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 MB
- 4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第十三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n-2-2131.(2019全国Ⅱ理综,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解读借助教材中能量流动金字塔的形式,考查了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规律,意在考查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的切入点是数量金字塔的特点。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两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可知,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体型较大的羊的数量少于草,而森林生态系统中,昆虫的体型很小,其数量会显著多于乔木。所以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答案解析关闭A4\n-3-21342.(2019江苏,24)(多选)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曝气可增加溶氧量,氧气增加会抑制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A项错误;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更有利于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项正确;由图可知,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水生和半水生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地固定在水体中,有利于水生和半水生植物的根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矿质元素,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C项正确;该浮床可大量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恢复水草生长,又可遮光,降低水中藻类的数量,提高水体的透明度,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BCD\n-4-21343.(2017江苏,24)(多选)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A项错误。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度高,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三北防护林物种单一,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B项正确。两只猛禽争夺同种食物,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或种内斗争关系,C项错误。栖息在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是一个种群,其在树上的分布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BD\n-5-21344.(2019全国Ⅰ理综,31)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导致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解读借助害虫防治方面的信息,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信息流动及种群结构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综合应用能力。答案解析解析关闭(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果树→害虫A→鸟(C),其中鸟是第三营养级。(2)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性引诱剂是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使用性引诱剂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种群密度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答案解析关闭(1)果树→A→CC(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化学信息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n-6-网络梳理——填一填高考必背——记一记易混易错——判一判\n-7-网络梳理——填一填高考必背——记一记易混易错——判一判A.分解者B.生产者、消费者C.食物网D.信息传递E.物质循环F.逐级递减G.负反馈调节H.抵抗力稳定性I.恢复力稳定性J.自我调节能力K.人口增长L.直接价值M.间接价值N.易地保护\n-8-网络梳理——填一填高考必背——记一记易混易错——判一判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3.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某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分为两个去向: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第二部分能量的最终去向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n-9-网络梳理——填一填高考必背——记一记易混易错——判一判4.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往复性。6.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7.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仅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而且也发生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8.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种群的繁衍,并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n-10-网络梳理——填一填高考必背——记一记易混易错——判一判1.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分解者处于主导地位。(×)2.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分解者都是微生物。(×)3.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每种生物都限定在同一营养级上。(×)4.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5.除最高营养级外,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由四个部分组成: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被多级循环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n-11-网络梳理——填一填高考必背——记一记易混易错——判一判7.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该狼就获得了这只兔子能量的10%~20%。(×)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9.如果不按照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循环。(√)10.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11.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一些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12.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n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热考题点必练题点1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1.下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草→老鼠→猫头鹰”是该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B.图中未体现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C.若老鼠数量突然锐减,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上升D.该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与三级消费者的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12-考点1考点2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食物网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而终点一定是处在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猫头鹰并非处在最高营养级,A项错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后两者在图中并未体现,B项正确;若老鼠数量突然锐减,猫头鹰的食物来源只有青蛙,所以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应下降,C项错误;在草→老鼠→蛇→苍鹰和草→老鼠→苍鹰这两条食物链中,蛇(次级消费者)与苍鹰(三级消费者)之间,除具有捕食关系外还具有竞争关系,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n-13-考点1考点2策略方法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分析技巧(1)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2)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捕食其他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此时,数量减少的应为最高营养级所捕食的其他生物。如右图所示食物网,若食草鸟数量减少时,应为“兔更多地被鹰捕食而数量减少”而不是“兔因绿色植物数量增多而增多”。\n-14-考点1考点2题点2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及相关计算2.(2019山东济南期末)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下数据(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是J/cm2·a),据图分析,正确的是()\n-15-考点1考点2A.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只含有一条食物链B.用于植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62.8J/cm2·aC.