防止爆炸的发生;如电器起火应首先切断电源再组织扑救;如精密仪器起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如油类、液体胶类发生火灾应使用泡沫或干粉灭火器,严禁使用水进行扑救;在扑救燃烧产生有毒物质的火灾时,扑救人员应该佩戴防毒面具后方可进行扑救;在扑救火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严禁因拯救物资而置生命于不顾;对伤者实施急救措施后,立即送往医院治疗;消防组值班人员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做好下传上达工作,对事件发展情况,所采取的措施,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做好记录,直至事件完全解决;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评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事故调查组将事件发生、处理的全过程和预防的方案及时向公司汇报。5.5.5、触电事故应急救援67 如果发生触电事故时首先断开电源。项目部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并电话通知公司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同时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进行抢救。如果电源开关在较远处,则可用绝缘材料把触电者与电源分离。高压线路触电:马上通知供电部门停电,如一时无法通知供电部门停电则可抛掷导电体(如裸导线),让线路短路跳闸,再把触电者拖离电源。触电者脱离电源后马上进行抢救,同时拨打120,送往最近的医院。由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责任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吸取事故教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施工现场供电线路及电器全面检查,彻底整改。5.5.6、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一旦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项目部应立即切断电源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并电话通知公司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同时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进行抢救。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压包扎、上止血带或指压止血等。尽快调动车辆立即送往医院。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责任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认真检查,排除隐患,消除带病作业,备齐防护设施,达到运转正常。5.6、预备应急救援工具如下表序号器材或设备数量主要用途1支架若干支撑加固2模板、木方若干支撑加固3担架2个用于抢救伤员4止血急救包4个用于抢救伤员5手电筒6个用于停电时照明求援6应急灯6个用于停电时照明求援7爬梯3樘用于人员疏散8对讲机8台联系指挥求援6、模板支撑体系监测监控67 6.1、立杆弹性挠度监测监控1)观测点设置在跨中1/3区域的立杆上,在混凝土浇筑前采用经纬仪扫描弹测垂直线,共设置4个观测点,。2)混凝土浇筑过程,将经纬仪设置于浇筑区域以外的安全地带,每15min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3)取第一步水平杆步距1500㎜为立杆计算跨度,设定立杆允许弹性挠度值L/1000=1.6㎜为报警值。6.2、主楞与次楞变形值监测监控1)观测点设在梁板跨中1/3区域的立杆上,共设置4个观测点,在混凝土浇筑前设置。2)在梁板主楞与次楞跨中附近的立杆上焊接直角形角钢,并调整垂直,上平高出板面100㎜,水平段延伸至主次楞跨中观测点钢筋处。3)观测点采用Φ12钢筋垂直焊接于主次楞跨中的梁板钢筋上,作为应变传导器,并做1㎜计刻度。4)设定主次楞挠变值L/250=1000/250=4㎜为报警值。6.3、施工荷载监测监控6.3.1、施工活荷载的监测监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施工活荷载的监控,两个混凝土浇筑班组不得集中在1㎡范围内进行振捣,防止因施工活荷载超限值形成模板支撑体系应力集中现象而倒塌,施工活荷载必须严格按照≤2.5kN/m2的支撑体系结构设计荷载布置,即混凝土施工时,按每班组不超过4人(按平均75Kg/人测算)和每班组配置一台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混凝土浇筑。6.3.2、施工恒荷载的监测监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对框架梁及现浇板上平以上的混凝土卸料堆积高度不得大于100㎜进行严格监控。七、劳动力计划1、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名单67 2、特种作业人员名单八、计算书及相关图纸(一)、模板支撑体系构配件一览表250×600截面梁模板支撑体系构配件一览表梁截面宽度0.25m梁截面高度0.6m支架净高度10.35m楼板厚度0.15m钢管类型φ48×3.0mm立杆梁跨度方向最大间距1m梁两侧与梁底立杆梁两侧立杆间距1.2m,梁下增加1根立柱后间距0.6m,并在其顶端设置直径≥30㎜的可调支托水平杆第一步距1.6m可调支托自由端长度0.2m面板12mm厚木胶合板水平杆最顶端步距0.7m梁底次楞宽50mm、高70mm方木3根,间距125mm梁底主楞单钢管φ48×3.0mm,最大间距1000mm梁侧次楞宽50mm、高70mm方木3根,间距225mm梁侧主楞单钢管φ48×3.0mm,最大间距1000mm300×600梁底无立杆(有立杆)截面梁模板支撑体系构配件一览表梁截面宽度0.3m梁截面高度0.6m支架净高度10.35m楼板厚度0.15m67 