“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肉食性动物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上图箭头“微量”中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图中未明确生物的种类,故不能确定该生态系统只含有一条食物链,A项错误;用于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62.8J/cm2·a,B项错误;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C项正确;肉食性动物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中的能量,不包含在上图箭头“微量”中,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n-16-考点1考点2策略方法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分析技巧(1)输入到某一级消费者的能量是同化量还是摄入量,要看该消费者是否有“→”指向粪便。如图甲中箭头①指的是摄入量,因为有箭头③。没有箭头③时,①代表的是同化量。(2)综合甲、乙两图可知,从某一营养级发出的箭头可以是四个,也可以是五个。图甲中①代表的能量(摄入量)=②+③+④+⑤+现存的兔子。图乙中W1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W1=A1+B1+C1+D1(B1为现存的量)。\n-17-考点1考点2题点3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3.(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Ⅰ~Ⅳ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⑧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碳循环路径是完整的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①过程实现的C.图中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过程有①⑥⑦⑧,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过程有②③④⑤D.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图中Ⅰ、Ⅱ、Ⅲ、Ⅳ分别为大气中CO2库、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缺少Ⅱ、Ⅲ直接到Ⅰ的碳循环路径(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呼吸作用),A项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①(如光合作用)固定的,B项正确;图中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项错误;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Ⅳ,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n-18-考点1考点2策略方法碳循环模式图中的成分的判定技巧(1)常考图示\n-19-考点1考点2(2)突破方法①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大气中的CO2库”与“生产者”。②再根据连接两者的其他箭头的方向判断,其他箭头均为指出箭头的为“生产者”(如甲中A,乙中1,丙中E),其他箭头均为指入箭头的为“大气中的CO2库”(如甲中B,乙中4,丙中A)。③最后根据食物链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及各生物均最终指向分解者确认各级消费者及分解者(如三个图中分解者为甲中D,乙中3,丙中C;丙中F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B为三级消费者。)\n-20-考点1考点2必清错混辨析1.有关生态系统成分辨析的4个易错易混点(1)误以为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2)误以为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蓝藻(蓝细菌)、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3)误以为动物都是消费者,蚯蚓、蜣螂及某些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4)误以为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n-21-考点1考点22.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3个易错易混点(1)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的太阳能”而不能说“光照的能量”;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的能量”而不能说“摄入的能量”或“储存的能量”。(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不单指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过程,还包括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过程。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故能量流动单向不循环。有些分解者可为消费者提供能量,如蘑菇可为人提供能量、蚯蚓可为鸡提供能量等,但分解者不可为生产者提供能量。(3)计算能量传递效率时,以“营养级”为单位(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能量在两个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n-22-考点1考点23.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3个易错易混点(1)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2)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生态系统。(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n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热考题点必练题点1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机制1.(2019河北衡水安平中学期末)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3-考点1考点2\n-24-考点1考点2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A项正确;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干扰对其影响越小,曲线偏离正常范围的时间越晚,幅度越小,B项正确;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受到干扰后曲线回到正常范围的时间越短,曲线围成的面积S2越小,C项错误;综上,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C\n-25-考点1考点2策略方法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解题策略解答此类试题的主要思路:营养结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强弱。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遭受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是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呈正相关,即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反之则越弱。而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又与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呈正相关,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若想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增加生物种类,使其营养结构复杂化。\n-26-考点1考点2题点2考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生物多样性保护2.(2020届山东等级考模拟)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某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土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B.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结构C.该过程改变了演替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方向D.该方法可增大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题意知,草方格可以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所以能积蓄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A项正确;微生物可以分解麦草、稻草和芦苇扎成的草方格,形成腐殖质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从而改善土壤结构,B项正确;草方格可以治理沙化土地,改变了演替的速度,也改变了演替的方向,C项错误;通过该方法的治理,更多的植物在此扎根,进而出现更多的动物,从而提高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增大该地物种的丰富度,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C\n-27-考点1考点23.(2019山东济南模拟)如图表示某湖泊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在a、b两地间,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b地无机物含量高于a地,因此,b地有机物浓度低于a地;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增加;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答案解析关闭D\n-28-考点1考点2策略方法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后果归纳\n-29-考点1考点2必清错混辨析1.有关生态系统两种稳定性的2个易错易混点(1)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负相关。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2)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即抵抗力稳定性,其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即恢复力稳定性,其核心是遭到破坏后,恢复原状。任何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都同时具备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n-30-考点1考点22.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2个易错易混点(1)外来物种的引入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引入的物种对当地生物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2)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有不同的解释。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n-31-题型六表格分析类表格题是高考试卷中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常见题型之一。表格是信息呈现的一种重要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表格的形式把生物学现象、事实、规律、原理及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呈现出来,如内容比较表、实验过程表、结果数据对比表等。从本质上说,它属于材料题,但又不同于一般材料题。生物图表题既有利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识图识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n-32-方法策略表格题常见表格类型有两种。一是数据表格,通过数据说明实验结果、生理生化的变化等,以数据记录为主体。二是材料(过程)表格,用文字叙述生物的特征、生理特点、实验处理方法、生命或实验现象,以材料(处理过程)的记录为主体。表格题有多种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其反映的信息都相对比较隐蔽,不易提取,因而对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常常需要我们启用“对比思维”,注意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甚至多方向对比,进而找出生命现象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反映某项生理指标。具体解题方法如下。\n-33-(1)识表:获取信息时,识表是基础,是做好表格分析题的前提。可以按照“三看”法识表。一看行和列,要看清表格名称、行标题与列标题、标题的含义、数据的单位等,找出所要考查的知识。二看行和列数据的规律和趋势,如数据是增大、减小,还是达到某个数值点后保持不变等。三看关键的数据点,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出现频率高或低的数值等。另外,表格中出现“0”的地方要特别注意。\n-34-(2)析表:处理信息时,析表是关键。要在识表的基础上,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主要是理顺行与列的相关性。由于这类试题将大量信息隐藏在表格之中,能够较为全面地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利用图形转换、拆分表格等方法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要在整理的基础上运用纵横比较等方法找出数据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并初步分析其原因。析表过程中要解决以下问题:①分析行标题、列标题的生物学含义,找准两者之间的联系;②分析各关键数据(例如最大值、最小值、零值、转折值等)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③分析比较行内、行间、列内、列间的数据,结合具体问题列出变量的关系式,借助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推导。\n-35-(3)用表:运用表格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将析表过程中所得出的数据特点、数据变化规律等与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相融合,将表格数据蕴含的信息与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相联系,通过信息转换,归纳总结出相关结论。\n-36-解题模板“三看”(识表)——一看表格名称(或表格记录的内容);二看行(列)标题,明确变量;三看每一行(列)数据的变化趋势。↓“二找”(析表)——一找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二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联”(说表)——联系题目设问及所学知识,利用表中信息准确答题。\n-37-模板应用1.(2019湖南益阳期末)研究人员将一批大小和生理状态均相似的豌豆植株平均分成甲、乙、丙、丁、戊五组,每组的操作及侧芽生长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mm)。据表中信息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n-38-A.豌豆体内各种激素都对豌豆侧芽的生长有调节作用B.分析甲组与丁组可知,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C.分析丁组和戊组可知,赤霉素对侧芽的生长有促进作用D.分析甲组、丙组和丁组可知,细胞分裂素可缓解顶端优势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侧芽生长受多种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但不是各种激素的共同调节,如乙烯主要促进果实成熟,A项错误;分析甲组与丁组可知,甲组为对照组,丁组为实验组,实验组侧芽明显生长,说明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B项正确;分析丁组和戊组可知,丁组为对照组,戊组为实验组,实验组侧芽生长更快,说明赤霉素对侧芽的生长有促进作用,C项正确;分析甲组、丙组和丁组可知,三组互相对照,丙组生长<丁组生长,说明细胞分裂素可缓解顶端优势,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A\n-39-2.某研究小组观察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糖尿病大鼠经过6~7周运动训练后,测得数据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患糖尿病可导致大鼠生长缓慢,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生长B.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非运动组大鼠吸收利用转化葡萄糖效率高C.糖尿病非运动组大鼠胰岛素受体数量增加可能与胰岛素含量降低有关D.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的分泌,并降低血糖浓度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糖尿病鼠非运动组体重增加不明显,糖尿病运动组的体重较糖尿病非运动组的体重有所增加,说明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生长,A项正确;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非运动组大鼠血糖含量高,吸收利用转化葡萄糖效率低,B项错误;表中数据说明糖尿病非运动组大鼠胰岛素受体数量增加可能与胰岛素含量降低有关,C项正确;糖尿病运动组的体重较糖尿病非运动组的体重有所增加,而血糖含量有所下降,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B\n-40-3.(2019福建厦门质检)将某植物放在透明密闭容器内,给予不同的光照条件,定时检测密闭容器中CO2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组别的温度必须相同B.本实验中该植物生长的适宜光照条件是遮光25%C.在遮光75%的条件下,光照强度是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D.100~150s全光照条件下植物固定CO2的总量为4mg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该实验中,温度为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A项正确;该植物在遮光25%条件下CO2减少最多,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最适宜植物生长,B项正确;在遮光75%的条件下,光照强度较小,光照强度是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C项正确;100~150s全光照条件下植物净消耗CO2的量为4mg,实际消耗CO2的量大于4mg,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n-41-4.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n-42-A.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3%,不符合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C.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只有3%~5%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鼬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猎捕后者,田鼠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由此可得出,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2.45×1011J/(hm2·a),A项正确;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传递效率=鼬的同化量÷田鼠的同化量×100%=(2.25×107)÷(7.50×108)×100%=3%,但是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为10%~20%说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而不是说的一条食物链,B项错误;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个体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C项正确;鼬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猎捕后者,田鼠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由此可得出,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B\n-43-5.人类的X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X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注:密码子GCC—丙氨酸):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CGG重复次数不影响X基因的转录,但影响蛋白质的合成B.CGG重复次数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有关C.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D.遗传病症状的轻重与蛋白质中丙氨酸的多少有关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从表格中可以看出,CGG的重复次数不影响转录过程,因为转录产生的mRNA数量相同。但CGG的重复次数影响翻译过程,因为编码的蛋白质数量因此而不同,CGG的重复次数越多,产生的蛋白质数量越少,可能的原因是CGG的重复影响了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从表格中无法得出丙氨酸的数量与遗传病症状轻重的关系。答案解析关闭D\n