钢管类型0.9m(1m)立杆梁跨度方向最大间距φ48×3.0mm梁两侧与梁底立杆梁两侧立杆间距0.7m,梁底不增加立杆(梁两侧立杆间距1.2m,梁下增加1根立柱后间距0.6m,并在其顶端设置直径≥30㎜的可调支托)水平杆第一步距1.6m可调支托自由端长度0.2m面板12mm厚木胶合板水平杆最顶端步距0.7m梁底次楞宽50mm、高70mm方木,3根,间距150mm梁底主楞单钢管φ48×3.0mm,最大间距900mm(1000mm)梁侧次楞宽50mm、高70mm方木,3根,间距225mm梁侧主楞单钢管φ48×3.0mm,最大间距1000mm垫板规格宽250mm、厚50mm、长度≥2.0m木垫板400×700(400×600)截面梁模板支撑体系构配件一览表梁截面宽度0.4m梁截面高度0.7m(0.6m)支架净高度10.25m(10.35)楼板厚度0.15m钢管类型1m立杆梁跨度方向最大间距φ48×3.0mm梁两侧与梁底立杆梁两侧立杆间距1.4m,梁下增加1根立柱后间距0.7m,并在其顶端设置直径≥30㎜的可调支托水平杆第一步距1.6m可调支托自由端长度0.2m面板12mm厚木胶合板水平杆最顶端步距0.7m梁底次楞宽50mm、高70mm方木,3根,间距200mm梁底主楞单钢管φ48×3.0mm,最大间距1000mm梁侧次楞宽50mm、高70mm方木,3根,间距275mm(225mm)梁侧主楞单钢管φ48×3.0mm,最大间距500mm(1000mm)木垫板规格宽250mm、厚50mm、长度≥2.0m木垫板450×900截面梁模板支撑体系构配件一览表梁截面宽度0.45m梁截面高度0.9m支架净高度10.05m楼板厚度0.15m67 钢管类型φ48×3.0mm立杆梁跨度方向最大间距1m梁两侧与梁底立杆梁两侧立杆间距1.6m,梁下增加2根立柱后间距分别为0.69m、0.22m、0.69m,并在其顶端设置直径≥30㎜的可调支托水平杆第一步距1.6m可调支托自由端长度0.2m面板12mm厚木胶合板水平杆最顶端步距0.7m梁底次楞宽50mm、高70mm方木,4根,间距150mm梁底主楞单钢管φ48×3.0mm,最大间距1000mm梁侧次楞宽50mm、高70mm方木6根,间距150mm梁侧主楞双钢管φ48×3.0mm,最大间距1000mm穿梁螺栓穿梁螺栓直径14mm,水平间距1000mm,竖向间距375mm垫板规格宽250mm、厚50mm、长度≥2.0m木垫板500×1000(500×900)截面梁模板支撑体系构配件一览表梁截面宽度0.5m梁截面高度1m(0.9)支架净高度9.95m(10.05m)楼板厚度0.15m钢管类型1m立杆梁跨度方向最大间距φ48×3.0mm梁两侧与梁底立杆梁两侧立杆间距1.2m,梁下增加2根立柱后间距分别为0.475m、0.25m、0.475m,并在其顶端设置直径≥30㎜的可调支托水平杆第一步距1.6m可调支托自由端长度0.2m面板12mm厚木胶合板水平杆最顶端步距0.7m梁底次楞宽50mm、高70mm方木4根,间距125mm梁底主楞单钢管φ48×3.0mm,最大间距1000mm梁侧次楞宽50mm、高70mm方木6根,间距170mm(150mm)梁侧主楞双钢管φ48×3.0mm,最大间距1000mm穿梁螺栓穿梁螺栓直径14mm,水平间距1000mm,竖向间距425mm垫板规格宽250mm、厚50mm、长度≥2.0m木垫板600×1100截面梁模板支撑体系构配件一览表梁截面宽度0.6m梁截面高度1.1m67 支架净高度9.85m楼板厚度0.15m钢管类型φ48×3.0mm立杆梁跨度方向最大间距1m梁两侧与梁底立杆梁两侧立杆间距1.2m,梁下增加2根立柱后间距分别为0.45m、0.3m、0.45m,并在其顶端设置直径≥30㎜的可调支托水平杆第一步距1.6m可调支托自由端长度0.2m面板12mm厚木胶合板水平杆最顶端步距0.7m梁底次楞宽50mm、高70mm方木,5根,间距150mm梁底主楞单钢管φ48×3.0mm,最大间距1000mm梁侧次楞宽50mm、高70mm方木,7根,间距158mm梁侧主楞双钢管φ48×3.0mm,最大间距1000mm穿梁螺栓穿梁螺栓直径16mm,水平间距1000mm,竖向间距475mm木垫板规格宽250mm、厚50mm、长度≥2.0m木垫板150mm厚现浇板模板支撑体系构配件一览表混凝土楼板厚度0.15m支架净高度10.8m立杆纵距1m立杆横距1m水平杆第一步距1.6m钢管类型φ48×3.0mm可调支托自由端长度0.2m面板木胶合板厚度12mm次楞宽50mm、高70mm方木,间距0.25m主楞单钢管φ48×3.0mm木垫板规格宽250mm、厚50mm、长度≥2.0m木垫板67 67 (二)、相关图纸图1、梁板模板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67 图2、抱柱连接及剪刀撑示意图注:水平杆件每个步距均做抱住连接67 图3、混凝土浇筑顺序和体系变形监测点平面布置图67 图4、梁板模板支撑体系A-A剖面图图5、梁板模板支撑体系B-B剖面图67 (三)、计算书1、计算说明1)本计算书取梁截面及梁底立杆数量不同区域和现浇板为代表计算单元,其他计算单元的支撑体系通过验算确认后列于《支撑体系构配件一览表》中。2)因目前市场购置不到φ48壁厚3.5mm的钢管,故本计算书按照进场钢管实测壁厚3.0㎜的φ48钢管进行设计复核验算。第一计算单元截面尺寸600×1100梁结构设计验算1、工程参数梁与支架参数梁截面宽度0.6m梁截面高度1.1m支架高度9.85m楼板厚度0.15m立杆梁跨度方向间距1m钢管类型φ48×3.0mm梁两侧与梁底立杆梁两侧立杆间距1.2m,梁下增加2根立杆后间距0.45m、0.3m、0.45m,并在其顶端设置直径≥36mm的可调支托水平杆最大步距1.6m立杆伸出水平杆长度0.2m面板12mm厚木胶合板水平杆最顶端步距0.7m梁底次楞宽50mm、高70mm方木,5根,间距150mm梁底主楞单钢管φ48×3.0mm,最大间距1000mm梁侧次楞宽50mm、高70mm方木,7根,间距158mm梁侧主楞双钢管φ48×3.0mm,最大间距1000mm穿梁螺栓穿梁螺栓直径16mm,水平间距1000mm,竖向间距475mm荷载参数永久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24kN/m3钢筋自重1.5kN/m3面板次楞自重0.3kN/m2支架自重0.139kN/m可变荷载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2.5kN/m2倾倒混凝土荷载4kN/m2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2kN/m2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4kN/m267 2、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标准值计算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F=0.22γct0β1β2V=0.22×24×12×1.2×1.2×1.05=95.800kN/m2F=γcH=24×1.1=26.400kN/m2其中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t0=200/(T+15)=200/(5+15)=10h;T--混凝土入模温度,取5℃;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1m/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1m;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2。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取较小值26.400kN/m2。3、梁侧模板面板验算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2mm,验算跨中最不利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宽度取1000mm。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1000×12×12/6=24000mm3;截面惯性矩I=1000×12×12×12/12=144000mm4;3.1、强度验算1)面板按三跨连续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L=0.16m。2)荷载计算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26.400kN/m2,振捣混凝土对侧模板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4kN/m2。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67 q1=0.9×[1.2×26.400+1.4×4]×1=33.552KN/mq1=0.9×[1.35×26.400+1.4×0.7×4]×1=35.604KN/m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35.604KN/m作为设计依据。3)强度验算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M1=0.1q1l2=0.1×35.604×0.162=0.09KN·m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12.5N/mm2;σ=Mmax=0.09×106=3.75N/mm2N=16.79kN。满足要求!7、梁底模板面板验算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2mm。取梁底横向水平杆间距1m作为计算单元。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100×1.2×1.2/6=24cm3;截面惯性矩I=100×1.2×1.2×1.2/12=14.4cm4;7.1、强度验算1)梁底次楞为5根,面板按四跨连续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梁底次楞间距,L=0.15m。2)荷载计算作用于梁底模板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q1=0.9×[1.2×(24×1.1+1.5×1.1+0.3)+1.4×2]×1=33.14kN/mq1=0.9×[1.35×(24×1.1+1.5×1.1+0.3)+1.4×0.7×2]×1=36.21kN/m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36.21kN/m作为设计依据。67 计算简图(kN)弯矩图(kN.m)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N1=2.134kN;N2=6.207kN;N3=5.044kN;N4=6.207kN;N5=2.134kN;最大弯矩Mmax=0.087kN.m梁底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2.5N/mm2;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按下式计算:σ=Mmax=0.087×106=3.625N/mm2<12.5N/mm2W24×103满足要求!7.2、挠度验算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故其作用效应的线荷载计算如下:q=1×(24×1.1+1.5×1.1+0.3)=28.35kN/m;计算简图(kN)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经计算,最大变形ωmax=0.140mm梁底模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150/250=0.6mm;最大变形ωmax=0.140mm<0.6mm,满足要求!67 8、梁底模板次楞验算本工程梁底模板次楞采用方木,宽度50mm,高度70mm。次楞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5×7×7/6=40.833cm3;I=5×7×7×7/12=142.917cm4;8.1、强度验算最大弯矩考虑为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取受力最大的次楞,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次楞下横向水平杆的间距,L=1m。次楞计算简图荷载设计值q=6.207/1=6.207kN/m;最大弯距Mmax=0.1ql2=0.1×6.207×12=0.621kN.m;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2;σ=Mmax=0.621×106=15.208N/mm2<17N/mm2W40.833×103次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8.2、抗剪强度验算V=0.6ql=0.6×6.207×1=3.724KN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4.8N/mm2;抗剪强度按下式计算:τ=3V=3×3.724×103=1.60N/m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